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五单元5.2《包公审驴》|北师大版(共22张PPT)
语言描写
“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 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遇事沉着,足智多谋)
“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随它爱上哪就上哪。”
( 胸有成竹)
动作描写
“把惊堂木一拍” “大声喊道” “命令” “大声叫道” “下令”
刘五找到自己的爱驴后非常 高兴,他给包公送上一面锦旗。 猜猜看:这锦旗上会写些什么?
1.包公的计谋根据驴能认路的特点,为百姓伸 张正义,巧妙地抓住了小偷。 2.小偷使用偷天换日,瞒天过海的掉包计,这 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脱罪,但结果是 聪明反被聪明误,害人害己,这样的计谋是 要不得的。
总结
几百年来,在我国的戏剧舞台上,曾把他塑造成这样 一个人物形象,脸如黑炭,额头上印有月牙,一身正气。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武邱乡武邱中心小学 黄瑞丽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口头完成填空题:
1.本文记叙了( 宋朝)时候,刘五的(好驴)在市 镇被人偷换成(瘦驴)后到官府报了案,( 包公)运 用了(智谋 ),从( 瘦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 破了案。 2.围绕“驴”字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 课文列三个小标题:( 丢驴、告驴 ) ( ) 审驴 ( ) 得驴
限时3分钟
①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 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 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 它!” 饿 ②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 来。……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 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打 ③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 儿就上哪儿。” 放 ④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 究竟。 跟
《包公审驴》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历史背景
包公审驴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 、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学价值
包公审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THANKS.
包公曾任开封府尹,是北宋都城开封的父母官,任职期间致 力于打击贪污腐败,整顿吏治,深受百姓爱戴。他的事迹在 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公正、廉洁的象征。
故事来源与流传
《包公审驴》是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源于民间传说,后 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它以包公为故事主 角,讲述了包公如何巧妙地审理了一起失驴案,展示了他 的智慧和公正。
要性。
法律与道德的关联
02 故事展示了法律与道德的紧密关联,强调了遵守法律
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人性的复杂性
03
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表现了包公在审案过程中
对细节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对比
传统法律文化
故事表现了传统法律文化中以律法为依据、以法官为中心的审判方式,体现了对法律权威和公正执法的尊重。
故事的艺术特色与
05
表现手法
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特点
01
简练明快的语言
故事中运用了大量的短句和口语 词汇,使整个故事节奏明快,不 拖沓。
02
生动形象的描写
03
丰富多变的语气词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人 物和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故事中运用了大量的语气词,如 “啊”、“哼”、“哎”等,使 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VS
人物塑造
包公铁面无私、智勇双全的形象,以及驴 作为案件关键角色的巧妙安排,为后世的 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蓝 本。
包公审驴的故事
包公审驴的故事相传在宋朝,有一位清官包拯,他以廉洁公正而著称。
有一天,有人告发一位老者偷了一头驴,老者被带到了包公的面前。
包公听完老者的辩解后,决定对驴进行审判。
这件事情就是后来被传为美谈的“包公审驴”。
包公对驴进行审判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有趣的笑话,更是对包拯廉政清官形象的一种传承和赞美。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廉政清官的向往和期盼。
包公审驴的故事也给了后人很多启示,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做人做官的道理。
首先,包公审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官员应该以廉洁清正的形象示人。
包公作为一个清官,他不仅自己廉洁公正,还要求身边的人也要廉洁公正,这也是包公审驴的用意所在。
一个官员如果连一头驴都不能公正地审判,又怎么能够管理好一个地方呢?其次,包公审驴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官员应该以人民利益为重。
包公审驴并不是为了开玩笑或者恶搞,而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到官员的廉洁形象。
官员应该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能因为一点小利益就忽视民生,这也是包公审驴给我们的启示。
最后,包公审驴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责任心和担当。
包公审驴并不是一种轻率的行为,而是包公对自己廉洁形象的坚守和对民生的责任担当。
一个官员要想做到包公那样受人尊敬,就需要有责任心和担当,要时刻为人民着想,为国家着想。
总之,包公审驴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个官员应该以廉洁清正的形象示人,以人民利益为重,同时还要有责任心和担当。
这些都是包公审驴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刻铭记的道理。
希望我们都能够以包公为榜样,做一个廉洁清正的好官员,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包公审驴的故事
包公审驴的故事包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廉政官员,他以公正廉明而著称于世。
在包公的一生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那就是包公审驴的故事。
相传,在包公任职开封府的时候,有一天,有人将一头驴推到了包公的面前,声称这头驴是他的,而另一人也声称这头驴是他的。
包公听了他们的争吵,便决定审理此案。
包公首先询问了第一个人,他说,“这头驴是我的,我从小就养了它,它是我的耕田的工具,没有它我无法生存。
”包公听了,点了点头,示意他暂时退下。
然后包公又询问了第二个人,他说,“这头驴是我的,我是从小就和它在一起的,它是我的伙伴,没有它我会孤独无助。
”包公听了,又点了点头,示意他也暂时退下。
包公思索片刻,然后宣布,“我有一个办法来判决这个案件。
”他让人把这头驴牵到了一片田地中,然后对两个人说,“我会放开这头驴,它会跟着谁,谁就是它的主人。
”。
于是,当这头驴被释放后,它竟然并不跟任何一个人走,而是径直走向了一片青草地,开始吃起了青草。
包公看到这一幕,便宣布,“这头驴是野驴,既不是你们两个人的,也不是我的,你们两个人都不是它的主人。
”。
这个案件的审理结果让在场的人们都感到震惊,但他们也为包公的公正感到敬佩。
包公以这样的公正和智慧,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包公审驴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公正廉明的官员,包公不仅仅是依法审理案件,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公正来解决问题。
他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通过客观公正的方式来判决案件,这种公正和智慧,不仅仅是包公的个人品质,更是中国古代廉政官员的典范。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要学习包公的公正和智慧,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带有任何私人感情,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包公审驴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廉政官员的典范,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愿我们都能像包公一样,做一个公正廉明的人。
包公审驴的阅读理解
包公审驴的阅读理解《包公审驴》阅读理解(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包公审驴》这个有趣的故事。
你说这包公,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青天大老爷呀!可这次要审的居然不是人,是一头驴,是不是很稀奇?话说有个穷人,他靠着一头好驴养家糊口。
这驴呀,那叫一个健壮,干活可厉害了。
有一天,把驴拴在市镇门口,自己去办事。
等他回来,驴居然不见了!这可把急坏了,那可是他的宝贝呀。
没办法,只好去报官。
这案子就到了包公手里。
包公那叫一个聪明,他先仔细地问了好多问题,了解了这驴的特点。
然后呢,包公居然让人把的驴给放开,让它随便跑。
大家都纳闷呀,这能行吗?结果这驴跑着跑着,就跑到了一个小偷家里。
原来呀,是这小偷把的好驴给换走了,留下了一头病驴。
包公一审,小偷就全招了。
你看,包公是不是特别厉害!他用这么巧妙的办法就把案子给破了,让找回了自己的驴。
这个故事告诉咱们,遇到问题得动脑子,像包公一样聪明机智,才能解决难题哟!《包公审驴》阅读理解(二)嘿,朋友们!咱们接着聊聊《包公审驴》。
丢了驴,那心里得多难受啊!包公接了这个案子,一点都不慌张。
他呀,脑子一转,就想出了个妙招。
他没有像平常那样到处去查问,而是让的驴自己去“找线索”。
这可真是太新奇啦!大家都在旁边看着,心里都在嘀咕,这能行吗?结果还真行!那头驴跑呀跑,就跑到了小偷那里。
包公一审问,小偷就吓得不行,老老实实交代了。
想想看,如果包公没有这么聪明的办法,这案子说不定就破不了,也就找不回他的驴了。
从这个故事里,咱们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包公的聪明才智让人佩服,咱们遇到事情也得冷静思考,说不定就能想到好办法。
而且呀,坏人总归是要受到惩罚的,不能做坏事,不然迟早会被发现的。
怎么样,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咱们以后多读这样的故事,也能变得越来越聪明哟!。
包公审驴歇后语
包公审驴歇后语
1、包公审驴——蔓引株求
2、包公审驴——顺藤摸瓜
3、包公审驴——出神入化
4、包公审驴——高明远见
5、包公审驴——寻根究底
1、懒驴子驾辕——不打不走
2、骡子的脸儿——非驴非马
3、张果老骑毛驴——倒行逆施
4、破鞍子对瘦驴——穷凑合;穷凑
5、毛驴钉马掌——小题(蹄)大做
6、驴子打滚——四脚朝天
7、耳朵塞驴毛——说不通;听不见;装聋
8、两张纸画个驴头——好大的脸皮
9、好女嫁歹汉,驴子吃牡丹——搭配不当
10、马食槽不许驴插嘴——独吞
11、骑驴背磨盘——白搭;多此一举
12、长毛驴备银鞍——有点儿不配
13、懒驴进磨道——自上圈套
14、戴上笼头的小毛驴——听人使唤
15、没上套的磨道驴——空转一遭
16、盲人骑毛驴——随它去;由它去
17、懒驴子上套——打一鞭走一步
18、毛驴上套——屎尿多
19、棉纱线牵毛驴——不牢靠
20、毛驴啃石磨——好硬的嘴
21、东山跑过驴,西山打过虎——见过点阵势
22、大道边的驴——谁爱骑谁骑
23、打猎的不说鱼网,卖驴的不说牛羊——三句话不离本行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包公审驴》课文
《包公审驴》课文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
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
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
《包公审驴》
文学价值
与其他公案故事相比,《包公审 驴》在文学价值上相对较高,它 不仅具有推理小说的特点,还表 现了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民 的生活状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 文化价值。
THANK YOU
02
认识到法律的威严
包公在审理案件时的公正、严明,使得人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威严和不
可侵犯性。故事中包公的形象也成为了公正的象征。
03
了解古代民间故事与法律的关系
《包公审驴》作为一部民间故事,通过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反映了
古代普通百姓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传承民间文学的价值
《包公审驴》作为一部民间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讲述这样的故事,可以弘 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传承传统价值观
故事中包公的形象代表了公正、廉洁、威严等传统价 值观念。这些观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传承这样的故事,可以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 和谐发展。
对于社会公正的启示意义
强调公正的重要性
通过《包公审驴》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公正对于社会 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只有秉持公正的原则,才能使社 会更加和谐、稳定、有序。
故事概述
故事讲述了包公在审理一起失窃案时,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成功找到失窃者并揭露其犯罪行为的故事。
02
故事情节
案情概述
背景介绍
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讲述了一个普通 的农民通过智慧和勇气,找回了自己被 偷的驴子。
VS
案情细节
农民的驴子被偷后,他向当地的官员报案 。官员虽然受理了案件,但由于没有线索 ,案情一直无法得到解决。农民在绝望中 找到了包公,请求他帮助自己找回驴子。
《包公审驴》
13.包公审驴
品析: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包公的话让我们知道了他审驴的第三步——“放” 驴。驴被饿了三天,又被重打了四十大板,它一定会 老老实实地跑回到主人那里,这样,包公就可以抓住 小偷了。
拓展
你还知道包公断案的哪些小故事?试着讲给大家听。
示例:有个农民自家的牛被人割掉牛舌,前去衙门 告状,请求包公断案。包公思考后要农民回家宰牛。 第二天有人来告发农民宰牛,于是包公断定此人就 是割牛舌之人。果不其然,经审问,告发之人就是 割牛舌之人。原来,割牛舌之人跟那个农民有怨仇, 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发牛主人宰牛。
在上 ,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 ,竟敢冒名顶替 ! ”
(2)包公一拍惊堂木 ,大声叫道 : “ 喂 , 当差的 !把 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 , 要用劲打 ! ”
6.指出下列句子所属的类型。(填序号) A.疑问句 B.祈使句 A C.陈述句 ) D.感叹句
(1)这是怎么回事?(
(2)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刘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 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 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东奔西走”“到处寻找”“牵去告官”这些词 语写出了刘五懊恼至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刘五 “想了想”,要把这头瘦驴当被告告到公堂上,这种
做法是用了智谋的,但这实属无奈之举。
“好哇!”孩子们见徐文长过了桥,个个拍手称好。他
的伯父一边点头称赞,一边把事先藏好的礼物取了出来。孩 子们一看,咦?这包礼物不是拿在手中,而是吊在一根长长
的竹竿上面。伯父拿着竿子,对徐文长说:“礼物就吊在
上面,你要拿必须达到两个要求:一、不能把竹竿横 着放下来;第二、不能踩着凳子拿。你如果能设法取 下来,这礼物就归你。”这时,孩子们叽叽喳喳议论 开了:有的说跳起来抓,有的说这礼物根本拿不到
包公审驴的故事
包公审驴的故事包拯,字希仁,北宋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是一位以廉洁公正著称的官员。
他在担任开封府判官的时候,曾经审理过一桩著名的案件,那就是包公审驴的故事。
相传有一位农民在市场上卖驴,一名商人看中了一匹驴,于是和农民商量好价格,准备购买。
可是当商人带着驴离开市场的时候,驴突然跳进了水塘里,商人怎么也拉不上来。
于是商人愤怒地将农民告上了法庭,要求农民赔偿他损失的驴。
包公听了商人和农民的陈述后,决定亲自审理此案。
他先问农民,“你卖给商人的驴是不是有病?”农民连忙否认,说驴一点毛病都没有。
包公又问商人,“你为什么要求农民赔偿,难道驴真的有病吗?”商人却说,“驴确实没有病,但是它在我的手里跳进了水塘,现在已经淹死了,我损失了一匹驴,应该由农民赔偿。
”。
包公听了他们的陈述,觉得这个案子有些蹊跷。
于是他命人将水塘里的驴捞上来,细细地检查了一番。
最后,包公下了一个意外的判决,“这匹驴并没有死,它只是装死而已。
”。
众人听了都惊讶不已,包拯又命人将驴推到水塘边,只见驴一头扎进水里,然后又跳了出来,原来这匹驴会装死。
包公对农民说,“你的驴并没有死,所以你不需要赔偿商人。
”对商人说,“你也没有损失,所以你也不需要得到任何赔偿。
”。
这个案子让人们对包拯的智慧和公正刮目相看。
包公审驴的故事也成为后人口口相传的佳话,人们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机智、明察秋毫,以及对公正的追求。
包公审驴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图小利而损人利益。
同时也告诫我们,作为一个公正的官员,要善于观察和分辨是非,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审理每一宗案件。
包拯的廉洁公正、明察秋毫的品质,也一直影响着后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包公审驴的故事,做一个廉洁公正、明察秋毫的人。
包公审驴的故事
包公审驴的故事包公,字文若,河南郓城(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北宋时期,他是一位以廉洁公正著称的官员,被后人尊称为“包青天”。
他在任官时,以公正执法、严明廉洁而著称,深受人民敬重。
有一天,有人将一头驴子送到包公的衙门前,声称这头驴子偷吃了他的菜园里的蔬菜。
包公听了以后,便决定审理此案。
于是,包公便传唤了原告和被告,听取双方的陈词,并派人去查看菜园的情况。
经过调查,包公发现原告的菜园里并没有被驴子吃掉的痕迹,而且原告也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驴子就是偷吃了他的蔬菜。
包公思索片刻,便宣布了判决,“此案无证据证明被告的驴子偷吃了原告的蔬菜,因此无法定罪。
”原告闻言大怒,指着驴子大声质问,“包公,你难道看不出这头驴子的肚子比其他驴子要圆润吗?这就是证据!”包公听后,微微一笑,便命人将驴子抬到一旁,对原告说,“你说这头驴子的肚子比其他驴子要圆润,那么我们就将这头驴子剖开,看看里面有没有偷吃蔬菜的痕迹。
”。
原告一听,立刻吓得脸色发白,连忙跪地求饶,“包公大人,我是冤枉的,这头驴子并没有偷吃我的蔬菜,求您饶命!”包公见状,便宣布了最终的判决,“原告诬陷无辜,罪加一等,立即押送入狱。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包公审驴的故事并不是简单的审理一起驴子偷吃蔬菜的案件,而是通过审理此案,包公教育了人们要有确凿的证据才能定罪,不能凭空指控他人。
同时也告诉我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要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包公审驴的故事也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人们常常用来形容公正廉洁的官员,也成为了中国法治精神的一个缩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像包公一样,保持公正廉洁的品德,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包公审驴(精选12篇)
包公审驴(精选12篇)包公审驴篇1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
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
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
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
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
2.通过“表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
3.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猜猜我是谁”每个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来说,一人来猜!说的同学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但不要说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
(出示:“福尔摩斯(柯南)”、“包公”、“马”、“驴”)猜完学生板书。
随即采访: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关公”一样,这是古人的尊称。
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一学生谈、小组可以旁边补充。
唱歌也可。
)2.“马”和”驴”有相同点吗?(识途)一、导入新课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
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
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
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包公审驴的故事
包公审驴的故事
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包拯的官员,他是一个非常有正
义感和勇气的人。
有一天,有人告诉包拯说,有一头驴子在路上被
人骑着走了,而那个人却说这头驴是他的。
包拯听了之后觉得这件
事情很奇怪,于是决定去调查一下。
包拯找到了那个人,他很认真地询问了一番,发现那个人的说
法很不合理。
包拯觉得这个人在撒谎,于是决定对他进行审判。
在
审判的过程中,包拯让那个人把驴子牵到场上,然后对驴子进行了
仔细观察。
包拯仔细地观察了驴子的身体特征,包括身高、体型、
毛色等,最终他发现了一些破绽。
包拯发现,那个人所说的驴子并不是他的,因为包拯发现了一
些细微的特征,证明这头驴并不是那个人所称的。
包拯在审判的过
程中,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细心观察,最终揭露了那个人的谎言,让真正的主人得到了公正的对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包拯审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
正义感和勇气,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只有
通过细心观察和深入调查,才能找到事情的真相。
同时,这个故事
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勇气去揭露谎言,让真相大白,给受害者一个公正的对待。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包拯一样,要有正义感和勇气,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也能让社会更加公正和和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义和勇气是非常重要的品质,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这些品质,不断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包公审驴歇后语
包公审驴歇后语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在学习中我了解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广为流传的包公审驴的典故,并为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它的歇后语。
包公是中国传统古代司法制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青天霹雳手,鉴明烈火心”著名。
包公审驴的故事发生在他担任谏议大夫的时期,他在巡视百姓的途中,发现有罪犯引蒙古兵袭击,为了从罪犯口中获得更多的情报,包公不惜出手。
包公审判过后,他将罪犯放出来,而第二天当包公经过村庄时,一头瘦骨伶仃的驴却千方百计地跟在包公的身边,因为它认为包公是救了它的命。
于是,包公为了严肃法律制度,不得不将这头在人间想凑上包公,与人善言的驴处理掉。
此故事中的包公审驴,很快就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语言,成为了许多歇后语的来源。
有一句常说的歇后语:“包公审驴,驴有几条腿?包公说有三条,还要我宰了它的前两条。
”这句歇后语体现了包公执行审判的非常之严厉,让人不禁想起了现代刑罚的严格执行。
还有一句歇后语:“包公审驴,驴说包公不是败类,包公说,那就杀了你充数。
”这句歇后语则体现了包公心中对于法律制度的坚定信念,他不允许有任何人或驴背叛自己的法律规定。
在了解这个故事和相关的歇后语之后,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我们自己生活中的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待法律。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义法律,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人民在和谐稳定的前进道路上顺利前行。
写作重点:讲述包公审驴的故事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介绍与包公审驴有关的歇后语;强调社会公义法律的重要性。
用词分析:一些传统事物和概念的描述,如“司法制度”、“罪犯”、“敏锐法眼”、“鉴明烈火心”等;歇后语的运用,如“有三条腿”、“杀你充数”等。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一些简单朴实的语言,使得全文更加亲切和易懂。
《包公审驴》名师教学课件5篇
《包公审驴》名师教学课件5篇《包公审驴》讲述了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
下面是WTT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包公审驴》名师教学课1 教学目标:1、通过对包公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包公的智谋。
2、熟读课文,并能试着背诵描写包公语言、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
3、体会作者写作方法,并试着运用写一个小偷落网的片断。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包公审驴》一课,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
齐读课题。
通过学习课文,咱们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案子?生:奇案师:是啊,这案子从发生、发展到结果处处呈现着一种与众不同,真可谓是一奇案。
师板书:奇案二、深入学习,自主探究师:这奇案奇在哪里?作者是范文的,你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一边仔细读书一边思考并在相应句子的旁边做好批注。
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三、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引导解决重难点奇在哪里? 预设1:审的是驴而不是人预设2:小偷没有偷走而是换走驴子让学生读读相关句子预设3:小偷审驴(或者说审案)的方法很特别按照顺序具体让学生找,说,读第一处:教师概括板书:饿驴三天第二处:学生概括痛打饿驴第三处:放驴寻偷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从包公审驴的方法上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说不出来就讨论,生:包公很有智慧生:小偷最终落网了………师:同学们提到最多的是包公多么有智谋,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
你想不想来演一演包公,审审这个千古奇案呢?先自己练一练描写包公的句子。
出示重点句子指名2到3名小包公上台,评选最佳小包公全体同学试着背诵三、拓展运用:体会写作方法,并试着写作那么如此足智多谋的包公作者是怎样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小组讨论汇报: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把包公的指挥形象淋漓尽致地的表达了出来,咱们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呢?写什么呢? 文章结尾范文的?一起读读。
小偷最后抓住了,可作者却没有详细描写抓贼的场面,咱们能不能运用刚才学到的写作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再现“黄朝、马汉”抓小偷的情景?写,指名朗读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包公审驴》一文,作者运用了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栩栩如生、足智多谋的包公形象。
包公审驴 阅读理解
包公审驴阅读理解
包公审驴是一则经典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包公如何巧妙地破解了一桩棘手的案子。
故事中的包公是一个睿智、刚正不阿的官员,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一系列的审问和推理,最终找出了真正的罪犯。
在这个故事中,包公面对的是一个看似无解的案子:一头驴被盗走,而盗贼却一直无法找到。
包公深入调查,发现了一些线索,并通过审问嫌疑人和观察现场,逐渐理清了思路。
他最终找到了盗贼,并且让盗贼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这个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解决问题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而不是简单的暴力或武力。
包公在审理案件时,没有采取任何暴力手段,而是通过智慧和推理来找到真相。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着很大的启示。
此外,这个故事还表现了包公的公正无私和为民除害的精神。
作为一位官员,包公不仅关心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更关心百姓的安乐和福祉。
他通过审理案件,为百姓除去了一个祸害,也彰显了自己的正义和公正。
总之,包公审驴是一则富有智慧和启示意义的民间故事。
它告诉我们,解决问题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而不是简单的暴力或武力;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公正无私和为民除害的精神的重要性。
这些品质和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1。
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教材分析《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毛驴为线索,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
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
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包拯这位历史人物,而且要引导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全文可以概括为“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三个部分,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受电视剧的影响,对包公的神奇断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
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阅读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且易读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合作编演课本剧,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和对故事的再创造。
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和毛驴的图片。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包公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交流资料,引出课题你对包公有什么了解,请你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后投影出示)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见识一下包大人审案的风采。
他这次审的对象可特别了,这被告不是人,而是一头驴。
3、出示驴的图片,简介驴。
4、读题质疑齐读题目。
提问: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希望同学们都能大胆的运用“金钥匙”教给我们的方法,围绕着“是什么、、问题归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包公为什么审驴?驴子不会说话,包公怎么样审驴?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包公审驴课文
包公审驴课文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
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
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
包 公 审 驴
包公审驴[幕启。
宋朝,有一位叫王五的穷人,他用自家驴运送干柴和木炭到集市上去卖挣点钱养家糊口,为了让驴能帮他挣更多的钱,王五非常悉心地照料它,驴成了一头毛色发亮的好驴,王五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的辔头,谁见了,都会夸说这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
但一次他去集市上卖炭,回来时却发现驴变了样。
王五(大吃一惊):我的驴还是拴在大树上,绿的辔头还是我亲手做的,鞍也是原来的那个鞍,可我的驴怎么一会儿就病成这副模样,变成这样一只毛色难看的驴呢?旁白: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他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决定把驴当被告到衙门去告它。
幕落——第二幕[幕启。
包公升堂审理案件,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堂。
王五:(抱拳施礼)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然胆敢冒名顶替!旁白: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起身走向王五看了又看,心想:此人是否是刁民,向出此难题考考本官。
看他这副老实样,应该是个老实人。
包公又坐回太师椅,皱皱眉头,计上心来。
包公:(把惊堂木一拍,威严的大声喝道)王朝,马汉!王朝、马汉:(齐声答道)在!包公:(大声的下达命令)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的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旁白:衙役们差点没笑出声来。
至于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更不敢笑。
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驴关迚了圈栏。
幕落——第三幕[幕启。
三天后包公升堂,命王五和驴一同上堂。
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衙役们:(齐声答道)是!旁白:衙役们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足足打了四十下,打的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
包公:(手一挥)现在把它放了,随他爱上哪上哪去。
幕落——第四幕[幕启。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
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的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叫来一差役和王五)你俩赶快跟着那头驴,看驴跑到哪,哪里就是他主人家,家里就藏着小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挣( zhèng )钱 辔( pèi )头 • 当差( chāi ) 耷( dā )拉 • 圈( juàn )栏 懊( ào )恼 • 惊慌失措( cuò )冒( mào )名顶替 • 不计其数 悉心照料 闻所未闻
审
解读题目,质疑自探
• 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 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 • 审驴的结果又如何呢?
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 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
• 状告毛驴 • 细审毛驴 • 找到毛驴
细读课文 解疑合探
刘五为什么要状告毛驴?
刘五的究竟是怎样的一头毛驴呢?
• 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 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 亮辔头。(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
侧面描写包公审驴的语句: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 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 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 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 看热闹.
“被告”驴的表现:
1、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2、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 看上去怪可怜的。 3、(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 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 大叫。
包公为什么能顺利破案 呢?你知道这其中的玄机吗?
包公了解动物习性,懂得毛驴 有一旦遇到危难,就会本能地逃 回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曾经生 活过的地方这一生活特点,因此 采取了最为有效的手段。
质疑再探
这个故事里都有 谁使用了计谋? 结果如何?
拓展运用
课文主要写了刘五的 _________,他气愤地跑到 ___________。包公运用_____, 从____找到突破口,巧妙地 ______。赞扬了包公_________ __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 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 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法官”包公审驴: 正面描写包公审驴的语句:
1、包公了解了案情,他皱着眉头想了想, 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 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 把它严严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2、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 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3、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上哪。
课后题
排演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