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11(简)_421102065

合集下载

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

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
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

CONTENCT

• 线性有限元方法 •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 线性与非线性有限元的比较 • 线性与非线性有限元的实例分析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线性有限元方法
定义与原理
定义
线性有限元方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用于求解偏微分方程的近 似解。它将复杂的求解区域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简单的子区域 ,即有限元,然后对每个有限元进行求解,最终得到原偏微分方 程的近似解。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问题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 的有限元方法。对于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结合多 种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线性有限元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80%
高效求解算法
研究更快速、稳定的线性有限元 求解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100%
自适应网格生成
发展更智能、自动的网格生成技 术,以适应复杂几何形状和边界 条件。
线性有限元
由于线性有限元基于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因此计算复杂度 相对较低,适用于求解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如弹性力学问题 。
非线性有限元
非线性有限元需要求解非线性方程组,计算复杂度较高,但 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问题,如塑性力学、流体力学等领域的问 题。
精度比较
线性有限元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线性有限元可以给出较为精确的结果。然而,对于一些 复杂的问题,线性有限元可能无法准确描述非线性行为。
80%
多物理场耦合
研究线性有限元在多物理场耦合 问题中的应用,如流体-结构、电 磁-热等。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高阶非线性有限元
发展高阶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以更精确地描述复杂非线性行 为。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轨道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姜建华 练松良摘 要 实际轨道结构受载时的力学行为,属于典型的非线性力学问题。

钢轨垫层刚度、钢轨抗扭刚度和扣件扣压力的大小是影响轨距扩大的主要因素。

根据非线性有限元接触理论,建立了能准确反映扣件、钢轨与垫层的拧紧接触,以及受载车轮与钢轨侧向滑动接触的力学计算模型;并研究计算了不同扣件压力下,由于受载车轮与钢轨侧向滑动接触引起的轨距扩大问题。

关键词 轮轨关系,扣件压力,非线性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1 引言实际工程中常见的非线性问题一般可以归纳为三类: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边界条件非线性。

材料非线性问题是由于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所引起的,例如材料的弹塑性变形,材料的屈服和硬化等;几何非线性问题是由于结构的位移或变形相当大,以至必须按照变形后的几何位置来建立平衡方程;边界条件非线性问题是指边界条件随位移变化所引起的非线性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遇到的非线性问题多数是上述三类非线性问题的组合[1,2]。

实际轨道结构受载时的力学行为,属于典型的非线性力学问题。

比如基于轮轨接触的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边界条件非线性问题,以及扣件、钢轨、垫层三者间相互作用时所表现的边界条件非线性行为等。

所以,机车车辆在轨道结构上行驶时引起的力学现象是相当复杂的。

以往在研究轨道各部分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时,通常采用连续弹性基础梁理论或连续点支承,偶尔简单考虑扣件的作用和弹性垫层的使用。

不管用哪一种支承方式建立模型,都由于这样那样的假设而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性。

所以,如何利用现代力学理论的最新成果以及日益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根据轨道结构的具体情况,建立更为完整更为准确的轨道结构计算模型,为轨道设计部门提供更加可靠的设计依据或研究思路,已十分必要。

本文提出了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研究轮轨系统和轨道结构的思路。

作为算例之一,本文将根据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能准确反映扣件、钢轨与垫层的拧紧接触,以及受载车轮与钢轨侧向滑动接触的力学计算模型。

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2)对数应变和真实应力 对数应变/自然应变/真实应变是度量大应变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它是非线性应变的度量,因此是关于最终长度的非线性函数。与线性应变相比,对数应变(或真实应变)是可加
的。考虑一个初始长度为1m的杆经过下面3步的变形: 第1步: 从1m 变形至1.2m 第2步:从1.2m 变形至1.5m 第3步:从1.5m变形至2m 在下表中我们比较了工程应变和真实应变。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真实应变是可加的,因此在非线性分析中应该
大位移和大转角(小应变;线性或非线性材料)
大位移、大转角和大应变(线性或非线性材料)
K.J. Bathe, Finite Elemente Methoden 在线性FEA中,应变,如x方向应变可写为εx = ∂u/∂x,也就是说在表达式εx = ∂u/∂x + ...[(∂u/∂x)z + (∂v/∂x)z + (∂w/∂x)z]中只考虑了一次项的影响。在大位移(非线性)中,表达式的二次项也要考虑。另外,材料的应力-应变关 系也不一定是线性的。 2)材料非线性
材料非线性的特点
非线性材料(小位移)
K.J. Bathe, Finite Elemente Methoden 所有的工程材料本质上都是非线性的,因为无法找到单一的本构关系满足不同的条件比如加载、温度和应变率。 可以对材料特性进行简化,只考虑对分析来说重要的相关因素。线弹性材料(胡克定律)假设是最简单的一种。如果 变形可恢复,则材料为线弹性,如果变形不可恢复,则为塑性。如果温度效应对材料属性影响较大,则应该通过热弹性或热-塑性关系考虑结构和热之间的耦合效应。如果应变率对材料有明显影响,则应使用粘-弹性或粘-塑性理论。 上图是一个材料非线性的示例。 材料非线性的简单分类: 1. 非线性弹性 2. 超弹性 3. 理想弹-塑性 4. 弹性-时间无关塑性 5. 时间相关塑性(蠕变) 6. 应变率相关弹-塑性 7. 温度相关的弹性和塑性 如果考察上图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则材料非线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线弹性-理想塑性 2. 线弹性-塑性。应力-应变曲线的塑性段与时间无关,还可细分为两种:

《有限元非线性》课件

《有限元非线性》课件
有限元非线性
本课件介绍《有限元非线性》课程的重要概念和应用领域,帮助学习者深入 了解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案。
有限元分析基础概念
介绍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离散化方法、单元类型和刚度矩阵的计算。
进一步学习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深入讨论非线性有限元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应用和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常见的非线性问题类型
弹性-塑性耦合模型
讨论弹性和塑性耦合的模型,以及其在结构分析和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本构方程的求解方法
详细介绍求解非线性本构方程的数值方法和迭代策略,包括线性化方法和增量迭代法。
探讨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边界条件非线性等常见问题类型,并提供解决方案。
经典弹塑性模型
介绍经典弹塑性模型及其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塑性流动准则和硬化规律。
渐进式塑性模型
探讨渐进式塑性模型的特点及其在复杂材料行为建模中的应用。
黏塑性模型
介绍黏塑性模型及其在某些材料和地质工程分析中的应用,如粘土和岩石。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1 概述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对于许多力学问题和物理问题,人们已经得到了它们所应遵循的基本方程(常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和相应的定解条件(边界条件)。

但能够用解析方法求出精确解的只是少数方程性质比较简单,并且几何形状相当规则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工程实际问题,由于方程的某些特征的非线性性质,或由于求解区域的几何形状比较复杂,则不能得到解析的答案。

这类问题的解决通常有两种途径。

一是引入简化假设,将方程和几何边界简化为能够处理的情况,从而得到问题在简化状态下的解答。

但是这种方法只是在有限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因为过多的简化可能导致误差很大甚至是错误的解答。

因此人们多年来一直在致力于寻找和发展另一种求解途径和方法——数值解法。

特别是五十多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值分析方法已成为求解科学技术问题的主要工具。

已经发展的数值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以有限差分法为代表,主要特点是直接求解基本方程和相应定解条件的近似解。

其具体解法是将求解区域划分为网格,然后在网格的结点上用差分方程来近似微分方程,当采用较多结点时,近似解的精度可以得到改善。

但是当用于求解几何形状复杂的问题时,有限差分法的精度将降低,甚至发生困难。

另一类数值分析方法是首先建立和原问题基本方程及相应定解条件相等效的积分提法,然后再建立近似解法并求解。

如果原问题的方程具有某些特定的性质,则它的等效积分提法可以归结为某个泛函的变分,相应的近似解法实际上就是求解泛函的驻值问题。

诸如里兹法,配点法,最小二乘法,伽辽金法,力矩法等都属于这一类方法。

但此类方法也只能局限于几何形状规则的问题,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在整个求解区域上假设近似函数,因此,对于几何形状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建立合乎要求的近似函数。

1960年,发表了有限单元法的第一篇文献“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Plane Stress Analysis”,这同时也标志着有限单元法(FEM)的问世。

几何非线性分析

几何非线性分析

几何非线性分析问题描述一个横截面为工字形的悬臂梁,一端固定,另一端受集中力F=50KN的作用,求悬臂梁变形后的形状。

悬臂梁几何参数:L=2m。

工字形截面尺寸:W1=W2=b=0.08m,W3=ℎ=0.12,t1=t2=t3=0.01m。

悬臂梁材料参数:弹性模量:E=3.0×107kpa,泊松比λ=0.3。

问题分析该问题属于杆类构件的非线性异曲问题,非线性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将荷载效应线性累加,所以在确定了用什么荷载做异曲分析后,要做的是将这些荷载放到一个荷载况上,例如考虑恒载和活载联作用下的异曲,需要将恒载及活载定义在同一工况名称下来进行分析,本例中将选择悬臂梁为研究对象,建立几何模型,选择beam188梁单元进行求解。

Beam188单元适合于分析从细长到中等粗短的梁结构,该单元考虑了剪切变形的影响,这个单元非常适合线性、大角度转动和非线性大应变问题。

建立模型建立模型需要完成的工作:定义材料性能,定义单元类型,建立几何模型并划分有限元网格。

(1)定义单元类型(2)定义截面尺寸选择main menu / preprocessor / sections / beam / common sections 命令,弹出beam tool (单元梁工具)对话框。

单击sub-type 对话框的下拉列表,选择工字形截面,具体参数在问题描述中已给出。

(3)定义材料性能参数(4)建立几何模型并划分网格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包括定义分析类型、定义求解控制选项、定义边界条件和求解模型等工作,定义边界条件包括施加约束和施加集中力载荷等。

(1)定义分析选项,将本分析指定为大变形瞬态分析。

(2)定义载荷步选项,ansys的求解控制器中的时间步控制设置区用来对求解的问题进行载荷时间步设置。

查看结果可以采用ansys提供的通用后处理器对非线性分析结果进行观察。

这里求解的非线性分析结果按结果列表、云图显示等方法来进行观察。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学习总结报告)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学习总结报告)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学习总结报告)非线性有限元博士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报告目录第一章绪言 (1)1.1 非固体力学非线性问题的分类[1] (1)1.2 非线性问题的分析过程[1] (2)1.3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2)1.4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的特点、现状及趋势 (3) 第二章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4)2.1逐步增量法[3,4,5] (4)2.2迭代法[3,4,5] (6)2.3收敛标准 (8)2.3.1.位移收敛准则 (8)2.3.2.不平衡力收敛准则 (8)2.3.3.能量收敛准则 (9)2.4结构负刚度的处理[4,5] (9)第三章材料的本构关系 (13)3.1 钢筋的本构关系 (13)3.1.1 单向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13)3.1.2 反复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14)3.2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14)3.2.1 单向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14)3.2.2 重复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14)3.2.3 反复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14)3.3 恢复力模型的分类 (14)3.4 恢复力的获得方法 (15)第四章非线性有限元在结构倒塌反应中的应用 (17) 4.1 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反应研究现状 (17)4.2 钢筋混凝土的有限元模型 (17)4.2.1分离式模型 (18)4.2.2组合式模型 (19)4.2.3整体式模型 (20)4.3 倒塌反应中RC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选择 (20)4.3.1隐式有限单元法 (21)4.3.2显式有限单元法 (22)4.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倒塌反应分析 (22)4.4.1基于隐式有限单元法的倒塌分析 (22)4.4.2 基于显式有限单元法的倒塌分析 (23)4.5显式有限法在倒塌反应分析中的问题 (24)第一章绪言1.1 非固体力学非线性问题的分类[1]从本质上讲,所有固体力学问题都是非线性的,很少有解析解,线性弹性力学问题只是实际问题的一种简化假定。

非线性有限元解法

非线性有限元解法
于是方程的解为 u ( KT ( un ,n ))1( R ( un ,n )) ( KT ( un ,n ))1( n1R P( un ))
(9)
(10 )
•在增量方法中通常引入载荷因子λ,用 R R表示载荷, 于是非线性有限
元方程可写成: ( u, ) P( u ) R 0
(1)
用载荷因子λ系列: 0 0 1 2 M 1
(2)
相应于不同的载荷。
若相应于载荷因子 n 的解已经求得,记为 u un ,则 ( un ,n ) P( un ) n R 0
KT n
KT ( un
)
un
(8)
un1 un un
其收敛判据与直接迭代法的收敛判据雷同。
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组的解法(增量法)
•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另一类方法是增量方法。使用增量方法的一个优点是 可以得到整个载荷变化过程的一些中间的数值结果。当问题的性质与加载的 历史有关时,例如弹塑性问题,则必须采用增量方法。
u1 ( K1 )1 R
据此容易写出直接迭代法的迭代公式:
Kn K( un )
un1 ( K n )|1 R
(2)
按照这种迭代公式可以得到一个解数列 { un } ,当这个数列收敛时停止计
算,其数列收敛值就是方程(1)的解。
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组的解法(直接迭代法)
关于数列收敛的判据,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范数定义和收敛判据。若设第 n
( un ) K( un )un R 0
(7)
该值可作为对偏离平衡的一种度量(称为失衡力),收敛判据可相应地取为:
( un ) R
(8)
(失衡力收敛判据)
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组的解法(牛顿法)
把非线性有限元方程记为: ( u ) P( u ) R 0 (1)

非线性结构有限元分析课件

非线性结构有限元分析课件

非线性结构有限元分析的步骤与流程
• 设定边界条件和载荷,如固定约束、压力 或力矩等。
非线性结构有限元分析的步骤与流程
01 步骤三:求解
02
选择合适的求解器,如Newton-Raphson迭代法或 直接积分法。
03 进行迭代计算,求解非线性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非线性结构有限元分析的步骤与流程
01
步骤四:后处理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
总结词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将复杂的结构或系统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并建立 每个单元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和分析结构的非线性行为。
详细描述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基于离散化的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将复杂的结构或系统划分为有限个小的单 元(或称为有限元),并建立每个单元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和分析结构的非线性行为。这种方法能够 考虑各种复杂的边界条件和材料特性,提供更精确的数值结果。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常用方法
总结词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常用方法包括迭代法、增量法、 降维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非线性问题选择 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分析效果。
详细描述
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迭代法、增量 法、降维法等。迭代法是通过不断迭代更新有限元的位 移和应力,逐步逼近真实解的方法;增量法是将总载荷 分成若干个小的增量,对每个增量进行迭代计算,最终 得到结构的总响应;降维法则是通过引入一些简化的假 设或模型,将高维的非线性问题降维处理,以简化计算 和提高计算效率。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的 非线性问题选择使用。
03
02
弹性后效
材料在卸载后发生的变形延迟现象。
材料强化
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发生的强度增加 现象。
04

非线性有限元概论

非线性有限元概论

2 yz
2 zx
)
平均等效应变
2
3
( x
y )2
( y
z )2
( z
x )2
3 (
2
2 xy
2 yz
2 zx
)
和 之间存在单值函数关系
( )
关系由试验确定,对于简单拉伸, 就是单轴的关系。
单元切线刚度矩阵
ks ( )δe R e
T
ks ( )
B
v
Ds BdV
可得整体平衡方程
K(δ)δ R 0 设其初始的近似解为 δ δ0
,由此确定近似的 K 矩阵
K 0 K (δ0 )
可得出改进的近似解
δ1 (K 0 )1 R
重复这一过程,以第i次近似解求出第i+1 次近似解的迭代公式为直接迭代法
对非线性方程组
K i K (δi )
δi1 (K i )1 R
直到
δi δi1 δi
变得充分小,即近似解收敛时,终止迭代。
在迭代过程中,得到的近似解一般不会满足
K(δ)δ R 0
ψ(δi ) K (δi )δi R 0
作为对平衡偏离的一种度量,称为失衡力。
直接迭代法的计算过程
Newton—Raphson方法
设 (δ)为具有一阶导数的连续函数, δ δi 是方程的第i 次近似解。若
非线性有限元
非线性问题 大多数实际问题属于非线性问题,根据
产生非线性的原因,非线性问题主要有三种 类型: ●材料非线性(物理非线性) ●几何非线性 ●接触非线性
材料非线性 应力与应变之间为非线性关系,通常与
加载历史有关,加载和卸载不是同一途径, 因而其物理方程中的弹性矩阵是应变的函数。 但材料非线性问题仍 属于小变形问题,位移和 应变是微量,其几何方程 是线性的。土、岩石、混 凝土等具有典型的材料非 线性性质,应当按材料非 线性问题处理。

几何非线性分析

几何非线性分析

几何非线性分析随着位移增长,一个有限单元已移动的坐标可以以多种方式改变结构的刚度。

一般来说这类问题总就是就是非线性的,需要进行迭代获得一个有效的解。

大应变效应一个结构的总刚度依赖于它的组成部件(单元)的方向与单刚。

当一个单元的结点经历位移后,那个单元对总体结构刚度的贡献可以以两种方式改变变。

首先, 如果这个单元的形状改变,它的单元刚度将改变。

(瞧图2—1(a))。

其次,如果这个单元的取向改变,它的局部刚度转化到全局部件的变换也将改变。

(瞧图2—1(b))。

小的变形与小的应变分析假定位移小到足够使所得到的刚度改变无足轻重。

这种刚度不变假定意味着使用基于最初几何形状的结构刚度的一次迭代足以计算出小变形分析中的位移。

(什么时候使用“小”变形与应变依赖于特定分析中要求的精度等级。

相反,大应变分析说明由单元的形状与取向改变导致的刚度改变。

因为刚度受位移影响,且反之亦然,所以在大应变分析中需要迭代求解来得到正确的位移。

通过发出NLGEOM , ON(GUI路径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Options),来激活大应变效应。

这效应改变单元的形状与取向,且还随单元转动表面载荷。

(集中载荷与惯性载荷保持它们最初的方向。

)在大多数实体单元(包括所有的大应变与超弹性单元),以及部分的壳单元中大应变特性就是可用的。

在ANSYS/Linear Plus 程序中大应变效应就是不可用的。

(a)犬应克能党响局部【单云)网11度(b)犬转动龍議响单元阳虔对总体刚度的盍献图1—11大应变与大转动大应变处理对一个单元经历的总旋度或应变没有理论限制。

(某些ANSYS单元类型将受到总应变的实际限制一一参瞧下面。

)然而,应限制应变增量以保持精度。

因此,总载荷应当被分成几个较小的步,这可以〔NSUBST, DELTIM , AUTOTS 〕,通过GUI 路径MainMenu>Solution>Time/Prequent)。

非线性有限元解法

非线性有限元解法

现在设
u un
是方程(1)的第 n 次近似解。一般地,这时
( un ) P( un ) R 0
该值可作为对偏离平衡的一种度量(称为失衡力)。设修正值为 此时新的近似解为:
(2)
un
(3)

u un1 u n un
将(3)代入(1)中并在 u un 附近将 ( un un ) 泰勒(Taylor)展开: (4) ( un un ) ( un ) un un (5) n 若记 K K (u )
un un1 u n
范数的定义可取 或
(3) (4)
un max{ un }
un [{ un }t { un } ] 1/ 2
于是收敛判据可取为: un un (位移收敛判据) 在这里注意到,对于非线性方程(1),将 un 代入一般不是严格满足的,即
(5) (6)
( u ) K ( u )u R 0
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组的解法
• 对于线弹性小变形问题,其有限元方程组是线性的
Ku R 0
• 其解答利用直接方法很容易得到 u K 1R • 但是对于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组则不能利用直接方法 得到其解答。 • 一般地说,不能期望得到非线性方程组的精确界。 • 通常利用各种数值方法,用一系列的线性方程组去 逼近非线性方程组的解。
现在来求相应于载荷因子为1 n 时的解。 设 un1 un u 为其解, n 于是有 ( un u,n ) P( un u ) ( n )R 0 (4)
将 ( un u,n ) 在 un , n 处泰勒展开得
T T n
可得 n 1 n 1 从而可解出修正量 un 为 un ( K T ) ( un ) ( K T ) ( R P( un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结构计算中的运用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结构计算中的运用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结构计算中的运用摘要混凝土结构是一个整体,在荷载作用的时候,楼板、梁、墙等互相协同承载,共同变形。

在楼盖的设计计算中,一是假定板、主梁、次梁等这些构件在支座的地方是没有竖向的位移,并且忽略次梁与楼板的连续性,所以这样的假定对于结构的计算存在误差;二是没有适当考虑薄膜效应对板的影响,这种效应的影响主要是板内的轴向压力将提高板的受弯承载力,板周边支承构件提供的水平推力将减少板在竖向荷载下的截面弯矩,考虑这种有利影响,根据不同的支座约束情况,对板的计算弯矩进行相应折减。

关键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构计算混凝土结构是一个整体,在荷载作用的时候,楼板、梁、墙等互相协同承载,共同变形。

在楼盖的设计计算中,一是假定板、主梁、次梁等这些构件在支座的地方是没有竖向的位移,并且忽略次梁与楼板的连续性,所以这样的假定对于结构的计算存在误差;二是没有适当考虑薄膜效应对板的影响,这种效应的影响主要是板内的轴向压力将提高板的受弯承载力,板周边支承构件提供的水平推力将减少板在竖向荷载下的截面弯矩,考虑这种有利影响,根据不同的支座约束情况,对板的计算弯矩进行相应折减。

通过实际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是比较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理论的结果再进行对比分析,论证理论研究的匹配性。

但是实际的实验也有条件限制:一是进行大量的实际实验,需要科研经费与实验场地和条件的支持,在没有这样的先前条件下,要完成实际实验是基本不可能的。

二是实验容易受到一些人为不好控制的实际的因素的影响,如果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使得数据不准,那就失去验证的意义。

所以在进行这样的实验时,需要做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实验的设计论证与实施,这样就引起实验的时间相对很长。

所以也为了从理论上能缩短相应的研究时间,并能提高研究的准确性,有限元分析也相应的被应用了起来。

使用有限元进行分析,对于结构的各种情况进行模拟,得到可能会出现的受力、变形、破坏的情况,给结构的实验研究更多可参考的结果,对理论的设计给出提示。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课程名称: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英文名称: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s
课程类型:√□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大作业、编程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适用专业:理工文医各专业
适用层次: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
总学时/讲授学时:40/40
a)Volume 1 & Volume 2
3.Bathe: 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in engineering analysis. 1982
4.Cook, Malkus, Plesha, Witt: Concept and application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2002
5.Simo, Hughes: Computational inelasticity. 1997
6.Zienkiewicz, Taylor: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Volume 2. 2008
7.Reddy: An introduction to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2004
第九章接触
§9.1光滑及摩擦接触问题的数学描述
§9.2变分等式及变分不等式方法
§9.3一维无摩擦接触问题的求解方法及过程
§9.4摩擦接触问题算法
§9.5接触面相关的数学描述及算法
§9.6几种摩擦模型简介
第十章材料非线性
§10.1一维理想塑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及算法
§10.2基本的等向强化模型及算法
§10.3率无关塑性积分算法
Volume 1 & Volume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 2 w 1 ∂w 2 εx = − z 2 + ( ) ∂x ∂x 2 ∂x
z w
y v
σy
∂v ∂ 2 w 1 ∂w 2 εy = − z 2 + ( ) 2 ∂y ∂y ∂y
γ xy
∂u ∂v ∂ 2 w ∂w∂w = + − 2z + ∂y ∂x ∂x∂y ∂x∂y
σx
x u
汽车工程系
有限元法与应用
(第十五讲)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第12章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12.1 引言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12.1 引言
线性有限元分析均基于小位移(或小变形)假设。小变形假 设包含了两个含义: • 假定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远小于自身的几何尺度,在此前提 下,建立单元体或结构的平衡方程时可以不考虑物体的位置 和形状(简称位形)的变化,因此分析中可用变形前的位形 描述变形后的平衡位形; • 假定在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可用一阶微量的线性应变进行度 量,即应变与位移增量成一阶线性关系。
汽车工程系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12.1 引言
工程中会碰到很多不符合小变形假设的几何非线性问题, 如,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汽车工程系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第12章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12.1 引言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1) 大挠度梁 *应变-位移关系 z 挠度w 引起的应变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3) 大位移三维体单元 *应变-位移关系(几何方程)
∂u 1 ∂u 2 ∂v 2 ∂w 2 + [( ) + ( ) + ( ) ] ∂x 2 ∂x ∂x ∂x ∂v 1 ∂u ∂v ∂w ε y = + [( ) 2 + ( ) 2 + ( ) 2 ] ∂y 2 ∂y ∂y ∂y ∂w 1 ∂u 2 ∂v 2 ∂w 2 + [( ) + ( ) + ( ) ] εz = ∂z 2 ∂z ∂z ∂z
εx =
γ xy =
∂v ∂u ∂u ∂u ∂v ∂v ∂w ∂w + +( + + ) ∂x ∂y ∂x ∂y ∂x ∂y ∂x ∂y ∂w ∂v ∂u ∂u ∂v ∂v ∂w ∂w + +( + + γ yz = ) ∂y ∂z ∂z ∂y ∂z ∂y ∂z ∂y ∂u ∂w ∂u ∂u ∂v ∂v ∂w ∂w +( + + γ zx = + ) ∂z ∂x ∂x ∂z ∂x ∂z ∂x ∂z
T [ dB ] ∫ L {σ }dV =[ Kσ ]{dδ }
(应力刚度矩阵)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汽车工程系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于是(d)式为
{dψ } = ([ K 0 ] + [ Kσ ] + [ K L ]){dδ } = [ KT ]{d δ }
其中
[ K T ] = [ K 0 ] + [ Kσ ] + [ K L ]
{d σ } = [ Dep ]{d ε } = ([ D ] − [ D p ])[ B ]{d δ }
在计算前面[ K 0 ]和[K L ]的式子中,把[D]改为[Dep ],得到
切线刚度矩阵: [ KT ] = [ K0 ] + [ Kσ ] + [ K L ] - [K R ] 其中
[ K R ] = ∫ ([ B0 ]T [ Dp ][ B0 ] + [ B0 ]T [ Dp ][ BL ] + [ BL ]T [ Dp ][ BL ]+[BL ]T [D p ][B0 ])dV
代入虚功方程,得单元平衡方程
{ ψ (δ )} = ∫ [B] {σ}dV −{ f } = 0
e T
(a)
上式对材料特性、变形大小均无限制 汽车工程系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对小变形、线弹性问题的有限元,
{ε } = [ B ]{δ }, {σ } = [ D ]{ε }
方程(a)为
T [ B ] ∫ [ D][ B]dv{δ } −{ f } = 0

[ K ]{δ } = { f }
(线性方程组)
汽车工程系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 对大位移几何非线性问题,应变和位移的关系是非线性 [ B] 是δ的函数,可写成: 的,因此,方程(a)中的
汽车工程系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代入(c)得 式中
{dψ } = ∫ [dBL ]T {σ }dV + [ K ]{d δ }
(d)
[ K ] = ∫ [ B ]T [ D ][ B ]dV = ∫ [ B0 + BL ]T [ D ][ B0 + BL ]dV = [ K 0 ] + [ K L ]
[ K 0 ] = ∫ [ B0 ]T [ D ][ B0 ]dV
[ K L ] = ∫ ([ B0 ]T [ D ][ BL ] + [ BL ]T [ D ][ BL ] + [ BL ]T [ D ][ B0 ])dV
式中[K0]为小位移的线性刚度矩阵;[KL]为大位移刚度矩阵。 (d)式右边第一项可写成如下形式
称为荷载矫正矩阵。
汽车工程系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对于双重非线性问题,一般也是用牛顿-拉夫逊方法求 解,计算步骤与前面几何非线性问题时基本相同,但在每一载 荷增量步中,为了计算切线刚度矩阵 [K T ] ,需要用到上一章的 弹塑性本构关系计算[Dp ] 。
汽车工程系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T
解。 因此需建立{dψ(δ)}和{dδ}间的关系。由式(a)得
{dψ } = ∫ [d B ]T {σ }dV + ∫ [ B ]T {dσ }dV
(c)
当材料为线弹性时 {σ } = [ D]{ε }
{dσ } = [ D ]{d ε } = [ D ][ B ]{d δ }
由(b)式
[d B] = [dBL ]
[ B] = [ B0 ] + [ BL (δ )]
(b)
式中[B0]作为线性应变矩阵项,与{δ}无关;[BL]是大位移 应变矩阵项,它与{δ}有关,一般来说,[BL]是δ 的线性函 数。
汽车工程系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ψ(δ)}= ∫ [B] {σ}dV −{f }= 0 用牛顿-拉夫逊方法求 通常,方程(a): { e
d x = (dx )2 + ( dw dw dx )2 = dx 1 + ( )2 dx dx
w dx
由二项式展开定理
1 dw d x = dx[1 + ( ) 2 ] 2 dx
w
w+dw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挠度w 在梁中性轴引起的附加应变
1 dw 2 ε = ( ) 2 dx
I x
2 d w ε xII = − z 2 dx
由w 引起的弯曲应变
z拉伸位移 u 引起的应变 则,梁单元内的应变
ε
III x
du = dx
du d 2 w 1 dw 2 εx = −z 2 + ( ) dx dx 2 dx
汽车工程系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2) 大挠度板 *应变-位移关系
为切线刚度矩阵。
*牛顿-拉夫逊迭代公式
{Δδ }n = −[ KT ]−1{ψ }n {δ }n +1 = {δ n } + {Δδ n }
汽车工程系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为双重非线性——弹塑形大位移问题 当材料为弹塑性时, 对于双重非线性问题,前面推导的非线性几何关系仍然适 用,关键一步是应力应变改为如下形式
汽车工程系
结构分析与CAE研究室
12.2 大位移几何非线性
*单元刚度方程 由变形体虚功方程:
T T d { ε } { σ } dV = d { δ } {f} ∫
式中d{ε}和d{δ}为微小虚应变和微小结点虚位移; {σ}为应力列阵。 若把应变和位移的关系可写成增量形式
d {ε } = [ B ]d {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