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①,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①适:到……去。
②味败:品味败坏。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2)愚人食盐不已().2.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寄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释盗遗布XXX,XXX,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正人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XXX外形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XXX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正人是矣第1页,共5页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予)D.后更无盗(强盗)..3.XXX为何不惩罚梁上正人?(用原词句子回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XXX是一个怎样的人。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一)塞翁失马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③。
人皆吊之,其父④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⑥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⑦。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⑧入塞,丁壮者引⑨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⑩。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术法,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③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称呼。
④其父(fǔ):那人。
其,那。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或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就。
⑥将(ji āng):带领。
⑦髀(bì):大腿。
⑧大:大规模。
⑨引:拉,拿起,举起。
⑩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阅读指津】“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善.术者( ) (2)马无故亡.而入胡( )(3)其子好.骑( ) (4)此独以.跛之故( )2.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堕而折其髀A.丁壮者引弦而战B.马无故亡而入胡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4.写出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的成语,并说说它的比喻义。
(二)夜郎自大及元狩①元年,博望侯张蓦使大夏②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③,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④。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蓦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甸奴隔其道,诚⑤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察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扰蜃②叭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腿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是以苏秦③刺股,量生④垂帷二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饰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
②蜃:大蛤咧,古人认为其性含水。
月光出现时品宝剔透。
③苏秦:战国纵横家。
①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
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
⑤伤:整理。
⑥泌:美好。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苏秦刺股________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________2.下面加下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虽禀性定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隧动而焰发有地隐然而高D.待学成而为美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伤情,以成其性。
4.唐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辍,停止,废止。
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
喧:通“谖”,遗忘,忘记。
裂:割断。
戒:告诫。
5.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母引刀裂其织B.其母引刀/裂其织C.其母引刀裂/其织D.其母/引刀裂其织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方( ) (2)引(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七年级下文言文课外练习(附译文答案)
七年级下文言文课外练习(附译文答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练习永之氓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4分)(1)中济,船破,皆游()(2)曰:“何不去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义犬救主华隆好弋①(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
每将自随②。
隆后③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④(zé)蛇死焉。
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huáng)嗥吠(háo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⑤委地。
载归家,二日方苏。
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注释:]①弋:射。
②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③后:以后有一次。
④咋:咬。
⑤闷绝:窒息。
1、解释加横线的字。
(4分)(1)华隆好弋猎()(2)犬遂咋蛇死焉()(3)家人怪其如此()(4)隆闷绝委地()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华隆/好弋/猎B、被一/大蛇/围绕/周身C、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D、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江之麋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王子猷见戴安道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②兴尽而返.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4、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二)司马光逸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3) 同列语.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4. 给下列句子断句。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题班别:学号:姓名:(一)被裘公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
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②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①薪:砍柴。
裘:羊皮袄。
②瞋目:眯着眼。
③视:眼光。
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
⑤皮相之士:中看重外表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当.夏五月遂去不顾.2、给下句加上标点符号。
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3、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4、能表现季子对薪者敬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薪者不捡“遗金”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6、像季子这样“以貌取人”的人,社会上还大有人在,请你说几句话来劝劝他们(二)辨盗钟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
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
述古绐③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
”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
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
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讯之即服。
【注释】 ①选自《梦溪笔谈》。
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③绐(d ai ):哄骗。
④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⑤同职:同事。
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⑥帷(w6i ):围幕。
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尝.知建州浦县日( ) ②惟.有一囚无墨( ) ③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 ④遂.承为盗( ) 2、辨别“之”的不同意义①讯之.,遂承为盗( ) ②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 )3、陈述古采用攻心战术,准确地把握了犯罪者的心理进行查证审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一周兴与丘神积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②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兴曰:“此甚易耳 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 周兴惶恐,叩头伏罪.〔注释〕:①鞫j ū :审讯犯人.②推事:研究事情.③瓮wèng:大坛子.④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俊 臣 乃 索 大 瓮 火 围 如 兴 法 因 起 谓 兴 曰 有 内 状 推 兄 请 兄入 此 瓮2、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谓.兴曰:囚多不承 3此甚易.耳 4因.起谓兴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4、我们可以从本文提炼出一个成语:二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②.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 ①麑ni :小鹿.②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② 纵.而予之 ③居.一年,取以为子傅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秦 西 巴 对 曰 其 母 随 而 啼 臣 诚 弗 忍 窃 纵 而 予 之.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4、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三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吾 与 虞 人 期 猎 虽 乐 岂 可 不 一 会 期 哉2、解释加点的词: 1文侯与虞人期.猎 2虽.乐 3岂.可不一会期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天又雨,公将焉之”翻译:4、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四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④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注释① 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 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④ 群下:部下,属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2顾.州纲纪 3咸.无答者 4得其实.矣2、翻译下面的句子.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译文: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断句.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请简要说一说. 2分五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①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注释干将:古代的名剑1、 解释下面的字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可事.主奉事/为……服务 ②足及.千里达到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3用现代文翻译“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译文:2、请简要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受到的启发.答:六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七程门立雪宋史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八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2.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何以战D .必以分人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九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译文: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十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君遣.之 反.以报君 而捐.五百金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马今至.矣 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④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所求者.生马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之”字在文中出现五次,从用法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作代词,一类作助词,相当于“的”字.B.文中“请求”两字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可译为:“请允许我去找.”C.涓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只买回一匹死了的千里马.D.君人不理解涓人“千金买骨”的做法.4.这位侍臣用五百金买下马骨,其目的是为了求得千里马;如果不用五百金去买下马骨,你认为还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吗 谈谈你的看法.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后有译文一周兴与丘神积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②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兴曰:“此甚易耳 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 周兴惶恐,叩头伏罪.〔注释〕:①鞫j ū :审讯犯人.②推事:研究事情.③瓮wèng:大坛子.④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2、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正在,正当 2谓.兴曰:囚多不承 对……说 3此甚易.耳 容易 4因.起谓兴曰 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4、我们可以从本文提炼出一个成语: 请君入瓮 译文 一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一起阴谋造反,太后武则天便命来俊臣审理这个案子.来俊臣与周兴一边讨论案子,一边相对吃饭.来俊臣对周兴说:“囚犯很多不肯认罪,应该用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 拿一个大瓮,四周堆起木炭来烧,让囚犯到里面去,什么事敢不认罪”来俊臣就叫人找来一个大瓮,按照周兴的办法用炭火在周围烧着,来俊臣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控告你,请老兄自己钻进这个大瓮里去吧 ”周兴非常惊慌,当即叩头认罪.二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②.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 ①麑ni :小鹿.②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命令、派遣② 纵而予之 放③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过了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更何况人呢4、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要知人善用;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二孟孙君打猎打到了一只小鹿,便让秦西巴先带回去,准备杀了吃掉.结果秦西巴走在回去的路上,一只母鹿一直跟随着他,并且啼叫.秦西巴不忍心,于是把小鹿放了,还给了它的母亲. 孟孙君回来后,找那只打来的小鹿.秦西巴说:“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让它跟母鹿走了.” 孟孙君很生气,把秦西巴逐出了鲁国.到了第2年,又把他请了回来,并且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周围的人问孟孙君:“秦西巴曾获罪于您,现在您却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孟孙君说:“秦西巴连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何况是伤害我的儿子呢”三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2、解释加点的词:1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相约2虽乐虽然3岂可不一会期哉难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天又雨,公将焉之”翻译:天又下起了雨,你又何必去呢4、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做人应该守信用,一诺千金,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绝不可言而无信.三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四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④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④群下:部下,属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用 2顾州纲纪回头看3咸无答者都4得其实矣事实,真相2、翻译下面的句子.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译文:有背着盐和背着柴草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重的担子在树下休息的.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断句.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2分1遇到事情要善于动脑筋.2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四有一个背盐的人和一个背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争执羊皮的两个人出去,回头看着州府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此案的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的人才低头承认了罪过.五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①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注释干将:古代的名剑1、解释下面的字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可事主奉事/为……服务②足及千里达到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3用现代文翻译“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译文:干将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木匠用它来砍削木头,还不如普通的斧头.2、请简要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受到的启发.答:1看问题要辨证. 2事物各有长短,应把它们发挥在合适的位置上.一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0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一一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 D 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二1.①不,没有②阻止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二九1.派遣返回浪费买 2.② 3.C 4.略五译文.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还能到君王那里去游说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了,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做活,还不如一把斧头.而现在用浆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你就不如我了.六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一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七程门立雪宋史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 一01.离开 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八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2.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何以战D .必以分人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一一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 D 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九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译文: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 二1.①不,没有②阻止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十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君遣.之 反.以报君 而捐.五百金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马今至.矣 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④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所求者.生马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之”字在文中出现五次,从用法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作代词,一类作助词,相当于“的”字.B.文中“请求”两字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可译为:“请允许我去找.”C.涓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只买回一匹死了的千里马.D.君人不理解涓人“千金买骨”的做法.4.这位侍臣用五百金买下马骨,其目的是为了求得千里马;如果不用五百金去买下马骨,你认为还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吗 谈谈你的看法.二九1.派遣返回 浪费 买 2.② 3.C 4.略译文一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一起阴谋造反,太后武则天便命来俊臣审理这个案子.来俊臣与周兴一边讨论案子,一边相对吃饭.来俊臣对周兴说:“囚犯很多不肯认罪,应该用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 拿一个大瓮,四周堆起木炭来烧,让囚犯到里面去,什么事敢不认罪”来俊臣就叫人找来一个大瓮,按照周兴的办法用炭火在周围烧着,来俊臣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控告你,请老兄自己钻进这个大瓮里去吧 ”周兴非常惊慌,当即叩头认罪.二孟孙君打猎打到了一只小鹿,便让秦西巴先带回去,准备杀了吃掉.结果秦西巴走在回去的路上,一只母鹿一直跟随着他,并且啼叫.秦西巴不忍心,于是把小鹿放了,还给了它的母亲. 孟孙君回来后,找那只打来的小鹿.秦西巴说:“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让它跟母鹿走了.” 孟孙君很生气,把秦西巴逐出了鲁国.到了第2年,又把他请了回来,并且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周围的人问孟孙君:“秦西巴曾获罪于您,现在您却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孟孙君说:“秦西巴连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何况是伤害我的儿子呢”三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四有一个背盐的人和一个背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争执羊皮的两个人出去,回头看着州府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此案的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的人才低头承认了罪过.五译文.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还能到君王那里去游说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了,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做活,还不如一把斧头.而现在用浆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你就不如我了.。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一)(2018·杭州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
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箒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箒:扫帚。
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竹本固.(牢固)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探求)C.不终日而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留给)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4.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2018·成都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②指物作诗立就()③稍稍宾客其父()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4.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眼中的方父:我最想对他说:5.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两个成语或人物典故。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二、晏子谏杀烛邹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
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1)解释下列句子加粗词的意义。
(2分)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是罪一也。
()(2)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2分)(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2分)一、《伤仲永》参考答案:1.①属于;②完成;③以宾客之礼相待;④通“攀”,牵,引。
2. 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35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35篇少时读书不遗余力,常常夜以继日地读书。
有一次,他在家中读书,因为太专心,不知道家里起了火。
他的母亲发现后,急忙跑进屋子,发现他还在读书,就说:“你还是赶快逃生吧!”司马光听了,才发现屋子已经着火了,于是才逃出来。
后来,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
10.解释加点的字词1)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2)着火了着了火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的母亲发现后,急忙跑进屋子,发现他还在读书,就说:“你还是赶快逃生吧!”12.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司马光成为杰出学者和政治家的原因。
10.(1)不辞辛劳(2)起了火11.他的母亲发现屋子着火后,赶紧跑进去看他还在读书,就告诉他快点逃生。
12.因为他善于研究,并且非常努力,所以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
8.(1)将要建房子 (2)匠人没有话可说,就照着高阳应的意思做了。
9.意思是因为木头还没完全干燥,如果现在涂上漆,以后一定会变形。
但是高阳应认为,如果用生木来建房子,木头会越来越坚固,而漆会越来越轻,这样就不会失败。
10.高阳应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11.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教训。
10.高阳应的想法是错误的。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动脑筋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8、解释下列加点词。
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
(负笈:背着书包去拜师研究)2)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题:在衣服上写下记忆的内容)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如果不好好研究,怎么能有所成就呢?)10、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是。
要勤奋好学,不怕遇到困难和阻碍。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1)昔有医人(昔:古代)2)延吾治而夕如矢(治:治疗)夕如矢:当天晚上就痊愈如箭一般快)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有人相信他的话,让他治疗驼背。
)2)其子欲鸣诸官。
(他的儿子想要告诉官方。
)1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治驼人”呢?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讲教条而不求实际的人,以及那些自负、主观臆断的人。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1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2(一)齐人偷金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①被衣冠,往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③而夺之。
吏搏④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⑤不见人,徒⑥见金耳。
” ——《吕氏春秋》[补充] ①清旦——清早。
(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王子猷见戴安道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②兴尽而返.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4、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二)司马光逸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3) 同列语.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4. 给下列句子断句。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完整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说明:本练习共有6篇阅读,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
整体的难度偏大,因为部分词语还没有积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习较为紧密,可以猜出词义.另外,题目与实际的考试题难度相当,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易程度。
(一)师旷论学(18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③臣闻之( ) ④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习之( )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三)自护其短(1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 )A、欲以清热也.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知识运用-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知识运用-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带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俱.乘船避难俱:(2)王欲舍.所携人舍: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3.从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注】①第:只管。
②鬻(yù):卖。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6.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傅修期为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节选自《北史》,有删改)【注释】①让:责备。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欧阳修传(节选)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处理。
③废:放下。
④服:听从,信服。
这里指遵从。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限断两处)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母尝谓曰尝:曾经(2)我求其生其:代词,指犯人(3)不得尔得:成功(4)犹失之死犹:仍然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2)修闻而服之终身。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
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
【示例二】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从欧阳修听从母亲的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附参考译文:欧阳修幼年丧父,他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当官,经常熬夜处理文书,多次放下文书叹息。
我问他,他说:‘犯人犯了死罪,我想让他活命但是办不到啊!’我说:‘能让他不死吗?’他说:‘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常常想让他活下来但是仍然判他死,而一般做官的人都是想让他死啊!’他平时教导学生,经常说这些话,我都听熟了。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二)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①适:到……去。
②味败:品味败坏。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2)愚人食盐不已.()2.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③多言有益乎()④时夜而鸣()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1)会有土寇()几为所擒()古人岂欺我哉()惟此六字()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例句:自鲁之齐(到,往。
动词)A、乌封人跪而食之(他,代管仲。
代词)B、如子之言(的,助词)C、我且贤之用(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辍耕之垄上(到,往。
动词))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2、翻译句子。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1),春往冬反(2),迷惑失道(3)。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4),夏居山之阴(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6)。
“乃掘地遂得水。
”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7),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8),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9)?
【注释】
(1)管仲:夷吾,春秋时任齐恒公的相国,著名政治家。
隰(xi)朋:齐恒公时期的左相。
桓公:齐恒公名小白,齐国国君,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孤竹:国名,在今河北省东部卢龙县一带。
(3)失道:找不着道路。
(4)阳:山的南面。
(5)阴:水的北面。
(6)蚁壤:蚂蚁洞周围防水的小土堆。
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一说指七尺,一说指八尺。
(7)圣:英名。
(8)师学习,以……为师。
1、解释词语
从:跟随。
过:过错。
反:同“返”。
2.从“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来看,韩非认为管仲和隰朋都英明聪慧,试对他俩的“圣”和“智”进行分析说明。
3.摘录文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
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1〕,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2〕,衡乃穿壁引其光〔3〕,以书映光而读之〔4〕。
邑人大姓文不识〔5〕,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6〕,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7〕。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8〕,遂成大学〔9〕。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10〕。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11〕,闻者皆解颐欢笑。
【注释】
〔1〕匡衡:家贫好学,经学绝伦,尤通《诗经》。
汉元帝时官至丞相。
〔2〕逮:达到。
〔3〕穿:凿通。
〔4〕映:照耀。
〔5〕邑(yì)人:同乡的人。
大姓:大户人家。
文:字。
〔6〕佣作:做雇工。
〔7〕愿:希望。
〔8〕资给(jǐ):资组供应,这里指供给。
大学:造诣很深的学问家。
〔10〕解人颐(yí):使人开颜欢笑。
颐:脸颊。
〔11〕畏服:敬畏佩服。
1、解释词语
是:此,这样。
遂:于是,就。
2.本文写了几件事?试用四字短语概括。
3.你通过凿壁借光的故事,能升华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1):“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2),果诚何如(3)?”群臣莫对(4)。
江一对曰(5),“虎求百兽而食之(6),得狐(7)。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8)!天帝使我长百兽(9),今子食我(10),是逆天帝命也(11)。
子以我为不信(12),吾为子先行(13),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14)?’虎以为然(15),故遂与之行(16),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17),带甲百万(18),而专属之昭奚恤(19)。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20),犹百兽之畏虎也(21)。
”
【注释】
(1)荆宣王:即楚宣王(楚又称荆),战国时楚国国君,明良夫。
(2)北方:指中原各诸侯国。
之:助词,不译。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以主谓短语充当“闻”的宾语。
昭奚恤:楚国贵族,当时的名将。
(3)果诚:真实。
果和诚是同义词。
何如:怎么样。
(4)莫:没有谁,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
对:回答。
(5)江一:又作“江乙”,对曰,魏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
(6)求:寻找。
(7)得:捉到。
狐。
(8)无敢:不敢。
(9)长(zhǎng)百兽:做百兽的首领。
长:名词用作动词,做主管者。
(10)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11)是:这。
逆:违背。
(12)不信:说谎。
信:语言真实。
(13)先行:走在前面。
(14)走:跑,这里指逃跑。
(15)然:对,是这样。
(16)故:所以。
遂:就。
(17)方五千里:五千里见方。
方:纵向和横向的距离。
(18)带甲:披铠甲,这里指披甲的战士。
(19)专:专一,单独。
属:(zhǔ):委托。
(20)其实:这件事的实情。
甲兵:铠甲和兵器,这里指代军队。
(21)犹:好像,如同。
问题探究
1.“狐假虎威”是个童叟皆知的成语故事,请你就“狐”和“虎”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2.试比较一下,江一在回答荆宣王的话的时候,如果不用“狐假虎威”的故事,效果如何呢?
孟母断织《列女》
孟子之少也〔1〕,既学而归〔2〕,孟母方绩〔3〕,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4)。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5〕。
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6〕。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7〕,是以居则安宁〔8〕’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9〕,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10〕,何以异于织绩面食〔11〕,中道废而不为〔12〕?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13〕?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14〕,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15〕!”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16〕,遂成天下之名儒。
【注释】
(1)之:助词,不译。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把主谓句变成一个表时间的状语,相当于“……的时候”。
〔2〕既:已经,或“……之后”。
〔3〕方:正。
绩:织布。
(4)自若:一如既往,依然如故。
〔5〕故:原因。
〔6〕若:像。
斯:此,这。
〔7〕知:同智。
〔8〕是以:即“以是”因此。
〔9〕而:通“尔”,你。
〔10〕是:此,这。
厮役:指服贱役的人。
〔11〕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12〕中道:半道。
〔13〕宁:难道。
衣:穿衣,名词活用作动词。
夫子:对学者的称呼。
〔14〕堕:通“,”怠惰,放松。
〔15〕虏:奴隶。
〔16〕师: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相对代老师一样。
子思:前483——402年在世,战国初期哲学家。
姓孔,名亻及 ( jí ) , 孔子之孙。
孟子曾受业鱼子思的门人。
问题探究
1.孟母用刀割断她织的布,是什么动机?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你的观点。
2.孟母认为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1.他们知道老马识途,知道蚁穴下有水;他们能利用各种外物为自己服务。
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问题探究1.分析要点:狐,假借他人权势,欺侮弱小。
虎被他人利用毫无觉察。
2.显得比较直路无缓冲,让人难以接受。
用了狐假虎威的故事设喻,让荆宣往在得到自慰的时候接受了江一的观点。
问题探究1.三件事:凿壁借光佣作借书说诗解颐 2.家贫不要紧只要立志勤奋苦读,终能成才
问题探究1.是为了生动形象的教育校阅儿子。
文中“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的可看出。
2.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