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垫圈冲压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垫圈-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垫圈-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垫圈-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垫圈-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背景1.1 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垫圈冲压模具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1.2 课程设计范围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垫圈的冲压原理、模具设计及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设计内容2.1 垫圈冲压原理2.1.1 冲压工艺概述介绍冲压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范围。

2.1.2 垫圈冲压工艺讲解垫圈冲压工艺的步骤、工艺参数和设备要求等。

2.2 模具设计原理2.2.1 模具设计概述概述模具设计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等。

2.2.2 垫圈冲压模具设计详细说明垫圈冲压模具的结构、功能和设计要点。

2.3 模具制造工艺2.3.1 模具制造工艺概述介绍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和要求。

2.3.2 垫圈冲压模具制造工艺详细说明垫圈冲压模具制造的步骤、工艺和注意事项。

三、课程设计实施3.1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和实践,采用讲授、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3.2 教材选用推荐教材:《冲压技术与模具设计》3.3 实践任务安排学生参与垫圈冲压模具制造过程的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四、课程设计评价4.1 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评价其对垫圈冲压模具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程度。

4.2 评价方法采用考试、实验报告、实践操作和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附件本文档中涉及以下附件,请参阅:2.垫圈冲压模具设计图纸3.相关案例分析资料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冲压工艺:指将板材或带材通过冲压模具的冲压动作,加工成所需形状的工艺。

2.模具设计:指根据工件要求,设计模具的结构和尺寸,以实现对工件的加工。

3.模具制造工艺: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包括铣削、钳工、研磨、电火花等工艺环节。

垫圈模具课程设计

垫圈模具课程设计

垫圈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垫圈模具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垫圈模具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及装配流程。

3. 学生了解垫圈模具的使用与维护方法,以及相关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垫圈模具的设计,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

2. 学生能运用CAM软件对垫圈模具进行编程,掌握基本的数控加工技术。

3. 学生能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垫圈模具的组装与调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垫圈模具课程,培养对机械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认识到垫圈模具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理解工匠精神,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以垫圈模具为载体,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垫圈模具的认识,培养其设计、加工、组装等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垫圈模具基础知识:- 垫圈模具的结构与功能- 垫圈模具的材料及性能- 垫圈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教学大纲:第1课时,引导学生认识垫圈模具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讲解垫圈模具的材料及性能;第3课时,分析垫圈模具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垫圈模具设计与加工:- 垫圈模具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CAD软件在垫圈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CAM软件在垫圈模具加工中的应用教学大纲:第4课时,介绍垫圈模具设计原则与方法;第5课时,教授CAD 软件在垫圈模具设计中的应用;第6课时,教授CAM软件在垫圈模具加工中的应用。

3. 垫圈模具组装与调试:- 垫圈模具的组装流程及注意事项- 垫圈模具调试方法及常见问题处理- 垫圈模具的维护与保养教学大纲:第7课时,讲解垫圈模具的组装流程及注意事项;第8课时,教授垫圈模具调试方法及常见问题处理;第9课时,介绍垫圈模具的维护与保养。

压圈-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压圈-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 压圈的设计内容:(一)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二)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机构形式(三)模具设计计算(四)模具总体设计(五)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六)冲压设备的选择(七)绘制模具总装图(八)拆画零件图(九)设计总结(十)参考文献目录(一)。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4)(二).确定工艺方案模具机构形式 (4)(三).模具设计计算 (5)(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2) 计算凸。

凹模刃口尺寸(3)外形落料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4)冲压力的计算(5)压力中心的计算(四)。

模具总体设计 (8)(五).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9)(1)落料凸、凹模的结构设计(2)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3)模架的设计(六)。

冲压设备的选择 (12)(七)。

绘制模具总装图 (13)(八)。

拆画零件图 (13)(九)。

参考文献 (14)河南机专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3 -11冲裁模具设计工件名称:压圈 生产批量:大批量材 料:Q235 厚 度:2mm 工件简图:如右图所示(一).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该零件形状简单、对称,是由圆弧和直线组成的.冲裁件内外形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为IT11~IT14。

凡产品图样上没有标注公差等级或者公差的尺寸,其极限偏差数值通常按IT14级处理.将以上精度与零件的精度要求相比较,可以为该零件的精度要求能够在冲裁加工中得到保证,其他尺寸标注、生产批量等情况,也均符合冲裁的工艺要求,故决定采用冲压方式进行加工。

经查公差表,各尺寸公差为: φ42-00。

62mm φ20+00.52mm 22+00.52mm 4+00。

3mm(二).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形式该工件所需的冲压工序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拟定出以下三种工艺方案: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分两次加工。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加工. 方案三:落料—冲孔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加工.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顾客的要求,而且工件的累积误差大,操作不方便。

压圈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终极版)2

压圈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终极版)2

压圈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终极版)2第1章绪论1.1冲压工艺概述1.1.1 冲压工艺简介冲压是塑性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在室温下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精度的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因为它主要用于加工板料制件,所以也称板料冲压。

在机械制造中是一种高效率的加工方式。

冲压广泛应用于金属制品各行业中,尤其在汽车、仪表、军工、家用电器等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冲压工艺有如下特点:1.能冲压出其它加工方法难以加工或无法加工的形状复杂的零件。

比如,从仪器仪表小型零件到汽车覆盖件、纵梁等大型零件,均由冲压加工完成。

2.冲压件质量稳定,尺寸精度高。

由于冲压加工是有模具成型,模具制造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故冲压件质量稳定,制件互换性好。

尺寸精度一般可达IT10~IT14级,最高可达到IT6级,有的制件不需要在加工,便可满足装配和使用要求。

3.冲压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刚性好和表面粗糙度小等特点。

4.冲压加工生产效率极高,没有其它任何一种机械加工方法能与之相比。

比如,汽车覆盖件这样的大型冲压件的生产效率,可达每分钟数件;高速冲压小型制件,可达每分钟上千件。

5.材料利用率高,一般为70%~85%。

因此冲压件能实现少废料或无废料生产。

在某些情况下,边角余料也可充分利用。

6.操作简单,便于组织生产,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

对操作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不高,新工人经短时培训便能上岗操作。

7.冲压的特点是模具制造时间长、制造成本高,故不适宜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另外,冲压生产多采用机械压力机,由于滑块往复运动快,手工操作时,劳动强度大,易发生事故,故必须特别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以及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

8.冲压模设计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模具的设计者和制造者无论在理论、经验、创造力方面都要有很高的要求。

1.1.2 冲压模具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

垫圈-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垫圈-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湖南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部专业题目任务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学生姓名:班级:指导老师:日期:系主任:日期:审查学部主任:日期:批准目录(一)冲裁件工艺分析 (2)(二)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形式 (2)(三)模具设计计算 (3)1、排样、计算条料宽度及确定步距 (3)2、材料的利用率 (4)3、冲压力与压力中心计算 (4)4、冲床选用 (5)5 挡料销与导正销的位置关系确定 (6)(四)冲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6)(五)冲裁模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7)1、凹模的结构尺寸设计 (7)2、凸模固定板的确定 (9)3、凸模的结构尺寸确定 (9)4、导料板的确定 (10)5、卸料装置的确定 (11)6、模柄的选用 (11)7、冲模闭合高度计算 (12)8、垫板的结构 (13)(六)模架选用 (13)(七)模架基本加工 (13)(八)、心得体会 (14)(九)参考文献 (15)如图1所示零件:屏蔽板生产批量:大批量设计该零件的冲压工艺与模具。

图1 零件图一冲裁件工艺分析1、材料:黄铜带H62钢板是有色金属板材,具有良好的可冲压性能。

2、工件结构形状:有一个φ10的圆孔,垫圈大径φ15。

3、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标注公差的尺寸,属自由尺寸,可按IT13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经查公差表,各尺寸公差为:零件内形:φ10+0.22mm、φ157.0 mm。

4、冲孔时,为了保证内外同心度,采用有导向凸模冲孔;二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形式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

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

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方案二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但模具强度较差,制造难度大,且操作不方便;方案三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

故采用级进模比较合适。

三模具设计计算1、排样、计算条料宽度及确定步距零件外形为圆形,可以采用单排、交叉双排或多排;考虑到零件为中等批量生产,如果采用交叉双排或多排,则模具尺寸和结构就会相应增大,从而增加模具生产成本,所以本设计决定采用单排结构。

垫圈冲裁模课程设计

垫圈冲裁模课程设计

垫圈冲裁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垫圈冲裁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垫圈冲裁模的设计步骤、参数计算和材料选择。

3. 学生能够了解垫圈冲裁模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垫圈冲裁模的设计。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冲裁模具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3. 学生能够运用CAD等软件辅助垫圈冲裁模的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加工和模具设计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关注模具行业的发展。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垫圈冲裁模基本概念:介绍垫圈冲裁模的定义、分类、应用及发展。

教材章节:第一章 模具概述2. 垫圈冲裁模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垫圈冲裁模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冲裁模结构及原理3. 垫圈冲裁模设计步骤及参数计算:讲解垫圈冲裁模的设计步骤、相关参数计算及材料选择。

教材章节:第三章 模具设计基础、第四章 垫圈冲裁模设计4. 垫圈冲裁模CAD辅助设计:介绍CAD软件在垫圈冲裁模设计中的应用,并进行实操训练。

教材章节: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5. 垫圈冲裁模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讲解垫圈冲裁模的安装、调试方法及维护要点。

教材章节:第六章 模具的安装、调试与维护6.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进行垫圈冲裁模设计、制作及安装调试的实践活动。

垫片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垫片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目录 (III)前言 (1)第一章工艺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零件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零件工艺性分析 (2)1.3工艺方案的确定 (2)第二章排样设计 (5)2.1毛坯排样设计 (5)2.2材料的利用率 (8)第三章工艺计算 (11)3.1冲压工艺力的计算 (11)3.1.1冲裁力计算 (11)第四章模具总体概要设计 (15)4.1模具概要设计 (15)4.2模具零件结构形式确定 (15)4.2.1 定位机构 (17)4.2.2 卸料机构 (17)4.2.3 导向机构。

(18)第五章模具详细设计 (20)5.1工作零件 (20)5.1.1冲裁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20)5.1.2凸模高度设计 (23)5.1.3定位零件 (24)5.1.4 挡料零件 (24)5.2出件零件 (25)5.2.1 卸料零件 (25)5.3.2 顶件零件 (26)5.3导向零件 (26)5.4其他零件 (27)第六章设备选择 (29)6.1设备吨位确定 (29)6.1.1设备类型的选择 (29)6.1.2设备规格的选择 (29)6.2设备校核 (31)6.2.1.压力行程 (31)6.2.2.压力机工作台面尺寸 (31)结论 (32)参考文献 (34)致谢 (36)前言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产品依赖模具加工, 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

模具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模具的质量不仅表现在制造质量, 也表现在安装调整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后续工作质量。

因此, 在模具在加工过程和质量控制中,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第一章工艺设计图1.1垫片零件图1.2 零件工艺性分析零件尺寸:图中零件的标注公差的为IT12级精度,其余未注由图中技术要求可知为IT14级,零件的尺寸较小,成形的位置较为紧凑,成形比较简单。

垫圈冲压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垫圈冲压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机械工程学部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题目垫圈冲压模具设计任务起止日期:2012 年9 月18 日至2012 年11 月20 日止学生姓名:王曦明班级:材料0902班指导老师:何雅槐日期:系主任:日期:审查学部主任:日期:批准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一、题目垫圈二、原始数据冲裁制件如图2-1所示。

材料为Q235,材料厚度0.8mm,生产批量为10万件,属中大批量生产。

三、冲裁件工艺分析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

材料为Q235、t=0.8mm 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简单,内有一个直径为 12mm的圆孔。

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工件尺寸未标注公差,按IT14级计算。

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四、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一)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冲压。

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冲孔-落料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二)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要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故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

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

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三)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诉,本套模具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

五、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

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垫圈冲压模课程设计说明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机械工程学部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题目垫圈冲压模具设计任务起止日期: 2012 年 9 月 18 日至2012 年 11 月 20 日止学生姓名:王曦明班级:材料0902班指导老师:何雅槐日期:系主任:日期:审查学部主任:日期:批准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一、题目垫圈二、原始数据冲裁制件如图2-1所示。

材料为Q235,材料厚度0.8mm,生产批量为10万件,属中大批量生产。

三、冲裁件工艺分析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

材料为Q235、t=0.8mm 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简单,内有一个直径为 12mm的圆孔。

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工件尺寸未标注公差,按IT14级计算。

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四、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一)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冲压。

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冲孔-落料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二)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要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故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

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

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三)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诉,本套模具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

五、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

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

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六、工艺尺寸计算(一)排样设计1.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

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多行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6-1所示。

图6-1 初画排样图2.确定搭边值 工件材料材料为Q235、t=0.8mm 的碳素钢,碳含量较低。

查参考文献[2]表2-15,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a 1=0.8,沿边a=1。

考虑到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应取a=3.5;为了方便计算取a 1=1。

3.确定条料步距 步距:80mm ,宽度:70mm 。

4.条料的利用率%85.40%10041451214.320=⨯⨯⨯⨯==SS 总工η5.画出排样图 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

图6-2 排样图(二)冲裁力的计算 1.冲裁力F查参考文献[2]表9-1取材料Q235的抗拉强度MPa b450=σ由 σb Lt F ≈已知:68.37414.32214.32=⨯⨯+⨯⨯=L所以 2.203474502.168.37=⨯⨯=F N 20≈kN 2.卸料力F x由F K F x x =,查参考文献[2]表2-17取05.0=K x 则 12005.0=⨯==F K F x x kN 3.推件力F T由F n K F T T =,已知20=n ,查参考文献[2]表2-17取055.0=KT则 2220055.020=⨯⨯==F n K F T T kN 4.顶件力F D由F K F D D =,查参考文献[2]表2-17取06.0=K D 则 2.12006.0=⨯==F K F D D kN (三)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本模具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所以43≈++=F F FT x ZF kN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冲压设备拟选J23-16。

(四)冲裁压力中心的确定此工件结构简单,为普通圆形件,故其压力中心在其圆心上。

(五)刃口尺寸的计算1.加工方法的确定 结合模具及工件的形状特点,此模具制造宜采用配作法,落料时,选凹模为设计基准件,只需要计算落料凹模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凸模刃口尺寸由凹模实际尺寸按要求配作;冲孔时,则只需计算凸模的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凹模刃口尺寸由凸模实际尺寸按要求配作;只是需要在配作时保证最小双面合理间隙值126.0min =Z mm (查参考文献[2]表2-8)。

凸凹模刃口尺寸由凸模配作尺寸和凹模配作尺寸结合完成。

2.采用配作法,先判断模具各尺寸在模具磨损后的变化情况,统计如下:第一类尺寸(增大):25 第二类尺寸(减小):123.按入体原则查参考文献[2]表2-3确定冲裁件内形与外形尺寸公差,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见表6-1。

表6-1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4.画出落料凹模、凸凹模尺寸,如图6-3所示。

(a )落料凹模 (b )凸凹模图6-3 工作零件尺寸5.卸料装置的设计 采用图6-4所示的卸料装置,已知冲裁板厚t=0.8mm ,冲裁卸料力1=F x kN 。

根据模具安装位置拟选4个弹簧,则弹簧的顶压力为25.00=≥nFF xkN查参考文献[2]表9-32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初选弹簧规格为(使所选弹簧的工作极限负荷F F j 预>)6.1=d mm ,82=D mm ,139lim=F, 108.1='f mm ,84.2=p mm 。

其中,d 为材料直径,D 2为弹簧中径,F lim 为工作极限负荷,f '为单圆弹簧工作极限负荷下变形量,p 为节距。

弹簧的总压缩量为 2lim='⨯=∆H nf FF xmm 七、模具总体结构设计(一)模具类型的选择 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复合模冲压,所以本套模具类型为复合模。

(二)定位方式的选择 因为该模具采用的是条料,控制条件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销;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弹簧弹顶的活动挡料销来定步距。

而第一件的冲压位置因为条料有一定的余量,可以靠操作工人目测来确定。

(三)出件方式的选择 根据模具冲裁的运动特点,该模具采用弹性出件方式比较方便。

工件尺寸较小,采用推件块,结构简单,利用模具开模后压缩弹簧的弹力来推出工件,既安全又可靠,故采用弹性装置取出工件。

结构如图6-4所示。

图6-4 弹性出件方式1-冲孔凸模;2-弹簧;3-推板;4-推件块(四)导柱、导套位置的确定为了提高模具的寿命和工作质量,方便安装、调整、维修模具,该复合模采用中间导柱模架。

八、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一)工作零部件的结构设计1.落料凹模凹模采用整体凹模,轮廓全部采用数控线切割机床即可一次成形,安排凹模在模架上的位置时,要尽量保证压力中心与模柄中心重合。

其轮廓尺寸可按参考文献[2]公式(2-24)和公式(2-25)计算:凹模厚度 H=kb=0.364x70=25.48mm(查参考文献[2]表2-22得k)364.0凹模壁厚 C=(1.5-2)H=38.22-50.96mm取凹模厚度 H=30mm,壁厚C取40mm。

凹模宽度 B=b+2c=70+2X30=130mm (送料方向) 凹模长度 L=80+2X30=140mm根据工件图样,在分析受力情况及保证壁厚强度的前提下,取凹模长度为160mm ,宽度为160mm ,所以凹模轮廓尺寸为160mm ⨯160mm ⨯20mm 。

2.冲孔凸模 根据图样:工件中有1个孔,只需要设计1支凸模。

为了方便固定,采用阶梯式,长度为=++++=t 卸料版弹簧固定板凹模L 20+20+20+10+3.5=73.5mm 。

3.凸凹模 当采用倒装式复合模时,凸凹模尺寸计算如下=+++=h t h h HTA21428.102.12010=+++mm式中,h 1为卸料版厚度,取10mm ;h 2为凸凹模固定板厚度,取20mm ;t 为材料的厚度,取1.0mm ;h 为卸料版与固定板之间的安全高度,取10.8。

因凸凹模为模具设计中的配作件,所以应保证与冲孔凸模和落料凹模的双边合理间隙Z m in 。

(二)定位零件的设计结合本套模具的具体结构,考虑到工件的形状,设置一个2φ活动挡料销(起定距的作用)和两个4φ的活动挡料销。

挡料销和导料销的下面分别采用压缩弹簧,在开模时,弹簧恢复弹力把挡料销顶起,使它处于工作状态,旁边的导料销也一起工作,具体结构如图6-5所示。

图6-5 活动挡料销1.卸料版设计 卸料版的周界尺寸与凹模周界尺寸相同,厚度为10mm ,材料为45钢,淬火硬度为45~40HRC 。

2.凹模板螺钉的选用 凹模板采用4个M10的螺钉固定,长度7020201020321=+++=+++=a L h h h mm (其中h 1为弹簧的安装高度;h 2为卸料板厚度;h 3为凹模厚度;a 为凸模固定板厚度)。

(三)模架及其他零部件的设计该模具采用中间导柱模架,这种模架的导柱在模具中间位置,冲压时可以防止由于偏心力矩而引起的模具歪料。

以凹模周界尺寸为依据,查参考文献[2]表9-48选择模架规格如下。

导柱:()()mm L mm d ⨯分别为12020⨯φ、12022⨯φ(GB/T2861.1)。

导套:()()()mm D mm L mm d ⨯⨯分别为236520⨯⨯φ、236522⨯⨯φ(GB/T 2861.6)。

上模座厚度H 上取25mm ,下模座厚度H 下取30mm ,上垫板厚度H 垫取5mm ,则该模具的闭合高度H 闭为1725.3425.7353025=-++++=-++++=h H L H H H H 垫下上闭mm式中 L ---凸模高度,mm ;H---凸凹模高度,mm;h---凸模冲裁后进入凸凹模的深度,mm。

可见该模具的闭合高度小于所选压力机J23-16的最大装模高度220mm,因此该压力机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九、冲压设备的选取通过校核,选择单柱固定台压力机J23-16能满足使用要求。

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160kN滑块行程:55mm滑块行程次数:120次/min最大封闭高度:220mm封闭高度调节量:45mm滑块中心线至床身距离:160mm立柱距离:220mm工作台尺寸(前后左右):300mm⨯450mm垫板尺寸(厚度):40mm模柄尺寸(直径深度):40mm⨯60mm床身最大倾角:35︒十、模具的装配根据复合模的特点,先装上模,再装下模较为合理,并调整间隙,试冲,返修。

具体过程如下。

(一)上模装配1.仔细检查每个将要装配零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并作好划线、定位等准备工作。

2.先将凸模与凸模固定板装配,再与凹模板装配,并调整间隙。

3.把已装配好的凸模及凹模与上模座连接,并再次检查间隙是否合理后,打入销钉及拧入螺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