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一轮复习_第23讲 生物进化理论
2018高考生物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7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解析: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中碱基对序列的改变,结果是产 生等位基因,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错误;基因突 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的改变,B项错误;由于染色体是 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 变,C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见的,D项错 误。
2.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 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 “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 基因。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 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变异类型与细胞分裂的关系
变异类型
可发生的细胞分裂方式
基因突变
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 裂
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
染色体变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考点二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的特点 (1)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 (2)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 相同。 (3)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但不能重复。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染色体变异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考纲点击] 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2.实验:低 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类型 [连一连]
2.结果 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__数__目__或__排__列__顺__序______发生改 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解惑] (1)基因中碱基对“缺失”≠染色体结构中“缺失”。
2.思维诊断 (1)判断下列有关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 ①(2016·北京海淀区期末 T23D)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在显微镜 下观察不到。( × ) ②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 ) ③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23讲 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类―型 ―→地理隔离和 生殖隔离 ①隔离―实―质 ―→基因不能 自由交流 ②物 形种 成三 形个 成环 标节 志: :突出变现和生基殖因隔重离组、 自然选择
及隔离
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
√
× ×
√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必修2 P114~121,相关知识的考 查侧重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 尔文进化论的比较,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实质等。
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
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 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 误的是( ) A.0<p<1 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 B.只有 p=b 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 C.p=a 时,显性纯合子在 F1 中所占的比例为19 D.p=c 时,F1 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59
如图表示某物种进化的基本过程,请思考
(1)图中X、Y、Z分别指什么? (2)与原种相比,图中“新种”产生是否一定经历过地理隔离? 提示 (1)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及隔离。 (2)一定。
[跟进题组] 题组一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下列与生物
A.6%、8%
B.8%、92%
C.78%、92%
D.92%、8%
解析 假设被调查的总人数为 100 个,由于 B 和 b 这对等位基 因只存在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故基 因总数为 150 个,而 B 和 b 基因的个数分别为 42.32×2+7.36
+46=138,7.36+0.32×2+4=12,故 B 的基因频率为113580×100%
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考点一 生物进化理论1.早期的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①基本观点: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物种都是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连续发展的内在趋势;“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
②意义: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诞生奠定基础。
(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①基础观点a .物种是可变的。
b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c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不足: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变异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现代综合进化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③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地―――――→经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①隔离⎩⎪⎨⎪⎧ ――→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②物种形成⎩⎪⎨⎪⎧ 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形成标志:产生生殖隔离3.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4.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2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解析:只有现代生物进化论从遗传学角度做出了本质 的解释,因此选项C是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而不是达尔 文的观点。按照达尔文的观点,鹿和狼都作为影响对方生 存的因素而存在,鹿和狼两个种群都有跑得快的和跑得慢 的,在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跑得慢的狼因得不到食物而 被淘汰,跑得快的狼则被选择生存下来,同样,弱的跑得 慢的鹿则被吃掉,跑得快的则被选择生存下来。鹿和狼在 这种长期的生存斗争中都作为自然因素影响对方,进行相 互选择。
(1)成立前提:①种群非常大;②所有雌雄个体之间 自由交配;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没有自然选择;⑤没 有基因突变。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2)计算公式 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的基因频 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p2,Aa的 频率为2pq,aa的频率为q2。如果一个种群达到遗传平 衡,其基因型频率应符合:p2+2pq+q2=1。
第三十三页,共35页。
【例4】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
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
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 别是( D )
A.24%、72%
B.36%、64%
C.57%、43%
D.60%、40%
第三十四页,共35页。
解析:基因A的频率=(24×2+72)÷200×100%= 60%;基因a的频率=(72+4×2)÷200×100%=40%。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 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第十四页,共35页。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1)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 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①不同物种之间的影响既包括种间互助,也包括种间斗 争。 ②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 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 机环境。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3讲生物的进化[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2.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3.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4.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5.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与环境相适应(生命观念)2.比较辨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科学思维)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形成生态意识(社会责任)考点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概念: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2)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3)分布: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4)结论: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2.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1)比较解剖学证据: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的祖先寻找证据。
(2)胚胎学证据: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这个证据支持了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①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特征,如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这是对生物具有共同祖先这一论点的有力支持。
②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则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
1.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课件

的基因型频率。(对于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伴性遗传除外)
12/9/2021
(3)已知基因型 AA 或 aa 的频率,求 A 或 a 的频率经常用到开平 方的方法。即 A(a)= AAaa的基因型频率。
(4)伴 X 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的计算 pA=2NXAXA+2NNXXAAXXAa++NNXXaAXXaa++NNXAXYAY+NXaY qa=2NXaXa+2NNXXAaXXaa++NNXXAAXXAa++NNXaXYaY+NXAY
②物种形成自三然个选基择本环、节及:突隔变离和基因重组、 形成标志: 生殖隔离
12/9/2021
[教材深挖]
1.(必修 2 P122 技能训练改编)判断湖泊里的两种鱼是不是同一
种物种,可行的操作是(
)
A.分析二者 DNA 的碱基排列顺序
B.分析二者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C.显微镜观察二者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1.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标志 变化后生 物和原来 生物来自系联系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新物种形成,生殖隔离,质变 ,属于不同的物种
生物进化,基因频率 改变,量变,仍属于 同一物种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 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 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 生物肯定进化了
12/9/2021
[题组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物种形成 3.(2018·江苏南京二模,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 中,错误的是( )
12/9/2021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 起选择作用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共 同进化的结果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高考生物《选考总复习》课件第6单元第23讲生物的进化

答案
2.物种与种群有怎样的联系?物种形成与两种隔离存在怎样的关系?物种
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环境隔离(地理隔离)吗? 提示 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 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 经过地理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 的标志。不一定,通常情况下,物种的形成需经环境隔离,最后产生生殖 隔离,但同地的物种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也能产生生殖隔离。
解析
归纳整合
1
2
3
4
5
6
7
8
1.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3)已知基因型AA或aa的频率,求A或a的频率经常用到开平方的方法。即:
A(a)基因频率= AA(aa基因型的频率 (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
知识梳理
选择对象
选择标准
家养动物中普遍存在的变异个体
人们自己的需要 人类所需要的变异被保存下来,微小变异积累成为显著变异,从
变异个体,淘汰其他变异个体;连续数代的选择 选择手段 挑选合乎要求的________ 选择结果
新品种 而培育出_______
答案
②自然选择
物种
自然选择 (2)选择的作用:自然条件下,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
选项 A 描述了生物进化的内因,选项 B 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很显然,
选项D才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并不断繁 殖后代。
解析
图形解读
1
2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笔记整理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内容: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来的;②环境的变化直接引起物种的变化;③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④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此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一是用进废退,二是获得性遗传3.历史意义: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论的学者;反对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4.局限:①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多来自主观臆测;②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此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2.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是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3.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或动力;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注意:①变异在前,自然选择在后;②自然环境只起选择作用,而非诱导变异;③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5.科学性: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给予致命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有力武器。
6.局限性: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2.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分子)水平;从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研究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5)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生物是否进化的标志)2.相关名词解释: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018届 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件(47张)

难点知识· 讲练贯通
强化提能集训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结 束
3.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1)图中:①是 突变和基因重组 ,②是 自然选择 , ③是 地理隔离 ,④是 生殖隔离 。
自然选择和隔离。 (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主干知识· 自主联通
重点知识· 探究学通
主干知识· 自主联通 重点知识· 探究学通
难点知识· 讲练贯通
强化提能集训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结 束
1.辨析关于生物进化的六个易混点
(1)突变≠基因突变: “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 “染色体变异”。
(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 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 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 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 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2.必记与生物进化相关的两个结论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使两种生物共同进化。
(2)生物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主干知识· 自主联通
重点知识· 探究学通
难点知识· 讲练贯通
强化提能集训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结 束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过程体验]
重点知识· 探究学通
难点知识· 讲练贯通
强化提能集训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结 束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主干知识· 自主联通
重点知识· 探究学通
难点知识· 讲练贯通
强化提能集训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结 束
知识点二
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
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 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结合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利用达尔文的 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 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 • 未使用抗生素时,抗药性强的变异不是有利变 异,这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不占优势; • 在使用抗生素以后,抗药性弱的个体大量死亡, 抗药性强的个体就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 • 一段时间以后,抗生素的效果就会下降。
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第1年
第2 年 11.5 %
第3年
13.1% 26% 60.9%
第4年
14.7% 29.2% 56.1%
„„
SS 基因 型频 Ss 率 ss 基因 频率
10% 20% 70%
22.9 % 65.6 % 23%
77%
S
s
20%
80%
26.1%
73.9%
29.3%
70.7%
例:不同“人种”
世界各 地的人虽然 各有不同, 但他们之间 可以彼此通 婚,并且产 生可育的后 代。因此, 全世界的人 在生物学上 属于同一个 物种——人 类。
例:马与驴的生殖隔离
马
驴
骡
例:狮虎兽
地理隔离
• 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
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 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发生基因 交流。
2.内在联系
①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加 剧了生存斗争。 ②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遗 传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 新类型,这是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 因此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基础)。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 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④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注意: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2.(2020·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如图表示某类植物的进化过程: 物种 A 先是分隔为 A1、A2、A3,后又分别进化成为 B、C、D 三 个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A1、A2、A3 应当生活在相同的地理空间 B.B 与 C 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 C.A2 中一部分个体进入 A3 群体,两者间不能进行基因交 流 D.A1、A2、A3 的生存环境相似,则发生的基因突变也相似
3.(2020·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模拟)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 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 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B )
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 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 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解析:由图可知,持续选择条件下,甲虫蛹的体重会持续 增加,故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 本,A 正确;从停止人为选择的曲线可以看出,甲虫蛹体重下 降,故体重越小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 错误;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 正确;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因 为存在选择,D 正确。
8.(2020·山东省潍坊市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 述,错误的是( B )
A.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与基因重组 无关
B.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只能来源于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说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 西瓜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 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A 项正确;自然选择会使种群朝 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人工选择会使种群朝着人类需要类型 的方向进化,B 项正确;古老地层中没有复杂生物的化石,在 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但新近 地层中,也可以找到简单生物的化石,C 项正确;共同进化指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 发展,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 种,D 项错误。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

3.(必修 2P116 探究改编)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 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A )
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定向改变 ―导―致→生物朝
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2)生物进化的实质: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 相互交配 ,并且产生 可育
后代。
(2)隔离 ①定义:不同 种群 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 交流 的现象。
②类型 地理隔离: 同一种 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种
5.(2020·河北定州中学开学考试)桦尺蠖的体色暗黑由显性基
因 S 控制,体色灰白由隐性基因 s 控制。由于工业化发展,S 和 s
基因的频率在英国某工业污染区 100 年间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 ① 过度繁殖 :选择的基础; ② 生存斗争 :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选择的手段; ③ 遗传变异 :生物进化的内因; ④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结果。 (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 生物进化 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
因。 (3)局限性:对 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研究生物的进化时仅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
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特定性状的基因的选择 ,
自然选择作用的直接对象、根本对象分别是 生物个体的变异
性状(表现型)
、 与生物个体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
1.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1)“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 “染色体变异”。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2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广西专版)

1.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不同种 群之间的雌雄个体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 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 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这种隔 离主要是由于遗传组成上的差异而造成的。生 殖隔离不一定在地理上隔开,只要彼此不能杂 交或者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便是生殖隔离。
4.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2010 · 全国卷 Ⅱ) 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 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 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 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 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 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 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 )
A.1∶1 C.2∶1 B.1∶2 D.3∶1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群体 中AA∶Aa=1∶2,则A=2/3,a=1/3。随机 交配后, AA=(2/3)2 , Aa=2´2/3´1/3=4/9 , aa=(1/3)2=1/9 。因为 aa 个体在出生前会全 部死亡,AA∶Aa=1∶1。
(2011· 江苏)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C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 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 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 量下降而减小
例如,从某种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 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分别为30、 60和10。
A基因频率(2×30+60)÷(2×100)=60%;
a基因频率=40%。
如果某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在Y染色体上 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则
某基因总数 某基因频率= ×100%。 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课件: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详解】A、缺少天敌的环境中,孔雀鱼的斑点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由于孔雀鱼群体中斑点数多的 雄性个体体色艳丽易吸引雌性个体,从而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该类型个体的数量增多, A正确;B、引入天敌的环境中,斑点数量多的雄鱼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数量减少,反而斑点数量 少的雄鱼获得更多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B正确;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故天敌存在与否不能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斑点数量 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则斑点少的雄鱼繁殖后代的机会少, 但不易被天敌捕食,可知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D正确。
(3)运用遗传平衡定律求解基因频率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不产 生突变,不同个体生存和繁殖的能力均等,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并产生 后代。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 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中p2是AA的基因型 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的基因型频率。
(2021·广东高考真题)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 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
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B )
A.15%、85% B.25%、75% C.35%、65% D.45%、55%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兔种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FF)和1500只 淡黄色脂肪兔(ff)组成,故F的基因频率=F/(F+f)=(500×2)/ (2000×2)=25%,f的基因频率=1-25%=75%,B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贡献
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 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目录
考点精讲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基因库 ②基因频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和基因重组。 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 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 能决定进化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积累→种群的基因 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决定进化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隔离: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实质: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的产生
是否是同一物种关键看是否 有生殖隔离,有地理隔离的 不一定就有生殖隔离
目录
应试例析
慧眼 识图
只有Aa说明种群中A:a为1:1
3. (2015· 新课标全国卷Ⅰ)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 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 1:1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 率为________ 1:2:1,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0.5 。 的数量比为_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 A基因纯合致死 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 1:1 例应为________ 。 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基因
此比例说明A基因纯合 致死
型频率分别为基因频率的平 方和两基因频率乘积的2倍
目录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对点小练
目录
对点小练
1. (2016· 大连重点中学联考)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 是建立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生 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一个处于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 其根本的潜在危险是丧失遗传多样性 B.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消 失 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也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解析 种群越小,种群数量减少时,对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因 此对于一个处于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其 根本的潜在危险是丧失遗传多样性,A正确。
基因突变使昆虫形 成了靶位点。
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 供了原材料
目录
应试例析
慧眼 识图
2.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 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 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 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 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 则c和d是不同物种
目录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4.规律总结
目录
规律总结
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
异源多倍体
目录
考点二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考点精讲
目录
考点精讲
1.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3.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 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 不是自然选择。 (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 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 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 影响。
目录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应试例析
目录
应基因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 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 存在生殖隔离
目录
对点小练
3. (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 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 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 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解析 因该果蝇种群长期保持vv的基因型为4%,由此算出v=0.2,V=0.8,进 而计算出引入纯种长翅果蝇前,vv有0.04×20 000=800,Vv有 2×0.2×0.8×20 000=6 400,VV有0.8×0.8×20 000=12 800。引入后,基因 频率v=(800×2+6 400)/(40 000×2)=0.1,V=1-0.1=0.9,故B错误。
目录
对点小练
2. (2016· 新疆乌鲁木齐二模,13)许多年前, 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 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 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b过程表示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D.在自然状态下,物种1和物种2相互交配可能产生不育后代 解析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与染 色体变异,B错误。
第23讲 生物进化理论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随堂●真题演练
基础复习课
目录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考点精讲
目录
考点精讲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观点
①过度繁殖 ②生存斗争 ③遗传变异 ④适者生存
(3)不足 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 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