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的中亚战略

合集下载

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

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

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摘要:美国自二战后一直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冷战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转轨加速了这一全球体系的发展进程。

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了美苏两极的战略均势,国际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加之经济全球化,确立了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面优势,美国支配下的单极世界开始形成。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被美国视为对其未来世界领导地位和在东亚地缘战略利益的挑战。

美国从外交现实主义和地缘政治出发,对尚未纳入其主导下的远东国际秩序的新兴强国必然要加以遏制。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对中国的军事侵扰和战略包围步步升级,中国的发展环境和国家安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称霸,挑战,遏制正文:一.冷战后美国战略企图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基本目标是获取全球事务的"领导权".尽管冷战后美国几届政府基于不同的国内外环境对其全球战略做出了一定调整,但其全球战略的核心,即实现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和美国全球霸权,并未改变。

事实上,美国的霸权主义深深植根于其历史、文化和传统之中,是美国民族独有的历史经验的产物和价值观的延伸,也是美国安全的需要和美国国内民主政治的折射。

91 恐怖袭击后,美国的战略调整也不过是以一种更隐蔽更具欺骗性的方式来延续和巩固其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推行美国霸权主义为核心的全球战略。

实质是为了迎接后冷战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促进美国国家利益和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25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已经形成,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4%。

25年前,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473亿美元,去年已达到14000多亿美元。

25年前,中国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去年已达到8512亿美元。

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对中亚政策的演变1991~2006

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对中亚政策的演变1991~2006

-外交·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4期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对中亚政策的演变(1991~2006)郑羽【内容提要】本论丈将美国对中亚的政策划分成若干时段,并阐述了各个时段的政策目标扣排序。

论文探讨了美国对中亚政策演变的国际背景和地区背景,梳理了美国官方文件的政策表述与政策实践之闻的联系,指出美国对中亚政策受挫之后,其基本政策方针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美国政府正在寻找新的政策突破机遇.【关键词】俄罗斯美国中亚反恐“颜色革命”油气资源.【作者简介】郑羽,195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100007)1991年12月26日,随着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天然气领域做出了大量投资。

”o 和国联盟院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一份宣布苏联应该指出,上述内容只是关于美国对中亚政解体的宣言,中亚五国不仅在事实上,而且在国际策的一般性表述,它既不能说明美国实际政策和法意义上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美国政府对中原则宣示之间的差异,也没有揭示出美国政策演亚各国的政策也由此开始实施。

变的历史线索。

在本文所覆盖的15年时间内美国政府的官方文件对美国在中亚的政策目(1991年12月~2006年12月),由于各个时段美标做出了如下的表述:“美国在中亚的政策目标包国全球战略实施的重点有所不同,其与俄罗斯关括培育稳定、民主化、自由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系的演变以及全球战略环境的深刻变化,美国对穿越欧亚大陆走廊的自由运输、俄罗斯以外国家中亚的政策内容及其重点排序因此也都发生了较的无核化以及坚持国际人权标准。

美国的首要目大的变化。

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一方面,中亚标是粉碎极端主义政权和集团阻碍或破坏达到这地区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另一一目标的企图。

美国的政策也旨在使这些国家与方面,美国的中亚政策和国际形势与对俄罗斯的国际社会一体化,以便美国奉行负责任的安全和政策的联系日益紧密。

其他政策,阻止其威胁和平与稳定的恐外的和反西方的发展方向。

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

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

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大纲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1.地区防务战略2.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3.营造、反应与准备战略4.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5.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二、美国军事战略范畴的拓展三、冷战结束至今美国重大的军事活动知识点汇总原理和观点K01:冷战结束至2013年,美国军事战略经过了五次较大的调整,分别是“地区防务战略”、“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营造、反应与准备战略”、“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和“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K02:美国军事战略从一开始的实战战略发展到冷战时期的威慑战略,再扩展到冷战后的预防性防务,如营造安全环境、军事外交、结交盟友、军事力量的展示等,这种趋势是一种逆向的发展K03:冷战结束至2013年,美国共有五次重大的军事活动,包括第一次海湾战争、索马里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正文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冷战结束至2013年,美国军事战略经过了五次较大的调整,分别是“地区防务战略”、“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营造、反应与准备战略”、“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和“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

1.地区防务战略1993年老布什执政时期,美国提出“地区防务战略”,其基本原则是:针对不确定性威胁和各地区不同情况,发挥单边行动、多边协定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这一战略主要是针对地区挑战者的威胁,而不是与大国进行全球对抗。

“地区”,是指全球任何一个地区;“防务”,是指美国进行战争的能力。

因此,这一战略在本质上具有明显的扩张性与进攻性,使得蜇伏20年的美国军事力量重新活跃于全球。

但这一战略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美国到底要打几场战争?美国的军事力量到底要扩张到什么程度?于是美国开始反思,该战略缺少“灵活”,军事武器的数量是不重要的,关键要灵活运用。

2.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1995年3月,克林顿执政时期,在吸取了美军介入索马里内战受挫的教训之后,美国提出“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

“参与”,是介于孤立主义和干涉主义之间,主张美国在国际社会继续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时,保持灵活性与选择性,以便进退自如。

“9·11”后美国在中亚的扩张及其对中国西部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

“9·11”后美国在中亚的扩张及其对中国西部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

传统影响力 和毗邻 的地缘政治优势 , 对美 国在中亚 的扩张给予 了坚决的抵制 , 在中亚各国安全事务等
方面仍 然发 挥着 决定性 的作 用 。美 国在 中亚每 走一 步 , 不 能 不对 俄罗 斯 的存 在 有所 顾 忌 , 都 因而 未 能
大张旗 鼓地立 足 中亚 。
和 中国等周 边大 国的 “ 距离 ” 零 接触 的态 势 。尽 管乌 兹 别 克 斯 坦 等 国 表示 不 会 长 期 允许 美 军 在 其 国土 上 驻 扎 , 至要 求 美 国撤 走 其驻 军 , 是 这 样 的 表 甚 但
力抬头并不断 向中国境 内渗透和大国在 中亚 的争
夺 日趋激 烈 , 中国西 部 周边 安全 环境 面临 的不 利 因

国咄咄逼人 的战略态势 , 处在衰落 中的俄罗斯将中 亚地区视作 自 软肋” 身“ 的屏障和势力范 围, 俄凭借
5 一 0
维普资讯


“ ・ 1 事件后 美 国在 中亚的强 势扩 张 9 1”
视为其 内保安全 、 外争霸权 的总体对外战略的支撑
点, 中亚地 区对 于 美 国而 言无 疑具 有 巨大 的 战略 意 义和 吸引力 。美 国打 着 “ 全球 反恐 战争 ” 的旗 号 以强
从 中亚五 国 独立 到 “ 1” 件之 前 , 国对 中 9・1事 美 亚 的重 要性 已经有 了充分 的认识 。美 国把这 一地 区 视 为 打通 连接 北 约与 美 日同盟 、 构筑 以美 国为 主 导
远流长。① 中亚地区整体战略环境 , 国的政治 、 各 经
济 和 安 全 形 势 的 变化 对 中 国西 部 的安 全 稳 定 和 发 展 有着 直接 的影 响 。冷 战后 , 中国西 部安 全 环境 总

冷战后美国中亚政策的嬗变及影响

冷战后美国中亚政策的嬗变及影响

坦和 塔 吉克斯 坦 五 个主权 国家在 内的政 治地理 概念 。
21
维普资讯
蜜 关系 , 继续诱 引俄 罗斯 “ 西倾 ” 的大前 提下 , 尽 世界 。 战结 束后 , 冷 随着前 苏 联 在该 地 区排 他性地 缘 “ 月” 量避 免美 在 中亚的 “ 冒进 ” 而与 俄发 生抵 牾 。因此 , 在 强 势 的 消 失 , 亚 地 区 成 为 了 欧 亚 大 陆 的 “ 量 真 空 中 力 独 主权 和领 地 带 ” 为 迅 速 填 补 这 一 “ 量 真 空 ” 大 国 力 量 及 地 政治 上一 方面 通过支 持 中亚 国家的 “ 立 、 。 力 , ,帮 助该地 区融入 国际社会 ,来 推行 西方 式 区势 力加 紧 了对 该地 区角逐 ,从 而 使 中亚 成 为 了多 土完 整 ” 重利 益的 交汇 点和 “ 亚 大陆 的 巴尔干 ” 欧 。对 美 国来 的 民主 和 自由模式 ,另一方 面 利用 中亚 国家 与土 耳 种族 和语 言上 的认 同感 ” ,借土 耳其 的 势力 来 说 , 得 在 中 亚 地 区 的 主 导 地 位 , 可 北 向 压 缩 俄 罗 其在 “ 取 既 扩 大美 国在该 地区 的影 响。 在经 济 上 , 用 中亚 国家 利 斯 战略空 间 , 向防范 伊 斯兰 原教 旨主义 势力 抬头 , 南 经济 转 型和 “ 休克 疗法 ”带来 的困境 , 过经 济援 助 通 又 可东 向遏 制 中国 持续 发展 势 头 ,西 向策 应 北约 的 东扩 ,从 而 使美 国 的全 球 战略形 成 纵 横交 错 的 网状 来兜 售 美 国经济体 制 和价值 观 念 ,力促 各 国接 受 西 在军事 上 , 利用 中亚 国家对 结构 和点 面相通 的辐射 态势 。 于此 , 国视 中亚 为 方模 式 实行私有 化改 革 。 基 美 欧亚 大 陆地 缘战 略政 策 优先 重 视 的地 区 ,并 通过 尽 俄重 新统 合 的戒备心 理 , 1 9 于 9 4年先 后将 哈 萨克 斯 乌 吉 土 后 可 能 多 地 援 助 哈 萨 克 斯 坦 、 乌 兹 别 克 斯 坦 和 阿 塞 拜 坦 、 兹 别 克 斯 坦 、 尔 吉 斯 斯 坦 、 库 曼 斯 坦 ( 因 中立 而退 出 ) 四国拉 入北 约外 围组 织 “ 平伙 伴关 系 和 计 划 ” 19 。 9 5年 。 国 帮 助 哈 、 、 三 国 组 建 了 “ 美 乌 吉 中 中亚 不仅作 为 地缘 政 治 的 “ 战略关 键地 带 ” 显 而 现 出重要 的 战略价 值 , 因其 作 为地缘 经济 的 “ 源 亚 维 和 营 ” 在 与 中 亚 各 国的 双 边 关 系 上 , 所 区 别 , 更 能 。 有

冷战后时期美国全球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时期美国全球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时期美国全球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会计系097819号杨洋苏东剧变,冷战几十年来形成的铁幕再一夜之间遭到毁灭,苏联的解体将美国的全球战略瞬间打乱,一时还茫然无措的它不得不重新制定以其为中心的全球战略,以继续维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也开始急剧膨胀起来,并依仗其独一无二的雄厚经济军事实力,大肆推行其“单边主义”政策,或无端干涉别国内政,或对其他主权国家横加指责,力图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美国的霸权行径,不仅受到中国、俄罗斯以及美国一些盟国(如法、德等国)的有力抵制,也遭到世界一些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坚决反抗。

前苏联突然解体,美国成为第一大国,冷战后的几任总统均主张称霸世界,积极推行单极世界,使多极化处于弱势,美国的全球战略也由此备受世界关注。

(1)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第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实现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

第二,提出建立欧洲新格局,实质是确保在欧洲的利益。

第三,提出“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2)克林顿政府(1993-2001)的“参与和扩展”战略这个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

“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

为此,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

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

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

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

A.第一任期间1993年1月13日,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名听证会上提出,冷战后美国“需要设计一项新的战略”来保护美国利益:第一必须促进美国的经济安全,第二必须保持强大的防务力量,第三鼓励正在发生的全球民主化革命,并强调对国外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能够而且应该是改善美国安全的一项中心战略原则。

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冷战后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摘要自二战结束以后到冷战结束这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欧洲地区是美苏两超争霸世界的焦点和中心。

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和军事部署的重点理所当然的一直放在欧洲地区。

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与世界地缘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动,尤其是随着东亚政治、经济、战略地位的急剧提升,亚太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大为提高,其全球战略部署的重心正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

但是必须承认,美国的战略重心真正转移到东亚还需时间,现在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还处在一个刚开始的过程之中。

关键字:美国战略重心中美关系地缘政治经济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强的大国,其战略利益的重心必定是放在与其自身政治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

冷战期间美国的核心战略利益偏向于军事和政治,冷战结束以后,经济利益逐渐成为各国的核心战略利益。

美国的战略重心也必然随着这种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发生转移。

冷战期间的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是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二战结束以后,欧洲的经济军事实力被大大削弱,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同时,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大举介入西欧的经济复兴,帮助西欧重建,以增强资本主义阵容的实力。

同时在欧洲布置了大量的驻军和军事设施,开始与苏联进行冷战,以美国为首成立了“北约”军事同盟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展开对峙。

整个冷战期间,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同样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两者都是军事超级大国,视对方为自己的最大战略威胁。

①欧洲成为两个大国角力的主要阵地,两个国家都把最主要的海外军事力量放在了欧洲地区。

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把欧洲视为自己的最重要的战略阵地,而在亚洲、非洲、中美洲这些地区的争夺相对来说是出于局部的战略利益。

两国的战略重心理所当然都放在了欧洲,这是由当时客观存在的世界政治经济地缘格局所决定的。

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一、美国战略重心的现状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已经失去了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但是其战略利益的重心仍然放在欧洲,美国同欧洲的经济政治联系是最密切的,其绝大部分的海外经济利益和军事存在依然放在欧洲。

当前政治 冷战后的美国

当前政治 冷战后的美国

原因四
为什么其他大国不敢阻止?
一 , 美国强大的威慑力 美国是世界第一的军事强国,是世界的 超级大国 其威慑力不言而喻,再加上西 班牙,英国等国的支持,势力庞大
二、和平的手段不能有效的阻止,如一些谴 责,经济上的反对的手段并不是很有效的。
三、维护自身利益,避免经济损失。 在与美国有贸易,科技合作等一些利益相关的 国家,如果公然去得罪美国必将受到打击,将 会蒙受重大损失。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原因四
二战期间美国实力增长
美国二战后的峰值国力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原因四
1945年二战结束时,持有公债的人达8500万人,在 银行储蓄存款达1304 亿美元。美国的黄金储备为 22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330亿美元的2/3。 二战使得美国一度占有世界财富的40%,在生产效 率、工业、商业能力、金融等方面处于绝对优势的地 位,并主导着欧洲的战后经济重建,美国国力之强盛 “令人难以置信”;美国的军事力量大大超出世界其 他强国,并一度垄断原子弹,它在全球建立战略基地, 并拥有向任何地区投送兵力的能力。
美国为何扶持一个亲美政权后又撤兵, 什么战略意图?
一、撤兵伊拉克,主要是美国纠正反恐政策错误的需 要。 二、撤兵是增兵阿富汗的需要。 三、美国对伊拉克安全形势比较乐观的判断。 四、美国在中东、南亚以及中亚地区地缘战略
原因四
美国控制世界的霸权中心战略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原因四
美国认为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 全世界占有军事优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尖端科技领域地位领先,“美国文化”具有吸引力。 但美国不仅是第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最后一个 超级大国。预计到2015年左右,美国将失去世界霸 权地位。在此之前,为了未雨绸缨,需要早作准备, 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秩序。为此,美国必须防止 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任何一种威胁美国霸权地 位的反美联盟的出现。于是,占领中亚地带,控制中 东石油从而实现美国主导控制下的中、俄、欧、印的 关系,持续维护美元本位制就成了美国的最根本的战 略选择。

美国亚太战略

美国亚太战略

美国的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的未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依据其实力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亚太安全战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

尽管美国亚太政策调整的背景复杂、目标多重,但其中的中国因素无疑十分明显,对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也是直接的。

[内容提要]奥巴马政府将亚太战略作为美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这是冷战后美全球大战略演进与亚太形势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在其实施过程中针对中国的一面却非常突出。

尽管如此,过分强调美亚太战略对中国的挑战不仅会使当前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还将给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战略风险。

中美在亚太实现和平共存,既是确保美亚太战略成功的关键,也是中美长期战略稳定关系的核心议题,并将对亚太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 关键词] 美国摇亚太战略摇中美关系[ 作者介绍] 王鸿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助理,主要从事美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研究。

摇摇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在运筹亚太战略方面动作频就美国大战略而言,自冷战结束以来美战略东移进程不断发展,使亚太最终成为美全球战略的首要关注对象。

冷战结束后,美国虽取得“ 一超独霸冶地位,但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并不均衡,其在美洲大陆的地位最为巩固,对美欧同盟的经营最为成功, 在其他地区的地缘布控力则存在明显差别。

在“ 前苏空间冶,对于前苏联解体后分生出的大量新独立国家,美国影响力相对有限;在中东,冷战格局瓦解引发的格局失衡,对美在该地区的地位构成强烈冲击;在南亚,前苏联势力退出后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使地区国家趁势坐大并形成强大排外效应,恐怖与极端势力也随之泛滥扩散;在东亚,苏联威胁的消失造成美对同盟体系影响力下降。

对美而言,要巩固、夯实全球领导地位,必须对其全球大战略做出调整,及时推动战略重心由西欧向欧亚大陆的纵深地带以及东亚延伸。

美战略东移进程由此启动。

在这一进程中,东亚无疑是美国关注的首要重点和最终目标。

这是因为:其一,东亚仍然存留着突出的冷战遗产。

我国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陈耀华[摘要]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的对外战略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研究进步迅速,研究成果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本文的介绍只能选择一些重要的、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

一、关于美国的全球战略1、关于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形成与调整在有关美国外交的论著中,专门研究美国全球战略的成果数量并不多。

但是不论研究美国对哪个国家或地区和对哪一类问题的政策,几乎都要涉及美国的全球战略。

多数论著认为,冷战后的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一个形成和调整的过程,有关论著的不同点在于对调整时期的划分。

王传剑认为,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调整,这一调整到克林顿第二任期最终完成”,其标志是克林顿连任的总统就职演说。

[1]钟振明则认为,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提出的“参与扩展战略”,就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它有一个逐充实发展的过程,不过实质并没有变化。

[2]王缉思等学者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认为冷战后美国的安全战略经历了三次战略评估,三次战略调整。

1989年乔治·布什执政后不久,美国进行了第一次战略调整;克林顿第一任期提出的“参与扩展战略”是第二次战略调整;克林顿连任后于1997年提出《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在军事战略上的相应调整,标志着第三次战略调整的完成,“面向21世纪的美国[1]王传剑:《美国在中亚:政策、手段及其影响》,第32页。

[2]钟振明:《析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第17页。

国家安全战略的新框架大体成形”,“持续了八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由‘冷战型’向‘后冷战型’的转轨基本完成”。

[1]2、关于美国的霸权主义霸权主义这个概念通常被用来定义美国的全球战略,近年来有些论著直接将美国的全球战略称为“霸权战略”,而且提出了“新霸权”的概念。

“门户开放”:冷战后美国在中亚的战略选择

“门户开放”:冷战后美国在中亚的战略选择

“ 门户 开 放 ’ ’ : 冷 战后 美 国在 中亚 的战 咯选 择
刘 宏 周
[ 摘 要]冷 战后 , 为 防止 中亚①地 区再 次沦为 周边 大 国的势力 范 围以及成 为 国 际恐怖 主义新 的策 源
地, 美国综合运用政治 、 经济、 军事和 意识形 态四种战略手 段在 中亚地 区推行“门户开放 ” 政策。作 为一
种基于 实用 主义的权 宜之计 , “门户开放” 政策为美 国将来 可能主导 中亚埋下 了伏 笔。 [ 关键词 ]美 国; 中亚; “门户开放” [ 中图分类号 ]D 8 3 / 8 7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5 1 0 1 ( 2 0 1 3 ) 0 1 —0 0 6 5— 0 5 [ 收稿 1 5 t 期] 2 0 1 2— 1 0—1 2
① 本文所指“ 中亚 ” 为狭义 中亚 , 即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 5个国家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塔吉克斯坦 、 土库曼斯坦 、 乌兹别克
斯坦 。 6 5・

离 出来 却无 从下 手 。苏联 的解体 使美 国 的夙 愿得 以实 现 , 中亚 五 国脱 离 苏联 控制 成 为 独立 的 国家无 疑 是美国最想看到的局面。在美国看来 , 中亚五国的独立意味着其他 国家再也不能利用 中亚地区对欧亚 大 陆事务 施加影 响 。然而 美 国很 快 注 意 到 , 由 于 国力 弱小 , 中亚 五 国的 独立 地 位 很 不稳 固 , 俄 罗斯 、 伊 朗、 土耳 其等周 边 国家都对 中亚地 区虎视 眈眈 , 尤 其是 俄 罗斯 继续 将 中亚 地 区视 为 自己的势 力 范 围 , 千 方百计 扩 大在 中亚地 区的影响 力 , 企 图继续 主导 中亚事 务 。 美 国和其他 国家一样 , 也希 望成 为 中亚 地 区的主 导者 , 从 而在 欧亚 大 陆的 中心 向外 辐射 自己的影 响 力。“ 美国试图将中亚纳入 由它主导 的军事政治轨道 , 从而在欧亚大陆中心 区域建立因应两洋战略的 陆上战 略支点 , 支撑 并完 善其 在欧 亚 大陆 军事 战略 部署 。 ” 然而 , 一 系 列 原 因导 致 美 国在 短 时 期 内无 法成 为 中亚地 区 的主导者 : ( 1 ) 中亚地 区与美 国相 距遥 远 , 且 深入 欧 亚 大陆 、 远 离海 洋 , 不利 于 美 国发 挥 海 上优 势 ; ( 2 ) 中亚 地 区是 前苏 联 的领 土范 围 , 俄罗 斯拥 有 压 倒性 的传 统影 响 力 ; ( 3 ) 中亚地 区的 民族 、 宗 教 问题十分 复杂 , 局势 长期 动荡 , 社会形 态 与美 国差异 巨大 , 美 国很 难 真 正掌 控 ; ( 4 ) 由于美 国之前 从 未染指中亚 , 在该地区缺乏必要 的战略基础。因此 , 为防止欧亚大陆再次出现霸权挑 战者 , 美国在 目前 自己无 法 主导 中亚地 区的情 况之 下 , 只能 竭 力 防止 中亚地 区再次 被 其 他大 国 ( 主 要是 指 俄 罗 斯 ) 主导。 布热津 斯基对 此进 行 了精 辟 的 阐述 : “ 美 国相 距 太远 而 无 法在 欧 亚大 陆 的这一 部 分 ( 主 要指 中亚 地 区 ) 成为 主导力 量 , 但 美 国又太强 大而 不能 不参 与这一 地 区的事务 。……所 以 , 美 国 的首 要利 益是 帮助 确保 没有任 何 一个大 国单独 控制 这一地 缘政 治空 间 ……” ¨ 2 . 促进中亚各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防止中亚地 区被伊斯兰极端主义渗透和控制 , 进而成为新的恐 怖 主义策 源地是 “ 门户开放 ” 政策 的次 要战 略 目标 。“ 9・1 1 ” 事件后 , 反恐 在 美 国国家 战 略 中 的地 位迅 速上升 , 成为对外政策 的重 中之重。而基地组织 的老巢 和反恐 战争 的主战场—— 阿富汗——就紧邻 中 亚地 区。不仅 如此 , 中亚地 区穆 斯林 居 民众 多 , 民族成 分复 杂 , 各 国独立 后 以宗教 极端 主义 、 国际恐 怖 主 义 和 民族 分裂 主义 为主 的“ 三股 势力 ” 活动 非 常猖 獗 , 而 且 由于 经 济 和社 会 发展 水 平较 低 , 各 国政 权集 权腐 败 , 社 会 矛盾尖 锐复杂 。美 国认 为 , 中亚各 国 的这 种状况 非 常有利 于恐怖 主 义在该 地 区的生存 和 发 展, 一旦 国 际恐 怖 主义蔓延 至 中亚地 区 , 那 么 中亚地 区必将 继阿 富汗之 后成 为新 的恐怖 主 义策源 地 。 在美 国看来 , “ 门户开 放 ” 政 策不 仅 可 以防 止 中亚 地 区被 其 他 大 国主 导 , 还 有 助 于 中亚 各 国摆 脱恐 怖 主义 的威胁 。一 方面 , 通过 推动 中亚各 国与 外部世 界 的交流 和联 系 , 可 以促进 中亚 地 区的经济 和社 会 发展 , 推 动各 国 的政 治制 度改 革 , 缓 解社会 矛盾 , 从根 本 上 消除恐 怖 主 义滋 生 和 蔓延 的社会 基 础 。另 一 方面 , “ 门户 开放 ” 的 中亚各 国可 以从美 国为 首 的西 方世 界 获 取新 的支持 和 支 援 , 有 助 于 增强 各 国世 俗 政 权打 击恐怖 主 义 的能 力 , 防止恐 怖 主 义在 中亚 各 国的渗 透 和蔓 延 。最 后 , “ 门户 开 放 ” 的 中亚 各 国可 以更好 地协 助美 国在 阿富汗 开展反 恐行 动 , 进 而改善 中亚 地 区的外部 环境 , 问接 地配 合 中亚各 国对恐 怖 主义 的斗争 。因而 , 美 国在 中亚 推 行 的 “ 门户 开放 ” 政 策 在一 定 程 度 上 也 出于 打击 恐怖 主 义 的 战 略考 虑, 尽 管这 不是其 核心 战略 目标 。

美国的五次战略转移

美国的五次战略转移

美国的五次战略转移美国建国之初,只有13个州的地盘,是个⼤西洋西岸、北美⼤陆东部的⼩国。

因此,在⾸任总统华盛顿的告别演说⾥,他⾸创了孤⽴主义战略。

说⽩了,就是对外既不主动挑事,也不搞同盟,只做⽣意,闷声⼤发财最安全。

后来,美国⼈⾃⼰将孤⽴主义说成是爱好和平,但他们没好意思承认,那时候美国谁也得罪不起,关上门是为了避免被打。

随着国⼒强⼤,美国虽然把华盛顿雕到了⼭上,却早就背弃了他的孤⽴主义。

上百年来,他们不断在转移战略。

每次上百年来,他们不断在转移战略。

每次转移,都会消解⼀个对⼿。

第⼀次战略转移,发⽣在19世纪。

其⽬标是夺取⼤西洋的海权,打进太平洋,成为海军⼤国。

1898年,⼀场美西战争,让美国实现了这次战略转移。

他们肢解了传统的殖民强国西班⽛,拿下菲律宾,⼜花了⼤本钱开通巴拿马运河,就这样⾛上崛起的道路。

第⼆次战略转移,⽬标是搞定欧洲。

第⼀次世界⼤战之前,欧洲是全世界的征服者。

从麦哲伦、哥伦布到英国、西班⽛的舰队,⼲得都是掠夺和征服的事⼉,美洲、亚洲、⾮洲、⼤洋洲都有他们的殖民地。

但⼀战让欧洲发⽣了内讧,征服者之间的残酷战争,削弱了欧洲每个国家,1917年,美国⼈带着精锐部队和武器来⽠分蛋糕,他们以最⼩的战争投⼊,换来了最⼤的国家利益。

在这次战略转移后,英、法被削弱,沙皇俄国和德意志帝国不复存在,美国成了⼤赢家。

第三次战略转移,是⼆次⼤战。

利⽤本次转移,美国将战略重点从欧洲,扩⼤到⽇本和亚太地区。

在纳粹德国苏醒时,美国已利⽤强⼤的⼯业国位置,充分壮实了⾃⼰。

随后,苏联拖住了希特勒,中国拖住了⽇本帝国主义,美国轻松地在太平洋战场和西欧战场同时出击、担当主⼒。

当⼆战落幕,⼈们发现,拿⾛这次战争胜利成果的正是他们。

在本次战略转移后,英国的殖民地、⽇本的全国、朝鲜半岛南半端、欧洲的⼤部分,统统被纳⼊美国囊中。

这还不够,美国利⽤战后的⾦融体系,确定了美元的最强地位。

从此,他们成为了世界上最⼤的债主,以⾦融霸权加航母、核武器霸权,⾛向梦想中的王座。

美国“中亚民主化”战略:意识形态的争夺

美国“中亚民主化”战略:意识形态的争夺
美 国 “中 亚 民 主 化 "战 略 : 识 形 态 的 争 夺 意
丁 宁
内容提要 :美国在 中亚推行的 “ 民主化 战略”是冷 战结束后新 一轮意识 形态斗争 的典型案例 ,从 其原 则 、形式和 内容来看 ,具有基础性 、长期性 、渗透性 等意识形 态特征 。美 国从 “ 冷战 的胜 利” 中汲取 成功
识形 态 ,是对该 地 区人 民世界 观 、价 值观 的改造 ,具有 基础 性 、长期性 、渗透 性 的特点 。

பைடு நூலகம்

冷战后美 国对 中亚地区 “ 民主化” 战略的出台背景
从 里根总统 提 出 “ 民主输 出” 至今 ,民主 被历 届 美 国领 导 人视 为 是美 国核 心 利益 的重 要部 分 和外交博 弈 的有 效武器 。所谓 美 国的 “ 主化 ” 战略 ,按 照我 国学 者 的观 点 ,是 指美 国 以 自己 的 民
位 ,民主 国家对美 国都没 有敌 意 , 即使 是 强 大 了 ,对 美 国的 威 胁 也 相 对 较 小 ,而 “ 民 主 国家 ” 非 则不 同 ,如果 “ 民主 国家” 一旦 强 大 了 ,必 定 要 威 胁 美 国安 全 ;在 传 统 安 全 问 题 上 , “ 非 民主 国


罗艳华 :《 试论冷 战后美 国 “ 出民主”战略的新发展》 国际政治研究》2 0 输 ,《 0 5年第 1 。 期
几个方 面 :
( )新保 守 主义理论 和新保 守派 的推动 一 美 国新保 守 主义( e cnevt m 是 以美 国新保 守 派为 代 表 的一 种社 会 政治 思 潮 ,主 要认 为 N o— o sra s ) i 美 国是 最强 大 的民主 国家 ,是 “ 民主世 界 ” 的领袖 ,民 主 的扩 大和 推 广有 利 于 巩 固美 国的领 袖 地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主要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主要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主要是:(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的为延缓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脚步,美国对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处制造事端,甚至鼓动、唆使我周边国家与我对抗,从而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对我潜在威胁最大的国家。

(二)日本将我国视为假想敌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目前,中日摩擦的焦点集中在四个问题上: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

日本急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急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提出修定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法,以解除日军参加维和部队的限制。

日本加快扩军步伐,防务开支高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军事技术领先的潜在军事大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大。

日本与我国存在着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争议。

日本积极插手台湾问题,坚持“台湾归属未定论”,支持“台独”,追随美国推行“以台制华”。

(三)俄罗斯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今后,中俄友好关系将继续发展下去,但是,在分析和研究俄罗斯对我国安全的影响时,应该以史为鉴。

沙俄和前苏联对我国疆土的掠夺最为严重。

中俄在意识形态、对外政策和领土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和争议,俄政局及对外政策走向也有很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和警惕。

(四)中亚五国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使我安全环境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冷战结束后,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亚地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围绕中亚的现在和未来,世界主要大国和各种势力渗透加剧,竞争激烈,形成了新的热点,使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领域都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五)我国与周边国家尚存在诸多领土、领海、海洋权益的争议我国除与日、俄等存在领土争议外,与周边其他一些国家也存在领土、领海和海权争议,急待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以维护我国主权。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印边界全线都存在着争议。

目前,我在南沙问题上面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等有关国家利用东盟这一地区组织共同与我对抗,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染指及联合其盟友共同对我施压的斗争格局,由于多国利益交织、多方军事对峙、多种矛盾共存,决定了南沙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中亚在冷战后国际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中亚在冷战后国际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英 中亚 位 于 欧 亚 大 陆 的 腹 地 ,自古 以 来 就 是 东 西 缘 政 治 学 家 所 重 视 。 国 的 地 缘 战 略 学 家 麦 金 德 爵

6 0
维普资讯
士 早 在 ∞ 世 纪 初 就 提 出 , 中亚 是 欧 亚 大 陆 的 腹 地 码 。 或 “ 脏 地 带 ”, 心 中亚 的 山 地 是 海 权 势 力 很 难 达 到 的
抚 战 争 在 海 湾 和 巴尔 干 地 区 建 立 起 了 以 美 国 及 其 断 ,无 法 形 成 强 大 统 一 的 民 族 国 家 .却 处 于 周 围 强
领导 下 的北 约为主 的地 区安全结 构 , 而位 于这 条不 权 势 力 的 交 替 控 翩 之 下 。 到 1 纪 6 ~8 年 代 直 9世 0 o
伊 朗 在 地 理 上 具 有 优 势 。 位 于 中 亚 与 外 部 世 它
是 地 区 , 影 响 世 界 格 局 的 枢 纽 地 区 。 按 照 麦 金 德 的 界 连 接 的 桥 梁 位 置 上 . 中亚 通 向 波 斯 湾 、阿 披 伯 是 理 论 . 统 治这一 “ 脏地带 谁 就控 制了世 界。 谁 心 布 海 和 印 度 洋 的 主 要 通 道 。 重 要 的 是 中 亚 国 家 并 不 更


中 图分类 号 : 85 3 文献标 识码 : D 1 。6 A
文章编 号 :0 7 9 42 0 ] J O 12 —0 2 10 —66 [0 20 — l25 7 4
i { 删
国 际体系 , 使原 先 隐藏 在两极体 系下 的地 区安全 亚和欧 亚经 贸往来方 面 曾发挥 过重 要作 用 。 是 由 也 正
冷 战后 的 国 际 战 略 地 位 , 助 于 理 解 美 国 的 中 亚 战 个 多 世 纪 的 时 问 里 , 亚 地 区 基 卒 上 与 世 隔 绝 。 苏 有 中

论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塑造与发展_孙仲 (1)

论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塑造与发展_孙仲 (1)

论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塑造与发展孙 仲 内容提要 冷战结束后,克林顿政府几经调整,于1995年提出了“参与和扩展”的全球战略,并在1997年发展成为“塑造———反应———准备”战略。

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美国对外政策霸权色彩日益浓厚,想建立一个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的图谋也日益明显。

关键词 美国全球战略 “参与和扩展” “塑造———反应———准备”作者简介 孙仲,浙江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讲师。

冷战结束,使美国面临着一个全新而复杂的全球变化,其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克林顿政府几经调整,于1995年塑造出了“参与和扩展”这一适应冷战后世界局势的美国全球战略,并在1997年把它发展为“塑造-反应-准备”战略。

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美国对外政策霸权色彩日益浓厚,想建立一个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的图谋也日益明显。

一、冷战后美国的优势与忧虑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苏联的解体和柏林墙的拆除为标志的“冷战后时期”到来,使美国面临一个新的全球性变化。

下面,我们从冷战后美国外在国际环境与内在国内因素的变化两方面入手,分析一下面向21世纪美国有哪些优势与忧虑。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冷战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

虽然冷战后世界经济新格局尚未最终形成,但已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一些新特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加速,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欧盟、北美和东亚三大经济区域发展迅速。

这些变化对美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美国利用其新技术革命的优势,率先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大大加强。

世界经济发展在冷战后的新特点,也对美国带来了挑战:虽然日本、德国等经济强国的经济实力目前与美国还有差距,但是美国在许多技术领域的领先只是暂时领先,其优势并非不可动摇。

而且由于全球一体化,美国跨国公司进行全球生产与销售,不仅赢得了摆脱政府控制的更大独立性,而且对美国的国内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都造成一定的冲击。

美军冷战后军事战略调整的深层动因

美军冷战后军事战略调整的深层动因

支援。
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
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1.地区防务战略
地区防务战略1993年老布什执政时期,美国提出“地区防务战略”,其 基本原则是:针对不确定性威胁和各地区不同情况,发挥单边行动、多边协定和 国际组织的作用。这一战略主要是针对地区挑战者的威胁,而不是与大国进行全 球对抗。
2.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 1995年3月,克林顿执政时期,在吸取了美军介入索马里内战受挫的教训之 后,美国提出“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 3.营造、反应与准备战略 这一战略由克林顿政府于1997年提出。“营造”,是指宣传、展示美国的军 事实力,参与多国联合演习;“反应”,是指应对恐怖袭击以及地区战争等; “准备”,是指为今后的安全问题做好准备。 4.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 “9﹒11”事件后,美国政府的目光由远东转向中亚和中东的穆斯林 5.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 奥巴马政府吸取了小布什政府在战略和战争问题上的教训,调整了咄咄逼人 的进攻性战略。
美军冷战后军事战 略调整的深层动因
美苏冷战

1 时代背景

2 美军的战略思想
3 冷战后美军进行的地区性军事行动
4 美军冷战后军事的战略调整及其特点
5 美军军事战略调整的动因分析
时代背景
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 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长达69年的(前) 苏联(1922年——1991年)划上句号。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 世界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一超多强局面逐渐形成,美国重新调整 战略布局,以获取霸主地位。
例如:冷战后美国同越南、日本、韩国、菲律 宾等国家之间的军事联盟就对中国形成一个海上包 围圈,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稳固其霸权 地位。

论二战后美国的意识形态外交

论二战后美国的意识形态外交

论二战后美国的意识形态外交意识形态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可以从世界观、信念或手段的角度进行不同的解释。

意识形态可以看作是某一政府所作所为的思想理论或是价值观的基础,又或是对于某一政府所作所为做出的合理的或是不合理的解释。

意识形态影响着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意识形态是统领两个阵营外交活动的“灵魂”,美国针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展开的意识形态外交促使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发生。

“冷战”结束后,美国将意识形态外交的重点转向中亚地区的独联体国家,提供资金培植亲美势力,瓦解原有的国家政治结构,促成了多个国家的“颜色革命”。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利用国际经济交往和贸易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扩张和输出。

同时,美国借助信息和网络技术,对意识形态输出加以伪装,提高了意识形态外交的效率和速度。

标签:美国;意识形态;颜色革命;知识产权;网络和信息技术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

对于意识形态,国内外的很多学者试图分别从世界观、信念或手段的角度进行不同的解释,拟定不同的含义。

但无论从哪个方面加以解释,意识形态都可以看作是某一政府所作所为的思想理论或是价值观的基础,又或是对于某一政府所作所为做出的合理的或是不合理的解释。

这里所说的“所作所为”既是指对内政策,也包括对外政策。

因此,意识形态也影响着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这其中,美国也不例外。

美国的意识形态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模式可谓影响深远。

追溯美国意识形态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我们会发现,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影响着这个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并且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美国的中亚战略及前景

美国的中亚战略及前景

On American Strategy and Prospect in Central Asia 作者: 邱林森[1]
作者机构: [1]兰州大学,兰州730000
出版物刊名: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页码: 73-78页
主题词: 美国中亚战略;地缘能源;大国角逐;前景预测
摘要:冷战后尤其是'9·11'事件发生以来,中亚地区对于世界各大国或相关地区强国的地缘和能源战略的重要性凸显.美国作为一超,在企图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逐渐认识到中亚地区的重要性并逐步调整其中亚战略,其成就令其他利益角逐者刮目相看.但是,美国在追求自己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和掣肘.中亚地区的未来不会取决于美国的一厢情愿,但是美国依然会将建立和加强中亚地区平衡作为自身在欧亚大陆综合性地缘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后美国的中亚战略——兼论其对中国的影响摘要: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因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处于欧亚大陆腹地的战略位置,再次成为大国争夺地缘政治主导权的战场。

本文所述的中亚是一个地缘概念,一般指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

随着冷战的终结,美国在中亚战略利益凸现,在此基础上美国中亚战略经历变迁,并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国外交面临选择。

关键词:中亚战略美国中国一、冷战后的中亚地缘政治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结合部,第二亚欧大陆桥贯穿其境,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中间地带,同时也是贯穿南北海洋的桥梁。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大国关注的焦点。

从历史上看,这里是民族迁徙和征战的走廊,亚述王国、波斯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匈奴帝国、汉朝、唐朝、突厥帝国、阿拉伯帝国和蒙古帝国都在中亚地区留下了征战的足迹。

这里相继出现了许多国家,这种历史与地理状况使中亚地区一直是多民族文化的汇合之地,体现出欧洲文明、地中海文明、东南亚文明和东方文明的交汇、交融与冲突点,现代国际政治视野中“东方与西方”的战略结合部。

1独特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土地面积极其特殊的缓冲作用,承载着中亚现实的和潜在的地缘政治价值。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在推动中亚和欧亚经贸往来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中亚所处的特定的地理位置,又使其成为历代征服者的必经之路。

频繁的战乱和民族迁徙造成了中亚地区各种文明、宗教和种族间的碰撞和冲突不断,无法形成强大统一的民族国家,却处于周围强权势力的交替控制之下。

直到19世纪60~80年代,沙俄通过一系列领土扩张和兼并,最后将中亚彻底并入俄罗斯帝国。

在俄罗斯帝国和原苏联统治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亚地区基本上与世隔绝。

苏联解体后,由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处于欧亚大陆腹地的战略位置,中亚地区再次成为争夺地缘政治主导权的战场。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临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不1杨恕:转型的中亚和中国[M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30-231.可避免地成为国际战略界关注的焦点。

中亚重要的战略地位一直为西方大国和地缘政治学家所重视。

英国的地缘战略学家麦金德爵士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中亚是欧亚大陆的腹地或“心脏地带”,中亚的山地是海权势力很难达到的地区,是影响世界格局的枢纽地区。

按照麦金德的理论,谁统治这一“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

布热津斯基在分析欧亚大陆战略格局的时候,使用“欧亚大陆的巴尔干”2来形容这一地区。

他指出,“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在地缘政治上也是重要的,因为它们将控制一个必将出现的旨在更直接地联结欧亚大陆东西最富裕最勤劳的两端的运输网”。

冷战结束后,中亚国家领导人也很快就认识到这种有利的地缘战略优势,并希望利用这一优势来吸引更多的国际关注,从而迅速恢复经济使国家走上振兴之路。

与此同时,中亚的周边大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也试图以各自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影响这个新独立的权力真空地带。

二、冷战后美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国家对外战略与国家战略利益作为外交学术语,两者之间的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国家战略利益从本质上决定国家对外战略,国家战略利益的变化必然引发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与重新构建;而国家对外战略又是国家战略利益在外交层面上的反映,国家对外战略以表象的形式折射出国家的战略利益。

因此从逻辑上讲,要理解国家的对外战略就必须认识国家的战略利益。

所以任何对于冷战后美国中亚战略的深刻把握都应当建立在对于冷战后美国中亚战略利益的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

具体说来,后冷战时代美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一)地缘方面。

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自古以来都是欧亚大陆的交通通道。

早在本世纪初,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就认为中亚地区是“欧亚大陆的心脏”,并强调“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

时至今日,中亚地区重要的地缘价值仍为世人所公认。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布热津斯基指出:“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在地缘政治上是重要的,因为它们将控制一个必然出现的旨在更直接地连接欧亚大陆东西最富庶最勤劳的两端的运输网”1正因为中亚地区具有如此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所以其历来都是大国地缘战略利益汇集之处。

对于美国而言,其在中亚的地缘战略利益具体的表现为:在国际层面上,美国对于中亚主导权的把握有助于其打通连接1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M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北约与美日安保体系的战略通道,从而在欧亚大陆上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安全体系;在地区层面上,“中亚是通向三个对美国而言具有重要战略利益地区的门户:它的东边是中国和亚洲,它的南部紧靠伊朗、阿富汗及伊斯兰世界,它的西面与北面则是俄罗斯和欧洲”。

因此美国对中亚地缘政治主导权的控制,对于在地缘上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防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扩张以及遏制中国的崛起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能源方面。

特殊的地质构造使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里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正因为中亚地区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油气资源,其对美国的战略利益便昭然若现:美国通过对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控制,一方面可以增加其油气的供应,同时可以弥补中东可能发生战事后所导致的油气资源供应的短缺,从而确保美国21世纪能源供应的稳定;另一方面可以制衡依赖进口石油的西欧和日本,并制约今后需要大量石油进口的中国。

(三)意识形态方面。

冷战的终结在许多美国人眼中是西方意识形态的胜利,于是他们便认为西方的民主自由将成为“人类意识形态演化的终点”,由此人类将走向“历史的终结”。

这种观点的一个推论就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必须促使西方式的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事实上,无论是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战略还是克林顿政府的“参与与扩展”战略都体现了这种扩展民主价值观的愿望。

克林顿甚至说“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建立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各大国都是民主国,同时还有许多国家加入这个实行市场经济的民主国家共同体”。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亚地区制度的变迁对于美国而言就具有了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利益:一方面中亚五国作为制度变迁的典型范例,其制度转型的成功本身就验证了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的普适性;另一方面中亚地区又是具有巨大对外辐射力的区域,中亚地区民主自由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成功构建有助于俄罗斯成功完成制度的转型,有助于弱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中亚,中东凌厉攻势。

所以美国副国务卿塔尔伯特说:“我们将把注意力投诸于对周边地区有影响力的区域扩展民主......这种情况适合于我们对于中亚国家民主与市场化的支持”。

(四)安全方面。

与冷战时代相比,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冷战时代困扰美国国家安全的最重要因素——苏联的威胁消失了,因此“美国更安全了”。

但另一方面,为。

战所掩盖和压抑的种族冲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扩张、恐怖主义等问题如潮水般地涌出;同时全球化增生了许多新问题,如环境恶化、毒品走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跨国犯罪。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美国又更不安全了”。

美国要摆脱这种不安全状态,必须从根源上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中亚地区大都可以找到源头:中亚地区存在的大量前苏联遗留的核生化武器,这就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提供了前提;中亚各国境内大量的毒品种植使国际贩毒成为可能;中亚地区恐怖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合流不仅在本地区制造恐怖,还对外输出恐怖;里海环境的日益恶化对全球的生态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由此可见,美国在中亚的安全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三、冷战后美国的中亚战略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两极对抗格局不复存在,然而正如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所预言的那样,中美俄仍然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棋手。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是昔日超级大国苏联的继承者,拥有世界最大的核武库,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日益崛起,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尽管当前的中美俄关系无法像冷战时代一样具有全面的全球战略影响,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和特定的问题领域,中美俄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亚地处连接欧洲和亚洲、中东和南亚的十字路口,加之自然资源丰富,民族和宗教关系复杂,在欧亚地缘政治中地位十分重要,冷战后中美俄在这里的博弈表现得尤为突出。

对美国来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中亚是欧亚大陆上的“战略支点”,利用中亚可以确保美国在大陆上的存在和既得利益,从而加强美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美国“不仅对开发这个地区的资源感兴趣,而且要阻止俄罗斯单独主导这个地区的地缘政治空间”。

具体而言,美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包括:安全、能源、国内改革。

2006年1月,美国国务院调整了部门机构设置,将原属欧洲局的中亚五国归人新成立的中亚南亚局,“大中亚计划”全面启动。

“大中亚计划”强调利用多边途径和经济手段,在军事上充分利用北约,以阿富汗为战略枢纽,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南亚的印度与巴基斯坦连为一体。

很显然,美国领导下的这种地区合作意在强化美国在中亚的战略地位,牵制俄罗斯和中国。

综上,美国中亚战略就是:在地缘上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将其转变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在能源上确保中亚成为美国21世纪的能源基地;在意识形态上实现中亚的自由民主制度的成功演变;在安全上就是要解决地区冲突,根除一些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源头威胁。

这一战略在无疑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美国在中亚拓展势力的指针。

四、美国中亚战略对中国的影响由于中亚邻近中国西部边疆 ,美在中亚渗透会对中国产生一定影响 ,使中国的地缘安全环境复杂化。

尽管冷战后美国中亚战略历经变迁,但事实上无论是其早期战略或是新战略都对欧亚大陆上的大国——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种影响具体地体现在美国中亚战略对于中国国家利益的触及上。

一般说来,中国的国家利益是由两个层面上的利益所构成的,即安全层面上的利益和发展层面上的利益。

美国中亚战略对于中国国家利益的触及也就体现在这两个层面上。

安全层面的中国国家利益,主要是维护中国的国家独立、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以及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

在这个层面上,美国中亚战略对中国的国家利益的影响可以说是利弊互现:一方面,对于影响其国家安全利益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遏制与中国打击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努力是相吻合的;但另一方面,其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扩张对中国国家安全环境无疑又是不利的,因为这种扩张以及北约和平合作伙伴关系在中亚地区的扩展,使中国丧失了中亚地区纵深达几千公里的战略缓冲空间,从而直接面对美国与北约的威胁,这就恶化了中国西部的安全环境。

发展层面的中国国家利益,就是中国要发展自己尤其是要发展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