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 肌肉生理

合集下载

第8章 肌张力的评定

第8章 肌张力的评定
18
变换姿势
19
• 触:触摸肌肉的硬度 硬—肌张力亢进
20
二、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二)异常肌张力评价标准
1、弛缓性肌张力评价标准:轻度、中到重度
2、痉挛的评价标准: 1)神经科分级方法 3)其它的等级评分法 (不常用)。
2)改良Ashworth评分法
0级 无肌张力增加 Ⅰ级 肌张力轻微增加 ROM末突然卡住
26
阵挛:锥体束以上病变时,用力使相关肌肉处于持续性 紧张状态,该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为阵挛。 1、踝阵挛:患者仰卧,髋与膝关节稍屈曲,检查者以 手持小腿,一手持足掌前端,突然用力使踝关节背屈并 保持,阳性为小腿三头肌发生节律收缩,足部出现交替 屈伸的动作。系腱反射亢进
27
2、髌阵挛 患者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拇指和示指控制髌骨上
5.踝反射(跟腱反射) S1-2
12/17/2020
肱二头肌反射 患者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肱二头肌
腱上,右手持叩诊锤叩击拇指,可使肱二头肌收缩, 前臂快速屈曲。
23
肱三头肌反射: 患者外展上臂,半屈肘关节,检查者以左手托住
其上臂,右手持叩诊锤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腱, 可使肱三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外展。
12/17/2020
痉挛
• 特征
• 轻度痉挛:被动活动能诱发轻度牵张反射,需借助被动活 动才能完成全关节范围运动,后1/4处出现抵抗和阻力, 可做粗大运动,选择性运动能力低下,精细动作不灵活。
• 中度痉挛:被动活动能诱发中度牵张反射,克服一定阻力 才能完成全关节范围运动,后1/2处出现抵抗和阻力,粗 大运动缓慢、费力,且伴不协调动作。
12/17/2020
(四)等速装置评定方法
是近10余年来的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

8.第八章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8.第八章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第八章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实验动
物的抓取、固定、编号、标记、麻醉、去
毛、给药、采血、采集体液、常见手术操 作、处死等操作方法。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编号、标记方法
一、小鼠的抓取与固定
二、大鼠的抓取与固定
抓取与固定方法同小鼠,但要防止被大鼠咬伤.
三、豚鼠的抓取与固定
小鼠3cm大鼠或豚鼠5cm大鼠小鼠的灌胃法用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安好灌胃针并已吸好药物将灌胃针从鼠的嘴角插入口腔压迫鼠的头部使口腔和食管成一直线轻轻转动针头刺激鼠的吞咽将灌胃针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管如动物挣扎厉害退出灌胃针待动物安静下来重新插入灌胃针前端达到膈肌水平即可慢慢推灌药液如很通畅则说明已进入胃内
常用实验动物全身麻醉药用法及剂量
药品 动物 给药 途径 剂量
(mg/kg)
浓度
(%) 3 3 2 2
用药量
(mL/kg) 1.0 1.4~1.7 2.0~2.5 2.3 3~4 7.0 7.0 1.3~25 5.0~10.0
麻醉时间
戊巴比妥钠
犬、猫、兔 iv ip ip 豚鼠 大鼠、小鼠 Ip
30 40~50 40~50 45
三、动物麻醉的注意事项 1.有些麻醉药物,如乙醚,是挥发性很强的液体,易燃易 爆,使用时应远离火源。平时应装在棕色玻璃瓶中,储存阴 凉处,不宜放在冰箱中,以免遇电火花而引起爆炸。
2.所有麻醉药使用过量均可引起中毒,应特别注意各种麻 醉药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应准确按体重计算麻醉剂量。由于 动物存在个体差异,文献介绍的剂量仅能作参考使用。 3.注射时,一般要求缓慢,并随时观察动物的肌张力、 角膜反射、呼吸频率、夹痛反射射等指标。
(三)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比皮下和腹腔注射用得较少,但当给动物注射 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他溶剂中的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 射。动物肌肉注射时,应选用肌肉发达,无大血管经过的部 位,如兔、猫、犬、猴的两侧臀部或股部。 (四)腹腔注射 大鼠、小鼠腹腔注射时,左手抓取并固定好动物,将腹部 朝上。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在下腹部腹白线稍左或偏右的位置, 从下腹部朝头方向几乎平行地刺入皮下,进针3~5mm,再使 针头与皮肤呈45°角斜穿过腹肌,当针尖穿过腹肌进入腹腔时, 有落空感,然后固定针头,保持针尖不动,回抽,无回血,无 肠液、尿液,便可缓缓推入药液。小鼠的一次注射量为 0.1~0.2ml/10g体重。大鼠一次注射量为:1~2ml/100g体重。 兔的注射部位在腹部近腹白线lcm处,犬在脐后腹白线侧边 1~2cm处。

肌肉生长和运动控制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生长和运动控制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生长和运动控制的生理学基础肌肉是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不仅支持我们的身体重量,还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动作和活动。

肌肉的大小和力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肌肉生长和运动控制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生长基础肌肉生长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实现,例如力量训练、饮食、休息等。

在力量训练中,肌肉会遭受微小的损伤,并在修复过程中变得更强大。

这种过程被称为肌肉适应。

除此之外,饮食和休息同样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肌肉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恢复时间。

肌原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元。

这种纤维由许多小的肌纤维束组成,每个束内又有数百个肌肉纤维。

单个肌肉纤维长度超过几厘米。

肌纤维由肌肉细胞形成,每个细胞通常包含多个肌原纤维束。

肌肉适应的过程是肌原纤维增加或变得更强大,这有助于我们提高体力和能力,从而使身体更加强壮和健康。

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肌原纤维被刺激来增加它们的体积和力量。

运动控制基础运动控制是指肌肉活动如何被调节和协调,以实现身体的动作和运动。

这个过程涉及大脑、神经系统和肌肉之间的复杂协调。

在大脑中,运动区域包含大脑皮层、小脑和基底节。

这些区域负责协调和调节肌肉活动。

在运动开始时,大脑皮层发出信号来激活神经系统,并产生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涉及到一些肌肉群。

神经系统负责把讯息从大脑传递到肌肉。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元素,这些神经元通过神经传递物质(神经递质)传递信号。

当一个运动开始时,神经元会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以激活肌肉。

肌肉收缩是在神经刺激下发生的。

肌肉的收缩是由肌纤维彼此滑动,使肌肉细胞缩短而产生的。

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肌蛋白,例如肌动蛋白、线粒体和钙离子等,这些肌蛋白在肌肉收缩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结论肌肉生长和运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大脑、神经系统和肌肉之间的协调和互动。

了解这个过程的生理学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肌肉的力量和生理机制

肌肉的力量和生理机制

肌肉的力量和生理机制一、肌肉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取决于肌肉的质量和发达程度,即取决于肌肉的收缩能力,只有通过肌肉的收缩才能显示出力量。

平时我们所说的肌肉是指骨骼肌,而骨骼肌主要分布在四肢和躯干上,以此来维持人的正常姿势和人体的移动,并保证人体完成各种动作。

人体的骨骼肌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肌纤维呈一条条横纹,所以也称作横纹肌。

人体中有434块骨骼肌。

人体的肌肉在不同时期重量不同,如婴儿的肌肉占体重的25%左右,成年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4-40%。

由于不同年龄人的肌肉重量的变化而力量也在不断的变化,一般人在15岁时,肌肉重量平均占体重32.60%,握力平均为36.4公斤,背力为92公斤;人到18岁时,肌肉重量占体董的44.2%,握力为44.1公斤,背力为125公斤;人到了老年的时候,由于肌肉重量的减轻,力量也随之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胖体型的人,他们满身是肉,但这种肉并不都是骨骼肌(纯肌肉),实际上把覆盖在肌肉上的皮下脂肪也当成了肌肉,这种混在一起,把肌肉和皮下脂肪都说成是肌肉的说法是错误的。

肌肉是运动器官,当它收缩时可以把肌肉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以移动肢体或使物体产生运动,皮下脂肪是体内热能的一种储存形式,是供肌肉长时间收缩时消耗用的能源物质。

实践中可知,只有皮下脂肪适当,方可增加体型之美,脂肪虽有保温的作用,但它对体内某些内分泌机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妇女皮下脂肪含量过多,有可能引起不育症。

皮下脂肪过多,不仅会影响肌肉的速度和力量,以及体态美,而且也是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的重要原因。

经常参加健美锻炼则可以减少皮下脂肪,使人们的皮下脂肪适度。

每一个人的躯体由大量的肌肉覆盖在骨骼上,而肌肉是由许多的肌纤维组成,每一个肌纤维的长度约1毫米一15厘米的圆柱形结构。

其直径一般为10-100微米,有时用肉眼可以看到。

每条肌纤维都具有一层薄的肌膜,若干细胞核和许多线粒体,在肌纤维中央部位有明暗相间的横纹结构的肌原纤维,它是肌肉收缩的结构单位。

生理肌肉

生理肌肉

骨骼肌的收缩机理
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 兴奋—收缩耦联 收缩的机理
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
(1)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 (2)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过程
Motor unit & motor endplate
骨骼肌的活动由运动神经直接控制。
运动神经纤维到达肌肉时,不断分支,每一分支 支配一条肌纤维(运动单位)。神经纤维末梢失去髓 鞘嵌入到特化的肌细胞上,形成运动终板。
在实验条件下,肌肉受到一次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收 缩称为单收缩。
潜伏期——从刺激开始到肌肉收 缩所经历的一段时间。
包括三个时期:
缩短期——从开始缩短到产生最 大收缩的时间间隔。 舒张期——从肌肉最大缩短到恢 复原来初长的一段时间。
Twitch summation
(1)收缩总和—— 在实验条件下, 肌肉受到一连串刺激, 若后一刺激落在前一 刺激所引起的收缩的 舒张期内,则肌肉不 再舒张,而出现一个 比前一次收缩幅度更 高的收缩称为收缩的 总和。
肌 肉(Muscle)
概述
骨骼肌的特性
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骨骼肌的作功
骨骼肌的类型和生长发育
概 述
1、肌肉的生理功能: 运动、交流、平衡、产热
平滑肌
2、动物肌肉的分类 心 肌
骨骼肌
Muscle structure (Gener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muscles
如果让肌肉两 端游离,使肌肉收 缩时,只有长度的 变化而无张力的变 化的收缩。
肌 肉 Isometric contraction
(2)等长收缩
在实验条件下, 固定肌肉两端,使 肌肉收缩时,不容 许发生长度的变化, 而只表现为张力的 变化的收缩。

第 八 章 肌 肉

第 八 章   肌    肉

3.2.2 肌丝滑行的过程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构型
按任意键 飞入横桥摆动动画
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 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 横桥摆动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肌丝滑行几点说明: 1 )肌细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的缩短 , 并不是肌丝本身 缩短,而是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因①相 邻 Z 线靠近 , 即肌节缩短;②暗带长度不变 , 即粗肌丝 长度不变;③从Z线到H带边缘的距离不变,即细肌丝 长度不变; ④明带和H带变窄。
第八章 肌 肉
1.骨 骼 肌 的 特 性 2.骨 骼 肌 的 收 缩
3.骨 骼 肌 的 收 缩 机 理
1 骨骼肌的特性
1.1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展性、弹性、粘性 1.2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1)显著高于心肌和平滑肌 (2)依赖于神经冲动的兴奋 传导性: 兴奋可在同一肌纤维上传导,但不能跨膜传递,而 且传导速度较快。 收缩性: 速度快、强度大、但不能持久
2 骨骼肌的收缩
2.1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录象)
2.1.1 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 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 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2.1.2 单收缩(录象)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2.1.3 复合收缩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 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不完全强直收缩: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 完全强直收缩: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 久的收缩过程。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并非 • 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所以,强 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肌肉生理》试题部分

《肌肉生理》试题部分

第八章肌肉生理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8.001]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γ-氨基丁酸D. 乙酰胆碱E. 5-羟色胺[8.002]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A. Na+通道关闭B. Ca2+通道开放C. K+通道开放D. Cl- 通道开放E. Mg2+通道开放[8.003] 运动神经兴奋时,哪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关系()。

A. Ca2+B. Mg2+C. Na+D. K+E. Cl-[8.004] 兴奋经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B.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C. 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D. 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E. 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8.005]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磷酸二酯酶B. 腺苷酸环化酶C. 胆碱酯酶D. ATP酶E. 以上都不是[8.006]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A. 阿托品B. 胆碱酯酶C. 美洲箭毒D. 六烃季胺E. 四乙基胺[8.007] 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弛剂是由于()。

A. 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B. 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C. 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D. 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E. 抑制终板膜的离子通道开放[8.008]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 肌原纤维B. 肌小节C. 肌纤维D. 粗肌丝E. 细肌丝[8.009] 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C. 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E.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8.010] 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质指的是()。

A. 肌凝蛋白B. 原肌凝蛋白C. 肌钙蛋白D. 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E. 原肌凝蛋白和肌凝蛋白[8.011] 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

运动生理学时肌肉活动

运动生理学时肌肉活动
功率:即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P=W/t=F ×D/t。功率反映爆发力大小。
第27页/共52页
运动单位的动员
(一)运动单位
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基本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motor unit,简 称MU)。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将运动单位分为两类,即运动性运动单位(kinetic motor unit) 和紧张性运动单位(tonic motor unit)。运动性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兴奋时发放的冲动频率较高,收 缩力量大,但容易疲劳,氧化酶的含量较低,属于快肌运动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兴奋 时冲动频率较低,但发放可持续较长的时间,氧化酶的含量较高,属于慢肌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的大小是不同的。一个运动单位中肌纤维数目因肌肉不同而有所差别。眼外直肌每个运 动单位只有5~7条肌纤维,而腓肠肌有200多条肌纤维。一个运动单位中的肌纤维数目越少越灵活, 但产生的力量小,而越多则产生的张力越大,但灵活性差。在同一个运动单位中的肌纤维的兴奋 与运动是同步的,而同一肌肉中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的活动则不一定是同步的。
第12页/共52页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超等长收缩
超等长收缩(plyometric contraction)是指骨骼肌工作时先做离心式 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其优点在于,在做离心收缩工作时,肌肉先被迅速拉长,在肌肉被拉长 过程中,肌肉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导致肌肉产生牵张反 射性收缩。当肌肉被拉长后所产生的弹性势能,拉长后产生的牵张反射 性收缩,以及主动向心收缩所产生的力量形成合力时,肌肉将产生较大 收缩力。跳深练习时股四头肌进行的就是一种典型的超等长收缩。 完成超等长练习时,肌肉最终收缩力量的大小是由肌肉在离心收缩中被 拉长的速度和被拉长的长度所决定,而且肌肉被拉长的速度比被拉长的 长度更重要。

肌肉课件 ppt

肌肉课件 ppt
高强度间歇训练
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训练,然后进行短时间的休息,这种训练方式 能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脂肪燃烧和肌肉生长。
离心训练
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缓慢地降低重量,使肌肉有更多的时间对抗重 力,这种训练方式能更有效地刺激肌肉生长。
增肌训练的营养补充
01
02
03
04
蛋白质
蛋白质是肌肉生长的重要营养 素,建议每天摄入1.5-2克/公
03
肌肉的损伤与恢复
肌肉拉伤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提高肌肉温度和柔韧性;合理安排训练计划,避免 过度疲劳和肌肉负荷过大;加强肌肉力量和平衡性止运动,冷敷受伤部位,压迫包扎,抬高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轻度拉 伤可进行适当的按摩和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严重拉伤需及时就医 ,遵从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
斤的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能够帮助恢复体力并支持肌
肉生长。
脂肪
适量的脂肪能提供能量、维持 内分泌稳定,并促进脂溶性维
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维持身体 健康和促进肌肉生长也是必不
可少的。
06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专业运动员的肌肉训练经验分享
01
专业运动员的肌肉训练经验
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等抗 氧化维生素能够减少肌肉损伤和疲劳 。
多样化的饮食能够提供足够的维生素 和矿物质,如果缺乏某种营养素,可 以适当补充营养补充剂。
05
肌肉的力量训练与增肌
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
渐进性原则
训练强度和重量应逐渐 增加,以适应肌肉的增
长和力量的提升。
超负荷原则
训练应超过肌肉的日常 负荷,以刺激肌肉生长

肌肉——大学课件

肌肉——大学课件
潜伏期:即发生兴奋-收缩耦联的时期; 缩短期:发生肌丝滑行,产生张力和缩短的变化;
舒张期:是肌肉收缩的恢复期。图8-9
30
89 31
3.强直收缩 骨骼肌的绝对不应期约为1ms,可以接受较高频率的 刺激而连续兴奋。 在前一次单收缩没有完成之前就接受又一次冲动刺激而发 生再一次收缩。当冲动或刺激的频率增加到一定数值时, 可使许多单收缩融合在一起,肌肉持续处于收缩状态,称 为强直收缩。 正常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都是不同程度的强直收缩。
10
肌球蛋白 (myosin)
杆状部(rod portion)
球状部(heads)
图8-3 粗肌丝示意图 11
2.细肌丝 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组成。
肌动蛋白:大分子球形蛋白质,构成细肌丝的 主体。
原肌球蛋白:每6—7个肌动蛋白分子表面结合有一条原肌 球蛋白索,其位置在肌动蛋白与横桥之间, 阻碍二者的结合
38
肌肉的增大称“肥大”,缩小则称为“萎缩”。 肥大的途径 (1)肌细胞内增加新的肌原纤维,生理直径和力量都增大。 (2)长度增加,牵拉训练可使肌纤维两端增加肌节而变长;
同样也可迅速消失肌节而缩短,表现肌肉的重塑性。 增生
骨骼肌通过肥大的肌纤维纵向分裂实现。增生的比例很小, 罕见。
39
8 - 10
(3)随着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终板电位↑ → 邻近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 动作电位 → 肌细胞
19
(4)终板膜上的胆碱脂酶迅速水解乙酰胆碱生成乙酸和胆 碱而失去作用。
乙酰胆碱大约在1-2ms内被胆碱脂酶所破坏。因此,每一 神经冲动传到神经纤维末梢,只能引起肌细胞兴奋一次, 产生一次收缩。见图8—7
32
第三节 骨骼肌的类型和生长发育

肌肉与运动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与运动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与运动的生理学基础肌肉是人体重要的组织之一,在人体运动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肌肉与运动的生理学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机制和效果。

本文将从肌肉的组成、肌肉收缩的机制、肌肉适应性以及运动对身体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肌肉与运动的生理学基础。

一、肌肉的组成肌肉由肌纤维组成,而肌纤维则是由肌肉细胞构成。

肌肉细胞内部包含许多细长的微丝,其中包括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由一根螺旋形的长链和两根较短的链组成,而肌球蛋白则以球形结构存在于肌动蛋白的周围。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其中,骨骼肌由肌纤维构成,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可以使我们进行体力运动。

平滑肌主要分布在血管、消化道等内脏器官中,负责内脏器官的收缩和舒张。

心肌则是心脏独有的肌肉组织,通过收缩与舒张来推送血液循环。

二、肌肉收缩的机制肌肉的收缩过程是由神经冲动引发的。

当大脑发出运动指令时,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纤维接头处,导致肌肉纤维收缩。

肌肉纤维中的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互结合,形成横纹,使肌肉纤维缩短。

这种肌肉收缩方式称为肌原纤维收缩。

肌原纤维收缩过程中,能源主要来源于三磷酸腺苷(ATP)。

ATP 在肌肉收缩时会分解为ADP和磷酸,释放出能量。

肌肉收缩需要不断地供应ATP,这可以通过不同的能量系统来提供,分别是肌酸磷酸系统、无氧系统和有氧系统。

三、肌肉适应性运动对肌肉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作用。

经过适当的训练,肌肉可逐渐增强,提高其力量和耐力水平。

肌肉适应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肌肉强度适应:通过力量训练,肌肉可以逐渐增强力量,提高负荷承受能力。

2.肌肉耐力适应:通过耐力训练,肌肉可以延长持续时间,耐受疲劳的能力也会增强。

3.肌肉协调适应:不同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也会随着训练的进行而提高。

4.肌肉形态适应: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肌肉的形态也会有所改变,变得更加结实有型。

四、运动对身体的影响运动对身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包括促进健康、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体重控制等。

动物生理学课件:肌肉

动物生理学课件:肌肉

肌管系統
肌肉
肌肉
肌肉
肌微絲的分子結構: 每條肌原纖維
由許多肌微絲組成。 粗肌絲
肌微絲 細肌絲
肌肉
肌球蛋白 (myosin)
由肌球蛋白組成。 大約200-300個肌球聚 合而成一條粗絲。
杆狀部(rod portion)
球狀部(heads)
肌球蛋白的外形 為一根主幹,頭部有 兩個圓球,似“豆芽 形”。
整體內的肌肉是兩種形式不同程度的複合。
肌肉
在實驗條件下,肌肉受到一次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收 縮稱為單收縮。
潛伏期——從刺激開始到肌肉收 縮所經歷的一段時間。
包括三個時期: 縮短期——從開始縮短到產生最 大收縮的時間間隔。
舒張期——從肌肉最大縮短到恢 復原來初長的一段時間。
肌肉
肌肉
(1)收縮總和——
15.Binding of new ATP molecule causes myosin to release actin and return to the “cocked” forward position, ready to repeat the cycle
14.Myosin remains flexed and bound to actin until another ATP molecule bind to it.
22.Tropomyosin blocks active sites of actin, preventing actin-myosin cross bridges from forming.
肌肉
四、骨骼肌的做功
(一)肌肉作功肌肉收縮時的產熱 (四)肌肉的能量代謝
2005年11月27日,中國選手錢吉成在第59屆世界 健美錦標賽60公斤級決賽中奪得冠軍,實現了中 國選手在健美世錦賽上的歷史性突破。

运动生理学肌肉的活动课件

运动生理学肌肉的活动课件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向心收缩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1.等张收缩
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缩短后即不再增 加,直到收缩结束。这种收缩形式称 为等张收缩。在向心收缩过程中,所 谓的等张收缩时相对的,尤其是在在 体情况下更是如此。由于在肌肉收缩 过程中,往往是通过骨的杠杆作用克 服阻力做功。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 要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以同 样的力量收缩是不可能的的。如当肌 肉收缩克服重力垂直举起杠铃时,随 着关节角度变化,肌肉做功的力矩也 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肌肉用力的 程度也不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骨骼肌生理特性—收缩性
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刺激时,先 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 称为单收缩(single twitch)。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骨骼肌生理特性—收缩性
给肌肉以连续电脉冲刺激,则肌肉的收缩情况将随刺激的频率而有所不 同。若刺激频率过低,每一新的刺激到来时,由前一个刺激引起的收缩 和舒张过程已结束,于是产生一连串各自分开的单收缩。如果增加刺激 频率,则各刺激所引起的单收缩可以相互融合,若后一刺激均在前次收 缩的舒张期结束之前刺激肌肉时,则形成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 tetanus)。如果刺激频率继续增加,后一次刺激就会落在前次收缩的收 缩期内,形成新的收缩,于是各次收缩的张力变化或长度缩短完全融合 或叠加,肌肉处于更强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受温度影响,当温度下降时,肌浆内各分子 间的摩擦力加大,肌肉的粘滞性增加伸展性和弹性下降;当温 度升高时,肌肉粘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加。

肌肉系统解剖与生理学

肌肉系统解剖与生理学
心肌的结构特点
心肌细胞:主要构成心肌的细胞类型,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心肌层:心肌纤维分层排列形成的结构,包括内皮层、心肌层和心内膜层
心肌纤维的连接: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缝隙连接、桥粒和细胞间质等
心肌纤维:心肌细胞形成的纤维状结构,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主要构成心肌的细胞类型,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
肌肉的神经支配
神经反射:肌肉收缩的反射弧和调节机制
神经递质: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物质
运动神经元:控制肌肉收缩的神经元
神经支配:肌肉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收缩
肌肉的血液供应
肌肉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动脉
动脉进入肌肉后,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网包围肌肉纤维,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静脉将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带走
钙离子:在收缩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
心肌收缩过程:包括兴奋、收缩和舒张三个阶段,其中收缩阶段主要由钙离子触发
心肌的能量代谢
心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葡萄糖和脂肪酸的氧化
添加标题
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是进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
添加标题
心肌的能量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率、血压、心肌收缩力等
添加标题
心肌的能量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心脏病等疾病
肌肉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肌肉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
肌肉疾病的康复与治疗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等
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置换、肌腱修复、神经松解等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电刺激、超声波等
康复目标:恢复肌肉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添加标题
平滑肌的解剖与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肌肉生理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8.001]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γ-氨基丁酸D. 乙酰胆碱E. 5-羟色胺[8.002]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A. Na+通道关闭B. Ca2+通道开放C. K+通道开放D. Cl- 通道开放E. Mg2+通道开放[8.003] 运动神经兴奋时,哪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关系()。

A. Ca2+B. Mg2+C. Na+D. K+E. Cl-[8.004] 兴奋经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B.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C. 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D. 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E. 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8.005]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磷酸二酯酶B. 腺苷酸环化酶C. 胆碱酯酶D. ATP酶E. 以上都不是[8.006]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A. 阿托品B. 胆碱酯酶C. 美洲箭毒D. 六烃季胺E. 四乙基胺[8.007] 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弛剂是由于()。

A. 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B. 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C. 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D. 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E. 抑制终板膜的离子通道开放[8.008]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 肌原纤维B. 肌小节C. 肌纤维D. 粗肌丝E. 细肌丝[8.009] 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C. 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E.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8.010] 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质指的是()。

A. 肌凝蛋白B. 原肌凝蛋白C. 肌钙蛋白D. 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E. 原肌凝蛋白和肌凝蛋白[8.011] 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

A. 肌凝蛋白B. 原肌凝蛋白C. 肌纤维D. 肌钙蛋白和肌纤蛋白E. 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8.012] 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 Ca2+的储存库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 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D. 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E. 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8.013] 肌肉收缩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

A. 肌小节长度缩短B. 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C. 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D. 相邻的 Z线互相接近E. 明带和暗带的长度均缩短[8.014]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必要步骤是()。

A. 电兴奋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B. 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C. 纵管终末池对Ca2+的通透性升高D. 终末池中的Ca2+逆浓度差进入肌浆E. 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8.015]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 Na+B. Cl-C. Ca2+D. K+E. Mg2+[8.016]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 横管B. 肌膜C. 线粒体膜D. 肌质网膜E. 粗面内质网膜[8.017]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A. K+内流B. Cl-内流C. Na+内流D. K+外流E. Ca2+内流[8.018]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是由于()。

A. K+内流B. Cl-内流C. Na+内流D. K+外流E. Ca2+内流[8.019] 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K+内流B. Cl-内流C. Na+内流D. K+外流E. Ca2+内流[8.020] 动作电位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引起()。

A. K+内流B. Cl-内流C. Na+内流D. K+外流E. Ca2+内流[8.021] 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

A. 肌凝蛋白B. 肌纤蛋白C. 肌钙蛋白D. 肌红蛋白E. 原肌凝蛋白[8.022] 细肌丝中聚合成双股螺旋主干的是()。

A. 肌凝蛋白B. 肌纤蛋白C. 肌钙蛋白D. 肌红蛋白E. 原肌凝蛋白[8.023] 横桥的成分是()。

A. 肌凝蛋白B. 肌纤蛋白C. 肌钙蛋白D. 肌红蛋白E. 原肌凝蛋白[8.024] 肌丝滑行时,横桥必须与之结合的蛋白是()。

A. 肌凝蛋白B. 肌纤蛋白C. 肌钙蛋白D. 肌红蛋白E. 原肌凝蛋白[8.025] 骨骼肌细胞中作为Ca2+受体的是()。

A. 肌凝蛋白B. 肌纤蛋白C. 肌钙蛋白D. 肌红蛋白E. 原肌凝蛋白[8.026] 当连续刺激的时距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

A. 一次单收缩B. 一连串单收缩C. 不完全强直收缩D. 完全强直收缩E. 无收缩反应[8.027] 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单收缩时程时,肌肉出现()。

A. 一次单收缩B. 一连串单收缩C. 不完全强直收缩D. 完全强直收缩E. 无收缩反应[8.028] 肌肉受到一次阈下刺激时,肌肉出现()。

A. 一次单收缩B. 一连串单收缩C. 不完全强直收缩D. 完全强直收缩E. 无收缩反应[8.029] 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收缩期而小于单收缩时程时,肌肉出现()。

A. 一次单收缩B. 一连串单收缩C. 不完全强直收缩D. 完全强直收缩E. 无收缩反应[8.030] 在较大后负荷时,肌肉的收缩是()。

A. 等张收缩B. 等长收缩C.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D. 单收缩E. 以上都不是[8.031] 在中等程度后负荷时,肌肉开始缩短后即表现为()。

A. 等张收缩B. 等长收缩C.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D. 单收缩E. 以上都不是[8.032] 在完整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一般属于()。

A. 等张收缩B. 等长收缩C.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D. 单收缩E. 以上都不是[8.033] 在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中,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轴突末梢囊泡的释放()。

A. 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B. 细胞外液中的Mg2+C. 轴突末梢动作电位D. 细胞外液中的Ca2+E. 以上都不是[8.034] 下述哪项不是终板电位的特点()。

A. 不是“全或无”的B. 无不应期C. 成电紧张性扩布D. 可以总和E. 能形成反极化[8.035] 下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 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 时间延搁C. 化学传递D. 单向传递E.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8.036] 在运动终板处()。

A. 产生终板电位即是肌膜的动作电位B. 终板膜不产生动作电位C. 终板电位与局部电位无共同之处D. 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不是化学依从性通道E. 以上都不正确[8.037] 下述哪项不是细胞间直接电传递的特点()。

A. 双向传递B. 使机能上相似的细胞进行同步活动C. 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快D. 不受细胞理化因素改变的影响E. 以上都不是[8.038] 下列哪种物质具有和肌凝蛋白结合位点()。

A. 肌凝蛋白B. 肌钙蛋白C. 肌纤蛋白D. 钙调蛋白E. 以上都不是[8.039] 单个骨骼肌细胞()。

A. 正常时可接受一个以上运动神经元支配B. 具有膜内负于膜外的静息电位C. 电兴奋可通过纵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D. 细胞内不储存Ca2+E. 以上都正确[8.040] 神经冲动由神经向骨骼肌传递时发生()。

A. 神经末梢不发生去极化B. 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C. 递质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D. 产生可传播的终板电位E. 以上都不正确[8.041] 在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

A. 神经末梢不含线粒体B. 缺Ca2+可降低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C. 含有丰富的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D. 可产生动作电位E. 以上都不正确[8.042] 属于骨骼肌生理特性的是()。

A. 展长性B. 弹性C. 粘滞性D. 传导性E. 以上都不是[8.043]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不包括()。

A. 展长性B. 弹性C. 粘滞性D. 传导性E. 以上都不是[8.044] 躯体运动的类型包括()。

A. 站立,就地运动和地面运动B. 就地运动和地面运动C. 快步、跑步和跳跃D. 卧倒和蹴踢E. 以上都是[8.045] 正常情况下,完整机体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是()。

A. 感受器B. 传入神经C. 神经中枢D. 传出神经E. 效应器[8.046] 下列关于防止与延缓疲劳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适宜的负重B. 适当的运动速度C. 调教和训练D. 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E. 以上都是[8.047] 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其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叫做一个()。

A. 肌小节B. 明带C. 暗带D. 运动单位E. 三联管结构[8.048]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过程包括()。

A. Ca2+进入神经膜内B. Ach的释放C. R-Ach的形成D. 产生终板电位E. 以上都是[8.049] 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受体的是()。

A. 依色林B. 新斯的明C. 箭毒D. 有机磷农药E. 以上都不是二、判断正误题[8.001] 骨骼肌和心肌一样,只要有一根肌纤维发生兴奋,整个肌肉也就会产生兴奋。

[8.002] 一根神经纤维所支配的骨骼肌纤维叫运动单位。

[8.003] 骨骼肌的兴奋性高于平滑肌而低于心肌。

[8.004] 终板电位和动作电位一样,既可去极化,又可反极化。

[8.005] 箭毒之所以能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主要是由于它抑制了胆碱脂酶的活性。

[8.006] 敌敌畏能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它与受体结合时,接头传递受到阻滞。

[8.007] 骨骼肌收缩时,明带拉长、暗带缩短、 H带不变。

[8.008] 骨骼肌收缩耦联过程中的耦联因子钙离子来自于细胞外,而心肌细胞则来自于肌质网。

[8.009] 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而耦联因子则为钙离子。

[8.010] 躯体运动的类型有三种:即步行、跑步、跳跃。

[8.011] 肌肉的收缩与兴奋是两个不同的、且先后发生的生理过程。

[8.012] 终板电位是由于终板膜同时对Ca2+、Na+、K+,尤其是氯离子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

[8.013] 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耗能过程。

[8.014] 骨骼肌强直收缩时,伴随每次刺激出现的肌肉动作电位亦会发生融合或总合。

[8.015] 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叫完全强直收缩。

[8.016] 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内部肌浆网上的离子泵是钙泵。

[8.017] 肌肉收缩滑行现象的直接证明是: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8.018]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胆碱脂酶活性降低。

[8.019] 如果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被牵张,则暗带长度增加。

[8.020] 触发骨骼肌细胞收缩的离子是钠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