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促进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对策
【 关键 词】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途 径 ;对 策
一
重庆农 村 劳 动力转 移 的现 状 与 问题
、
自 2 0 起 ,鉴 于 重 庆 市 农 委 农 村 0 0年 固定 观 察 站 已经 对 重 庆 市 1 6个 区县 中等 水平的样本村或十个 固定观察村农村劳动 力外出情况连续进行过跟踪调查 , 据调 依 查 的相关数据来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 情 况进行个案推算 。2 0 0 3年 ~2 0 年重 06 庆 市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比重 分 别 2 5 % 、 6. 1 3 .%、 0 9 %、3 .4 其 中在 重 庆 市 0 1 3 .2 0 7 %。 内 ( 含区县)转移的农村劳动力 占外 出劳 动力的 比重 由 2 0 0 2年的近 6 % 下降为 0 2 0 年的4 %以 内, 06 0 相反跨省外 出的劳动 力 所 占 比重 则 有 逐 渐 上 升 的趋 势. 出劳 外 动力在样本 村中 占的 比重及构成 中 4 0岁 以下的青壮 劳动力所 占比重约为 8 %左 0 右 ,男 女 之 比 由 2 0 ~2 0 年 的 1 3 00 0 1 . :l 升 到 2 0 年 的 14 :1 06 .6 ;市 外地 区成 为 重 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区域 , 而就跨 省转移的总体就业格局而言 , 庆市 农村 重 劳动力 以向广东、浙江 、 江苏等东部地 区 集 中为 主 , 向周 边 邻 近 的省 区 转移 为 辅 , 不 过近 年 来 随 着 西 部 大 开 发 的 推进 , 西部 地区已成为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热 点地 区;目前重庆市各 区县 农村劳动力外 出从事二 、 三产业 即进入城镇务工经商 的 人数 占外 出劳动力总 数的8 % 以上 , 0 且所 占比 重 仍有 上 升 的趋 重 庆 市 农 村 劳 动 力转移还表 现为 省内流动 兼业型明显 , 而 跨省 流动则 常年性务 工明显; 重庆市农村 劳动力转移的另一特征就是转移方式主要 靠 “ 缘关系 ” 三 ,存 在 明 显 的 自发 性 。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浅析
2l ・
维普资讯
重庆经济 20 8 02・
, , J 讨 热 点 探、J I ¨,, . 、_ ’
1 9 的 3 0 4万 人净 增 6 . 万人 , 长 1 .% , 均增 长 4 3 ; 9 7年 5. 13 增 84 年 . % 劳动 力转 移 就业 收入 为 11 6 元 , 4 .亿 比
三产 业 , 取 劳动 报 酬 。近 年来 , 庆 市农 村 劳动 力转 移 呈 现稳 步增 长 的 态势 , 获 重 已成 为重 庆 市农 村 经 济新 的
亮点 和 农 民增 收 的 主要 来 源 。 同时 , 农村 劳 动 力转 移过 程 中也 暴 露 出一 些 问题 , 待研 究 解 决 。 亟
19 的 104亿 元净 增 4 . 97年 0. 12亿元 , 长 4 % , 增 1 年均 增 长 9 ; 村 劳动 力境 外 收 入 为 04 元 , 19 年 % 农 .5亿 比 97 净增 02 亿元 , 长 8%, .5 增 0 年均 增 长 1 .% 。 5 8 近年 来 , 庆 市转 移 的农 村 劳 动力 约 占农 村 劳 动 力 总数 的 3% 重 0
维普资讯
, 点’● J 热’',讨 ', 探、 'lJ ,
重庆经济 20 8 02・
重 庆 市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情 况 浅 析
r 欧 阳 林 _ ] 周 韶 晖 黄 其 刚 彭 华
随 着我 国农村 社 会 生产 力 的发展 , 来越 多 的农 村 劳 动力 脱离 传 统 的农业 生 产 , 当地或 外 地 从事 二 、 越 在
一
、
重 庆 市农 村 劳 动 力转 移 的基 本情 况
( ) 庆 市农 村 劳动 力资 源状 况。截 止 20 年 底 , 庆市 农 业 人 口为 23 . 万 人 , 中农 村 劳动 力 为 一 重 01 重 48 8 其 15 . 万人 , 3 11 占全 市 农业 人 口的 5 %。全市 农 业人 口人均 耕 地仅 09 5 .6亩 , 全 国通用 标 准 , 村 劳 动力 人均 按 农 耕作 4 计 算 , 庆市 第 一 产业 只需劳 动 力 50多万 人 , 村 富余 劳动 力 多达 70多 万 人 。预计 今 后 几年 , 亩 重 9 农 6 重 庆 市农 村 富余 劳 动 力还 将 以每 年 1 余 万 的数 量 增长 。 O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智库论坛智库时代 ·24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来雪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本文基于2002——2013年重庆市级层面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个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劳动力的流动对重庆农村经济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并从现目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出发,对其转移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26-0247-002一、引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能否协调有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工业化的成败,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农村地区必然还会产生过剩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兼容性大规模转移的现象。
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之一。
据重庆统计信息网站资料显示,2015年重庆总人口337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居住、工作、生活均在农村并且其户籍也落在农村的人口)达1980.8万人,农业人口占比近60%,而农村从业人员仅有1309.23万人,大量农村劳动力处于隐形失业的状态,长期以来重庆农村地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劳动力过剩问题。
二、重庆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一)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测算由于选择的统计口径不同,现从不同渠道能获取的关于农村劳动里转移人数的数据略有差异,故本文特选取由重庆统计局发布的每年度统计公报公布的相关数据来获得所需数据,以此来保证数据获取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二)重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本文拟通过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非农行业产值增长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三个方面来反映农业经济的发展。
由于重庆的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所以本文选取了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人均乡镇企业产值、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稻谷产量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五个指标来衡量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与特征
中图分类号: @ABC! ! ! ! 文献标识码: D! ! ! ! 文章编号: A##E9ABFE ( B##G ) #G9#F$G9#H
! ! 一、 引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是 指农 村富余 劳动 力从 农村向 城镇, 从农业向工业、 服务 业转 移, 其本质 是劳 动力 的产业 转移、 空间转移。农村 劳动力 作为 农村基 本的 生产 要素之 一, 是农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部分, 是 保证社会 化大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但过多的劳动力 沉淀在农 村, 则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还会阻碍劳 动生产率的 提高, 影响农 业的 规模 经 营、 现代 化 进程 和非 农 产业 的发 展, 从而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滞后, 农民增收渠道不畅。 目前, 国内 就农 村剩 余 劳动 力转 移 进行 了 大 量研 究。 如: 周其仁 (AEEC )研究发 现, 农村 劳动者 的素 质决 定他们 抓住就业机会的能力; 袁华军 ( B### ) 研究指 出转移 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是城镇化; 刘洪、 张玉肖 (B##$ ) 分析了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地域、 资 源、 季 节性、 就 业结 构与劳 动力本身素质等特征; 叶琪 ( B##G ) 着 重对农 村劳动 力转移 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 关系进 行了阐 述; 宁 建华 (B##G ) 研
! ! 二、 重庆市农村剩 余劳 动力转 移的 动力 机制
! ! 剩余劳动力的 流动不仅是经济行为, 也 是社会行为 , 其 实质是劳 动力对环境、 条 件改 变所作 出的 动态 的调整 与适 应的过程。笔者认为其转移 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资 源环境容 量不足 所引起的 “ 推 力” 和外 部利益 差诱 导的 “ 拉 力” 两方 面。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以重庆市的调查为例
重要原 因之 一。一 方 面 。 重庆市农 村人 口比较 多 , 耕 地 资源却 相 对 有 限 , 同时 , 工 业化 、 镇化 的 在 城 过 程 中 , 村 耕地 面 积 呈逐 年减 少 的 趋势 。人 多 农 地少 , 得农村 的就 业空间越 来越小 。另一 方面 , 使
农 业 生产机 械化水 平 的 提高 , 仅 提高 了农业 劳 不
盾 , 使 农 村 劳 动 力外 出寻 找 其 它 的 就业 途径 。 迫
农村 劳动力 向非农 产业转 移成 为农 村劳 动力迫不 得 已的选择 。据调 查显 示 :0 6年 重庆 市常 用耕 20
渡地带 , 东邻湖 北 、 南 , 靠贵 州 , 湖 南 西连 四J 和陕 i l 西, 幅员 8 2 . 4万 平 方公 里 , 4 辖 0个 区县 ( 9个 1 区、7个县 、 l 4个 少 数 民族 自治 县 ) 是 我 国东 部 ,
向非农产 业 和城 镇 的 重要 原 因。在 调 查过 程 中, 笔者 了解 到 , 目前 有相 当一 部 分 农 民不 愿 意耕 种
田地 。究 其原 因 , 因为耕种 田地所 需的种子 、 是 农
药、 化肥 价 格 上扬 , 成本 加 大 , 而粮 食价 格不 但 没
有 相应上 涨 , 而下 降 , 反 因此 , 田的效益 比较 低 。 种
动效率 和劳 动生 产率 , 同时 也使 土 地 劳动 力 的数 量需 求呈下 降 趋 势。 因此 , 过量 的农村 劳 动 力与 刚性 土地 资 源 的 有 效 容量 形 成 了不 可调 和 的矛
一
、
重庆农 村 富余 劳 动 力转 移 的动 因及 意 义
重 庆市 位 于青藏 高原 与长 江 中下游 平原 的过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以重庆为例
业是吸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体 ,对其进行产 业结构的调整显得 尤为重要 。因此, 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 还 要大力推进乡 镇企业的转型升级 , 以此 实 现 新 型 城 镇 化 和 乡 镇 企 业 协 调 推 进 、 良 性互动、 共 同发 展 , 为 促 进 劳 动力 的转 移 提 供 有 力 保 障 。 ( 4 ) 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政 府 应 充 分 发 挥 主 导 作用 , 加快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保 障农村 劳动者在城 镇就业 中, 与城 市劳动者享有 平等竞争、 自 由选 择 、 自由流 动 的 权
因 素 促 进 了劳 动 力 转 移 。 城市的人均纯收入高于农村收入, 促使 了 农村劳动力 向城市 的转移 。③不断提高 的农业 生产现 代化水平推 进农村劳动力 的转移 。④城市化水平 的提高 吸引更多劳动力的流
入。
新区为龙头, 西永 、 两 路 寸滩 保 税 区为 极 核 , 高新、 经 开、 万州 、 长 寿 4个 国家 级 开 发 区 以及 北 部 新 区 、 万盛 、 双桥市 管开发 区为中坚 ,
一
、
村劳动力选择本地就业 的偏好 比较 明显,而经济 欠发达地区的农 村劳动力在经济发达地 区务工就业 的偏好更加突 出。③ 劳动力转 移 的产业分布特征 :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在重庆 市农村劳动力 转移具有很大潜力 。④劳动力 回流成为新的转移特征 。 二、 促 进 重庆 市农 村 劳 动 力 转移 的 因 素 在重庆劳动力转移过程 中,对其起到主要促进 作用的因素有 以下 : ① 人均 耕地面积 对农村劳动力存在 挤出效应 , 有 限的耕地形 成 了巨大 的外推力 , 把 更多的农 民从传统的土地中推 出来 。 ②经济
重庆市“十一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发研究
、
一
农村劳动力市外转移遍布全国 区和环 渤海湾地 区 的大 、 中城市 。 转移年龄结 构合 理化 。0岁以下 的约 占转 移总 3 数 4 .% ,1 5 3 2 3 ~ 0岁 的约 占 5 . % ,0岁 以上 的 09 5 占6 劳动力转移率与其文化程度明显成正 比关 %; 系, 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的约 占转 移总数 6 %。 7 转移模式 多元化 。 截止 2 0 05年 , 内乡镇 企业 市 承接农村劳动力 13 4 万人 ;百镇工程 ” “ 实施镇二 、 三
时期 , 也是统筹城 乡 、 区域协 调发展 的重要 时期 。 加
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 把农村劳动力作为资源型产业 开发的第一大资源来抓 , 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促进城乡一体化 , 加快社 会 主义新农村建 设 , 构建 和谐社会 的一项重要 战略 任务 。 重庆市农村劳动 力转移开发 的现 实基础 ( 农村 劳动 力基本情况 一) 20 年 , 总人 口 36 0 5 全市 19万人 , 中农业人 口 其 25. 3 19万 人 , 总 人 口 的 7 .% ; 村 劳 动 力 占 42 农 16 . 369万人 , 占全市农业 人 口的 5 .% , 8 1 城乡从业 人员的 7 .%。 5 1 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呈现 以下特点 : 是农 村 劳动力 富余数量 多 。05年末 , 市 20 全 常 用 耕 地 面 积 29 . 08 8万 亩 , 业 人 口人 均 耕 地 农 08 , .9亩 按劳动力现有生产水平合 理负担 的耕地 面 积, 即按农村 劳动 力可耕 作地人 均 5亩计算 , 业只 农 需劳动力 40 2 万人, 农村富余劳动力达 97 4 万人。 二是农村 劳动力 受教 育程度 不高 。 0 5年 , 20 全 市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7 6 其中文盲 . 年, 占 6 1 , 文化 占 3.% , 中文化 占 4 .% , .% 小学 72 初 76 高 中文化 占 84 , .% 大专及 以上文 化 占 07 , 受 .% 接 过 职业技 能 培训 的仅 占农 村 劳动 力 总 数 的 6 5 .% ( 中接受 过非农 职业培训的仅 为 3 4 ) 其 .% 。 三 是农 村 劳 动 力 区域 分 布 不 平 衡 。 据统 计 , 20 , 0 5年 三峡库 区生态经 济区农 村 劳动力为 76 9 5 . 万人 , 占全市农 村劳 动力 总数 的 5 .% ( 5 4 三峡库 区 1 5个 区县 62万人 , 4 .% )渝 西经济走 廊 7 占 92 ; 461 6. 万人 , 3 .% ; 占 4 1 都市发达经济 圈仅 16 7 3 . 万 人 , 1% 。 占 0 农村 劳 动力 主要 分布 在 山区和经 济 相对 落后地 区 。 ( 农村 劳动 力转移开发 情况 二) 进入新世纪 , 市农村劳 动力 以前所未有 的规 全 模和速度从 农业 向非农产业 、 农村 向城镇转移 。 从 主 要 呈现 以下五个特征 :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从现实 出发 ,在逐步利率市 场化基础 上对农村 民间金融进行
由专 门的金融机构提供农 村政策性金 融业 务 的做法 ,即取消
农 发 行 作 为 专 门 的涉 农政 策 性 金 融 机 构 的 地 位 ,将 对 机 构 的
农村劳动力 ,0 至4 岁的劳动力共计5 59 2岁 O 3 .万人 , 占外 出务工 人员 的8 .%, 中3 岁 以下 的约 占转 移总数 的6 .%, 0 06 其 5 46 而5 岁 以上 劳力 的仅 占6 %。就性 别 比例 来看 , 以男性最 多 , 占 约
、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 的现 状及特点
合理整合 , 为农村 民间金融提供合法 载体 , 应是可 以考 虑的基
本选择 。
补贴转为对财政部确定 的涉农 业务的补贴 , 由各类 金融机构 ,
包括商业性机构与政策性 机构 ,共 同或竞 争开展涉农政 策性 境
( 完善农村金融 体系 的各项政 策 , 化农村金融 生态环 六) 优
业务。在新农村建设 中, 要把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成专 门支农的 政策性银行 , 扩大 国家 开发银行支农 的业 务范 围 , 这样不但 可
按 照重庆市委 、 政府提 出的“ 市 把农村 劳动力作 为第 一资
源来开发 , 劳务经济作 为第一 经济来抓 ” 把 的总体 要求 , 庆 重
市实施 的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取得 了显著成效。据统计 ,
比例 。
求发展。加快农信社改革 , 增强农村信用社 自身营运能力 和资 金实力 , 通过货币政策 的窗 口指导 , 引导农信社 牢 固树立为现 代 大农业服务 的思想 , 拓宽金 融服务范 围和层次 , 在继续推广 农 户小额信用贷款 的基 础上 ,想方设 法满足农 业产业化基地 建设和农产品加工 、 流通等方 面的资金需求 , 积极 向农户和农
浅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宅基地流转关系——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
Ab ta tW h n telb rfreta see c n e ce s d h a eu u e d xa d ta sto c e sd src : e h o c rn frn eid xi ra e ,tel v n s di e n rn i n i r ae .Bu h u a o sn a o n e n i n tt er rl u ig h
( ) 一 农村 劳动 力转移助 推 宅基地 流 转
・
随着 农村 劳动 力 的转移 , 村 闲置宅 基地 日益增 农 多 , 为其 流转 提 供 了前 提 条件 。壁 山县 劳务 输 出发 这 展强劲 , 模迅 速 扩大 。19 —2 0 规 96 06年 间 , 县 累计 该
・0 4 . 为中等程度相关 . 一O6
Z a - i g, QI Da —h , S i n — ig, FENG n —i g h oYap n U o c i h Yo g r n u Lig l n
( o r p yS i c c o l f S uh s U ies y, ie 4 0 , h n ) Geg a h ce eS h o o twet n vri Bebi 0 7 C ia n o t 1 5
・0 2 . 弱相关 . 一O 4为
・0 O . . —O2为极 弱相 关 或无相 关
转移农村劳动力 1. 万人 , 72 同期其农村闲置宅基地 数量也 逐 年升 高 , 19 由 96年 的 34 82户 增加 到 了 20 年的 17 9这就为宅基地流转提供了物质保障 06 28,
∑ 一∑ x ∑y 。 √N [ ∑ 一( X。[ ∑ 一( ) ∑ ) N ] ∑y。 ]
咒
模相 比 , 农村 宅基 地 流 转 的规 模 还 比较 小 , 者 发 展 二 不协 调 【 , _ 造成 农 村 宅基 地 的大 量 闲置 , 而 制 约 社 1 ] 从 会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
重庆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问题的调查研究
丝 皇
张 怡 熊 忆 邓 红 业转 移 人 口有序 市 民化 问题 的调查 研 究
摘 要 :推进农 业转移人 1 2 " 有序市民化是 国家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十八 大报告 明确提 出要 加快改革户籍制度 ,有序推进 农业转移 人 口市民化 。重庆作 为国家统筹城 乡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 区,具有在重点领域 和关键环 节率先突破 ,大胆创新 ,示 范带动 的责任。推 动农业 转移人 口有序 市民化 ,是破解重庆城 乡二 元结构 重要环节 ,也是贯彻 党的十八 大和重庆 市第四次党代会精 神的重要举措 。在上述政 策和 实 践背景下,本项 目拟在对现有相关研 究进行梳理 的基础上 ,紧密围绕重庆农 业转移人 口有序 市民化 的实践,通过对重庆农村 转移人 口的现 状和 问题的研 究分析 ,探 索农业转移人 口有序 市民化在城 乡统筹改革 中的作 用,考察其政策 需求和效果 ,提 出进一步推进农 业转移人 口有
再 社 会 化 ,最终 适 应 城 市 社 会 的 规 则 与 逻 辑 ,实 现 生 活 技 能 、社 会 规
度 ,教育制度 , 土地制度 ,养老金制度 , 住房制度 。
1 . 重 庆 户 籍制 度 转 换
范 、个性气质等方面的再社会化 。而其核心思想 主要包括 三个方面 :地 域转换 、制度转换 、意识转换 。
序 市 民化 的 对 策 建议 。
关键词 :有序化 ;制度转换 ;户籍制度 农业转移人 口市民化 的概念与核心含义 :农业转移人 口市民化是指 转移人 口在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社会心理与价值观念上整 体融人城市 社会 ,并认 同 自身 市民身份的过程与状态。本质上属 于农 民进 入城市的
—
转户居民与城镇居 民享受一样的待遇 ,坚决到位执行城镇养老保 险
统筹城乡中的关键环节——重庆市南岸区长生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状况调查
目前 , 重庆 市在农村 劳动力 转移培 训方 面 已经取得 了一些 成绩 ,从 2 0 09 年开始 , 重庆市将 接受技 能培训 的农村 转移 劳动力补 贴标准 , 以前 的 3 0元 从 0
5 耳 - 鼓薯 2 0 . 第 1 期 4 ^ 杖^ 0 96 8 2 8
培 训 。凡适龄农村 转移 劳动力 , 可到 均 户 口所在居委会 或村委 会报名 , 名学 每 员 培训经 费 2 0 3 0 , 0 ~ 5 元 由市财政 全额
际, 准确把 握 改革 定位 , 把加 快农 村 教 育 发展作为首要 任务 , 中力量在农 村 集 教育改革上 实现突破 。 教育部将 一如既 往地 支持试验 区建设 , 从项 目和政 策上
给予倾斜 , 争取让重 庆探索 出 的改 革经
但 同巨大的农村人 口数量 相 比 , 这
些努力还远 远不够 。 农 民是 统筹城 乡中 的最 大群体 , 农
民工 问题 是统筹城 乡中的最大难题 。 为 了真 实反 映重 庆市 农 村劳 动力 转 移培
训 的现状 , 本文选 择 了南 岸区长生 镇作
验向全 国推 广。 加 快重 庆市 统筹 城 乡综 合 配套 改 革、 解决 “ 三农 ” 问题 的关键 是努力实 现 农村转移劳 动力 的充 分就业 , 实寻农 村人
力资源 的开发 利用 ,重 庆市从 20 0 3年 开始实施 “ 农村 劳动力转 移培训 阳光工
程 ”截 至 20 , 0 8年 底 , 累计 培训 1 0万 1 人 。1 0年前 , 重庆 市 3 0 10万人 口中有 8 %在农 村 , 今 , 0 而 已有 8 5万 农 民通 2
Regi on
统筹城 乡中的关键环节
重庆市南岸 区长生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状况调查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
Vo . No 1 1 4. .
Ma. 0 6 r2 0
重庆市农村劳动 力转移 及其对农村土地 利用的影 响
钟正和, 力, 霄, 艳弟 王 陈 阳
( 西南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重庆 北碚 4 0 1 ) 07 5
摘 要: 分析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 总结 出重庆 市农村 劳动力转 移具有 转移率 高 、 转移 规模大 , 移的对 象以青壮 年 为 转
1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 以来 , 重庆市农村 劳动 力大规模转移形成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1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减少。 . 有利于农 村 劳动 力转 移 的规模 扩大 改革开放前 , 国有诸多政策制度限制农 民的 我 自由转移, 如政府严格限制农民进城就业 的计划就 业制度 、 限量凭城镇户 口分配票证供应粮油 的计划 分配制度 以及城乡二元分割 的户籍管理制度等 , 这 些制度也是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改
A src: rnf f ua l o rei C i g i u ii i s o n ecaatr e yh lrt adl g c e n e bta t Tas r r br o ho qn m nc a t i fu dt b h rc i db il ae n resa ,adt e o r l a fc n n g p y l o ez g a l h
可能 。然而 , 当前城 乡二元分割 的户籍管理制度仍 然存在 , 在城镇务工的农 民虽然在城镇工作和生活 , 但是他们的户 口仍然在农村 , 很难迁入城市。这一 方面不利于他们在城镇从 业 , 另一方面也不利 于政 府对他们的管理 。
12 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 . 耕地面积减 少, 使人均 耕地减少。 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19 20 97— 03年重 庆农村 劳动力从 1 2 .0万 09 3 人增加 到 130 2 4 . 5万 人 , 加 l. 5万人 , 增 93 增长
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分析
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在重庆市得到了进一步的加速。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指农村劳动力通过各种方式(如外出务工、创业等)在城市或其他地区就业的过程。
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的先行者,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趋势进行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呈持续扩大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呈逐年增加的态势,特别是2018年至2019年,增幅更是明显。
大部分农民工主要从事建筑施工、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这些数据表明,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也反映了重庆市吸引外来劳动力的能力逐渐增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构逐渐优化随着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也逐渐得到了优化。
以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技能要求较低,收入也相对较低。
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行业结构的调整,重庆市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行业。
这些行业相比传统行业,工作环境更加舒适,技能要求也更高,收入水平也更有保障。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构也逐渐得到了优化,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返乡创业趋势明显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选择返乡创业。
他们将城市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带回农村,通过开办农家乐、种植养殖、电商等方式,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重庆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如提供创业资金、技术培训、市场推广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
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分析
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分析
重庆市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政府通过实行城乡统筹的政策,建立了一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到城市就业,例如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扶持和社会保障等。
重庆市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投入。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财政支持,用于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和农村工业园区,提供就业机会。
重庆市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政府为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利用在城市工作的经验和资源回到农村创业。
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村创业扶持政策,例如提供低息贷款和税收优惠等。
重庆市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吸引农民就业。
政府在农村发展投资方面加大了力度,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吸引力。
政府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重庆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投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吸引农民就业。
重庆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农民工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分析
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分析【摘要】近年来,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一些趋势。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的总体情况,当前的转移就业现状,影响因素,政府政策支持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了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和变化。
研究认为,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受到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影响,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措施,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打造更加优质的就业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未来,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将保持增长势头,需不断调整政策措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分析、总体情况、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政府政策支持、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情况总结、建议、发展方向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日益凸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备受关注。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当前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日益突出,如何更好地引导和管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提高其就业质量和生活水平,已成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深入分析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趋势,探索影响因素,了解政府相关政策支持情况,对于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的分析,深入了解该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掌握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总体情况,了解劳动力数量、结构及就业情况,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二是分析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认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趋势,找出问题所在;三是探讨影响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深入挖掘制约因素,为解决问题提出对策;四是分析政府相关政策支持情况,评估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的作用和支持力度;五是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发展方向。
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分析
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分析近年来,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正在选择离开农村转移至城市就业。
本文将对近年来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趋势明显增长。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经达到1000万人左右,占全市总劳动力的60%以上。
这个数字相比于前几年有了较大的增长,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目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计和就业机会。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将视线转向了城市化生活的多元选择。
他们除了追求经济上的解决,还渴望在城市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选择转移就业成了他们追求城市梦想的一种方式。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缺乏城市生活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因此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一些低技能、低薪水的工作。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难以融入并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住房问题、就业市场的竞争问题等。
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给重庆市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重庆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弥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一些短缺,推动了重庆市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一定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且一部分转移就业者将自己在城市中所学所能回馈给农村,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它既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外来收入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又对城市市场带来了新鲜的劳动力和活力。
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分析
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作为西部重点发展城市之一,重庆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重庆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中心城市,重庆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市共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了210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3%。
而2019年初统计数字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增长至230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
可以看出,重庆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趋势。
1. 就业地域多样化随着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地域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留在本地城市就业外,很多重庆市的农村劳动力选择了向东部、沿海城市进行就业。
这种多样化的就业地域趋势,既是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多元化的表现,也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产业结构转移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产业结构也呈现出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移的趋势。
传统农业、林业、渔业逐渐向现代服务业、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转移。
这种产业结构转移的趋势,既是重庆市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发展现代产业的必要选择。
3. 收入水平提高随着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平均月收入达到了4000元,2019年更是上升至4500元。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 就业培训不足虽然重庆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就业培训仍然存在不足的问题。
很多农村劳动力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造成了他们在城市就业后面临的职业技能不匹配的问题。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摘要:本文联系重庆的实际,总结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的经验,深入分析重庆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农地制度;户籍制度一、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问题自2000年起,鉴于重庆市农委农村固定观察站已经对重庆市16个区县中等水平的样本村或10个固定观察村农村劳动力外出情况连续进行过跟踪调查,依据调查的相关数据来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个案推算。
2003—2006年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分别为26.51%、30.10%、30.92%、30.74%。
其中在重庆市内(含区县)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占外出劳动力的比重由2002年的近60%下降为2006年的40%以内;相反跨省外出的劳动力所占比重则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2002—2006年外出劳动力分别占样本村劳动力总数的26.51%、30.10%、30.92%、30.75%、34.77%。
在农村外出劳动力调查中,40岁以下的青壮劳动力所占比重约为80%左右。
而另一方面,留在本乡本土从事传统农业的劳动力平均耕作土地由2003年的2.17亩/劳动力降为2005年的2.00亩/劳动力。
这表明,农村劳动力资源仍然过剩,外流的趋势还会发展。
不过,从农村劳动力外出性别构成上看,男女之比由2000—2001年的1.3∶l升到2006年的1.46∶1。
2002—2006年,外出劳动力有明显的流向(直辖)市外的趋向。
具体而言,2002—2006年向省外转移劳动力全部外出劳动力的比重分别为40.26%、50.41%、50.65%、61.64%、65.0%,而留在本区县务工的劳动力所占比重则分别为33.9%、24.75%、22.13%、10.85%、10.85%。
至于在区县(自治县、市)外、直辖市内务工的劳动力在比例上的变化则由25.84%略微升到27.51%。
按地区来说,山区和库区的样本村中,外出劳动力流向(直辖)市外的趋向更为突出,到市外打工的劳动力均在55%左右或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缓解农村就业压力、 提 高农民收人的重要途径。 集中财力, 拓宽中心城镇空 间布局, 加快城镇化建设, 促进城乡经济, 推进城乡劳 动力统筹就业, 打破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不合理限 制,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 地区间的有序流动, 建立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 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重庆市农村劳(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0 ) 40240
摘 要:分析了目 前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问题, 提出了重庆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锐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
解决好“ 三农” 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 十六届五中全会、 六中全会分别提出了“ 建设社会主
. 2 2 影响转移就业的体制与制度障碍较多
同构建了全方位、 多渠道、 多层次的劳务输出组织网
络, 建立和完善了5 个劳务输出窗口, 1 登记注册的劳
务输出机构达到了29 家。 5 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村劳
作者简介:粟剑( 196 一) , 重庆撞南人, 4 男, 研究员, 重庆市畜牧科 学院党委书记, 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 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 研究和生产推广工作。
就业空间非常有限, 转移难度增大。 城市工业发展中, 资金、 技术的密集程度不断上升, 城市下岗职工、 机构 改革分流人员大多转移到城市第三产业, 农村劳动力
转移输出合适岗位越来越少。 . 2 4 劳动力素质偏低
的重要途径
一是文化素质低。据调查, 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 中, 初中文化占7 .2%, 1 小学及文盲半文盲占8%, 高 中及以上仅占20 8%。未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 . 小学 及文盲半文盲的4 . %, 9 7 初中文化占35. %, 2 高中及
1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重庆市是大城市大农村二元结构特征非常突出
的直辖市。 农村人口 众多, 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全市 3 14 万人口中农村人口2 4 5 万人,占总人口的 4 2 7 .1%, 农村劳动力 136 万, 2 占农村人口的56. %, 2 常用耕地 1 0 万h耐, 4 人均占 地仅0. 6 h耐。 0 据统计测 算, 全市富余劳动力90 多万人。 目 重庆每年农 0 前, 民 外出务工人数在70 万人以上, 0 其中在本市务工人 数 20 多万人, 0 在市外务工人数约50 万人。我市农 0 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呈现出“ 三健全” 格局。 一是劳动力 市场进一步健全, 建成了重庆市劳动力市场, 初步形 成了统一、 开放、 竞争、 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框架。二是 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 我市培训机构、 中介机构、 驻外
20 7 年 1月 第 1卷第 1期 0 ’、 . ’ . , 、 … ., 尸 .‘、. , , , . 夕吸 、 . ., .,、 。. 二 、 。 ’ … . . . 二,. . 。 二 、 . . ’.尸 . . 。. 二’ 、 、, 二 、尸 二 . . . 二 . 二, ’. ’ 尸 尸. : 、尸 。 、 , 尸 。 、 . . , , , . 。,: 、尸 。 , 。 , ,’ … 爪 ’ ’ ’ 二, . ’ ’ . ’ : . ’ . : 二, . ’ ’ . ’ .尸
服务机构与市政府 1 个驻外办事处及其分支机构共
了 一些成绩, 但仍然存在诸多问 题。
2 .,就业服务体 系不健全
一是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善、 机制不 健全、 运作不规范, 蒙、 骗农民工的现象时有发 坑、 拐、 生;二是资源、 培训、 输出系统没有形成网络, 信息不 能共享; 三是输出体系中, 用人单位与中介机构联系 紧密, 而中 介机构与农村富余劳动力之间缺少联系, 出现明显脱节。
. 2 3 主城 区吸纳劳动力的空间不大
我市大量劳动力滞留农村, 但主城区 农村劳动力
20 7 年 1月 0
第 1卷第 1期
’ ,. 二 , , 气.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尸f : 、 , . , 尸、 ,尸、 尸气. ,二 , , 。 。 . . , . ,。 ,… ,. , 、. ,。 、尸,. 、二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尸、 ’ .尸,’ ,’ . . . . ’ . ’、 。. 二 二 . ’ … ’ a . ,
动力转移促进协会, 多家培训输出机构和大户人 18 0
会。 全市农民 在全国2 个省(直辖市、 治区 工已 8 自 )务
工就业。 三是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准人制度进一步健 全。 此外, 农村劳动力的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 创立了 有影响力的 “ 重庆师傅”“ 、富侨保健”“ 、石龙技工’ , 等 劳务品牌, 形成了建筑、 服装、 餐饮、 采摘等成规模的 优势劳务产业;并初步实现了区域化、 行业化、 成建制
的集团式输出。
义新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 这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及农民工息息相关。 近年来农 村劳动力大量转人城市,已逐渐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农村劳动力转移, 既可以增加农民收人, 调整农村就 业和经济结构, 又能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为 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刀农村劳动力转 , l 。
移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我市 国民经济 能否持续快速发
展、 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 重大问 为此, 题。 本文就重庆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探讨。
2 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和就业培训基本 前, 实现“ 技能培训规范化、 培训资源集约化、 培训经费多 元化、 转移输出组织化、 服务管理法制化” 。在很短的 时间内, 建立健全了工作体系, 协调完善了工作机制, 努力加大了资金投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
49
现行户籍、 住房、 劳动用工、 人事、 教育制度和社 会保障、 养老、 医疗保障等管理体制不利于劳动力转 移就业; 土地流转不规范,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土地不 能得到有效合理流转, 转移受阻;农村社会保障、 养老 保障制度落后, 限制转移;法制建设滞后, 农民工正常 的权益得不到保障1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