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预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是指常住地与常住地不一致的儿童,包括农民工的子女、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以及其他流动人口的子女等。
由于流动儿
童接触环境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影响。
建立流
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下面是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和要求:
1.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系统:对流动儿童的基本信息、接种史
以及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和档案管理,确保每个流动儿童的接
种情况可追溯。
2.加强宣传和疫苗接种知识培训:通过媒体、社区宣传和工作
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流动儿童的接种点应灵活设置,可以
在社区、工地、学校等容易接近的地方进行接种,提供便利的接种
服务,避免因流动儿童接种难而产生的接种漏洞。
4.提高疫苗供应保障能力:加强疫苗供应链管理,确保疫苗的及时供应和质量安全。
5.强化定期跟踪和监测机制: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接种漏洞和问题。
6.加强合作与协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推进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的实施,共同为流动儿童提供健康保障。
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这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接种服务和健康保障。
计划免疫流动儿童管理办法
雄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的流动量日益增长,流动范围、流动频次和流动与停留时间情况越来越复杂,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对我街道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也越发突出。
为巩固我街道计划免疫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质量,根据市区疾控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接种与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儿童的调查发现,建帐登记和接种管理工作。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通过入户调查,乡村医生定期报告以及居委,计生,公安等部门联系等方法和途径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内儿童的流动情况,得新发现的外地寄居儿童要认真做好户籍地,暂住地,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停留时间等情况的登记工作。
3、对在本辖区内居住达三个月以上的外地和本取外镇户籍的适龄儿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对尚未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者及时建证,并按“本区流动和外区流动”另外分页建账,注明来本的时间和原户籍地址后与辖区内的儿童一道进行管理,同时也要建立本辖区內长期外出或在外地投保和接种儿童的接种账册,并在备注栏内注明长期外出或在外接种的地点。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必须凭《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接种,接种前应根据儿童的既往接种情况和我省先行的免疫接种程序及时通知接种对象进行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二类疫苗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认真做好账证的登记和接种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
5、流动儿童离开本辖区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要求提供该儿童在本地暂住期间的免疫接种情况。
对将在本辖区内居住六个月以上的本区外镇儿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必须向原先承担该儿童接种的单位索取其既往免疫接种资料。
6、对流动儿童及民工子女进行接种前告知和一类疫苗免费接种。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核查。
发现漏种的要及时进行补种。
2~4岁流动儿童监护人计划免疫预防接种KAP现状及干预对策
完善接种服务具体措施
增加接种点:增设流动儿童接 种点,方便家长就近接种
延长接种时间:延长接种服务 时间,方便家长在工作之余带 孩子接种
优化接种流程:简化接种流程, 提高接种效率
加强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提高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医护人员 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让家长 和孩子在接种过程中感受到温 暖和关爱
干预效果:干预措施对提高 流动儿童监护人计划免疫预 防接种KAP具有显著效果
THANK YOU
2~4岁流动儿童监护人计划免 疫预防接种KAP现状及干预对 策
目录
CONTENTS
1 2~4岁流动儿童监护人计 划免疫预防接种KAP现状
2 干预对策 3 实施方案 4 实施效果评估
2~4岁流动儿童监护人计划免疫 预防接种KAP现状
接种率低
01
02
03
04
接种意识不强
流动儿童监护人对计划免疫预防 接种的认识不足
04
接种宣传力度不 足:部分家长对 疫苗接种的重要 性认识不足,导 致接种率较低源自干预对策加强宣传教育
01
02
03
04
提高监护人计 划免疫预防接 种知识水平
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监护人预 防接种意识
创新宣传方式, 提高宣传效果
加强与社区、 学校等合作, 共同推进计划 免疫预防接种 工作
提升接种意识
05
监护人缺乏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了解
06
监护人缺乏对疫苗接种后注意事项的了解
接种服务不足
01
接种点分布不均: 部分地区接种点 较少,导致儿童 接种不便
02
接种服务时间有 限:部分接种点 服务时间较短, 无法满足儿童家 长的需求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效果分析
· 卫生管理 ·422020年 第23期儿童传染病的防控一直是国家卫生防疫的重点关注点,近些年随着疫苗的兴起和发展,传染病的防控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国家对于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也十分的重视,地方各级卫生部门也渐渐加强了对接种门诊的管理,其工作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1]。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性也随之增强,为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2]。
我镇为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流动人口数量一直居高不下,而对于这部分流动儿童而言,要想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就必须明确其免疫工作的最终目标,掌握其中的管理重点,对可能对工作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一系列可行性措施。
本文主要分析2020年5月本地区在册管理的0-6岁儿童计划免疫情况,通过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后了解本地区计划免疫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本辖区内,在本站接受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资料和家庭资料,其中包含有儿童姓名、性别、年龄、接种方式等,同时记录儿童父母的年龄与工作,同时对地区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纳入标准:①流动儿童、②0-6岁学龄前儿童。
排除标准:①严重先天性疾病儿童、②固居儿童、③年龄在6岁以上的儿童。
纳入儿童1000例,将所选取儿童分为三组,分别为0-2岁组、3-4岁组、5-6岁组,其中0-2岁组420例,男240例、女180例,年龄为0-2岁,均值为(2.1±0.2)岁,其中本市区儿童310例,非本市区儿童110例;3-4岁组370例,男200例、女170例,年龄为4-5岁,均值为(4.2±0.1)岁,其中本市区儿童250例,非本市区儿童120例;5-6岁组410例,男198例、女212例,年龄为5-6岁,其中不足7周岁也纳入其中,均值为(6.0±0.5)岁,其中本市区儿童212例,非本市区儿童198例。
从三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病历资料上看,根据统计学计算,不具备特异性差异(P >0.05)。
辖区内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措施
辖区内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措施
内容:
一、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
(一)预防传染病,保障儿童健康
流动儿童大多来自较贫困地区,健康状况较差,缺乏规律的免疫接种,容易感染疾病。
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可以提高其免疫率,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二)促进儿童平等享有公共卫生服务
计划免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
对流动儿童实施规范化免疫,使其享有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健康公平。
二、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流动儿童免疫档案,摸清免疫情况
各、社区要建立流动儿童免疫档案,及时了解流动儿童的免疫历史,掌握免疫情况,发现免疫缺漏。
(二)开展流动儿童免疫宣传,提高家长认识
通过发放宣传册、设置宣传栏、家访等形式,向流动儿童家长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性,提高其免疫意识,争取家长支持和配合。
(三)提供流动儿童免费免疫服务,消除经济障碍
各免费为流动儿童提供规划免疫服务,消除经济困难家庭的免疫障碍,保障每一名流动儿童都能接种疫苗。
(四)加强各部门协作,共同做好流动儿童免疫工作
卫生、教育、公安等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建立流动儿童免疫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流动儿童免疫覆盖面和质量。
三、预期效果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提高辖区内流动儿童的免疫覆盖率和接种率,使流动儿童享有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切实保障流动儿童健康。
护理干预对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影响
接种护士必须严格遵守“ 三查 、 七对 ” 制度 , 在进行 预防接种时 认真核对接种儿童 的姓名 、 年龄 、 方法、 剂量 、 次数、 间 隔时 间
等, 杜绝接种差错事故 ; 核对疫苗及注射 器的有效 期 、 批号、 有 无变色 、 变质等 , 确保 疫苗 及注 射器 的质量 。加 强心 理干 预 ,
和鼓励 , 消除儿童对 预防接种 的恐惧 心理 , 提 高预 防接 种 的质 量, 并 根据接种的疫苗采 取相应 的注 射方 法 , 做 到剂 量 准确 , 方法正确 , 动作轻柔 ; 严格无菌操作 , 确 保注射 的安全性 ; 提高
突发事件应变能力 , 接种 护士应 具有 高度 的工作责 任心 和扎 流动儿童家 长多为打工 者或小商 贩 , 实 的专业知识 , 熟悉 常见急救技术 和急救仪器 的使用 , 提高应
1 . 2 . 2 接种前护 理干预 在进行 人 户调查及 主动 搜索 流动 儿童过程 中, 对儿童及 家长进 行预 防接种 知识及 国家 相关 免
对家长做好指导 , 详 细解释接种疫苗 后需注意 的各个事项 , 加 强迫踪 随访 , 定 期开 展宣 教 活动 , 利用 已建立 的信息 管 理 系
预防接种是保证儿童身体健康 、 预防控制传 染病最 经济 、 有效 的手段 , 而流动儿 童的疫苗 预防接种管理 , 历来 是基层疾 病预 防控制工作 的重点和难点 。为切实提 高流动儿 童预 防接 种依从性 , 保 障 疫 苗接 种 率 达 标 , 有 效 预 防 和控 制 传 染 病。
【 关键词 】 流动儿童; 疫苗接种 ; 护理 干预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7 2 文献标识码: B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7 2 5 6 . 2 0 1 4 . 0 5 . 0 3 3 文章编号 : 1 0 0 6— 7 2 5 6 ( 2 0 1 4 ) 0 5— 0 0 6 8— 0 2
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服务干预模式效果评估
v c i a e w ih sa itc lm e ni ( a cn t t t tsia a ng P< O 01) Con l in M o . . cuso deof“v l ge pu i e lh ate an s a il blc h a t tnd t dm iit a a n sr —
【 键 词 】 儿 童 保 健 ; 计 划 免疫 管理 ; 流 动人 口 ; 评 估 关
Ef te au to ntr e to lm o t e vc fpl n ng i m u z to o o m u iy foai g c l r n  ̄c v la i n ofi e v n i na dewih s r ieo a ni m nia i n fr c m n t l tn hid e
jcs la ig c i rni n n Ho gGu n t ia e r ee tda e tg o p,vl g u l e lh e t ,f t hl e nFe gCu 、 n a g ec4 vl g swees lce sts r u o n d l ia ep bi h at l c
心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2-02-11T05:47:20.31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孙青[导读]孙青(宁阳县文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泰安 271400)摘要:目的:心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以122例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疼痛和恐惧程度比较,观察组评分更低,患者疼痛和恐惧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儿童预防接种中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可以降低疼痛评分,降低患者恐惧程度,适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儿童预防接种;应用效果疫苗接种是有效控制传染传播的手段,尤其是儿童面临的威胁比较多,接种疫苗可以降低儿童感染的概率[1]。
但是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心理并不成熟,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可能出现恐惧情况,可能会不配合疫苗接种等情况出现。
在疫苗接种中要充分的考虑儿童的心理变化,对儿童进行心理护理,改善儿童的心理状态,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疫苗接种配合度。
研究是以122例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护理措施运用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122例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观察组61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岁~6岁,平均年龄(4.15±2.48)岁。
对照组61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岁~6岁,平均年龄(4.28±2.35)岁。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核对儿童基本信息和进行常规检查,指导家属和儿童注意事项。
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1)环境营造。
1-6岁儿童喜欢玩具、漫画等,在接种室布置中可以营造这样的环境,摆放多种颜色的玩偶,还可以粘贴卡通图案等,让儿童从心理上接受接种室。
“知信行”干预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
“知信行”干预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朱红飞【摘要】目的比较传统健康宣教模式与“知信行”干预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儿童一、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降低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 ~ 2015年我中心接种门诊管辖社区的0~6岁儿童485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60人,对照组225人.分别采用“知信行”干预模式及传统健康宣教模式对两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预防接种有关干预.比较两组儿童一、二类疫苗的接种率、接种合格率、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知晓情况及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儿童一、二类疫苗接种率及接种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3.07%)显著低于对照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知信行”干预模式应用于预防接种工作中,能显著提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提高儿童一、二类疫苗的接种率、接种合格率,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期刊名称】《内科》【年(卷),期】2016(011)003【总页数】2页(P456-457)【关键词】“知信行”干预模式;健康教育;儿童;预防接种【作者】朱红飞【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水清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岛市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6预防接种是为了预防和控制相应的传染病,通过不同的接种途径使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从而让儿童健康成长,在规定的时间内接种特定的疫苗至关重要[1]。
但是由于预防接种健康知识普及率不高,许多家长对于疫苗接种的重视程度和了解程度不够全面,导致预防接种延误、漏种、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接种疫苗的健康教育是提高疫苗接种率、及时发现及处理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
我中心采用“知信行”干预模式对儿童家长接种疫苗进行健康教育及知识普及,以提高接种疫苗的依从度及配合度,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社区干预进展
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社区干预进展作者:施雪芬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1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加快,人口流动成为一种趋势。
上海本地儿童和外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水平存在极大的差距,甚至削弱了上海人群的免疫屏障,导致流入地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上升。
上海流动儿童主要来自贫困农村,由于家长们受教育少、文化层次低、造成了他们卫生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差和对预防接种认识不足,使流动儿童存在“三低一高”现象,即接种率低、建卡(证)率低、认识低、传染病发病高,已成为一些传染病的主要对象。
因此,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及干预,成为当前预防接种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社区干预后,接种率明显提高。
2 影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预防接种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牵涉到各方面,尤其是儿童家长,他们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需求、满意度等直接关系到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1]。
据调查显示,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态度和是否接受过有关儿童预防接种的知识宣传;接种单位有畏难情绪、服务不到位和宣传力不足,接种单位工作人员缺乏;政府部门不重视、预防接种经费不到位等是影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主要因素。
3 加强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干预的对策3.1 对流动儿童的管理3.1.1 社区加强领导,强化管理,部门协作:各级政府要遵循“政府负责,社会参与、部门配合,法制保障”,对流动儿童实行现居地管理的原则。
3.1.2 社区增加经费投入、充实预防接种人员队伍:保障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经费,保证达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
3.1.3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立法步伐:建立健全法规,我社区实行凭预防接种证办理入托、入园和入学的制度,促使了流动儿童及无预防接种证者自觉到接种单位接受预防接种,并办理预防接种证。
3.1.4 摸清儿童底数、掌握流动儿童动态:我社区发动预防科全体人员每年四次进行地毯式的排摸,建立0-6岁流动儿童登记。
流动儿童健康管理现状及干预措施
流动儿童健康管理现状及干预措施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通过定期儿童健康检查,对儿童进行生长监测,早期发现儿童生长缓慢现象,及时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儿童身体健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流动儿童的健康管理率和服务质量,已成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流动儿童健康管理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流动儿童群体越来越庞大,主要存在以下情况:一是流动儿童的家长主要来自农村,工作以打工为主,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居无定所,流动性大,无暇顾及儿童的健康检查;二是家长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健康意识薄弱,卫生文化知识差,缺乏对儿童健康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三是家长“重治轻防”的老观念、老思想,认为自家小孩未进行常规检查,同其他孩子一样长的白白胖胖,好好的,儿童健康检查产生的社会效益未能被充分认识;四是各级政府、卫生服务机构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不到位,流动儿童家长根本不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不了解儿童健康检查和计划免疫一样有政府承担一些费用,以为儿童健康检查和成人体检一样,需要增加自己经济负担,主动要求健康检查的流动儿童家长很少;五是有些流动儿童是计划外生育,儿童家长怕罚款而拒绝为儿童健康检查。
二、针对流动儿童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干预措施1、政府重视,公安、教育、卫生和计生等多部门合作,加强沟通,及时掌握动态的流动儿童数据,流动适龄儿童无论何地出生和是否计划外生育,都由暂住地辖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完整的流动儿童保健册,享有与户籍儿童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提供儿童保健健康管理服务。
2、广泛深入宣传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普及儿童保健知识,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宣传,多方位的反复宣传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卫生文化知识,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参与儿童保健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
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预防接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小儿家长满意度与常规护理模式 的对照组小儿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如表 2 所 示。
表 2 2 组小儿预防接种时家长满意度对比(n = 50,%)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x² P
满意 32(64.0) 21(42.0)
-
一般 17(34.0) 20(40.0)
小儿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方法。父母陪伴小儿登记接种疫苗,完成接种后告知父 母注意事项。
全程护理干预措施。①接种前护理干预。疫苗接种前告知父母注 意事项,避免小儿出现着凉发热情况,并详细讲解接种时注意事项, 提高家长对其重视度,并详细询问了解小儿身体状况,保证不存在过 敏或禁忌症,避免接种后摄入过敏刺激性食物,造成小儿出现不良反 应 ;②接种时护理干预。医院做好接诊门诊的环境装饰,塑造出轻松、 舒缓的环境。接种时核对信息,指导家长固定小儿,并与小儿沟通初 步形成关系,促使其放松心情,将小儿哭闹情况降到最低。向家长讲 述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如何治疗等。接种 后对注射部位利用棉球压迫止血 ;③接种后护理干预。接种后带领小 儿在留观室留观,30 分钟后无明显异常方能离开。要求家长注意接种 后的注意事项,避免接种部位感染。 1.3 评价指标
考虑到本文研究小儿预防接种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 果,因此研究对象选择接种的 100 例小儿,这些小儿均为足月健康, 并不存在过敏、禁忌症等。小儿分组依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
观察组小儿接种情况 :32 例男童、18 例女6.21±2.13)月 ;对照组小儿接种情况 : 37 例男童、13 例女童,最小年龄 3 个月、最大年龄 12 个月、平均年龄 (6.24±2.13)月。
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效果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效果的原因与对策分析目的了解辖区内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
方法筛选476例儿童,将“五苗全程”儿童纳入覆盖组,余者纳入未覆盖组,进行因素分析。
结果覆盖组占88.45%,未覆盖组占11.55%;户籍地、父母工作单位、母工作单位、儿童出生地、有接种证明需要成为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效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干预。
标签: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效果;流动人口;公共卫生[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planned immunization of the migrant children in the area,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TScreening of 476 children,the “five seedlings full” child into the cover group,the rest were included in the group,a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The coverage of groups of children accounted for 88.45%,does not cover the group of children accounted for 11.55%;household ,parents work units ,the parent work unit ,children born to ,a certificate of vaccination against were independent risk the factor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Many factors affect the floating children planning immunization effect,should to strengthen intervention.[Key words] Children’s immunization program;Vaccination effect;Floating population;Public health儿童计划免疫是针对结核病、乙型肝炎等对儿童危害较大的传染病,按程序对0~6岁儿童预防接种疫苗以达到免疫疾病的目的[1]。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1]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一、背景流动儿童指的是在一个地区常住的儿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常住在该地区或流动性较强的儿童。
由于流动儿童在常住地和流动地之间频繁穿梭,容易接触到不同地区的疾病,他们的预防接种工作具有很大的难度和重要性。
二、目的制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旨在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管理,促进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三、管理原则1. 统一管理: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应由相关部门统一负责,确保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得到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2. 全程跟踪:对于每一位流动儿童,应建立健康档案,并对其接种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记录,及时掌握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
3. 定期提醒:通过各种渠道定期提醒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疫苗接种,确保接种计划按时完成。
4. 照顾特殊儿童:针对特殊儿童,如流浪儿童、孤儿等,要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关爱力度,确保他们获取免疫接种服务。
四、管理措施1. 建立流动儿童接种登记制度:对接种的流动儿童进行登记,记录基本信息和接种情况,为跟踪管理提供便利。
2. 开展疫苗保险制度:为流动儿童提供免费或补助的疫苗接种服务,让接种不成为经济负担。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资料、健康讲座等方式,提高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 合作协作: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学校等应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加强合作协作,共同推进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5. 定期检查评估:定期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五、责任分工1.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制定政策和管理标准,组织实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
2. 学校:作为流动儿童的主要集中活动场所,应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接种登记和宣传教育工作。
3. 家长:应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和学校的工作,将孩子的接种信息及时提供,确保疫苗接种按时完成。
六、评估与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口流动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
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迁往他地,以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对于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却存在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管理的效果。
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意义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预防接种,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有效保护儿童免受疾病的侵害。
然而,由于流动儿童的特殊性,他们的预防接种管理常常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1. 流动儿童易受感染流动儿童常常身处陌生环境,生活条件较差,容易接触到各种传染病的来源。
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疾病的感染。
若不能及时接种疫苗,就可能引发疾病的暴发。
2. 流动儿童接种缺失高企由于流动儿童的流动性较大,他们的接种记录常常难以跟踪和维护。
很多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缺失率较高,导致他们没有获得应有的接种保护。
3. 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困难流动儿童往往没有固定的户籍,缺乏社会融入感。
这使得他们在预防接种管理方面更加容易被忽视,无法享受到与固定居住地儿童相同的接种服务。
三、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策略为了解决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建立健全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是提高管理效果的基础。
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方便记录和跟踪儿童的接种情况,及时提醒家长完成接种计划。
2. 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政策宣传加强针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政策宣传,提高家长的接种意识。
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向流动儿童家长解释接种的重要性,并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3. 拓展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渠道为了方便流动儿童接种疫苗,应当拓展接种服务渠道。
除了定期开展接种活动,还可以通过社区、学校、医院等渠道提供接种服务,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4. 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监测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监测,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
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
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134例,按照随机、均等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对比两组儿童的护理结果。
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3.0%)低于对照组(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系统护理应用于儿童预防接种中,能够减轻接种儿童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儿童;预防接种【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047-02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vaccination【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s vaccin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in our hospital for vaccination of children 134 cas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were using routine nursing and nursing care,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sults The pai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3%)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3.4%),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 children's vaccination can reduce the degree of pain and complication rate.【Key words】System of nursing intervention;Children; Preventive vaccination预防接种是将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1]。
南京市 X 社区 6 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服务调查分析
南京市 X 社区 6 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服务调查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城市社区对流动儿童提供更为健全的保健服务的对策。
方法:对本社区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并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统计。
结果:对流动儿童提供保健服务已经成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种种原因造成流动儿童保健意识淡薄,主动性差,传统的儿童保健服务己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结论:相关政府部门应关注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以人为本,一切从服务出发,加强部门资源整合和联动,做到信息共享,切实保障流动儿童权益。
以 6 岁以下流动儿童为重点,实现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服务的立体化管理。
社区相关部门必须通过改变流程、提高质量、转变服务模式等方法提供更加便捷、优质及高效的儿童保健服务。
相关部门积极营造关心流动人口的和谐氛围,也是做好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的必要外部条件。
关键词:公共服务流动儿童儿童保健服务据社区调查,截至 2017 年底,X 社区外来流动人员(暂住时间超过 6 个月)登记人数已经超过 20000 人,以境内人员为主,主要暂住在老城厢、市郊结合部以及未进行改造的老旧小区较为集中的地区,还有一部分是户籍地不在南京,在南京购房居住的人群。
从年龄上统计 6 岁以下流动儿童人口达到了 4000 人。
历年来的数据也表明,流动人口及流动儿童每年都在迅速地递增,可以预料,流动人口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
令人担忧的是相比较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的特点是文化程度较低,职业技能缺乏,工作时间长,环境差,强度高,居住环境差,群租现象严重,导致了流动儿童生活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儿童保健的意识差,在加上无瑕顾及经济的原因,主动来进行系统化的儿童保健的主动性很差。
这给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一、调查对象选择我们选择本社区所设小学及幼儿园(各一所)开展访谈及问卷调查。
调研对象为就读幼儿园、小学的流动儿童家长。
二、调查内容对两个社区流动儿童集中地的家长访谈,了解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工作性质与内容、儿童保健内容的知晓度、儿童保健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
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8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护理。
结果:观察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5%,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儿童的配合度为99.08%,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配合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的满意度为99.31%,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的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
结论:儿童在预防接种时实施系统护理,能够使儿童积极配合预防接种,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使儿童家长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系统护理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使健康机体产生特定的抗体,进而实现特异性免疫效果,是儿童预防各类疾病的重要方法[1]。
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在我国已经广泛的开展,对保证我国儿童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儿童预防接种的工作量较大,儿童的配合度较低,在接种时容易出现哭闹等现象,影响到预防接种的有效性,甚至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2]。
因此为了保证儿童预防接种的安全性,需要给予儿童合理的护理干预,系统护理是一种全方位的护理措施,此种护理从儿童在预防接种前直至预防接种后所实施的护理措施,对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有显著作用[3]。
本文主要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如下所示:1实验对象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8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3例。
对照组中,男性儿童225例、女性儿童208例;年龄为1个月-6岁,平均(3.01±0.12)岁。
观察组中,男性儿童228例、女性儿童205例;年龄为1个月-6岁,平均(3.03±0.13)岁。
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总结
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总结篇一:流动儿童工作小结安丰营卫生室XX年度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工作总结为切实落实安宁市疾控中心的流动儿童管理有关精神,消除辖区内儿童免疫空白,按照《免疫规划服务规范》相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将辖区流动儿童纳入了常规管理。
具体情况如下:一、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为适龄的流动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
1、结合每月两次的定期定点常规基础免疫和麻疹查漏补种工作,对辖区内适龄流动儿童进行了拉式的调查摸底。
认真核查了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全年度我辖区流动儿童88名,完成了88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证建卡率均为100﹪,单苗接种率为100﹪。
2、全年迁出流动儿童58人。
二、取得的成绩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取得的成绩1、通过工作人员的努力及积极宣传,辖区内绝大部分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很是认可,能够做到按时带孩子前来接种疫苗。
对预防接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主动询问接种疫苗的有关信息。
2、流动儿童聚集地形成的预防接种氛围能很好的影响着适龄儿童的家长,促使每位适龄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
(二)存在的问题1、流动儿童家长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对儿童预防接种意识极其淡薄;2、有的流动儿童居住地变动周期短,这给儿童管理上增加了难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
2、增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其知晓按时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无论居住在何地,都要带孩子接种疫苗,变动地点要及时与当地预防接种服务单位联系,以便于通知接种疫苗。
3、对预防接种完成好的家长给予积极的表扬,鼓励其动员周围对预防接种服务淡漠的同伴按时带孩子前来接种疫苗。
4、加强学习与培训。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流动儿童管理的质量与开展,计划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工作人员每月的业务学习中去。
安丰营卫生室卫生室XX年12月31日篇二:沅陵县XX年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总结沅陵县XX年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总结随着社会市场经济活动的繁荣,带来了流动儿童的大量增加,该部分儿童的预防接种成为免疫规划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2~4岁流动儿童监护人计划免疫预防接种KAP现状及干预对策
2~4岁流动儿童监护人计划免疫预防接种KAP现状及干预对策2~4岁流动儿童是指那些跟随父母或其他亲属流动生活、无固定居住地点的儿童。
由于在流动生活中,这些儿童接触的环境复杂多变,预防接种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分析2~4岁流动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即KAP)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首先,分析流动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现状。
流动儿童的父母或其他亲属常常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了解不足。
他们可能认为预防接种是一项繁琐的程序,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并不大。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开展针对流动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培训,向他们解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是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流动儿童监护人传递相关知识,包括利用社区广播、宣传单和健康教育手册等,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其次,分析流动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态度现状。
由于流动儿童生活环境的不稳定性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持消极态度。
他们可能认为预防接种费用高、行程不便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接种意愿。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提供便捷的接种服务,如在社区、学校、农村合作医疗点等方便监护人到达的地点设立免疫接种点,减少监护人的接种负担。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比如提供免费或补贴的免疫接种服务,鼓励监护人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
最后,分析流动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行为现状。
流动儿童监护人往往存在规划不足、不主动参与接种等问题,导致儿童的接种率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立流动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对流动儿童进行系统、定期的接种记录,并提醒监护人进行预约及接种检查。
二是加强对流动儿童监护人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根据儿童的特殊情况,针对性地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倡导他们主动参与儿童的预防接种。
综上所述,2~4岁流动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KAP现状较差,但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宣传和教育、提供便捷的接种服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等多种对策来提高其预防接种意识和行为水平,从而确保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防保康复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6期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到人体内,从而对某些特定的传染病进行预防,儿童预防接种投资小、效益高,是保障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1-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因此造成儿童无接种或推迟接种,降低了疫苗的接种率,给儿童疫苗接种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因此应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进行有效的干预,使免疫计划质量提高。
本研究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预防保健科进行疫苗接种的适龄流动儿童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探讨社区干预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以期为儿童预防接种提供有力支持,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预防保健科针对进行疫苗接种的适龄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发放调查表。
纳入标准:儿童年龄<7岁;父母双方或单方属于非本市户籍;儿童及其家属在本辖区连续居住时间>2个月。
所有调查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接受相应干预安排。
其中2016年收集724份完整调查表,涉及流动儿童男354例,女370例;1岁以上儿童419例。
2017年收集584份完整调查表,其中涉及流动儿童男285例,女299例;1岁以上儿童337例。
两年所收集流动儿童样本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调查方法:选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儿童接种疫苗前开展问卷调查。
具体调查内容如下:符合调查对象纳入标准的流动儿童及其父母的一般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及家长对相应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态度及行为等。
干预方法:每月定期与本辖区居委会相应卫生专员完善暂住流动人口的基础信息采集,以充分掌握本辖区流动儿童情况。
利用好儿保及暂住人口登记,在此过程中发放《预防接种告知书》;定期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内的工作人员下社区开展相关宣讲活动。
对已建卡但未能按时接种的流动儿童予以追踪调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儿童家长,并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详细告知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及接种目的等,使家长接种的意识提高,认识接种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接种工作,以及时补种。
同时,通过多角度及形式(微信、宣传栏等)强化宣传,以进一步强化流动人口对预防传染病及免疫接种的认识。
进一步加强与本社区相应教育部门的联系,并建立相应沟通及协调机制,以加强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检查力度,对于无《接种证》的流动儿童及时联系其家长并开展相应健康教育,以促进补种、补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优化接种环境及接种中的服务态度,并于接种后,告知家长接种儿童24h 内禁止洗澡,不能冲洗接种部位,并使该部位清洁、卫生等,饮食清淡等,家长带儿童去观察室观察情况,无异常,30min 后可离开,如有异常立即就医,由医生对症处理。
观察指标:观察实施社区干预前(2016年1-12月)、干预后(2017年1-12月),全程免疫接种率、“十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以及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态度、行为的差异及对接种的满意度。
家长对接种的满意度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问卷100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儿童疫苗接种率及“十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儿童疫苗接种率、“十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比较:实施社区干预前,全程免疫接种率54.28%(393/724),明显低于干预后的95.21%(556/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86,P =0.00,P <0.05)。
“十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方面,干预前各疫苗及时接种率均明显较干预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两组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态度、行为的差异及满意度比较:干预前,主动带孩子接种疫苗、通知后接种疫苗、抽时间接种疫苗及主动询问下次接种疫苗时间家长的比例分别为34.80%(252/724)、78.18%(566/724)、76.10%(551/724)、58.56%(424/724);干预后上述家长所占比例分别为83.56%(488/584)、99.49%(581/584)、99.66%(582/584)、99.49%(581/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06.118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社区干预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预防保健科进行疫苗接种的适龄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发放调查表,对比实施社区干预前(2016年1-12月724例)、干预后(2017年1-12月584例),全程免疫接种率、“十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以及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态度、行为的差异及对接种的满意度。
结果:实施社区干预前,流动儿童全程免疫接种率明显低于干预后,“十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均明显较干预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干预后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行为明显改善,对接种总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可提高家长的配合度及满意度,保障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社区干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社区干预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张春燕100142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北京174论著·防保康复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584)。
干预后,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行为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主动=985.20,χ2通知后= 1296.09,χ2抽时间=1300.00,χ2主动询问=1299.96,P<0.01)。
干预前,家长对接种非常满意326例,基本满意268例,不满意130例,总满意率82.4%;干预后家长对接种非常满意375例,基本满意190例,不满意19例,总满意率96.75%。
干预后家长对接种总满意度明显提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9,P=0.00,P<0.05)。
讨论儿童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并且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
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儿童体内,从而使儿童获得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由免疫系统对相似病原抗体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抗体,使儿童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为保护儿童健康,需社区医师严格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免疫程序[3-4],给适龄儿童完成预防接种。
但部分家长对疫苗相关知识匮乏,对预防接种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及对预防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险因素存在错误的认知,且部分流动性较高的儿童家长,因工作性质、文化水平等原因,未能或未能按时带其儿童进行疫苗接种[5]。
同时,上述情况也与宣传力度、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等有关[6]。
故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加强相关干预,对提高流动儿童免疫计划实施质量及疫苗接种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流动儿童全程免疫接种率及“十苗”首针及时接种率(P<0.05);同时,干预后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行为明显改善,对接种总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
提示社区干预促进了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流动儿童疫苗的接种率,同时使家长更好地掌握预防接种知识,通过健康教育,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计划疫苗的重要性[7],增加了家长对社区医师的信任感,促使家长积极配合预防接种工作,从而增加了家长的满意度[8]。
同时,若要切实做好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等相应工作,还需不断完善各项干预措施,制定并完善更加符合流动儿童迁入及迁出的调查摸底报告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并完善流动儿童免疫信息管理网络建设,以进一步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
同时还需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完善接种人员的配置,并加大相应经费的投入,以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社区干预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有效地提高了家长对疫苗接种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提高了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并使家长的满意度增加,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1]周可雄.探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的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5):288-289.[2]徐春华,林淑贞.某社区2012-2015年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34(1):94-96.[3]刘芳,李桂玉,杨培东.微信健康宣教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3):139-141.[4]俞全英,李国英.健康宣教对南翔地区看护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7,38(8):60-62.[5]王霞.城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与管理问题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7):124-125.[6]黄彩虹,洪雅芳.泉州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评价与影响因素[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7,23(1):18-20.[7]符丽英.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131-134.[8]王晓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的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68. (上接第173页)总而言之,卫生部门、学校方面均需给予水痘疫苗接种工作更多的关注,定期做好预防水痘宣传方面的工作,从而加强人们防范水痘病症的意识,接种水痘疫苗控制学校水痘疫情传播,以此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1]旷翠萍,林喜乐,庄辉元,等.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及疫苗保护效果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6):699-701.[2]许翠平,陈春芝,李娟.北京市某区水痘疫苗2剂次接种方案实施效果评价及水痘防控策略探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7,11(4):388-391.[3]刘惠.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病例对照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2):144-147.[4]田霞,王恩慈,杜艳,等.水痘应急接种对上海市闵行区水痘爆发疫情控制效果的横断面调查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7,44(5):608-611.[5]甘立勤,许玉成,钟剑明,等.1起水痘爆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校医,2017,31(2):112-11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