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鉴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合集下载

vocs检测标准

vocs检测标准

vocs检测标准VOCs检测标准。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指在常温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大气中参与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和细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VOCs进行检测和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VOCs检测标准。

VOCs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采样和分析。

采样是指在环境中采集VOCs样品,而分析则是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采样方面,VOCs检测标准通常规定了采样点的选择、采样时间和采样方法等内容。

采样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可能存在的污染源、风向风速等因素,以确保采样结果的代表性。

采样时间通常包括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白天和夜晚等不同时间段,以全面了解VOCs的分布情况。

采样方法则包括主动采样和被动采样两种,其中主动采样常用于对特定区域或源头进行监测,而被动采样则适用于长期监测和大范围调查。

在分析方面,VOCs检测标准通常规定了分析方法、仪器设备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GC-FID)等,这些方法能够对VOCs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仪器设备的选择和维护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此外,质量控制包括标准曲线的建立、平行样品的比对、质控样品的分析等,能够有效地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采样和分析,VOCs检测标准还通常规定了数据处理和报告要求。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统计分析、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估等,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报告要求包括对采样和分析过程的详细描述、结果的准确呈现以及结论的科学分析,以便相关部门和公众了解VOCs的污染状况和风险程度。

总的来说,VOCs检测标准对于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和报告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旨在保证VOCs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严格按照VOCs检测标准进行采样和分析,才能够真实地反映VOCs的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3.2 国内相关分析方法研究..7
4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9
4.1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9
4.2 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9
5 方法研究报告..10
5.1 方法研究报告的目标10
5.文件..11
5.4 术语和定义.11
5.5 方法原理..11
5.6 试剂和材料.11
用于本方法。当采用EPA8260方法分析时,检出限范围为0.1~3.4?g/kg,检测浓度范围为10~
200?g/kg。
样品采集和制备:方法规定测定样品为鲜样,每个监测点位采集3~4个平行样品,每个
样品采样量为2.0g,另外采集一瓶样品用于水分测定和高浓度样品测定(如果需要) 。
方法中规定了两种采样方法:一是现场加入基体改进剂、内标及替代物,二是采集样品
挥发性有机物的标准分析方法。
目前,国内现行的涉及固体废物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标准中只有浸出液标准,没有直接顶
空分析法标准。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GB 5085.3-2007 和《危险废物鉴别
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2007,具体限值见表 2 和表 3。
3 表 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GB 5085.3-2007)
出现头晕、头痛、无力、胸闷等症状;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过敏反应、神经毒性作用。能引
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
2.2 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随着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产生的固体废物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
如何判断排放的固体废物中是否含有挥发性有机物,其含量是多少,就必须建立固体废物中
(2)查询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EPA 8260C:2006(voc54项)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EPA 8260C:2006(voc54项)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乙苯 六氯丁二烯 异丙苯 对异丙基甲 苯 萘 正丙苯 苯乙烯 1,1,1,2-四 氯乙烷 1,1,2,2-四 氯乙烷 四氯乙烯 甲苯 1,2,3-三氯 苯 1,2,4-三氯 苯 1,1,1 -三 氯乙烷 1,1,2 -三 氯乙烷 三氯乙烯 1,2,3-三氯 丙烷 偏三甲苯 均三甲苯 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EPA 8260C:2006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组分 苯 溴苯 溴二氯代甲 烷 三溴甲烷 正丁基苯 仲丁基苯 叔丁基苯 四氯化碳 氯苯 氯仿 邻氯甲苯 对氯甲苯 一氯二溴甲 烷 1,2-二溴3-氯丙烷 1,2-二溴乙 烷 溴甲烷 1,2-二氯苯 1,3 -二氯 苯 2,2 -二氯 苯 1,1 -二氯 乙烷 1,2-二氯乙 烷 1,1 -二氯 乙烯 顺- 1 ,2 二氯乙烯 反- 1 ,2 二氯乙烯 二氯甲烷 1,2-二氯丙 烷 1,3 -二氯 丙烷 2,2 -二氯 丙烷 1,1 -二氯1 -丙烯 顺- 1 ,3 二氯丙烯 反- 1 ,3 二氯丙烯 检出限 (ug/L) 备注

厂界vocs检测标准

厂界vocs检测标准

厂界vocs检测标准一、前言本标准规定了厂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检测方法、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以确保厂界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和设施厂界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

三、术语和定义1.厂界:指城市市区中由城市用地与工业用地,包括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开发区等工业聚集区域相互围隔的特定区域。

2.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烷、烯、芳香烃等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四、检测方法1.采样点设置:根据厂界面积、形状、高度等因素,合理设置采样点,一般选取厂界上风向和下风向两个点位。

2.采样管路:采样管路应采用耐腐蚀、耐压的材料制成,采样头应采用防漏设计。

3.采样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定期进行校准和检定。

4.采样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样时间,一般不少于24小时,并确保采样期间厂界内无显著变化。

5.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挥发性有机物样品进行分离、浓缩、净化,然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五、检测步骤1.现场勘察:了解厂界环境、工艺流程、物料流向等信息。

2.采样点设置:按照上述要求合理设置采样点。

3.采样操作: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确保采样过程准确无误。

4.数据记录:详细记录采样时间、风向、风速、气温等信息,以及各点位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数据。

5.数据处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6.结果判定: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判定厂界环境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六、结果报告1.编制检测报告: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编制完整的检测报告,包括采样点位设置、采样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等信息。

2.报告内容: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依据、检测点位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结论等。

3.报告格式:检测报告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编制,格式规范统一,易于阅读和理解。

4.报告发布:检测报告应经过审核和批准后,方可对外发布,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表示,在我国,VOCs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 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20℃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者等于10 Pa且具有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

通常分为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简称NMHCs)、含氧有机化合物、卤代烃、含氮有机化合物、含硫有机化合物等几大类。

VOCs参与大气环境中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其对区域性大气臭氧污染、PM2.5污染具有重要的影响。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臭氧(O3)等二次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进而引发灰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环境问题。

国内常用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傅里叶红外法(FTIR)、光离子化检测法(PID)等。

PCGC-TOF在线分析仪适用于环境空气/厂界中C2~C1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117种VOCs)的连续实时在线监测,广泛应用于大气质量监测(环境监测站、气象站等)、污染源厂界或化工园区周边空气质。

采用质谱检测器,增加了鉴定标准化合物之外未知化合物的分析和鉴定能力,在深冷除水,低温预浓缩技术和色谱分离技术基础上引入飞行质谱技术,有效解决了部分目标化合物难分离的问题,增强了定性、定量能力,提高了仪器准确性和稳定性。

挥发性化合物检测技术

挥发性化合物检测技术

挥发性化合物检测技术挥发性化合物检测技术挥发性化合物是指能够在常温下迅速转化为气体状态的化学物质。

在许多领域中,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医学诊断等方面,检测挥发性化合物的存在和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挥发性化合物检测技术,以步骤的形式进行阐述。

步骤1:样品采集首先,需要采集含有挥发性化合物的样品。

这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如空气中的挥发物可以通过气相色谱(GC)或气体扩散器采集,液体或固体样品可以通过溶剂抽提或吸附剂吸附后提取。

步骤2:样品前处理采集到的样品往往包含其他干扰物,需要进行前处理以去除这些干扰物。

前处理的方式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所需检测的化合物类型。

一些常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溶解、稀释、过滤和萃取等。

步骤3:气相分析接下来,使用气相分析技术对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

气相色谱(GC)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GC通过将样品注入进样口,然后在高温下将化合物分离成单个组分,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其存在和浓度。

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质谱检测器(MS)、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热导检测器(TCD)等。

步骤4:数据分析得到检测结果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包括确定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

通常,可以通过对样品中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对来测定其浓度。

步骤5:结果解释和报告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解释和报告。

这可能涉及到与相关标准或法规进行比较,评估其是否超过了允许的浓度限值。

解释和报告的结果通常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解释。

总结:挥发性化合物检测技术通过采集样品、前处理、气相分析、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步骤,能够有效地检测和测定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这种技术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HJ 760-2015 固体废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HJ 760-2015 固体废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HJ 760-2015 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标准名称:HJ 760-2015 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标准简介: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固体废物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顶空-气相色谱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验证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辽阳市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10月22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标准测试方法及使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顶空一气相色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浸出液中37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其它挥发性有机物如果通过验证也适用于本标准。

固体废物样品量为2 g时,37种目标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kg〜0.04 mg/kg,测定下限为0.02 mg/kg〜0.2 mg/kg。

固体废物浸出液体积为10 ml时,37种目标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6胆/L〜10.2昭/L,测定下限为2.4昭/L〜40.8昭/L。

详见附录A。

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流程:1):样品2):分析步骤3):精密度和准确度4):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气相色谱仪挥发性化合物检测

气相色谱仪挥发性化合物检测

气相色谱仪挥发性化合物检测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G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医药等领域。

它通过将待测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分离并测定其相对含量,实现了对复杂混合物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气相色谱仪原理及组成气相色谱仪主要由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1. 进样器:用于将待测样品引入色谱仪中。

常见的进样方式包括气相进样、液相进样和固相进样。

2. 色谱柱:色谱柱是进行化合物分离的关键部件。

常用的色谱柱包括毛细管柱、填充柱和开放式管柱等。

3. 检测器:用于检测分离后化合物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读的电信号。

常见的检测器有焰离子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和质谱检测器(MS)等。

4.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色谱图谱和化合物定量结果。

二、气相色谱仪检测方法气相色谱仪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样品前处理、进样方式选择、色谱条件优化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1. 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是为了提取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并去除干扰物。

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等。

2. 进样方式选择: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

对于气相进样,可以采用气相进样法或气态进样法;对于液相进样,可以采用进样器直接注入、液相气化进样或固相微萃取进样等。

3. 色谱条件优化:通过调节色谱柱温度、进样量、载气流速等参数,优化色谱条件以提高分离效果和分析速度。

4. 数据处理:将检测到的信号经过峰识别、面积计算和峰定量等处理步骤,得到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结果。

三、气相色谱仪在挥发性化合物检测中的应用气相色谱仪在挥发性化合物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环境分析:气相色谱仪可用于大气、土壤和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

通过分析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可以评估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

2. 医药分析:气相色谱仪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残留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5085.3附录O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5085.3附录O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水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原始记录样品类别:固废□固废浸出液□其它□接样时间:被测样品编码:共个分析项目:分析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依据:GB5085.3附录O仪器型号及编号:GZ-YQ354(6890A-5973N 环境温/湿度:℃/ % 进样口温度:℃分流比:进样方式:柱流量:柱温:扫描方式:全扫描扫描范围: 20-355 amu EI离子源温度: 280℃传输线温度: ℃离子化能量: eV样品符合性核查:①样品容器:无色玻璃瓶□;棕色玻璃瓶□;容器完好无破损□;标签字迹清楚□;其他 。

②保存措施:立即分析□; 4℃下保存□;浸出液保存 ;其他 。

③样品有效性:有效□,无效或存在问题样品编码共个④落实结果记录:一、分析仪器、玻璃器皿、蒸馏水、实验条件核查1、仪器核查(请打√):检定有效期□;使用记录□;其它核查结论:仪器正常□;不正常原因、措施记录3、蒸馏水及实验条件核查1、超纯水来源: 购买□自制□制配日期2、实验条件核查记录:二、标准溶液核查及配制1、标准使用溶液来源:标准溶液来源2、核查内容:标准使用溶液□①完好性□②贮存条件符合要求□③无不良使用记录□3、核查结论:合格□;不合格□;改进落实记录三、样品前处理7.3.1 样品需要进行预测以尽量降低计划外的高浓度有机物对GC/MS 系统的污染。

7.3.2 所有的样品及标准溶液在分析前必须升温到室温。

按照所选方法中的要求建立好导入装置。

7.3.3 从水样中提取一小部分样品,将破坏余下体积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将来的分析。

因此,当一份VOA 样品提供到实验室时,分析人员应该一次准备两份分析溶液以保证样品的准确性。

第二份样品要保存好直到分析人员已确定第一份样品已被分析准确。

对于液体样品,一支20ml 注射器可用来保存两份5ml 样品。

如果第二份样品将从注射器中去除,它必须在24 小时内进行分析。

期间必须小心不要让空气渗透进入注射器。

vocs检测标准

vocs检测标准

vocs检测标准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在室温和大气压下易挥发的无色气体或易蒸发的液体化合物,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氯化乙烯等。

VOCs的检测标准可以根据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标准:
1. 室内空气VOCs检测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规定了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检测限值。

例如,甲醛的限值为0.1毫克/立方米。

2. 建筑材料VOCs排放限值
国家标准《建筑节能规范》(GB 50189-2015)规定了建筑装饰材料和室内家具等产品的VOCs排放限值,例如,丙烯酸酯类耐磨膜的排放限值为60微克/克。

3. 污染源VOCs排放标准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VOCs排放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控制。

例如,《工业企业VOCs排放标准》(GB 31571-2015)规定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各种VOCs的排放限值。

4. 无机VOCs检测标准
无机VOCs(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也有影响,
因此也有相应的检测标准,例如,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限制排放量为4.5g/km。

挥发有机物的检测依据

挥发有机物的检测依据

挥发有机物的检测依据挥发有机物的检测依据挥发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一类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如室内装饰材料、化妆品、汽车尾气、化工企业排放等。

大量的研究表明,挥发有机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建立VOCs的检测方法对保护健康和环境至关重要。

一、VOCs的种类VOCs种类繁多,按照源头可分为以下几类:1.室内VOCs:家具、地板、涂料、强化木地板、壁纸、家电等;2.化工企业排放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苯、甲醛、二甲苯等;3.汽车尾气中的VOCs:苯、丙烯、乙烯等;4.其他VOCs:消毒剂、印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等。

二、VOCs的检测方法VOCs的检测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入手,常见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气相色谱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检测VOCs的方法,常用于定量分析。

其原理是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后的各组分的信号强度来确定各组分的含量。

2. 光吸收法(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PAS)光吸收法是利用目标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激光光束并产生声波信号的原理对VOCs进行检测。

由于各种VOCs对激光的吸收效率差异较大,因此各种VOCs可以被准确定量分析。

3. 电化学检测法电化学检测法可以通过电化学传感器对VOCs定性和定量分析,但其灵敏度较低,适用于VOCs浓度较低的环境中。

三、VOCs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VOCs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主要包括:1.刺激呼吸道:VOCs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喉咙、鼻子、眼睛疼痛等症状;2.诱发过敏反应:VOCs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症状;3.增加癌症发病率:许多VOCs已被美国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致癌物质。

VOCs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1.促进光化学反应:VOCs对空气质量不良,也对臭氧的生成有一定影响;2.改变生态系统:VOCs污染对水体、土壤、植物等生态环境都会产生影响;3.破坏大气层臭氧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试

关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试说明一.VOC的相关法规和管控标准VOC的定义有多种形式,美国ASTM D3960-98标准将VOC定义为任何能参加大气逛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美国联邦环保署(EPA)将VOC定义为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逛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VOC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2009/544/EC指令室内色漆与清漆的生态标签生态标准二.测试标准EPA 8260C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GC-MS检测方法)该方法为挥发性有机物的GC-MS检测总的方法,该方法几乎涵盖所有种类的样品,包括低分子量烃类化合物,芳香类化合物,酮,酯,醚,醋酸盐,硫化物等等,其共同点都是较易挥发,一般沸点都在200度以下。

以下为该方法中涉及的样品VOC取样方法和获取气体方法。

EPA 5030 采用吹扫-捕集装置对液体样品的处理方法EPA 5035 采用吹扫-捕集装置对固体样品的处理方法EPA 5021 采用顶空进样装置的固体样品处理方法EPA 5032 采用真空收集装置的样品处理方法EPA 5031 采用共沸蒸馏法对液态或固体样品的处理方法EPA 5041 采用热解吸附方法对气体样品的处理方法三.测试说明以上各种测试方法中,目前实验室有能力进行的为EPA 5031和EPA5021,测试样品可包括液体和一般固体材料。

可测试挥发性有机物包括常见的短链烃,芳香族化合物,酮,醚等化合物,测试周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

针对无标准样品的物质,可购买其色谱纯或者分析纯试剂替代,如果市面买不到这些,可用丙酮进行定量,再折算为碳含量;也可以甲苯计。

样品提供:液体样品>50ml 固体样品>20g四.测试方法与限值色谱柱:30 m x 0.25 - 0.32 mm 95% dimethyl - 5% diphenyl polysiloxane测试方法:顶空条件:炉温:40-250℃进样针:100℃,传输线:110℃平衡时间45min,恒定时间模式进样GC-MS条件:载气流速: 1.5 mL/min柱温箱初温: 35℃, hold for 2 min升温速率: 4℃/min to 50℃10℃/min to 250℃末温: 250℃, hold 5 min进样口温度: 250℃接口温度:250℃检出限:5μg/kg(固体样品)5μg/L(液体样品)五.背景干扰1.取样过程,严格分开不同样品,避免这些样品因各个有机物浓度不一,而造成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以及避免在周围环境挥发物污染严重的车间,室内等进行取样。

固体废物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检测

固体废物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检测

固体废物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检测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附录Q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平衡顶空法1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气相色谱(GC)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

此方法适用于具有足够的挥发性,可以使用平衡顶空法有效的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来的有机物。

包括:苯、一溴一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三溴甲烷、甲基溴、四氯化碳、氯苯、一氯乙烷、三氯甲烷、甲基氯、二溴一氯甲烷、1,2-二溴-3-氯丙烷、1,2-二溴乙烷、二溴甲烷、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二氯二氟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1,2-二氯丙烷、乙苯、六氯丁二烯、二氯甲烷、萘、苯乙烯、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甲苯、1,2,4-三氯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三氯一氟甲烷、1,2,3-三氯丙烷、氯乙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本方法的检测浓度范围为10-200μg/kg下列化合物也可用本方法进行分析:溴苯、正丁基苯、仲丁基苯、叔丁基苯、2-氯甲苯、4-氯甲苯、顺-1,2-二氯乙烯、1,3-二氯丙烷、2,2-二氯丙烷、1,1-二氯丙烷、异丙基苯、4-异丙基甲苯、正丙基苯、1,2,3-三氯苯、1,2,4-三甲基苯、1,3,5-三甲基苯。

本方法也可用作一个自动进样装置,作为筛分含有易挥发性有机物样品的手段。

本方法也可用于在此方法条件下可以有效地从土壤基质中分离出来的其他化合物。

此法也可用于其他基质中列出以及未列出的目标被测物。

对于土壤中含量超过1%的有机物或者具有高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化合物,平衡顶空法测得的结果可能会略低于动态吹扫或者先甲醇提取再动态吹扫法得到的结果。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方法中被引用而成为本方法的条款,与本方法同效。

vocs检测标准

vocs检测标准

vocs检测标准VOCs检测标准。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指在常温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VOCs的检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规范VOCs检测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检测标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首先,VOCs检测标准应当包括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检测方法是指VOCs的采样和分析方法,包括采样器的选择、采样时间和条件、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技术等。

技术要求则是针对检测设备和人员的要求,确保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VOCs检测标准还应当包括检测范围和限值要求。

检测范围是指VOCs的种类和浓度范围,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对VOCs的种类和浓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检测范围。

限值要求则是针对VOCs浓度的限制,例如在室内空气中的VOCs浓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以保障人体健康。

另外,VOCs检测标准还应当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求。

质量控制是指在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控样品的使用、仪器的校准和质控实验的进行等。

质量保证要求则是对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保证,包括实验室的认证和人员的培训等。

最后,VOCs检测标准还应当包括数据处理和报告要求。

数据处理是指对检测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计算、比对和统计分析等。

报告要求则是对检测结果的报告格式和内容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可读性和可比性。

综上所述,VOCs检测标准是对VOCs检测工作的规范和要求,它涵盖了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检测范围和限值要求、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求以及数据处理和报告要求。

遵循VOCs检测标准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保障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安全。

vocs检测报告检测报告(2024)

vocs检测报告检测报告(2024)

引言概述: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易挥发性的有机物质,它们可以在常温下通过蒸发释放到空气中。

这些化合物的存在常常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为了评估环境中的VOCS含量,实施VOCS检测是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VOCS 检测报告(二)展开详细阐述,主要包括VOCS的定义和分类、VOCS 检测方法、VOCS在环境中的来源、VOCS的影响和控制措施。

正文内容:1.VOCS的定义和分类:a.VOCS是指那些在常温下易挥发进入大气中的有机物质。

根据其结构和化学性质,VOCS可以分为醛类、酮类、酯类、芳香烃类、烷烃类等不同的类别。

b.醛类包括甲醛、乙醛等,它们常常源自建筑材料、家具、装饰品等室内环境中。

c.酮类是VOCS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员,如丙酮、甲酮等,它们广泛存在于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同时也出现在汽车尾气和燃料燃烧过程中。

d.酯类是一类常见的VOCS,如乙酸乙酯、苯甲酸乙酯等,它们主要来源于化工厂、涂料和溶剂等。

2.VOCS检测方法:a.传统的VOCS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这些方法可以定量分析各种VOCS的含量。

b.近年来,基于质谱联用技术的VOCS检测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3.VOCS在环境中的来源:a.工业排放是VOCS在环境中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化学工业、石化工业、油气开采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VOCS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更为明显。

b.室内环境中的VOCS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家具、装饰品等,这些材料中通常含有一些挥发性有机物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释放到室内空气中。

c.种植业也是VOCS的来源之一,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会导致高挥发性的VOCS释放到农田和空气中。

4.VOCS的影响:a.VOC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室内空气质量方面,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VOCS下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

危险废物鉴定-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

危险废物鉴定-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

危险废物鉴定-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附录K固体废物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固体废物、土壤和地下水中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气相色谱-质谱的测定方法。

可分析的化合物包括:苊、烯、苯乙酮、2-乙酰氨基芴、1-乙酰-2-硫脲、氯甲桥萘、2-氨基蒽醌、氨基偶氮苯、4-氨基联苯、3-氨基-9-乙基咔唑、杀菌灵、苯胺、o-氨基苯甲醚、蒽、杀螨特、多氯联苯1016、多氯联苯1221、多氯联苯1232、多氯联苯1242、多氯联苯1248、多氯联苯1254、多氯联苯1260、谷硫磷、芒(Barban)、安息香酸、苯并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g,h,i)二萘嵌苯、苯并(a)芘、对苯醌、苯甲醇、α-BHC、β-BHC、δ-BHC、(γ-BHC (林丹)、双(2-氯环氧)甲烷、双(2-氯乙基)醚、双(2-氯异丙基)醚、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4-溴苯基苯基醚、溴苯腈、邻苯二甲酸丁苄酯、敌菌丹、克菌丹、胺甲萘、克百威、三硫磷、氯丹、毒虫畏、4-氯苯胺、二氯二苯乙醇酸乙酯、5-氯-2-甲苯胺、4-氯-3-甲基苯酚、3-氯吡啶盐酸盐、1-氯萘、2-氯萘、2-氯苯酚、4-氯-1,2-苯二胺、4-氯-1,3-苯二胺、4-氯苯基苯醚、屈(Chrysene)、蝇毒磷、3-氨基对甲苯甲醚、巴毒磷、2-环己基-4,6-二硝基酚、4,4'-DDD、4,4'-DDE、4,4'-DDT、内息磷-O、内息磷-S、燕麦敌(顺式或者反式)、2,4-二氨基甲苯、二苯并(a,j)吖啶、二苯并(a,h)蒽、二苯并呋喃、二苯并(a,e)芘、1,2-二溴-3-氯丙烷、二-正丁基邻苯二甲酸酯、二氯萘醌、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3,3'-二氯对氨基联苯、2,4-二氯芬、2,6-二氯芬、敌敌畏、百治磷、氧桥氯甲桥萘、二乙基邻苯二甲酸酯、二乙基己烯雄酚、二乙基硫酸酯、二水合黄樟脑、乐果、3,3'-二甲氧基对氨基联苯、二乙基氨基偶氮苯、7,12-二甲基苯蒽、3,3'-二甲基联苯胺、a,a-二甲基苯乙胺、2,4-二甲苯酚、二甲基邻苯二甲酸酯、1,2-二硝基苯、1,3-二硝基苯、1,4-二硝基苯、4,6-二硝基-2-甲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2,4-二硝基苯、2,6-二硝基苯、敌螨普、2-(1-甲基-正丙基)-4,6-二硝基苯酚、敌杀磷、二苯胺、5,5-苯妥英、1,2-二甲基苯肼、二正辛基邻苯尔甲酸酯、乙拌磷、硫丹I、硫丹II、硫丹硫酸酯、异狄试剂、异狄氏醛、异狄氏酮、乙硫磷、乙基氨基甲酸盐、伐灭磷、丰索磷、倍硫磷、氟灭草、荧蒽、芴、2-氟联苯、2-氟苯酚、七氯、七氯环氧化物、六氯苯、六氯丁二烯、六氯环戊二烯、六氯乙烷、六氯酚、六氯丙烯、六甲基磷酰胺、对苯二酚、茚并、异艾氏剂、异氟乐酮、异黄樟油精、十氯酮、对溴磷、马拉硫磷、顺丁烯二酸酐、炔雌醇甲醚、噻吡二胺、甲氧滴滴涕、3-甲(基)胆蒽、4,4'-亚甲双(2-氯苯胺)、4,4'-亚甲双(N,N-二甲基氯苯胺)、甲基甲磺酸、2-甲基萘、甲基对硫磷、2-甲基苯酚、3-甲基苯酚、4-甲基苯酚、速灭磷、兹克威、灭灵蚁、久效磷、二溴磷、萘、1,4-萘醌、1-萘胺、2-萘胺、烟碱、5-硝基苊、2-硝基苯胺、3-硝基苯胺、4-硝基苯胺、5-硝基-邻-氨基苯甲醚、硝基苯、4-硝基联苯、除草醚、2-硝基苯酚、4-硝基苯酚、5-硝基-邻-甲苯胺、硝基萘啉-1-氧化物、N-亚硝基二正丁基胺、N-硝基二乙胺、N-亚硝基二甲基胺、N-亚硝基甲基乙基胺、N-亚硝基二丙基胺、N-硝基吗啉、N-硝基哌啶、N-硝基吡咯烷、八甲基焦磷酰胺、4,4'-氨基联苯醚、硝苯硫酸酯、五氯苯、五氯硝基苯、五氯苯酚、乙酰对胺苯乙醚、菲、苯巴比妥、苯酚、1,4-苯乙胺、甲拌磷、裕必松、亚胺硫磷、磷胺、邻苯二甲酸酐、2-甲基吡啶、胡椒砜、戊炔草胺、丙基硫脲嘧啶、芘、嘧啶、间苯二酚、黄樟油精、番木鳖碱、菜草畏、托福松、1,2,4,5-四氯苯、2,3,4,6-四氯苯酚、杀虫畏、四乙基二硫焦磷酸酯、四乙基焦磷酸酯、硫酸嗪、硫酸酚、甲苯二异氰酸酯、邻甲苯胺、Toxaphene、1,2,4-三氯苯、2,4,5-三氯酚、2,4,6—三氯苯酚、氟乐灵、2,4,5-三甲基苯胺、三甲基磷酸酯、1,3,5-三硝基苯、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三对甲苯基磷酸酯、硫代磷酸三甲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分析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分析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分析作者:王琰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11期摘要: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检测,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分析引言VOC 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ounds),常见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酮类、TVOC(6~16 个碳的烷烃)等。

一、空气中VOCs的采样方法空氣中VOCs的采样主要分主动采样和被动采样。

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被动采样,主要有容器捕集法、固体吸附剂法、SPME法。

1.1容器捕集法容器捕集法是将内壁经硅烷化处理的不锈钢罐内部抽成真空后,用减压或加压的方式采样。

采集的试样需再用固体吸附剂吸附(如Tenax)或低温富集处理,然后导入GC-MS测定。

该方法操作繁琐,富集倍数小,容器对VOCs有吸附,但优点是一份试样可用作多次分析。

Kelly曾用此法研究了有毒VOCs在采样容器中的稳定性,并对不同的化合物在容器中的稳定性作了总结。

EPA曾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痕量VOCs在采样容器中的稳定性。

1.2固体吸附剂采样法用固体吸附剂捕获空气中VOCs也是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吸附剂选择的一般原则为:(1)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即具有较大的安全采样体积;(2)具有较好的疏水性能,对水的吸附能力低;(3)容易脱附,分析的物质在吸附剂上不发生化学反应,即只是物理吸附。

常见的固体吸附剂采样法有:Tenax富集采样法、活性炭吸附溶剂洗脱法、活性炭纤维采样法和混合吸附剂采样等方法,这里就不详细论述了。

1.3固相微萃取法(SPME)SPME是一项较新的采样方法,该法操作简单方便、无需有机溶剂,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

SPME装置由萃取头和手柄两部分组成。

该法的关键在于萃取头,其上1cm长的融熔石英纤维表面涂有聚合物。

常见的萃取头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涂层,它对于吸附非极性化合物有非常好的选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废物鉴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附录O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种类的样品测试中,无需考虑水份含量,包括各种气体捕集基质,地中及地表水,软泥,腐蚀性液体,酸性液体,废弃溶剂,油性废弃物,奶油制品,焦油,纤维废弃物,聚合乳状液,过滤性物质,废弃碳化合物,废弃催化剂,土壤及沉积物。

下列物质可由该方法进行测定:丙酮、乙腈、丙烯醛、丙烯腈、丙烯醇、烯丙基氯、苯、氯苯、双(2-氯乙基)硫醚(芥子气)、溴丙酮、溴氯甲烷、二氯溴甲烷、4-溴氟苯、溴仿、溴化甲烷、正丁醇、2-丁酮、叔-丁醇、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水合氯醛、二溴氯代甲烷、氯代乙烷、2-氯乙醇、2-氯乙基-乙烯基醚、氯仿、氯甲烷、氯丁二烯、3-氯丙腈、巴豆醛、1.2-二溴-3-氯丙烷、1.2-二溴乙烷、二溴乙烷、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氘代1.4-二氯苯、顺式-1.4-二氯-2-丁烯、反式-1.4-二氯-2-丁烯、二氯二氟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氘代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反式-1.2-二氯乙烯、1.2-二氯丙烷、1.3-二氯-2-丙醇、顺式-1.3-二氯丙烯、反式-1.3-二氯丙烯、1.2.3.4-二环氧丁烷、二乙醚、1.4-二氟苯、1.4-二氧杂环乙烷、表氯醇、乙醇、乙酸乙酯、乙基苯、乙撑氧、甲基丙烯酸乙酯、氟苯、六氯丁二烯、六氯乙烷、2-已酮、2-羟基丙腈、碘代甲烷、异丁醇、异丙基苯、丙二腈、甲基丙烯腈、甲醇、二氯甲烷、甲基丙烯酸甲酯、4-甲基-2-戊酮、萘、硝基苯、2-硝基丙烷、N-亚硝基-二-正丁基胺、三聚乙醛、五氯乙烷、2-戊酮、2-甲基吡啶、1-丙醇、2-丙醇、炔丙醇、β-丙基丙酮、丙基腈、正丙基胺、吡啶、苯乙烯、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甲苯、氘代甲苯、邻甲苯胺、1.2.4-三氯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三氯氟代甲烷、1.2.3-三氯丙烷、乙酸乙酯、氯乙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许多技术可以将这些物质转入到GC/MS系统中进行分析。

分析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时,应用静态顶空技术。

本方法应用于定量分析大多数沸点低于200℃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应用静态顶空技术可分析挥发性及水溶性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一些低分子量卤代碳氢化合物,芳香化合物,酮类,腈类醋酸盐类,丙烯酸盐类,酯类及硫化物。

下列物质同样可以应用此方法进行分析:溴苯1,3-二氯丙烷、正丁基苯2,2-二氯丙烷、sec丁基苯、1,1-二氯丙烷、t-丁基苯、p-异丙醇甲苯、氯代乙腈、甲基丙烯酸酯、1-氯丁烷、甲基t丁基醚、1-氯己烷、五氟苯、2-氯甲苯、正丙基苯、4-氯甲苯、1,2,3-三氯苯、二溴氟代甲烷、1,2,4-三甲基苯、顺式-1,2-二氯乙烯、1,3,5-三甲基苯。

本方法对于某一特定物质的定量检出限(EQL)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仪器及样品预处理/样品导入方法的选择。

对于标准的四极杆仪器及自动静态顶空技术,土壤/沉积物样品的检出限应该为约5μg/kg(净重),废弃物的为0.5mg/kg(净重),地下水为5μg/L。

如果应用离子阱质谱仪或其他改良的仪器,
检出限可能更低。

但是不管使用何种仪器,对于样品提取物和那些需要稀释的样品或为避免检测器的信号饱和而不得不减少样品体积,EQL都会成比例的增加。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方法中被引用而成为本方法的条款,与本方法同效。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
3原理
挥发性化合物由静态顶空技术或其他方法引入气相色谱。

在这些物质被瞬间挥发进入到细孔毛细管之前,它们将被直接引入到大口径毛细管柱或在一根毛细管预柱上富集。

柱子通过程序升温来进行物质的分离,接着它们通过气相色谱(GC)接口进入质谱(MS)进行检测。

从毛细管柱中流出的组分通过一个分流器或直接的连接器进入到质谱仪中。

(大口径毛细管柱通常需要一个分流器,而细孔毛细管柱可与离子源直接相连)。

目标物质的鉴定是通过将它们的质谱图与标准物的电子轰击(或类似电子轰击)的谱图相比较。

定量分析则是通过应用五点校准曲线比较一个主要(定量)离子与内标物质离子的相应来完成的。

涉及地区:广东省危险废物鉴定、浙江省危险废物鉴定、福建省危险废物鉴定、海南省危险废物鉴定、云南省危险废物鉴定、广西省危险废物鉴定、贵州省危险废物鉴定、新疆省危险废物鉴定、四川省危险废物鉴定、重庆市、西藏省危险废物鉴定、湖南省危险废物鉴定、江西省危险废物鉴定、湖北省危险废物鉴定、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安徽省危险废物鉴定、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定、甘肃省危险废物鉴定、宁夏省危险废物鉴定、内蒙古省危险废物鉴定、黑龙江省危险废物鉴定、吉林省危险废物鉴定、辽宁省危险废物鉴定、山东省危险废物鉴定、陕西省危险废物鉴定、山西省危险废物鉴定、河南省危险废物鉴定、河北省危险废物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