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国际经验带入中国公益

合集下载

慈善管理的国际经验与比较研究

慈善管理的国际经验与比较研究

慈善管理的国际经验与比较研究慈善事业在全球范围内起到了促进社会福利和减轻社会不平等的重要作用。

然而,不同国家的慈善管理方式存在巨大差异。

本文将对慈善管理的国际经验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慈善管理的定义及目标慈善管理是指对慈善组织的运营与管理进行有效监管和调控的系统。

各国的慈善管理目标主要包括:确保慈善捐款资金的善用和透明度、促进慈善组织的合规运营、鼓励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等。

二、慈善管理模式的比较1. 英国慈善管理模式英国慈善管理模式深受西方国家的影响,其特点是国家和市场两者共同参与,形成了"共治模式"。

英国政府通过立法和监管机构进行慈善组织的注册和监管,并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和减税政策。

同时,慈善组织在市场中具备自主运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商业模式获取资金支持。

2. 美国慈善管理模式美国慈善管理模式以"自由主义模式"为主导,注重市场的自由竞争和社会群体的自我管理。

慈善组织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和捐助,政府对其干预较少。

慈善运作相对自由,但也存在管理上的灵活性和风险。

3. 德国慈善管理模式德国慈善管理模式强调公益性和社会参与,政府在慈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德国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监督管理慈善组织的运营,同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公民参与慈善事业。

慈善组织在德国社会中具备较高的信任度和公信力。

三、慈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慈善组织监管不力在一些国家,慈善组织的注册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非法组织和不透明的慈善行为的滋生。

这对捐款者和社会造成了信任危机,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捐赠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一些慈善组织在资金使用和项目设计上存在低效率的问题,导致慈善资源的浪费和效果的不佳。

这需要加强慈善项目评估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公众参与度不高一些国家的公众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较低,缺乏对慈善组织的了解和信任。

公益慈善发展史

公益慈善发展史

[公益历程]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08-12-12 作者:编辑:点滴公益在我国传统的慈善活动中,主要有四类施善团体起着主要的济贫帮困作用,它们是家族、宗教组织、政府以及社会团体。

虽然这四种慈善类型并不表现为单一形态的依次更替,在同一时期处于并存状态,但大致上还是看得出其历史变迁的逻辑:宗族慈善、宗教慈善、国家慈善和社会慈善。

宗族慈善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

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

因此,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

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宗教慈善宗教团体济贫是古今中外社会所常见的。

西方古时代的济贫医院主要由基督教教会主办,至于修道院、寺院等收容穷人、残废人、被遗弃的妇女,发散食物衣服给地方的贫户等救济活动,更是不胜枚举。

论及中国古代的慈善活动,无论国外汉学者还是国内研究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学者,都常强调中国宗族的重要性异于西方,西方教会的重要性异于中国。

但与这种“有宗族而无宗教”的“中国特色”观成为鲜明对比的是:从社会公益角度看,宗教组织的作用实比宗族组织更大。

诚如中国经济史专家指出:中古时期中国的寺院“实兼宗教与慈善团体于一身,其所兴办之慈善公益事业,对当时、以后之社会民生,均有极大之贡献”。

政府慈善在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中,很早就出现政府应是社会福利的主要、甚至是惟一的提供者的想法。

这一观念在早期的儒家传统中已可见,子路在卫国出私财救贫,孔子止之,说:“汝之民饿也,何不白于君,发癝仓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西方海外志愿服务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海外志愿服务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I l尊 挚 l 酶 \ l _, 帼缈


0 三 。 三 二 三 三
^ |
方海 外志 愿 服 务 成 功 经 验
口 滕 素 芬
摘 要 :本 文 从 西方 海 外 志 愿 服 务 兴 起 的原 因及 取 得 的成 效 出发 ,重 点 梳 理 总 结 其 主要
关于西方海外志愿服务的兴起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
个原因:

熟 。大批和平维护组织和权利保护组织涌现出来 ,越
是 志愿 服 务 转 型 的 内在 需 要 。2 0世 纪 后 半 叶 ,
来越多 的非政府组织和志愿 团体致力于慈善救助 、自 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事业 。 广泛而深入的海外志愿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 ,服务了本国的国家利益。志愿服务是文化 价值 传播的重要载体 。大规模 的派遣海外 志愿者有力
所 ,拥有约 lo 名职员。 20
可持续发展等 问题 ,使得本 国政府和社会 民众的关切
得到受援国和地 区的重视,扩大 了双方的利益共识。 其次 ,为维护国际和平秩序发挥 了积极作用。大
2 具 备 良好 的社会 支持 系统 ,激励 保 障政 策措 .
施到位。一是得到 了政府 的高度重视 。西方 国际志愿 者组织 有的是政府直接缔 造的 ,有的是政府拨款给予
再者 ,促进 了志愿服务的国际交流。欧美发 达国
与其他几个联邦志愿者计划合并 ,成立 了联邦政府机
构行 动委员会 。 17 99年 ,卡特政府签署 命令使 和平 队成 为完全 自治机构 ,18 年 国会 立法进一 步使 其 91 成为独 立的联邦 机构 。2 0 0 6年 ,和平 队的联邦 预算 就高达 318 美元 。二是拥 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 . 亿 8 欧美发达 国家 ,海 外志愿服务的社会 支持 网络十分完 善 ,除了政府之外 ,还有媒体 、宗教机构 、企业 、民 间机构和 民众的广泛参与和推动。 自无 国界医生组织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研究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研究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研究【摘要】长期以来,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问题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建设问题也变得重要与紧迫起来。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谨慎会计信息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社会中除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是依据一定法律成立的,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固定成员和领导结构的,在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之外而独立运作,发挥特定的社会功能、不以营利为目的、关注于特定的或普遍的公众、公益事业的民间团体。

它提供部分公共产品与服务,强调个人奉献、成员互益等价值观念。

一、中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一)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比较。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4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非营利机构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中,对非营利机构列示了二十多类会计信息使用者,其中主要包括资本财产供应者、服务对象、治理机关、监督机关以及经理人员。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将满足捐赠人、会员、服务对象债权人、监管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目标,并据此设计了其会计报表体系和财务会计报告应予以披露的信息。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基础比较。

在西方,无论是公立非营利组织还是私立非营利组织,其会计核算基础均倾向于权责发生制,同时,会计组织委员会也要求非营利组织的基金会计采用与企业相同的会计核算基础,即权责发生制。

而目前我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也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

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民间非营利组织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核算成本,但使得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大增加了,有助于非营利组织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和成本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比较。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做的科学的、基本的分类。

以美国为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业务收入、费用、溢余、损失七大类,采用的是“资产-负债=净资产”和“收入-费用=溢余或损失”这样的会计等式。

新时代青年人的一带一路

新时代青年人的一带一路

新时代青年人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旨在推动亚欧非地区的共同繁荣,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不仅要了解“一带一路”的理念,更要积极参与和贡献。

一、“一带一路”理念“一带一路”是源于中国的古代“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开放性、普惠性、包容性的合作模式。

在经济方面,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制造的出口,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

而在文化方面,各国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为文明的交流提供了机会,推动不同文化的对话、理解和融合。

二、“一带一路”对青年人的意义“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年轻人是这些国家中极具活力的群体。

年轻一代的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也拥有更为开放的思想和世界眼光,他们可以成为推动“一带一路”进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可以为青年人提供更丰富的经验和机会,对其成长和职业生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1.学习相关知识。

要了解“一带一路”的基本概念和背景,推动区域合作的具体举措和计划,应当学习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和其它国家的意义,如何把握机遇,同时也要了解国际贸易、市场经济、政府关系等相关知识。

2.加强语言交流。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学好其他国家的语言能够更好地融入文化中,也有利于达成商业合作和互动。

中文的普及、阿拉伯语、俄语、波斯语等重要语言的掌握,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3.积极参与走出去。

年轻人是学习和探索的主力军,可以借助海外留学、出国实习、参加国际峰会、项目合作等形式走出国门,积极了解目标国家的人文、商业、风土人情等,亲身感受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同时,建立人脉、拓展视野、提高能力也是重要的收获之一。

4.参与公益事业。

“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强调了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公益事业。

青年人可以积极参与到这种公益事业中,特别是在卫生、教育、环保、文化等领域做出一些贡献,同时也是增加国际知名度和代表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

社会公益服务

社会公益服务

社会公益服务社会公益服务是指为了社会和公众的利益而提供的服务活动。

在当今社会,公益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解决社会问题,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本文将从社会公益服务的概念、意义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公益服务的概念与定义社会公益服务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求和提高社会福利而主动开展的非盈利性活动。

这些活动以服务社会公众和改善社会现状为目标,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社会公益服务的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教育支持、健康医疗、扶贫济困、文化艺术、志愿者服务等领域。

这些服务都是基于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无私奉献的行为。

二、社会公益服务的意义1. 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公益服务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服务活动,可以解决和改善社会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教育落后等。

2. 促进社会和谐:通过社会公益服务,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

3. 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公益服务的开展不仅能够解决社会问题,还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比如,教育支持活动可以提高教育水平,环保活动可以改善环境质量等。

三、社会公益服务的发展状况目前,社会公益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和个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积极参与到各类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中。

在中国,社会公益服务发展迅猛。

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公益服务活动。

同时,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也纷纷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服务中。

在全球范围内,社会公益服务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许多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通过合作和协调,共同推动社会公益服务的发展,实现全球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社会公益服务的现状与挑战尽管社会公益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1. 资金问题:社会公益服务活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然而现实中往往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中国公益慈善发展 改革与趋势

中国公益慈善发展 改革与趋势

结果与讨论
1、当代中国慈善公益募捐发展 现状
近年来,中国慈善公益募捐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慈善公益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政府、企业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 的多元化格局;二是慈善公益活动的形式日益丰富,涵盖了救灾、助学、医疗、 环保等多个领域;三是慈善公益募捐的规模不断扩大,善款和物资的来源逐渐多 元化,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强。
2、当代中国慈善公益募捐存在 的问题
尽管当代中国慈善公益募捐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慈 善组织的公信力有待提高,部分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不够透明,影响了公众的捐 赠意愿;二是慈善公益募捐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存在着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管等 现象;三是慈善公益募捐的专业化程度较低,部分慈善组织缺乏专业的募捐团队 和策划人员,导致募捐效果不佳。
文献综述
慈善公益募捐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物资、技术 等资源,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公益行为。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慈善公益 募捐的动机、影响因素和效果等方面,对于慈善公益募捐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 题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此外,对于慈善公益募捐的策略、模式和监管等方 面的研究也相对不足。
4、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国际交 流与合作,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可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管 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同时,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公益慈善组织的国 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中国公益慈善的未来趋势
未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结论
当代中国慈善公益募捐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 题和不足。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慈善公益募 捐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慈善公益募捐的研究和 探讨,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监管机制和专业水平,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 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构建公众金融教育长效机制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构建公众金融教育长效机制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急救 援部 研 究 了为期 两 天 的金 融教 育 项 目对士兵 财务 管理能 力的影 响。微 型金融
组织 和反 饥 饿 组织 提 出 了金 融教 育 成 效 评 估体 系 , 指标包 括 : 其 一是 金融 知识 、 技 能和 态度 。主要考 虑金 融教 育与 知识 、 技 能和 态度 变化 之 间 的关 系 。二 是金 融行 为,其 变化是 评估 中最 重要 的成 效指 数 , 也是 金 融教 育 的主要 目标 和基 本方 法。三 是 金 融成效 , 主要 反映在 与金 融教 育模 块 直接相 关 的领 域 中, 例如 储 蓄增 加或者 债 务管理 能力 提高 等 , 可通 过 主观 和客观 测 量 来评估 。 四是机构 执 行指标 , 过对 顾 通
达 地 区 热 、 发 达 地 区 冷 ” “ 镇 热 、 村 欠 、城 农
会 下属 的金 融教 育 咨 询 委 员会 启 动 了一 项 针 对大 学 老 师 的一 周 金 融知 识培 训 计 划, 并设 立基金 , 奖励 对投 资者 进行 即时 、 合理风 险揭 示 的报 纸 、 志等媒体 。 杂 ( 丰富教 育 内容 , 三) 拓宽教育渠道。美 联储精 心设计金 融知识宣传 教育 活动的 内 容, 重点是储 蓄规划、 用管理、 房产权和 信 住 退休计划等与公众有密切联系 的内容 , 从而 吸 引公众积极参与。 活动形 式不局 限于媒体 广告、 宣传 手 册 、 程 教 育 、 讨 会 等 传 统 手 课 研 段, 而是体 现出新颖 性和趣味性。如美联储 举办面 向 9年制教 育学生到 大学 生的全 国 性校园挑战赛, 模拟美联储 公开市场委员会
低 收入群 体金 融教 育项 目的 五个模 块 , 即 预算 、 蓄积 累、 储 债务 管理 、 效使 用银行 有 业务 和金 融交易 等。 该指 标体 系是对评估

《2024年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模式研究——以中、美、德三国为中心的比较法考察》范文

《2024年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模式研究——以中、美、德三国为中心的比较法考察》范文

《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模式研究——以中、美、德三国为中心的比较法考察》篇一一、引言民事公益诉讼是指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当特定组织或个人在受到非法侵害或潜在威胁时,特定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有权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由于其保护社会公益的特点,该诉讼类型在国际间具有日益显著的地位。

本文将对中、美、德三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基本模式进行深入的比较法考察,以期为完善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提供参考。

二、中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模式中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基本模式以检察机关和特定社会组织提起为主。

其中,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公益受损时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同时,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诉讼,还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诉前公告制度,以促进诉讼主体适格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三、美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模式美国是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

其基本模式为私人诉讼和政府机关提起的公共诉讼并行。

私人可以代表个人或集团利益进行公益诉讼,而政府机关则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公共诉讼。

此外,美国还设有公民诉讼制度,鼓励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益诉讼。

四、德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模式德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团体诉讼和检察官提起的公益诉讼为主。

团体诉讼允许具有法人资格的团体代表团体成员进行维权诉讼,其中也包括了维护公共利益的情形。

此外,德国的检察官在发现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时,也有权提起公益诉讼。

五、中、美、德三国模式的比较与评价中国、美国和德国在民事公益诉讼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模式注重检察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但在激励公民个人参与方面仍有待加强。

美国模式通过鼓励公民和政府双重主体提起公益诉讼,确保了多层次的公益保护;而德国则侧重于通过团体诉讼加强社会组织在公益诉讼中的力量。

六、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模式的改进建议1. 扩大起诉主体范围:在保留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范围。

做现代中国人的五个条件

做现代中国人的五个条件

做现代中国人的五个条件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应该具备一些特定的条件和素质,以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下面将介绍五个做现代中国人所需的条件。

要有责任感。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言论和态度负责。

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家庭、社区和国家负责任。

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心社会问题并尽力改善社会环境。

要有创新精神。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尝试新事物,追求新的发展机遇。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竞争力。

第三,要有学习能力。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应该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四,要有国际视野。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应该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形势和国际规则。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要有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作为现代中国人的重要素质之一。

我们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社会公德。

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要具备责任感、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这五个条件。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让我们秉持这些条件,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一、引言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不断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为了推动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创新,借鉴国际经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探讨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国际经验,并探索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二、国际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概述1.美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美国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相对成熟,主要有以下特点:(1)事业单位与政府分开管理,更加独立自主;(2)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竞争,提高运营效益;(3)注重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强调可持续发展。

2.德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德国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注重以下方面:(1)事业单位独立运作,享有一定的自主权;(2)着重于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注重社会公益性发展;(3)鼓励员工的参与和自我管理,提高工作积极性。

3.日本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日本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特点如下:(1)事业单位管理相对集中,有较强的垂直管控机制;(2)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运营,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3)强调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三、国际经验对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借鉴意义1.优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国际经验表明,分离政府与事业单位的管理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推动事业单位与政府的管理分离,为事业单位提供更多的自主权。

2.推进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是提高事业单位运营效益的重要途径。

德国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激发了事业单位的活力。

我国可以学习德国的经验,鼓励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效益。

3.加强社会责任感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组织,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学习日本的经验,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加强自身的社会形象建设,注重公信力的提升,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回馈社会。

4.激发员工积极性员工是事业单位中最重要的资源。

日本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强调员工参与和自我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环境治理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借鉴

环境治理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借鉴

环境治理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借鉴摘要: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导致全球变暖、淡水资源缺乏、土地沙漠化等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灾害频发,垃圾成灾,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性难题。

文章重点探讨在环境治理上各国的经验以及中国的借鉴与发展。

关键词:环境治理;国际经验;中国借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与此相比,环境质量却明显恶化,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安全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环境问题,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同时也要开阔视野,借鉴同为发展中的国家在环保和发展经济中找到平衡二者的措施。

1.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经验自工业革命以来,各国都发生过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特别是发达国家以破坏环境的代价促进经济增长,走了一段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给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英国是最早实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较早为环境立法的国家之一,但直到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之前,立法保护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雾都之称的伦敦饱受空气污染的危害,1952年烟雾事件使伦敦至少12000人因吸入污染空气丧生。

英国政府开始加强执法力度,先后推出《清洁空气法案》、《气候变化法案》等来不断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将环境治理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并落实到实处。

德国也是个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最典型的就是德国鲁尔工业区,同样它也颁布相关法律,并建立目前全球最完备、具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与单纯靠政府执法不同,德国将政府、公民和企业三者结合,改善环境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日本则注重环境教育,它是亚洲第一个颁布环境教育法的国家,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中,确立环保教育的理念,取得显著成果。

美国在全球的环境保护与治理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它凭借环境预算制度,在环境治理上获得了强大的财政支持,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战略。

社会志愿者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的经验总结

社会志愿者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的经验总结

社会志愿者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的经验总结社会志愿者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参与各种项目和活动,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作为一名社会志愿者,我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将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

一、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我发现跨文化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习惯和沟通方式。

为了确保合作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并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

我经常参加跨国会议和活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共同工作。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学会了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进而提升了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发展团队合作精神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志愿者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国家,但我们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我参与的志愿者项目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教育、环保和人道主义援助等。

通过与其他志愿者紧密合作,我深刻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合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找到共同点,从而实现团队的协同效能。

三、培养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涉及的环境和条件常常是多变的。

志愿者们需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我在国际志愿者项目中经历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时候还要面对言语不通和环境陌生的困难。

通过这些经历,我学会了快速适应新环境,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并能在压力下保持冷静。

四、积极参与社区发展社会志愿者不仅仅是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更是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我的志愿者经历中,我参与了一些社区建设项目和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这些项目,我有机会与当地居民互动,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不仅提升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五、持续学习与成长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作为一名社会志愿者,我始终保持着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渴求。

国际慈善组织日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未来

国际慈善组织日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未来

国际慈善组织日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未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慈善事业就如同温暖的阳光,为身处困境的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每年的国际慈善组织日,都是一个让我们聚焦慈善、思考其发展与未来的重要时刻。

慈善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部充满着爱与奉献的历史篇章。

从古代的慈善行为,如施舍食物和衣物给贫困者,到现代多样化、专业化的慈善组织和项目,慈善的形式和范围都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

过去,慈善往往依赖于个人的善举,比如一些富有同情心的富人会主动资助贫困家庭、修建学校或医院。

这种个人的慈善行为虽然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往往受到个人资源和能力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持续性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慈善事业逐渐走向组织化和专业化。

各种慈善组织应运而生,它们有着明确的宗旨、规范的管理和专业的团队。

这些组织能够更有效地整合资源,精准地定位受助对象,并实施长期、系统的慈善项目。

例如,一些专注于教育的慈善组织,不仅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学习用品和资金支持,还通过建立希望小学、培训教师等方式,从根本上改善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质量。

科技的发展也为慈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使得慈善活动能够更快地获得关注和支持。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轻松地了解到各种慈善项目的详细信息,并进行在线捐赠。

同时,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也让捐款变得更加简单和即时。

此外,慈善事业的发展也体现在其领域的不断拓展上。

除了传统的扶贫、教育、医疗等领域,如今的慈善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比如,有慈善组织致力于保护濒危物种,通过建立保护区、开展宣传教育等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然而,在慈善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慈善资源的分配不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热门的慈善项目可能会获得过多的关注和资源,而一些相对冷门但同样重要的领域却可能被忽视。

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科学地规划和引导慈善资源的流向,确保每个需要帮助的领域都能得到应有的支持。

我国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

我国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

我国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通过税收手段推动慈善捐赠事业发展,是国际上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

长期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慈善捐赠事业发展方面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注重对个人和企业慈善捐赠支出予以税前扣除、通过税收优惠增强慈善组织的自我造血能力、运用税收政策引导和鼓励遗产慈善捐赠行为等。

对比这些发达国家,我国在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方面还存在对个人和企业捐赠的税收优惠力度较小、对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够完善、慈善组织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门槛较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完善慈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健全慈善税收优惠配套措施,协同推动“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强化慈善组织信息披露与监管机制,促进慈善组织规范运行。

一、我国慈善捐赠的总体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逐渐增强,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以“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为特征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慈善事业在促进我国三次分配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慈善组织数量持续增加。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8076个,较2019年增加576个,净资产超过1700亿元。

二是慈善捐赠规模稳步提升。

据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内地接受款物捐赠共计2086.13亿元,首次超过2000亿元,创历年新高,同比增长38.2%。

其中,现金捐赠达1473.97亿元,同比增长41.1%,占捐赠总额的71%;物资捐赠总量612.16亿元,同比增长31.7%,占比29%。

三是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更加凸显。

2020年,我国慈善捐赠投向教育、扶贫和医疗领域的资金最多,捐赠额分别为710.36 亿元、450.29亿元、385.58亿元,合计占捐赠总额的74.1%。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分析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分析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分析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市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多个角度对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贸易与经济影响外资企业的进入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贸贡献,增加了出口和进口的规模。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外资企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外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和国内的产业链相互融合,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和就业机会,提高了中国的就业率和居民收入水平。

第二部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营销理念引入中国,对中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外资企业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塑,推动了中国经济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升级转型。

外资企业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传播,激发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了中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第三部分:市场竞争与特定行业发展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对中国本土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了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国市场的开放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行业的竞争与发展。

然而,也有些特定行业面临来自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一些本土企业难以与外资企业在品牌、技术等方面直接竞争,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第四部分:国际经验与管理方法引入外资企业通常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进入中国市场后会将这些经验带入中国,并借鉴中国的市场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

这样的经验和管理方法的引入对中国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同时,中国本土员工也可以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到先进的管理技能和国际化的思维方式。

第五部分:合作与合资企业的发展随着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不断增多,合作与合资企业的发展越发重要。

钱永健的新慈善时代:打造多元化的公益生态,助力解决社会难题

钱永健的新慈善时代:打造多元化的公益生态,助力解决社会难题

钱永健的新慈善时代:打造多元化的公益生态,助力解决社会难题钱永健的新慈善时代:打造多元化的公益生态,助力解决社会难题在当今社会,随着众多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关注和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作为一位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钱永健把慈善事业视为自己的使命,致力于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公益生态,助力解决社会难题。

首先,在钱永健的领导下,他注重将慈善事业与商业模式相结合,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他相信,只有让慈善事业具有可持续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社会问题。

因此,他积极探索利用商业模式为公益事业提供经济支持和市场运作,通过开展一系列商业活动,为公益项目筹集资金和资源。

这样的做法不仅有效解决了现金流的问题,也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钱永健倡导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他相信,在解决社会问题的道路上,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因此,他积极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他倡导各方合作共赢,通过共同合作,整合资源,加强协同行动,以更加有效地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通过多方参与,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公益生态系统,促进公益事业的全面发展。

再次,钱永健重视公益信息和透明度的传播。

他认为,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参与,而公众对于公益机构的信任建立在对信息透明度的了解之上。

因此,他积极推动公益事业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及时向公众传递公益项目的进展和成果。

他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如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公益晚会等,向公众普及公益知识,增强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知和参与度。

同时,他鼓励公益机构自发接受第三方评估和监督,保证公益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项目的质量。

最后,钱永健积极参与国际公益事业,为解决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深知,许多社会问题不仅是国内的问题,更是全球性的问题。

在推动国内公益事业发展的同时,他积极参与国际公益活动,借鉴和学习国际公益事业的先进经验。

慈善组织的国际合作与跨境管理

慈善组织的国际合作与跨境管理

慈善组织的国际合作与跨境管理慈善组织是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改善社会福利和倡导公益事业来实现社会进步的非营利组织。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慈善组织的国际合作与跨境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慈善组织如何有效地开展国际合作,并应对跨境管理的挑战。

一、慈善组织的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跨越国界的合作中,慈善组织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拓展合作网络,分享资源与技术。

一方面,通过与国际慈善组织的合作,慈善组织可以获得来自其他国家的资金援助和专业技术支持,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合作还有助于提高慈善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与影响力,增加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机会。

为了实现有效的国际合作,慈善组织需要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加强与相关政府机构的合作。

通过与政府合作,慈善组织可以更好地利用政府的资源,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此外,积极参与国际会议、论坛和展览等活动,也是慈善组织扩大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式。

通过这些渠道,慈善组织可以与其他国家的组织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各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动态,寻找合作机会。

二、跨境管理的挑战随着慈善组织的国际化发展,跨境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不同国家的慈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慈善组织在跨国合作中需要遵守各国的法律规定,这对组织的运作提出了挑战。

其次,语言文化的差异也会影响组织间的合作,如何解决语言交流和文化融合的问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此外,财务管理和透明度也是慈善组织跨境管理的重要考量因素,慈善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财务体系和透明度机制,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慈善组织可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建立国际组织间的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例如联合举办研讨会、短期培训班等,促进交流和经验分享。

此外,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跨境管理的准则和流程,有助于提高跨境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化平台,方便各国慈善组织进行信息共享和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国际经验带入中国公益
作者:乔振祺
来源:《中国报道》2010年第06期
引言:现在的中国儿童公益事业面临着一些局限和瓶颈,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儿童公益事业有着很大的活力提升空间。

1989年11月20日,在联合国大会上,世界各国领导人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即表决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自《公约》通过以来,已成为历史上获得最多国家批准的人权条约。

1992年3月中国批准了《儿童权利公约》,此后,中国陆续批准了许多有关儿童权利的国际协定,并且在一系列有关儿童权利的提高和保护问题上制定了严密的国内立法。

在中国工作了3年半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下简称联合国儿基会)驻华总代表魏英瑛博士感到,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的儿童生存与发展的水平在稳步提高。

全世界18岁以下的人口总数中,中国占了六分之一,拥有着3.52亿儿童。

根据最新的联合国跨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在1990年至2007年间降低了51%。

据统计,以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三联疫苗为衡量标准,约有94%的婴儿接受定期的免疫接种。

2003年婴儿出生体重不足的比例只有3.7%,是世界上该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

已为联合国儿基会工作了20个年头的魏英瑛特别谈到了中国政府出台打击拐卖儿童的行动计划,出台政策帮助在农村地区的妇女住院分娩,制定了儿童营养元素的全国标准等方面。

这些政策、标准出台的背后都有像联合国儿基会、中国儿基会等儿童公益机构的参与和努力。

联合国儿基会在中国开展工作的31年来,一直与我国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并在许多儿童工作领域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特别是在儿童免疫、母婴保健、基础教育方面以及像艾滋病预防与关怀、儿童保护这样相对比较新的项目领域。

联合国儿基会开发并资助了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项目来协助中国政府开展制定政策、颁布法律并落实服务措施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力争使《儿童权利公约》所规定的权利在所有中国儿童身上都能得以实现,联合国儿基会的努力以儿童权利为基准。

《儿童权利公约》涵盖非常广泛,在中国,这些内容体现在:卫生、营养、艾滋病教育和儿童发展、儿童保护与社区服务、贫困地区儿童规划和发展、儿童环境卫生、儿童发展纲要和女童项目等八个方面。

联合国儿基会的工作内容包括:设计并实施试点项目,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和做法,并根据中国的条件和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些项目已经开发出我国政府能够通过调动国内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的模式。

“我们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以此能够迅速广泛地推广那些被证明能带来积极效果的模式。

”魏英瑛说。

一个儿童公益项目的开发、立项能否促进儿童权利的提升?这就要看立项前的论证是否科学合理。

打开联合国儿基会驻中国办事处的网站,我们会发现,在每个项目的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存在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联合国儿基会采用3层次原因分析,即第一是表层原因,第二是深层原因,第三是体制和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比方说,孩子患有营养不良,首先可能是吃得食物不合适;再进一步可能是父母不了解对孩子喂养的知识,比如不知道母乳是最好的营养品;第三个层次的原因则是儿童食品生产厂家生产了伪劣产品或进行了虚假宣传。

”魏英瑛说,“从第一、第二个层次来看,我们可以向孩子的父母进行培训,但在第三个的原因方面,联合国儿基会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我们只能配合政府来开展相应工作。


《中国报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下简称联合国儿基会)与在中国的其它儿童公益组织有什么不同?
魏英瑛:联合国儿基会既不是非政府组织(NGO),也不同于政府,它是政府间组织。

联合国儿基会是联合国系统内的成员之一,正因为它是联合国成员,它在制定与儿童相关的标准和条约方面是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的。

联合国儿基会是《儿童权利公约》中所提到的唯一的全面制定儿童福利标准的机构。

联合国儿基会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对《儿童权利公约》进行评估和审议,只有联合国儿基会一家机构有此种权限,其它儿童公益组织是没有此种权限的。

联合国儿基会与中国政府有着密切合作,这与一般的儿童公益组织不同。

联合国儿基会管理机构每年有3次的会晤,中国政府都是有参与的。

同时,我们与在中国的很多儿童公益组织都携手合作,我们是合作伙伴。

联合国儿基会现在所从事的项目和工作,有一些儿童公益组织也在做,而有些我们所从事的项目和工作是个别组织做不了的。

《中国报道》:与中国政府和其它儿童公益组织的合作对联合国儿基会的工作有什么帮助?
魏英瑛:联合国儿基会与中国政府和NGO进行合作,这是保持我们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

联合国儿基会不能仅关注一部分儿童或特定群体儿童,如果仅关注特定群体儿童,那可能就是NGO的工作形式了。

联合国儿基会采取的是全面关注儿童问题,有效促进儿童权利的方式。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儿基会是唯一与云南省政府合作预防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机构。

在此之后,我们支持中国政府改善卫生服务体系,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我们为中国政府制定预防艾滋病政策提供一定的支持。

如果联合国儿基会只是支持一些医疗预防机构而不是与政府合作,那么我们项目的成果就不会实现这样广泛的共享。

《中国报道》:目前中国儿童公益事业处在怎样的一个水平?
魏英瑛:目前来看,中国的儿童公益事业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还是一个很新的领域。

现在的中国儿童公益事业面临着一些局限和瓶颈,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儿童公益事业有着很大的活力提升空间。

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打开这个领域,让更多的组织和人能够投身到儿童公益事业过程中。

比如增加包括儿童公益组织登记、筹款等方面的灵活度,赋予NGO更多的权利。

我们知道中国政府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使中国的企业增强了他们的竞争力。

如果能进一步打开儿童公益事业领域的话,将能进一步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当然,在任何国家,政府在NGO这个领域里需要制定相关的规定和准则,以确保这些NGO是认认真真做事情的组织,而不是只耍嘴皮子的,说一套做一套的NGO。

中国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些相关经验,希望中国社会和政府进一步开放儿童公益事业领域,使这个领域变得更有活力。

《中国报道》:中国的儿童公益事业可以从其他国家借鉴些什么?
魏英瑛:我倾向于讲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因为这些国家和中国有可比性,更有意义。

以我曾经工作过的印度尼西亚为例,印度尼西亚有非常多的NGO,有致力于妇女儿童权益的、有致力于环保的、有保护野生动物的……在印度尼西亚,本土的NGO和国外进入的NGO会形成相应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动力更多地来源于筹款方面的竞争。

竞争就要求NGO在项目开展和撰写相关的项目报告过程中要表现良好,因为捐助方只会倾向把资金更加多地投给项目做的好的NGO 中。

在巴西的中产阶层中,不少人士热心慈善事业,他们会定期捐助,滴水成何,这会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的风貌。

这其中,捐助机制是很重要的方面,如果捐助体制中,官僚作风浓厚,程序繁杂,则会影响人们的捐助。

现在有很多企业热心公益事业,这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仅指“捐钱”,企业除了捐助外,还要思考他们企业的业务开展会对他们所在社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对采购他们产品的社区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会对他们的员工或是员工的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比方说,喜来登酒店就向曾遭受过虐待或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提供相关的心理康复辅导及工作。

这些企业不仅是捐助,他们确实采取积极的社会行动,来帮助有困难的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中国能否借鉴他们经验,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把这些经验纳入到自己体系之中。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政府要确保儿童公益事业有更高的开放度,在增强这个领域安全性的同时,也要保证政府在这个领域的战略利益不会对儿童公益事业有所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