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专题一、二检测卷 ]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2】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B.六府甚修,众土交正C.致费于沟淢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解析】B项,“正”同“征”;C项,“淢”同“洫”;D项,“辟”同“避”。
【答案】 A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鲧为人负命毁.族毁:败坏B.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殛:杀死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相:察看,考察D.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无状:不像样子【解析】“殛”应解释为“流放,放逐”。
【答案】 B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②女其.往视尔事矣③女平水土,维是.勉之④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
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
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解析】①其,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不译;②其,语气词,表命令,可译为“还是”;③是,代词,这;④是,形容词,正确。
【答案】 D★4.(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C.薄.衣食,致孝于鬼神D.陂.九泽,度九山【解析】D项和例句一样,属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表:标记。
陂:筑堤防。
A项,伤: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深感痛心;B项,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光大。
C项,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简朴。
【答案】 D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致孝于鬼神A.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B.其德不违,其仁可亲C.以告成功于天下D.而使续鲧之业【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判断句;B、D两项为省略句。
【答案】 C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3~7段,完成6~9题。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女其往视.尔事矣视:办理B.禹为人敏给克.勤克:能C.于是九州攸.同攸:所D.咸则.三壤成赋则:标准,准则【解析】攸:就。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9孔子世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 .黯然而黑,几然而长。
B .夫子盖少贬焉?C .约其文辞而指博。
D .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解析 A 项“几”同“颀”;B 项“盖”同“盍”;C 项“指”同“旨”。
答案 D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蕃:繁殖 ②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野合:不合礼法的结合 ③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
竖子:轻蔑地称奴仆 ④周监.二代。
监:监狱 ⑤夫子盖.少贬焉? 盖:何 ⑥杞不足征.也。
征:证明 A .①②③B .①②⑥C .③⑤⑥D .③④⑤解析 ③应为“童仆”;④应为“借鉴”;⑤应为“盍,何不”。
答案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非文王其.谁为此也 B.⎩⎨⎧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孔子欣然而.笑曰 C.⎩⎨⎧ 窃仁人之.号而老子送之.曰D.⎩⎨⎧ 乃.因史记作《春秋》乃.设九宾礼于廷 解析 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A 项中前面一句中的“其”是“他的”的意思,后面一句中的“其”是表示反问语气;B 项中前面一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后面一句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C 项中前面一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后面一句中的“之”是第三人称代词“他”。
答案 D4.下列各句的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吾道不行..矣 B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C .学者..宗之 D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解析 A 项指“不能实行”;C 项指“读书学习的人”;D 项指“耳聪目明”。
答案 B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活用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 .唯子贡庐.于冢上 B .推此类以绳.当世 C .弟子皆服.三年 D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11屈原列传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指 极 大, 举 类 迩 而 见 义 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然是近事,但是表达的意思很深 远。 其 志 洁,故 其 称 物 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都称许美好的事物,多用美人 芳。 其 行 廉,故死 而 不容。自 疏濯淖 芳草作比喻。他的品行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 污泥之中, 蝉 蜕 于 浊 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 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超脱世俗之外,不沾 获 世 之 滋 垢, 皭 然 泥 而 不 滓 者 染尘世的污垢,他是一个不受世间污秽所染,依旧保持高洁 也。 推 此 志 也,虽 与日月争光可也。 品德的人。推究他的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生也。《国风》好 色 而 不 淫,《小雅》怨 诽 怨愤引起的。《国风》好写男女恋情却不过分失当,《小雅》好写臣子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而 不 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 的批评指责却无背叛之心。而《离骚》兼有两者的优点。他 称 帝喾,下 道 齐桓,中 述 汤 、 武, 以 远古称道帝喾,近代称道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王、周武王,用 刺 世 事。 明 道德 之 广崇,治乱 之条 贯, 以讽刺当世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 靡 不 毕 见。 其 文 约,其 辞 微,其 没有不完全显现出来的。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他的 志 洁, 其行 廉, 其 称 文 小而 其 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是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活页规范训练
也。 屈平正 道 直 行, 竭忠尽 智 以 事 母的。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 其 君,谗 人 间之,可 谓 穷 矣。信 而 见疑, 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非常艰难。诚信却被怀疑, 忠 而 被谤,能 无 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 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创作《离骚》,原因大概是从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 含解析
(2)于是舜帝赐给伯禹一具玄圭,用它向天下宣告大功告成。
三、拓展阅读(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A.①吾以忠死,宜矣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①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
②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C.①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
②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D.①幸二世之寤而赦之
②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选A。A.介词,因为。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C.代词,这样/代词,他们。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B.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伯尔教其所爱者相驽马
D.女其往视尔事矣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4滑稽列传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3分)A.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B.若无远有所之C.宗室置酒,髡尝在侧D.三年不蜚又不鸣解析B“无”同“毋”;C“尝”同“常”;D“蜚”同“飞”.答案A2.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半更:半夜A.陛楯得以半更..B.秦倡.侏儒也倡:同“娼”C.赍金百斤,车马十驷.驷:四匹马D.淳于髡说之以隐.曰隐:隐语解析A应为“一半替代”;B应为“表演歌舞的人";C应为“古代四马拉一车”。
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始皇以.故辍止而以.大夫礼葬之B.若.往见优孟若.朋友交游C .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念为.廉吏,奉法守职 D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摇头而.歌 解析 D 项均为连词,表修饰.A 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B 项,代词,“你”/副词,“像”; C 项,动词,“准许”/动词“作为"。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饮不过..二斗径醉矣B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C .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D .此知可以..言时矣。
解析 A 指“不超过”;B 指“能言善辩,应对如流”;C 指“君王身边的近臣”。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中加点的“朝”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B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C .乃罢.长夜之饮 D .使群臣丧.之 解析 C 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
A 为意动用法;B 为意动用法;D为动用法。
答案C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席以露床,啖以枣脯B.奉以万户之邑C.赵王与之精兵十万D.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解析C为定语后置句,ABD为状语后置句。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专题六检测卷(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含解析
专题六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万世世不轶毁B.虏魏王,禽夏说C.于是信孰视之D.盖聪明绚智之所居也解析A“轶”同“迭”;B“禽"同“擒”;C“孰”同“熟”。
答案D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力:努力,致力于B.悉诣守、尉杂.烧之杂:杂乱C.通.有补民益主之业通:普遍D.天下已集.,乃谋畔逆集:集中解析B应为“共,全都";C应为“显贵,得志”;D应为“安定,和睦”.答案A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叔带去周适.晋B.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君安与项伯有故.C.众多厌.之者暴秦之欲无厌.D.秦之纲绝.而维弛绝.知此事要躬行解析A均为动词,到.B分别为原因,缘故/旧交情;C分别为讨厌,厌恶/满足;D分别为断/全,尽。
答案A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志与众异公子从其.计B.愿枉车骑过之.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C.始有宠于.灵公故令自夷于.此D.大王乃.肯临臣乃.赐胡服解析A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B分别为代词,他/助词,的;C分别为介词,表被动/介词,在;D分别为表转折/表顺承。
答案A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公子立自责..B.愿君留意..臣之计C.而以公子为长者..D.臣闻中国..者解析B指“仔细考虑";C指“有德行的人”;D指“中原地区”.答案A6.下列句中的活用词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朱亥袖.四十斤铁椎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B.羞.与绛、灌等列C.天下共苦.战斗不休D.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解析例句和A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B为意动用法;C为形容词作动词;D为为动用法。
答案A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小人哉程婴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D.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解析C为被动句、判断句.ABD为主谓倒装句。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专题一、二检测卷(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含解析
专题一、二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B.女平水土,维是勉之C.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D.因举而笑之,不敢道解析A项“指”同“旨”;B项“女”同“汝”;C项“畔”同“叛”。
答案D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赏B.俟.后世圣人君子俟:等候,等待C.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诛:杀D.奸.神命者乃旦也奸:奸佞解析A项应为“封禅”;C项应为“惩罚”;D项应为“冒犯”.答案B3.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前有谗而弗见./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B.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而又不能与死节者比.C.因举.而笑之,不敢道/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D.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沛公乃置.车骑解析C项,举:拿。
A项,见:看见/同“现",出现;B项,比:把……比作/并列;D项,置:交换/拋下,丢弃.答案C4.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孔子知言之.不用B.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女其.往视尔事矣C.为.其有所刺讥也/然此可为.智者道D.余于是因.《秦记》/因.招樊哙出解析A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其:助词,表期望,一定/助词,表婉商,还是;C项,为:因为/对;D项,因:介词,根据/介词,趁机。
答案 A5.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近民,民必归之B.平易..飨其利C.有余则用溉氵侵,百姓..D.山东从此无限..解析A指“参与这件事”;B指“简便易行”;D指“没有险阻"。
答案C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告纣之罪于天C.学者牵于所闻D.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A、C、D项均为被动句。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检测 专题二 第3课(含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泽既陂. 陂:堤防 B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征集 C .西被.于流沙被:遭遇 D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受:遭受答案 B解析 A 项动词,筑堤防;C 项覆盖;D 项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等之未有贤于.鲧者东渐于.海 B.⎩⎪⎨⎪⎧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以.均诸侯C.⎩⎪⎨⎪⎧ 咸则.三壤成赋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摄行天子之.政可成美尧之.功 答案 D解析 A 项介词,比/介词,到;B 项动词,认为/目的连词,来;C 项名词,准则/连词,那么;D 项结构助词,的。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仁可亲,其言可信②女其.往视尔事矣⎩⎪⎨⎪⎧①女平水土,维是.勉之②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A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B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C .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D .两个“其”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答案 D解析 ①“其”,代词,“他的”;②“其”,语气词,“还是”。
①“是”,代词,“它”;②“是”,形容词,“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鲧为人负命毁族B.行山表木C.东渐于海D.以均诸侯答案 A解析B项“表”,名词活用作动词,表记;C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D项“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A.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B.过家门..不敢入C.天下于是太平..治D.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答案 A解析“百姓”在此处是“百官”之意。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当帝尧之时……及山川之便利”,完成6~10题。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摄行..天子之政摄行:代理执行B.鲧为人负命..毁族负命:违背命令C.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无状:不像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D.禹为人敏给克.勤克:战胜答案 D解析“克”应为“能”。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一)+Word版含解析 (1).doc
综合能力检测(一)(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圜.墙(yuán) 倜傥.(tǎnɡ) 徇.朝歌(xún) 石室金匮.(kuì) B .缧绁..(léi xiè) 曩.者(rǎnɡ) 司马卬.(Án ɡ) 牝.牡雌雄(bì) C .蝼蚁.(shì) 股肱..(ɡǔ ɡōnɡ) 记正朔.(sù) 贪生恶.死(è) D .厄.运(è) 会稽..(Kuài jī) 纂.其职(zuǎn) 强.颜欢笑(qiǎnɡ) 解析:选D 。
A 项,“圜”读huán ,“徇”读xùn ,“匮”读ɡuì;B 项,“曩”读nán ɡ,“牝”读pìn ;C 项,“朔”读shuò,“恶”读wù。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代所说的“古文”与今天不同,它是指用先秦古文字所写的古书。
B .“乡射”是古代的礼节之一,是指州、乡的长官在乡学里会集乡民习射,秦汉以后,时有仿效。
C .古书上说“刑不上大夫”是说古代的官吏因为自身的职位而不受刑法约束。
D .司马迁写到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人,是为了交代自己忍辱负重写《史记》的动力,表达自己写《史记》的决心。
解析:选C 。
“刑不上大夫”是说士大夫应该加强自我约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B ..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 C .伏羲至.纯厚 至:到 D .史记放绝..放绝:废弃 解析:选C 。
至:程度副词,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故:所以 B .而子迁适.使反 适:正好 C .故发愤且.卒 且:将要 D .及以至是.是:正确的 解析:选D 。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为政以德含解析
一为政以德(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lùn)仆.人(pú)何以伐为.(wéi)B.社稷.(jì) 颛.臾(zhuān)买椟.还珠(dú)C.虎兕.(sì)大禹.(yǔ)分崩.离析(bènɡ)D.后羿.(yì) 聚敛.(jiǎn)偃.仰啸歌(yǎn)解析A项“论”应读“lún”。
C项“崩"应读“bēnɡ”。
D项“敛"应读“liǎn”。
答案B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C.求!无乃尔是过与D.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解析A项“共”通“拱”,环抱,环绕;B项“道”通“导”,治理;C项“与”通“欤",语气词.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3分)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区别B.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去:离开C.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劝:努力D.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若:像,如同解析A项格:至,来。
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
B项去:去掉.D项若:指示代词,这。
答案C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1)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4)子为政,焉.用杀A.(1)和(2)相同,(3)和(4)相同B.(1)和(2)相同,(3)和(4)不同C.(1)和(2)不同,(3)和(4)相同D.(1)和(2)不同,(3)和(4)不同解析(1)于:在,介词。
(2)于:向,介词.(3)焉:什么,代词.(4)焉:哪里,副词.答案D5.《论语》这部书是____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是记录______时期我国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及其________言行的书,全书共__________篇;内容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道理等方面。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二专题《夏本纪》Word版含答案
《夏本纪》教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二专题“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史记》的体例。
该板块“本纪”“世家”“书”“表”各有一篇。
本文属于教学课文。
仍属于比较难懂的篇目,但选文不长,也附了译文。
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宜了解有关常识,通晓大意,基本理解内容,能够有所思考探讨。
以指导阅读的方式来处理选修教材。
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进一步了解《史记》的体例。
3、适当积累文言知识。
教时设置:2教时第1教时要点:了解有关内容,流畅朗读,对照译文,基本弄懂,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
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
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
《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今天我们学习《夏本纪》二、题解《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记,系统的叙述了从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作者怀着虔诚的心情,向人们诉说着夏禹的业绩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当然,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篇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真实,历史事实未必那么美好,但大禹治水的业绩却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课文是其节选部分。
二、朗读课文1、注意通假字的读音请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通“敷”女平水土:“女”通“汝”。
致费于沟淢:“淢”通“洫”,田间水道。
九州攸同,四奥既居:“奥”通“墺”,四方可定居之地。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原”通“源”,源头。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3廉颇蔺相如列传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请奉盆缻秦王B.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C.召有司案图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解析A“缻”同“缶”;B“介”同“芥”;C“案”同“按”。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3分)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易:交换B.则幸得脱.矣脱:逃脱C.左右皆靡.靡:倒下D.与王诀.曰诀:约定解析B应为“赦免”;C应为“后退”;D应为“告别”。
答案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 A 项指示代词,这/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 项均为介词“趁机”; C 项介词,凭借/介词,用,拿;D 项介词,被/介词,在。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 .于是相如前进..缻 C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D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解析 A 指“条约、协议”;B 指“走上前进献”;C 指“不前往"。
答案 D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 .毕礼而归.之B .宁许以负.秦曲C .臣请完.璧归赵D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解析 D 为名词作状语,ABC 为使动用法。
答案 D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 .徒见欺B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C .而君幸于赵王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解析 B 为定语后置句,ACD 均为被动句。
答案 B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蔺相如“智勇双全”的一组是( )(3分)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②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③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⑤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6秦始皇本纪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寡人以眇眇之身B.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C.不为置王,毋以填之D.五月,天下大酺解析A“眇”同“渺”;B“取"同“趣”;C“填”同“镇"。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秦用李斯谋,留.非留:挽留。
B.引兵欲攻燕,屯.中山屯:驻扎.C.体解轲以徇.徇:示众。
D.六王咸伏其辜.辜:罪。
解析A.留:羁留、扣留。
答案 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愿大王少假.借之B.华阳太后卒.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C.引.兵欲攻燕复夜引.兵D.并.阴山至辽东秦初并.天下解析C均为率领,带领。
A分别为代理/宽容;B分别为死/结束,终结;D分别为沿着/兼并,并吞.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错误!B.错误!C。
错误!D。
错误!解析均为助词,可不译。
A项动词,到/代词,代这件事;B项目的连词,来/介词,凭借;C项介词,替/动词,担任。
答案D5.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千里A.昔者五帝地方..B.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C.死而以行为谥..D.甚无谓,朕弗取焉..解析A指“土地方圆”,B指“祭祀用的牲畜”,C指“品行事迹"、“封给”。
答案D6.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A.王翦将.上地B.大雨.雪C.以古非今者族.D.东.与燕合兵,军上谷解析D为名词作状语,ABC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D7.下列各句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3分)A.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B.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C.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D.秦军破燕易水之西解析B为定语后置句,C为宾语前置句,D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A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9淮阴侯列传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A.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B.右倍山陵,前左水泽C.相国绐信曰D.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解析A“罢”同“疲”;B“倍”同“背”;D“萆”同“蔽"。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A.众.辱之众:当众B.信由此日夜怨望.望:盼望C.有能生得者购.千金购:悬赏D.不伐己功,不矜.其能矜:夸耀解析B.望:怨恨。
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错误! 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A项均为副词,反而,竟然.B项,动词,带领/目的连词,来;C项,代词,代韩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介词,对/介词,“为……所”组成固定结构,表被动。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臣之计A.愿君留意..不用诈谋奇计B.常称义兵..子所诈C.乃为儿女..乌集D.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解析A指“仔细考虑”;C指“妇女,小子";D指“英雄豪杰”。
答案B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欲东.下井陉击赵B.水上军开入.之C.师.事之D.夜.诈诏赦诸官徒奴解析B为使动用法,ACD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B6.下列各句中补充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还报,(信)则大喜B.食时信往,(亭长)不为具食C.(信)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D.(人)再至,陛下乃疑矣解析B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亭长妻”;C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广武君”;D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人言".答案A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信认为,虽然陈豨是皇上信任的臣子,但如果有人告发说他反叛,久而久之,皇上也会率兵围剿.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对这种说法,陈豨非常相信。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专题练习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阶段检测试题本试卷分两部分,满分为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出卷人 :远中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65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9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6分)(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浮游尘埃之外,____ ______.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2)谚曰:“桃李不言,。
”(司马迁《李将军列传》)(3),衣食足而知荣辱。
(司马迁《管仲列传》)(4)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司马迁《项羽本纪》)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2~3题。
(8分)【中吕】山坡羊叹世陈草庵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长安,汉唐都城,借指京城。
2、你认为这首小令中最具神韵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尾两句“山,依旧好;人,憔悴了”很为评论家所称道,这两句究竟好在哪里?请从写作技巧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
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二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B.女平水土,维是勉之C.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D.因举而笑之,不敢道解析A项“指”同“旨”;B项“女”同“汝”;C项“畔”同“叛”。
答案 D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赏B.俟.后世圣人君子俟:等候,等待C.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诛:杀D.奸.神命者乃旦也奸:奸佞解析A项应为“封禅”;C项应为“惩罚”;D项应为“冒犯”。
答案 B3.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前有谗而弗见./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B.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而又不能与死节者比.C.因举.而笑之,不敢道/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D.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沛公乃置.车骑解析C项,举:拿。
A项,见:看见/同“现”,出现;B项,比:把……比作/并列;D项,置:交换/拋下,丢弃。
答案 C4.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孔子知言之.不用B.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女其.往视尔事矣C.为.其有所刺讥也/然此可为.智者道D.余于是因.《秦记》/因.招樊哙出解析A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其:助词,表期望,一定/助词,表婉商,还是;C项,为:因为/对;D项,因:介词,根据/介词,趁机。
答案 A5.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B.平易..近民,民必归之C.有余则用溉氵侵,百姓..飨其利D.山东从此无限..解析A指“参与这件事”;B指“简便易行”;D指“没有险阻”。
答案 C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告纣之罪于天C.学者牵于所闻D.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A、C、D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 B7.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明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A.父不父.则无道B.国号曰夏后,姓.姒氏C.今溉田.之D.表.六国时事解析例句和B项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A项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使动用法;D项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B8.名句填充(任选8句,8分)(1)如切如磋,____________。
(2)投我以木桃,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景行行止。
(4)他山之石,____________。
(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鲜克有终。
(7)____________,唇亡齿寒。
(8)____________毛将焉附?(9)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行而不远答案(1)如琢如磨(2)报之以琼瑶(3)高山仰止(4)可以攻玉(5)如履薄冰(6)靡不有初(7)辅车相依(8)皮之不存(9)过而能改善莫大焉(10)言之无文二、文段翻译(10分)翻译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9.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以天下授益。
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1)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禹的儿子启贤德,天下的人心都归向于他。
(2)所以诸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
【参考译文】过了十年,禹帝到东方视察,到达会稽,在那里逝世。
把天下传给益。
服丧三年完毕,益又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
禹的儿子启贤德,天下人心都归向于他。
等到禹逝世,虽然把天子位传给益,但由于益辅佐禹时间不长,天下并不顺服他。
所以,诸侯还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这是我们的君主禹帝的儿子啊。
”于是启就继承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夏后帝启。
10.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
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
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於夏台,使至此。
”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
汤封夏之后,至周封於杞也。
(1)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桀不修文德而用武力伤害百官之族,百官不堪忍受。
(2)汤修行文德,诸侯都来归附,汤就率领军队来讨伐夏桀。
【参考译文】帝桀在位时,因为自从孔甲在位以来,诸侯就有很多相继叛离了夏,而桀不修德行而用武力伤害百官之族,百官不堪忍受。
桀召来汤,把他囚禁在夏台,后来又放了他。
汤修行德业,诸侯都来归附,汤就率兵去征讨夏桀,夏桀逃到鸣条,最后被放逐而死。
桀对人说:“我后悔当初没有索性把汤杀死在夏台,以致使我落到这个下场。
”这样,汤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朝,领有天下。
汤封了夏的后代,到周朝时,把他们封在杞地。
三、课内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4题。
周公卒后,秋未获,暴风雷,禾尽偃,大木尽拔。
周国大恐。
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
二公及王乃问史百执事,史百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
”成王执书以泣,曰:“自今后其无缪卜乎!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
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
”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
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
岁则大孰。
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
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
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
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
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作《肸誓》,曰:“陈尔甲胄,无敢不善。
无敢伤牿。
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敬复之。
无敢寇攘,逾墙垣。
鲁人三郊三隧,歭尔刍茭、糗粮、桢干,无敢不逮。
我甲戌筑而征徐戎,无敢不及,有大刑。
”作此《肸誓》,遂平徐戎,定鲁。
鲁公伯禽卒,子考公酋立。
考公四年卒,立弟熙,是谓炀公。
炀公筑茅阙门。
六年卒,子幽公宰立。
幽公十四年。
幽公弟氵费杀幽公而自立,是为魏公。
魏公五十年卒,子厉公擢立。
厉公三十七年卒,鲁人立其弟具,是为献公。
献公三十二年卒,子真公濞立。
1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国.大恐国:王都B.岁则大孰.孰:同“熟”,丰收C.变其俗,革.其礼革:除掉D.马牛其风.,臣妾逋逃风:走失解析C项,革:变革。
答案 C1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自今后其.无缪卜乎②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③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④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解析①②均为语气副词,表揣测。
③④分别为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A13.下面句子中分别表现周公尽职尽责、有远见的一项是()(3分)①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②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③自以为功代武王④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⑤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⑥平易近民,民必归之A.①/④B.①/③C.③/⑤D.④/⑤解析①③表现尽职尽责,⑤表现有远见,②表明成王的尊敬,④为太公的表现,⑥为周公的执政观点。
答案 C14.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1)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甲戌筑而征徐戎,无敢不及,有大刑。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鲁国之所以有周天子一样的礼乐,是用来褒奖周公的德行啊。
(2)为政不简便易行,人民就不会亲近。
(3)我军在甲戌日修筑工事去征伐徐戌,不许届时不到,否则会受到严厉的刑罚。
四、课外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
尝受《韩子》、杂家说。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东界。
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臵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
天子闻之,心弗善也。
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
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
梁王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
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今梁使来,辄案责之。
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
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
”言之,帝心乃.解。
安国由是知名,结于汉。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居无何,梁内史缺,拜安国为梁内史。
田甲亡走。
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甲因.肉袒谢。
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
景帝闻诡、胜等计划,乃遣使捕之,必得。
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臣死。
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
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
”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