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_诗_诗人_中西自然诗比较

合集下载

别有天地的田无牧歌-中西诗人自然观比较

别有天地的田无牧歌-中西诗人自然观比较

十 九世 纪 初 法 国 思 想 家 托 可 维 尔 在 写 到 英 国 成 熟 的 工 业 城 市 曼 彻 斯 特 时 说 : 从 这 污 秽 的 排 水 “
沟 里 流 出 了 人 类 工 业 的 最 大 巨 流 , 肥 了 整 个 世 浇
在 这 里 我 们 仿 佛 身 临 其 境 地 感 受 了 农 家 的 现 界 ; 这 肮 脏 的下 水 道 里 流 出 了 黄 灿 灿 的 纯 金 。在 实 生 活 。作 为 诗 人 , 在 农 村 , 劳 动 者 一 起 , 饮 从 住 与 饱 这里 , 性得 到 了最 完全 的也 是 最残 酷 的发 展 ; 人 在 大 自然 的 乳 汁 , 成 诗 歌 , 映 平 民 世 界 那 种 热 爱 酿 反
以 在 人 生 失 意 时 从 自 然 那 里 找 到 安 慰 。 对 自 然 的 民族 强壮 的象 征 。 华 滋 华 斯 的 《 给 自 由 的 十 四 行 献 热 爱 是 中 西 诗 人 共 同 的 一 种 情 感 , 是 诗 人 的情 感 诗 》 实 地 发 出 了这 样 的感 叹 : 她 真
[ 键 词 ] 园诗 ; 性 ; 性 ; 性 ; 化 关 田 人 理 神 文 [ 图 分 类 号 ]16 2 [ 中 I0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0 8—9 9 (0 2 一0 10 8 6 2 0 ) 2—0 3 0 4—0 3
晨 光 理 荒 秽 , 月 荷锄 归 。 戴 陶 渊 明 《 园 田居 》 归
辙 。在 田 园牧 歌 的世 界 里 , 自然 与 人 和 谐 相 处 。她 由于 选 材 的 不 同 , 伸 出 的 诗 的 背 景 和 诗 的 基 延 是人 类 的 朋 友 、 师 、 母 与 慰 籍 者 。人 类 可 以 平 调 也 不 尽 相 同 。西 方 诗 人 爱 好 的 自然 是 大 海 , 为 老 乳 因 等地 与 其 交 流 , 听 她 的 教 诲 , 受 她 的 滋 养 , 可 它一 向 是 自 由 的 代 表 ; 峭 崖 荒 谷 , 为 那 是 一 个 聆 接 更 是 因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比较摘要: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

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

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关键词:中西诗歌诗歌比较意境韵味1 前言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

中西的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诗总在两个阴阳对立的诗潮中交替发展。

“东西方各民族心灵的钟摆总是禁欲与纵欲,古典与浪漫、理性与非理性等二极对立之间作有规律的减幅振荡。

趋向于禁欲、古典理性的这一极可以称之为阴性。

趋向阳性的叫做阳性诗,趋向于阴性的叫做阴性诗。

”“趋向于纯审美但偏重娱乐的诗歌称作阳性,把趋向于纯审美,但偏重于伦理性,认知性的诗称作阴性诗,把只重纯审美的诗叫作元诗,把只重认知性或实用性的诗叫作泛诗。

用一条直线表示出来,则是:元诗——阳(阴)诗——阴(阳)诗——泛诗。

阴阳元泛诗互相对立、融合,补充——转化。

”从埃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和一些英美译者的翻译作品来看,中国诗的意境逐渐渗入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中国诗歌文字简洁,意义深刻的特点逐渐为他们所接受,而且也逐渐为他们所学习。

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中发现一个“新希腊”,从而发动了一场新的“文艺复兴”。

中国的古典诗词不仅影响他们的创作,还影响着他们的诗歌创作理论。

2 相似之处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华兹华斯自然诗与柳宗元山水诗的对比——以《咏水仙》与《江雪》为例

华兹华斯自然诗与柳宗元山水诗的对比——以《咏水仙》与《江雪》为例

134华兹华斯自然诗与柳宗元山水诗的对比——以《咏水仙》与《江雪》为例罗卓玲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中学摘要:柳宗元与华兹华斯乃中西方山水诗歌的集大成者,二者都是在政治失意、历尽人生挫折之际转向自然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超脱。

本文选取华兹华斯的《咏水仙》与柳宗元的《江雪》两首代表诗作进行比较,从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诗歌中的宗教哲学内涵以及观物方式三方面深入分析二者山水诗的异同。

关键词:山水诗;时代背景;宗教哲学;观物方式中国的山水诗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诗经》,至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柳宗元作为唐代诗坛成就卓越者,其山水诗歌也是独树一帜,他的代表作《江雪》更是中国山水诗歌史上的绝佳之作。

西方的山水诗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也获得了蓬勃发展,华兹华斯则是西方山水诗的集大成者。

本文选取了华兹华斯的《咏水仙》与柳宗元的《江雪》两首代表诗作进行比较,从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诗歌中的哲学宗教内涵以及观物方式三方面深入分析二者山水诗的异同。

一、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华兹华斯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此时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然而,工厂里永不停息的工业机器极大地压抑和摧残了人的个性,贫富悬殊,贵族资产阶级腐朽专制,人们道德败坏、自私自利、尔虞我诈、信仰缺失。

华兹华斯经历了理想的幻灭、对现实的失望,加之痛失爱人,陷入了精神的极度失落与痛苦当中。

伍(1997)指出,“这场大革命对他是以欢乐的希望开始,以他诗人想象力的沉沦和对人的信仰的丧失而结束”。

于是华兹华斯远离黑暗污浊的现实社会,认为只有大自然能够启迪人性中的善良和博爱,给人以精神的抚慰以及心灵的启迪。

他的诗歌代表作《咏水仙》正是他在大自然中恢复思想的平静之后创作而成。

柳宗元时期的唐朝已开始衰落,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的体制弊端,而朝廷却腐败无能。

柳宗元参加革新失败,柳宗元随即被贬永州。

柳宗元的山水诗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更多的是在极度苦闷中寻求精神的超脱。

中西山水田园诗歌比较

中西山水田园诗歌比较

中西山水田园诗歌比较作者:王梦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7期摘要:以描写自然山水风光为主的诗歌在中外文学史上都占有相当的篇幅,尽管都是山水田园诗,中西山水田园诗因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在诸多方面有较大差异。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中西山水田园诗歌进行比较:就其发展脉络而言,中国山水田园诗自形成后一直绵延不绝,而西方则是时断时续;在主题方面,中国山水诗往往带有政治色彩,而西方则偏重于宗教和爱情。

关键词:中西山水诗;比较;形成和发展;主题[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072-02一、形成和发展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就热爱歌颂自然之美,正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所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描写山水风光的作品多不胜数。

先秦时期,《诗经》和《楚辞》中就有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如《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这一时期山水风光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而是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1]晋宋时期,诗人们开始重视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山水田园诗也由此走向了兴盛。

此时,以陶渊明和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创作了大量描写和赞美大自然的诗作,这是中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的第一次创作高潮。

[2]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真正形成,主要代表诗人有孟浩然、王维和李白。

宋代以后,山水田园诗仍然发展着,出现过不少好的作品,但发展远不及盛唐时期。

回顾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白形成后它一直是不断发展着的,从未出现过断层。

反观西方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则出现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断层。

古希腊诗人忒俄克利托斯是欧洲最先创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之后,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将其进一步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田园诗传入英国。

[3]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文学艺术空前发展和繁荣,描写和歌颂自然之美的作品逐渐出现。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概述:诗歌是一种以表达情感、思想和美感为目的的文学形式。

中西方文化盛行的两种不同诗歌传统,即中国古代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比较中西诗歌在形式、主题和风格方面的差异,并探讨背后的文化因素。

形式比较: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如唐诗和宋词。

这些古代诗歌注重音韵的和谐和规则的押韵,表达中心思想的方式更加隐晦含蓄。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自由和开放,不受格律的限制。

现代诗人追求表达个人内心体验的自由,他们破除了传统的诗歌形式,采用自由诗和断行诗等形式,以更自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主题比较: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自然的情感。

中国诗人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关注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现代诗人通常以自己的经历、观察和感受为主题,表达对生活、人际关系和存在意义的独特见解。

风格比较: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中式诗歌常常以意象化的语言和比喻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追求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共鸣。

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直白和直接,注重真实和直接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现代诗人少使用修辞和寓意,他们通常以直观和真实的方式来传达他们的情感和思考,追求读者在阅读中直接领悟他们的意图。

文化因素:中西诗歌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因素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儒家思想和禅宗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追求超脱尘世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崇拜。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受到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注重个人情感和自由的表达。

结论:中西诗歌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意境的表达。

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自由和直接,注重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通过了解中西诗歌的比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并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谈中国诗》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谈中国诗》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谈中国诗》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来看自然诗。

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

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

《诗经》是最好的例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

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由人事而移到自然本身,是诗境的一大解放,不特题材因之丰富,歌咏自然的诗因之产生,即人事诗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义蕴。

所以自然情趣的兴起是诗的发达史中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在中国起于晋、宋之交,约当公元五世纪左右;在西方则起于浪漫运动的初期,在公元十八世纪左右。

所以中国自然诗的发生比西方的要早一千三百年光景。

一般说诗的人颇鄙视六朝。

我以为这是一个最大的误解。

六朝是中国自然诗发轫的时期,也是中国诗脱离音乐而在文字本身求音乐的时期。

从六朝起,中国诗才有音律的专门研究,才创新形式,才寻新情趣,才有较精妍的意象,才吸哲理来扩大诗的内容。

就这几层说,六朝可以说是中国诗的浪漫时期,它对于中国诗的重要亦正不让于浪漫运动之于西方诗。

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也像爱情诗一样,一个以委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

本来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

刚性美如高山、大海、狂风、暴雨、沉寂的夜和无垠的沙漠;柔性美如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和媚眼似的湖水。

昔人诗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两句可以包括这两种美的胜境。

艺术美也有刚柔的分别。

诗如李杜,词如苏辛,是刚性美的代表,诗如王孟,词如温李,是柔性美的代表。

中国诗自身已有刚柔的分别,但是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又西诗偏于刚,而中诗偏于柔。

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
汉字都有声调、平上去入,这样使汉诗有声音的高 低、抑扬,音节长短的对照、平仄规律,如此增强了诗 情魅力。
英诗以音节的轻重决定节拍,然后配合长音、短音 来形成音律。第一个音节轻短,第二个音节长重,叫抑 扬格;第一个音节长重,第二个音节轻短,叫扬抑格; 此外还有扬扬抑格、抑抑扬格。如Like a child 是抑抑 扬格。
中国爱情诗缺乏人生的思考和宗教的情怀,这也导 致了中诗不如西诗那么深广远大。
3. 含蓄与奔放---在诗风和手法上
西方爱情诗感情奔放和大胆坦露;手法是开放式的, 笔调直率大胆、铺陈。每每带着激浪巨涛似的情感,狂 飚闪电似的想象,惊世骇俗的夸张,而且还常用大自然 的背景来衬托,那大海怒涛、狂飚暴风、峭壁悬崖、荒 谷沙漠。
“名声——我对你若有兴趣,并不是爱听你响亮的吹
嘘;是为要看她灼灼的目光——她也懂得了:我并非
配不上她!”
(拜伦)
“一个是不再爱,一个是不再被爱,这都是难以忍受 的死亡,至于冥目咽气,倒没有什么。”(伏尔泰)
“爱情激荡着活跃的情绪,它可以使死亡的人复活, 它可以使沙漠有人居住,它可以使爱的人幻影重现。”
二、中西爱情诗比较
1. “怨”诗与“慕”诗
中国爱情诗 诗人常假托女子之口,来唱对丈夫的恩 爱情深,抒写远离的相思情苦,渲泄被遗弃的怨和恨; “怨”诗比较多,写女子的幽怨之情。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上部》(朱庆馀)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江南曲》(于鹄)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买卜人。《望夫词》(施肩吾)
他们仰望天穹,那飘游的彩霞, 有如玫瑰色海洋,浩瀚而明艳, 他们俯眺那波光粼粼的大海, 一轮圆月正盈盈的升上海面; 听得见浪花在飞洒,轻风徐来。 得见对方黑眸里射来的热焰—— 觉得四目交窥,他们的双唇, 使互相凑近,黏接,合成一吻。(拜伦)

中西山水田园诗歌比较

中西山水田园诗歌比较

中西山水田园诗歌比较山水田园诗虽然描写的是自然风景,但主题思想却非常广泛,诗歌没有国界,但诗人们都善于借用山水等主题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几乎同时成熟于晋宋之际,至盛唐兼并合流形成山水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有特色的一个部分,西方的自然抒情诗是十八、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产物,是西方诗坛一株惹人注目的奇葩,二者都是诗人们回归自然的产物都以追求自由、寄意山水、在客观景物中寓主观情像为主要特征,但是,由于分别是中西不同文化的产物,受不同哲学思想美学传统的影响,又在诸多方面迥然异趣,山水田园诗人的典型代表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主要以自然抒情诗闻名于世的诗人有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

1 中西山水诗歌的相似性首先,人们在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中,心灵回归到最初的自然和纯净,忘记世俗的一切,沐浴在这种天然纯净的田园中,诗人用自然的美来驱赶心中的烦闷和庸俗,用山水田园美景去抒发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在面对世俗地位、权利、金钱的激烈争抢和尔虞我诈时,觉得只有心向自然才能感到到片刻的心理安宁。

因此,向往自然、返璞归真,这是中西诗人们共有的心理倾向。

其次,中西诗歌都可用来借景抒情,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抒1/ 4情模式,如:在表现欢乐之情的中诗中,诗人常用艳阳和鸟语花香,在表现哀伤之情的诗歌中,常会用衰草、残月、枯荷等景象。

英诗表现欢乐之情的景象常有燕子呢喃(swallows twitter)、蟋蟀歌唱(hedge-crickets sing)、群羊欢跳(lambs frisk)、牧笛悠扬(shepherds pipe)、布谷鸟欢叫(cuckoo)等,而表现哀伤之情的景象则有丧钟(knell)、墓地(churchyard)等。

2 中西山水诗歌的差异性2.1 在诗中寄托的情感不同中国诗人主要是以自然与官场相对,自然视为安息灵魂、完善生命的理想之所。

因此,在自然中寄托的情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脱离官场回归自然的怡悦之情,二是不入流俗遗世独立的孤傲之志。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分析比较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分析比较
2 0 1 3 年 7月 第1 0卷 第 7期
湖北 经 济 学 院 学报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 ' s i t v o f Ec o n o mi c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M S c i e n c e s
但对 于 自然 的赞 美 和 咏 叹 却是 相似 的 。

的那 种 情 感 密 切相 关 的” 。作 力最 著 名 的 浪漫 主义 自然 诗 人 , 华 兹华 斯 本 人 也 强 调 “ 诗 是 强 烈感 情 的 自然 流 露 ” , 他 热爱 和
赞 美 自然 , 但 更 推 崇 自我 意 识 。 在他 对 自然 景 物凝 神 观 照时 , 往 往 自觉 不 自觉 地 通过 想 象 和 情 感 ,把 自我 延 伸 到大 自然 的 万 事 万物 中 ,所 创 造 出来 的诗 歌 境 界 ,也 正是 王 国维 所 说 的

本 质 的 区别— — 中 国的 口 园诗歌 呈现 出“ 无我 之 境 ” , 而 西 方 的 自然诗 创 造 了“ 有我 之 境 ” 。 辛 文 通 过 分 析 比较 中西 自 然诗 的 代 表人 物 陶 渊 明和 华 兹 华 斯 的诗 歌 , 得 出 了“ 无我 之 境 ” 和“ 有 我之 境 ” 的 本 质 区别 在 于 中西 传 统 文化 的差 异 ,
二 陶 渊 明和 华 兹 华 斯 的 田 园诗 歌 比较 分 析
质意 义 的 差 别 。陶 渊 明 和 华 兹 华 斯 作 为最 具 代 表 性 的 人 物 , 在诗 作 研 究 中经 常 有 人 将 他 们 相 提 并 论 , 如 中 国 学者 一 开 始 译 介 华 兹 华 斯 的诗 歌 时 , 就 把 他 称 作 英 国 的 陶渊 明 ; 美 国人 在 编译 陶 渊 明 的诗 作 时 , 也 认 为 他 是 十 九 世 纪 英 国 诗 人 华 兹 华 斯 精 神 上 的 祖 先— — 因 为他 们 都 创 作 了 大 量 的 自然 诗 , 都 把 审 美关 注 在 自然景 物 上 , 并 且 都 有 回 归 自然 的愿 望 。 王 国维 在 《 人 间 词话 》 中提出了“ 有 我 之境 ” 与“ 无 我 之境 ” 两 个 概念 . 用 来 形 容 华 兹华 斯 与 陶渊 明 田园 诗 的 区别 , 乃至中 西 方 自然 诗传 统 的差 异 挺 恰 当 。 王 国 维 写 到 : “ 有 有 我 之境 ,

中西爱情诗比较分析

中西爱情诗比较分析


法国著名诗人 小说作家 雨果先生
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3、中西情诗在性质上的差异:中国诗少性 的描写,少写身体、话语和动作,如陆游的 《钗头凤》; 而西方诗多“性”的展示,多写身体,并且 大胆而热烈,如康明斯的一首诗,这里不便 于展示。
1、中西自然诗之比较分析。 2、中西宗教诗之比较分析。 3、中西题画诗之比较分析。 4、中西十四行诗之比较分析。 5、中西叙事诗之比较分析。


6、中西情诗在风格上之差异: 中国情诗含蓄、婉约、遮掩式的,重柔性之 美,如《诗经》中的《关睢》、汉乐府中的 《迢迢牵牛星》、徐干的《室思》等。 西方的诗大胆直率,热烈明快,多阳刚之气, 如白郎宁夫人的十四行诗、拜伦《雅典的少 女》、华兹华斯《致戴茜》、歌德《五月之 歌》等。
歌德《五月之歌》

爱情,爱情/灿烂如金,/你就像山顶上,/早 晨的云!//你欣然祝福/膏田沃野,/花香馥郁 的/大千世界!//啊,姑娘,姑娘,/我多爱你! /你目光炯炯,/你多爱我!//象云鹤喜爱/太 空高唱,/象朝花喜爱,/天空芬芳,//我这样 爱你,/热血沸腾,/你给我勇气、喜悦、青春, //使我唱新歌,/翩翩起舞,/愿你永爱我,永 远幸福!

在西方,由于受到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宗教统治, 写情诗也是受到禁止的;自文艺复兴开始,西 方人冲破禁欲主义的思想与体制,于是情诗也 取得正常发展。在古希、罗时期,人的“性” 与“情”基本上是开放的;文艺复兴以后,也 就更加开放。西方比中国的开放时间要长得多, 因此,西方的情诗是一个两头大的S形。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诗化自然——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创作比较谈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诗化自然——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创作比较谈
第 19 卷 第3 期
2006 年 9 月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P M ANG EDUCATION COLLEGE
Vol. 19,No.3
SEP , 2006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诗化 自然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创作比较谈
王玉珍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河南 新乡 453000)
摘 要: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在创作思想与作品风格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这源于他们文化背景
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 中的杰出代表。陶渊明一生数次为官,但时间都不长,这种
“仕”与“隐”的曲折反复,除了历史背景影响外,其 自身的精 神深处常常进行着“独善”与“兼济”、“出仕”与“归隐”的矛盾 冲突。但就在这种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中,陶渊明最终不为五
斗米折腰,弃官而去,终身未仕。他在( 归去来兮辞》中写道: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il(re2)这里欣欣向荣的森 林,涓涓始流的清泉,正是自然的秩序,是自然中道的精神的 体现,在这种充满哲理意义上的感悟与灵通中,诗人得以与 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共同呼吸,共同感受着欣欣之木与涓涓之
笔端; 而在华兹华斯的诗中,诗人更多的是描写 自己在 自然
中的感受,他深情地把月亮称作“月亮姐姐”,形象地表现了
人的心灵活动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思想差异归根结底源于中
西方文化滋养的差异。中国有非常悠远而独特的“天人合 一”的观念,早在《易经》中就有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交融与 互通观,以后经过儒、道两家各 自从不同角度加以延伸和扩 展。深受儒道文化浸染的陶渊明,继承了这样一份悠远的心 灵。在他自然诗深厚的文化根底里,应该说是以道家为主 体,同时渗透着儒家的自然天道观,以及佛禅观念的影响。 向往自然、返回自然、游于万化的思想可说是中国人心境上 的一个显著特征,陶渊明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他的“久在

中西现代派自然诗歌比较——以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和阎安《南方北方》为例

中西现代派自然诗歌比较——以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和阎安《南方北方》为例

中西现代派自然诗歌比较——以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和阎安《南方 北方》为例王琪莹 西北大学摘 要:现代派自然诗歌是20世纪文学中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激烈批判19世纪后浪漫主义诗歌,力图从古希腊抒情诗和法国象征派中吸取灵感,在创作中追求朦胧美。

他们以特有的创作方式表示着对社会的抗争,流露出对人生的惆怅。

罗伯特•弗罗斯特和阎安是中西现代派诗人的代表,其二人的诗对于现代派诗歌研究有关键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现代派诗歌;比较研究;《未选择的路》;《南方 北方》作者简介:王琪莹(1993.11-),女,黑龙江省密山市人,西北大学2018级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方向:翻译、文学、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9-059-02一、前言现代派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复合体,它既是一种思潮,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更具体来说,“这个词常用于表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

公认具有非常独特的观念、感受、形式和风格的文学艺术作品”。

(艾布拉姆斯,195)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

阎安曾获得鲁迅文学奖、海峡两岸诗会“桂冠诗人奖”,被评论家誉为“中国文坛最隐秘的精神贵族”。

二人的诗歌多从农村、民间的生活中汲取题材,相比于很多诗歌的“高大上”的题材,他们的诗则显得更“接地气”,而且他们的诗歌中都凸显了现代派主义和自然风格的写作手法,这对于现代派自然诗歌的研究也有极强的参考借鉴价值。

吴晓东的《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幻象性诗学与拟喻性语言》、刘现合的《隐喻理论与西方现代派诗歌》等都揭示了隐喻与现代派诗歌的关系;谭旻雁的《新时期现代派诗歌的意象艺术》、王泽龙的《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等都重点探究了现代派诗歌与意象艺术的关系。

而以个例入手比较中西现代派诗歌的研究却为数不多,本文旨在通过中西较具代表性的现代派诗人各自的一首作品,以点带面比较中西的现代派诗歌。

中国唐代与西方浪漫主义自然诗差异对比

中国唐代与西方浪漫主义自然诗差异对比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中国唐代与西方浪漫主义自然诗差异对比陈欢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本篇针对自然诗在中西间的两个鼎盛时期:中国唐代与西方浪漫主义时期进行讨论。

文章主要讨论了中国唐代自然诗与西方浪漫主义时期自然诗之间的差异点,主要包括了两者间“气质”的不同,一方偏于柔而另一方偏于刚;一方的表现形式是“无我”而另一方是“有我”;一方深受佛、道、儒三家的影响而另一方自古便是形而上学的,主客二分的;一方是体悟式含蓄表达而另一方是主观情绪的宣泄;一方侧重政治隐逸思想而另一方偏重宗教。

关键词:自然诗;意境;无我之境;比较作者简介:陈欢(1996-),女,汉族,广东潮州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87-03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而自然诗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毫不逊色。

中西方写诗风格大为不同:西方有其独特的一套神话系统,而西方的文学家也特别喜欢引用神话里面的人物情节等,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却较少出现。

这是因为中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可从盘古伏羲女娲神农蚩尤列数至今,文学家可引用的太多了,便不像西方学者那般揪着神话不放。

不仅是历史悠久,中国也土地广袤,地形多样。

中国成为一个诗歌大国和这些因素脱不了干系,自然诗的出现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且自然诗的出现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关。

1.中西自然诗的发展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中国诗歌的一个高峰在唐朝,作为诗歌中的一个小分支——自然诗也不例外。

虽然《诗经》时期已经有描写自然山水的诗作,但是多是用于比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诗。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一书中说过:“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以山水为人物的背景,其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1]。

中国的自然诗真正意义上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因仕途上的不顺,郁不得志,寄情山水,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而东晋诗人陶渊明也以田园生活为素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造。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自然篇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自然篇
代 表作 。
《 中西诗在 情趣 上的比较》 选 自朱先 生的《 诗 论》 。读这篇文章 , 需要 对 中
国的 古代 诗歌 与 西方诗 歌 有所 了解 , 或 者至 少熟 悉 中国的 古代 诗歌 。不过

即便 没有这些条件 , 只要我 们一心向学 , 这篇 文章也可 以 当作我们 学习过程

1 支配人的力 量。自然 的崇拜于是成为一种宗教 , 它含有极原始的迷信和极神秘的哲学。这
: 西方诗人对 于 自然的态度 , 中国诗人很 少有达到这种 境界的0 陶潜 和华兹华斯都是著名 的 : 人, 他们的诗有许 多相类 似。我们拿他 们两人来 比较 , 就可 以见出中西诗人对于 自然 的态 ‘ 分别 。 们姑拿陶诗《 饮酒 》 为例 : 采菊 东篱下 , 悠 然见 南山。
力 ‘ 诗。
中同 r I 然诗和 四方 自然诗相 比 。 也像 爱情诗 一样 , 一 个以委婉 、 微妙 简隽胜 , 一 个以直率 、 深
刻铺陈胜 。 本来 自然美彳 丁 _ 『 埘种 , 一种是刚性美 , 一种是柔性美 。 刚性美如高 【 l I 、 大海 、 狂风 、 暴雨 , 沉 寂 的夜和无垠 的沙漠 ; 柔性美如清风皓 月 、 暗香 、 疏影 、 青螺 似的…光和媚眼似 的湖水 。昔人诗有 “ 骏 马秋风馥北 , 爪花春雨江 南” _ 两句 町以包括这两种美 的胜境 。 艺术美也有刚柔的分别 , 姚鲔《 与
鲁絮 1 仁 书》 已详论过 。诗如李 札 , 词如 苏辛 , 是刚性美 的代表 ; 诗如于孟 , 词如温李 , 是柔性 美的代
6 Ne w Un i v er s i t y En t r a n c e Ex a mi n a t i o n
国诗 自身 已有刚柔的分别 , 但是 如果拿 它来 比较西方诗 , 则 又西诗偏 于刚 , 而 中诗偏 于柔 。 人 所爱好的 自然是大海 , 是狂风暴雨 , 是峭崖荒谷 , 是 日景 ; 中 国诗人所爱好 的 自然是 明溪 壬 微风细雨 , 是湖光 山色 , 是月景 。 这 当然只就其大概说 。 西方未尝没有柔性美 的诗 , 中国也 有 刚性美 的诗 , 但西方诗 的柔和 中国诗 的刚都不是它们 的本色特长 。 人对 于 自然 的爱好可分三种 。最粗浅的是 “ 感官主义” , 爱微风 以其凉爽 , 爱花 以其气香色 马 声泉水声 以其对 于听官愉快 , 爱青天碧水 以其对于视官愉快 。 这是健 全人所 本有 的倾 向 ,

中外现代诗歌比较

中外现代诗歌比较
1.中外现代诗歌都注重语言韵律的运用,通过语言的节奏、韵 律和音调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艺术感。 2.中国现代诗歌在语言韵律上更注重自然流畅,通过自由的节 奏和韵律来表现情感。 3.外国现代诗歌则更注重形式美感,通过规律的节奏和韵律来 营造诗歌的氛围和情境。
诗歌语言特点比较
抒情方式
1.中外现代诗歌都注重抒情,通过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来感 染读者。 2.中国现代诗歌注重含蓄内敛的抒情方式,通过隐喻、象征等 手法来暗示情感。 3.外国现代诗歌则更注重直接热烈的抒情方式,通过直白的语 言表达和强烈的感官描写来展现诗人的情感。
中外现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1.中国现代诗歌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多次变革,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的影响。 2.西方现代诗歌则起源于19世纪末的象征主义,随后经历了多种流派,对全球诗歌产生深 远影响。 3.中外现代诗歌的发展均体现了对传统诗歌的反叛与革新。
中外现代诗歌的主题与情感
1.中国现代诗歌主题广泛,涵盖了社会批判、个人情感、自然景物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 2.西方现代诗歌则更注重个体内心情感的表达,主题多样,包括爱情、死亡、生命等。 3.中外现代诗歌都体现了对人类普遍情感的探索和表达。
现代诗歌的创作趋势
1.多元化风格:现代诗歌的创作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的风格,包 括语言、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新,满足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 。 2.跨学科交融:现代诗歌的创作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融 ,例如与哲学、心理学、艺术等学科的结合,为诗歌注入更多 的思想和内涵。 3.诗意化的生活:现代诗歌将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诗意化表达, 通过诗歌展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引导人们更加珍视和感悟生 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网站。
▪ 中外现代诗歌主题与意象的比较

诗人眼中的大自然 50首描绘自然界的古诗

诗人眼中的大自然 50首描绘自然界的古诗

诗人眼中的大自然 50首描绘自然界的古诗大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诗人灵感的源泉。

几千年来,许多古代诗人通过他们的诗歌,将自然界的美妙描绘得栩栩如生。

下面是50首描绘大自然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1.《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枫桥夜泊》 - 张继月色与灯花,水声随浪涛。

一夜共长干,轻风吹枕帽。

4.《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春夜喜雨》 -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杜甫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江南春》 -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9.《登涉县台》 - 杜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夏日绝句》 - 白居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1.《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牛渚西江夜,青山半掩门。

碧波生复落,河岸入草根。

12.《暮江吟》 -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3.《春夜喜雨》 -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枫桥夜泊》 - 张继月色与灯花,水声随浪涛。

一夜共长干,轻风吹枕帽。

17.《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8.《己亥杂诗》 - 袁宏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现代诗关于自然诗人及出处的诗句

现代诗关于自然诗人及出处的诗句

现代诗关于自然诗人及出处的诗句
现代诗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它以自由的韵律、新颖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为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一同欣赏一些关于自然和诗人的现代诗句,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1."大自然是诗人永恒的灵感之源。

" ——《无题》
2."山川壮丽,诗人心向往之。

" ——《山川》
3."绿意盎然,诗人寻觅诗意。

" ——《绿意》
4."蓝天白云,诗人抒发胸怀。

" ——《蓝天》
5."夜空璀璨,诗人陶醉于星辰大海。

" ——《星夜》
6."花开花落,诗人感叹岁月如梦。

" ——《花语》
7."风雨飘摇,诗人感悟人生百态。

" ——《风雨》
8."江河奔腾,诗人倾诉豪情壮志。

" ——《江河》
9."森林神秘,诗人探索生命奥秘。

" ——《森林》
10."大海浩渺,诗人寻觅内心的宁静。

" ——《大海》
这些诗句均出自不同诗人的作品,他们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各具特色。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他们对大自然无尽的热爱和向往。

现代诗关于自然和诗人的诗句,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们独特的情感表达。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

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

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

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

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

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完全隔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相同的地方.相同点一: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茵纳斯弗利岛(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①从上面的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意境和用词是非常相似的,“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四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

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和远离尘嚣的真意。

从写作手法上看,两者都用了近乎白描的艺术手法,没有加入主观色彩,客观真实地描写景物,直白地道出胸臆。

_天人合一_与_物我相隔_王维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比较

_天人合一_与_物我相隔_王维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比较

收稿日期:20051222;修回日期:20060125 作者简介:任 晶(1981),女,山东烟台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第23卷第6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月Vol.23No.6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Nov.2006“天人合一”与“物我相隔”———王维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比较任 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河南洛阳471003)摘 要:从表层上看,无论是在“以自然景物为主要素材”、“将美学观注于其中”,还是在“以回归自然为理想”方面,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都极为相似,但从深层进一步分析,便会发现二者相似的背后存在着分歧与差异。

文章试从文化历史角度对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哲学、宗教背景”等作综合性比照,指出其间的差异在本质上是由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所决定的。

关键词:王维;华兹华斯;自然;诗歌;天人合一;物我相隔中图分类号:I207.41;I561.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76(2006)06001703 一、中西自然诗歌发展概述中西方作为不同的文化体系,所孕育出的自然诗传统存在着质的差异。

并非所有涉及自然景物描写的诗歌都是山水诗歌,而是只有当诗歌中的山水意象摆脱从属衬托地位成为主要审美对象时才是山水诗[1]188。

“自然山水”在中国古人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中国的山水意象自《诗经》开始作为一种起兴手法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由陪衬到审美观照主体的转变,至唐进入全面繁盛期。

以自然山水描写为主的诗歌流派在中国被称为“山水田园派”(又可分为山水诗、田园诗两类,代表人物分别是谢灵运与陶渊明)。

其间山水田园诗得到了诗人、读者的青睐,得以充分发展,形成一个源远流长的创作传统,如“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陶(渊明)诗,“淡到看不见诗”的孟(浩然)诗;诗画相生直入空灵禅境的王(维)诗……但就自然诗歌艺术成就来讲,最杰出的诗人当属陶渊明与王维。

谈中国诗比较文学的例子

谈中国诗比较文学的例子

谈中国诗比较文学的例子朱光潜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是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典型案例,文章中不仅探讨了中西诗的情趣集中在表现人伦、自然、宗教和哲学三种普遍的题材,而且运用了对比、解析、推论、评价等具体方法来发掘这三方面的异同以及产生异同的原因。

从人伦的角度上,谈及为何西方诗的题材以恋爱为中心,而中国诗则是以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与爱情占同等位置。

以及在自然方面,“中国诗人在自然中只能听见到自然,西方诗人在自然中往往能见出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

作者最后从哲学、宗教和民族性等的差异性来解释原因,并且用丰富的例子来佐证,使文章饱满而不单薄,有深度而不肤浅。

这里也可以体现出,平行研究的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在反复阅读该案例后,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析和评价:(一)平行研究中的可比性和文学性;(二)平行研究中学科内部的主题学上来研究;(三)平行研究中学科外的文学与宗教跨学科的视角研究。

(一)平行研究中的可比性和文学性作者认为,“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的诗都各有它的特色,拿它们来参观互较是一种很有趣味的研究。

笔者们姑且拿中国诗和西方诗来说,它们在情理上就有许多的有趣的同点和异点。

”诗歌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在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必定有异同点,具有可比性,该案例对中西诗在情趣上的异同作出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例如,在讲述人伦方面的情趣时,中国诗会把西方诗不看重的友情、君臣恩情放到与爱情一样重要的地位,从《诗经》中描写男女之情的场面映射出对政治的不满到《楚辞》中“香草”、“美人”的意象是指代君王,再到李杜、韩孟、苏黄等诗人交往其间多有赠答酬唱的作品出现,这些例子都表明历朝历代的中国爱情诗的魅力和影响远不及描写君臣恩情和友情的诗歌。

最后,作者还从中国诗善于“怨”和西方诗善于“慕”来解释中国诗人并非不深情。

这一部分的对比分析,论证层层深入,逻辑结构完整。

在抓住中西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个性差异性来阐述观点的同时也不失文学性,研究过程以诗歌这一文学体裁为出发点,始终围绕诗歌本身的美学价值,最后总结出促进中国诗发展的方向,即要发掘出宗教与哲学上的根基,使人伦诗在情趣上显得更高远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