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课文教案
《如梦令》课文教案如梦令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背诵《如梦令》这首宋词。
2. 掌握宋词的基本特点与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诗文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解读《如梦令》的词意。
2. 学习宋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方式。
3. 让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如梦令》。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课前播放音频的方式,播放《如梦令》的曲调,让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
2. 创设情境,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梦境与现实混淆的经历。
第二步:理解与解读(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如梦令》的背景和作者。
2. 导读词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如梦令》的内容和意义。
3. 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角色形象。
第三步:品味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朗读《如梦令》,引导学生跟读朗读,感受宋词的音律之美。
2. 针对每一个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行揣摩与理解。
3. 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词曲联想,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感受。
第四步:即兴创作(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和冲突。
2.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即兴创作,用诗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情感。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与点评。
第五步:背诵与表演(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如梦令》,注意把握宋词的韵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小品表演,将《如梦令》的情境与意境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
3. 各组表演结束后,进行全班欣赏和点评,展示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六步:词曲辨析(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词曲辨析的活动,以巩固学生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表达技巧。
2. 提供多个类似《如梦令》的词句和曲调,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
第七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就今天的学习作一个总结,回顾学习到的内容和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看看自己在学习中都取得了哪些进步和收获。
四、教学资源:1.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如梦令》的曲调。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如梦令》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掌握《如梦令》的基本含义和艺术特色。
(3)学生能够背诵《如梦令》。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美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诗歌教学,选取《如梦令》作为教材,重点讲解的内容如下:1.诗歌的艺术境界以及其对人生与情感的表达。
2.对《如梦令》的精彩解读,包括诗歌的画面感、意境和情感氛围的表达等。
3.对《如梦令》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授课法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诗歌的内涵和韵律。
2.课堂讨论法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发言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拟人和比喻修辞等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情感。
3.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在课堂上进行诵读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春日的生机和繁荣,为学习《如梦令》做好心理铺垫。
2.阅读与讲解教师诵读《如梦令》并让学生跟读。
接着,教师逐节解读全诗并介绍背景、作者、诗歌的思想内涵等,让学生了解全诗的构思和整体意境。
3.模仿与创作教师指导学生对《如梦令》进行模仿创作和诗歌朗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诗歌的内涵和韵律。
4.分析与评价设立分组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如梦令》中精彩画面、意境和情感氛围的分析,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知,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并通过点评小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在开展本课教学评价活动的同时,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讨论和自主思考,让他们发展自己的人格,增强自信心和自觉性,并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己的成长。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诗歌鉴赏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诗歌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如梦令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
2.理解并掌握如梦令的内容、意境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
1.教师用丰富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如梦令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主旨。
2.通过示范朗读和专家解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诗歌概念、韵律、语言表达等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通过听写、填空、翻译等方式进行理解检验,同时引导学生用个人语言描述自己的理解,增加课堂互动性。
4.花絮版《如梦令》MV欣赏,展示如梦令的视听效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它的情感。
5.班级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学进行表演呈现,可以是朗诵,也可以是创意小品,降低学生的文学恐惧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情感沟通的能力。
【教学评估】
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口头与笔头的方式进行评估。
1.口头表达评估: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检测
其是否理解了如梦令的内容和主旨。
2.笔头作业评估:通过布置一些作业,检查学生对如梦令的
掌握程度,比如写一篇小作文,从文字的角度探讨如梦令的情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几个角度展开对如梦令的鉴赏,除了让学生了解了背景和内容之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创意表演的方式参与其中,使其在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文学素养。
如梦令的鉴赏教案,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其艺术修养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
一、导入:
1.介绍作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2.写作背景:当时,李清照遭遇亡夫之痛,住在济南。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这首词讲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感受。
3.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词义:
1.对照注释自学,把不理解的词找出来以待讨论。
2.交流讨论。
3.再读词,理解词意。
4.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体会意境。
5.讨论交流: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6.背诵这首词。
四、拓展:
1.你还知道李清照的哪些词?交流。
2.小练笔:以“昨夜梦中”为开头写一段话。
《如梦令》的教学教案
《如梦令》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词语的含义和诗句的意境。
(3)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了解宋代词的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如梦令》。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伤离乱的情感。
(2)领悟诗词中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词语的含义和诗句的意境。
(3)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了解宋代词的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李清照词风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诗句的含义和词风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背诵和赏析《如梦令》。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及其词作特点。
(2)介绍《如梦令》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如梦令》,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词语的含义。
3. 讲解分析:(1)讲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2)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2)选取代表性的发言进行展示。
5. 情境教学:(1)展示与《如梦令》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2)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3. 调查了解李清照其他词作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分享等。
如梦令教案3篇
如梦令教案3篇如梦令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梦令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梦令教案篇1一、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学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有时作者也根据内容另给一个题目,叫“词题”,例如下一首《西江月》,本来就有一个词题,叫《夜行黄沙道中》,选人课本时未被采用。
说到词,一般只提词牌,这是一千多年来的习惯。
这首词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她擅长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二、读读讲讲问问。
教师领读一遍后,问: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师:这首词全是用口语写的,很好懂,除了第三句,句句押韵,第五句连用两个“争渡”,叫叠句,我们平时唱歌也往往会遇到的。
全词只有33个字,用1分钟就可以背下来。
现在先练习背诵,要慢慢地读。
学生试背后,教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明。
问: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从“争渡”一语可以看出,还有她的许多同伴。
)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呢?(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沉醉中发现周围净是藕花想到来时没有经过这个地方,这才大叫起来:错了!错了!)既误人,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如梦令》这首诗;(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词作中的细腻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如梦令》的诗意和词风特点;2.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分析和文化内涵的理解;2. 古典文学的鉴赏方法和审美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如梦令》的原文和相关注释;2. 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和词作选读;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李清照的词《如梦令》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2)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分析词风(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如婉约、柔情等;(2)学生通过诗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体会李清照的词风;4. 拓展学习(1)教师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情感;(2)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感受其词风的变化和创作特点;(3)学生进行词作欣赏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2)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3)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如梦令》并理解其含义;2.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李清照的词风特点;3. 学生能够欣赏并评价李清照的其他词作;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观念,对其他古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适;3.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如何;4. 是否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如梦令》,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解读诗词、品味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才情与忧患意识,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如梦令》的字词、句式、词牌等基本知识。
2. 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品味词中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词中的意象与寓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等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如梦令》,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风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1.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词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如梦令》,理解词意,体会词中的意境。
2.2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词牌的特点和用法。
3. 课堂讲解3.1 讲解词牌《如梦令》的起源和发展。
3.2 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3 讲解词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合作探讨4.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寓意和意境。
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练习5.1 学生结合词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中的画面。
5.2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如梦令》为词牌的词作。
6. 总结与拓展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2 推荐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7. 课后作业7.1 背诵《如梦令》。
7.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8. 板书设计词牌:《如梦令》作者:李清照意象:雨、风、梦、夜情感:思念、忧愁、无奈、期盼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如梦令》词意、词牌特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2.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如梦令》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如梦令》的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如梦令》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联系作者生平,深入体会诗文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地位。
2. 互动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朗读、分享感悟。
3. 欣赏法:品味《如梦令》的韵律美、意境美。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如梦令》,了解作者李清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如梦令》,体会诗文意境。
(2)分组讨论,分享感悟。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 分析诗文(1)分析《如梦令》的韵律特点。
(2)解读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欣赏与感悟(1)品味《如梦令》的韵律美、意境美。
(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诗文内涵。
5. 拓展延伸(1)介绍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2)探讨古代女性的生活与创作。
6. 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朗读和分享感悟时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3. 理解与应用:评估学生对《如梦令》的意境、情感和文学特点的理解程度。
如梦令 教案
如梦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如梦令》的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2.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3.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4.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2.鉴赏李清照的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李清照的《如梦令》诗歌原文;2.多媒体设备;3.准备作品欣赏和相关分析的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频或视频,给学生呈现一段悠扬的古琴音乐,让学生感受一下古代音乐的美妙之处。
2.引入诗歌(10分钟)教师展示《如梦令》的全文,并朗读给学生听。
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一下诗歌的背景,比如诗人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环境。
3.诗歌鉴赏(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如梦令》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先谈自己的感受,再逐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
然后,教师可以逐句解读诗歌,理清每句的意义和诗歌的整体结构。
同时,重点介绍诗歌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4.意象分析(15分钟)教师提问:“在《如梦令》这首诗歌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意象?”引导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出每个意象的具体含义和象征意义。
同时,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等方式,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中的意象。
5.作品分析(15分钟)教师准备了一些相关的分析材料,可以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如梦令》这首诗歌。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诗歌的结构、诗歌的主题、诗歌的情感表达等。
6.诗歌欣赏及发散思维(20分钟)教师播放《如梦令》的音乐朗诵版,让学生在音乐中再次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并对其进行个人思考和感受的表达。
学生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或背诵。
七、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读、多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
(3)分析《如梦令》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如梦令》。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理解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如梦令》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
2. 《如梦令》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如梦令》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2. 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如梦令》的原文及其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李清照的生平介绍。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教学氛围。
(2)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3)引导学生朗读《如梦令》原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如梦令》,理解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
(2)学生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如梦令》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诗词内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如梦令》。
6. 课后拓展(1)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李清照的诗词作品,进行比较学习。
(2)鼓励学生参加诗词比赛或写作活动,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如梦令》的背诵和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团队协作能力等。
如梦令教学设计1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15篇3.检查自读情况,了解是否读通畅,读流利。
4.通过质疑了解学生自读后对词的理解状况。
三、理解阶段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此时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了解了词的大体意思;对于词的意境了解有多深;能否体会出词人的心情等。
(教师可以随机将学生的回答梳理后板书出来。
)2.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情。
通过“常记”“沉醉”“兴尽”“误入”“藕花深处”“惊起”等词语的解读,在朗读中体会。
3.引入李清照生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李清照诗词的不同风格。
①了解李清照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
加深对《如梦令》的理解。
②了解李清照中年时期的生活转折,进一步感受李清照的诗品与人品。
(引导回忆《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③了解李清照晚年生活境遇。
感受其孤独凄凉的心境与凄婉的词风。
印证“风采有后主遗风”。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再次回读《如梦令》,丰富理解,加深认识。
对联的引入,直接由文及人。
让学生在学作品之前对词人有一个大略的印象。
通过学生的默写,了解生字掌握情况,增加生字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对诗词知识的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另一方面确定后续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此部分为教学的重点所在,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互助加深对词的理解。
由单纯的“读词”自然转入“读人”。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单纯地就词学词,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李清照的生平资料与诗词的了解学习串连起来,由词及人,由人及词,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如梦令》的把握,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一种重要的诗歌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如梦令》是中国古代文学大家李清照创作的一首唐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如梦令》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如梦令》的诗人李清照及其作品特点;2. 读懂《如梦令》的基本内容;3. 能够分析《如梦令》的表达手法、意境等;4.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学艺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2. 教学难点:分析《如梦令》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李清照的相关画像,让学生对李清照有一个初步了解。
2. 呈现诗歌(10分钟)教师朗读《如梦令》,学生跟读。
随后,教师解读诗歌的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主题、意象等。
3. 分析诗歌(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梦令》的表达手法,如修辞手法、韵律等。
同时,教师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蕴和情感。
4. 欣赏诗歌(1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如梦令》的艺术之美。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和评价。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推荐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声声慢》、《如梦令》等,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6.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如梦令》;2. 对《如梦令》进行写意式的书法练习;3. 欣赏李清照其他作品,如《声声慢》等,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资源1. 李清照的相关画像;2. 诗歌朗读录音或视频。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听讲和参与状况;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诗歌背诵和写意字作业进行评价;3. 课后反馈:与学生交流并了解他们对本堂课的认识和收获。
以上是一份关于《如梦令》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教学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如梦令》。
2.掌握《如梦令》的基本内容和情感主题。
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如梦令》的含义和情感主题。
2.学习《如梦令》的形象描绘和意境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如梦令》。
2.讲解《如梦令》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3.分析《如梦令》中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
4.组织学生朗诵《如梦令》并进行表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教师以李清照的名字作为引子,向学生介绍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文学才华出众的女诗人。
2.教师播放《如梦令》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美感。
步骤二:讲解1.教师简要叙述《如梦令》的故事情节,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表达爱情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词作。
2.教师分析《如梦令》中的主题,如爱情的美好、痛苦和难以把握的感觉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梦令》中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如“繁霜满地白”,“从别后,忆相逢”,让学生感受到诗人通过意象和用词的巧妙营造出的美感。
步骤三: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梦令》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解读,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2.学生自由发表对《如梦令》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人看法。
步骤四:朗诵与表演1.教师分组指导学生朗诵《如梦令》,注重学生的语调、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可以通过声音、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体现出词中的情感与意境。
五、教学延伸1.请学生选取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2.邀请学生创作自己的词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朗诵和表演时的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如梦令》的背景和内涵,掌握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并通过朗诵和表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如梦令李清照教案李清照的《如梦令》,其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
“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简单的心理。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如梦令李清照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学问,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吟诵词,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欢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妙生活的喜爱。
体会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
体会李清照的词作特色。
四、教学方法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同学读,采纳反复诵读法,让同学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
再用比较的方法,供应另外一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同学加强诵读,适当加以指导,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大家还记得《夏日绝句》吗?(齐背)2、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的相关状况。
3、出示幻灯,简介李清照补充: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却被称为“一代词宗”,词史地位好比诗中李白。
我们今日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写的。
3、今日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4、同时呈现诗与词:轻轻地读,你发觉词与诗在表现形式上哪儿不一样?5、简介词的特点词起与唐,盛于宋。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每一句的字数、节拍,包括演唱的旋律都是靠词牌来规定。
这里的词牌就是(如梦令)。
许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
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数数它有几行?(6)再数数每一行有几个字(老师手势引导,同学读一行报一行数字665646)?全部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结构。
如梦令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如梦令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梦令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梦令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读诵、情景再现,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揣摩作者情感。
2、总结鉴赏诗词的方法,掌握自主鉴赏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尝试领会词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法学法:诵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过程: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课件出示图片。
师:咱们先来欣赏张图片,感觉怎么样?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才女,你知道她是谁吗?她最擅长作词。
你们知道词吗?古诗、词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看!(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生:古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样的。
师: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吗?师: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
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如梦令》这首词吗?迫不及待了吧,请大家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个儿读。
生:放开声音读师:声音停下来了,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
就请你,勇敢的女孩子。
师:挺不错的,特别是她把里边的多音字读准了。
兴:在这读第四声。
表示什么意思?(兴致、兴趣。
)什么时候读第一声?生:大兴安岭、兴奋。
师:谁还愿意再来读一读,找个男孩子来读一读。
生(男)读词:师:我觉得应该给他点掌声,他已经注意了停顿,能读出些词的味道来了。
好,看起来把这首词读通顺、读正确没问题吧?生:没有问题!师:咱们连起来读一读。
《如梦令》教学设计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5篇《如梦令》教学设计1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1.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顾词的特点。
2.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词,这首词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李清照写的《如梦令》看看她此生最难忘的一次少年经历是什么?(板书: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如梦令)题目呢?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
二、通读全词,理解大意1.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要读得充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读,相机正音,指导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①这里有一个生字,藕,再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②这里有一个词也请大家注意,兴尽,在这里都读第四声,兴指兴趣,兴致。
尽是满足的意思。
所以兴尽就是指——兴致得到了满足。
请同学再来读一下这个词。
③藕花,兴尽,这两个容易读错的词都在第三四句中,谁再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把它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
④把词读正确并不难,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
谁再来读读整首词,其他同学注意听,它是怎么停顿的?(指导停顿) 比如说,第一句咱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
(生读全词) 节奏感把握得挺好。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3.读好了节奏,我们还要读懂它。
李清照借这首词回忆了自己少年时期的一次郊游经历。
整首词语言简洁,浅显易懂,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对大家来说不是难事,请大家再次自由读读这首词,结合注释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师巡视)4.好的,同学们,从我刚才听到的几位同学对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轻松的表情来看,你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词的基本意思。
现在,我还想问问大家,在这首词里既有景,又有人物活动,你能分辨出哪些词语是写景,哪些词语是写人物活动呢?默默地看,静静地思考,然后举手告诉大家。
(结合学生回答,屏幕出示,指读) 景: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人:沉醉误入争渡5.细细读着这六个词,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师引述——因为“溪亭日暮”所以“沉醉”,因为“沉醉”所以“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争渡”,因为“争渡”,所以惊起“一滩鸥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词两首》
——《如梦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九课《词两首》其中一首。
《如梦令》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作者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
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
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
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
通篇见景不见人。
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处理】:引导学生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品读、感悟词中所描述的美轮美奂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了解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融情于景,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策略】:
(一)、说教法:
1、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想象中品读。
2、情境创设:置身诗境,以景入情。
(二)、说学法:
1、读中感悟: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2、合作探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词”。
对于“词”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在想象中去品读,想想词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2、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李清照的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
引言: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好吗?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学生回答:喜欢,因为我觉得呀,画画能陶冶情操,画出来的画能给我带来美的享受)。
你说得真好,我今天来特意带来了一
幅美丽的画。
想不想看?(问学生)想看,眼睛睁大喽!(问一个学生)美吗?什么美?(人)就人美吗?还有什么美?(景色)。
此情、此景、此人都很美。
肯定有人想知道,这画中泛着一叶扁舟穿行在荷花丛中的女子是谁呀?想知道吗?(板书:宋李清照)
1、简介李清照:她叫李清照,是北宋杰出女词人。
她写的词独具一格,称“易安体”。
李清照被后人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喜有悲,有笑有泪,唯独有一件事情,会偶尔令她开怀大笑。
想听吗?
2、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那是一次十分愉快的郊游,她玩的兴致太高了,所以很晚才划着船往回走,划呀划,划呀划,迷迷糊糊地就走错了,不知不觉闯入了荷花丛中,结果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那一次经历,令她记忆犹新。
于是她便把这件事写了下来,给起名为《如梦令》。
(板书:如梦令)
今天,我将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好不好?
3、在宋代有一位大文学家,叫朱熹。
他在写的一本书《朱子家训》中,把读书的方法概括的非常精确。
他说:从朱熹的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入手,提出学习要求: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
4、自由读《如梦令》这首词。
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读)
5、检查学生的朗读。
采用多种形式读:个人读——个人读——集体读(评价)
6、提高要求:注意停顿,就会更有诗词的节奏和味道。
教师先范读,学生再读。
我也想读一读,教师跟着学生一起读,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渲染课堂气氛。
让学生再读这首词。
一生读。
(评价)——个人读——师生集体读
【设计意图: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让学生认识李清照,对这个人物产生好感。
明确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
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音韵之美。
让词“活”在学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学生的心里。
只有解决了难读的问题,才能解决“难入”(入情、入境)的问题。
】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线
1、怎样读懂一首词呢?有什么好方法?(生交流,比如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看插图等。
师概括。
)
2、接下来,你就和你前后、左右的伙伴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吧!小组合作学习,用刚才交流的方法,看能不能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
3、师问:谁读懂了这首词?(生汇报)
4、在这首词中哪几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心情的变化。
生汇报:沉醉、兴尽、争渡。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再次感悟诗词描绘的画面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
板书:沉醉————兴尽————争渡
5、齐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感悟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美,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
】
三、想象画面,以图悟文。
1、再读这首词,你能从中找到几幅“画”吗,“画”的名字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引导)你喜欢哪一幅画呢?读一读。
第一幅画:“溪亭日暮”
用自己的语言说这个画面。
老师引导品味画面之美,情感之“醉”。
指导朗读。
第二幅画面:“藕花深处”
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
品味画面之美,想象画面之香!读得美一点,香一点。
指导朗读:读得“美”一点,“香”一点。
第三幅画面:“一滩鸥鹭”
在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描述画面,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焦急中得到的一份意外的惊喜。
指导朗读,带着这种惊喜读这句话。
总结:教师把整个画面连贯起来,再次把学生带入美轮美奂的意境之中。
我们把这三幅画面写下来,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板书: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2、倾听教师朗读,闭目想象画面。
(想象画面之美)教师引导学生诵读。
3、播放画面教师诵读,把学生带入画的意境。
(感受画面之美)
引导学生朗读。
誰想读?(个人读——师生集体读)
景色美吗?你沉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读得真好!再次有感情地读文,读出美,读出沉醉。
4、小结本文:她是多么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呀!所以她醉了!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5、誰想背一背呢?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感悟浓浓的醉意。
(个人背诵——个人背诵——集体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体会本词的特有的“图画”美,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让画面有“声”有“色”,并通过学生的连续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动画”通过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在品读中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词人美好的心境。
】
四、欣赏吟唱,适度拓展
词不仅可以当成画来欣赏,还可以谱成曲来吟唱,如果你喜欢,就跟着视频轻轻地唱起来。
结尾:唐诗宋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给予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从这些文学的经典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设计意图:吟唱《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短短的几句文字就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感情,这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
五、作业布置:李清照还有一首同名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下去之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去学习。
板书设计:
如梦令
沉醉————兴尽————争渡
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