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单元检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

截至9月4日已有1 478人遇难,287人失踪。

专家称,当地树木被大量砍伐、耕地的扩展,造成了很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此次发生特大泥石流的重要原因。

这警示我们()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②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发生③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④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3.2011年2月7日,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了一种体形较小但非常凶猛,大约生活在2.3亿年前,即恐龙刚刚出现时期的恐龙种类。

这种恐龙被命名为Eodromaeus,大概4英尺长,体重在10~14磅之间。

根据其化石的解剖学结构分析,塞雷诺博士和他的同事相信它是包括霸王龙在内的兽脚类恐龙的祖先。

该研究成果的获得说明()①世界具有可知性②人类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能够和谐相处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这种观点()①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认为整个世界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③否认了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④否认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5.2011年春节期间,我国山东、河南发生特大旱情,面对旱灾,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

共57分)1鼠兔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在青海三江源地区有广泛分布。

在鼠兔最为猖獗的时期,鼠害面积占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17%。

从2005年开始,该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人鼠战”,虽然消灭了很多鼠兔,但由此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一生物链的断裂。

而今,我们对鼠兔不再“赶尽杀绝” ,而是有了科学的控制,以保证三江源地区生物链的完整性。

这表明(B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④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是错误的,④适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②适合题意;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是正确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2014年第16号台风“凤凰”(强热带风暴级)来袭,中央气象台9月20日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息。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 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这说明人能够(B)A. 征服自然,支配自然B. 认识和利用规律C.自由选择事物间的联系D.改变规律的客观性试题分析: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就是利用规律的表现,B适合题意;A、C、D都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3. 气象台报道台风“凤凰”将在温州登陆,最终却在宁波象山登陆。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I: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人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

这说明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D、人能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自然2、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

这种观点是说A、自然界使天地创造的B、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C、天地是万物之源D、世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3、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4.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

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5、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

”这段话生动地说明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到二O二O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

这体现了实践活动A.具有客观物质性B.具有社会历史性C.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具有主观能动性7、“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

这些发现表明()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2×30=60)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①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②人口因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④生产方式是客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5.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8.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用语不断丰富。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物质不能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9.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将一张图片分给两组学生(图片中的女性既似少妇又像老妇)。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自主创新、和谐社会、博客、微博、物流、包容性增长等新名词不断涌现。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B.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C.物质决定意识D.意识可以创造出新物质3.“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这句话说明了()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D.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5.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

据此回答7~8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 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2.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3.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4.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

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6.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B.③④⑧C.⑦⑧⑩D.②④⑥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2020年《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训练题(有解析)

2020年《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训练题(有解析)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训练题2020.11一、单选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蕴含的哲理是()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③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英国物理学家、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以“黑洞理论”闻名,提出两大突出理论留下三大主要贡献,他为人类理解宇宙做出了革命性贡献。

霍金的贡献说明()①世界是客观的,其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反映存在③合理预测要敢于突破原有理论的适用条件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说明()①物质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②物质是指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④物质以具体物质形态作为存在的部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19年10月2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一月昼工作期,继续开展包括月表形貌、物质组成和浅表层结构探测等科学探测任务,进一步揭开月球背面的奥秘。

这佐证了()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观测设备是揭开月球奥秘的基础④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上述材料表明()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②人们可以随意创造细胞生长的规律,使之造福人类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④尊重客观规律是保证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视和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布我国天文学家邓李才研究员带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银河系恒星盘的翘曲结构。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山东曹县第三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是毛泽东A .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B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C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答案] D2.“物权法的立法过程很长,开过几百次研讨会,经A .有量变就有发展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C .一个正确的认识总要经过多次错误的过程D.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答案]D3.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4.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谐文化的支撑。

这里的“支撑”作用从哲学唯物论上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认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C.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答案] D5..上题材料从认识论上看,“支撑”作用体现的哲理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C.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答案] B2007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邀请12位基层代表来到下题:6.(2007高考全国卷31).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答案] C7.2007年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②机器人是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06年7月15日,我国海洋发展史上规模最大,调我国这次海洋调查的最终目的是()A.认识和掌握海洋的本质和规律B.收集大量C.更好地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充分发挥8.[答案]C9.通过卫星资料和实地考察,我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9.[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真理与追真理一、选择题: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A.阶级性B.反思性C.实践性D.科学性2.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目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桩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据此回答3-4题。

3.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4.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A. 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B. 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C.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D.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5.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真理以谬误为.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 C 基础而存在6.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C .千虑一得B.一概而论.百感交集D.三人成虎7.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 A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8 中。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

这些发现表明()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1.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看得见、摸得着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多样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4.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5.30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意识决定存在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在决定意识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C)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自居易的这—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D.从主观出发9.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D)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群众称之为“废品工程”。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2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2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5八-7题。

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7.上述事实说明()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据此回答题。

8.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不切实际的幻想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9.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据报道,在一项持续进行了超过20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冥王星的大气向外延伸的高度要远远超过人们之前的预计,并且在其大气中科学家们已经检测出了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这表明()。

①自然界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④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据报道,鸡和蛋先后之争持续已久,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谜题终于有了谜底。

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宣布谜题答案是先有蛋后有鸡。

据此完成2~3题。

2“蛋鸡之争”其实质上是争论物种起源问题。

然而,无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充分表明()。

①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人的认识突破了物质存在的范畴③其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④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界限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3“蛋鸡之争”持续已久,最后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谜题答案才浮出水面。

这说明
()。

A.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B.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C.认识由主观意识决定
D.认识的主体是客观世界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这两句诗,主要反映的哲理是()。

A.世界的物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C.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5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与其相近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飞矢不动
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6下面漫画《四面“楚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四面“楚歌”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②物质是运动的,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④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1年2月,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人工降雪。

人工降雪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温度、辅之以人工喷洒干冰,使雪花从云层中飘落。

这表明()。

A.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自然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为人类造福
8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

”这说明()。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意识是认识主体的纯主观感受
9“缪勒莱耶错觉”强调当两个图形彼此接近时,视网膜上相邻的神经团会相互抑制,从而使人产生错觉。

如图甲,长度原本相同的两条线段会被误认为不同,若将两个图形错开(图乙),这种错觉效果会更加明显。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说明()。

A.意识具有反映对象的主观特性并不会使对象发生变化
B.意识能将客观事物植入人脑并进行加工和制作
C.真理性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
D.事物所处场所的变化必然会打破事物之间原有的平衡
10中国龙文化,源远而流长。

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①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结果②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和被动的反映
③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反映④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
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针对2011年春海南蕉农受损事件,2011年4月29日,海南省省长要求海南政府各部门重视发挥媒体作用,有情况要及时通报,让媒体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第一手资料,减少负面报道对海南的伤害。

这是因为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错误地反映客观事物
B.负面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C.负面报道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2下面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必须()。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客观性
B.要坚持物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发挥意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3“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子曰:“学而时习(实践、练习)之,不亦说乎?”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上述引文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要把学习与实践统一起来,在实践中运用知识②学习旨在通过实践把握事物的规律③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是认识的重要来源④虚心学习他人经验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绿豆有清凉解毒的功效,这是真理。

但说绿豆能包治百病,真理就变成了谬误。

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40分)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18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集中讨论、
审议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5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材料二: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来看,做好今后5年的工作,有这样7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转变的合理性。

(8分)
(2)从运动和静止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的“不变之变”。

(12分)
17材料一:十二五规划中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
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作为重要目标。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消耗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已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少碳排放的“低碳意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如今,低碳生活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技术已逐渐成为科技发展的热点,低碳产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材料二:有报道称,甲高校有意在2011年增设1个本科专业,名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旨在为社会培养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低碳经济等领域的急需人才。

据悉,教学计划涉及的主要专业实验均与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等现今高新技术产业相关,包括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工程实验、环境污染控制原理实验、再生资源工程实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实验和低碳化与节能实验等。

所以,也有人将这个专业称作“低碳经济”专业。

甲高校2011年增设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为4年,也就意味着,到2015年,将有一批研习了“低碳经济”的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1)结合材料一,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低碳意识”被人们接受的必然性。

(12分)
(2)有同学认为:甲高校增设“低碳经济”专业表明,低碳发展时代的来临,催生“低碳思维”是一种规律。

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评价该同学对材料分析的合理性、严谨性与准确性。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