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美国政府职能定位
美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美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从金融危机中再探讨市场和政府的职能
从金融危机中再探讨市场和政府的职能作者:柯文岚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8期[摘要] 经济危机爆发时,市场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政府的职能具有双重性,即应急性和正常性,而在经济危机时候的国家职能是应急性的体现。
当经济恢复常态,政府应将配置资源的职能归还给市场。
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很难确定,只要一个政府所采用的政策是以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都是值得认可的。
[关键词] 金融危机市场的无效性政府职能1 引言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的次贷危机迅速席卷全球,不仅造成美国本土经济的急剧衰退,也已演化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为了挽救这个低迷的局面,各国纷纷出台了各种拯救经济危机的政策和措施。
在商业信用崩溃的时候,号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地运用国家信用,把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国有化。
而与之对比的是,一直以来颇被资本主义国家所病诟的高度国家集权控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其经济的基本面仍然健康,这与狼狈应战的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于是,在经济学领域再次引发了对自由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的一系列的争议。
虽然这个问题在市场经济刚建立的时候就开始讨论,但在当前新经济情况下,对市场和政府的职能的再次论证具有时代的意义。
2 市场的无效性这场来自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让人们对市场的有效性和自由经济的看法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重新认识政府作用的呼声此起彼伏。
此次金融危机也标志着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强调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破灭。
新自由经济理论主要推广三大理论:第一,自由是效率的前提,所有的规则制度的限制会阻碍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私有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第三,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反对政府干预。
但这次的金融危机,让人们看到:(1)无限制的自由给予了金融投机商与信用机构可操作的机会;(2)虽然市场通过人性的自利行为可以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在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商业信用、民间信用、银行信用、国际信用等失去可信赖的基础,这个时候的自利就意味着必须牺牲集体或国家的利益,如果每个人在经济危机的时刻只顾及自己的利益那必然导致危机的进一步恶化;(3)如果这个时候依旧提倡由市场来配置资源,那只会导致危机进一步扩散和对经济体的破坏。
美国罗斯福新政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2、时间:1933年3、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4、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5、方式(实质、特点):国家干预经济6、主要措施: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并制定最低工资和限制工时。
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证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7、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目的:避免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8、作用: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工业生产恢复、就业人数增加、人民生活改善)9、评价:①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②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10、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11、新政的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2、罗斯福新政的启示:①立足国情,实事求是;②勇于创新;③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危机背景下美国经济政策再调整及其影响
量的次级房贷者举借越来越多的债务 , 累积的风
险也 越来越 大 , 而且 美 国经济 连 年 内外 透支 的失 衡也 在悄悄 地改变 着经 济均衡发 展 的路 径 。为了 维持 负债消 费 , 除了大量 向 国际社 会举 债外 , 国 美 利用 华尔街 国 际金 融 中心 的 特殊 地 位 , 通过 金 融 创新 制造大量 的金融 衍 生 品 , 虚 拟 经 济 的发 展 使 完全脱 离 了实 体经济 的驾驭 , 产生 了巨大的泡沫 ,
一
、
本 轮 经 济 危机 的特 点 及 其 由来
球蔓 延 , 虽然分 散 了美 国经济 透支 的风险 , 它也 但 会像 瘟疫 一样伴 随美 国 的金 融风暴很 快扩 散至全 球, 使金 融海 啸快速演 变为全 球性 的经济危机 。 其实 , 马克思时代 , 在 他便 以其超 越历史 的睿 智 , 已预见 经 济 的全 球化 以及 引发 全 球经 济 危 早
Vo . 128 No. 4
第2 8卷第 4期
危机背景下美国经济政策再调整及其影 响
杜 在 娟
( 台职 业 学 院 外 事 处 , 烟 山东 烟 台 2 4 7 ) 66 0
摘
要 : 对 始 自金 融 海啸 引发 的 全球 性 经 济危 机 , 国经 济在 经历 前 期 利 率 这 一 价 格 型 政 策 工 具 到 激 面 美
无论 这些变化 是 积极 的还 是消 极 的 , 为 经济 政 都 策 在新 的阶段 进行 调 整提 供 了着 眼点 。事实 上 ,
1传 统 的降息 干预方 式没有促 进投资 和消 费 .
的恢 复 与增加 , 市 、 股 消费 、 贸等 各个方 面仍然 外 徘徊 不 前 , 国就 业 情况 仍 不 见 起 色 , 当局担 美 令
美国大萧条与新政时期的经济政策
美国大萧条与新政时期的经济政策美国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9年期间,由于股市崩盘、失业率飙升和工商业生产持续下滑而引发的严重经济衰退。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被称为新政,以应对大萧条带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美国大萧条与新政时期的经济政策。
一、经济衰退的背景与原因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股市蒸蒸日上。
然而,到了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盘,导致投资者巨额损失,引发了整个经济系统的崩溃。
失业率飙升,工商业生产减少,大量银行倒闭,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大萧条的原因包括金融市场泡沫、不平等分配、农业与工业结构失衡、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
这些问题的积累导致了经济崩溃,使美国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二、新政的实施与目标面对大萧条的威胁,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新政经济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复苏、减缓失业和扶持弱势群体。
新政的主要目标如下:1. 刺激需求:新政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对外贸易等方式,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 保护劳工权益:新政通过提高最低工资、限制工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保护劳动者权益,缓解失业和贫困问题。
3. 支持农业发展:由于农业危机是大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农业调整法案和农业贷款计划,支持农民并调整农业结构。
4. 金融改革:新政通过建立金融监管机构、加强银行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等方式,重建金融体系,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三、新政的具体措施1. 公共工程计划:新政通过实施公共工程计划,如公路、桥梁和水利设施的建设,增加了政府的支出和就业机会。
2. 农业调整法案:新政实施了农业调整法案,提供了给予农民贷款和补贴的机会,以减轻农业危机的冲击,促进农业发展。
3.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新政创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失业救济和养老金等,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福利。
4. 银行业改革:新政实施了一系列银行业改革措施,包括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和监测,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罗斯福新政归纳情境一
中心环节社会立法E【问题研讨】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出谋划策的团队)。
”请结合下列情境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提示:(1)措施:整顿财政金融。
(2)目的:恢复银行信用,促进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为工农业恢复提供前提保证;刺激出口。
情境二: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
假如你是智囊团工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解决产品过剩问题,恢复工业生产?你的目的是什么?提示:(1)措施:政府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
(2)目的:国家监督生产,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条件。
情境三: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
假如你是智囊团农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应对?你的目的是什么?提示:(1)措施: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
(2)目的:提高农产品价格,防止过剩,促进农业恢复发展。
情境四:1933年,失业工人成几何级数上升,达到1 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
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福利和就业委员会成员,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将如何应对?你的目的是什么?提示:(1)措施:加强救济、社会保障和“以工代赈”。
(2)目的: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同时改善美国的基础设施。
情境五: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1935年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人提供救济;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保障委员会成员,请你谈谈你们的基本思路及其对解决危机的作用?提示:(1)思路:进行一系列社会立法。
(2)作用: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缓和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金融危机中的政府经济职能缺失及完善
缩 ,无疑都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顺利和波折。政府经 济职能的界定对于经济危机的防范和处理 ,有着不
容 置疑 的重要 意义 。
二 、 缺 失的政 府经 济职 能引致 金融危 机爆 发
1 世纪,英 国最著名 的经济学家约翰 ・ 图亚 9 斯 特・ 穆勒 ,作为经济 自由主义倡导者 和拥护者 ,在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1 0 0年第 1 ( 第 6 期) 期 总 l
金融危机 中的政府经济职能缺失及完善
张 晶晶
(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04 ) 10 6
[ 摘要]重新 审视 金 融危机 的 深层 次原 因 ,政 府经 济职 能的缺 失很 容 易被 人 忽略 。在各 国政 府积 极救 市的 大背景 下 ,应该 先反省政 府在金 融危 机 中的职 能缺失 问题 ,然后再 通过职 能 完善 去 解决金 融危机 并做 好危 机 防范工作 。本 文试从政 府 经济职 能的 角度 ,去 思考 、 阐述金 融危机
的发 生和 解决 。
[ 关键词]金 融危机 ;政府 ;经济职 能
[ 中图分类号]F 3 8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56 2 1 ) 10 8 —4 0 9 6 6 ( 00 0 — 0 0 0
一
、
政府 经济职 能的含 义以及 各 阶段 不 同学 术观点 阐述
政 府 的经济职 能 ,是 指政府从 社会 经济 生活宏 观 的角度 ,履 行对 国 民经 济进行 全局性 的规 划 、协 调 、服务 、监督 的职责 和功能 ,是为 了达到 一定 目的而采 取 的组 织和 干预社 会经 济活动 的方法 、方式 、手段 的总 称 。 ]
政府的经济职能虽然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 ,但政府经济职能的学术观点的演化渗透于经济 学发展过程中。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政府的经济职能 , 有必要系统地阐述各个阶段不同的学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美国政府职能定位
Ju a o nvr t o t n t n l e t n .0 0N . o r l f ie i f ne a oa R l i s2 1 o4 n U sy I r i ao
经 济 危 机 背 景 下 的 美 国 政 府 职 能 定 位
动力 ; 强化政 治博 弈 , 构建 以中产 阶级 为 主 的 消 费主体 ; 构建 社 会保 障体 系 , 强化 消 费 主体 消 费信
心 。这 种职 能定 位 对于 战胜经 济危机 具有 重要作 用 。
[ 关键 词 】 经 济危机 ; 国政府 ; 美 理论 支撑 ; 职能 [ 中图分类 号 ] D 7 . 7 1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 10 0 8 (0 0)4 0 5 .6 0 4 4 9 2 1 0 .0 0 0
在美 国历 史 上 ,0世 纪 3 2 O年代 爆 发 的经 济 危 机对 美 国政治 、 经济 和 社 会造 成 了重 大 影 响 。2 0 08
图使 用他们 的资 本来实 现他们 的最 大价值 。一 般说 来他这 样做 时并 不试 图增 加公 共利 益 。他 依据 自己
的利 益行 事时 “ 色 的星期 四” 标 志着 美 国金 融 界崩 黑 ,
支撑 : 极 干 预 政 府 理 论 积
12 9 9年经济 危机爆 发 以前 , 守夜 人 ” 府 理论 “ 政
一
溃 的开始 , 也揭 开 美 国经济 危 机 的序 幕 。金 融 大崩
溃导致 了持续 四年 的经济 大萧 条 , 从此 , 国经济 陷 美 人 了经 济危 机 的 泥淖 , 时 , 同 宣告 “ 夜 人 ” 府理 守 政
图对这 两次 经济危 机 中的美 国政府 职能定 位进 行分 析 , 而为我 国政府 职 能转变 提供 有益借 鉴 。 进
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
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20世纪初到现在,美国经济政策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下所述。
1. 自由放任时期(1900-1929)20世纪初,美国政府重视保护私人财产和维持市场经济自由化。
在这个时期,政府几乎不干预市场,企业得以自由发展。
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爆发导致政府开始重新考虑自由放任的理念。
2. 新政时期(1930-1945)在20世纪30年代,寻求解决大萧条的政策导致政府向市场经济转变,采取了新政政策。
政府大力投资于公共建设,如公路、桥梁、学校和医疗机构等。
政府还推动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如社会保险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和工会合法化等。
新政政策为美国复苏奠定了基础,也奠定了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
3. 凯恩斯主义时期(1945-197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政府采取凯恩斯主义政策,即政府在经济放缓时增加支出和减税,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并促进了消费和生产的增加,直到20世纪70年代油价飙升和通货膨胀引发了石油危机。
4. 新自由主义时期(1980-2000)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采取了新自由主义政策,在经济问题上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自由市场和企业竞争。
该政策推动了经济创新和成长,但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经济不平等的增加。
5. 新千年时期(2000至今)21世纪初,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和加强经济增长。
政府采取了定量宽松政策,即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债务证券来降低利率,刺激贷款和投资的增加。
政府还提高了对医疗保健的支出,推动了能源和环境政策以及推动国际贸易。
不幸的是,这些政策导致了货币紧缩和通货膨胀,使经济受到冲击。
总之,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于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演变历程充分证明,经济政策的成功取决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以平衡增长和财政稳定之间的关系。
美国大萧条与新政时期的经济复苏
美国大萧条与新政时期的经济复苏在 1929 年至 1933 年期间,美国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这场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了失业率的激增,贫困和社会动荡的加剧。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被统称为“新政”,旨在推动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
一、美国大萧条的影响大萧条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股市崩盘导致了大量投资者的资产损失,金融体系陷入瘫痪。
同时,由于信心破裂,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导致了生产和销售的持续下滑。
这进一步触发了大规模解雇,失业率飙升。
在萧条的最高峰时期,失业率甚至达到了25%。
其次,大萧条也严重地冲击了农业部门。
农民受到滞销和价格下跌的困扰,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计。
这导致了大规模的农业荒废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
二、新政的出台由于大萧条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毁灭性影响,政府被迫采取行动来应对危机。
1933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他领导下的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被称为“新政”。
新政的核心目标是恢复经济活力和社会秩序。
这些政策涵盖了金融、劳动、农业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
其中,一项关键的政策是成立了一个名为“国家复苏管理局”的机构,旨在监管金融机构和推动经济恢复。
三、新政的成果在新政的推动下,美国逐渐走出了大萧条,经济开始复苏。
一方面,新政实施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加强了金融监管和银行体系的稳定,恢复了投资者的信心。
同时,政府还推动了公共工程项目的实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失业危机。
此外,农业和工业部门也得到了政府的重点扶持,促进了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回升。
新政还引入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措施,包括社会保险、最低工资法和劳工权益保护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问题,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四、新政的争议与批评尽管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争议与批评。
一些人认为,新政的干预过度,扭曲了市场机制,限制了经济的自由发展。
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重点
“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能够分析和掌握大危机的特点和影响,(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美国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进而发现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爆发在于其固有矛盾的存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展示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像作品或图片图画生动再现当时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了解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难点: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教学过程:导入:“一战后”( 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局面,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柯立芝就职时说“从来没有一个美国的国会开会时曾经看过比今天更为可意的景象了”,许多政治家和学者甚至称美国已进入“永久繁荣”阶段。
新授:(一)世界经济大危机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和国内外有利的条件使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美国大部制政府的职能设置
美国“大部制”政府的职能设置张国庆2013-2-15 17:32:42 来源:《华夏时报》(京)2008年322期在美国,15个内阁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部)是联邦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
每个部由部长领导,并有级别不一的副部长、助理部长等。
各部直接对总统负责,并履行政府职能。
依照组建时间排序,这15个部分别是国务院(即外交部)、财政部、内政部、司法部、农业部、商务部、劳工部、国防部、住房与城市发展部、交通部、能源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教育部、退伍军人事务部、国土安全部。
分工明确各部分工明确,覆盖了外交、经济、安全、内政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国务院和财政部历史最为悠久,都是组建于1789年,当时分别只有9名和39名雇员。
而今,这两个部的雇员已分别达到3万多和15万多人。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的雇员已达近300万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国防部,有近70万人。
除了司法部由总检查官办公室、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由卫生、福利和教育部改建外,国防部则是将职能相近的战争部与海军部合并在一起组成,掌管武装力量、负责民防和管理军事基地。
最新的部是国土安全部,共计整合了22个联邦机构的职责,职员总数达到18万。
而在1913年,美国商务和劳工部则分解成商务部、劳工部两个部,从而凸显了联邦政府对劳工利益保护的重视。
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院是人们所熟知的,而在内政方面,内政部、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则扮演着重要角色。
前者管理属于联邦的土地和公园,管理联邦水电设施,同时也管理土著人事务;后者则着重解决国内的住房需求,开发和振兴城市社区,推动城市街道和公园的改善。
而劳工部,则主要是执行联邦劳工法律,保护雇员的合法权益。
在文化教育方面,教育部负责协调联邦的教育计划和政策,实施教育援助。
20年前成立的退伍军人事务部,则主要是负责提高美国退伍军人的福利。
而司法部,则负责向总统提供司法意见,管理联邦监狱,实施联邦刑事法律。
卫生部是补助机构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部。
作为联邦政府归口管理水、陆、空交通的政府机构,交通部的主要工作是制定公路交通政策,确保运输安全,负责对各种公路、运输方式的扶持计划。
金融危机根源与金融市场上的政府职能
形式的政府行为, 真正提 出治标又治本的应对措施 。 以, 所 本文 要 从避 免 生产 过 剩 危机 的“ 大 需 求 ’ 策 中 找原 因 。在 资本 逐 扩 ’ 政 就在对 已有的金融危机成 因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 谈谈危机处 利本 性下, 生产 能力 的不 断扩 张就不可避免 , 而这些过剩生产 理过程中金融市场上政府职能行使 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问题。
对金融市场职能的体现 , 后续创造和监管金融机构等相应 的社会制度 改革体现 为政府的制度建设 功能。
【 关键词】金融危机 ; 源; 根 体制; 政策; 职能; 有效性; 延续性
自从 2 0 年 4月 2日美国第二次抵押贷款机构——新世 视 野 的观 点 , 难 以形 成 一种 让人 们 普 遍 接 受 的说 法 。在 笔 者 07 都 纪金融公司向法院 申请破产保护以来 , 一场源 自美 国的大灾难 看来 , 这种众说纷纭和百家争鸣必将带来类似于 2 0世纪 3 0年
金融 危机根 源与金 融市场 上 的政 府职能
易 毅 余甫功
(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 东 广州 , 国政府和经济理论界对其根 源进行 了广泛 的探讨, 摘 各 关于资本市场 、 币政 策: 货 、 商业银行、 金融体制 、 经济增长与发展 等话题的文献资料都和本次金融危机 的讨论分不开关系 然而, 无论是 “ 监管缺位 ” “ 策失误” “ 、政 低估 风险” 还是其他种种 不同学科、 不同视野的观点, 都难以形成一种让人们普遍接受 的说法。在 综合分析各种危机根源说的前提下, 认为美国市场体制的矛盾和国际货 币体制 的缺失是本次危机的体 制根 源,在此基础上不 当的产业政策和货 币政策对危机的爆发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政府在危机状 态下的包括直接托管、 股权收购、 增资扩股 、 债务担保在 内的政 策, 直接 干预是其在危机 中
美国的大萧条与经济危机
美国的大萧条与经济危机在20世纪,美国曾经历了一段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这场危机持续了近10年,给美国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上的影响。
一、大萧条的背景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一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工业和农业生产量不断攀升,资本和人力资源日益丰富。
然而,这种繁荣的景象维持时间并不长,到了1929年,美国股市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异常波动,到10月24日,股市大幅下跌,引起了市场的恐慌。
二、危机爆发随着投资人纷纷抛售股票,股市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很多人的财产一夜之间全部损失殆尽。
这不但使得市场信心大幅下滑,同时也引起了美国的全面经济危机。
大规模的债务违约和银行倒闭导致了信贷机构的惨淡命运。
由于市场无法再提供贷款,企业无法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转,不得不不断地裁员和缩减开支,使得失业率急剧上升。
为了靠近生存,大量美国人不得已采取了露宿街头、沿街乞讨等较为原始的生存方式。
到了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25%的惊人数字。
三、采取措施面对这样的经济情况,美国的政府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推行了“新政”,包括一系列法律政策和经济政策,旨在重建国家经济。
通过扩大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罗斯福政府试图重振经济,稳定社会和保障国家安全。
其中的一项关键措施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新政法的核心是《社会保险法》(Social Security Act),它提供了联邦制定了联邦政府提供退休金、失业救济金和家庭补贴的机制,以支持恢复就业和刺激消费。
同时,新政还出台了其他一些政策,如银行救助计划、农业总局、返工计划等。
这些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四、多方面的影响大萧条对美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的现代化。
其主要影响如下:首先,在经济层面,大萧条导致了很多公司和银行的倒闭,股市崩盘后,支撑着美国经济增长的很多行业都出现了疲软。
罗斯福与美国的新政
罗斯福与美国的新政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极富盛名的总统,他在上任期间推出了一系列被称为“新政”的政策,旨在应对大萧条的挑战,重振美国经济并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
本文将探讨罗斯福与美国的新政之间的关系以及新政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一、背景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标志着大萧条的开始,整个美国陷入了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的境地。
饥饿、失业和贫困成为社会的常态。
在这个危机时刻,罗斯福成为了美国的新任总统,带着他勇敢而积极的改革精神面对着庞大的挑战。
二、新政的主要特点1. 实施大规模公共工程计划为了刺激就业和促进经济复苏,罗斯福推动了一系列大规模公共工程计划,例如建设水坝、公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
这些项目不仅解决了失业问题,而且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2. 实行金融监管和改革罗斯福政府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监管和稳定银行业和金融市场。
这些监管措施帮助恢复了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并加强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3. 推动农业改革政府通过农业调整法案和农业调整管理局(AAA)来帮助解决农民们面临的严重问题。
AAA通过限制生产和提供补贴,使得农产品价格得到稳定,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4. 强调劳工权益保护为了保护劳工权益,罗斯福支持通过《国家劳动关系法》来保护工人的权利,促进工会的发展,并禁止了部分雇主的不正当劳动行为。
这使得劳工组织的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
5.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罗斯福推动了《社会安全法案》的通过,创建了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金、失业救济金和残疾救济金等。
这一制度对于提升公民的福利水平和社会整体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新政的影响1. 经济复苏通过大规模的公共工程,新政帮助了庞大的就业市场,并为美国经济恢复提供了动力。
新政的金融监管措施也稳定了金融市场,避免了进一步的金融危机。
2. 社会福利提升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失业者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有效减轻了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困问题。
美国金融危机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美国金融危机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因素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这场危机的背后有很多因素,其中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美国政府的监管不力是这场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开始推动金融自由化和去监管化,许多金融机构逐渐摆脱了政府的监管。
这些金融机构开始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很多人认为这些活动是不受限制的。
其次,政府在住房市场中的作用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2000年以前,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FHA)给予不合格借款人贷款,以此增加首次购房者并提高住房销售。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大大降低了贷款要求,并让借款人可能无法偿还该贷款。
过度的住房需求导致房价上涨,而由于银行过度放贷,这将危及金融机构。
克林顿政府在1995年至2000年间推出了“家庭保有计划(Fannie Mae和Freddie Mac)”,并加强了对次级抵押贷款的投资,提供了大量人们发现了他们无法偿还的贷款。
另外,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关系也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政府通过贷款给予国家房屋发展委员会,让该组织向不合格的借款人提供房地产贷款,以培育市场;同时,金融机构为政府创造了庞大的债务,并取得所需的资金,在政府监管和对金融机构发展方向的影响减小。
从长期来看,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经济因素除政治因素外,经济因素也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首先,住房泡沫的形成导致了财富的不合理增长。
由于美国政府的过度放贷和银行的过度放贷,房价不断上涨,很多人把长期投资者对房地产的投资利用到达新高度,一些经纪人瞄准了合规的、有点风险的市场,于是次贷款开始发行,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部门的发展。
然而,这种短视的投资策略导致了首次购房者和次贷款借款人的债务不断增长,最终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经济危机下的救济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旅
经济危机下的救济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旅经济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它给各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1930年代初期,美国也曾遭受过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称为“大萧条”。
面对这样的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济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上任后所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改革计划。
该计划旨在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和公正的经济体系,帮助美国走出“大萧条”,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创新之旅中具体采取的措施。
1. 金本位制度的废除罗斯福政府废除了金本位制度,也就是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制度,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改革能够使美国政府进行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从而更好地对抗经济危机。
2. 银行改革在大萧条期间,美国银行系统遭遇了巨大的危机,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来保护人们的存款,同时对银行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3. 新的就业机会政府投资大量资金,开展公共建设项目,如修建公路、桥梁、机场等。
此外,罗斯福政府还成立了国家工作计划委员会(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简称NRA),通过实行“最低工资”、“最大工作时光”等措施来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和生产效率。
4. 社会保障和养老金罗斯福政府通过发放无条件的现金补贴,改善了大量农民和工人的生活,并建立了社会保障的体系。
同时养老金制度也得到了改进,确保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在经济复苏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同样也对改进现状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在人类福祉方面的考虑。
继续写相关内容:罗斯福新政虽然在短时间内改善了一部分人的生活,但在长期影响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在实施新政的过程中,对工人团体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支持不够,同时政府对于大型企业的管制也缺乏切实的执行。
此外,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改进养老金制度的同时,美国仍存在一些社会贫困问题。
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机制和启示
2007年,一场由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系列华尔街银行危机拉开了世纪金融风暴的序幕。
面对战后空前的大危机,各国政府联手应对,几乎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尤其是作为危机策源地的美国,更是积极吸取1929-1933年大萧条的经验教训,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金融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连续不断地干预市场进行救市,其政策措施频率之高、政策操作范围之广、政策实施力度之强实属历史罕见。
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总结这次危机中美国政府的应急机制,找出其中的合理内核,对于中国今后危机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机制策略根据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2007年4月一2007年8月,金融危机的起始阶段;二是2007年8月一2008年8月,金融危机不断加深阶段;三是2008年9月一2009年6月,金融危机的急剧恶化并持续发展阶段;四是2009年7月至今,金融危机的见底、企稳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美国政府的反应不同,应对机制的运行和政策策略也不相同。
(一)危机的起始与美国应对机制的迟缓反应。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供应商——新世界金融公司宣告破产,揭开了美国次级房屋信贷风暴的序幕。
之后,随着更多的与次贷相关的美国金融机构陷入困境,次级抵押贷款风险日益浮出水面。
8月6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8日,美国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基金——贝尔斯登基金和高级信贷策略杠杆基金倒闭,标准普尔下调其债信评级,金融市场震荡加剧。
这一阶段虽然美国次贷危机初见端倪,但由于其波及范围基本局限在金融领域,美国政府当局对次贷危机的严重性尚缺乏认识,对危机的发展趋势盲目乐观。
正是由于对危机发展形势的误判,当美国金融市场一片恐慌时,美联储和财政部仍然积极评价,指出“整体房屋贷款市场依然健康,抵押贷款质量依然上佳,美国经济依然十分强劲”。
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
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在2007年末,美国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这场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畸形,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走向不稳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分析其成因。
一、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在美国经济危机中,金融机构的不道德行为具有极大的贡献。
根据美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大部分房贷给予借款人的贷款是不合规的,无法还款的贷款大量涌入市场。
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金融机构无视风险控制,将不良贷款批量投放市场,导致整个金融市场风险快速积累。
2008年9月,在美国经济坍塌的势头愈发严重的前提下,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它在过去几年里,果断放贷并激增了自己的海外资产。
然而,许多这样的贷款是变相地对银行承担风险。
二、金融市场的泡沫化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的纸币发行量不断增加,造成了大量投资资本的汇集,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泡沫,这也是美国经济危机成因之一。
许多金融机构贪图利润,大规模开展投机行为,炒作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带动了投资人的追逐和信用机构的不断发信。
这样的炒作形成了大量虚假的价值和假贷,加强了经济的虚假繁荣,最终整个经济体系出现严重崩溃。
三、政府不负责任的政策在美国经济危机中,政府的失职和不负责任的政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缺乏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了疏漏。
在2005年的时候,政府政策鼓励房价上升,这也使得许多投资商将自己的投资推向了房地产市场。
另一方面,政府允许使用高负债率的借款方式,通过有保证的再融资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扩大规模,炒作资产价格,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虚假膨胀。
四、美国整体经济环境变化近年来,不同部门的收入分配在许多美国家庭中出现了乱象,许多高含金量管理人员发现自己难以参与财富的高度集中,而许多工人群体的工资水平极低。
这种贫富差距加强了经济的发展倒退,难以保持繁荣的形式,最终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总而言之,美国经济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的因素包括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政府不负责任的政策和整体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强。
美国财政政策和国际经济危机
美国财政政策和国际经济危机美国财政政策与国际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危机从2008年爆发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
危机波及全球,影响巨大。
其中,美国的《刺激性财政政策》是一种受到争议的方法。
在这种政策下,国家向经济体注入史无前例的大量货币,以刺激经济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等,以达到经济增长、缓解失业等目的。
然而,这种政策也存在很多争议。
首先,财政政策会导致政府财政赤字的增加。
政府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政府财政赤字扩大,这是因为政府需要投入的经济资金无法被当前的收入所平衡。
于是,政府只能通过贷款来弥补预算不平衡,这样就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进而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
另一方面,美国财政政策对欧洲、日本和其他许多国家的财政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已经比较薄弱。
其次,财政政策对失业率的影响不明显,且往往是短期的影响。
美国政府在实行财政政策时,希望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的政策来激发经济增长,缓解失业,但是,失业率的变化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出现。
此外,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大量资金投入到某些特定领域,从而使得其他领域的资金短缺,这也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失业率的增加。
第三,财政政策的效果往往取决于政策的实施。
财政政策政策实施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一些因素,如实施的时间和规模,以及实施的措施和目标。
因此,无论是增加支出还是减税,政府都需要考虑和平衡这些因素。
总的来说,美国的财政政策在国际经济危机的时期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在经济活动锐减的情况下。
然而,财政政策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问题,因此,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平衡各种因素,以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I nternati onal Relati ons,2010No14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美国政府职能定位李文良1,赵清芳2(11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北京100091;21国际关系学院保卫处,北京100091)[摘要] 1929年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历史上两次最大的经济危机。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以积极干预政府理论为支撑,把政府职能定位于:加大经济调控力度,为经济复苏提供原动力;强化政治博弈,构建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消费主体;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消费主体消费信心。
这种职能定位对于战胜经济危机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经济危机;美国政府;理论支撑;职能[中图分类号]D77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489(2010)0420050206在美国历史上,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经济危机对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
2008年,由于以次贷款危机为导火索引发的金融危机日益严重,并对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最终酿成与30年代一样的经济危机。
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的危机,有人将之形容为“百年一遇”,重创美国经济。
在这两次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取得了明显成效。
罗斯福政府通过新政,战胜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步入正轨。
布什和奥巴马政府通过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制定救市计划等措施,遏制了经济危机进一步漫延并取得一定成效。
本文试图对这两次经济危机中的美国政府职能定位进行分析,进而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有益借鉴。
一、美国政府职能定位的理论支撑:积极干预政府理论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前,“守夜人”政府理论一直占主导地位。
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都力图使用他们的资本来实现他们的最大价值。
一般说来他这样做时并不试图增加公共利益。
他依据自己的利益行事时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达到的目的。
他追求自己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1](P127)斯密最后得出结论说:“没有计划的市场多美妙啊!”我们看到,斯密的政策结论非常简单,人都是理性的、精于计算的,并受自我利益驱使,他在追逐自我利益的同时促进了社会利益。
政府不应当干涉这个过程,因而应采取放任自由的政策。
政府存在目的在于“保护自然秩序免受强制和欺诈之害。
”根据这种理论,美国政府职能仅仅定位于诸如提供法律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其他所有经济活动由市场调控。
这就是说,美国政府恪守“守夜人”理论,实行完全市场经济,政府扮演“看家狗”角色。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标志着美国金融界崩溃的开始,也揭开美国经济危机的序幕。
金融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同时,宣告“守夜人”政府理05论失效。
2008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以前,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的企业家政府理论占导。
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经济“滞胀”,企业家政府理论逐渐占主流地位。
企业家理论虽然不象“守夜人”政府理论那样完全抛弃政府在配置资源特别是经济资源的作用,实行完全市场经济,把市场看作是唯一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手段。
但它主张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把政府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
这一理论以弗里德曼、奥斯本等为主要代表人物。
作为自由市场模式经济理论的教父,弗里德曼一直致力于倡导政府弱化对市场的影响,主张依靠个人责任感的自由竞争。
该理论的另一代表人物奥斯本则主张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革或重新塑造政府,并提出重塑造政府的十项原则:掌舵而不是划桨;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注重引入竞争机制;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重产出而非投入;具备“顾客意识”;有收益而不收费;重视预防而不是治疗;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
美国政府纷纷践行企业家理论。
里根政府倡导自由经济,主张减税、降低联邦政府开支,减少和放松政府对私营经济的管制。
克林顿政府实行重塑政府改革,倡导结果导向、绩效为基础、顾客为中心的政府管理模式。
布什政府实施减税和放松对金融部门监管等政策。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美国次货危机显现端倪。
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两房”,标志着次货危机的开始。
2008年9月,总资产高达115万亿美元的世界两大顶级投行雷曼兄弟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和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总资产高达1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 I G)被政府接管;成立于1889年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 D I C)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储蓄银行。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表明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化为金融危机。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美国经济危机终于爆发。
正如《纽约时报》听言:“这一场金融、经济危机可能将进一步席卷全球。
新的一年(2009年),全球挽救经济的‘攻坚战’,也将全面拉开。
”这一“百年一遇”的金融、经济危机也预示着企业家政府理论的破产。
美国两次经济危机,预示着两种政府理论的失灵。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标志着“守夜人”政府理论失灵;2008美国经济危机标志着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失灵。
这两种政府理论的失效恰恰证明了另一种政府理论即积极干预政府理论(凯恩斯主义)的生命力。
罗斯福政府正是以积极干预政府理论为指导,科学界定政府职能,战胜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
面对2008年经济危机,许多学者主张用积极干预政府理论指导政府来克服战胜危机。
如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指出,“凯恩斯主义”能帮助我们更好看清当前的危机。
从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所采取的经济危机应对措施来看,他们正在实践着积极干预政府理论。
积极干预政府理论创始人。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就业量只同有效需求有关,有效需求是预期的消费和预期的投资的总和,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即供给自行创造需求)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他认为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有效需求不足其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减少,这就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即增加投资时的预期利润率降低,这会造成投资需求不足;三是流动偏好,即人们出于多种动机总是要把一定数量的货币保持在手里。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
也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社会上总会存在“非自愿失业”。
为此,他认为政府应该抛弃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守夜人”政府理论关于市场经济会解决一切问题,政府对经济应“自由放任,15听之任之”的观点,主张政府应担负起调节社会总需求的责任,即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保证社会有足够的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
积极干预政府理论为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罗斯福新政几乎全面实施了凯恩斯政策措施,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2008年10月,参众两院正式通过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这标志着积极干预政府理论的回归,成为美国政府抗击金融、经济危机的理论指导。
二、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美国政府职能定位政府职能理论认为,任何政府都拥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但三种职能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表现形式。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无论是罗斯福政府,还是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都以积极干预政府理论为指导,以拉动消费刺激需求为中心,构建政府职能。
11加大经济调控力度,为经济复苏提供原动力经济危机表明,“守夜人”政府理论认为所有经济活动在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魔棒指挥下,就能够井井有序地运行,市场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原动力神话的破灭。
为此,美国政府克服经济危机的首要职能定位就是重建经济秩序,恢复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其一,加大立法力度,确保所有经济调控行为的法制性。
美国是宪政国家,法治观念深入社会,深入人心,任何人、任何组织包括美国政府在内,遵守法律是铁律,依法行政是政府行为准则。
因此,美国政府把经济调控行为通过立法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点在罗斯福新政尤其突出,如政府通过颁布《银行紧急法令》、《经济法》、《格拉斯—斯高特法》(即1933年银行法)、《联邦证券法》、《啤酒税法》、《证券交易法》、《黄金储备法令》、《白银购买法》等法律调控财政金融秩序;通过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又称产业复兴法)、《全国劳资关系法》、《格菲———施奈德法案康纳利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法律调控工业生产秩序;通过颁布《农业调整法》、《农场抵押再贷款法案》、《琼斯—康纳利农场救济法》、《土壤保护法》、《农场抵押延缓法》等法律调控农业秩序;通过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紧急救济拨款法》和《社会保障法》等法律调控社会秩序。
其二,增加政府投入,实行适度赤字财政政策,刺激消费。
积极干预政府理论的核心就是强化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推动经济发展。
美国政府积极实践这一理论。
1935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拨款法案”,该法案通过了美国有史以来的最庞大的近50亿美元的拨款。
事实上,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支出不但每年都超过私人投资总额,而且逐年增加。
如1933、1934、1935、1936年国内私人投资总额分别为14亿美元、33亿美元、64亿美元和85亿美元。
同期政府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分别为80亿美元、98亿美元、100亿美元和119亿美元。
1933—1941年的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分别为26102亿美元、36130亿美元、27191亿美元、44125亿美元、27177亿美元、11177亿美元、38162亿美元、27110亿美元、47178亿美元。
[2]P1426布什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提出救市方案。
2008年10月,参众两院正式通过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同时,该方案要求将美国国债最高法定限额从现有的1016亿美元提高到1113亿美元。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前就筹化新的经济刺激方案。
2009年1月,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总额约819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这是美国政府迄今为振兴经济所推出的最大规模救助行动,这也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复苏方案。
其三,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增设行政机构,执行经济调控政策,提高调控效能。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1933年建立美国雇员署、民用工程署和公共工程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