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视纪录片及制作的思考影视艺术范文.doc

合集下载

《2024年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范文

《2024年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范文

《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纪录片创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不仅要求创作者具备扎实的影视制作技能,还需对新媒体传播特点有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环境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作出高质量的纪录片。

二、新媒体环境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1. 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新媒体环境为纪录片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如网络、移动设备、社交平台等。

这些渠道使得纪录片的传播范围更广,观众群体更加多元化。

2. 观众需求的个性化在新媒体环境下,观众的观看习惯和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碎片化的特点。

观众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纪录片的题材、风格、叙事方式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3. 创作手段的革新新媒体技术为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新的手段和可能性,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机拍摄等。

这些技术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视觉冲击力。

三、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策略1. 选题策略在新媒体环境下,选题是纪录片创作的关键。

创作者应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人文关怀等题材,同时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选择具有吸引力和共鸣力的主题。

2. 叙事策略叙事是纪录片的灵魂。

在新媒体环境下,创作者应采用多样化的叙事方式,如非线性叙事、多线索叙事等,以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同时,要注重节奏把握,避免内容过于冗长。

3. 技术应用策略创作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纪录片增添更多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同时,要注重后期剪辑和音效设计,以提高作品的整体质量。

四、高质量纪录片的创作要点1. 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但艺术性也是不可或缺的。

创作者应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运用艺术手法提高作品的观赏性。

2. 深入挖掘与思考纪录片不仅要记录事实,还要对事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

创作者应关注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揭示事件背后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3. 故事性与人文关怀的体现故事性和人文关怀是纪录片的两大特点。

电视纪录片分析 艺考版

电视纪录片分析 艺考版



所谓的自然题材是指以自然界为内容 的题材,一般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 性的特点。它与那些以社会内容为题材的 纪录片的最大区别是,它具有较高的审美 价值、较强的形式感,用较高的艺术性给 人以美的享受。
2、分析纪录片的主题
如果说题材就是指纪录片选择什么事 件、什么现象和人物等内容来进行表现, 那么主题则是指纪录片的中心,它是创作 者对生活、历史和现实的认识、评价和理 想的一种表现。
大型纪录片《毛泽东》
该纪录片在拍摄的时候,毛泽东已经逝世多 年。虽然关于他的记载与图像资料不少,但那些 多是大事,而作为要表现他既是伟人又有常人一 面的纪录片来讲,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编导 们就采用述说法,大量采访当年毛泽东身边的人, 让他们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来讲述和回忆毛泽东 的事迹,而这其中既有国家大事,又有平常小事, 结果就亲切、生动而且真实地把当年的情景一一 地还原在我们面前。比如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游 泳池见面、晚年所读书籍,带病接见尼克松等等 都在述说中再现出来,而通过这种讲述,现实与 历史也在这水乳交融。

一个真正的纪录片需要长镜头、 同期声和人物述说三位一体,这样才 能真正将一个真实、完整的世界复原。
四、纪录片的类型
纪录电影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 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以 下几类:
时事报导片 指报导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纪录像片, 它的性质与新闻片相同。但报导的范围不 限于一时一事,结构也比较完整。如报导 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的《历史的纪 念》、报导女排比赛的《拼搏》等。

所谓的社会题材就是指那些同人们的社 会生活联系紧密、同历史或现实有直接关 系的题材。
特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新鲜性、复杂性 和形象性,要么能够反映时代风貌、触及时代矛 盾,揭示时代本质,体现时代精神;要么就是那 些人们不熟悉,但又普遍感兴趣的不平常事件; 又或者是那些具有曲折经历的人物、深刻的思想 内容和完整的事件情节,同时又适合电视形象表 现的题材。

纪录片的价值

纪录片的价值

纪录片的价值我把对纪录片的思考归纳为若干个“三”,分述如下一、纪录片的特征纪录片和新闻片同源。

在早期,它们几乎没有区别。

但是,纪录片不是新闻报道。

信息经过选择、摄录、传播,就成为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事实变动的报道。

在今天,新闻甚至可以在事实发生的同时进行报道。

但是新闻片和纪录片有许多不同。

其一,新闻注重的是偶发的过程。

它远不是完整的过程,并且更注重结果。

纪录片所截取的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

因为纪录片的存在价值在于纪录比较完整的过程,并由此阐发作者的判断,象《五平太流转》、《巴卡,丛林中的人们》、《小鸭子的故事》、《飘逝的江船》等都是这样。

这个过程有结果当然很好。

有些作品没有人们预期的结果,也可以是很好的纪录片。

其二,新闻最讲时效,但许多的纪录片并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新闻时效性。

有的甚至没有什么新闻性。

如《最后的山神》、《北极动物王国》、《沙与海》、《藏北人家》、《远去的村庄》等等就是如此。

就这一点说,纪录片的选题要比新闻宽泛自由得多。

其三,构成新闻片的要素一般只有两个;画面加声音(解说和实况)。

而构成纪录片的要素则要丰富得多。

新闻的积累,可以成为纪录片的素材。

但只有在加上了作者的分析、判断、归纳,并根据这些将素材重新组合以后才能成为纪录片。

如美国的《信守诺言》就是这种。

打个比方,如果新闻片相当于200字的新闻稿,纪录片则是一篇大特写、一篇散文、一篇通俗的科普文章或是一篇议论文。

构成纪录片的“语言”较新闻片不仅更多,而且更生动,更立体,意韵更是新闻片所没有的。

纪录片的“语言”包括画面,画面的组接、节奏的安排、口语(解说词)、同期声、音乐音响、特技、文字(字幕、字型、字号)等。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应是所有适合于本片的电视语言的准确的对位,错位或交叉、并列,并由此产生长久的综合艺术效应。

要知,新闻片只重“事”──事物,事实;纪录片却既重事又重情:──情理、情感。

新闻片决不等于纪录片。

说纪录片姓“新”(新闻)是片面的。

主旋律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构思——以党史专题片《初心铸就辉煌》为例

主旋律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构思——以党史专题片《初心铸就辉煌》为例

2024/2上主旋律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构思———以党史专题片《初心铸就辉煌》为例阴温皎摘要:主旋律电视专题片是一种常见的以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传播题材的专题片表现形式。

近些年,这类题材的专题片开始打破常规,不断融合多样的表达方式、多元化的拍摄手法、更为先进的后期制作技术和全新的创作视角,旨在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以主旋律党史专题片《初心铸就辉煌》为例,浅谈主旋律专题片的一些制作构思。

关键词:主旋律电视专题片创作构思主旋律电视专题片是我国各级电视台常用的一种创作形式,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为主要诉求,对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社会舆论具有重要作用。

主旋律电视专题片在每个时期都起到了记录历史的重要使命,如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等这些载入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重温百年党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无疑是这一年各大省级卫视和媒体机构聚焦的重大主题宣传报道题材。

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这一重大时刻,宁夏卫视历时一年,也制作出了一部诚意满满之作———《初心铸就辉煌》。

这部作品以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2021年的伟大奋斗历程为历史背景,以重要历史节点、重要历史时刻为重点,讲述宁夏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践和七十多年执政兴国带领下开创党的事业的,是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开启新时代新征程新宁夏的。

党史题材的纪录片、专题片在中国纪实影像中有很多,对于这样的主旋律电视专题片来说,其制作构思对专题片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开拍前:找准节目落脚点首先,要明确党媒工作者的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影像作品的时空元素重构探微——以纪录片《龙脊》《风味人间》为例

影像作品的时空元素重构探微——以纪录片《龙脊》《风味人间》为例

视听2021.6|影视作品在创作中强调客观事实与主观表现相结合。

电视纪录片具有客观真实性,包含着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在创作表现上是一种拍摄的艺术和编辑的艺术,包括采访的艺术手段和方法。

也就是说,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时空转换的运用,将真实的时间和空间里的场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有技法地串联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的客观世界,使之更具感染力,从而形成有价值的精神产品,给人参考与启迪。

一、构建新的时空影像组合,形成表现力蒙太奇是法国建筑行业术语,原意是装配、构成,用于电影艺术后意为“剪接”“组合”,也就是艺术手法上的一种“重构”,是依照情节发展程序有法则地把一个个镜头及声音符合逻辑地连结在一起,使其在屏幕上获得一种视觉新秩序,从而在视觉、听觉和心理上产生冲击力。

中国唐诗宋词就曾巧妙地运用这种“蒙太奇”手法,无形中与当代电影技法蒙太奇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马致远的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都由九个名词排列而成,全篇十个形象画面,包括人物形象画面,连成一个整体后构成一幅山村秋景图。

这是平行蒙太奇手法的并列运用,勾勒出似断实续、似跳实连的艺术画面,有静态、有动态,有近景、有远景,有色彩、有音响,既逼真地再现了秋野风光色泽,又浓重地渲染了一种凄清苍凉的气氛,为“断肠人”漂泊流离、穷途无归的情形作了绝妙渲染与烘托。

这种“蒙太奇”的叙事艺术表现手法在唐诗宋词中比比皆是。

电视纪录片《龙脊》运用多重结构序列组合的编辑手法,讲述了广西北部山区的孩子艰辛求学的故事。

其中,编导巧妙地运用了广西当地桂林地区瑶族山歌这一特色文化元素,“母亲”如述如说的原生态山歌把观众带入了这个龙脊地区的小山村。

歌声配合画面,呈现时间和地点,随着故事叙述的推进,母亲从四月播种插秧唱到八月金黄稻谷的收获。

该片用母亲的山歌(声音)作为段落的起始,把一个个松散的生活片段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编撰在一个新的时空里,并带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形成有序且真实的叙事,使观众进入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中。

纪录片研究论文.doc

纪录片研究论文.doc

纪录片研究论文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

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纪录片研究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纪录片研究论文一【摘要】纪录片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诞生的,它的发展对当今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文简单阐释了纪录片的起源和基本概念,以及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纪录片;起源;定义;真实性;纪录片的发展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镜”。

它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变现对象,以不能虚构情节,不能用演员扮演,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能变更生活进程为基本特性。

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文字、绘画和照相技术等传统手段难以比拟的。

记录片用“声情并茂”的方式为人类记录事件的本质。

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与自然的抗争以影像的形式再现于世。

1.纪录片的起源纪录片诞生以后,弗拉哈迪、维尔托夫、格里尔逊、伊文思等电影大师对纪录片的起源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1.1弗拉哈迪与纪录片的雏形罗伯特弗拉哈迪(1884-1951),在1922年制作出了他的一部电影《北方的纳努克》,他被称为美国的“记录电影之父”。

同时也被作为纪录电影的创始人和鼻祖。

这部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弗拉哈迪将纪实的手法用于拍摄中,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观照,也形成了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型。

以《北方的纳努克》为例,纪录片具有独特的审美和价值观念。

同时影片是非虚构的搬演。

而非虚构行为的产生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真实的时间②真实的空间③真实的需求。

只有在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行为的本身才不是虚构的。

这是纪录片形成的首要条件。

其次,弗拉哈迪在拍摄影片过程中做到了深入了解对象。

这种力求表现鲜活对象的方法至今仍为许多人所效仿。

他的拍摄强调画面效果,而不是依靠蒙太奇。

蒙太奇手段在纪录片中的使用经常被指责为“宣传”。

弗拉哈迪凭着直觉,开创了一种相对“纯粹”的叙事方法。

1.2维尔托夫与先锋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电影吉加维尔托夫(1896-1954)是一个曾被大家长期忽略的早期记录电影探索者。

浅析纪录片的创作与创新-毕业论文

浅析纪录片的创作与创新-毕业论文

浅析纪录片的创作与创新——以纪录片《滑板少年》为例摘要纪录片纪录了历史,再现了现实,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也带来了深重的社会思考,成为影视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视界进入了大繁荣的时代,纪录片的创作也越来越多,丰富了纪录片的艺术园林。

然而,在当下这个文化大爆炸的时代,纪录片也需要快速的发展和创新,从而对纪录片的创新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纪录片的实践拍摄,从纪录片的定义及发展对纪录片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再以纪录片的创作与创新为重点,分别探析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纪录片的创作方式、纪录片内容创新、纪录片形式创新,最后结合毕业设计纪录片《滑板少年》分析了其创作和创新之处,对我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提高了纪录片创作的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创新目录前言 (3)一、纪录片概述 (4)1.1纪录片的定义 (4)1.2纪录片的发展 (4)二、纪录片的创作 (5)2.1纪录片的创作理念 (5)2.2纪录片的创作方式 (6)2.2.1纪录片的创作方式的独立性 (6)2.2.2纪录片创作的旁观与介入 (7)三、纪录片的创新 (7)3.1内容创新——纪录片题材的跨越性 (7)3.2形式创新——新媒体环境下数字特效的应用 (9)四、毕业设计——纪录片《滑板少年》创作体会 (10)4.1创作来源 (10)4.2选题初衷 (11)4.3创作历程 (12)4.4创作感受 (12)结论 (14)致谢 (16)参考文献 (17)前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高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使得影视界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各种影视艺术形式也层出不穷。

同时,人们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更是不断提高,所以,人们对于纪录片的数量要求和质量要求也就更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许多优秀的纪录片横空出世,如《故宫》、《敦煌》、《郑和下西洋》、《新丝绸之路》、《舌尖上的中国》、《最后的山神》等,这些纪录片制作精良、精彩纷呈,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使用了在创作的过程中进行了创新,由此在中国纪录片界,关于纪录片的创作创新受到了纪录片创作的广泛讨论和学术研究者的重点研究。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一、本文概述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影像艺术形式,凭借其深邃的内涵、生动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深受观众的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分析其内在的构成要素、特点及其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运用。

通过对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纪录片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塑造形象、引发思考,从而推动纪录片创作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首先概述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及其在电视纪录片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如叙事线索、叙事视角、叙事节奏等,并探讨这些要素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具体运用。

我们还将对不同类型的电视纪录片进行案例分析,以揭示其叙事结构的独特之处和共同规律。

本文将总结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意义,指出其对于提高纪录片创作水平、丰富观众审美体验以及推动电视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纪录片作品,还可以为未来的纪录片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作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故事性:纪录片的核心是故事,无论是人物的生活经历,还是社会事件的演变过程,都需要通过故事来展现。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产生共鸣。

因此,故事性是纪录片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之一。

时间与空间:纪录片中的时间与空间是叙事的重要元素。

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转换,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节奏,引导观众进入特定的情境。

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精心安排,纪录片可以更好地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深化主题表达。

视角与立场:纪录片的视角与立场决定了其观察与解读世界的方式。

不同的视角与立场,会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

创作者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视角与立场,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引导观众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声音与画面:声音与画面是纪录片叙事的重要手段。

电视纪录片台本写作

电视纪录片台本写作

二、电视纪录片的分类
▪ 1、国外:
比尔·尼克斯:诗意模式、阐释模式、观察模式、 参与模式、反身模式、陈述行为模式
巴巴须和泰勒:解说式纪录片、印象式纪录片、 观察式纪录片、自省式纪录片
▪ 2、国内:
按节目形态:栏目型和非栏目型 按作品风格:纪实型和写意型 按题材内容:社会题材和自然题材 按文体构成:新闻型、政论型、散文型
▪ 1951年,爱德华·默罗创办了《现在请看》栏目之 后,开始出现新的节目类型——系列新闻纪录片。
▪ 中国中央电视台在1978年9月30日开办《祖国各 地》,成为中国首个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栏目。
电影纪录片与电视纪 录片最大的区别:
电影纪录片一般适合 拍摄一些题材重大的、 大人物、大场景的事件; 电视纪录片适合表现平 民化的东西。
▪ 我国电视界对纪录片的界定则是:
以摄影或摄像手段,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和 历史事件等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审美 享受的影视作品。它要求直接从现实取材,拍摄真人真事, 不容许虚构、扮演,其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记录真实环境、 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在确保报道整体真实的基础上, 要求细节的真实。
▪ 综合以上的摘录,可以归纳出电视纪录片的三个必备条件: 1、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
真的个体生命、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能表达作者潜 在的主观思想的作品。
2、纪录片是作者观察、思考、选择后的产品,有艺术感 染力。
3、纪录片在拍摄和布局安排上,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 逻辑关系,使观众能够按一定的思路来思考、认识和想象。
▪ 到了90年代,专题节目主要从属于栏目,时间相对固定, 重大专题则主要自上而下,有明确的目的,往往做成了长 篇,成了特别节日。

浅谈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审美追求

浅谈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审美追求

! Q:
Sci nce e end Techn og I novaton ol y n i H e al r d
学 术 论 坛
浅 谈 电视 纪 媒 大学南 广学院 广播 电视 系 江苏南 京 2 1 2 1 7 ) 1 摘 要: 纪录 片非虚 构的底 线早 巳成 为一 种共识 , 但是从 多年 的创作 历程 来看 , 电视 纪录 片要 想赢得观 众 , 强调真实性是 远远不 够的 仅 作 为一种 影视 艺术样 式 ,电视 纪录 片同样 不能忽 视追 求艺术 之美 的真谛 。如何 使 其从 画 面.细 节、意境 等各 方 面来 看都 能够更接 近 艺术品 , 在写 实的力量支撑 下发 出特 有的 光芒 , 就是 本篇文 章将要粗 浅讨论 的话题 。 关键词 : 审美 画 面 细 节 意 境 中图分类号 : 5 J 2 9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4 9 x 2 0 )0 a 一 2 O 0 1 7 —0 8 ( 0 9 l () 0 5 - 2 6

1纪录片创作的画面之美
纪 录 片 发 源 之 初 , 首 先 是 视 觉 的 艺 即 术 , 是 由它 的技 术构 成 决 定 的 。 这 在默 片 时 代, 画面 就 是 人 们 接收 信 息 的 唯 一 途 径 , 纪 录片为人们带 来的美感是始 于画面的 。 因 此 , 录 片 的 创 作 最 基 本 的 元 素 就 是 影 像 纪 的 画 面 。 过 了 晃 晃 悠 悠 的跟 拍 的 纪 录 误 经 区, 我们 恍 然 发 现 , 录 片 的 影 像 也 可 以 如 纪 此 细 致 完 美 , 种 完 美 可 以 从构 图 , 接 和 这 剪 视 点 三 方 面来 解构 。 1 1摄 影构 图的审美 . 构 图是 形 式 美 的体 现 , 是 视 觉 艺 术 也 语 言 的 组 织 方 式 , 符 合 人 的 审 美意 识 , 要 让 人 产 生 审 美 快 感 。 使 得 内 容 的 内 部 结 构 它 得 到 恰 当的 表 现 , 有 内 部 结 构 和 外 部 结 只 构和 谐 统 一 , 能 产 生 完 美 的构 图 。 图是 才 构 摄影 的基 础 , 摄影 是 纪 录 片 创 作 的 基 础 , 因 此构图和创作的关系非常密切 。 Ⅸ 北人家》 摄 影上就 比较考究 , 藏 在 单 从 画面 就 能 给 人 以 美 的 视 觉 享 受 。 中 大 片 量运 用了对称构 图, 羊走过 时在溪水 中 如 的 倒 影 在 画 面 中 形 成 了对 称 分 布 。 下 来 接 的画 面 , 通过 色调 的 变 化 显 出 了 层次 , 阳 被 光 照 亮 的 部 分 是 暖 色 调 的 , 有 照 到 的 部 没 分是 冷色调使整部片子现得和谐统一 。 此 外 , 同 的 构 图 方 式 和 色 调 影 调 塑 不 造 出 来 的 艺 术 形 象 也 会 截 然 不 同 。 样 是 同 关 于 西 藏 的 两 部 经 典 纪 录 片 ,藏 北 人 家 》 《 是 以 和 谐 的 造 型 为 主 , 出 自然 性 , 《 突 而 西 藏 的诱 惑 》 强 调 意境 的营 造 , 重主 观 情 则 侧 感的抒发 , 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 给 1 2 画面剪接 的 审美 . 普 多 夫 金 在 l 2 年 作 过 这 样 一 番 论 8 9 述 : 我 重 复 一 遍 , 辑 工 作 是 电 影 本 体 的 “ 剪 创造 力, 自然 只 不 过 提 供 了 它 用 以 进 行 工 代 的 意 义 。

纪录片创作心得共3篇(范本)

纪录片创作心得共3篇(范本)

纪录片创作心得共‎3篇纪录片创作‎心得共3篇的是‎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期待与兴奋,因‎为在开始准备之前‎,在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脑海里就已‎经有了一些想实现‎的想法。

也行每‎一位哈尔滨人,对‎冰雪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意,新闻工作‎者就会更加敏感。

‎哈尔滨每年的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是这个城市‎最亮丽的名片。

前‎辈们已经拍的够精‎够好够美了,这位‎年轻的编导,在经‎费较少、仅有两个‎人工作的情况下,‎又感到的压力很大‎。

也许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吧‎,给自己加油,心‎中充满力量去迎接‎挑战,那也许就因‎为年轻吧。

这是一‎部好纪录片良好的‎开端,敢想才能敢‎做。

完成采访、‎拍摄《雪的故事》‎纪录片那段时间,‎已是太阳岛雪博会‎制雪的中后期了。

‎编导在采访中发现‎,印象里的大型雪‎雕原来都是自己造‎雪、制雪再完成的‎,而且201X年‎的雪博会用雪量达‎15万立方米,需‎要11台造雪机交‎替工作50多个日‎夜才能满足,这个‎过程不仅其他城市‎的观众会好奇,就‎连哈尔滨人也不一‎定有多少人了解,‎这是一个亮点,很‎吸引人。

找到张‎宁阁的雪风团队,‎是编导偶然间在报‎纸上发现的,他们‎的事迹确实很有代‎表性,一拍即合。

‎选择这个团队做代‎表很正确,他们很‎传奇,从开始的堆‎雪人到创作被载入‎吉尼斯记录,他们‎用双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舞动的精灵‎,这个平均年龄近‎五十岁的团队,将‎吃苦精神、乐观精‎神、坚持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为‎整片的文化内涵增‎色不少。

201‎X年12月20日‎是太阳岛雪博会开‎幕的日子,而20‎1X 年1月10日‎,又迎来了国际雪‎雕比赛,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由于时间紧迫,对‎于选一组外国人拍‎摄又是编导的目标‎,同时编导知道没‎有时间对他们前期‎采访,这就加大了‎工作难度。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时这位年轻的编导‎选了一组俄罗斯团‎队,因为语言不通‎,而且他们似乎很‎专注比赛,对编导‎的纪录拍摄不是很‎配合。

浅析电视纪录片中的情境设计

浅析电视纪录片中的情境设计
所 谓电视纪 录片是指用纪 实手法拍摄 的 , 内容 表现真 实的 电视节 目, 通常情况下 , 电视纪 录片 可以分为 三种类 型 , 一是 历 史性 电视纪录片 , 二是现实性 电视 纪录片 , 三是历史 与现实相结 合 的电视纪录片 。因此在 电视 纪录片 的制作 过程 中 , 对 于纪录 片 中 的 主观 介 入 问 题 一 直 存 在 争 议 。一 方 面 , 很 多 人 认 为 电 视 纪 录片不应该添加任何具有 主观色彩 的评 价 , 应该 确保纪 录片 本身 的真实性。另一方面 , 则有很 多人认为 , 电视纪 录片在制作 过程 中, 难免会有作者的主观意识 的参与 , 因此 电视纪 录片的真 实只是在尊重事物表面真 实的基础上 , 进行制作 。在电视纪 录 片的制作过程 中存在一个尤 为重要 的元 素就是 , 纪录片 中的情 景设置 , 格里尔逊 曾说 , 拍摄者应该 创造性 的处理现 实 , 也就 是 说, 拍摄者并不是要求拍摄对 象去 表演什么 , 而是要求其 在这个 情境 中 自然的表现出应该有 的反应 。美国著名 的纪 录片拍摄 大 师怀斯曼就经常不按照 自然 流程进行纪录片的剪辑 , 相反 , 他 经 常使用戏剧化的形式对其继续 拧表现 , 但 是实 际的剪 辑效果 却 可 以表现 出生活的连续性 。由此 , 我们可 以看 出电视纪录 片不 仅具有较高 的客观真实性 , 又具有 很高的审美价值 。 1 电 视 纪 录 片 的特 点 分 析 首先 , 电视纪录片具 有很高 的人 文属性 。与其他 形式 的专 题片相 比较 , 电视纪录片 中更加关 注人 , 专题 片大都重视 如何 说 明问题 , 并 阐释某一项政策 观念等 , 而在 电视 纪录片 中, 往往 会 选择看似平常的素材 , 表现出更加个人化 的生活 内容 , 主要是 以 人为核心 , 注重表现作品人的思想 , 具有很强的文化 内涵 好文化 品质 。其次 , 电视纪 录片 大都 具有很强 的时 间性。纪录 片的拍 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 时间是构成 纪录片的第一要素 , 在 电视纪 录片 中, 对生命 的关注是 以一定 的时间为保证 的 , 因为 , 只有 在 定的时间阶段中 , 才可以给观众展示 出一个鲜活真实 的历史 , 才可 以展现 出丰富的人 文 背景 。譬 如 , 在《 我 们 的留学 生生 活 在 日本 的 日子》中, 拍 摄 者为 了使整 个纪 录片显得 更加 具 有生命力 , 拍摄 时间长达三年 , 而且在故事中人 物发 生重大变动 时, 都 得到了及 时的纪 录 , 整个影 片细节性很 强 , 更 容易喜迎 观 众 。再次 , 电视纪录片大都有 独特 的结 构性。与其 他形式 的专 题片相 比较 , 纪 录片对结构和个性化 的要求更高 , 制作者 必须充 分关注影片创作的开始 、 发展 、 高潮 、 结局等 , 把握 电视纪 录片的 叙事技巧 , 以独 特 的 内容 和叙 述方 式 , 吸 引 受众 眼球 。 2 电视纪录片情境设计 的注意点分析 ( 1 ) 电视纪录片中的细节设计。对于 电视 纪录片 中的情 境 设计 , 通 常情况下 , 要求 拍摄者还原 历史原貌 , 也就 是说要实 现 “ 情景再 现” 。但 是要 实 现过往 的历 史再 现 , 必 须注 意情 境 设 计, 为此 , 拍摄 者应该注意 以下几点问题 : 首先 , 注意用尽量 真实 的 情 境 设 计 补 充 纪 录 片 中 的细 节 真 实 。电视 纪 录片 中情 景 的再 现 是 对 过 往 事 情 的 回忆 ; 而 要 实现 过 往 的叙 事 , 就 必 须 处 理 好 细 节, 影 像 作 为最 直 观 的 一 种 叙 事 形 式 , 可 以 通 过 细 节 的 影 像 张 力, 吸引受众 的眼球 。然而 , 在实际 的电视纪 录片播放 过程 中, 其 中某些情境设计 的细节 , 往 往又是最 容易受到观众 质疑 的地 方 。比如 , 在9 5年上映的《 南京的血证》中, 诸 如 日本 军用车 的 型号 、 服饰等与历史不相 符合 等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 , 因为 犯 了历史性错误 , 而受到 了各界 的批评 。对 于人们对 纪录 片中 细节 的追究 , 很多人认为 大可不必 , 但是, 纪 录片作 为一种历 史 的再现 , 本就应该注重情境的设计 , 真实才是 电视纪 录片赢得 较 好 口碑 的最根本保障。所 以 , 在电视纪 录片 的情境设计 中, 如 果 出现的情境设计的失误 , 不但 会误导一部分观众 , 而且可能会 颠 覆 历 史 纪 录 片 的 观 赏价 值 。

对电视栏目化纪录片的探究与思索

对电视栏目化纪录片的探究与思索
的实验 , 进而也获得 了认可 。后来 动画制 作 的加 盟 ,
[ 收稿 日 ] 0 1 0 1 期 2 1 — 2— 8
大批像 中央电视 台《 走遍 中国》 《 录 中国》 《 、纪 、 人
物》 《 、 探索 ・ 现》 发 等逐 渐成 熟为栏 目化 的纪 录片。
“ 专业化分工 , 色化 播 出” 已成为 纪 录片栏 目化 特 , 发展的新规律 。


栏 目化纪录片的兴起与热播
则 又增加 了纪录片的可看性 。《 生活空 间》 王刚那句
“ 讲述 老百 姓 自己的故事 ” 的宣传语 , 已成 为纪 录片 在普通观众心 目中的代名 词。创作者们 将镜头 对准 生活 中普普 通通 的劳 动者 , 中国 的老百 姓第 一 次 使 在屏幕上看 到 了 自己及 身 边 的人 , 百姓 成 了真 正 老
录片》 目开始 的。 栏
据统计 , 纪录片编辑 室》 《 曾创 下 3 % 史无前 例 的高 6
收视率 ,比一些热播 的电视剧 、 娱乐节 目收视率还要 高, 一度成 为收视率仅 次于 C T C V新 闻联播 和上 海新
随着 电视 频道 专业 化 的进 一 步加 强 , 诞生 了 又
仿, 纪录片栏 目一时间在全 国遍地 开花 , 录片开始 纪
走上 “ 且化” 作和播 出的道路 。 栏 运
20 00年 1 月 ,中央 电视 台《 1 纪录片》 目开播 , 栏
它 以每周 5期 、 每期 3 0分 钟 的规 模 ,连续播 出 了两
编辑室》 的开办 和几个月后 中央 电视 台《 方时空 ・ 东 生活空 间》 的开 播 , 为我 国栏 目化 纪 录 片开 始 之 标
正属于“ 家” 的播 出平 台 。它 的 固定播 出 时间 , 是 就

电视制片工作总结

电视制片工作总结

电视制片工作总结
在电视制片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创意构思到拍摄制作,再到后期剪辑和播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和执行。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合作、创意思维和专业技能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创意构思是电视制片工作的基础。

一个好的节目或者影视作品,必须要有一个扎实的创意基础,这需要制片人和编剧团队的共同努力。

他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挖掘观众感兴趣的题材和故事情节,以及如何通过影像语言来表达和传达这些故事。

这个阶段需要团队成员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力。

其次,拍摄制作是电视制片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一部优秀的电视节目或者影视作品,离不开精良的拍摄制作。

导演、摄影师、灯光师、音效师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合作,精心安排每一个镜头和每一个画面,以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

他们需要对场景、演员的表演、道具等方方面面都进行精心的安排和调度,确保每一个镜头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后期剪辑和播出是电视制片工作的收官阶段。

在这个阶段,剪辑师需要对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和后期处理,以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

同时,播出团队需要对节目进行排期和宣传,确保观众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和渠道观看到这部作品。

他们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反馈和收视率,不断优化播出策略,以获得最佳的播出效果。

总的来说,电视制片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需要团队成员们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够制作出优秀的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团队合作和创意思维,为电视制片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录片编导的情节与细节意识

纪录片编导的情节与细节意识

纪录片编导的情节与细节意识纪录片编导的情节与细节意识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纪录片编导的情节与细节意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纪录片的情节即生活的戏剧性,是生活矛盾和冲突的客观记录与反映,是纪录片的骨架。

纪录片的细节是亮点,是纪录片的血肉。

纪录片细节的表现靠现场捕捉,纪录片情节的表现靠剪辑取舍。

细节是情节的具体表现形式,情节是细节的依附载体,在任何一部纪录片中,都是情节与细节并存的。

细节尤其表现纪录片的真实,情节重点展现纪录片的结构、节奏和悬念。

情节与细节在创作中要相得益彰,相映成辉,缺一不可。

一、纪录片是真实的电视艺术电视纪录片是一种艺术地展现真实场景、运用纪实手法拍摄制作的电视节目形态。

它通过调动多种电视手段,多角度地纵深挖掘生活素材,通过纪实的“真”来表现生活中的美或丑,藉以给观众提供一个评价生活的基点,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我们在选择并真实记录下现实生活的时候,通常要选择能够表现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而这些事物本质特征又怎样通过我们的镜头表现出来,就要通过编导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过滤,抓取感动人的情节与细节,通过对情节、细节的展现,来体现编导所要表达的主题。

因此,电视纪录片编导的情节与细节意识是一部电视纪录片成功与否的关键。

纪录片的第一生命是真实。

所谓真实性,即电视纪录片是非虚构的,客观真实是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则。

尽管不排除编导拍摄前的策划、拍摄中的取舍,也允许编导的主观介入和感情的渗透,但必须以客观的视点拍摄,看待生活中的人与事。

纪录片要达到感动人的境界,就要原始于真实的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中取材,记录生活中感动人的故事和细节,来表现纪录片的本质特征——真实性。

纪录片中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

所谓客观真实,就是说,纪录片中传递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来龙去脉必须准确无误。

拍摄纪录片工作总结范文

拍摄纪录片工作总结范文

拍摄纪录片工作总结范文拍摄纪录片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纪录片制作人,我深知这项工作的挑战和乐趣。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幸参与了多个纪录片的拍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收获。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拍摄纪录片工作中的总结和体会。

首先,拍摄纪录片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等待最佳的光线和场景,有时候甚至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等待被拍摄对象的出现。

然而,正是这种耐心和毅力让我们得以捕捉到最真实、最动人的画面,让观众能够感受到纪录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其次,团队合作是拍摄纪录片的关键。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摄影师、导演、音效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一部优秀的纪录片。

每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至关重要,只有团队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一部令人满意的作品。

另外,对被拍摄对象的尊重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群打交道,包括农民、工人、艺术家等等。

对他们的生活和故事的尊重和理解,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捕捉到他们的真实情感和生活状态,从而制作出更加真实、感人的纪录片作品。

最后,我认为拍摄纪录片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工作。

在每一次的拍摄过程中,我们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每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背后都有无数个拍摄团队的辛勤付出,正是这种付出让我们能够创作出让人动容的作品。

总的来说,拍摄纪录片是一项需要耐心、团队合作和对被拍摄对象的尊重和理解的工作。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作,我们能够制作出更加优秀、感人的纪录片作品,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好。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纪录片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影视工作总结范文

影视工作总结范文

影视工作总结范文
影视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影视工作者,我深知这个行业的辛苦与辉煌。

在这个充满
挑战的行业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首先,作为一名影视工作者,我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无论是导演、编剧、摄影师还是演员,都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影视工作中游刃有余。

其次,团队合作也是影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影视制作过程中,每个
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一部成功的作品。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和沟通,尊重他人的意见,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好每一个细节。

此外,创新精神也是影视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影视行业
也在不断变革。

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手法、新的表现形式,才能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最后,对于影视工作者来说,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艺术的热爱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行业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而言之,影视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只有不断学习、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在这个行业中取得成功。

希望每一位影视工作者都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进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录片观后感写作模板

纪录片观后感写作模板

纪录片观后感写作模板导言纪录片是一种以真实事件、人物和事物为素材的电影形式。

它通过记录和展示事实,向观众传达信息、展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以及引发思考。

观看纪录片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帮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简介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系列的情感和思考。

下面,我将按照以下模板,对我所观看的纪录片进行观后感的写作。

标题: [纪录片名称]主题在这部纪录片中,主题是……内容概述该纪录片主要呈现了……角色塑造影片中的角色塑造极为饱满,他们……视觉表现纪录片运用了多种视觉手法,包括……音效与配乐影片采用了精心搭配的音效与配乐,使整个纪录片更具层次感与吸引力。

情感流露在观看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看后感受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获得了不少启示和思考。

……引发思考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开始考虑……结语纪录片通过真实的揭示,展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各种问题。

观看纪录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还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对现实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撰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思考,让观影经历更加深入和有意义。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以上是我对纪录片观后感写作的模板,每个部分都可以根据实际的观看体验进行详细的描述和阐述。

当然,这只是一个模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影经历和感受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希望你能通过观看纪录片,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思考,并通过撰写观后感与他人分享你的观影心得。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影视片分析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

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

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

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评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

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

(2)统领意义。

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

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

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1)导演构思。

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

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

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

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

影视艺术学研究论文

影视艺术学研究论文

影视艺术学研究论文影视艺术是一门涵盖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等媒介形式的广泛学科。

如何对影视艺术进行研究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影视艺术学研究论文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影视艺术学研究论文是对影视艺术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术论文。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影、电视剧等影视艺术作品进行剧情、角色、镜头等方面的分析和解读。

具体来说,影视艺术学研究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对影视艺术作品的主题进行研究。

影视作品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往往涵盖丰富的社会主题和文化背景。

这些主题可以是历史事件、文化传统、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等等。

在研究过程中,分析主题对于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至关重要。

其次,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研究。

影视作品是通过叙事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

因此,对叙事结构的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出作品的核心诉求和以及视觉叙事的手法,如镜头运用、音乐配合等。

再者,对影视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进行研究。

电影、电视剧等作品在视觉上的表现也是十分重要的。

从角度、光线、色彩、美工等方面来分析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可以深入了解影视作品主题和意图的营造。

最后,对影视艺术作品的评价进行研究。

影视作品在市场和社会中的表现也很重要,对于作品的评价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因此,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进行评估,能够更好地了解影视作品在市场和社会中的表现。

影视艺术学研究论文在影视艺术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既可以深入了解影视作品的内涵和特点,又能够为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提供有益的思考和经验。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关注影视艺术学研究论文,推动影视艺术领域更深入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电视纪录片及制作的思考,影视艺术-
对电视纪录片及制作的思考
◆刘晗
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是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和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现实原貌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

从1958年北京电视台播出的《英雄的信阳人民》至今,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已经走过了50多个年头。

但是在电视纪录片制作中,仍然存在主题先行,从头到尾灌满解说,运用大量摆拍等问题。

正如北京电视台《纪录》栏目制片人陈大立回忆:“一想起纪录片,大家想到的就是对一个人的跟踪,镜头摇晃,节奏缓慢,大段的长镜头,大段不紧不慢的访谈或对话,解说词声调不高,冷静而有距离感”那种平淡的生活状态,小人物的边缘走向,总让人觉得不贴近自己的生活,故我国电视纪录片收视率总不理想。

电视纪录片工应该客观理智地反思,才能创造性地摆脱困境。

一、选题的平民化
在电视纪录片前期策划方面,问题主要集中在题材角度选取和前期采访上。

电视纪录片前期策划中的选题与文稿是一部片子的灵魂。

选题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全片的成败。

近年来,电视纪录片题材角度的选取越来越明显走“偏”。

主要指两方面,一是地理位置偏,二是题材偏。

不是苦大仇深的、就是老少边穷的,编导们总觉得这样的选题收视率一定会高。

于是出现了很多纪录
片剧组跋山涉水到深山老林或是无人区拍摄。

不可否认,这种类型的纪录片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认识上的空白,但是,此类题材的拍摄时间周期短、资金有限,使其内容很难保真。

曾经一个编导说起他去深山之中拍摄电视纪录片的经历:电视台只给他3天的时间,他一到山中的村落,赶快召集了事先联系好的当事人,按照他前期采访了解到的情况,根据准备好的“分镜头剧本”进行拍摄与其说是拍摄纪录片,倒不如说是去当地拍摄电视剧。

题材偏引起的问题,还会导致与受众心理预期相差太远,影响了与受众的贴近性和认可性,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导向性问题。

资金、人力投入了,却没有达到效果。

因此,我们在拍摄电视纪录片的时候,应该做到选题的平民化。

“纪录片与各种观众参与的电视栏目不同的是,它不像摆道具一样将观众作为置景的一部分,而是将普通人作为纪录的主角;假如说电视栏目的平民意识不过是借观众做招牌的话,那么纪录片中的平民形象则是真正平民意识的影射。

”①其实,选题的平民化、视角的平民化就是人文关怀精神的一种体现。

二、采访中的灵活引导一是不能主题先行。

栏目化纪录片的快速生产往往使采访主题先行,蜻蜓点水般不予深挖,粗劣而片面。

在采访中,往往一个表面的现象让编导感到有收视率了便戛然而止,打断当事人的诉说,自己编自己的。

或在拍摄时,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前期编好的剧本进行,如编导诱导“你就这样说”之类直奔主题。

这样的结果是失去当事人本真的情感和事件本来面目,淹没了事件本身的精神内涵,让一个好的选题变得浮躁。

二是不能过于拖、过于散。

采访是记者与当事人的交流,采访在大部分情
况下代替着叙事。

采访中我们得到的素材往往都是比较散
的,东一句西一句、主题松散、空话大话、赞扬愤怒,不仅感染不了观众,还会使观众觉得虚假和无聊。

故“纪录片采访要做准备,但又永远无法准备。

”采访交谈的时候,总是常有新的东西出现,敏感的编导要使纪录片进入一个更深邃广阔的天地,就要在采访的基础背景材料等方面有广阔的视野和雄厚的文化素养,对社会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才能对题材挖掘到位。

当然,凡事不能过。

比如要拍摄一家人吃饭,如用长镜头记录下整个的场景,其乐融融、幸福美满,是需要时间的。

如为了加快进度,采访中生硬地插入“你们一家多久吃一次饭?”“平常谁做饭?”之类的提问,就会直接导致画蛇添足,看点下降,让人觉得乏味而虚假。

三是不能生硬呆板,应灵活引导。

采访过程中,摄像机往往或多或少地使被拍摄对象紧张,编导往往调动不起当事人的情绪。

所以,我们要注意在采访过程中对当事人情感引入和慰籍并做好“度”的把握,灵活引导。

纪录片导演让·鲁什曾说:“人为刺激可以使人把不愿摆到桌面上的事实真相显露出来。

”这里的刺激,要求循序渐进,编导要善于将当事人的情感挖掘出来。

三、辩证地看待真实性和商业性中国现代电视纪录片与其他片种一样,同样要过市场关,要追求高收视率,要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即具备商业性。

纪录片所受到的生存压力,远远大于记录手段“真实性”等技术压力。

但应辩证地看待真实性与商业性。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受到栏目化的束缚,只能依赖栏目化体制而生存,所以形成了一个矛盾:“纪录片运用在电视当中,受到栏目化的优待得以生存,但却因传媒的商业属性不得不放弃自觉的艺术探索;栏目的惯性和模式扼杀了纪录片的个性,助长了惰性,让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真实的探讨,形成了固定的叙事结构和虚假的故事。

”②如何去“接近”真实?笔者曾参与拍摄的电视纪录片,栏
目要求一律为好莱坞式叙事结构,必须有三个段落,两个转折点(即兴奋点)。

要求故事跌宕离奇,内容赋予传奇色彩。

这在国内外其实都是非常流行的。

好莱坞“三幕剧”式的叙述模式不仅能赚取收视率让整个片子不至于平淡,而且还可以很好地预计时间。

甚至还可以在前期采访结束后很快确定编导的思路。

这种方法在栏目化纪录片中屡见不鲜,比如中央电视台的《讲述》、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真实》、《记录重庆》,概莫能外。

三段式结构对于栏目化纪录片来说的确是拍摄的最好结构,非常实用非常好看。

但对于一个纪录片来说,这种固定的结构,常使有些编导刻意地改事件本身,把原本没有的情节硬加进故事里,甚至有的还为了让整个片子好看,将虚假情节加到片子的关键部分以完成三段式结构的要求。

三段式的弊端使许多编导养成了惰性,不主动地编排选题的结构,而是生搬硬套地将三段式套在自己想当然的“剧本”中。

可见,三段式结构要求不能绝对化,只能相对运用,纪录片只能不断接近真实而不能绝对地到达真实。

现代电视的固定时长和固定栏目模式使纪录片的艺术性大大下降,许多编导认为要想体现艺术性就要去除栏目化形式,才能追求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思想。

曾有文章提到“微观真实”这一概念,“所谓微观真实,就是记录的事件完全合乎客观实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思想、结果、言语、行动、引用材料,诸如数字、引文、日记、书信、以及一切细节,都符合实际情况,准确无误,有根有据。

不能把时过境迁的情节导演得像‘真的’一样搬上荧屏,即使借用一些书画或其他资料来谈论,也应标明来源,以求真实。

”③其实,理论界对于纪录片有一个“四真”原则,即:“以摄影或者摄像直接从现实取材,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扮演。

”④坚持这样的原则,
就要在编辑过程中,坚持不能光为了戏剧性冲突,而违背纪录片本身的东西。

不能追求收视率追求观者效果,而把原则给丢了。

不允许扮演,我们可以实行戏剧性搬演。

比如片中出现内心情感部分,可以实行“实拍”或者“虚拍”。

实拍是情景再现,做模糊处理,让观众知道这是在搬演;虚拍是指可以拍摄某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物体和主题挂钩。

观众喜欢看冲突、看搬演,喜欢直观的感受,这就是市场的要求。

我们既要用好好莱坞的叙述模式赚取收视率,实现商业性要求,又要不断地接近真实、完善艺术,实现微观真实。

这样,才能制作出既叫座又叫劲的电视纪录片。

注释:
①张同道.多元共生的纪录时空——90年代中国纪录片的文化形态与美学特质.电影艺术[j]2000年(3)
②参见杜颖聪:.接近真实-试论纪录片中的采访.中国电视[J]2010(6期)42
③石靖红:纪录片真实原则和编导意识的对立统一.电视研究[J]2010(6)6
④张静赵瑜:纪录片中的真实境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J]2002(9)48
(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责编:冀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