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批判的审美化之困——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审美救赎理论评析

合集下载

艺术自律的神话——当前国内关于“艺术自律”起源说的研究现状

艺术自律的神话——当前国内关于“艺术自律”起源说的研究现状

都必须清晰地意识到,“‘自律论’与‘纯诗说’
全部面相。英国经验论谱系中的夏夫茨伯里提出了
的实质,就是让艺术从作为‘寓教于乐’和‘思想
审美无利害的学说,并且对于崇高与美进行了区
宣传’的工具中摆脱出来。”⑨艺术的独特性是在与
别,稍晚于他的大卫·休谟则提出了审美“趣味
美的结合中体现出来的,这种审美自主性是通过强
关问题。1998 年第 4 期 《外国社会科学》 上,周宪
译介了德国学者彼得·比格尔的两篇文章,重点介
绍了比格尔批判哲学及其对艺术自律问题的深入探
由于研究视阈的分化,当前国内学界对艺术自
160
讨。随着学界对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日益关注,周宪
艺术自律的神话
在 2005 年撰著了 《审美现代性批判》 一书,基于
指出了两条研究路线存在的不足:文化社会学视阈下的研究缺乏自身的理论建构,美学学科
内部视阈下的研究则有待更深入细致的展开。在笔者看来,对艺术自律起源的回答,应该遵
循一条内外部视阈融合的研究路线,如此方能更好地洞察审美现代性的症候。
关键词:艺术自律;起源说;文化社会学;美学;视阈融合
众所周知,艺术自律不仅是美学得以自洽的核
贵族国家争夺文化领导权这一历史事实。可以说,
内涵:“‘艺术体制’范畴也至少包含两种含义,
在对艺术自律起源的讨论中,冯黎明也做出了有意
它既是公共运营的文化机构、职业化的组织,也是
义的学术贡献。

机构得以组织化运行的机制、惯例。” 在解释现代
主义艺术体制的自主性成因时,周计武依旧是沿着

美学学科内部视阈下的起源说
结为单一原理的美的艺术》 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美
第一人。在徐岱看来,“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

马克思对于现代性两重批判

马克思对于现代性两重批判

马克思对于现代性两重批判一、马克思学说对于现代性的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关键词:现代性、有原则高度、批判1、现代性:modernity,有137种定义,可见理解其含义的角度之多,但是马克思揭示的现代性是指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原则和纲领,也就是是现代世界称之为现代世界的某种东西。

具体来讲主要是两点:(1)资本(物质动因):重商主义时代进行大量的货币累积,但是单纯的货币累积并不是资本,只有当货币投入流通,并且产生超出其自身价值之上的价值,才能称之为资本,可见资本要求增殖,因此在此现代性的作用下,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增长,并且对于增长高度敏感。

海德格尔说现代社会处于一种“进步强制”的状态,当人们有一天认为增长可有可无,那意味着现代社会行将崩溃。

正是资本增殖的根本属性使得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必须把增长和进步作为自己的基本法则。

(2)现代形而上学(实现手段):即现代哲学以及以现代哲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和技术。

简而言之,即资本以何种方式增殖。

人们可以通过延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获取绝对剩余,但是这是一种传统的、非现代的方式。

而现代方式即一种现代形而上学——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这要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提高生产率则是使生产变成科学的生产性应用的过程。

2、有原则高度:马克思并不是批判现代性的第一人,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的。

重农主义就对现代世界进行了批判,认为积累货币是罪恶的根源,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在于健康的农村居民,而不是像老鼠一样在地洞里钻来钻去的城市居民。

而卢梭作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更是对于现代性批判的后盾式人物,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卢梭就认为现代世界的原则使人文明起来,使人类没落下去,使人类没落的并非金和银,而是铁和谷物——工业和商业、科学和技术。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批判。

海涅曾对浪漫主义者进行过定义:他们设想一个黄金时代,即原始的自然状态,认为那是最优越的,而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没落的。

西方审美现代性分析

西方审美现代性分析

西⽅审美现代性分析2019-08-16【内容提要】西⽅审美现代性有这样三种范式:第⼀是针对古典美学理性、知识主义的价值取向⽽呈现出来的感性甚⾄⾮理性的范式;第⼆是反对古典美学道德主义的“外在”价值取向⽽呈现出来的审美独⽴的范式;第三是针对现代社会种种“异化”现实⽽呈现出来的⽤“审美之维”批判现代社会的范式。

【关键词】范式审美现代性感性⾮理性审美独⽴审美批判西⽅现代美学虽然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是它超越于古典美学的“古典性”却⼤致呈现出这样三个⽐较集中的范式:⼀、针对古典理性、知识主义⽽来的感性、⾮理性主义范式西⽅传统⽂明的基调是理性知识主义,理性知识⼀直是⼈们的⼀个最⾼理想。

正如策勒尔所说:“希腊哲学在公元前6世纪就⼤胆地并⼏乎是猛烈地踩出了由神话通向理性的道路。

”[1](p336)充分地信任理性、⽤理性追求知识、智慧的认识态度是古希腊⽂明的基调。

德谟克利特只相信理性,在晚年为了认识真理不受感性的影响,竟故意把⾃⼰的眼睛弄瞎了,由此可见⼀斑。

⼈们问阿拉克萨哥拉⼀个⼈活着为什么⽐不活着好,他说因为活着可以研究天和整个宇宙的结构,可见知识价值取向的第⼀性。

柏拉图、亚⾥⼠多德都把理性知识作为最⾼的标准。

感性在柏拉图那⾥只是⼀匹“劣马”,⽽亚⾥⼠多德也认为感性容易犯错误,所以他逃避想象,认为:“如若⼈以理智为主宰,那么,理智的⽣命就是最⾼的幸福。

”[2](p228)柏拉图认为⽂学艺术引起⼈情感的“感伤”与“哀怜”,与“真理”隔了三层,所以驱逐诗⼈。

亚⾥⼠多德不驱逐诗⼈,因为他认为⼈们看到艺术模仿⼀个事物之所以感到愉悦,是因为⼈们能从中想起它就是现实中的“某物”从⽽获得了知识。

中世纪更是把世俗的感性享受视为罪恶,⽤绝对理性信仰的禁欲主义和“彼岸”的许诺来压抑感性。

这种理性知识精神随着笛卡尔怀疑⼀切的“我思”得到进⼀步的加强,正如卡西勒在《启蒙哲学》中所指出的,笛卡尔精神滲透了⼀切知识领域,以致它不仅⽀配了哲学,还⽀配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

《西方美学史》第十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十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一、文艺与社会
构成葛兰西美学理论基础的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把文艺看成意识形态的组 成部分,二是强调文艺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重要特点。葛 兰西十分重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文艺与政治的联系,这是由他 对文艺本质的基本看法所决定的。他认为,文艺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作者应该生活于现实世界,体验它的各种彼此矛盾的要求,而不可表达 仅仅从书本上讨得的情感 ”,作者应当“展示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社会最先 进的部分的命运,揭示蕴含于现今世态习俗的历史的发展”。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
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即便在西方,马克思 主义也引发了一批又一批的追随者,因而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 虽然由于时代的演替和多元,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展现出完 整的统一面貌。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则还是得到了或多或少 的继承和弘扬。
西方美学史
朱立元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审美特性论
从学理角度来看,单单将现实主 义定位在把握本质这一点上还是 不够的,因为其他意识形式如科 学等同样以此为目标。就文学艺 术对现实本质的把握来看,有个 审美的问题,也就是说,那是审 美的反映,是以审美方式展开的。
主观性
首先,审美是指其间有主观性因素。卢卡奇在其《审美特性》一书中反复 强调,艺术反映论“根本不会贬低主观性的作用和意义,更不用说去否定 主观性。相反地人们可以放心地确信,正是辩证唯物主义,与任何极端的 主观主义现代理论相比,能够更为具体地把握主观性 ”。艺术使人真正回 到了人自身,它是按人自身的逻辑展开的。这具体表现为理想。正是由于 艺术有这种主观性因素,它才具有反物化的功能。卢卡奇说:“真正的艺 术按其本质说来内在地含有反拜物化的倾向。”“反拜物化”是指物回到 它本身的自在存在,也就是合自己目的的存在。艺术是对现实的审美反映, 之所以说审美,就是因为其间有着鲜明的主观性因素,有着合自身目的的 因素。

本雅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致思理路

本雅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致思理路

本雅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致思理路作者:郭广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4期摘要:面对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带给人类社会的“堕落时代”和“紧急状态”,本雅明通过承袭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犹太教弥赛亚主义思想传统,以“现代性的批判与救赎”为理论主题,以“恢复人类世界完整统一的本原状态”为思想主线,经过1916—1933年的“形上思辨”和1934—1940年的“直面现实”两个阶段,利用犹太神学的话语和思维模式重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创建了独具犹太神学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作为一种直面现代人的现实生存境遇的文化批判理论,本雅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犹太裔德国人,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法兰克福学派早期重要成员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最渊博的文学批评家之一”[1]。

自1955年阿多诺夫妇整理出版德文两卷本《本雅明文集》以来,在国外学界,本雅明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他是犹太神秘主义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一直是国外学者热议的一个首要问题。

事实上,本雅明是一位特立独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虽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洗礼,但犹太教弥赛亚主义似一条暗流一直贯穿于他整个学术批判与实践生涯,“以一种堪可称奇,也许是绝无仅有的方式多年并行两条路线”[2]52,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与人类救赎事业。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和法西斯主义恐怖统治的亲历者,本雅明面对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带给人类社会的“堕落时代”和“紧急状态”,为全面展开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文化批判和实现人类彻底救赎的事业,通过承袭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犹太教弥赛亚主义思想传统,利用犹太神学的话语和思维模式重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创建了他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开创出一条与卢卡奇、葛兰西、科尔施、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等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同的现代性批判道路。

审美自由的逻辑及其现代性描述

审美自由的逻辑及其现代性描述
之本 质具 有 决 定 意 义 的两 大 进 程 —— 亦 即世 界
考、 感 受 的方式 , 一种 行 动和 行 为 的方 式 ” ; 而且 , “ 它标 识着 一 种 归 属关 系 , 也 将 自身表 现 为 一 种 使命” 。言下 之 意 , 现 代 性 所 代表 的是 一 种 生
由) 能否 拯救 现代 人 ?审美 现代 性 如何 弥合 主体 的分 裂 ?如 何成 就 完 整 的 “ 人” ?这 是 现 代 美 学
的 中心议 题 , 而其 核心 要 素则是 ( 审美 ) 自由。
使 主体 实现 真 正 的 自由 , 反倒 使 其 陷入 一 种孤 独 _ 日 日 圈 圈 圈 丽 瞄 啊 幽 圈 张 中 审 美自 由 的逻 辑 及 其 现 代 性 描 述 无 依 的境地— — 这是 一 件 吊诡 的事 情 : 追求 自由
么, 审美 及 其 自由 正 是 这 样 一 种 反 叛 与 抗 争 力
作 者 简介 : 张 中( 1 9 7 3一) , 男, 江 苏 睢 宁人 , 文学博士 , 复 旦 大 学 哲 学 学 院在 站 博 士 后 , 山 东大 学 ( 威海 ) 文化传播学院讲师 , 主 要 研 究 领 域 为西 方 哲 学 、 美学 、 文 艺 学 与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 。
6 3
审美 自由的逻辑 及其现代性描 述
张 中
( 山东大学 文化传播学 院 , 山东 威海 2 6 4 2 0 9 )
摘 要 : 黑 格 尔 曾经 正 确 地 指 出 : 在 时 代 困境 中人 要 么 成 为 客 体 遭 到 压 迫 , 要 么 把 自然 当作 客 体 加 以压 迫 。 那 么在 此 困 局 中 , 一 种 对 理 性 的批 判性 反 思 理 所 应 当地 被 推 上 了 历 史 前 台 , 从而也 引发人们 对非 ( 反) 理 性

西方语境中的海德格尔审美现代性思想论析

西方语境中的海德格尔审美现代性思想论析

2 ・ 5
维普资讯
性; 其二 , 作为行为方式和观念方式的现代性 ; 其三 , 作为 自身存在内部张力的现代性 , 这一张力结构显 示了现代性在统一、 完整之余 , 更具有矛盾 、 差异 、 冲突的特性 ; 四, 为“ 其 作 反思” 而存在。然而, 更为本 质地 , 现代性是作为启蒙运动的产物而存在 , 其诞生 以来 , 自 就一直以启蒙( 社会) 现代性的面 目而存在 , 启蒙现代性给人类带来的进步与辉煌不言而喻 , 然而其 自身一如其母体 “ 现代性” 一样 问题百 出。审美
现代性正是这样一种作为拯救与纠偏启蒙现代性负面作用功能意义上出现的产物。当然 , 审美现代性 出现在启蒙现代性之“ 并非一种时间上的“ , 后” 后” 而是一种逻辑上的“ , 后”这种“ 在本质上为了与启 后”
蒙现代性构成张力结构 , 防止启蒙现代性 由于 自身存在的缺陷而陷入单一发展的趋 向。因此 , 在两种现 代性的张力格局中, 审美现代性发挥着其他力量不可替代 的功能。在这一点上 , 经典作家多有论述: 康 德强调审美的无功利性 , 席勒关注审美弥合现代人性分裂 的功能 , 黑格尔指 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


西 方语境 中审 美现 代性 的 一般 意指
审美现代性是西方“ 现代性” 自身发展 的产物。因此 , 我们有必要先了解西 方语境 中“ 现代性” 的一 般涵义。最早对“ 现代性” 作为问题进行专门论述要数波德莱尔 , 他说 ,现代性就是过渡 、 “ 短暂 、 偶然 , 就
是艺术的一半 , 另一半是永恒与不变。…波德莱尔是从现代性永恒变化的特征进行论述的 , ” 而吉登斯则 说 :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 , “ 大约 1 世纪 出现在欧洲 , 7 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 , 程度不同地在世界

浅谈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

浅谈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

浅谈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提要: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考察而得出的社会理论。

尽管他认为这种现代性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无比的推动作用,但他也更加鲜明的看到这种现代性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完成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实践方面的批判,马克思完成了对它的超越。

关键词:现代性;批判;共产主义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的概念,但是基于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入考察,马克思对现代性作出了新的实质性的理解。

他的现代性理论是一种现代性的社会理论。

他所讲的“现代社会”,就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

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以致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现代”色彩。

马克思认为这种现代性源于现代生产,现代社会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社会,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生产方式不同。

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以及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现代性的生成、演化,制约着观念、文化现代性的发展。

离开了现代生产,很难真正透彻的说明现代性的形成。

应该说,马克思肯定了资本主义现代性对社会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推动作用,具有非常革命的性质。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肯定了资本主义所取得的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而且马克思对构建资本主义现代性起重大作用的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等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理性和解放等价值也十分推崇。

但是,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现代性的发展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成果;另一方面,现代性又导致了社会裂变等各种异化现象。

在对现代性积极成果赞扬的同时,对于现代性的负面效应,马克思也同样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由此完成了对它的超越,创建了共产主义理论。

一、对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对启蒙哲学特别是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批判,理清了其中凝结着的启蒙现代性理论,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

马工程尤西林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重点部分

马工程尤西林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重点部分

一导论(一)美学的历史1、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美学时期,晚清以来中国引进的作为近代学科的美学,近代基于中国传统美学思维和民族地域审美经验,自觉区别于西方的“中国美学”建设。

(1)古典美学: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孔子审美人生境界老子美学的真正起点、虚静气象);魏晋南北朝是第二个(X勰《文心雕龙》意象神思风骨隐秀体性知音,谢赫《画品》第一部系统的绘画理论批评著作,绘画“六法”);隋唐五代宋元(禅宗);晚清是第三个(王夫之意象)(2)晚清以来的近代学科美学:王国维第一个在学科意义上将美学引入中国,意境理论蔡元培以美育代替XX,美学教育制度建设的奠基人(3)近代自觉区别于西方的美学建设:朱光潜宗白华两个特点:二人的思想都体现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到“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转变的趋势,都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20世纪两次美学思潮:(核心都是美的本质)20世纪50-60s,主观(吕荧高尔泰)客观(蔡仪)主客统一(朱光潜)客观与社会性统一(李泽厚)局限: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片面性,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把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论活动。

20世纪70-80s,“美学热”,第二次美学大讨论,手稿热“方法论”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为基石的学派成为影响最大的中国美学流派当代美学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生态美学与个体生存美学对应于当代中国现代化转型处境。

2、马克思主义美学(1)两个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观使感性学的美学对审美“感性”的解释,超越了直观唯物论和先验唯心论的对立,而获得现代基础。

马克思以“美的劳动”代表人类劳动的本质特性,由此根本更新了美学原理。

(2)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基于生产—生活的现实审美眼光,远比艺术哲学有根底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人类学,超出了艺术起源的其他理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社会结构揭示了审美与艺术的社会属性位置与功能审美分析成为马克思主义当代影响的突出领域,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现代性的批判,或是引导当代新感知—生存方式,审美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论域。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观点简介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观点简介

<三>人是文化的主体-- 意识形态召唤个人成为主体
• 首先,在理论的层面上,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 态是一种客观的无意识结构,即意识形态不是自 觉的意识,不是理性化的科学体系,而是一种基 于形象和体验的无意识结构,是外在强加于人的 一种强制性结构,断言这种无意识结构不属于科 学,而属于人的客观的文化结构;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一、争夺文化( 意识形态) 领导权-- 早期西马意识形态理论 二、以文化批判为中心--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三、人是文化的主体-- 意识形态召唤个人成为主体
2020年9月23日星期三1时48 分15秒
<一>争夺文化( 意识形态) 领导权-- 早期西马意识形态理论
<三>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
• 马尔库塞从技术的政治层面论证了科技异化的思 想,将存在主义的理论引入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社会批判理论当中。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明 显特征是依靠技术,来维持人民的凝聚力。因为 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所形成的技术合理性,不仅 保护了统治的合法性,而且本身变成了统治工具。
•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创造 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使人 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安逸。因而,人们不会也无法 抛弃先进的科学技术。但科学技术迅速进步的同 时,并未意味着人类的真正解放。因为, 人在发 达的工业社会并未摆脱被奴役的境地,“发达工 业文明的奴隶,是地位提高了的奴隶,但仍然是 奴隶。”
• 葛兰西把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中夺取文化领导权 ( 意识形态领导权) 当作革命的首要任务,提出了 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霸权理论;
• 葛兰西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 的统治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是依赖政治社会及其代理机构,而 主要依靠其牢牢占有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依靠其 广为宣传并为大众普遍接受的世界观来维持的。 因此,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就必须首先颠覆 它的文化霸权。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对建构中国现代性的意义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对建构中国现代性的意义

化 、利用和交换 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 。⑧ “ 劳动生产 力 的发展——首 先是 剩余 劳动 的创 造——是资本的价值增加或资本 的价值增殖的必 要条件 。 因此 , 资本作为无 限制地追求发财致富的
质、 人和感性生命 ” 。 ④ 而要走出现代人无处不在的 “ 化 ” 态 的真正 出路就是 无产 阶级 的革命 即现 异 状 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所以, 从现代性的视角看 , 马 克 思是在 “ 现代 性 的超越 ” 维度 上来指 证共产 主义 的。“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 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 产主义 的是那 种 消灭 现 存 状况 的现 实 的运 动 , 这 个运动的条件是 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嘶 以, ” 只 有在这样的状态下,人的生命才能从非人的资本


面 对 过 去 : 助 于 我 们 更 好 地 认识 与 有
应对“ 现代性危机”

可 以说 ,9世 纪 以来思 想 界 就 出现 了众 多关 1 于现 代性 的批 判思潮 ,如黑格 尔对 市 民社 会 的批 判、 韦伯 的合 理化 理论 、 卢卡 奇 的物化理 论 以及霍 克海 默和 阿多诺 的工具 理 性批 判 。在 基本价值 取 向上 , 多数后 现代 主义 者是 否定 现代性 价值 , 大 并 对现代 化运 动持全 盘否 定 的态度 。而西方 马克思 主义 流派 ,可 以说对 于现 代性 问题做 出了独 特而
理论探讨
当代社科视野 21 年第 1 02 期
深刻的批判 , 为我们正确地认识现代性 、 克服现代 性危机等提供了可资借鉴 的积极价值。但从根本
现代性和建构现代性的统一 , 为中国未来走 出“ 现
上看 , 他们并没有找到现代性困境的真正出路。 为 此, 要真正理解现代性和克服“ 现代性危机”还必 , 须回到马克思。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上述西方 近现代批 判 思潮相 比 ,最 大 的不 同在 于—— 马克 思的“ 资本现代性” 理论是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 础上 , 深入到“ 历史 的本质维度” 是具有原则高 中, 度的现代性批判思想。 概言之, 它对于我们更好地 认识 和应对 “ 现代 性危机 ” 主要 有 以下两 点启示 : 第一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始终是从现实 的社会实践出发 ,始终坚持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 的统一 , 并最终深刻揭示了“ 现代性危机” 的真正 病因所在。相比于 以往的思辨哲学批判而言 , 马 克思的深刻之处在于 :他是通过揭示现代资本主

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现代性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指的是自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历史时期以及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随着现代科学、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现代性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力量。

然而,尽管现代性在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引发了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一、现代性的价值与限制现代性以理性、自由和平等为核心价值,注重个体权利和民主原则,激发了个人解放和创造力。

然而,现代社会的权力集中、社会不平等、个人自由受限等问题也不可忽视。

现代性注重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但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

现代性以发展为主导,但也带来了社会割裂、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

反思现代性,就是要探讨其价值与限制的辩证关系。

二、现代性的失序与危机现代性强调个人权利,但也带来了自私自利和以我为中心的个体主义倾向。

以物质追求为导向的现代性,造成了文化的浅薄化与物化化。

现代性强调理性与科学,但理性的过度应用和科学的技术化导向,使得人们忽视情感、信仰和灵性的重要性,导致精神空虚与意义缺失。

现代性的效率追求和竞争原则,带来了紧张、焦虑和压力,使得人们难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三、反思与批判现代性的视角在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理论流派和思潮,如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等。

这些视角试图揭示现代性的局限性、失衡性和过度的机械性。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责任与自由选择,指出了现代性忽视重要的主观存在层面。

后现代主义质疑现代性的大敍事和大理论,强调个体差异与多重真理。

批判理论揭示了现代性的社会结构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和符号系统问题。

四、重构与超越现代性反思与批判现代性,并不是要抛弃现代性的所有成果和价值,而是要通过重构和超越来实现调和和整合。

在现代性的基础上,应当强调文化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承认其他文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应当注重情感、信仰和灵性,重视人的主观体验和精神需求。

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

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

第四讲:审美现代性批判导言:艺术与美学的当代状况在《共产党宣言》中,在谈到资本主义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一切固定的古老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式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

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4页。

)这句话用来评价我们今天的社会变化,仍然最好不过,非常恰切。

为什么?当代社会的剧烈变迁,竟导致:以丑为美、美丑不分(一)、“以丑为美”表现:文学:从启蒙、革命、解放的宏大叙事到个体写作、私密写作、下半身写作到消费式的沉沦先锋艺术:从时代的敏感神经、人性解放的先驱到中产阶级的平庸生活的点缀、艺术消费市场的流通物例:行为艺术家的吃人事件、杀婴事件问题:艺术家究竟想表达什么?日常行为标准、伦理道德判断:例:国内十大荒诞禁令意识形态:例: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在一个据说是以丑为美、至少是美丑不分的时代,为什么还要学习美学?探讨方法:必需终止一切先入为主的道德、审美判断,将此现象放入整个现代历史变迁的背景中,将其视为一个现代性求索的悖论现象或困境来考察,才能发现真正的原因、找到新的拯救之途(二)这种现象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它究竟是现代社会内生的一种必然现象?还是人类误入歧途?首先,这些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其次,这些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的?第三、这些现象的出现,给人们的观念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第四,这些现象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现象,应将它放到什么样的知识领域和社会历史领域中去考察?(三)美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历史的还原:起源的追溯语境的重构:知识谱系的清理先验的还原:问题的呈现意义的重释:新的回答与追问上篇:美学与艺术的当代处境——社会理论的考察第一章、审美现代性问题的历史语境、现实内涵及其内在悖论(一)历史语境(二)自现代社会以来,人们对现代社会的矛盾态度:人类审美精神的困境不是今天才遭遇的,自现代社会诞生以来,人们对现代社会所产生的一切新事物新现象就爱恨参半,喜忧交集。

审美救赎_现代审美文化形态中的乌托邦

审美救赎_现代审美文化形态中的乌托邦
一 、审 美 救 赎 — — — 是 拯 救 自 身 还 是 拯 救 人 性 审 美 的 现 代 性 和 启 蒙 的 现 代 性 是 并 行 不 悖 的 。两者都是 要使人从外在于自我的异己力量的控制中摆脱出来, 实现人 的 彻 底 解 放 。两 者 的 根 本 宗 旨 是 一 致 的 。审 美 的 现 代 性 与 启 蒙 的现代性不仅在理论上, 而且在实践上都应是对立互补的。韦 伯把审美当作表现工具理性来界定的时候, 显然暗含着这样 一种观念: 审美是个人情感的表现, 这种表现又受到理性概念 的 制 约 。这 种 观 念 其 实 也 可 以 看 作 是 一 种 “启 蒙 的 辩 证 法 ”。尼 采的日神精神之于酒神精神, 弗洛伊德的现实原则之于快乐 原 则 , 乃 至 于 康 德 的 普 遍 性 原 则 之 于 人 的 个 体 性 、主 观 性 原 则, 都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任何概念的提出与实践, 都有
·54·
艺术在履行其自律性职责的时候, 已为自律的转化创造了前 提条件。这 种 情 形 是 通 过 艺 术 法 则 的 合 法 化 过 程 或 制 度 化 来 实现的。因为审美活动和理性活动都是社会生活活动, 都应作 为生活活动的一部分 纳 入 总 体 社 会 文 化 之 中 。而 艺 术 法 则 的 制度化则为自律 向 他 律 的 转 化 提 供 了 必 要 的 途 径 。例 如 宣 扬 艺术与意识形态无关, 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其目的是使人 们在漠视意识形态的同时, 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向人们传播 和 再 生 产 着 特 定 阶 级 、阶 层 的 意 识 形 态 观 念 。这 种 意 识 形 态 观 念正是通过官方意识形态的认可与接受即审美的合法化途径 来实现的。审美的合法化已经成为颠覆自身的异己力量 , 审美 实则由反文化 的 角 色 转 向 为 社 会 文 化 总 体 的 一 部 分 。所 有 这 些都已经离审美救赎的宗旨和目标越来越遥远了。

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路

发展方向
未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应更 加注重研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 新趋势,例如全球化和信息化的 影响、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等

研究重点
应加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具体 机制和表现形式的研究,例如资 本主义的全球扩张、社会不平等 的加剧、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等。
理论创新
在理论创新方面,西方马克思主 义应积极吸收其他理论流派的思 想,例如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 等,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
批判思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主要从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展开,它 强调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社会性和意识形态性进行深入剖析。
观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现代性虽然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也导致了人的异化和社会的 畸形发展。它主张通过革命实践和理论批判,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共生。
自由与平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所宣扬的自由和平等只是表面现象,实 际上存在着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人们的自由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03
国家与暴力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暴力手段维持统治,例如使用
警察和军队镇压反抗者。
资本主义文化层面的批判
文化工业与意识形态控制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认为文化工业通过 制造和传播大众文化来控制人们的意识形态。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影响
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在于,要充分认识到当代社会的问题和矛盾是复杂而多元 的,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
西方马克思主义启示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重视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马克思的“资本现代性批判”

浅谈马克思的“资本现代性批判”

浅谈马克思的“资本现代性批判”论文关键词:现代性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批判资本论文摘要:现代性批判理论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种范式:其一是侧重于形而上学的意识哲学批判,对于这种现代性批判范式我们称之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其对立面则是深入社会存在的层面根本性地解决现代性问题,揭示资本的形而上学奥秘,这种批判范式我们称之为“资本现代性批判”,这正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路。

它又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对资本改变了社会存在形式以及人们的生存方式的批判;其二则是资本对意识形态的中介与干预的批判,表现为对拜物教的批判。

现代性批判理论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种范式:其一是侧重于形而上学的意识哲学批判,热衷于探讨理性、进步、自由、主体性、自反性和个人主义等主题,而把关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商品、资本等完全规制为经济学、社会学等具体科学的范畴,对此避而不谈,企图从观念和词句的层面来批判现代性,对于这种现代性批判范式我们称之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其对立面则是深入社会存在的层面根本性地解决现代性问题,揭示资本的形而上学奥秘,对于这种批判范式我们称之为“资本现代性批判”,这就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路。

一关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的批判范式,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是“黑格尔开创了现代性的话语。

他首先提出了现代性自我批判和自我确证的问题,创立了启蒙辩证法原则,而有了这个原则,现代性的自我确证问题就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

他把历史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同时把永恒与短暂、永恒与现实等联系起来,进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了哲学的特征。

”哈贝马斯切中了现代性哲学话语的社会存在的历史经验,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或者说资本主义制度正是在黑格尔时代成为一种普照的光、特殊的以太,一切社会存在、一切学说都必然受到其深刻影响。

然而,哈贝马斯并没有意识到黑格尔哲学背后的社会存在的根源,沿着黑格尔开创的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批判的理路走去,企图开辟一条走出意识哲学或日主体哲学的另一路径,即所谓交往理性道路。

西方现当代艺术哲学困境及其再思考

西方现当代艺术哲学困境及其再思考

西方现当代艺术哲学困境及其再思考在哲学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将其与人的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够体现出艺术美。

然而当代艺术哲学在走向生活的过程中遭遇了许多的困难,而这无疑增加了当代艺术哲学的发展难度。

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西方现代艺术哲学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就是在日常生活双重性框架之下,如何更好的处理日常生活与审美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标签:西方现当代艺术哲学;困境;日常生活双重性西方后现代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的反叛,其中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是“生活艺术化”以及“艺术生活化”,但在艺术哲学生活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生活的双重性问题被忽视。

这种情况之下,如何更好的界定现代艺术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新为现当代哲学在生活中定位,已经成为西方现当代艺术哲学发展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西方現当代艺术哲学的困境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是形而上学的实体论哲学,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为日常生活设定一种固定的终极价值观念,将经验世界与超验世界、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分离,这种思想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美以及人的真正自由,它们只可能存在着和超现实及超经验的本体世界之中。

这种实体论哲学在把握及认识日常生活本体时主要依靠哲学逻辑理性方式,它将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剥离开来,按照逻辑理性方式将日常生活概念化、抽象化、理性化处理,遗弃了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感性思维。

也就是说,实体论哲学将人推向了不可预知的日常生活,而西方现当代艺术哲学则是将日常生活重新拉回到人生活之中。

虽然西方现当代艺术哲学非常重视发现日常生活,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着相反的研究倾向,有部分艺术家对日常生活持批判态度,而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重要原因在于日常生活本身的双重性质。

日常生活的双重性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日常生活中蕴含了人们的本真体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日常生活也存在着刻板性、平庸性、非创造性、萎缩性。

关于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的论文-社会文化论文

关于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的论文-社会文化论文

关于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的论文社会文化论文在现代社会,审美文化发生了分化,形成了精英审美文化和大众审美文化两种不同的形态,并出现审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冲突。

这些问题都与现代性以及审美现代性有关。

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一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在古典社会,也存在着民间的通俗审美文化与上层社会的高雅审美文化之分。

但在现代社会,借助市场经济的推动,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之间的分化远远超出了古典的形式,他们各自极端地发挥了自己的社会功能。

可以说,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的分化是现代性的产物。

现代性是一种世俗性,既包括理性层面,体现为一种理性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包括感性层面,体现为一种感性的解放。

审美作为超越的文化,与现代性既有相通的一面,又有相对立的一面。

审美文化与高雅文化相结合,以超理性的形式对现代性的批判,就产生精英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写通俗文化相结合,以感性化的方式对现代性(理性)的消解,就产生大众审美文化。

精英审美文化不同于大众审美文化,它是以精英知识阶层为主体的审美文化,包括现代纯文学、高雅艺术,以及其他高雅审美文化。

精英审美文化继承了古典社会贵族审美文化的传统,保持人的超世俗的精神追求。

精英审美文化以其超越性和自由的品格,反叛现代性,批判现代性,企图解决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困扰。

精英审美文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超世俗性。

它超越现实生活,具有深厚的审美意蕴和高远的形上思考,引导人体悟生存的真义。

第二,反叛性。

它自觉地批判现代性,抗议人的异化,与传统意识形态决裂,从而凸显自由的品格。

第三,精英化。

满足一部分知识阶层等少数精神贵族的精神需求,拒斥商业化、大众化、功利性,追求个体性、艺术性,趋向精致化。

第四,非理性主义。

抵制理性统治,诉诸非理性,以反抗理性来争取精神的解放。

第五,经典性。

以其高雅、超越品质,传为经典,具有永恒价值。

精英审美文化所体现的审美现代性,本质上是一种反现代性,这是由审美对现实的超越性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社会的本质即“ 资本主 义” 。可 以看 出 , 马 克 思 是
示, 虽然 资本 主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 创造 了物质 财富 , 但在 资本 主义阶段并不 能兑现 现代 主义的价 值承诺。马克思 的批 判包 涵着 明确的救 赎意 旨, 即
通过揭露“ 近代社会 的经 济运动规律 ” , 指 导无产 阶
容 的 。马 克 思 对 现 代 性 的认 识 大 概 经 历 了 三个 发 展
转型是全方 位 的 , 它 涉及 到 社会 经 济结 构 、 政 治制 度、 个体心理 、 社会文化和知识理念体 系等诸多领域
和 层 面 的深 刻 变 化 , 历 经 大 约 两 三 个 世 纪 的 发 展 演
进 。随着体现现代社会 理念 的价值 秩序 的确认 、 确 立, 与之相应 的现代社会结构也全 面形成 , 以工业化 和 自由市场为核心 的资本主 义经 济 、 自由 民主 的政 治制度 以及文化 、 意识形态方面倡导 的 自由精神 , 构 成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 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一场深刻 的社会历 史变革 , 这一变革的深层 动力 是人类 觉醒 的主 体意
◎ 许 勇为
内容提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美 学是对 马克思批 判理论传 统 的美 学化 改 造, 西方马克 思主义对现代 资本 主义社会 的批判, 乃是 一条 关于现代性 的审美 救赎之路 。 社会批 判理论 的美 学转 向与现代 性 自身的 内在逻 辑演进和 现代社会 的现 实变化 有一定 的必然 关联 ; 尽 管批判美 学展现 了犀利 的社会批 判和 内在 精神救 赎 的功 能, 但 囿于这 种 理论 范式的固有特 点以及方 法论方 面的缺 陷, 使得这种批 判模 式无法独 立担 当推进 社会 变革实践 的使命 , 从而也无力将社会历史发展 带出现代性 的困境 。 关键词 西方马克 思主义 社会批判 审美救赎 现代性
的社会历史 阶段 , 在他看来 , 人类 可以根据这一特定 阶段 的发展规律 , 进行恰当的社 会变革实践 , 从而推 动社会朝着理想社会 的 目标不断进步。而哲学 家的 使命也就在 于揭示 社会发展 的 内在 结构和 规律 , 用 科学 的社会历史理论指导革命主体的实践活动。马 克思 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理论既包涵 了对现代性 价值 理想 的肯定 , 又是对 现 代性 历史 过程 的深刻 批判 。 首先 , 对 自身 异化 的感知和 理论反思 是马 克思对现 代性 批判的逻辑 出发点 。马克思形象地描述了现代 性所展示的 自我异化 逻辑 , “ 资产 阶级 的生产 关 系 和交换关系 , 资产 阶级 的所有制关 系, 这个 曾经仿佛 用法术创造了如此 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 的现 代资产阶级社会 , 现在像一 个 ( 倒霉 的) 魔法师一样 不能再支 配 自己用法 术 呼 唤 出来 的魔 鬼 了。 ” ①其 次, 马克思将 “ 资本 ” 视为 现代社 会 的根本 原则 , 现
极其后果 的深人反思 。人类社会 的现代历史肇始 于
启蒙运动所形成 的现代理念 , 从传 统 向现代 的历史
释 。启蒙理性 以 自由、 正义 和平等 的价 值期许 一举 将人类拔离传统 , 把历史带 向一个 风险与希望并存 、
福祸相依 的现代 。 现代社会 的现实历史形态 即是 资本 主义。马克 思 的现代性批判就是 以资本 主义社会批判 为具体 内
[ 中图分类号 ] B 0 3 ; B 1 7 ; B 5 0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o 4 4 7— 6 6 2 X( 2 0 1 3 ) 1 2— 0 0 1 5— 0 7
引言 : 马 克 思 的 现 代 性 批 判 与 时 代 挑 战
冲动 的思想观念 就是启蒙 运动所 张扬 的理性 主 义。
的世界性 的无产阶级革命。
二 战后 的资本主义社 会发展 蒸蒸 日上 , 马克思 所痛恨 的剥削所导致的工人阶级生存 的悲惨状况大
为改 观 , 资本主义所呈现 的“ 繁荣 ” 景象使得 马克思 的资本 主义内在矛盾说与危机理论显得“ 过时” 。 但
识对 传统神性社会秩序 的反 叛 , 人要 求根 据人性 自
行设计人类 生活 , 重建 社会新 秩序 。支撑 这一精 神
①[ 德] 康德 : 《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 何兆武 译, 商务 印书馆 ,
2 0 0 5年 , 第2 5页。
噍 。
厶又 瓤。 2 0 1 3 年 第 1 2 期
级的革命斗争实践 , 从而 “ 缩短并且减轻 ” 这一历史 阶段 的痛苦 , 尽可能早地跨 入新 的更 高级 的社会 历 史 阶段 , 最终实现 现代性 的价值理 想—— 人 的 自由 解放 。马克思的理论理想 与当时欧洲工人阶级 的革 命运动相结合 , 产生 了极 大的社会影响 , 但世界大战 ( 一战 ) 爆发 , 民族国家间的战争终结 了正蓬勃发 展
阶段 , 即从理性 主义 的肯定性叙述 、 人本主义 的否定 性叙述 , 到最终 的历 史 唯物主 义 的辩证 批判 。从历 史唯物主义 的视角 , 马克思将现代性看作一个特定
+ 基 金项 目 : 1 .陕 西 省 教 育 厅 专 项 科 研 计 划 项 目 : “ 国 外 马 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 ”( 项 目号 : 1 2 J K 0 2 0 7) ; 2 .宝鸡 文理学院重点社科基金项 目: “ 西 方 马克 思 主 义 现 代 性 批 判 思 想 研究” ( 项 目号 : Z K 1 1 0 6 9 ) 。
按 照康德 的解 释 , “ 启蒙 ” 的基 本要求 就是理性 的 自
由运用 。 而 随之产生 的观念领域 界 观 , 建 立 内在 的 、 理 性 的 世 界 解
现代性是一个极 其宽泛 和 开放 的问题域 概念 , 它 的实质是现代人对 于社会历史现代转 型内在逻 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