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
以农民工培训为突破口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
的 现状
河 南 省 是 农 业 大 省 和 人 口大 省 ,农 村 人 口多 ,劳 动 力 总 量 大 , 增 长 快 , 劳 动 力 资 源 的增 长 远 远 超 过 了社 会 生 产 增 长 的 需 求 ,待 转 移 劳 动 力 数 量 巨大 。但 河 南 省 农 村 劳 动 力 受 教 育 水 平 集 中在 小 学 和 初 中 水 平 ,整 体 素 质 较 低 ,转 移 进 城 所 从 事 的 主 要 是 一些 边缘 性 工作 。 ( 一) 河 南 省农 村剩 余 劳动 力转 移现 状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年 来 , 河 南 农 村 劳 动 力 增 速 快 ,待 转 移 劳 动 力 数 量 众 多 ; 文 化 素 质 普 遍 较 低 ,缺 乏现 代 产 业 所 必 需 的 文 化 和 技 术 素 质 ;劳 动 力 转 移 的层 次 低 ; 转 移 就 业 行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外 出 劳 务 自 发 性 突 出 ,秩 序 混 乱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进 城 务 工 的 组 织 化 程 度 还 不 高 , 大 都 是 自 发 的 , 由 政 府 职 业 介 绍 部 门组 织 安 排 外 出 的 很 少 ; 劳 动 力 的转移 具有 兼业 性和 不 彻底 性 。 ( 二) 河 南 省 剩 余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出 现
的新特 点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的 深 入 进 行 ,我 国经 济 的 发 展 也 出 现 了 一 些 新 变 化 ,河 南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也 出 现 了 一 些 新 特 点 ,主 要 表 现 为 以省 外转 移为 主 ,但有 下降 的趋势 ;农 村 劳 动 力省外 转移 以东 部为 主 ,但转移 力度 有 所 减弱 ;外 出劳 动力 以自发择 业为 主 的态 势 正 在逐 渐 改变 ;转移 劳动 力从 事第三 产业 的 人 数呈 加速 发展 态势 ;近 年来 随着河 南省 经 济 的不 断发 展 ,转移 趋于 理性化 、合 理化 , “ 离 土 离 乡 ”模 式 逐 渐 转 变 成 “离 土 不 离 乡 ”模 式 ;外 出劳动 力 以 自发择 业为 主 的态 势 也 正 在 逐 步 改 变 , 转 移 劳 动 力 从 事 第 三 产 业 的人 数呈 加速 发展 态势 ;技 能培 训在劳 动 力 转移 中 的作用 日益 增大 。 ( 三) 影 响 河 南 省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因 素 为 了促 进剩 余 劳动 力 的更 好转 移 , 合 理 转 移 , 国 家 和 各 级 政 府 都 采 取 各 种 措 施 , 但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仍 然 没 有 达 到 预 期 效 果 , 虽然 影 响 河 南 省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因素 有 很 多 ,但 农 民工 文 化 程 度 和 就 业 技 能 水 平 较 低 、培 训 跟 不 上 是 其 中 最 突 出 的 影 响 因素 。
[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调查研究]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研究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研究摘要目前国内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影响的研究有许多,林毅夫认为,要想解决我国农村的穷困问题,主要的目标应放在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上。
蔡P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总体上是利大于弊,不仅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对于迁出地来说还减轻了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农业建设所需的资金流。
韩俊主张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从而避免大量人口涌入大城市而带来的社会矛盾。
本文将从微观视角,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趋利避害,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现代化一、样本描述与分析总体描述:本调研表利用2013年春节,由学校河南省农村户籍的在校学生利用假期返乡之际,对其户籍所在地进行随机访问。
调研表在18个地市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10个地市的60个自然村,在地域上涵盖了豫东、豫中、豫西三地区,每个自然村在外出务工的家庭随机选取10户,共600个外出务工家庭样本。
调查对象包括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也涵盖了务工人员务工信息及所属家庭的相关情况(包括务工的时间、途径、家庭收入主要用途等),以下为样本总体情况:二、样本指标指标说明,在调查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用途时,本调研表共给出子女教育、盖房、购买农机、储蓄和其他五个选项,被调查者可同时选择一项或多项,所以该指标中的人次不是实际调查的人数,而是指每个选项的选择人次。
通过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主要用途情况调查表(表3)可以看出,子女教育在农村家庭主要支出中占首要地位,其次是储蓄和盖房支出,而用于购买农机进行农业投入的家庭比例最低,仅占11.8%。
三、结论分析(1)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发展迅速却并未带来人地矛盾的缓解和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兼业形式为主,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全年在外务工的比例仅占三成,由于我国目前土地制度的原因,多数农民即使生活在城市,也不愿无偿放弃农村的土地和宅基地。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有 效 融 合 ,加 快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创 造 更 多 就 业 岗 位 。
关 键 词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城 乡 二 元 结 构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F 中 图 分 类 号 :3 2 3.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 - 6 1 3 2 ( 2 0 1 6 ) 1 1 - 0 0 3 9 - 0 5
环 境 ,改 革 户 籍 制 度 ,促 进 劳 动 力 转 移 ;四 是 扩 大 就 业 培 训 规 模 ,完 善 培 训 补 贴 政 策 ,实 现 农 民 工 稳 定 就 业 和
高 质 量 就 业 ;五 是 落 实 各 项 配 套 政 策 ,为 农 民 工 返 乡 创 业 做 好 服 务 ;六 是 积 极 推 动 城 镇 服 务 业 与 “互 联 网 + ”
第 15卷第11期 201 6年 11月
Journal of南Na阳ny师an范g N学or院ma学l U报n(iv社er会sity科( S学oc版ial)Sciences)
Vol. 15 No. 11 Nov. 2016
河 南 省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现 状 、问题及对策
张 荣 1>2
一 、河 南 省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必 要 性
( 一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是 提 高 河 南 城 镇 化 水 平 、扩 大 内 需 、提 升 供给的主要途径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河 南 省 的 城 镇 化 建 设 取 得 了 显 著 的 成 绩 。2 0 1 5 年 年 底 河 南 省 城 镇 化 水 平 为 46. 8 5 % , 比 1978年提高了 33.25个 百 分 点 。从 表 1 可 以 看 出 ,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与对策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与对策作者:赵文善来源:《中国市场》2013年第20期[摘要]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对滞后,其原因主要有政府部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等。
加快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培训,一要加强组织管理和领导;二要积极宣传和引导,提高劳动者参与培训的意识;三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提高培训的档次和质量。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0-0084-021河南省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河南省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河南省现有总人口10489万人,常住人口9388万人,位居全国第一。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01557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42266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99226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66766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99145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438550人,文盲率由5.87%下降到4.25%,下降1.62个百分点。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由6.72%下降到4.08%,下降2.64个百分点(数据来源:2010年11月1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
Ta 【n na o i e a a Ex m p e l g He n Pr v nc s n a i l
Ab ta t T i a e h s c mp e e s e h n i g a o t h p o e s f u b n z t n n h n ,man y n h e n ed v lp d sr c : h s p p r a a o rh n i t ik n b u t e r c s o r a i i i C ia v ao i l i t u d r e eo e r g o s a ig He a r vn e s n e a l, ti a e o n s o t s v r l rn i a rb e a e y u d r e eo e e in n e in .T k n n n p o i c a a x mp e h s p p r p i t u e e a p i cp l p o lms f c d b n ed v lp d r go s i h p o e s f r a i i , n l d n h o t n ad f i t e r c s o u b n z t n i cu i g te lw sa d r o c t— tw“ p a n n , e tn i e u e f a d d s o a c b t e n ao y 0 ln ig x e sv s o l n , i r n e ew e cd u b iai n n e o o c e e o me t e e , t e p e r n e f u l s u t r i ct s d su b n e f “ r a d s a e ’ a d r a z t a d c n mi d v lp n lv l h a p a a c o d a - t cu e n i e , i r a c o n o r i t u b n ie s s’ n
贫困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探讨
关键词 : 贫困村剩余 劳动力 转移培训
河南既是一个人 口大省 , 又是一个农业 大省 ,0 9年底 , 20 河南省的总人 口9 6 9 7万人 , 中农村人 口 6 0 其 2 9万人 。 占总人 口的 6 . 23 %。农村劳动力 转移 , 特别是 贫困村劳动力转移 , 已 成为影响农 民增加收入 、 提高生活水平 、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的重要途径 。但 由于大部分文化素质低 、 不懂技术 。 以胜任 难 当前职业需求 , 因而获取就业 机会有限, 造成 劳动力的有效需 求与有效供 给脱节 ,从而阻碍 了贫困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 业 。因此 , 必须对其 进行必要 的劳 动技能培训 . 才能适应河南 “ 三化” 发展 的客观要求 。f1 1 河南省贫困村剩 余劳动 力转移培{I J I 现状 为 了推动 农村 剩余 劳 动 力转 移培 训 工 作 的开展 。0 3 20 年, 国务 院办公厅转 发 由农 业部 、 劳动保 障部 、 教育部 、 科技 部、 建设部 和财政 部联合 制定 的( 03 2 1 2 0 - 0 0年全 国农 民工 培训规划》 ,该规划决定从 20 0 4年起 由上述 部门共 同组织实 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阳光工程 ( 简称为 “ 阳光工程 ”计 划 . ) 20 0 4年教育部在( 0 3 2 0 20 - 0 7年教育振 兴行 动计划》 中强 调 。 要全面实施“ 农村劳动力转 移培训计划 ”对进城 务工农 民进 , 行 职业教育和培训。2 1 国务 院下发 了《 0 0年 关于加强职业培 训 促进就业的意见》 国发 [ 116号) ( 2 03 0 。 河南省委 、 省政府积极实施 “ 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 、 “ 民工培训计划 ”采取 “ 农 , 学校+ 厂” “ 工 、学历 + 技能” 等多种培 训 模式 , 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 的培训 , 有效地 提高 了河南省农 村 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能力 和岗位竞争能力 。20 0 8年全省农村 劳动力 转移就业规模突破 2 0 0 0万人 , 到 2 5 达 15万人 , 中近 其 10 9 0万人在省外务工 , 在境外务工 的达 9万多人 。 0 8年 , 20 全 省实现劳务收入 1 1 亿元 , 6 1 占农 民人均纯 收入 的 5 %, 0 对于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和中原 经济 区的发展 。实 现和谐河南具有 深远的意 义。【 2 1 年 , 2 0 1 河南 省扶 贫办 、 1 河南 省财政厅 下发 《 关于印发 2 1 年扶 贫开 发“ 0 1 雨露计划”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实施 意见 的通知》 豫扶 贫办[0 4 ( 2 1]9号) 以提高贫困农 民的 i , 自我发展为 目的 ,鼓励 和引导农村 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接受 职业教育 、 青壮年贫 困劳动力参加职业技 能转移就业培训 . 全 面提升贫困人 口综合 素质 和就业 、 创业能力 。新乡市 2 1 年 01 完成雨露计划培训任务 10 3 , 中职业技能培训 5 7 人 07 人 其 03 ( :雨露计划 ・ 即 “ 金蓝领 ” 培训工程 8 0人 , 困家庭青壮年劳 4 贫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效、问题及应对策略
4 、加强 培训 ,规 范合作 组织 建设 。今 后要采 取 “ 请进
—
1 0 5 —
【 农 民问题 】
区)培 训农 民7 7 7万人 。截至 2 - 0 0 9 年6 月底 ,全省 9 5 0 万返
农业经济
作 ,是加快农村富余劳 动力多渠道转 移就业和促进农 民增收 能 ,实现 了稳 定 就业 。河 南农 村劳 动力转 移培 训 “ 阳 光工
的一个有效途径 。 程 ”实施 3年 以来 ,到 2 0 0 7年 9 月 底 ,共 在 1 3 8 个县 ( 市、
( 上接 第 8 0 页)
是 ,农 民专 业合作社建设与 发展是一项长 期工作 ,任重 而道 来 ,送 出去 ”的方式 ,对合作社负 责人 、专业大户 、社 员进 远 ,还需要继续不懈努力 ,建 议从 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 l 、扩大合作 社规模 ,组建 联合社 。针对规模小 、分散 、 行专门培训 ,积极为合作社发展培训人才。 5 、要 明确重 点 ,积极 扶持 。要选择产 业特色 明显的增 长 ,解决 农 民就业 可持 续 性 问 台相 关文件 ,制定实施 方案 ,打造农 民服务活 动载体 ,创新 题 ,是各级政府都必须 面对和需要解 答的难题 。在 解决这一 农 民工 培训机制 ,备部 门形成 合力 ,不断提高培训质 量 ,取
问题过程 中人们 逐渐 认识 到 ,加 强农 村劳 动力 转移 培训 工 得了很大成绩:第一,使大批接受培训的农民掌握了专业技
带动效应弱 的实际 ,加强政 策和信息 引导 ,逐 步培育其 具有 场开发潜力较 大 ,内部管理运作规 范 ,对 整个产业有影 响和 独立承担债 权债务能力的主体 资格 ,适 时适度 予以调控 ,考 牵动作用的合作社 进行重点扶持 。鼓励 支持专业大户 、农村 虑 组建 联合社 ,提高 管理能 力和经 营水平 ,增强 融资能 力 , 经纪人 、科技人 员 、龙头企业等创办农 民专业合作社 ,充分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5T01:08:08.38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月中作者:李刚[导读]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强调“三农”问题,因为农业问题是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巨大的问题,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就直接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这对促进农村劳动人民再就业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其发展更是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否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贡献作用,因此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西南交通大学李刚四川省成都市摘要: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强调“三农”问题,因为农业问题是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巨大的问题,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就直接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这对促进农村劳动人民再就业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其发展更是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否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贡献作用,因此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转移就业方法对策引言: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的人数占有河南省总人数的大多数份额,农业农民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河南省总体的发展状况,而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也直接关乎河南省经济发展状况,这是由河南省的民情所决定的,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河南省农村的劳动力力转移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但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有不少的失业人员,这些失业人员失业状况是各种各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河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而研究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解决对策就显得很有意义了。
一、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一)转移的规模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南省也是如此。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下 ,使得农村剩余劳பைடு நூலகம்力数量较之以往 大大增加 。 目 前 ,我省农村 剩余 劳动力主要是 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这样不 仅能使 农 民收入增加 ,也 有利于农村整体的进步 。 ( 三 )河南省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的特 点 1 、劳动力转移的级别较低。由于河南 省农村 劳动力素质普 遍不高 ,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工作 ,主要从事一些城市人不太愿意做 的脏、累 、苦 的工作 ,如废 品回收 、保洁 、建筑等一些边缘性苦重力 的工作 ,这些工 作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完成 ,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太高 ,因此从业
一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析 ( 一 ) 基 本 概 念 界 定
、
1 、农村剩余劳动力 的定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边际收益为零甚至为负数的那部分 劳动力 ,即 从农业部 门中转移 出去 的但却不会减少农业总产量的劳动力。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的类型划分 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产业转移 、地域 迁移及身
( 四 ) 劳 动 力 市 场 不健 全
时候都 回家从事农业 生产 ,二者兼 营。还有一些劳动力在城镇 打工几年 后 又重新 回到农村 , 转移具有不彻底性 。 、 3 、劳动力转 移 自发性 、盲 目性 特点 突 出。劳动 力供需 信息 不 畅 ,
( 二 )河 南省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河南省农 村劳动力数量 巨大且 素质偏低 ,不具备或不完 全具备发展 高新产业需 要的文化素质 和科技技 能。判 断一个 国家或地 区是否存在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标准是 “ 由于一个 国家或地 区人 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 技 术的持续进步 ,导致农业 劳动者 的人均耕地 面积长 期呈现 下降趋势 时 , 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国或地 区存在农业 剩余劳 动力” [ 2 1 。自2 0 0 0年 以来 ,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 ,再加上耕 地面积 的大 量流失 ,双重 因素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王海英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的必然要求。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工作和农民工的培训,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对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指对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培训以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直接受益为前提,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为目标。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的必然要求。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工作和农民工的培训,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
对农村劳动者和已进入非农业的农民开展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使更多的农村劳动者掌握从事非农业就业和进城务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技能,为农村劳动者个人成功实现就业转移打下基础,促使农民工就业和城市化进程在整体上具备更强的素质基础上,从而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进城务工或经商人员已经达到九千多万人,现仍有上亿的富余劳动力有待转移。
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加,规模也将继续扩大。
以人口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农业大省——河南省为例,全省总人口是9717万,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71.1%。
截至2010年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已达2363万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六大特点:1、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河南是农业人口大省,长期以来河南省输出农民工数量在全国各省区中居于首位,农民工总量大而且增长速度快。
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数据,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已达2363万人,约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10%(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24223万人),与2006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1746万人相比较,增加2341万人,3年间增加617万人,年均增加205.67万人,年增长速度达到11.78%。
河南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河南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现状河南作为中国人口大省之一,劳动力转移在该地区存在一定的现状。
据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劳动力的转移迁徙现象相对突出。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加速随着河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他们在城市工厂、施工工地以及服务行业找到了就业机会。
2.城市间和省际间劳动力流动增多除了农民工流动外,河南省内城市间和省际间的劳动力流动也在不断加强。
河南的中小城市劳动力普遍转移到省会郑州等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的劳动力则流向了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
3.劳动力转移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河南劳动力的流动减轻了农村就业压力,同时给城市带来了廉价劳动力资源。
这也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繁荣,推动了工业生产和建筑业的发展。
问题然而,河南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劳动力回流难题一部分河南劳动力在外地工作后,由于不适应外地生活和工作环境,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很难得到稳定的职业发展,因此会在短时间内选择返回河南。
这种劳动力的回流将给河南当地带来新的压力,同时也表明了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
2.劳动力权益保护不完善一些河南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由于法律意识不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常常受到一些用人单位的欺压。
他们的工资待遇、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等权益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人才流失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大量人才的外流,河南本地的企业和社会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境。
这会给河南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带来一定的阻碍和压力。
对策针对河南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1.推动农村培训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劳动力回流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村培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的职业发展能力。
河南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南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安阳市内黄县中召乡为例韩艳芳(思想政治教育0503 )摘要: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土地资源较少。
如果能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不但能使农民取得更多土地资源带来的效益,而且还能取得土地规模效益;另外。
转移出去的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也使农户的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彻底改变农民的收入状况。
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一举三得”的功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河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既是一个农业大省,又是一个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75%,加之受全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劳动力转移问题上显得相对滞后与迟缓。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对于改变农民收入状况,实现河南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村劳务输出更是面临严峻的考验。
我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长16.9%,可是增速较去年回落17.7%。
这对于我省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农业大省为经济强省,是关系到河南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和重大战略问题。
本文先对我省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阐述,主要从更深层次来解析,及从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流向分布、文化素质、劳动技能这些结构特征来进行剖析,从而使我们能深刻的了解其状况;接着,对在转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指出了转移中的制约因素,这为下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对上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和具体的对策,希望能更好的解决现阶段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策1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含义它是指农村劳动力中的隐性失业(隐性失业是指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零的就业)人口,即从总就业中撤出一部分劳动力而不会使总产量减少,那么,被撤出的劳动力就是隐性失业人口,也叫剩余劳动力。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如何合理有效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价值,成为各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与人口大省之一,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形势较为严峻,存在问题也较为复杂,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故而本文以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在文章第一部分,概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概念理论,为后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从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明确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第三部分从城镇化水平、政府政策、剩余劳动力自身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的情况探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提出加快乡镇企业发展、调整社保制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及解决好转以后存在的问题等意见,以期为河南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转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bstractKey words:;;;绪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农村劳动力剩余是国家工业化的必然趋势。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化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且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的从农业转向制造业等相关部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故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河南省是农业及人口大省之一,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5%左右,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本身便存在较大难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逐渐兴起,缺乏专业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岗之时便面临更大的难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要求,河南省在政策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但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等因素的长期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谈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作者: 李永良
出版物刊名: 学习论坛
页码: 18-20页
主题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农村劳动力素质;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河南省农村;产业结构;小城镇;转移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
摘要: 河南省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全省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
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共有401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4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
而199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173万余人,仅占当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2%左右。
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研究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全国第一农业人口大省,近一亿人口,70% 在农村。
因此,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经过全省上下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外出务工人员已经遍及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世界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转移劳动力总量几年来稳居全国首位。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5 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达1557 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2800 万人的一半以上。
其中,省外转移999.6 万人,省内转移554 万人,境外转移<含外派劳务)3.4 万人。
全年全省劳务收入已达730 亿元,比上年增加117 亿元,劳务收入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
全省已有15 个市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68个县<市)建立了劳务输出服务网络,87%的乡镇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还在外出农村劳动力较为集中的省市建立了338 个驻外劳务办事机构,为在外河南籍务工者做好维权服务。
一、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分析<一)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据测算,截至2005 年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总资源4938.05 万人,剔除70岁及70岁以上人口246.90 万人、农村户口的在外学生147.40 万人,实际农村劳动力资源为4543.75 万人。
实际劳动力资源分别扣除林业就业68.94 万人、畜牧业就业75.28 万人、渔业就业16.02 万人及农业需求1588.50 万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总富余约为2795.01 万人。
2005 年河南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达1557.19 万人,占全省实际劳动力资源4543.75 万人的34%,占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2795.01 万人的55.71%,转移数量较上年增加146.10 万人,增长10.35%。
信阳、驻马店、南阳、周口、商丘等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都在150 万人以上。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制约因素的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47期2012年第01期Serial No.147No.01,2012一、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规模及结构表现在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大,且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现代产业所必需的文化和技术素质。
其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判别标准的依据是“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技术的持续进步,导致农业劳动者的人均耕地面积长期呈现下降趋势时,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国或地区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1],由此,河南省自2000年以来,农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大量流失,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激增。
目前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是政府通过向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进步,实现农业的全面发展。
二、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1.农村排斥力。
农村自然资源是指:“凡是自然物质被人类的发现,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2]目前河南农村自然资源排斥力的主要来源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首先,河南水资源短缺,降雨偏少,障碍性缺水屡有发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其次,土地后备资源匮乏。
表现为:(1)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地面积的减少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均耕地紧张。
(2)受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影响,即技术条件等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从土地上所得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增多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增加每单位劳动量或资本量的报酬却在逐渐减少。
(3)受土地粗放式经营方式的影响,即在农业生产中把一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分散地投在较多的土地上,进行粗耕简作的农业经营方式。
研究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农业劳动力具有排斥作用,排斥的主要原因是持续的资本和技术的投资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而这方面的投资和农业劳动力之间往往存在置换关系。
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引言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在河南省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居民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而离开农村,前往城市等地区参与其他非农业的劳动活动。
这种劳动力转移现象在河南农村地区非常普遍,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政策措施,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问题的原因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1. 就业机会不足河南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在农村地区很难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
由于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且缺乏技术创新与升级,农民的就业选择受到了限制,往往只能从事农业劳动。
2. 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收入水平较低。
农民的劳动所得难以满足其生活水平的需求,导致农民迫切希望通过转移就业来提高收入水平。
农民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获得更高的薪资,并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3. 教育资源不足河南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较低。
农民的孩子在农村地区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这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展与职业选择。
通过转移就业到城市等地区,农民可以更好地享受教育资源,提升个人能力与竞争力。
4.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城市地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供给过剩。
农村地区缺乏发展动力,不仅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也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劳动需求。
因此,农民选择转移就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并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问题的影响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对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农村地区的影响农村地区由于大量农民转移就业,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离开农村,造成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农业生产面临压力,土地荒芜、农业机械化进展缓慢。
2. 城市地区的影响随着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就业,城市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增加,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百度精品】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3、劳动力转移的行业分布
三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
(一)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吸纳剩余劳动力有限
(二)政府政策制度的阻碍,就业信息市场的不完善
1、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
2、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Leabharlann 3、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不完善
(三)劳动力的自身因素障碍
1、受教育文化水平不高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作 者 姓 名
所属院、专业、年级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3年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预计字数
10000
开题日期
2016年11月07日
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4)本人见解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观点。本人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河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人口大省,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的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产业创新不够,无法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社会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新常态下对研究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推进河南省现代化农业进程,进一步优化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
(2)多学科交叉法:从地理学、人口学、经济学等角度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问题
(3)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所收集的资料,得出合理结论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完成期限:
1)2015年9月上旬—11月上旬 准备开题报告
2)2015年11月9日 开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 省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转 移 培 训 : 现 状 、 题 与 发 展 策 略 问
宋孝 忠
( 北 水 利 水 电学 院 , 南 郑州 4 0 1 ) 华 河 5 口 大 省 ,0 8年 底 总 人 口 20
务输 出大省 , 距 劳务输 出强 省还 有一段 距 离。 但 “ 农 ” 题 的 核 心 是 农 民 , 民 问 题 的 核 心 是 收 入 三 问 农
部讲 师 , 士 ; 艳 珍 ( 9 8 ) 女 , 南 内 乡人 , 北 水 利 水 电学 院法 学 院讲 师 。 博 刘 17 一 , 河 华
基金 项 目 : 20 0 9年度 河 南 省 政 府 决 策 研 究 招 标课 题 《 南 省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培 训 研 究 》 阶段 性 成 果 ( 目批 准 号 : 56 河 的 项 B2 ) 作者 简 介 : 宋 孝 忠 ( 9 0 ) 男 , 南 固始 人 , 北 水 利 水 电学 院 副 教 授 ; 17 一 , 河 华 刘
笔谈 , 希望 有助 于促进 我省 农村 剩余 劳动 力转 移培训 工 作的顺利 开展 。
关 键 词 : 河 南 ;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 训 农 培
中图分类号 : G 1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 4 ( 0 0 0 —0 0 — 1 0 8 . 44 2 1 )2 O 7 O - 4
农 民素质 , 是加 快农村 剩余 劳动 力转 移 、 沉重 的人 口负担 为人 力 资源优 势 的 最有 效途 径 之 一 , 事 关河 南 化 更
经 济 和 社 会 的 可持 续 发 展 。 鉴 于 此 , 绕 “ 南 省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培 训 研 究 ” 一 课 题 , 刊 组 织 一 组 围 河 这 本
第2 6卷 第 2期
21 0 0年 4月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 科 版) 社
V0 _ 6 NO 2 l2 . Ap . 01 r2 0
Ju n l f ot C ia Is tt o Wae C nev n ya d H do l tc P w r S ca S in e o ra o r hn n t u f tr o sra c n y r e r o e ( oil c c N h i e e ci e
力 加强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 转 移 培训 , 断 提 高农 民素 不 质 。这 是加 快我省 农 村 剩 余 劳 动力 转 移 , 沉重 的 化 人 口负担 为人力 资 源优 势 的 最 有效 途 径 之一 , 事 更 关河南 经济 和社会 的可持续 发展 。
河 南 省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培 训 现 状
本 性 问 题 。 随 着 河 南 省 工 业 化 、 市 化 的 推 进 和 农 城 村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 级 , 别 是 在 目前 全 球 经 济 危 升 特
何 实现农 村剩 余劳 动力 向非农 产业 和城镇 转移 。而 要 实现农 村剩 余 劳动 力 的 有效 转 移 , 前 提 就是 大 其
机 的大背景 下 , 村 剩余 劳动 力 转 移 问题 已成 为 河 农 南 省 实现两 大跨 越 、 建设 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 和 和谐 河 南 的制 约 因素 。河 南 省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的 数 量 从
l9 9 1年 的 1 6 . 8万 人 上 升 到 2 0 93 5 0 5年 的 2 14 1 1.2
一
、
为 了 推 动农 村 剩余 劳 动 力 转 移 培训 工 作 的 开 展 ,0 3年 , 20 国务 院办 公厅 转 发 由农 业部 、 劳动 保 障
部 、 育 部 、 技 部 、 设 部 和 财 政 部 联 合 制 定 的 教 科 建
劳动 力人 口文化 程 度 的过 低 , 影 响 农 村 剩余 劳动 既 力 的转 移数 量及 转 移 方 向 , 制 约 了农 村 剩余 劳 动 也
笔 谈 : 南 省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培 训 研 究 河
编 者按 : 三农 ” “ 问题 始 终是 河 南经 济 和社 会 发展 的一 个根 本 性 问题 , 核 心是 农 民 问题 。解 决农 民 问 其
题 的 关键 是 让 农 村 剩 余 劳动 力 向 非 农 产 业 和 城 镇 转 移 。 因此 , 力加 强 农 村 剩 余 劳动 力 转 移 培 训 , 断 提 高 大 不
力转 移层 次 的提 高。 正 因为 如 此 , 省 虽 已成 为 劳 我
收稿 日期 : 2 1 0 0 0— 3—1 1
( 0 3 2 1 全 国农 民工 培 训 规 划 》 2 0 - 0 0年 。该 规 划 决
定从 2 0 0 4年 起 由上 述 部 门共 同组织 实 施农 村 劳 动 力转 移培 训 阳光工程 ( 简称 为 “ 阳光 工程 ” 计 划 , ) 到
99 8 人 , 中农 村 人 口 63 5万 人 、 总 人 口 的 1万 其 4 占
6 .7 。 正 因 为 河 南 是 一 个 农 业 大 省 , 业 、 39 % … 农 农
增 长缓慢 , 入 问题的核 心是 就业 , 收 就业 的关键 是如
村 、 民问题 始终 是 河南 经 济 和 社会 发展 的一 个 根 农
万人 , 呈现 总体上 升趋 势 。据河南 省统 计 年鉴数 据 ,
20 0 7年 末 河 南 农 村 劳 动 力 文 化 程 度 构 成 为 : 盲 占 文 4 8 , 学 程度 占 2 . % , 中程 度 占 6 . % , .% 小 15 初 0 8 高 中 程 度 占 1 . % , 专 及 以 上 占 17 。 这 样 , 村 12 大 .%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