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_3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_3

目录一、前言-------------------------------------------------------------------------------3二、零件加工工艺性分析-----------------------------------------------------41、工件图及分析----------------------------------------------------------42、毛坯尺寸计算----------------------------------------------------------53、判断拉深次数----------------------------------------------------------54、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55、确定工序内容及工序内容------------------------------------------5三、确定排样图和裁板方案-------------------------------------------------51、板料选择-----------------------------------------------------------------52、排样设计-----------------------------------------------------------------5四、主要工艺参数计算--------------------------------------------------------61、工艺力计算--------------------------------------------------------------62、压力机选择--------------------------------------------------------------7五、模具设计-----------------------------------------------------------------------71、模具形状结构设计----------------------------------------------------72、模具工作尺寸及公差计算------------------------------------------7六、工作零件结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81、落料凹模-----------------------------------------------------------------82、拉深凸模-----------------------------------------------------------------93、凸凹模--------------------------------------------------------------------9七、其他零件结构尺寸-------------------------------------------------------101、模架的选择------------------------------------------------------------102、模柄的选择------------------------------------------------------------103、卸料装置---------------------------------------------------------------104、推件装置的选择-----------------------------------------------------115、销钉的选择------------------------------------------------------------116、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12八、零件说明----------------------------------------------------------------------121、各零件尺寸规格说明-----------------------------------------------122、模具总装图------------------------------------------------------------13九、总结-----------------------------------------------------------------------------14十、致谢-----------------------------------------------------------------------------15十一、参考文献---------------------------------------------------------------15一、前言冲压成形是一个涉及领域及其广泛的行业,深入到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在国外,冲压被称为板料成形。

冲压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自动送料冲压机构设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机自065班姓名:廖小琴李朝万指导老师:***日期:2008/9/4说明书索引设计题目自动送料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设计机构工作原理自动送料冲床用于冲制、拉延薄壁零件。

冲床的执行机构主要包括冲压机构和送料机构,其工作原理如图(a)所示,上模先以较大速度接近坯料,然后以匀速进行拉延成型工作,然后上模继续下行将成品推出型腔,最后快速返回。

上模退出下模以后,送料机构从侧面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冲床动作工艺图上模运动规律S-Φ图本题要求设计能使上模按上述运动要求加工零件的冲压机构和从侧面将坯料推送至到下模上方的送料机构。

原始数据与设计要求1)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下模固定,从动件(执行构件)为上模,作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其大致运动规律如图1b所示,具有快速下沉、等速工作进给和快速返回等特性。

2)机构应具有较好的传力性能,工作段的传动角γ大于或等于许用传动角[γ]=40︒。

3)上模到达工作段之前,送料机构已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下模上方)。

4)生产率为每分钟70件。

5)上模的工作段长度l = 30~100mm,对应曲柄转角ϕ0 = (1/3 ~1/2 )π;上模总行程长度必须大于工作段长度的两倍以上。

6)上模在一个运动循环内的受力如图1c所示,在工作段所受的阻力F1=5000N,其它阶段所受的阻力F0=50N。

7)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1.5。

8)送料距离H = 60 ~250mm。

9)机器运转速度波动系数δ 不超过0.05。

冲压机构的原动件为曲柄,从动件(执行构件)为滑块(上模),行程中有等速运动段(工作段),并具有急回特性,机构还应有较好的动力特性。

要满足这些要求,用单一的基本机构(如偏置式曲柄滑块机构)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需要将几个基本机构恰当地组合在一起来满足上述要求。

送料机构要求作间歇送进,可结合冲压机构一并考虑。

1. 齿轮-连杆冲压机构和凸轮-连杆送料机构如图2所示,冲压机构采用有两个自由度的双曲柄七杆机构,用齿轮副将其封闭为一个自由度(齿轮1与曲柄AB 固联,齿轮2与曲柄DE 固联)。

(完整版)冲压课程设计

(完整版)冲压课程设计

目录前言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一章概论 (1)1.1 冲压的概念和其加工特点 (1)1.1.1 冲压的概念 (1)1.1.2 冲压技术的加工特点 (1)1.2 冲压技术和模具工业的重要地位 (1)1.3 冲压工序的分类 (2)1.4冲压模具技术的发展前景 (2)第二章零件的工艺性分 (4)2.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4)2.2 确定冲裁件的工艺方案 (5)第三章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6)3.1 刃口尺寸的计算 (7)第四章排样方式 (8)4.1 排样 (9)第五章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 (10)5.1 冲裁力计算 (10)5.2 压力中心的计算 (11)第六章工作零件结构尺寸 (12)6.1 卸料块的设计 (12)6.2 弹性元件橡胶的设计 (13)6.3 落料凹模板尺寸 (14)6.4 凸凹模的设计 (15)6.5 冲孔凸模的设计 (16)第七章模架及其它零件的设计 (17)7.1 上下模座 (17)7.2 模柄 (18)第八章总结 (19)参考文献 (21)前言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

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

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

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

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

与机械加工及塑件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主要表现如下。

(1)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复合模课程设计学号:1136230095姓名:王博凯班级:11材控4班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指导教师:方志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日期:2014年6 月17 日摘要本次课程设计的零件由指导老师提供,完成冲孔和落料两道工序。

模具设计两个冲孔凸模,采用倒装复合模结构。

局部零件使用压入式模柄,橡胶垫驱动的弹性卸料装置卸料,排样方式单排,由弹性挡料销定位,导料销进行导料。

模架选择后侧导柱模架,利用cad软件进行二维图纸的绘制,包括装配图和零件图。

关键词:冲孔;落料;倒装复合模;弹性卸料;cadAbstract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parts provided by the instructor.We should complete punching and blanking.I design two die which usded to punching and choose Flip composite modulus.Local parts using pressing die shank.The rubber pad is driven by elastic unloading settings,Single row.Elastic material retaining pin is used to positioning and guide pin is used to guiding.At last,draw a two-dimensional drawings by using CAD software.Key words: Punching; Blanking; Fl Flip composite modulus; elastic unloading;CAD;目录第1章绪论1.1 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4)1.2 设计的内容和思路 (4)1.3 解决的主要问题 (4)第2章总体设计方案2.1 设计任务书 (5)2.2 冲压工艺分析 (5)2.3 冲裁方案确定 (6)2.4 排样 (7)2.5 计算冲压力 (8)2.6 确定模具压力中心 (9)2.7 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9)第3章工作零件设计3.1 凹模结构设计 (12)3.2 凸凹结构设计 (12)3.3 凸模结构设计 (13)第4 章其他零件设计 (13)第5 章总装配图草图5.1 装配草图 (16)5.2 装配技术要求 (16)总结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第1章绪论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被冲材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之产生分离和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形状和尺寸的零件(也称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1章冲压工艺分析 (1)1、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3、制定冲压工艺方案2、冲压工艺性分析4、工具方案及模具形式的确定第2章工艺计算 (5)1、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2、计算模具压力中心3、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第3章模具结构设计 (5)参考文献 (6)第一章冲压工艺分析1、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冲压工艺设计应在收集﹑调查﹑研究并掌握有关设计设计的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的基础上进行,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

工艺设计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1生产类型生产类型是企业生产产业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小批量生产、中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

根据生产纲领和产品零件的特征或工作的每月担负的工序数确定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1.2使用钢材08钢1.3冲压工序落料、拉深、冲孔1.4零件图(如下图1-1-1所示)图1-1-12、冲压工艺性分析2.1材料08钢是优质碳素结构刚,易于拉伸成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2.2工件结构该工件为圆形带孔拉深件,拉伸高度不大,孔在底部并且不在拉深变形区2.3尺寸精度零件图上工件高度32孔Φ18。

工件外轮廓Φ79,壁厚为1mm属IT14级。

一般冲压均能满足精度要求。

3、制定冲压工艺方案3.1工艺方案分析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冲孔,三个基本工序,可以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拉深,最后冲孔。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冲孔复合冲压。

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落料-拉深-冲孔连续冲压。

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三道工序,即需要落料模,拉深模,冲孔模,三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该零件的年产量要求。

方安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易保证,且生产效率也高。

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且凸凹模的最小壁厚满足要求a>2.7(查教材97页表3-32),模具制造并不困难。

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零件的冲压精度稍差。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姓名:班级:学号:设计时间:指导教师:机械工程系目录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4)二.冲裁件工艺方案的确定 (4)1.方案种类 (4)2.方案的比较 (4)3.方案的确定 (4)三.主要设计计算 (5)1.排样方式的确定计算 (5)2.冲裁力的计算 (5)3.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6)4.冲裁压力中心的确定 (6)5.刃口尺寸的计算 (7)四.模具总体设计 (8)1.模具类型的选择 (8)2.定位方式选择 (8)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8)4.导柱、导套位置的确定 (9)五.主要零部件设计 (9)1.工作零件的设计结构 (9)2.定位零件的设计 (9)五.模具总装图 (10)六.冲压设备的选取 (11)七.模具零件加工工艺 (11)八.模具的装配 (13)1.上模装配 (13)2.下模装配 (13)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

材料为20钢、t=1.8mm,具有良好的冲裁性能,适合冲裁。

工件结构相对简单,有一个直径 7mm的圆孔。

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3mm。

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12级,冲孔按IT11级计算。

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

二.冲裁件工艺方案的确定1.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冲压。

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2.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故而不选此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

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

冲压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由《冲模设计与应用实例》P15式子
式中 ----橡胶的装配高度(mm)。
计算橡胶的装配高度 ,这里取 为23mm。
橡胶的截面面积在模具装配时,根据模具空间大小来确定。
Ⅳ、导料定位装置设置
因为该模具是对条料进行冲裁,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板,无侧压装置。条料的送进步距由第一步的切沿边侧刃定距。导料板厚度4mm。
图1 产品图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该零件属于冲裁剪,经分析,需要经落料、冲孔、压型、弯曲等工序来完成。设计模具时,首先根据生产批量,零件图纸及技术要求进行工艺性分析,来判断冲裁的难易程度,对不适合冲裁或者难以完成的部分进行改善。
Ⅰ、材料分析
材料为Q235,已退火,此材料的抗剪强度 ,抗拉强度 ,屈服点 ,伸长率 。
三、工艺方案的确定
Ⅰ、工艺方案的初选
该零件是大批量生产,决定了不能采用单工序模,应用复合模或级进模。由于零件的精度等级不是很高,所以采用单工序模或级进模零件的精度等级均能保证。该零件的加工中有冲孔、落料等工序,工序复杂程度一般,设计模具是要保证工件上孔与边缘间距离足够大,折弯时要避免位置的偏移和折弯角度的回弹,并考虑模具设计和制造的难度和经济成本。
Ⅱ、结构分析
该零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需要保证孔边距,同时要避免折弯时位置的偏移和折弯后弯角的回弹。
Ⅲ、公差分析
该零件上未注尺寸公差按IT14级计算所有工序需保证尺寸精度为IT14级,故此一般的冲裁可以保证。
经分析,该零件的基本冲裁步骤可以为:a、冲孔,b、压型,c折弯,d、落料。
Ⅴ、推料装置设置
由于采用级进模生产,故采用下出件方式,操作安全方便,生产效率高。然后制件靠自身重力落下。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1 冲压件工艺分析 (2)2 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2)3 冲孔、落料复合模工艺和设计计算 (2)3.1 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计算及初选压力机 (3)3.2计算排样 (4)3.3 冲裁模间隙及凹模、凸模刃口尺寸公差计算 (5)3.3.1 落料刃口尺寸计算 (5)3.3.2冲孔刃口尺寸计算 (5)4、模具设计计算 (6)4.1卸料弹簧的选择 (6)4.2 选择上下模板及模柄 (7)4.3凹模、凸模、凸凹模尺寸 (7)4.4 垫板、凸模固定板 (8)4.5 闭合高度 (9)4.6 导柱、导套 (9)4.7 卸料螺钉 (9)4.8 推杆 (9)参考文献 (10)1 冲压件工艺分析图1-1 弹簧吊耳零件示意图1材料:45号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切削加工性,经适当的热处理以后可获得一定的韧性、塑性和耐磨性,材料来源方便,适合冲裁。

2 工件结构:结构简单,形状对称,有利于材料的合理利用。

3 生产批量:大批量2 确定冲裁工艺方案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弯曲三道工序,根据零件结构以及生产批量,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和单工序弯曲模两幅模具进行生产。

本次课程设计只针对落料、冲孔复合模进行设计。

3 冲孔、落料复合模工艺和设计计算落料、冲孔复合模的零件示意图如图3-1所示图3-1 落料、冲孔工件示意图3.1 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计算及初选压力机采用复合模的结构,如图1-1所示,查表得45钢的τ=440~560 /M p a,取τ=440M p a(1)落料力的计算F落=1.3Ltτ式中L——工件外轮廓周长(mm)t——材料厚度(mm)τ——材料的抗剪强度由UG分析得L≈402mmF落=1.3×402×2.5×440=574.86 KN(2)冲孔力计算F冲=1.3Ltτ式中L——工件内轮廓周长(mm)由UG分析得L≈308mmF冲=1.3×308×2.5×440=440.44 KN(3)卸料力计算F 卸=K卸F式中 K卸——卸料力因数,查表得K卸=0.03F 卸=K卸F落=0.03×574.86≈17.25 KNF 卸‘=K 卸F 冲=0.03×440.44≈13.22 KN(4)推件力计算 F 推=n K 推F 冲式中K 推——推件力因数,其值查表得K 推=0.05n ——卡在凹模洞口中的工件(或废料)的数目,可得n=4 F 推=4×0.05×440.44≈88.1 KN总力 F 总=F 落+F 冲+F 卸+F 卸‘+F 推=574.86+440.44+17.25+13.22+88.1=1133.87 KN初选2000 KN 压力机,压力机的技术参数见表3-13.2计算排样查表取a=a 1=2.5mm ,排样由作图确定,每料10个,排样图如图3-2所示图3-2 排样示意图3.3 冲裁模间隙及凹模、凸模刃口尺寸公差计算查表得Z min=0.49mm,Z max=0.55mm3.3.1 落料刃口尺寸计算改零件凸模刃口各部分尺寸按上述凹模的相应部分尺寸配置,保证双面间隙值Z min~Z max=0.49~0.55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自动送料冲压机构设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机自065班姓名:廖小琴李朝万指导老师:***日期:2008/9/4说明书索引设计题目自动送料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设计机构工作原理自动送料冲床用于冲制、拉延薄壁零件。

冲床的执行机构主要包括冲压机构和送料机构,其工作原理如图(a)所示,上模先以较大速度接近坯料,然后以匀速进行拉延成型工作,然后上模继续下行将成品推出型腔,最后快速返回。

上模退出下模以后,送料机构从侧面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冲床动作工艺图上模运动规律S-Φ图本题要求设计能使上模按上述运动要求加工零件的冲压机构和从侧面将坯料推送至到下模上方的送料机构。

原始数据与设计要求1)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下模固定,从动件(执行构件)为上模,作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其大致运动规律如图1b所示,具有快速下沉、等速工作进给和快速返回等特性。

2)机构应具有较好的传力性能,工作段的传动角γ大于或等于许用传动角[γ]=40︒。

3)上模到达工作段之前,送料机构已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下模上方)。

4)生产率为每分钟70件。

5)上模的工作段长度l = 30~100mm,对应曲柄转角ϕ0 = (1/3 ~1/2 )π;上模总行程长度必须大于工作段长度的两倍以上。

6)上模在一个运动循环内的受力如图1c所示,在工作段所受的阻力F1=5000N,其它阶段所受的阻力F0=50N。

7)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1.5。

8)送料距离H = 60 ~250mm。

9)机器运转速度波动系数δ 不超过0.05。

冲压机构的原动件为曲柄,从动件(执行构件)为滑块(上模),行程中有等速运动段(工作段),并具有急回特性,机构还应有较好的动力特性。

要满足这些要求,用单一的基本机构(如偏置式曲柄滑块机构)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需要将几个基本机构恰当地组合在一起来满足上述要求。

送料机构要求作间歇送进,可结合冲压机构一并考虑。

1. 齿轮-连杆冲压机构和凸轮-连杆送料机构如图2所示,冲压机构采用有两个自由度的双曲柄七杆机构,用齿轮副将其封闭为一个自由度(齿轮1与曲柄AB 固联,齿轮2与曲柄DE 固联)。

恰当地选择C 点轨迹和确定构件尺寸,可保证机构具有急回运动和工作段近似匀速的特性,并使压力角α 尽可能小。

送料机构由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串联组成,按运动循环图可确定凸轮推程角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使其能在预定时间将坯料推送至待加工位置。

设计时,若使l OG < l OH ,可减小凸轮尺寸。

2. 导杆-摇杆滑块冲压机构和凸轮送料机构 如图3所示,冲压机构是在摆动导杆机构的基础上,串联一个摇杆滑块机构组合而成。

摆动导杆机构按给定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设计,它和摇杆滑块机构组合可以达到工作段近于匀速的要求。

适当选择导路位置,可使工作段压力角α 较小。

送料机构的凸轮轴通过齿轮机构与曲柄轴相连。

按机构运动循环图可确定凸轮推程运动角和图2 冲床机构方案之一Dω1EBA12ω2HKOGCFRαCDEOA BGHω1 参考方案从动件运动规律,则机构可在预定时间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

3. 六连杆冲压机构和凸轮-连杆送料机构如图4所示,冲压机构由铰链四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串联组合而成。

四杆机构可按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用图解法设计,然后选择连杆长l EF 及导路位置,按工作段近似于匀速的要求确定铰链点E 的位置。

若尺寸选择恰当,可使执行构件在工作段中运动时机构的压力角α 较小。

凸轮-连杆送料机构的凸轮轴通过齿轮机构与曲柄轴相连,按机构运动循环图确定凸轮推程运动角和从动件运动规律,则机构可在预定时间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

设计时,使l IH < l IR ,可减小凸轮尺寸。

4. 连杆-凸轮冲压机构和凸轮-连杆送料机构 如图5所示,冲压机构采用有两个自由度的连杆-凸轮组合机构,用齿轮副将其封闭为一个自由度(齿轮1与曲柄AB 固联,齿轮4与两个凸轮固联)。

恰当地选择C 点轨迹和确定构件尺寸,可保证机构具有急回运动和工作段近似匀速的特性,并使压力角α 尽可能小。

改变凸轮轮廓曲线,可改变C 点轨迹,从而使执行构件获得多种运动规律,满足不同工艺要求。

送料机构由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串联组成,按运动循环图可确定凸轮推程角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使其能在预定时间将坯料推送至待加工位Dω1EBAOIKPOGCFLω4JH 114HK Fαϕω3COIDγARG图4 冲床机构方案之三ω1BECM置。

设计时,若使l HI l HG,可减小凸轮尺寸。

机构设计及方案方案设计的有关问题如上述,从以上分析进行方案的优化选择、设计时,应该尽量满足如下条件:(1)设计的方案是否尽量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和技术条件;(2)设计的结构是否尽量简单、紧凑,设计是否方便;(3)机构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是否方便,成本可否降低。

分析上面的方案,主要是有: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导杆-摇杆机构等等。

平面连杆机构构件可实现转动、摆动、移动和平面复杂运动,从而可用于实现已知运动规律和已知轨迹。

其优点主要是:运动副单位面积所受压力较小,且面接触便于润滑,故磨损减小;制造方便,易获得较高的精度;两构件之间的接触是靠本身的几何封闭来维系的,它不像凸轮机构有时需要利用弹簧等封闭来保持接触的。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一般情况下只能近似实现给定的运动规律或运动轨迹,且设计较为复杂;当给定的运动要求较多或较复杂的时候,需要的构件数和运动副就往往较多,这样使机构结构复杂,工作效率降低,不仅发生自锁的可能性增大,而且机构运动规律对制造、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增加;机构中作平面复杂运动和作往复运动的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难以平衡,在高速时将引起较大的振动和动载荷,故连杆机构常用于速度较低的场合。

低副机构一般只能近似地实现给定运动规律,而且设计较为复杂。

当从动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必须严格按照预定规律变化,尤其当原动件作连续运动而从动件作间歇运动时,则以采用凸轮最为简便。

凸轮机构的优点是:只需设计适当的凸轮轮廓,便可使从动件得到任意位置的预期运动,而且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

综上所述,我们决定选择方案二。

即冲压机构采用导杆-摇杆滑块机构;送料机构采用凸轮送料机构。

冲压机构只需满足压力角和急回特性的要求即可,考虑到工作段的受力较大,故排除凸轮和齿轮的冲压机构。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直接用于送料,设计和安装都很方便,制造比较简单,成本较低,为最优方案。

机构分析1机构的运动简图2 机构杆组分析如下图所示,按照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可知该机构可拆分为5个Ⅱ级组,分别为2-3,4-5,7-8,9-10,11-12组。

故该机构是由原动件1、机架6及5个Ⅱ级组组成,是Ⅱ级机构。

冲压机构:n=5 P L=7 P H=0∴其自由度:F=3n-2P L=3×5-2×7=1送料机构:n=4 P L=4 P H=3(其中滚子属于局部自由度)∴其自由度F=3n-2P L-P H=3×4-2×4-3=1由于两机构主动机固连(曲柄与齿轮同轴),因此只需一个动力作用即可驱动整个机构,使其具有确定的运动。

这说明,该机构自由度符合设计要求。

3 机构主要部分运动描述①主运动机构:主动件柄AB通过滑块B和导杆DC连接,在导杆机构的基础上串联一个摇杆滑块机构组成。

②齿轮传动机构:由一个惰轮和齿轮啮合,将力和速度传到凸轮机构上,齿轮的传动具有传动比稳定和传动平稳的特点。

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严格按运动要求设计,所以可以高速起动,动作准确可靠,由于凸轮是高副机构,在高副接触处难以保证良好的润滑而容易磨损,因此传递动力不能太大。

④动力部分:通过机构尺寸、工作要求等因素的确定,选择适当的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

⑤辅助部分:送料杆F在冲头到达工作点之前将料送到位,它的运动靠和凸轮的高副作用完成。

机构的参数选择与计算1、冲压机构参数的确定取定各个可变参数如下:上模工作段长度L=60mm,对应曲柄转角φ=80°,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1.57,送料距离H=100mm,曲柄AB=80mm。

连杆DE为上模总行程DD1的1.5倍。

则得到冲压机构的参数如下:极位夹角θ=180(K-1)/(K+1)=40°,如图,∠BCA=∠B1CA=θ/2=30°,则由几何关系AC=AB/sin30°=80/sin30°=160mm, 因为对应曲柄转角φ=80°,则∠B3AA1=∠B2AA1=40°,连接B3B2,则弧B3B2即为冲压工作段曲柄AB的B点的轨迹,连接B3C、B2C并延长。

又冲压滑块的工作段时D点在D2D3间,则D2C1=D3C1=60/2mm=30mm, AA1= AB3*cos40°=80*cos40°=61.28mm, B3A1=AB3*sin40=51.42mm,所以CA1=CA+AA1=160+61.28=221.28 mm, 又D1D2由三角形相似(△CB3A1∽△CD3C1)得,C C1= CA1*D3C1/B3A1 = 221.28*30/51.42mm=129.40mm, 以CD3的长为半径画弧,交BC、B1C的延长线为D1、D,与AC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导路通过的位置。

又几何关系可求得CD= 132.54mm,则DD1=2*CD*sin20=132.54mm,DE=1.5DD1=1.5*132.54mm=198.80mm.再以D为圆心,以DE长为半径画弧交导路于E点,便得滑块位置。

2、凸轮机构参数的确定根据运动循环图可知,当上模到达工作段E2E3之前,送料机构必须把坯料送至待加工的位置,即在摇杆到达B2点之前,凸轮已经将料送至下模上方。

为方便计算,凸轮从动件选择等速运动规律,凸轮送料推程角Φ应大于∠B1AB2(=80°),,故取Φ=100°,则凸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为:推程:s=70/(100°*π/180°)*φ=40.14φ(0≤φ≤100°),回程:s=140-40.14φ(100°<φ≤200°)。

又冲压机构和凸轮机构的传动比应该为1,则画出凸轮从动件的位移曲线如下图示:s/φ曲线图(u=1:1)φ15010010100ds/dφ曲线图(u=100:1)S-ds/dφ曲线图(u=2:1)在s-d s/dφ曲线中,取[α]=30°,[α′]=70°,取阴影区域内点都能使α≤[α],α′≤[α′],为计算方便,取Q(15.24,60),故取凸轮的基圆半径ro=60mm,偏距e=15mm.按照反转法做出凸轮的轮廓,参见下图:讨论:关于送料距离确定对凸轮轮廓的影响因为送料机构做的是低速轻载运动,所以滚子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一般选择为匀速运动或者是匀加速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