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
表1体表心电图定位技巧
Ⅰ、aVL 上部 右
Ⅱ、Ⅲ、 aVF
上
V1 下
V5 上
心电图表现 类似LBBB
下部
右束支 左束支主干 左前分支 左后分支 上 上 上 下
下
上 上 下 上
下
下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类似LBBB
呈LBBB 呈RBBB RBBB+LPH RBBB+LAH
前壁 左
后壁 侧壁 室间隔
下
上 上
下
下 下
与窦性QRS-T大同小异
常见实例分析
• 1.起源右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①Ⅱ、aVF、V5、V6-R型; ②aVR、aVL -QS型; ③胸导联移行区:V3或之后-右心室流出道; V1~V3-左心室流出道; V2-冠状动脉窦内;
常见实例分析
• ④Ⅰ和aVL QRS形态对鉴别起源于右室间隔 或游离壁室早、室速有一定意义。 • Ⅰ、aVL呈QS型-前间隔; • Ⅰ呈R或Rs型;aVL呈QS型-后间隔; • Ⅰ呈正相或负相波-中间隔; • aVL呈R型-游离壁多见。
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 2.定上(房室瓣部)下(心尖部) 主要根据Ⅱ、Ⅲ、aVF QRS波群主波方向: ①起源于上部, Ⅱ、Ⅲ、aVF主波向上。 ②起源于下部, Ⅱ、Ⅲ、aVF主波向下。
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 ⒊定流出道室速 Ⅱ、Ⅲ、aVF导联呈高幅R型 QRS波呈LBBB伴电轴右偏,aVR主波向下 —RVOT , V1导联呈rSr ,V4~V6导联有终末s —LVOT
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 1.定左右 • 主要根据V1、V5 QRS波群主波方向: V1主波向上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
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心律失常 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有助于完 善心电图的诊断体系,提高临 床医生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和治 疗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 动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定位诊 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THANK YOU
了解心电图特征对于准确诊断和定位 至关重要。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和定位这些心律失 常的主要工具。
定义与分类
室性早搏
提早的室性搏动,可出现在窦性 心律或心房颤动时。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三个或更多的室性早搏,导 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02
体表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定位诊断基础
心电图基础知识
01
02
03
心电图记录方法
心电图是通过在体表放置 电极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 波形图。
每个导联通过导线连接至电极,以获取心脏在不同部位的电活动信息。
心电图波形识别
P波识别
P波代表心房的电活动,正 常P波在Ⅰ、Ⅱ、aVF导联 上为正向,aVR导联上为 负向。
QRS波群识别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电活 动,正常QRS波群时限不 超过0.11秒。
T波识别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过程 ,正常T波形态两肢不对称 ,前半部斜度较平缓,而 后半部斜度较陡。
室性早搏后常出现代 偿间歇。
提前的QRS波群前无 P波,或P波与QRS 波群无关联。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方法
根据心电图导联定位
通过分析Ⅰ、Ⅱ、Ⅲ、AVR、 AVL、V1等导联的波形,判断
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
心电图特征定位
根据室性早搏的形态、时限等 特征,判断其起源部位。
动态心电图监测
通过长时间连续监测心电图, 分析室性早搏的发作规律和起 源部位。
右室流出道室早心电图诊断三部曲
右室流出道室早心电图诊断三部曲大量证据表明,右室流出道是特发性室早及特发性室速发生最多的部位,起源于该部位的特发性室早与室速的诊断一旦明确,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
但右室流出道与左室流出道、主动脉窦相毗邻,解剖位置靠近,分别位于心脏的左右侧。
此外,右室流出道又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心脏发育不良三角的一部分,这使ARVC患者伴发的室早、室速也能起源于该部位。
因此,诊断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早或室速时,至少要做这两方面的鉴别。
临床用来鉴别诊断的方法很多,本文阐述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三部曲。
◆ ◆ ◆ ◆ ◆1起源右室流出道还是游离壁?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的心电图均表现为类左束支阻滞而伴电轴正常或右偏。
但起源于右室其他部位的室早、室速也都可能具有这些特征,包括右室游离壁和右室心尖部。
显然,右室流出道是右室解剖、组织结构变化与移行十分集中的部位,也是右室血流动力学压力高、变化大的部位,这些特征都使该部位成为心律失常的好发部位。
整个右心室的形态近似椎体,解剖学正常存在的室上嵴将其分成两部分:下面为固有右心室,上方为漏斗部或称肺动脉圆锥,其还被视为肺动脉的起点。
右室流出道位于右室的左上方,相当于右心室的心底部,位置较高,该部位也称肺动脉圆锥或漏斗部。
右室流出道起源于室上嵴的游离缘,止于上方的肺动脉瓣,外形近似于一个垂直整个右室的短管,长约1.5厘米。
其内壁平滑而无肌小梁,其向上延续为肺动脉出口。
因此,右室流出道位于整个右心室位置偏高的心底部(图1),起源该部位的室早、室速在室内除极扩布时,其除极的总方向一定指向下、指向右。
体表心电图aVL与aVR导联的探查电极位于心脏上方,当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在心室内除极时,其向下、向右的除极向量一定背向aVL和aVR导联的探查电极,故在这两个导联形成以负向波为主的QRS波。
而右室流出道的解剖部位更靠近室间隔更偏向左,这使aVL导联QRS以负向波为主的特征更明显,更重要(图2)。
室早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二尖瓣瓣环室早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谢谢聆听!!!
ppt课件
32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ppt课件
1
室早的分类
特发性室早:右室流出道室早、左室流出道室 早、瓣环室早、起源于束支的室早。
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室早(心梗后室早、心肌病、 缺血性、离子通道疾病) 无器质性疾病者流出道室早最常见,右室流出 道室早约80%,左室流出道室早约10%。流出 道室早消融治疗效果好。
----1.对于有特殊表现的心电图,记住其特点,按图索骥。2.多数心电 图没有突出特点,需要学习原理,研究普遍规律。
ppt课件 2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右室流出道
ppt课件
5
左室流出道
ppt课件
6
在额面电轴上 II III AVF 探测电 流方向如图所示,当心室除极综 合向量在额面投射方向与探测电 流方向一致,QRS主波向上,反 之主波方向向下 (想象6个电极 围绕心脏, 心脏除极向量指向那 个电极那个电极R波就高)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下壁导联定上下
ppt课件
9
胸前移行定左右ppt课件Biblioteka 10胸前移行定左右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及其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价值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及其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流出道室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QRS 波时限、V2导联R波时限指数、R波振幅指数等指标。
结果:心电图诊断出左室流出道18例,右室流出道16例。
左室流出道组患者的V2导联QRS波时限、V2导联R波时限及R波振幅指数均高于右室流出道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心电图对定位流出道室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左室流出道的定位效果更好。
【关键词】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流出道室早;定位价值【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052-01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多发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并且发病率随着老年患者年龄增加而增加。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治疗手段逐渐完善,而术前定位流出道室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临床上目前主要采用心电图对左室流出道或右室流出道进行定位诊断,其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验证。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34例室性早搏患者采用心电图检查,分析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现对试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流出道室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诊断左室流出道组18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龄为(53.3±6.0)岁;基础心率为(70.3±6.6)次/min;室早负荷(19.6±5.1)%。
右室流出道组16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为(53.9±6.2)岁;基础心率为(70.5±6.1)次/min;室早负荷(19.0±5.3)%。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心率及室早负荷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室性早搏部位的判断
体表心电图快速判断室性早搏的起源作者:熊艳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室早是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
判断室早起源部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①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早和起源于左后分支处的早搏多为特发性,射频消融术成功率高。
②起源于束支及其分支的早搏诱发室速的频率在100~150bpm之间,较少引起心源性晕厥。
③发生于急性心肌缺血时的肌性室早有诱发室颤的危险性。
④出现在心肌梗死周围的室早危险程度高,易发生室内折返而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根据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室性早搏的QRS-T形状大致推测出室早的起源部位,其方法简便、迅速、可靠、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1 起源于右心室早搏心电图特征:QRS波群主波方向在V5及Ⅰ导联向上,在V1导联向下,即类似左束支阻滞波形(LBBB)。
1.1 右心室流出道早搏心电图特征:①QRS波群呈LBBB伴电轴右偏;②QRS波群主波Ⅱ、Ⅲ、aVF 向上呈高幅R型;③aVR主波向下;④ QRS时限≥120ms。
1.2 右心室流入道早搏心电图特征:①QRS波群呈LBBB;②QRS波群主波Ⅱ、Ⅲ、aVF向下;③Ⅰ、aVL向上。
2 起源于左心室早搏心电图特征:QRS波群主波方向在V1~V3导联向上,V5、V6导联向下;即类似右束支阻滞波形(RBBB)。
2.1 左心室流出道早搏心电图特征①QRS波群呈RBBB;②QRS波群主波Ⅱ、Ⅲ、aVF向上;③Ⅰ、aVL主波向下。
2.2 左心室流入道早搏心电图特征①QRS波群呈RBBB;②QRS波群主波Ⅱ、Ⅲ、aVF向下;③Ⅰ、aVL呈r(R)S型。
3 起源于右束支早搏心电图特征:①Ⅰ、aVL、V5、V6呈单向宽大R波。
②Vl、V2呈QS或Rs型,其r小于窦性r波。
③额面QRS电轴正常或轻度左偏(-30°~-90°之间)。
④早搏起源于右束支近端,QRS时间>120ms,起源于右束支远端者QRS 时间≥120ms。
4 起源于左束支早搏心电图特征:①胸壁导联室早呈不完全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②额面电轴正常。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及定位诊断(RVOT)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及定位诊断(RVOT)1)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起源定位,首先肯定是在右心室流出道起源:①V1导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②Ⅱ、Ⅲ、aVF导联、V3~V6导联主波向上,呈R波;③aVR、aVL导联QRS波主波向下,呈QS型;④心前区导联QRS波移位(第1个R/S >1的胸导联),不早于V3导联,大多在V3导联之后,大多出现在V4导联。
2)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定位:①I、aVL导联QRS波主波向下(呈QS型)多为前间隔部,如QRS波主波向上(呈R型或QRS型)多为后间隔;中间隔呈正向或负向;② aVL 导联QRS主波向下为间隔部;③QRS时限<140ms、Ⅱ、Ⅲ导联单向R波且无切迹(如无RR或Rr)。
心前区移行较早;④间隔部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其胸前导联移行稍早,一般在V3或V3与V4之间,下壁导无顿挫3)右心室流出道游离壁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定位:①QRS波呈三相的RR或Rr,可能反映QRS时限较长(>140ms),激动自右心室游离壁向左传导(图3-1-16、17);②aVL导联QRS 波主波向上为游离壁(左侧壁)室性心动过速;③游离壁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其S波在V3导联较深(>3.0mV),胸导联移行一般在V4导联或以后,并且部分患者下壁导联QRS波存在顿挫,这种顿挫的特异性较高,可能反映左室激动。
4)右心室流出道左侧(前内侧部分)与右侧(后外侧部分)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定位:通常I导联的QRS波呈QS型时,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前间隔或靠近前间隔的位点(仰卧前后位观察,位于右心室流出道的最左侧部分)。
随起源点右侧移动(位于间隔或游离壁)导联出现R波,并逐渐占主导,QRS波的电轴更向左。
因此:①QRS波振幅呈avl>**,提示起源点位于右室流出道的左侧;②QRS波振幅呈aVL<aVR,提示起源点位于右室流出道的右侧。
5)右心室流出道上部与下部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定位:起源点越靠近上部和左侧,V1和V2导联R波振幅越较大。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波形特征
P波:在QRS波群 之前出现形态正
常
QRS波群:形态 正常但时间较短
ST段:无明显变 化
T波:无明显变化
室性早搏的频率: 通常为每分钟3-5
次
室性早搏的形态: 通常为单发偶有 多发
室性早搏的分类与表现
室性早搏的分类: 分为单源性室性 早搏和多源性室
性早搏
单源性室性早搏 的表现:心电图 上表现为P波消 失QRS波群提前 出现形态正常或
异常
多源性室性早搏 的表现:心电图 上表现为P波消失 QRS波群提前出 现形态正常或异 常且QRS波群之
间存在差异
室性早搏的诊断: 通过心电图检查 观察P波、QRS 波群和ST段的变 化以及是否存在 室性早搏的典型
表现
室性早搏的特殊表现形式
房室结性室性早搏:起源于 房室结
多源性室性早搏:起源于不 同心室部位
临床表现
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波形
可能伴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 全等症状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 时发现
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检查观察心律失常 的形态和频率
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 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心脏超声检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心脏 结构和功能
射频消融等
预后评估:心电 图定位诊断可以 评估室性早搏的 预后预测患者的 生存率和复发率
临床研究:心电图 定位诊断在室性早 搏的临床研究中具 有重要价值可以帮 助研究人员了解室 性早搏的发病机制
和治疗效果
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诊断室性早搏:通过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准确判断室性早搏的位置和类型 评估心脏功能: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指导治疗方案:根据心电图定位诊断的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监测治疗效果: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源自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分析
o g a d f m r h etc l U W t c RV T n o i et a h f c v ehd t lc i h P r iai . ine o i r i t r gtvnr ua O  ̄O r t( O )ad t n sgt te e et e m to o oa z te V C o gnt n i r a v i e f i l e i o
0 5 。 I导联 呈 Q 或 rr提示 室早源 自R O .) 0 s s’ V T前部 , R或 r 起源 于后部 ,P<0 5 。 Ⅱ, , V 呈 R则 ( . ) 0 m A F导联 R波越 高 ( P<
0 5 , 导联 RS . )胸前 0 /移行越早 ( 0 5提示早搏距离 肺动脉瓣越近 。结论 】 R O 起 源的室早 中 Ⅱ,IA F p< . ) 0 【 在 VT 1,V 导联 R 1 波宽度
摘要:【 目的】 分析 右室流 出道 ( V T起 源室性早搏 的心 电图特征 及其与 消融 靶点 的关 系, R O 室性早搏有效 准确的 RO) 探讨 V T 心 电图定 位方法 。方法 】 【 回顾分析 20 —08 0 120 年在我 院行射频 消融 的 R O 室性 早搏 6 例 , VT 2 依据成 功消融靶 点 x 线定 位结 果, 分析其 与心电图各项 指标 的关系。结果 】 R O 早搏 中, 离壁与间隔部起源相 比 Ⅱ, A F 【 在 VT 游 m, V 导联 R 波宽伴有切迹 ( < 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兴鹏: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THE SURFACE ECG POSITIONING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FROM THE OUTFLOW TRACT关键字:流出道室性早搏心电图定位2013-10-0914:4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流出道起源的室早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
根据起源点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前间隔,后间隔和游离壁)及其延伸部位(肺动脉瓣上)、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冠窦、右冠窦和左右冠窦交界)、心大静脉远端(DGCV)和主动脉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心室的任何部位,但心室流出道是其好发部位。
此处的室早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可达90%~95%。
体表心电图对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判断消融靶点的位置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无效消融次数,从而减少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体表心电图是由心脏三维立体除极向量的二次投影而形成,心脏三维立体除极向量首先投影至一平面,形成平面除极向量环,再次投影至某一个心电图导联,形成这一导联的心电图波形。
流出道起源的室早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
根据起源点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前间隔,后间隔和游离壁)及其延伸部位(肺动脉瓣上)、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冠窦、右冠窦和左右冠窦交界)、心大静脉远端(DGCV)和主动脉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一、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占所有流出道起源的70%左右,体表心电图上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
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胸导联一般移行在V3导联或以后。
Ⅰ导联以负向波为主时,提示起源点偏前,反之则偏后。
右室流出道可进一步分为游离壁和间隔部。
游离壁起源的室早移行更晚,通常在V4或以后,并且部分患者下壁导联QRS波存在顿挫。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源的室早下壁导联通常没有顿挫,移行略早,通常在V3或V3、V4之间(图1)。
右室流出道延伸部位是指肺动脉主干,即肺动脉瓣上起源的室性早搏,其心电图特征和右室流出道很难区分。
同右室流出道的早搏相比,肺动脉瓣上的早搏胸前导联移行更早,通常在V2/V3导联。
Ⅰ导联R波更高或呈M型。
这一现象与aVR和aVL导联QS波深浅与起源点位置前后高低不同相关(图2)。
二、左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左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右室流出道起源者主要区别在于右胸导联,前者移行更早,根据起源点不同,左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图形特点各不相同。
(一)左冠窦起源的室早左冠窦起源的室早除下壁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外,左冠窦起源的室早通常胸前导联移行在V1或V1、V2之间,Ⅰ导联为rs(r<s),RⅢ>RⅡ,QS aVL>QS aVR。
其有效消融区通常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前下方的主动脉窦壁上(图3)。
(二)右冠窦起源的室早右冠窦起源的室早同左冠窦起源的室早相比,右冠窦起源的室早移行较晚,通常移行在V2,V3导联。
其Ⅱ、Ⅲ、aVF 也是直立呈单向R型,且RⅡ>RⅢ,QS aVR>QS aVL,但Ⅰ导联多呈直立的R型(图4)。
(三)左右冠窦之间交界处起源的室早左右冠窦交界处也可以产生室早。
此处的室早,V1~V3导联至少有一个呈qrS型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我们的数据显示,如果胸前导联移行早,提示为左侧起源,而Ⅰ导联R波直立,呈R或Rs型,这种左右起源矛盾时提示室早起源点位于左、右窦之间(图5)。
(四)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环连接处的室早(AMC)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环连接处的室早胸前导联R波单向直立,常有顿挫。
QS aVL>QS aVR,下壁导联正向波为主,伴降支切迹(图6)。
(五)心大静脉远端起源的室早心大静脉远端起源的室早在胸前移形较早(V1或V2),V6导联无S波,胸前导联R波可见顿挫波,Ⅰ导联呈Rs或rS(图7)。
GDCV室早部位可经冠状静脉窦途径进行标测,但会有阻抗过高无法消融。
另外,此处室早起源位置毗邻冠状动脉,消融前需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与冠状动脉的解剖关系,以免损伤冠状动脉。
三、结语文献报道过多种鉴别左右流出道的方法,总之,体表心电图对室性早搏的起源具有快速定位作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曝光剂量,提高手术成功率,但是精确的定位需要心内电生理的细致标测。
程宽: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一例关键字:室性早搏射频消融2013-02-0714:14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博士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
频发室性早搏是指一分钟内有六次以上的室性早博。
对于临床上无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多不予抗心律失常治疗。
然而对于有些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曚、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拒绝长期服药的顽固性、频发性室早患者,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可取的选择。
射频消融是治疗室性早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射频电流频率较高,对肌肉及神经无刺激作用,消融放电过程中仅有温热的感觉,并无疼痛感,手术过程只需30~90分钟,且患者一直处于清醒状态。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34岁,因“反复心慌、胸闷8年”于2012年11月5日入院。
自8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心慌、胸闷,多次查常规心电图(ECG)示“频发室性早搏(室早)”。
曾先后服用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药物治疗,疗效欠佳,加之患者有拟行试管婴儿术的计划,故有强烈根治室早的意愿。
遂停用药物,复查动态心电图(Holter)提示:24小时心搏总数86,713次,室早36,598次,占心搏总数42.2%。
此次入院拟行室早射频消融手术。
病程中无黑矇、晕厥,无活动时气促、乏力等症状。
既往史:否认有心肌炎、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无家族病病史记载。
入院查体:BP120/80mm Hg,青年女性,一般情况尚可,无颈静脉充盈、怒张,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律70次/分,律不齐,可闻频发早搏,时呈二联律,各瓣膜区听诊区无杂音。
其他体征无异常。
辅助检查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频发室早二联律(图1)。
超声心动图:左房、左室内径正常,左室收缩活动未见异常,左室射血分数64%;右房、右室不大,右室心尖部局部(8mm×7mm)变薄、膨出,收缩活动减弱。
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出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标记物等指标均正常。
入院诊断:频发室性早搏,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待查。
诊治经过入院后排除手术禁忌,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择期行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的室早射频消融手术。
术中操作消融导管在右室流出道(RVOT)附近标测,结合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在流出道较低位置偏间隔面寻找到较好靶点后(局部无右束支电位),以10W功率试消融15s,患者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立即停止消融,见室早仍频发,RBBB未恢复。
继续标测,在记录到最大希氏束(His)电位的上方、室上嵴附近,记录到一种特殊的尖锐电位。
该电位在窦性激动时位于QRS波后,在室早时则领先QRS波(电位反转)。
经标测,发现尖锐电位最早领先体表QRS波起点51ms,且此处无明显的His束电位(图2,图3)。
在该位点放电4s后室早即消失,遂巩固放电,消融成功。
通过CARTO三维电解剖系统测量,成功靶点处离His束约1cm(图4)。
术后复查ECG示窦性心律,仍呈RBBB,PR间期正常,无室性早搏。
随访2个月,患者无室早复发,ECG仍为RBBB。
图3中,第1、3跳为窦律(RBBB),第2跳为室早(与窦律有融合,故与术前室早的形态有所不同)。
红色箭头所指即为异常的尖锐电位,窦律时位于QRS波之后,而室早时反转到前面,领先QRS波51ms。
注意消融导管双极电图记录的局部心室激动并不提前,单极电图也不是常规靶点图所见到的“QS型”。
术后讨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中,约有10%不伴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通常认为此类室速为特发性。
其起源最常见于右室流出道(RVOT)和左室流出道(LVOT),即流出道室速,也有一些起源于流出道附近的毗邻结构。
此外尚可见于心室流入道、房室瓣环附近、心室外膜等。
近年来,随着对室性心律失常关注度的增加,频发室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起源也最多见于流出道部位。
患者早搏的数量很多,可占24小时总心搏数的10%~20%以上,甚至50%。
虽然许多患者经一般的临床检查,未能发现明确的心脏疾病,但部分患者确实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例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或者尚处于早期阶段而未有明显的形态学异常。
本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室心尖部局部变薄、膨出,收缩活动减弱”,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某种心肌病变,虽然超声显示的部位与其临床室早成功消融的部位并不一致,但是不排除有ARVC的可能。
由于ARVC的进展可能极为缓慢,所以有必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长期随访。
流出道室速/室早常与延迟后除极而引发的触发活动有关。
目前,对此类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导管射频消融,多能取得良好效果,成功率在90%左右。
无论是否采用三维标测技术,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是寻找和确定靶点时最常用到的标测技术。
激动标测主要是根据消融导管远端电极对记录的局部心室激动领先QRS波起点的程度(通常要提前20~30ms 以上)以及远端电极的单极电图呈“QS型”来确定靶点,起搏标测则要求起搏出的QRS波与自身室性心律失常的QRS 波在12导联ECG中的形态(包括顿挫、振幅等)、时限等方面完全或近乎完全一致。
本例手术中,开始采用激动和起搏标测寻找靶点未能奏效,最后则在室早时有领先的尖锐电位和电位反转处消融成功,成功靶点处的局部心室激动领先QRS波并不明显,单极电图也并非下降支锐利的QS型,这显然与成功靶点处的一般电图特点有所不同。
实际上,关于室性心律失常成功消融靶点处的这种尖锐电位及电位反转现象,已有相应的文献报道。
Bloch Thomsen 等报道,25例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24例(96%)可在靶点处记录到“异常电位”,并进一步描述了其特征[1]。
该电位在窦性心律时,位于QRS波后10~85ms[(41±19)ms],时限(33±11)ms,振幅(2.0±1.5)mv,而在室早时则领先QRS波10~52ms[(37±11)ms]。
24例中有21例消融成功,且消融之后仍能记录到这种电位。
国内贾玉和等也有类似报道[2],并将其称为“峰电位”,在流出道室早成功靶点处的出现率达85.2%(46/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