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5.1.解释》教案(1).doc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解释苏教版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五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对证据进行解释,能够辨别事实与证据;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是解释,知道解释不等于事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观察并乐于解释。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1(出示身高曲线图),提问: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2组织学生交流;3(出示动物脚印图),提问:你能做出什么样的说明?)启发学生从脚印的形状、大小、走向、纠缠等想象两种动物的关系。
)组织学生交流。
4介绍:我们利用各种感官得到的信息称之为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叫做观察到的事实。
我们的大脑会对这些事实进行思考,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对这些事实做出的解释。
123456两种动物的关系可能是)父子;朋友;(7义。
1指导学生做毛细现象实验,并能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方法:课本第57页;)提问:随着水分的移动,墨水点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此,你的解释是什么?)介绍单元色和中间色;2出示烂马铃薯及各种说法的投影;)提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组织学生交流;3介绍解释与事实的区别。
1了解实验方法;2领取器材,分组实验;3观察现象并交流;4讨论:5交流:一些颜色是由不同颜色组成的,而有些颜色则能保持不变。
6看图;7对事实和解释作出选择;8交流。
三、拓展1介绍科学结论是科学家长期观察,不断完善的过程。
)提问: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点评;)出示投影(科学家的解释);)提问:科学家的解释开始就正确吗?这个过程说明什么?2组织学生交流资料;)提问:日心说的提出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2)从这个过程我们能得到什么收获?1234研究,不断完善的过程。
56。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5.1解释(1)教案-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解释与模型1.解释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知道解释与假设一样,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运用解释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能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教师准备:滤纸、水、盛水的塑料瓶、水性笔、实物展台、教科书。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直接进行新课1.指导学生知道解释是怎么回事。
(1)讲述:看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板书:看想)(2)学生回答。
(教师不作判断)(3)提问:雪地上留下了很多脚印,看过之后,你是怎样想的?(4)学生回答。
(教师同样不作判断)(5)提问:这是三年级一位同学的油菜生长记录表,你有什么想法?(6)讲述:看到这三幅图之后,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以前科学课我们曾经学习过,比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叫做观察到的事实,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事实,我们的大脑就会思考这些事实,并会在这些事实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和你们还没来得及说的想法,其实就是对这些事实所做出的……解释(板书:解释)2.指导学生认识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1)提问:解释与事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出示腐烂苹果)(2)谈话:这是一个腐烂的苹果,这儿有五句话,在这些语言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3)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看想事实解释)(4)讲述:苹果变坏只是因为温度太高吗?(学生反应)由此来看,对某一现象的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为了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你认为还应该怎样做?(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我们应该获得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解释|苏教版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解释》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2、会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
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知道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
2、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难点: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材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看、听、触摸等往往不是探究目的的本身,而是通向进一步认识的方式,进一步认识的需要就是解释。
解释不是盲目的猜想,既要立足于事实,又要凭借逻辑的结构,即解释离不开深入的思考、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等。
学情分析:这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学们对解释这个概念,起初只有一个很浅显的了解,对于学习这一课需要学生自己理解事实和解释的区别,搞清楚什么才是解释,这对于很多的学生还是有难度的,需要老师合理的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什么是解释,弄清解释和事实的区别,以及解释与一些科学理论的关系。
教学准备:1、已变质的苹果,雪地脚印挂图。
2、按学生实验组准备:实验篮一只,内装中号烧杯两只,装有红或蓝色墨水的滴管瓶一只,大小相同的滴管两支,抹布一块。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1、创设情景,初步了解什么是解释(1)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桌上,你们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相机板书:看到)(3)提问:想到了什么?(4)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想到)2、出示脚印图,做出合理的解释(1)从左向右逐步展示脚印图。
提问:这是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你们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3)提问:想到了什么?(4)学生交流(相机板书:事实、现象推理说明)4、小结:经过刚才的交流,我想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
以前,在科学课上我们曾经学习过好多观察的方法,如手摸、眼看、耳听等,利用这些方法得到的信息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到的现象,或者叫观察到的事实。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解释|苏教版
《解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解释与建立模型》单元的第一课,是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解释”环节进行集中训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解释”,理解解释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解释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明白,解释并不是盲目的猜想,既要立足于事实,又要凭借逻辑的结构,为了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获得很多的证据,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分析。
因此教师组织了一定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去体会和理解。
第一部分:对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做出合理的解释。
这里安排了两个活动,首先通过出示一张老师白头发的照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说明白头发可能的原因,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
接着将“雪地中的脚印图”分阶段展示给学生,在情节的不断展现中,学生进行仔细思考,大胆想象,对雪地上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第二部分:理解事实与解释的关系,并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首先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要想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就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来寻找证据。
接着根据“用教材教”的思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安排了简单电路的连接,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心的观察、积极的思考、验证自己的想法,一步步亲历“解释”的过程,并体会到要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第三部分:阅读“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各种解释资料,了解解释需要不断完善。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科学家解释的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知道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
第四部分:拓展。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现在普遍接受的解释不是绝对正确的。
二、学生分析在以往的探究中,学生已经做过类似的“解释”,对“解释”算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前概念是模糊的、难以长期保存的,所以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技能训练,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成为经验。
三、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科学上册《解释》教学设计
《解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解释》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对证据进行观察和思考,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二、对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三、通过实例辨别事实与解释的联系与区别;四、通过阅读“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各种解释资料,了解解释需要不断完善。
学习目标:1、能辨别事实与推论。
2、知道什么是解释。
3、能对证据进行解释。
学习重点难点:能对证据进行解释。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概述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释》。
二、展示学习目标1、能辨别事实与推论。
2、知道什么是解释。
3、能对证据进行解释。
学习重点难点:能对证据进行解释。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任务(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填空题)1、解释是在____的基础上进行____,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____、事物之间的____,或者是事物发展的____。
这是一个充满____和____的过程。
2、解释不一定就是____,他可能____,也可能____。
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____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____,进行合理的思考。
3、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____,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____、____、____、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4、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阿拉伯物理学家____的解释是:光由太阳、夜间的火光或任何其他照明物发出,照射到物体上____到眼睛。
(二)小组内读一读,比一比看看谁得记性好。
四、合作探究(一)观察课文第56页的身高曲线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性的东西?(二)观察课文第56页两只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脚印的图片。
你能做出怎样的解释?五、汇报交流1、学生回答小组讨论的结果;2、小组间交流。
六、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一)选择题1、下列对每天中午气温最高的解释正确的是()A. 中午太阳直射地面B. 中午阳光强烈C.中午影子最短D.中午天空少云2、对于太阳东升西落,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的原因B. 太阳绕地球旋转的原因C.地球自转的原因D. 昼夜交替的愿因3、下列哪些行为不能有助于科学解释的形成()A. 勤于思考B. 善于观察C.科学实验D. 善于表达4、下列关于橘子的观点是解释的是()A. 橘子是酸的B. 颜色比较青C. 橘子还没有成熟D.橘子还没有成熟的原因是因为还未到成熟的季节5、下列对解释的正确描述,正确的是()A.解释一定是正确的B.科学家的解释是正确的C.解释是一个充满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C.通过思考的解释才是正确的(二)判断题1、解释要建立在充分证据的基础上。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解释|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解释》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知道解释与假设一样,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过程与方法: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运用解释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能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事实与解释1、一女同学匆匆跑进教室,相机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谈观察到的现象,师总结:我们把观察到的现象叫事实。
(板书:事实)2、继续提问: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想到了什么?师总结:对事实进行猜想和推测的过程叫解释。
(板书:解释)3、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雪地里的脚印》。
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2、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做出怎样的解释?4、出示“解释”的定义。
理解要想能够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必须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思考。
二、滴墨实验激发兴趣1、幻灯片出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要求。
实验器材:两杯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两根装有墨水的滴管。
实验要求:在同样的高度,同时向两杯水中滴入一滴墨水。
2、生在准备好实验器材、明确了实验要求后,以小组单位开始科学实验,并且观察实验现象。
3、提问:对于实验现象,你能做出怎样的解释?三、引导学生进一步分辨事实与解释1、幻灯片出示课本p57页的内容。
提问:下面这些说法中,哪些是观察到的事实?哪些是解释?在记录纸上做出自己的判断。
2、师生交流,再次明确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四、科学发展史教育1、阅读课本p58页的资料: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各种解释。
2、引导学生畅谈看后的感受。
五、课后延伸1、选做彩色水点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查资料,找几个如今已被广为接受的科学理论(如日心说、板块说),看看这些著名的科学解释经历了怎样曲折的过程。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解释|苏教版 (29)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2.会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
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知道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
2.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重难点了解解释是怎么回事,认识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上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带来一个苹果,请同学们通过看、摸、闻等方法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和同学交流,现在开始;2、小组汇报,展示,3、师:他们说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我们把看的结果叫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4、看到苹果腐烂了,看到事实之后,那位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谁来说一下?(生汇报)5、师总结:我们看的现象是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而对于事实现象的合理说明叫做解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科学课解释。
(师板书;解释)6、巩固事实和解释的概念。
(幻灯片出示腐烂苹果的让学生回答那些是事实,那些是解释)二、初步理解事实与解释的关系出示脚印图3、师:这是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你有那些发现?4、学生交流讨论5、师:你想到些什么?6、学生交流(对现象的说明,对自己的发现做出的猜想……)7、师:刚才同学们的想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见得,解释是一个充满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到的事实,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我们是通过语言、文字说明的方法表达的,那除了语言文字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进行解释,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手里的教具。
、三、通过教具盒子的教学,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解释。
1、是出示盒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六个洞,上面三个、下面三个)2、师演示操作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问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能解释一下吗?3、小组合作绘图并汇报。
四、认识到一个正确的解释要经过不断的修正来完善的1、师:学过第二单元的《照镜子》一课,我们知道了反射现象,知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能反光,而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眼睛,被我们感知,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解释苏教版
解释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解释。
2、能对证据进行解释,能够辨别事实与解释。
3、知道解释不等于事实,许多知识就是科学解释。
教学重点:对证据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具与学具:两个烧杯、两个鸡蛋、十几个腐烂苹果、水。
教学过程(一)、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1、创设情景,初步了解什么是解释2、出示脚印图,做出合理的解释(老师挂出脚印图,从右向左逐步展示)今天我们就学习《解释》(板书:解释)(二)、运用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师出示实验器材,滴管,两只烧杯:一只装有凉水,一只装有温水)(小组讨论、交流。
)我们刚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但是不是正确呢?我们一次实验能不能就能说明呀,是不是就用墨水就能说明呀?(生:不能)对。
为了使我们的解释正确,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事实(证据)来说明,建议你们课后查一查资料,再做一些实验,如用牛奶、酱油等其他液体来做做实验。
有了更多的事实证据以后,我们才能作出更正确的解释,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理解事实与解释的关系(教师出示一只苹果让学生观察,先观察好的一个面,慢慢转向烂的一面。
)大家刚才看到了苹果,对于这只苹果有7句描述的话,你们思考一下,这7句中哪几句是事实?哪几句是解释?小组讨论,等会我们进行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四)、认识到一个正确的解释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正来完善的(师出示一袋饼干)这是什么?我们都看到了饼干,现在大家肚子都饿了,要是吃上一块,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呀。
那么正常人是怎样看到饼干等这些物体的呢,也就是说,你对看到物体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正常人的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这个解释有五种解释,请大家看看科学家们做出了哪五种解释。
(看课本58页)这五种解释经历了很多年代、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每种解释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你更同意哪种解释呢?我们课后可以继续查阅资料来了解。
但不管怎样,看了这些资料,我们应该知道到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的。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1 解释苏教版.doc
课题1.解释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解释与建立模型》第一课,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看、听、触摸等往往不是探究目的的本身,而是通向进一步认识的方式,进一步认识的需要就是解释。
解释离不开深入地思考、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等。
解释不是盲目的猜想,既要立足于事实,又要凭借逻辑的结构。
所以引导学生解释的过程是细心观察和积极思考的综合过程。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一、对证据进行观察和思考,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学生领会解释的效能和条件。
三、通过实例辨别事实与解释的联系与区别。
四、了解解释要不断完善。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2.会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知道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运用解释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2.乐于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能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解释;对搜集的信息能进行加工处理;正确理解科学探究中解释的含义并能分析阐明;理解解释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共1 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瓷杯、金属杯、烂苹果、滤纸、水、烧杯、记录纸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等。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生活现象导入,初步了解什么是解释。
1.现象一:老师出示从冰箱拿出来的水瓶,外壁产生许多小水珠,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回答:空气中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形成水。
师小结:用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形成水珠的原因。
(板书:原因)2.现象二:把一杯开水晾凉,有两个容器:瓷杯和金属杯,选择哪一个水凉得快些?为什么?生:金属杯。
金属吸热快也散热快。
师:让水降温与杯子的选择有联系。
(板书:联系)3.现象三:师出示晾水时测量的水温下降的数据表格,学生观察并回答说明什么?生分析回答。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5.1.解释》教案(1).doc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解释与模型1.解释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知道解释与假设一样,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运用解释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能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教师准备:滤纸、水、盛水的塑料瓶、水性笔、实物展台、教科书。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直接进行新课1.指导学生知道解释是怎么回事。
(1)讲述:看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板书:看想)(2)学生回答。
(教师不作判断)(3)提问:雪地上留下了很多脚印,看过之后,你是怎样想的?(4)学生回答。
(教师同样不作判断)(5)提问:这是三年级一位同学的油菜生长记录表,你有什么想法?(6)讲述:看到这三幅图之后,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以前科学课我们曾经学习过,比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叫做观察到的事实,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事实,我们的大脑就会思考这些事实,并会在这些事实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和你们还没来得及说的想法,其实就是对这些事实所做出的……解释(板书:解释)2.指导学生认识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1)提问:解释与事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出示腐烂苹果)1(2)谈话:这是一个腐烂的苹果,这儿有五句话,在这些语言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3)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看想事实解释)(4)讲述:苹果变坏只是因为温度太高吗?(学生反应)由此来看,对某一现象的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为了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你认为还应该怎样做?(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我们应该获得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5.1解释苏教版
《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
2、乐于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证据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能区分解释与事实。
三、教学准备盒子道具、乒乓球、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烂水果或蔬菜、记录表、培养皿12只、学生自备水彩笔(紫、红、绿、黑)、滤纸条、毛线、夹子等。
四、教学过程(一)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1、激趣导入,感知解释(出示自制教具方形盒子)教师演示乒乓球分别从上面三个孔进入,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根据看到的现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2、出示脚印图,做出合理的解释(课件出示脚印图,从右向左逐步展示)师:这是雪地上的小动物的脚印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说得很好,这图上大脚印和小脚印之间还有一点情节呢,大家继续看。
(教师继续向左展示脚印图,出现全图)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刚才大家所说的,是大家在图上看到的现象,也就是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事实。
那你根据这样的事实想象,这里可能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了?学生回答。
师:大家刚才根据看到的脚印,对这些脚印的关系进行了推理和丰富的想象,说明了这一大一小的动物之间的关系。
那刚才你们观察到的与想到的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
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得许多现象(事实),通过对这些观察的现象(事实)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对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原因进行说明,关系进行推理,规律进行说明(板书:推理、说明),这就是解释。
(板书:解释)(二)指导学生辨别事实与解释。
小组交流。
小结: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的思考,得到正确的解释。
而正确的解释也可以成为事实。
(三)、做彩色水点实验,研究“毛细现象”。
1、学生了解实验方法。
2、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试验,观察现象。
4、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作出解释。
5、出示资料:颜色的混合规律。
【精选】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5.1.解释》教案(2).doc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解释与模型2.用模型解释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利用模型进行解释;2.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模型解释的方法.作用。
知识与技能1.知道利用模型解释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2.了解简单模型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做成模型后的乐趣;2.意识到利用模型进行解释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黑匣子探秘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匣子。
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
厚纸板粘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打开盒子,想办法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
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
2.学生汇报。
(板书学生提供的方法)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找障碍物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4.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匣子。
并提供标有A.B.C.D的图纸。
5.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
6.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7.全班交流。
(学生将各组研究结果粘贴在黑板上)二、用模型解释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可惜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与“黑匣子”的事物,我们人类并不能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
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12.教师出示DNA模型(图).三球仪(模型).自然界水的循环(课件)。
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作用,还可以说一说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
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匣子”,又知道用图可以解释DNA 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水的循环,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板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解释|苏教版
《解释》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解释。
2.能够区分事实与解释。
3.知道为了进行正确的解释必须要搜集证据,并能对证据进行解释。
教学重点:对证据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学准备:滤纸、水彩笔、实验记录单、直尺、玻璃皿、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
、他主要在节目里面干什么呢?负
板书:观察,思
前面1、2、3、4这些都是你们观察到的,我们称为事实。
板贴:事实(在观察的上面)
大家平时有没有看到过生活中发霉的
句话关于这变质蛋糕
7句、蛋糕表面可能有细菌在繁殖是不是真有呢,我们必须得做实验才能证明。
出示课件: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解释|苏教版 (29)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2.会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
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知道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
2.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重难点了解解释是怎么回事,认识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上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带来一个苹果,请同学们通过看、摸、闻等方法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和同学交流,现在开始;2、小组汇报,展示,3、师:他们说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我们把看的结果叫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4、看到苹果腐烂了,看到事实之后,那位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谁来说一下?(生汇报)5、师总结:我们看的现象是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而对于事实现象的合理说明叫做解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科学课解释。
(师板书;解释)6、巩固事实和解释的概念。
(幻灯片出示腐烂苹果的让学生回答那些是事实,那些是解释)二、初步理解事实与解释的关系出示脚印图3、师:这是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你有那些发现?4、学生交流讨论5、师:你想到些什么?6、学生交流(对现象的说明,对自己的发现做出的猜想……)7、师:刚才同学们的想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见得,解释是一个充满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到的事实,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我们是通过语言、文字说明的方法表达的,那除了语言文字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进行解释,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手里的教具。
、三、通过教具盒子的教学,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解释。
1、是出示盒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六个洞,上面三个、下面三个)2、师演示操作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问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能解释一下吗?3、小组合作绘图并汇报。
四、认识到一个正确的解释要经过不断的修正来完善的1、师:学过第二单元的《照镜子》一课,我们知道了反射现象,知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能反光,而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眼睛,被我们感知,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表格式教案
1、解释
一、课程标准: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
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释。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
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教学目的:
●过程技能
1.能对观察证据做出解释。
2.能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3.能辨别事实与解释。
4.能边观察边解释。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解释。
2.知道解释离不开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形式)。
3.知道解释不等于事实,许多知识就是科学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合理解释的快乐。
2.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
3.乐于合作与交流。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对观察证据做出解释。
●能辨别事实与解释。
●知道解释不等于事实,许多知识就是科学解释。
四、学习成果评价:
1、概念发展:
层次一:不知道什么是解释。
能辨别事实与解释。
层次二:知道什么是解释,但不能辨别事实与解释。
层次三:知道什么是解释,能辨别事实与解释。
2、探究能力:
层次一:不能对观察证据做出解释,能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层次二:能对观察证据做出解释,不能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层次三:能对观察证据做出解释,能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五、教学材料:水杯、过滤纸、水彩笔、橡皮筋
六、教学过程:。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解释|苏教版 (4)
解释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3、体会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能够根据观察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观察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纸盒、带彩点的吸水纸、培养皿教学过程:一、理解解释(一)初步了解解释1、出示纸盒师:你能想到盒子里装过什么?2、打开纸盒师:我看到了大家失望的表情,怎么了?师:别急,这只是老师给大家的一个挑战。
这些盒子确实装过东西,你们能找出装过东西的证据吗?学生观察、汇报。
(板书:看、闻)师:大家通过看、闻的方法观察到了彩点、碎屑、味道这些事实,这些事实就是盒子装过东西的证据,现在再想想盒子里装过什么?3、你能想到盒子里面装了什么?同一个问题的两次回答有什么不同。
(1、以猜为主 2、用证据说明)小结:根据观察到的证据来合理说明盒子里装过什么,这就是一种解释。
(揭示课题:解释)师:解释这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来看。
4、出示恐龙化石,喜马拉雅山上的海螺图片小结:科学家也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想到了以前地球上生活着恐龙;喜马拉雅山原来是在海底的。
一个合理的解释为我们的科学探究指明了方向。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从猜到用证据说明的过程,初步了解什么解释。
)(二)知道什么是解释。
谈话:那么要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除了仔细观察,寻找到证据之外,我们还需要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张图。
1、出示脚印图(1)从右向左逐步展示脚印图。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师:这些就是我们看到的事实,如果老师说根据这些脚印证据,说明这里发生了一件事,你们觉得这样的解释怎么样?师:让你们来,你们还会怎么样解释。
师:也就是说,你们会根据证据的特点,做一些思考和分析。
(板书、思考分析)(2)那下面请你们根据这些证据,做出一个比较细致合理的解释。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 解释》 苏教版 (1)
《解释》教学设计课标表述: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7.1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7.2 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学习内容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看、听、触摸等往往不是探究目的的本身,而是通向进一步认识的方式,进一步认识的需要就是解释。
解释离不开深入地思考、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等。
解释不是盲目的猜想,既要立足于事实,又要凭借逻辑的结构。
所以,引导学生解释的过程是细心观察和积极思考的综合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和各种学习中都会对一些现象做出解释,但不知道科学研究的解释究竟要注意什么。
不能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思考,不知道思考的方向,不知道许多科学理论都是科学家的解释。
教学目标:1、通过“当彩色小点遇上水”的活动,让学生观察、讨论,体验解释的过程。
2、利用手机语音识别功能,实时记录学生对于彩色小点向上爬升过程的分析和思考,并进行梳理,得出相关现象的科学解释。
3、明确科学研究过程中解释的方法。
描述什么是解释,明确现象是思考的基础,知道解释往往是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变化的原因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
指出许多知识就是科学解释。
4、运用解释的方法,对于“彩色小点又遇上水”实验中发现的不同现象,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技术手段记录学生对于彩色小点变化原因的思考,并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分析,梳理科学研究中解释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对比等深入思考,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手机、水槽、吸水纸、水彩笔、实验记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之前,在科学课上做过很多和水有关的实验。
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水。
二、操作彩点实验,思考变化原因,梳理解释方法:1、明确实验要求2、预测实验结果3、操作并思考4、利用手机,汇报实验并尝试做出解释:(学生对着手机发言,内容直接呈现在大屏幕上)(1)有什么发现?“彩色小点向上移动……”谁能描述一下彩色小点怎么移动的?(板书:现象)请同学把我们的发现读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解释与模型
1.解释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知道解释与假设一样,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解释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能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教师准备:
滤纸、水、盛水的塑料瓶、水性笔、实物展台、教科书。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直接进行新课
1.指导学生知道解释是怎么回事。
(1)讲述:看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板书:看想)
(2)学生回答。
(教师不作判断)
(3)提问:雪地上留下了很多脚印,看过之后,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回答。
(教师同样不作判断)
(5)提问:这是三年级一位同学的油菜生长记录表,你有什么想法?
(6)讲述:看到这三幅图之后,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以前科学课我们曾经学习过,比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叫做观察到的事实,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事实,我们的大脑就会思考这些事实,并会在这些事实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和你们还没来得及说的想法,其实就是对这些事实所做出的……解释(板书:解释)
2.指导学生认识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1)提问:解释与事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出示腐烂苹果)
(2)谈话:这是一个腐烂的苹果,这儿有五句话,在这些语言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
(3)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看想
事实解释)
(4)讲述:苹果变坏只是因为温度太高吗?(学生反应)由此来看,对某一现象的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为了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你认为还应该怎样做?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我们应该获得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3.指导学生做“毛细现象”的实验。
(1)谈话:(教师介绍实验用具)滤纸、水性笔,用水性笔在滤纸上画一朵小花,然后用笔的另一端蘸点水,滴在花的中心,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实验。
(3)提问:对于刚才你们观察到的现象,你怎样来解释呢?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看来,我们要对刚才这些现象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还需要这方面的资料。
老师建议同学们回家后查找一下关于纸遇到水会怎样的这方面的资料,有了资料、有了证据以后,你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认识一个正确的解释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的。
(1)谈话: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些结论的得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一个正常人的眼睛能看到很多东西,人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呢?你是怎样解释的?“通过反射光看到东西”这一结论现在已经被我们接受了,那么在这个结论得出之前,人们对“人眼是怎样看到东西”是怎样进行解释的呢?
(教师出示课件。
)
(2)提问:看了这个资料,你认为一个正确的结论的得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3)学生回答。
(4)提问:你知道日心说、板块说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吗?
(5)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
(6)讲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某些现象的结论,是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2.指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解释分布于众。
(1)谈话:怎么知道我们对某一现象的解释是合理的呢?
(2)学生汇报。
(3)提问:怎样让别人接受你的解释呢?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解释公布于众呢?
(4)学生讨论、汇报。
(5)讲述:看来,我们要让别人接受你的解释,你需要做很多事情。
但是,我们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3.组织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做一架小飞机,详细写下制作的步骤,然后与别人交换记录,再按照他人的步骤进行制作,你会有什么感受?
(2)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进行活动。
(3)成果展示。
(4)学生谈感受。
(5)教师小结:看来,让别人接受你的解释,你还需要表达清楚,而如何进行表达,也有一定的技巧,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科学学习中,能用清楚的表达,告诉别人你更多的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