【新课标】2012年中考备战专题复习七下文言文复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文言文专题复习

七年级(下)文言文专题复习

七年级(下)文言文专题复习主要篇目:《赵普》、《黄鹤楼》、《于园》、《黔之驴》复习要点:掌握本单元课文重点字词意和句子翻译,阅读课内外文言文。

阅读指导: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古汉语中有不少虚词起凑足音节、停顿等作用,而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舍弃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语序。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如古汉语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综合阅读:一、《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赵普》选自《宋史》,文中“太祖”指赵匡胤。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汇总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汇总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汇总课前准备:1、提前两三天(视文言文课文多少、篇幅长短而定)布置文言文复习任务,背诵原文、疏通文意。

2、将整册文言文内容根据中考说明整合勾连,印制讲义。

课上复习:第一课时一、知己知彼,考点分析(一)文言文命题重点1.重点考查文言知识,含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虚词和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和倒装句等)。

2.所选材料均为课外,以人物传记为主。

3.虚词的辨析一为课外,一为课内(注明出处)。

4.贯彻“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原则。

注:做文言文阅读题时不需要句句都翻译的透彻,通读文段之后再根据题目进行二次有针对性的详细分析。

(二)以中考文言文题目为例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3分)(1)喻其为盗之言喻:(2)遂逾垣凿室逾:(3)以生吾禾,殖吾稼殖: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自宋之齐,请其术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B. 而不喻其为盗之道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C. 山泽之产育宋何罪之有?(《孟子·公输》)D. 若之盗,私心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2分)译文:(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3分)译文:4. 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2分)答: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些题目里的考点在我们课内文言文中哪些地方有学习到?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喻”字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逾”字出自《论语》《石壕吏》,“孰”字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等,所以只要我们复习好课内文言文,了解透中考考点,在考试时联系课本,认真作答,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二、预习展示,目标定向(一)将下列句子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2.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012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2012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2012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2012-5-10一、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4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__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__(3)足兵.兵:__ (4)民信.之矣信: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5~8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专题.doc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专题.doc

之:⑴莲本出淤泥而不染⑵稍出近考 ⑶读匕竟日⑷跪而拾本以归因:⑴虎骂喜⑵因跳踉大喊2、及其中日如探竣 4、州城西南隅 6、四网霞敞 8、非显者制 10、多坡植牡丹 12、股载以入 14、虎大骇,远涅 16、驴不胜怒,顺之 18、断其喉,尽其肉 20、出淤泥而不梁 22、不蔓不枝 24、陶后衅有闻 26 >既薨28、在相位者多雌醍循默 30、竽用其人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专题知识点梳理:一、 实词积累:解释加点词语:I 、 日始出时吉人近 3、教为汝多卸乎 5、遂以务楼 7、富人于五所图也 9,主人处处不之 II 、 奇峰绝壑 13、板林间演之 15、莓习其声 17、稍近益狎 19、可爱者甚带 21、■清涟而不斯 23、亭亭净搪25、及次日临政,处迭如流 27、发箧视之 29、读之菖目二、 虚词辨析以:⑴劝以读书⑵以天下事为己任 ⑶跪而拾之以归 ⑷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⑸人不得上,以实奇 ⑹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为:⑴孰为汝多知乎⑵及力相⑶以为神 三、句子翻译: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稍近益狎,荡益冲冒,驴不胜怒。

蹄之。

5、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6、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7、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8、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四、常识识记1、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帝王的死叫。

2、江南三大名楼是、、,请分别写出一句与之相关的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爱莲说》的作者是朝哲学家。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专题复习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专题复习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一下学期的同学来说,系统地进行文言文专题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以下是关于初一下学期文言文的专题复习内容。

一、重点字词1、实词初一下学期我们学习了众多实词,如“之”“其”“而”“以”等。

“之”常见的用法有:作代词,代指人、事、物;作动词,“去、到”;作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等。

“其”可以作代词,指“他(她、它)的”“那”“其中的”等;也可以作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而”可表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以”有“用、凭借、因为、把”等意思。

2、虚词像“乃”“于”“为”等虚词也要重点掌握。

“乃”常见的意思有“于是、就”“才”“竟然”。

“于”有“在、到、对、从、比”等用法。

“为”可以作动词,“做、成为”;作介词,“被、给、对”;作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诘。

3、古今异义词如“但”在古代常表示“只”,现在则有“但是”的意思;“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指“行走”。

4、通假字例如“说”通“悦”,表示“高兴”;“女”通“汝”,意思是“你”。

二、重点句子1、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标志有“……者,……也”“……,……也”“……者也”等。

比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如“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3)省略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省略了“鼓”。

2、名句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还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创作风格等。

比如,学习《孙权劝学》要知道司马光,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作品清楚作品的体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等。

像《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她的勇敢和爱国精神。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二: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二: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二、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第5课《伤仲永》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世隶耕属于2、未尝识书具曾经3、父异焉对……感到诧异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就:完成5、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6、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7、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谒:拜访9、不使学使:让1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11、泯然众人矣完全12、贤于材人远矣比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被14、伤仲永哀伤、伤感15、养父母赡养16、或以钱币乞之有人17、从先人还家跟从18、卒之为众人卒:最终19、如此之贤也(有)才能20、固众人本来21、即书诗四句写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复习三:课内文言文复习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复习三:课内文言文复习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注释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 务: ) 孤.常读书(孤.: ) 见往事...耳(见: 往事: ) 蒙乃.始就学(乃: ) 及.鲁肃过.寻阳(及: 过: ) 卿今者才略.....(卿: 今者: 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 即更刮..目相待( 更: 刮 :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 岂: 博士: ) 但.当涉猎..(涉猎: 但: )二、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6) 蒙辞. 三、内容理解: 1、从对话中可看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2、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3、启示:二、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012年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综合练习(七年级下)

2012年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综合练习(七年级下)

2012年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综合练习(七年级下)五伤仲永伤仲永王安石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临川先生文集》)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世隶.耕__________ (2)父异.焉_________ (3)日扳.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3、方仲永才能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请仿照示例,归纳另外两个阶段的内容。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②少年时期:③青年时期:4、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5、文章的题目是“伤仲永”,一个“伤”字,表明作者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的深深惋惜,但作者仅仅只为仲永而伤吗?谈谈你的理解。

六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资治通鉴》)1、翻译下面句子。

2012年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2012年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童趣》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2、《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

原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二、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拟nǐ作藐miǎo小鹤唳lì怡yí然土砾lì壑hè癞lài虾蟆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土砾凸者为丘砾:瓦砾、小石块。

(5)以丛草为林林:树林。

(6)兴正浓兴:兴趣。

(7)方出神方:正。

(8)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9)强:通“僵”,僵硬。

(通假字)(10)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11)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2)为之怡然称快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强通僵解释为僵硬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

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1)成语:明察秋毫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现在: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2)成语:怡然自得意思是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成语:庞然大物意思是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三、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背诵)。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拨:注意“藐”“壑”等字笔画较多。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译文: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中考七下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七下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15 孙权劝学
1 权 谓 吕蒙 4 蒙辞 以 军中多务 7 孰 若孤 10 及 鲁肃 过 寻阳 2 当涂 掌事 5 但 当 涉猎 8 蒙乃始 11 卿今者 才略 3 蒙 辞 以军中多务 6 见往事 耳 9 就 学。
1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3 写出本文的两成语 , 并解释 ( 1 ) ( 2) 14. 吕蒙的学习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
2
30 狼
1 担中肉尽 4 意暇甚 7 屠大窘 10 积薪其中 13 弛担持刀 16 一狼径去 (1)投以骨 (3)以攻其后 (2)以刀劈狼首 (4)盖以诱敌 2 止有剩骨 5 一狼仍从 8 恐前后受其敌 11 苫蔽成丘 14 眈眈相向 17 其一犬坐于前 20 意将隧入 23 一狼洞其中 26 乃悟前狼假寐 29 顷刻、少时 3 缀行甚远 6 并驱如故 9 顾野有麦场 12 奔倚其下 15 一狼径去 18 目似瞑 21 屠暴起 24 止露尻尾 27 盖以诱敌 30 禽兽之变诈
七年级下(▲▲表重点课文)5 伤仲永
1 世隶耕 5 借旁近 9 立就 13 或以钱币乞之 16 环谒于邑人 19 泯然众人矣 21 固众人 2 未尝识书具 6 自为其名 10 邑人奇之 14 父利其然 17 余闻之也 20 卒之为众人 22 而已邪! 3 父异焉 7 传一乡秀才 11 稍稍 4 书诗四句 8 自是 12 宾客其父 15 日扳仲永 18 称前时之闻
20 口技
1
1 有善口技者 4 众宾团坐 7 满坐寂然 10 儿含乳啼 13 当是时 16 中间力拉崩 19 不能名其一处 22 几欲先走
2 会宾客大宴 5 少顷 8 其夫呓语 11 妇拍而呜之 14 众妙毕备 17 曳屋许许声 20 以为妙绝
3 施八尺屏障 6 但闻屏障中 9 妇抚儿乳 12 絮絮不止 15 微闻 18 虽人有百手 21 群响毕绝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

灌南县树人实验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二)(七下文言文部分)1、《赵普》选自《宋史》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书,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第二天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b5E2RGbCAP普性深邃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p1EanqFDPw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办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

他晚年勤奋读书,每次(退朝后 )回到自己的住处,关上门打开书箱取第一版,读一成天。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办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DXDiTa9E3d 赵普性情沉着而严肃刚正,诚然对人多忌妒苛刻,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好多人都过分谨慎拘于小结,按老例做事,不多语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从前上奏介绍某人担当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介绍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这人。

太祖生气了,把赵普送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并没有因太祖愤慨而面露惊惊慌惧的神态,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

又一天,赵普把这些旧纸片维修连接起来,又像当初相同去上奏。

太祖这才觉醒过来,终于任用了这人。

RTCrpUDGiT同步测试:1、讲解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普少习吏事()②读之竟日()...③普颜色不变()④他日补缀旧纸()...⑤尝奏荐某人为某官()⑥普明日复奏其人()...2、请有“ /”线标出句中的逗留处,每句标一处。

太祖常劝以读书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中考复习: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

中考复习:七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类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新,话上,千款用模板反选问择总的有形一 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 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款适。合你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篇目2:《爱莲说》
一、文学常识 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
”,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稿谥定号PP“T 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 》、《周元公集》。《爱莲说稿》定P是PT,他海托量素物材持言续志更 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
耳,无案牍之老形。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6. 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 8.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9. 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 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10.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1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稿文定P学PT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新,,上借千款鉴模其板选中择的总有写一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 款适合你
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 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四、内容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 (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 (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 灵”的性质。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是什么? 品德高尚的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言文总复习5.伤仲永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世隶.耕(属于)称.前时之闻(相当)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彼.其受之天也(他)泯然..众人矣(完全)贤.于材人..(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环谒..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于邑人(四处拜访)其文理稍稍..宾客其父(渐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③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1稍稍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④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判断动词)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10.木兰诗一、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旦.辞爷娘去(早晨)西市买鞍鞯..(马鞍下的垫子)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人的战马)万里赴戎机..十二转(记功)..(战争)策勋赏赐百千强.(有余)木兰不用..(动..(扶持)雄兔脚扑朔..尚书郎(不愿做)出郭相扶将弹)双兔傍地走...(并排跑)②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

2.动词用作名词“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④古今异义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

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作姓氏。

)15.孙权劝学一、通假字新课标第一网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但.当涉猎..(但,只。

涉猎,粗略的阅读)刮.目相待(擦)肃遂.拜蒙母(于是,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

治,研究)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就,靠近)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乎,啊,表示感叹语气)②一词多义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2.但当.涉猎(应当)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乃: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③古今异义但.当涉猎(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

今义:经过。

)25.《夸父逐日》(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3、夸父化手杖为邓林,真是气概非凡,本来非凡,着一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的色彩。

4、古代劳动人民的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共工怒触不周山》1、(1)、碰、撞(2)、维:绳子,绝:断(3)、潦:积水2、神话中描写的残酷战争说明当时社会处于原始社会崩溃时期,部落之间不断的发生战争,对弱小部落进行掠夺和压迫,共工不甘于压迫,敢于向强大的颛顼挑战,怒触不周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共工氏胜利的英雄,他的挑战精神给后人许多的思考。

30.《狼》练习答案一、二答案略三、1. 这个故事讽喻了那些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论他们是如何狡猾、奸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2.狼:动作描写得骨止、仍从、并驱如故神态描写目似瞑,意暇甚、屠户: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书斋记述奇异的事4.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5.四要素——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事件: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6. 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7.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 狼:阴险狡诈屠户:机智勇敢9..以骨投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10.. 丢掉幻想,准备抵抗。

11.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 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心软,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13.①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②邪不胜正等。

点拨:只要不偏离课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14.狼狈为奸、狼吞虎咽、杯盘狼藉、狼子野心、狼狈不堪、鬼哭狼嗥、狼心狗肺等;俗语: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狼披羊皮还是狼、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等。

3、“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明确:凶狠)4、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四要素——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事件: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5、屠夫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投以骨(对狼抱有幻想)。

6、屠户”投以骨”这样做的目的是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7、“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贪婪。

8、请找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9“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丢掉幻想,准备抵抗10、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11、狼的表现呢? 眈眈相向12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阴险狡诈,愚蠢13、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勇敢且果断)14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15 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16文章结尾的议论有何作用?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17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18.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为什么?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19对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心软,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