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新旧衔接1.焦距(f):到的距离;物距:到的距离;像距:到的距离。
2.虚像:不是由会聚而成的,(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实像:由会聚而成的,(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3.照相机成、的实像,投影仪成、的实像,放大镜成、的虚像。
4.趣味小实验我们手拿一个凸透镜观察窗外的景物,会看到、的实像,距离课本较近时会看到、的虚像,距离课本较远时又会看到、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预学新知1.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即有关。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发光物体、、光屏和光具座。
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填“虚”或“实”)像。
素养目标1.(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课堂任务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思路:分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初步判断凸透镜成像特点与有关。
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因此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f 可能是个应该关注的参照距离。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如图所示,实验中要观察并记录物距大于、等于、小于2倍焦距,物距大于、等于、小于焦距时的成像情况。
实验过程(1)如图所示,用发光二极管制成的“F”形光源作为发光物体,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为光屏,将光具座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相同,研究发光物体的成像情况。
(2)选择适当的物距进行实验,注意物距要涵盖各个范围:大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小于焦距,发光物体位置确定之后,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观察并记录物距、像距。
(3)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完成下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是WTT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
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3、掌握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4、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2、掌握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3、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学习难点: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2、掌握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3、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课前预习:1、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个”竖立在凸透镜主轴上,u>2f,f<u<2f,u<f三个不同位置上成像光路。
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与那些因素有关?猜想假设:凸透镜的成像性质与、有关。
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一、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如右图,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f= .二、调节装置调节和,使、和在同一。
目的:使像成在 .注意:如在桌面实验,应使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三、实验步骤与记录表格(一)评价:1、应在每一个区间内, ;2、还应对时的成像特点进行探究。
(二)动态连续观察现象:当物体靠近透镜时,像透镜,像逐渐。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设计含解析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设计含解析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能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3.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并能从中得出规律.自主探究1.叫凸透镜的焦距,用符号表示.2.叫物距,用符号表示.3.叫像距,用符号表示.4.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上呈现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相交而成,(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1)回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2)根据所学知识猜一猜,凸透镜成像有时倒立,有时正立,有时放大,有时缩小,跟什么因活动1:如图2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2活动2:如图3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上,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3活动3:如图4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4活动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上,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思考为什么).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活动5:如图5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5记录表物距像距像的性质观察光屏像与物在镜的放大或缩小倒立或正立实像或虚像u>2f2f>v>f缩小倒立实像有清晰像异侧u=2f v=2f等大倒立实像有清晰像异侧2f>u>f v>2f放大倒立实像有清晰像异侧u=f/不成像f>u/ 放大正立虚像无同侧4.分析上表的记录,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1)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有关,并随的变化而变化.(2)关于物距有两个位置是影响成像性质的关键点:u=f是成像的分界点;u=2f是成像的分界点;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立的,虚像都是立的.(3)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的位置是逐渐(选填“靠近”或“远离”),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的.课堂检测1.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 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2 cm处,则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蜡烛放在距离该透镜35 cm处时,蜡烛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4.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整.(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 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 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填“远离”或“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参考答案自主探究1.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f2.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u3.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v4.实际光屏反向延长线不能合作探究1.(2)物距2.(1)物距(2)物距4.(1)焦距物距(2)实和虚放大和缩小倒正(3)远离变大课堂检测1.B解析:透镜的焦距是8 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2 cm处,则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C解析:由题意知:f=15cm,则2f=30cm.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u=35 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A解析: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4. 答案:b 倒立解析:当蜡烛位于一倍、二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越靠近一倍焦距,所成的实像越大.5.答案:(1)下(2)缩小照相机(3)靠近变小解析:(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光屏应向下移动.(2)透镜的焦距为f=10 cm,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 cm处,即u=25 cm>2f,这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是照相机.(3)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即物体远离透镜时,像就会靠近透镜,因此光屏应当靠近透镜,且光屏上的像会变小.。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师:我手里有个照相机,会使用照相机的同学请举手!请你给一位同学先拍一张全身像、再拍一张较大的半身像。
其他同学观察照相机和被照同学的距离有没有变化。
(学生拍照后,教师利用电脑将两张照片展现在大屏幕上。
)师:这两张照片的大小不同,可能是因为刚才拍照时什么发生了改变引起的?生:被照的同学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师:我们再做两个实验:请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较大的凸透镜,先靠近课本看书上的字,再伸直手臂看大屏幕,观察两次成像情况。
(学生实验后,请一位同学说出这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师:刚才实验时凸透镜两次成像不同,可能是由于什么条件不同造成的?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二)进行新课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板书:【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生:可能跟物距有关。
生: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板书:【猜想】①可能跟物距有关;②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师:同学们的猜想都非常好,我们今天用实验只研究一下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距的关系。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最新9篇)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最新9篇)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一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是什么篇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初中张国辉【设计思想】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2.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拉近生活、社会、科技与物理的距离;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刻度尺、小水电筒、金鱼缸、小金鱼1条、水。
【教学重点】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评课稿篇三【三维目标】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课题: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用时间:第十四周课型:新授课执笔:审核: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
【重难点预见】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归纳法【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透镜可以分为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______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叫_______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2、光线通过放大镜后在纸上出现的很小很亮的光斑,该光斑所在位置就是该凸透镜的,用符号表示;从凸透镜到该点的距离就叫做该凸透镜的,用符号表示。
3、物距是指到的距离,用符号表示;像距是指到的距离,用符号表示。
◆合作探究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蜡烛的像能够,便于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和位置。
2、进行实验:①找出凸透镜的焦距:方法一是,方法二是;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等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大致在;③把蜡烛放在较远处,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调节光屏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测出物距、像距并记录在表格内;④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使物距等于二倍焦距,调节光屏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测出物距、像距并记录在表格内;⑤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使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调节光屏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测出物距、像距并记录在表格内;⑥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使物距等于焦距,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能得到像吗?,讨论为什么?;⑦再次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使物距小于焦距,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能得到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该像有哪些特点?。
3、实验记录表:你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 cm。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①处是像的虚实的分界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导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看到了人在照相的时候,总是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老爷爷还可以透过放大镜看到一个放大了的字,这都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那么同样是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成这样不同的像呢?.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二、预习学案:知识回顾:1.照相机镜头是一个镜, 它能成的、的、像。
2.投影仪上也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它成的是立的、的、像。
3.放大镜就是一个镜,它能成立的、的、像。
4.实像:能在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而成的。
(也可用眼睛观察到)5.虚像: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课前预习:1.当u>2f时,能成的、的、像,像距,应用。
2.当f<u<2f时,能成的、的、像,像距,应用。
3.当u<f时,能成的、的、像,应用。
4、从左向右依次放置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
人教版八年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5.3凸透镜成像学案课题: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授课人:张秋菊小组:_____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二、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论证能力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三、学习过程任务一、实验目的看教材97页1.2自然段1、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有关系呢?2、实验目的是什么?任务二、设计实验看教材97页实验内容直至本页结束。
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a b c d e2、这部分教材内容提示你,在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并建议我们应该以倍焦距和倍焦距为分界点,划分区域进行实验。
3、参考下面记录数据的表格,说说实验中我们应该观察哪些现象?测量哪些数据?观察像的、、以及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侧还是侧,测量出距和距。
凸透镜焦距10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虚实大小正倒U>2fU=2f2f>u>fU=f / / / /U<f /4、小组分工:1号读取物距;2号读取像距;3号移动蜡烛;4号移动光屏;5号观察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六号记录。
每组在实验时只填写一张表格任务三、进行实验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蜡烛放在很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读出物距u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
(补充实验:用手指或笔遮挡凸透镜一部分,观察像的变化)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并读出物距u和相距v记录在表格中。
(补充实验: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否再次出现清晰的像)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调整光屏的位置,看能否在屏上找到像.如果不能,参考教材96页图5.2-6,试着观察蜡烛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
(八年级物理教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案八年级物理教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学习重点:1、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学习过程1、知识回顾:(1)实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虚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焦距: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表示,则2倍焦距则表示为:______2、了解几个概念:(1)物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表示。
(2)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表示。
3、设计并进行实验:(1)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基本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进行实验:①把蜡烛放在较远处,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大小、倒正,测出物距u、像距v,记录在表格内。
②把蜡烛向凸透镜靠移近,使物距等于2f,即u=2f,重复上面操作。
进行观察和测量。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靠移近,使物距在f和2f之间,即2f>u>f,重复上面操作。
进行观察和测量。
④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
在光屏上能得到蜡烛的像吗?为什么?⑤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
在光屏上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和倒正。
测出物距和像距。
(3)分析实验结论并将结论填在下表:你使用的凸透镜焦距f= cm物距与焦距关系像的性质像距/cm应用实虚放大或缩小正倒u>2fu=2f2f>u>fu=fu<f从实验及上面的表格还可以得出如下规律:(1)________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______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 物距、像距、焦距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 凸透镜成像的实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2. 物距、像距、焦距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凸透镜;2. 光屏;3. 蜡烛;4. 测量工具(如尺子);5. 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投影仪、照相机等,引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理论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解物距、像距、焦距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 实验演示: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距、像距、焦距,并记录实验数据;6.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凸透镜成像规律;2. 物距、像距、焦距的概念及关系;3. 凸透镜成像实验步骤及观察现象。
七、作业设计(1)投影仪的工作原理;(2)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答案:(1)投影仪: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的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照相机: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使学生掌握了物距、像距、焦距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讲解不够透彻,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其他涉及凸透镜成像的实例,如放大镜、望远镜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一: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1.相关概念(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
(2)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3)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如图所示。
凸透镜测焦距方法:(1)太阳光聚焦法(平行光源法)(2)二倍焦距法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利用平行光(太阳光)聚焦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所选透镜的焦距为10cm(2)为了便于测出物距和像距,光具座上标有刻度:如图所示,在光具座上将凸透镜放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其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蜡烛放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位置,即u>2f,沿直线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改变物距u,重做实验。
(4)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即u=2f,左右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5)把蜡烛再移近凸透镜,让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f<u<2f,左右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改变物距u,重做实验。
(6)把蜡烛继续移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即u=f,左右移动并观察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7)把蜡烛移到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即u<f,左右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结论: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总是异侧倒例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cm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例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例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八年级物理教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案
凸面镜成像规律的教案八年级物理教课方案一、教课方案思路“凸面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课的一个难点。
我以为 ,教课的策略 ,其实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 ,而是看教师有没有指引学生参加教课过程 ,主动获得知识,乐于研究。
因此教师应想方想法把讲堂活动权交给学生 ,把讲话权留给学生。
鉴于此 ,教课中 ,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动研究 ,使学生形成踊跃主动的学习态度 ;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浸透 ,指引学生动口、着手、动脑 ,参加教课的过程 ,培育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凸面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观点。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差别。
(4)会运用凸面镜成像规律解说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能在研究实践中依据察看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2)经过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概括科学规律的方法。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拥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察看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研究平时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2)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 ,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信心。
有主动与别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3)亲密联系实质 ,提升科学技术应用于平时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三、教课要点与难点要点 :凸面镜成像规律的研究过程。
难点 :指引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面镜成像规律。
四、教课方法采纳小组合作研究与议论沟通相联合的教课方法。
五、学生实验器械f=10cm 和 f=5cm 凸面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
六、教课过程八年级上册《凸面镜成像规律》教案一、教课方案思路“凸面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课的一个难点。
我以为 ,教课的策略 ,其实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 ,而是看教师有没有指引学生参加教课过程 ,主动获得知识,乐于研究。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doc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导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看到了人在照相的时候,总是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老爷爷还可以透过放大镜看到一个放大了的字,这都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那么同样是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成这样不同的像呢?.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二、预习学案:知识回顾:1.照相机镜头是一个镜, 它能成的、的、像。
2.投影仪上也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它成的是立的、的、像。
3.放大镜就是一个镜,它能成立的、的、像。
4.实像:能在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而成的。
(也可用眼睛观察到)5.虚像: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课前预习:1.当u>2f时,能成的、的、像,像距,应用。
2.当f<u<2f时,能成的、的、像,像距,应用。
3.当u<f时,能成的、的、像,应用。
4、从左向右依次放置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学习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①按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顺序排放在光具座上,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f之外,通过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特点(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及像距的特点(v与f的关系)。
③将蜡烛由远及近的顺序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数据:
归纳总结:
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提示:本节课有用的物理名词:实像、虚像、焦距(f)、物距(U)、像距(V)学习过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探究器材:凸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2、操作步骤:①组装仪器,组装时为使光屏接收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使用光具座时,当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②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法一:在阳光下,让太阳光垂直穿过凸透镜照射在光屏(或地面)上,调节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明亮的点,即焦点。
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若没有阳光,可以用手电筒射出的光来代替法二:在光具座上的中间位置固定好凸透镜,两侧较远处等距离放置点燃的蜡烛、光屏,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将蜡烛和光屏等速向凸透镜靠近,直到光屏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为止,则此时的物距U=2 f3、实验记录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 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 应用实像大小正倒U>2 fU>2 fU=2 ff<U<2 fU= fU<f⑴当U>2 f时:⑵当U=2 f时:⑶当f<U<2 f时:⑷当U= f时:⑸当U<f时:⑹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二、针对性练习1、小芳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图11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
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的实像,当用一不透明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像就变,与此成像原理相同;当将蜡烛放到B处时,成,的像,此时在光屏上看到蜡烛的像;在A处放上一字母“F”则在光屏上会出现的图像是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9中的a、b、c、d和e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一、基本概念
1、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2、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用u表示。
3、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v表示。
4、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实像。
5、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①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②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a.蜡烛在焦点以内,b.烛焰在焦点上c.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d.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二、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1、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应用举例:照相机等。
2、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
此点为成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3、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应用举例:投影仪等。
4、
当u=f时,不成像。
此点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5、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举例:放大镜等。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此表必须熟练记忆)
说明:1、当u=2f时成等大的像,u>2f时成缩小的像,u<2f时成放大的像,所以,u=2f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2、当u=f时,既不能成实像也不能成虚像,u>f时成实像,u<f时成虚像,
所以,u=f是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3、成等大的像时,物距等于像距;成放大的像时,像距大于物距;成缩小
的像时,像距小于物距。
4、实像总是倒立的,像和物在透镜的两侧;虚像总是正立的,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1)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必倒立,且物与像分居透镜的两侧,可以是放大的、等大的或缩小的;成虚像必正立,且物与像位于透镜的同侧,一定是放大的。
(2)物体沿主光轴移动,像也沿主光轴移动。
对于实像来说,物体向靠近镜的方向移,像向远离镜的方向移,且像越来越大。
对虚像来说,物向镜移,像也向镜移,且像越来越小。
(3)物体的物距一定,垂直主光轴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移动时,虚像的移动方向跟物体移动方向是一致的,但实像的移动方向跟物体移动方向恰好相反。
即物向上移,像要向下移;物向左移,像要向右移。
(4)透镜一部分被遮挡,这部分不透光,其余仍透光,仍生成完整的像,只不过像变暗些。
透镜破裂后去掉一部分,就相当于遮挡了一部分,像大小、位置不变,只是变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