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巴特勒的信公开课教案
给巴特勒的信公开课教案
16、给巴特勒的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和方法:品味文章生动睿智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感受作者非凡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引导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先请大家来看几幅图片。
看了以后,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图片中的景象,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景,学生谈感受。
教师引入对火烧圆明园事件的回顾,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背景资料: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于1856年再次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是啊,那是一次强盗的掠夺,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是,雨果,这位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怎样回答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给巴特勒的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2、展示本节学习目标3、介绍作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先介绍,教师总结,课件展示)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多媒体展示)1、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学生预习课文并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请一名学生展示本课生字词语并把它写在黑板上,教师纠正总结)2、巴特勒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文中有体现吗?(提问学生后总结)明确:巴特勒想利用雨果的声望,为这次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就体现了这点。
3、雨果在给巴特勒的回信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即赞美圆明园的美丽和讽刺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板书:赞美圆明园美讽刺侵略者丑)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品味语言1、学生速读第三段,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二)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感情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法国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
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
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_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左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字词赃(zāng)物箱箧(qi )制裁(c i)给(jǐ)予恍(huǎng)若琉(li )璃(l )珐(f )琅(l ng)眼花缭(li o)乱惊骇(h i)晨曦(xī)瞥(piē)见劫(ji )掠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明确:奇迹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明确: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尊敬的巴特勒上尉,我谨以此信呈上,对于您参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行动,我有一些观点需要表达并请您斟酌。
作为信教案,我会在信中逐一阐述我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看法以及对您作为一名军官的期望。
背景中国历史上的这次远征事件是我国国家主权和尊严受到侵犯的伤痛记忆。
由于一系列不公平的贸易条件以及由英国与中国之间的鸦片战争所引发的恩怨,英法联军决定采取武力手段迫使中国开放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对英法联军远征的看法首先,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对英法联军的行动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愤慨。
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决定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命运。
英法联军的入侵行为完全违背了国际法和道义准则。
其次,英法联军采取的军事手段导致了大量无辜中国人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种强权政治的行径是残忍和无情的,完全抹杀了人道主义价值观。
再次,远征行动背后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贸易优势,而并非出于人权或民主的考虑。
这无疑是一种对中国人民权益的剥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是对国家自主发展的阻碍。
对巴特勒上尉的期望作为一名军官,您可能受到了上级的命令和约束,但我希望您能在行动中保持一定的人权和道义准则。
首先,请您在执行任务时尽量减少对无辜人民的伤害,避免过度使用武力。
我希望您能意识到每个中国公民都有权享受平等和尊严的生活。
其次,请您在与中国人民进行交流时保持尊重和理解,避免对他们的文化和信仰进行歧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这些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再次,请您对中国人民的财产进行保护,并在军事行动中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中国人民的财产是他们努力工作的成果,也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基础。
结语最后,我希望您能认真思考这次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意义和后果。
这次行动对两国的历史和人民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一名军官,您承担了特殊的责任。
请您牢记自身的使命,确保行动的公正性和人道性。
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读这封信。
我感谢您对我的关注并期待您对这些观点的深思熟虑。
给巴特勒的信公开课教案
16、给巴特勒的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品味文章生动睿智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感受作者非凡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引导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先请大家来看几幅图片。
看了以后,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图片中的景象,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景,学生谈感受。
教师引入对火烧圆明园事件的回顾,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背景资料: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于1856年再次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是啊,那是一次强盗的掠夺,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是,雨果,这位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怎样回答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给巴特勒的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2、展示本节学习目标3、介绍作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先介绍,教师总结,课件展示)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多媒体展示)1、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学生预习课文并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请一名学生展示本课生字词语并把它写在黑板上,教师纠正总结)2、巴特勒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文中有体现吗?(提问学生后总结)明确:巴特勒想利用雨果的声望,为这次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就体现了这点。
3、雨果在给巴特勒的回信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即赞美圆明园的美丽和讽刺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板书:赞美圆明园美讽刺侵略者丑)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品味语言1、学生速读第三段,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课文精彩的语言;2、体味雨果的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1、体味雨果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2、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
1、导入。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
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5、感受雨果精神。
6、小结。
7、布置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2分钟)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
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
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校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2、检查预习。
(5分钟)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拼音表示的字:(珐)琅晨曦(xi) 箱(箧) 缀(zhui)满(瞥)见给(ji)予恍(huang)若朱鹭(lu)3、整体感知。
(10分钟)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范读课文,同学在课本上划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以及批判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语句。
体会雨果的态度及思想。
[提问]雨果对巴特勒的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否定)[提问]文中什么地方说明是否定的?(指称其为强盗等)[提问]雨果对圆明园又是怎么认识的?(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典范等)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20分钟)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豪,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深厚底蕴。
1、“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圆明园。
”(比喻)2、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排比)3、“人们常说希腊有……而东方有圆明园。
给巴特勒的信教案
给巴特勒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雨果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书信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文中讽刺、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罪行的愤怒,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体会文中反语的表达效果。
感受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侵略者的谴责。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境界。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遗产。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讲授法: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圆明园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宏伟和美丽。
提问:“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却遭到了侵略者的破坏,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引出课文。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雨果,包括他的生平、代表作品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讲解这封信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这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体会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分析作者对侵略者的谴责,理解反语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组织学生讨论:“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看法,雨果为什么要写这封信?”5、探究思考让学生思考:“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遗产?”小组交流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6、总结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强调保护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这封信的感受。
2024年《给巴特勒的信》教案[1]
2024年《给巴特勒的信》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给巴特勒的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课文中鲁迅先生给巴特勒的复信的写作特色和论证方法;探讨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和民族命运的态度及其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给巴特勒写信的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掌握鲁迅先生的写作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特色和论证方法,理解作者对待文化遗产和民族命运的态度。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鲁迅先生的论证中提炼出其核心观点,并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相关背景知识、例题等。
2. 黑板:用于板书设计。
3.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鲁迅先生与巴特勒的交往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鲁迅先生的情感态度和论证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特色,讲解课文中的论证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课堂讨论。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给巴特勒的信》2. 鲁迅先生的写作特色:论证方法、观点表达等。
3. 课文重点: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和民族命运的态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和民族命运的态度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结合现实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教学难点的掌握情况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深入了解其思想观点,提高文化素养。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促进思维碰撞。
2024年《给巴特勒的信》教案[]
《给巴特勒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教育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对教育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作者对教育的见解。
2.激发学生对教育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关注。
2.提问:你们对教育有什么看法?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三、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四、课堂讨论1.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课堂讨论。
2.讨论话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如何进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结构、段落大意。
2.提问:你们对教育的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见解。
三、课堂活动1.设计一个小活动,让学生模拟作者与巴特勒的对话,探讨教育问题。
2.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教育的感悟。
2.预习下一课《给儿子的信》。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重点句子。
2.提问:你们对教育的理解有哪些变化?二、课堂讨论1.针对教育问题,展开课堂讨论。
2.讨论话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三、案例分析2.学生反思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写一篇关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文章。
2.预习下一课《给儿子的信》。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优秀教师的特质。
2.提问:你们认为自己具备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潜力吗?二、课堂活动1.设计一个小活动,让学生模拟教师上课,体验教育过程。
2.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讨论1.针对模拟上课的过程,展开课堂讨论。
2024年《给巴特勒的信》教案[1]
2024年《给巴特勒的信》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英语阅读与写作》教材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给巴特勒的信》。
该篇文章为马克·吐温在1870年写给他的一位朋友巴特勒的信,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批判。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了解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精神;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类似的信件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型,以及马克·吐温的讽刺手法;2.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语言特点及信件写作的基本格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马克·吐温的画像,引导学生猜测其身份,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阅读理解: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回答关于文章大意和细节的问题;3. 语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及讽刺手法;4.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类似的情景,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5.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的一个复杂句型为例,进行详细讲解和练习;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篇类似的信件写作;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给巴特勒的信》2. 重点词汇:3. 复杂句型:4. 信件写作格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所学,以《给朋友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词的信件;2. 答案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马克·吐温的作品,深入了解其写作风格和思想观点,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了解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精神”;2. 教学难点中的“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型,以及马克·吐温的讽刺手法”;3. 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分析”和“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中的“作业题目及答案示例”。
《给巴特勒的信》说课稿
《给巴特勒的信》说课稿
引言概述:
《给巴特勒的信》是一封充满深情的信函,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这封信充满了对巴特勒的感激之情,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爱戴。
在这封信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展现了对巴特勒的深刻理解和敬意。
一、对巴特勒的感激之情
1.1 对巴特勒的教诲
1.2 对巴特勒的慷慨帮助
1.3 对巴特勒的悉心照顾
二、对巴特勒的敬仰和爱戴
2.1 巴特勒的品德和才华
2.2 巴特勒的人格魅力
2.3 巴特勒的领导才能
三、对巴特勒的深刻理解
3.1 巴特勒的人生经历
3.2 巴特勒的成就和贡献
3.3 巴特勒的人格魅力
四、对巴特勒的敬意和敬仰
4.1 巴特勒的品德和人格
4.2 巴特勒的领导风范
4.3 巴特勒的影响力和魅力
五、结语
5.1 总结对巴特勒的感情和思想
5.2 表达对巴特勒的敬意和爱戴
5.3 展望未来,继续学习和追随巴特勒的榜样
通过这封信,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巴特勒的敬意和爱戴,也可以从中体会到巴特勒的卓越品德和领导才能。
希望我们能够向巴特勒学习,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人。
《给巴特勒的信》教学设计
《给巴特勒的信》教学设计《给巴特勒的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雨果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掌握书信的格式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雨果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主义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人类文明的伟大和珍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雨果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书信的格式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给巴特勒的信》的阅读和分析,深入理解雨果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给巴特勒的信》原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圆明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并思考: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它为什么会被毁灭?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给巴特勒的信》。
(二)讲授新课(15 分钟) 1. 教师介绍雨果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雨果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倾向。
2. 教师讲解书信的格式和写作方法,让学生掌握书信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3.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给巴特勒的信》原文,让学生了解雨果在信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小组讨论(15 分钟) 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给巴特勒的信》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如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书信的写作技巧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3.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1. 2. 3. 1. 2. 1. 2.(四)写作练习(15 分钟) 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给巴特勒的信》的理解和感悟,写一封回信给巴特勒,表达自己对圆明园的看法和对雨果的敬意。
2024年十四给巴特勒的信教案
2024年十四给巴特勒的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英语》教材第九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14th Century Letter from a Merchant to a Butler。
教学内容围绕该信件的阅读理解、语言分析和应用写作展开,着重解析信件中的商业交流用语、14世纪英语特点以及相应的现代英语对应表达。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14世纪商业信件的格式与语言风格。
2. 学生能够掌握信件中的关键商业术语及其现代英语对应词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4世纪商业信件的语言特点及其与现代英语的差异,商业信件的写作格式。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古英语词汇和表达,以及如何构建一封格式正确、语言得体的商业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PPT展示14世纪欧洲商业背景,提问学生对这一时期的了解,进而引入给巴特勒的信。
2.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快速阅读信件,回答关于信件背景、内容的问题。
随后,详细解析信件的语言特点,对照现代英语进行对比分析。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信件内容,讲解两个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古英语表达,并学会将其转换为现代英语。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两个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写作(15分钟)6. 课堂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信件的关键词汇和表达。
2. 板书中间:展示商业信件的写作格式。
3. 板书右侧:书写随堂练习答案及写作提示。
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参照教材中给巴特勒的信,结合现代英语表达进行修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14世纪商业交流的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给巴特勒的信 省优获奖 公开课教案版
16 *给巴特勒的信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赞美圆明园的精妙语句及反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综合运用对比、衬托等多种表现手法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目标2和3。
自主、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18世纪的中国,历经数代帝王的苦心营造,一座辉煌的“万园之园”展现在世人面前。
但随之而来的一场浩劫使这座名园化为灰烬,仅留下几根石柱见证这段屈辱的历史。
(展示圆明园残迹的照片)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时的英法联军。
这时候,欧洲有一位伟大的文豪站出来愤怒谴责这两个国家制造的这一暴行,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发出了正义的呼声,举世震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雨果的这封《给巴特勒的信》。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
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2)背景链接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
当时率领法国远征军胜利归国、红极一时的巴特勒写信给大文豪雨果,希望能被赞誉。
结果雨果却在回信中毫不客气地怒斥无知匹夫毁坏了世间罕见的伟大建筑圆明园,表达了对中华文明的由衷仰慕和热情赞扬之情!2.生难字词(1)字音赃.物(zāng)箱箧.(qiè)制裁.(cái)给.予(jǐ) 恍.若(huǎng) 琉璃..(liú lí)珐琅..(fà láng) 眼花缭.乱(liáo) 惊骇.(hài)晨曦.(xī) 瞥.见(piē) 掠劫.(jié)(2)词义【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来的财物。
第16课《给巴特勒的信》教案(语文版初三上)(3)doc初中语文(1)
第16课《给巴特勒的信》教案(语文版初三上)(3)doc 初中语文(1)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不本文中颂扬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不。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教学难点:辨不本文中颂扬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先给大伙儿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
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因此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
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
顷刻间,往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时化为一片乌有。
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
那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
几百口人都被杀了,但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
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
因此,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
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威严与地位。
我们现在只明白,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请咨询:友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厌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么?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么?二、简介作者: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讲?巴黎圣母院?、?凄惨世界??九三年?等。
他在这些作品里面对人民的不幸给予了无限的同情。
对社会的黑暗提出了强烈的控诉,本文选自?雨果文集?。
三、解题:这封书信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慨的声讨了入侵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入侵者的庞大同情,震动读者心灵。
四、整体感知。
1、大伙儿明白本课开头提出的咨询题答案的请举手?专门简单的咨询题因此有专门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的家庭确实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厌恶的仆人确实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确实是你确实是我确实是我们大伙儿呀!2、有谁能给大伙儿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形呀?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因此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
《给巴特勒的信》教案[1]
《给巴特勒的信》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英语阅读与写作》教材第四单元“书信写作”,详细内容为《给巴特勒的信》。
该信件是亚伯拉罕·林肯于1855年写给约翰·巴特勒的一封书信,内容主要关于奴隶制问题的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了解英语书信写作的规范。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林肯的观点及论证方式。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书信的格式、林肯观点的理解、写作技巧的运用。
2.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观点表达、写作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入奴隶制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给巴特勒的信》,了解林肯的观点,分析论证方式。
3. 分析讲解:针对书信格式、林肯观点、写作技巧进行讲解。
4. 实践演练:指导学生进行书信写作实践,表达自己的观点。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写作成果,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书信格式2. 林肯观点3. 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给朋友的一封信》为题,写一封关于你认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书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林肯的作品,了解美国历史,提高英语素养。
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书信的格式、林肯观点的理解、写作技巧的运用。
一、书信格式[Your Name][Your Address][City, Postal Code][Date][Recipient's Name][Recipient's Address][City, Postal Code]Dear [Recipient's Name],[Body of the letter]Sincerely,[Your Name]在讲解格式时,要强调每个部分的作用和注意事项,例如:信头:包含写信人的姓名和地址,方便收信人回信。
巴特勒教案公开课
给巴特勒的信雨果石井初中张银鸟【教学目标】1. 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筛选信息能力。
2. 反复朗读,品味作者生动睿智的语言。
3. 感受作者伟大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侵华历史资料;查阅有关雨果资料;了解反语这种修辞手法;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入(1分钟)二、展示目标(1分钟幻灯片1)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2分钟幻灯片2)学生自主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一:雨果在给巴特勒的回信中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幻灯片3)问题二:雨果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浏览第三段,找出表示赞美的句子读一读。
(幻灯片4)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3)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4)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5)这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如月宫的建筑。
6)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问题三:雨果怎样谴责讽刺侵略者的?浏览4-9段,找出文中表示讽刺的句子读一读。
(幻灯片5)1)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2)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3)丰功伟绩!收获巨大!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5)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6)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四、合作交流,品味语言(15分钟(幻灯片6))你最喜欢我们找出的句子中的哪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试着写一点评析。
教师点拨:可以从修辞,句式,用词,作者表达的情感等不同方面去品析。
(幻灯片7)示范:我喜欢的句子是: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的评析是:这句话运用感叹句,使用反语的修辞方法,强烈的讥讽了两个强盗抢劫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损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给巴特勒的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品味文章生动睿智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感受作者非凡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引导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先请大家来看几幅图片。
看了以后,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图片中的景象,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景,学生谈感受。
教师引入对火烧圆明园事件的回顾,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背景资料: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于1856年再次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是啊,那是一次强盗的掠夺,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是,雨果,这位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怎样回答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给巴特勒的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2、展示本节学习目标3、介绍作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先介绍,教师总结,课件展示)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多媒体展示)1、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学生预习课文并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请一名学生展示本课生字词语并把它写在黑板上,教师纠正总结)2、巴特勒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文中有体现吗?(提问学生后总结)明确:巴特勒想利用雨果的声望,为这次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就体现了这点。
3、雨果在给巴特勒的回信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即赞美圆明园的美丽和讽刺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板书:赞美圆明园美讽刺侵略者丑)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品味语言1、学生速读第三段,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1)请学生欣赏几幅圆明园复原图,并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明确:圆明园就像一个美轮美奂的梦,一座眼花缭乱的洞府,一个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一座神秘的月宫;是幻想中的典范,是世界奇迹,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亚洲文明的剪影等。
(2)作者这样盛赞圆明园,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明确:对圆明园的热爱,对人类文明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
(3)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表达对火烧圆明园的看法,但为什么开头先赞美圆明园,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以美衬丑,越是写圆明园的美,就越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行径的可恨。
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热爱。
(板书:衬托)(圆明园到底有多美,遗憾的是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虽然雨果没有见过圆明园,但是他凭着想像,描写出了心中的这座名园。
他说过:“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用多媒体展示)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4---9段,小组交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多媒体展示)(1)雨果先生对这件事到底是怎么看的?在课文中划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请学生自由谈)明确:“以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等(2)这些语句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这些句子很多运用反语,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更加发人深思。
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板书:反语)(3)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要读出辛辣讽刺的味道。
(4)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并尝试着品一品。
总结:通过对句子的品析,我们掌握了评析句子或词语的方法:即“选词选句写评点,词句赏析不离篇。
”四、拓展延伸,心灵互动:活动内容:“编写短信”活动要求:采用短信的形式写出你对雨果的评价和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课堂小结:以上活动中,有的同学说,雨果是英雄,有的同学说雨果是自己心中的偶像。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更加感受到了雨果的正直无私和博大的胸怀。
在这篇课文中,雨果先生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反语嘲讽何等睿智,正直无私何等可贵!结束语:同学们:岁月抹不去历史的痕迹,民族的耻辱,让我们记住圆明园的这片断壁残垣,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
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布置作业】1.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写一篇读后感,并与大家分享。
2.课外阅读文章《哭泣的圆明园》。
【板书设计】给巴特勒的信赞美圆明园美(衬托)讽刺侵略者丑(反语)16、给巴特勒的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有特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摘录重要语句,品味赞美圆明园的精妙语句及反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的品格,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对比、衬托、反语等多种表现手法的写作技巧。
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反衬、反语手法的运用。
2、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学生欣赏《火烧圆明园》图片。
2、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860年10月18日,中华民族史册上遭遇灾难的一天,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宫苑被英法帝国洗劫一空,熊熊烈火将它化为灰烬,面对照片中的残垣断壁,你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惋惜、愤怒都不足以表达我们此刻的心情。
法国作家雨果站在世界正义的立场,用辛辣的笔墨强烈控诉了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
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位作家的正直、勇敢和凛然大义。
3、(出示课件)简要介绍作者:雨果(1802-1885)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
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
他的代表作品是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二、朗读,初步体会作者情感1、听录音范读,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恍(huǎng)若琉璃(liú lí)珐琅(fà láng)朱鹭(lù)晨曦(xī)瞥(piē)见箱箧(qiè)三、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请从文中找一个词,概括雨果写这封信的目的。
、抗议。
针对巴特勒来信中认为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的谬论,作者针锋相对地了自己的看法,即第7段中“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2、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评价。
强盗。
如第5段中“这就是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和第7段中“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3、雨果在给巴特勒的回信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即赞美圆明园的美丽和讽刺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板书:赞美圆明园美讽刺侵略者丑)四、合作交流1、指导学生朗读第3段。
明确:第3段应该轻柔、舒缓,洋溢着赞美之情2、学生速读第三段,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1)请学生欣赏几幅圆明园复原图,并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明确:圆明园就像一个美轮美奂的梦,一座眼花缭乱的洞府,一个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一座神秘的月宫;是幻想中的典范,是世界奇迹,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亚洲文明的剪影等。
(2)作者这样盛赞圆明园,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明确:对圆明园的热爱,对人类文明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
(3)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表达对火烧圆明园的看法,但为什么开头先赞美圆明园,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以美衬丑,越是写圆明园的美,就越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行径的可恨。
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热爱。
(板书:衬托)(圆明园到底有多美,遗憾的是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虽然雨果没有见过圆明园,但是他凭着想像,描写出了心中的这座名园。
他说过:“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用多媒体展示)(4)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语言上有何特色?(作者用浪漫主义笔调,丰富奇妙的想像、华丽优美的词语,以及排比、比喻、夸张、对比、引用、衬托等修辞手法盛赞人世间这座空前绝后、令人神往的艺术建筑。
)【板书设计】给巴特勒的信赞美圆明园美(衬托)讽刺侵略者丑(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