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捉迷藏教案(3) (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2023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2023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这四个重点立体图形。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模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找出隐藏的立体图形。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立体图形的模型。这个操作将演示立体图形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捉迷藏》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捉迷藏游戏这个情境也非常感兴趣。让我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通过引入捉迷藏游戏这个有趣的情境,学生们能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了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关注到隐藏的物体形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思考立体图形的特征,以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们能够亲自参与,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但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今后,我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认识图形》的第三节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们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交换律”和“数的归纳法”两个概念。

2.掌握1~20之间两位数的加减法口算。

3.能够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1~20之间两位数的加减法口算。

2.学生能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数的归纳法”两个概念。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2.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课件和教具。

2.学生预习教材。

2.引入老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自由玩耍,引导他们注意到游戏的规则。

在游戏中,许多学生都喜欢玩“捉迷藏”这个游戏。

老师就利用这个游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学习过程(1)概念讲解1.老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讲解“加法交换律”和“数的归纳法”的概念和作用。

2.老师向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目,并且让学生在白板上写出答案。

(2)游戏环节老师可以在教材中选择一些数学小游戏,例如《捉迷藏》。

其中,捉迷藏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好的游戏,它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合作能力。

在这个游戏中,学生被分成两组。

一组是“藏在房子里”的学生,另一组则是“找房子”的学生。

游戏开始后,每个“藏在房子里”的学生都会选择一个数字在1~20之间,并告诉老师他们选择了什么数字。

然后,他们会在不同的房间里找到一个与所选数字相加等于指定数字的同学,让同学成为他们的“捕猎目标”。

其他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猜测“藏在房子里”的学生所选的数字,来寻找他们的“捕猎目标”。

当所有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捕猎目标”时,游戏就结束了。

(3)总结反思老师在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最后,老师针对性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数的归纳法”两个概念,而且通过游戏的形式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在感知物体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理解加法的加数和和的概念。

2.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加法的基本应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材为北师大版。

本课的知识点是加法概念的学习与掌握。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捉迷藏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在感知物体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理解加法的加数和和的概念,并在实践中掌握加法的基本应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1.学习加数和和的概念。

2.熟练掌握加法的基本应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确定游戏规则。

2.引导学生合作,进行游戏。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游戏教学法,既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又能够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走进教室之后,老师先和学生们打个招呼,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问: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学生们应该能够回答出来:“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概念。

”2、出示物品(2分钟)老师向学生们展示某种物品,让学生们观察数目,鼓励学生们说出物品的数量。

老师提问: “请问一共有几个鸭子?”学生们答: “有三个鸭子。

”3、规定游戏规则(5分钟)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验加法的概念。

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个游戏叫做捉迷藏,规则如下:•老师藏起三个物品,每次隐藏一个物品,并告诉孩子们当前还有多少个物品没有被找到。

•孩子们要围着教室走一圈,每走一圈,就可以找到一个物品,然后孩子们报出找到几个物品。

•如果孩子们找到了所有物品,那么游戏结束。

4、开始游戏(15分钟)让孩子们分成两组,并进行游戏。

让孩子们自由组队,当有一组团队找到物品时,就在讨论区域向其他教室,说出找到的物品数量,鼓励孩子们去细心观察。

当所有物品都找到了之后,老师可以问问孩子们找到几个物品,引导学生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加数和和的概念。

5、总结(3分钟)使得孩子们能够总结这个游戏中学到的知识,并对这个游戏进行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有趣的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喜爱的游戏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游戏充满兴趣。

同时,他们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简单的加减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捉迷藏游戏,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捉迷藏游戏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展示捉迷藏游戏情境。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用于捉迷藏游戏。

3.练习题:准备一些简单的加减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捉迷藏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捉迷藏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加减法。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5.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复杂的加减练习题,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捉迷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捉迷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捉迷藏》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这些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捉迷藏的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课件、游戏道具。

2.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成游戏场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动画故事,引入捉迷藏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的游戏,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加减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出更多有趣的捉迷藏问题,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实际应用的理解。

《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捉迷藏”的游戏规则和数
学概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
其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游戏和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爱好和自
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游戏规则的解释和数学概念的介绍。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掌握游戏规则。

三、教学方法
1.游戏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
的参与度。

2.讲解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数学
概念的理解。

3.情景教学法:通过身体语言和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游戏规则。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教师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游戏来引入本课讲解。

例如猜数字、
快速记忆、石头剪子布等。

2.游戏介绍
老师给出“捉迷藏”的游戏规则,示范一下如何玩。

并教给学
生怎样选择藏身的位置。

3.游戏体验
学生按照规则分为“求”和“藏”两组,掌握规则后开始游戏。

4.总结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对游戏规则和数学概念进行概
括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
本课使用了“游戏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使得学生能
够通过游戏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
中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其注意力和参与度。

通过该
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在快乐中愉快地学习到了有关数学的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捉迷藏 北师大版 (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捉迷藏 北师大版 (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捉迷藏北师大版 (3)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游戏形式巩固加减法口算技能。

2.能够培养孩子观察能力、注意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能够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1.粉笔、黑板。

2.投影仪、电脑。

3.骰子、棋子、小纸条。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数学小游戏“小猫钓鱼”。

2.通过教师投影展示,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介绍本节课新的数学小游戏——“捉迷藏”。

游戏规则1.农场主会藏起一些带有数字的卡片(例如:3、5、8),每一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难度不同的卡牌进行寻找。

2.首先由一名学生扔骰子,得到的点数就是他要走的步数。

学生按步数向前前进,将骰子交给下一个同学。

3.当学生走到某个点时,要根据提示(例如:数轴上的标记、图形的形状等)找到藏在该点上的卡片,如果找到了,则将卡片收入自己的卡片组;如果没找到,则继续寻找下一个卡片。

4.当所有学生都完成了寻找之后,按照卡片上数字的大小顺序进行加减计算,得到最终得分。

得分最高的学生为胜利者。

巩固练习1.利用黑板或投影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口算练习,帮助学生简单巩固加减法计算能力。

2.针对难度较大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加复杂的口算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挑战。

3.习题课堂中进行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加减法口算技能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游戏中懂得了如何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且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这种教育游戏也能够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捉迷藏”的玩法,认识“找人”的概念。

2.能够通过找人和被找来进行运算,掌握简单的加减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提升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教学准备
1.运动场或教室中央空地。

2.一张黑板或白板,配有彩笔或白板笔。

3.相应的教材和课件。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
1.让学生们坐到教室前排,引导他们关注老师所展示的物品或手势。

2.利用询问、循环演示等方法,介绍“捉迷藏”这个游戏,并解释其玩法和规则。

步骤二:游戏实践
1.安排学生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游戏。

2.指定一名志愿者为“宝物”,并告诉其非去黑板后依旧会被掉出黑板,其余学生则分别扮演“找人”的角色和“被找人”的角色。

3.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尝试结合加减法来进行推理和判断,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步骤三:总结提高
1.在游戏结束后,指定一些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及总结,让他们回顾所学内容并表现出自己的理解。

2.教师利用已掌握、未掌握、可能掌握等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指导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注意事项
1.本教案配合相应的教材和课件使用,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游戏实践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安全和秩序,防止发生伤害事件。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 (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 (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2 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捉迷藏的经历,对隐藏与显现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找出隐藏的物体。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捉迷藏游戏道具(如玩具、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捉迷藏游戏道具。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隐藏与显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隐藏的物体。

学生回答问题,描述隐藏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实际操作体验隐藏与显现。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卡片游戏,进一步巩固隐藏与显现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隐藏与显现的现象?学生举例说明,拓宽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隐藏与显现的概念及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捉迷藏游戏,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家长签字确认。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隐藏与显现的概念及描述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 (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 (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2 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物体的相对位置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位置的感性经验,他们对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物体的相对位置概念。

2.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相对位置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捉迷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语言描述法: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有趣的捉迷藏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捉迷藏的故事,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动物们躲在哪里吗?”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位置。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桌子,上面有一些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玩具的位置。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描述对方的位置。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掌握数学中的“捉迷藏”游戏。

2.能够在游戏中加强数学计算的练习和思考。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和数学原理,积极参与游戏。

2.难点:如何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数学计算,并能够帮助小组取得胜利。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3.1 教学内容
1.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和数学原理。

2.分组进行游戏。

3.2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2.团队合作学习法。

3.游戏教学法。

3.3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数学原理。

2.分组进行游戏。

3.整理游戏思路,讨论数学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
1.加深学生对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3.学生能够根据规则计算正确的数学答案,获得游戏胜利。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游戏中更容易接受数学这门学科,而且游戏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让学生分组对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和交际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游戏中投入不足,导致整体参与度不高。

针对此问题,我会更加注重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创设更加吸引学生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其中。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3)教案内容: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捉迷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玩到这样的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五章第二节《捉迷藏》。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以及如何在游戏中找到隐藏的东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能够在游戏中找到隐藏的东西,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难点是如何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演示和练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捉迷藏游戏的道具和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捉迷藏的游戏,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玩过的捉迷藏游戏,并引导同学们思考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

2. 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向同学们讲解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一些捉迷藏的练习,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掌握捉迷藏的技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捉迷藏规则:1. 选择一个隐藏物品2. 选择一个寻找者3. 寻找者闭上眼睛数到十,然后开始寻找隐藏物品4. 找到隐藏物品的人获胜技巧:1. 观察寻找者的动作和表情3. 保持安静,不要发出声音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在家里和父母一起玩一次捉迷藏游戏,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答案:略2.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在捉迷藏游戏中更好地隐藏自己,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能够在游戏中找到隐藏的东西。

但在实践中,同学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玩转捉迷藏游戏。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尝试和其他同学一起玩捉迷藏游戏,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在捉迷藏的游戏中,孩子们总是喜欢数数,然后寻找隐藏起来的同伴。

今天,我将带领一年级的小朋友们通过数学的方式来玩一个有趣的捉迷藏游戏。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书中,第37页找到这个捉迷藏的游戏。

在这一页上,我们会看到一些数字和一些隐藏起来的小动物。

孩子们需要根据数字来找到隐藏起来的小动物。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游戏,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数字的概念,并且能够将数字和实际物品联系起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数字的概念,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将数字和实际物品联系起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和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孩子们需要根据数字卡片找到相应的小动物。

五、教学过程我会给每个孩子发一张数字卡片,然后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小动物。

我会鼓励他们大声地数数,并且找到隐藏起来的小动物。

然后,我会让他们交换卡片,再次进行游戏。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数字和相应的小动物的名字,以便孩子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在家里找到一些物品,然后用数字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答案:例如,我找到了2个苹果,3个橘子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能够将数字和实际物品联系起来。

在作业中,我也看到了他们的进步。

我希望他们能够继续这样的学习,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捉迷藏游戏中,我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细节,孩子们需要特别关注。

数字的概念。

在游戏中,孩子们需要根据数字卡片找到相应的小动物。

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理解数字的意义,以及如何用数字来表示数量。

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还有一些困难。

因此,我在课堂上花了比较多时间来解释和引导他们理解数字的概念。

将数字和实际物品联系起来。

在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将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和小动物的图片联系起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捉迷藏北师大版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游戏”。

捉迷藏是一种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1. 学习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了解如何隐藏和寻找。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捉迷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卡片、实物道具。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参加一个捉迷藏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游戏的乐趣。

2. 讲解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通过PPT和教学卡片,讲解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让学生明确游戏的要求。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隐藏和寻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举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捉迷藏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高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捉迷藏规则:1.2.3.技巧:1.2.3.观察、思考、解决问题:1.2.3.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

2. 举例说明如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3.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简要描述。

答案:1. 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2. 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例子:3. 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捉迷藏游戏,让学生了解了游戏的规则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年级数学下册 捉迷藏教案(3) (新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捉迷藏教案(3) (新版)北师大版
捉迷藏(十几减8)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计数器、小棒20根
5、教师准备:ppt课件,小棒。
教学课题:捉迷藏(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教材借助学生熟悉的“捉迷藏”的情景,帮助学生学习十几减8的计算,教材通过三个问题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才会活跃、有效、成探索的空间
教学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捉迷藏,让学生从这一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13-8”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一个一个的减算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算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法想加法算出结果的,还有用平十法算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利用媒体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破十法和平十法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算理,为了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当学生讲到一种算法时,请学生复述后,我就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课后,虽然对这节课感觉良好,但还是有些方面没有处理好,比如:一味的追求算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对其中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个别孩子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在计算时到底用什么方法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还有个困惑的地方,就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到底要不要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呢?我觉得应该还是有必要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捉迷藏 北师大版 (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捉迷藏 北师大版 (3)

第一单元第二节捉迷藏(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第二节捉迷藏(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学习单答:。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课上共学(设计意图:复习昨天的知识,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今天学习新知。

)二、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他们在玩什么游戏了?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有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人?师:那你们是如何解答的这个问题?生:这里有两个信息,信息1:13人玩捉迷藏;信息2:外面有6人;那么有找到藏起来的人,就应该用减法。

13-8=5(人)师:说得非常好!师:你能和你的同桌借助小棒互相说一说13-8你是怎样算的吗?(同桌讨论,教师巡视,手机录视频。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3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手机视频演示过程,课件演示小棒一根一根地减)我们可以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出示数线图,课件演示。

(2)平十法:把8分成3和5 ,先算13-3=10,再算 10-5=5 。

师板书:13-3=10 10-5=5(课件演示,小棒先圈三根,再圈五根)(3)破十法:把13分成10和3 先算10-8=2,再算2+3=5 。

师板书:10-8=2 2+3=5(课件演示,小棒先分成10根和3根,10根中圈去8根,再和3根加起来。

) (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8+5=13,所以13-8=5师板书:8+()=13(5)用计数器算。

在学生汇报时:问一问学生你们还有哪些质疑和补充。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6)认识数线图(课件8、9)出示数线图,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大屏幕上的这种算法是怎么算的?谁来说一说。

生:数线图上表示的是13-8就要向前数8个格子,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先向前数3个格子,再向前数5个格子。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捉迷藏 北师大版 (3)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捉迷藏 北师大版 (3)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3)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口诀。

2.能够灵活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发展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简单的加减法口诀、口诀的运用。

2.教学难点:发展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加减法口诀的学习。

2.能力拓展活动:捉迷藏游戏。

四、教学过程1. 加减法口诀的学习1.引入:首先,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引入本节课程,例如,讲述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扔球,每扔一球,他就数一数,数了几十个后,他就会说出“十几”或“二十多”等数字,这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小朋友们注意到这些数字的特点,即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个位数字。

2.学习:接下来,老师可以给小朋友们介绍简单加减法口诀,例如“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三”等口诀,让小朋友们进行数学口算练习,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3.运用:练习中,老师可以出示一些简单加减法题目,要求小朋友们用所学口诀进行运算,并在纸上书写答案,最后进行互相检查。

2. 能力拓展活动:捉迷藏游戏1.观察:老师可以利用教室或者操场等场地,让小朋友们进行捉迷藏游戏。

在游戏中,老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规则,例如在某个时间内将物品隐蔽在教室中,让小朋友们寻找或者预测物品的位置。

2.思维:老师可以引导小朋友们思考各种寻找或预测方式,并让小朋友们分成小组协作。

3.运用:在游戏中,让小朋友们用所学加减法口诀、数字排序等方式,比较哪个小组更优秀。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小朋友们能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口诀,并能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考虑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数字敏感度更高。

这些都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步骤,希望孩子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捉迷藏 北师大版 (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捉迷藏 北师大版 (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3)教学目标1.知道减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2.能够通过将物品添加或移除来理解减法的实际含义;3.能够运用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4.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减法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1.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2.利用实物模型进行减法实际应用;3.游戏中对减法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难点1.将减法概念和实际应用相结合;2.让学生通过游戏深化对减法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1.10根木棍;2.10张图卡;3.讲台;4.黑板;5.计算器。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实物、图卡或口算的方式进行导入,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解通过使用图卡和实物模型,对减法运算的概念进行解释,简单阐述减法运算的基本法则,并通过口算的方式进行练习。

教师与学生共同动手,将木棍添加或移除,让学生深刻理解减法的实际应用。

游戏环节接下来,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游戏项目,捉迷藏。

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将课堂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为“藏宝蜜蜂”,另一组为“捉迷藏”的小伙伴们。

其中,“藏宝蜜蜂”将在课堂内随机藏匿木棍,而“捉迷藏”的小伙伴们则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尽可能多的木棍。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使用减法进行计算时,借助同学之间的策略和技巧,这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也可以促进他们社会交往技巧和团队精神的发展。

游戏总结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对游戏进行总结,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总结的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在游戏中使用减法时的所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辅导和讲解。

课堂要求1.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学生必须遵守课堂纪律;3.学生必须保持课堂秩序。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减法这一数学运算符号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记忆,同时,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活动的形式多样性,结合实际环境,开展更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捉迷藏》公开课教案_3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捉迷藏》公开课教案_3

捉迷藏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谈话: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同学们,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2、出示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3个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现在草地上有8个小朋友。

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二、想一想,列算式1、想一想,猜一猜,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2、列出算式,13—8三、讨论13—8的算法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3分成10和3, 10-8=2 2+3=5(3)、把8分成5和3, 13-3=10 10-5=5(4)、8+5=13 13-8=5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

现在老师来考考你,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2—8 17—8(1)、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巩固练习(5页练一练)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11—8 14—8(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

(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理解运算的道理。

2、画一画,填一填(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画法和算法,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3、看图列算式(2)看图说明图的意思,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计数器、小棒20根
5、教师准备:ppt课件,小棒。

教学课题:捉迷藏(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节课教材借助学生熟悉的“捉迷藏”的情景,帮助学生学习十几减8的计算,教材通过三个问题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的计算算理。

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合作交流,学生的积极情感才能得到发展,启发式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请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出示捉迷藏图片:
引入课题:捉迷藏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主题图
(也可以用计数器做一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