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修改版doc
(word完整版)《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注、点评】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 )【注释】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译文】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点评】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二、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第四)【注释】“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死”。
【译文】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点评】这句话形容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心情。
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注释】喻:明白,知道。
【译文】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点评】这句话从价值指向的不同来区分君子与小人的。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看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看到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点评】“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五、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注释】质:质朴。
论语二十篇全(繁体版)
論語二十篇全(繁體版)學而篇第一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1.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1.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1.11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謂好學也已。
”1.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為政篇第二2.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2子曰:“《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11《论语》十二章修改
同“又”,用 于整数和零数 之间
立身,指 能有所成 就
迷惑, 疑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越过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上天的意
能听得进不
在其中矣。”(《子张》)
章解: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 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怎样理解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
“博学”指广泛学习和学问渊博, “笃志”指要有坚定的志向。整句就是要 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
课文探究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总结
◆通假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信(诚实) 习(温习)
课文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三省吾身
第三章
十有五( yòu ) 不逾矩 ( yú )
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了解 ) 知
温故而知新( 动词,得到,懂得 )
仁在其中矣( 代词,它的 )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词,他人 )
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连词,但是,却 ) 而 温故而知新( 顺承连词,不译 )
博学而笃志( 并列连词,不译 )
◆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做状语,每天 )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学过的知识 形容词做名词,新的知识 ) 传不习乎( 动词做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学而时习之( 名词做状语,按时 ) 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做名词,好的方面,优点)
《论语》修改版名句及译文
《论语》名句解析(增补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光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比,勾结。
)13.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15.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word完整版)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word完整版)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五年级《论语》三次修改
五下 经典诵读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字词注解
党:集团。 古文今读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可以赶上他。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字词注解 朝(召):早上。
古文今读 这句话讲了人们真理或某种信仰的 迫切需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 足与议也。” 字词注解
第三板块:诗词吟诵
五下 经典诵读
第十二课 醉 花 阴.....................................29
临 江 仙.....................................30
第十三课 过零丁洋.....................................32
五下 经典诵读
编者之言
亲爱的同学们: 语文阅读是一种最古老、最朴素、最简单的行为方式,也
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 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 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 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为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年龄特征,编纂汇集 了本套《悦读在线》,其内容包含三大板块:经典诵读、美文 链接、诗词吟诵。全书图三文并茂,内容丰富,设置了字词注 释、随文点拨等方便理解,设置了日积月累、知识链接等拓展
五下 经典诵读
目录
第一板块:论语立行
第一课 论语·为政(一)................................ .1 第二课 论语·为政(二)................................ .3 第三课 论语·为政(三)................................ .5 第四课 论语·里仁(一)..................................7 第五课 论语·里仁(二)..................................9
(完整word版)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篇一:人教版初一上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十二章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论语》悟读,误读?[修改版]
第一篇:孔子《论语》悟读,误读?孔子《论语》误读?悟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和“乐”在这里和现代文不同,都是通假字,“说”“乐”都通“悦”。
据说二者字义还有差别,“说”指的是内心的愉悦和满足,而“乐”是表现在外的快乐、喜悦。
古人写错字也太离谱了,错得还十分有理。
三个句子构成的排比句,能没有递进的意思吗?第一句讲学习之道,第二句讲求学之道,第三句讲的是为学之道。
学习到的知识寻找时机去使用,在运用中获得提升和更深的理解,这种愉悦和满足是渐次获得的,有一个积累的过程,那一份快乐是淡而弥久。
朋友从远方来,应该不是为了享受你的招待,而是为了与你共同探讨学习,在交流的碰撞中彼此收获,那种快乐自然要发自内心,溢于言表。
越是远方的朋友,学习背景不同,受到的同一种文化的影响不同,在思维上应该能发生更多的碰撞,产生更多思维的火花,所以朋友还是远方的好啊。
做学问,总是会有学问上的意见相左,或者理论分歧,不因为这种分歧而厌恨、生气,孔子已经能达到有容乃大的境界,这样的人当然是君子,有德行的人,伟大的人。
学习有三种途径吧:实践-学而时习,交流-有朋自远方来,包容-人不知而不愠。
快乐和平静的态度更是学习必不可少的积极情绪。
第二篇:读《论语》悟读后感读《论语》悟淮三小彭洋孔子、老子是伟大的,《论语》、《道德经》是伟大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人类历史与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
一讲到《论语》,一讲到孔子,就如同讲到《道德径》,讲到老子一样,内心不但充满着崇敬,高尚与豁然开朗之感,而且沸腾着亲切、自豪与活力无穷之情。
别说中国人,看外国人怎么讲吧!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孔子讲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是超过基督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
在1988年1月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瑞典的汉内斯·阿尔夫就讲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智慧。
(完整word版)《论语》繁体精校版
學而篇第一■子曰。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其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鮮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
巧言令色。
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子曰。
道千乘之國。
敬事而信。
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
弟子入則孝。
出則悌.謹而信。
汎愛眾。
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子夏曰。
賢賢易色。
事父母。
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與朋友交。
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
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
君子不重。
則不威。
學則不固。
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子禽問於子貢曰。
夫子至於是邦也。
必聞其政。
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
夫子溫。
良。
恭.儉。
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
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子曰。
父在。
觀其志。
父沒.觀其行。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可謂孝矣。
■有子曰。
禮之用。
和為貴。
先王之道。
斯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
亦可宗也。
■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
敏於事而慎於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謂好學也已.■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
詩雲。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
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為政篇第二■子曰。
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
詩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
思無邪。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禦。
子告之曰。
孟孫問孝於我。
我對曰。
無違。
樊遲曰。
何謂也。
论语.修改
吴忠市回民中学: 吴忠市回民中学:马玉芳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及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了解《论语》及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 学习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方法,理解、运用《论语 . 学习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方法,理解、运用《 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联系自身学习实际, 》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联系自身学习实际,端正学 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进一步培养文言文 .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 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全文。 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全文。 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5.从孔子的思想和思考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从孔子的思想和思考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 (译文) 孔子说:“到了最寒冷的季节,(我) 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曰: 1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子贡问曰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 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 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 道’吧!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 人身上。”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年 子姓, 孔为氏,名丘,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 仲尼。排行老二,又 孔二,汉族人,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 今山东曲阜f 邑(今山东曲阜 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 思想家、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完整word版)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一.仁仁者爱人1.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错误!。
子曰:“知人。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孔子说:“爱别人就叫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智。
孔子说:“了解别人就叫智慧。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3。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4.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错误!?”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5。
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想让。
”7。
子曰:“唯仁者能错误!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8。
子曰:“巧言令色,错误!矣仁!”孔子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那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二。
德君之怀德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11。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12。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1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14.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全文(word版)
《论语》全文学而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xiugai修改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次
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当、做
替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其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转折 顺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gōng dǔ
n huì juà
zāi
诲人不倦
曲肱
笃志
哉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温故知新 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高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
间。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天天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论语全集完整版整理版.doc
论语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0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05.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0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07.子曰:有教无类。
08.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0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0.子曰:频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2.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13.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4.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5.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16.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7.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8.子曰:善人,教民百年,亦可以即戎矣。
19.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0.哀公问社於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1.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2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3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复习题一、文学常识1、《<论语>十则》选自【】。
它是记载【】的【】体文集,【】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2、孔子,名【】,字【】,【】时期【】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学派创始人。
3、《论语》:四书五经之一四书:【】五经:【】二、给下列粗的字注音⑪《论语》【】⑫不亦乐乎【】⑬三省吾身【】⑭罔【】⑮殆【】⑯愠【】⑰传不习乎【】⑱弘毅【】⑲凋【】⑳恕【】三、字词解释归纳1.通假字①不亦说乎:【】②是知也:【】③诲女知之乎:【】2.活用现象①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②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新,新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③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④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⑥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
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⑦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活用现象】3.一词多义①知:(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2)明白【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通“智”,智慧】。
②而:(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4)递进连词。
(5)修饰连词。
【拔山倒树而来】(6)因果连词。
③之:(1)代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助词,的。
【故时有物外之趣。
】(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④信:(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2)【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3)【谓为信然】:确实。
(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⑤道:(1)【任重而道远】:路途。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⑥士:(1)【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2)【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⑦故:(1)【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2)【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所以,因此。
(4)【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⑧焉:(1)【见贤思齐焉】焉:语气助词。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兼词“之于”,在这里。
⑨其:(1)【其恕乎】其:表猜测,大概,也许。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代词,他。
他、他们、自己的、其中的⑩为:(1)【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2)【可以为师矣】为:做(3)【仁以为己任】为:当作4.古今异义①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②“习”:古义:,今义:。
③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④“三”古义:今义:。
⑤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今义:。
⑥温故而知新:“故”古义:,今义:⑦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⑧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今义:⑨是知也:“是”:古义:今义:⑩死而后已:“已”:古义:今义:5.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知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2.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四、成语①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②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④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⑤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⑥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⑨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
⑩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
)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①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五、内容总结:1、学习方法:2、学习态度:3、修身做人:六、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2)《论语》十则中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3)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4)论述新旧知识的关系的句子是:【】(5)论述学习应有的谦虚态度的句子是:【】(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8)孔子教导弟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是:【】(9)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的语句:【】(10)“科学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论语》中与这句话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11)论述友情关系的句子是:【】(12)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13)在《论语》十则中表明一个人能经常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的句子是:【】(14)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15)在表示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和看齐时经常引用《论语》十则中的:【】(16)在艰苦的条件下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在《论语》十则中,表示这一意思的话是:【】(17)《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18)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19)从十则中选一成语或格言填到句中空白处。
①【】,你自己不愿意给别人当枪使,你怎么能让别人给你当枪使呢?②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要向他人学习,向群众学习,【】③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在,这个工作就不能不干,只能是【】。
(1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15)读书很注意学思结合,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教导弟子说:【】(16)、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17)、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七、简答1、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答:学习和思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如果只是思考而不能学习则会更为有害,因此二者一定要结合起来。
2、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都应该具有怎样的风范呢?答:不仅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而且有广博学识,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善良的心地。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答:“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研究问题当然是高兴的事,更是一种乐趣。
可以看出孔子愿意与别人切磋探讨学问,把这当作乐事。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要有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
5、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说“学而不厌”。
为什么孔子对学习感到愉快而不感到厌倦呢?你在学习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试谈一谈你的感受。
答:因为孔子具有明确的学习志向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因此,对学习的过程并不感到厌倦。
6、“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启示: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复习,而且是思考着复习,从中发现新知识。
7、结合实际谈谈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答:孔子的这句话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义。
在生活中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8、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第7则的含义。
答:取长补短。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揭示了松柏怎样的品质?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答:这句话揭示了松柏高洁傲岸、不畏严寒的品质。
获得的启示是: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经历考验后才能体现出来。
10、写一句话用上“见贤思齐”这一成语。
答:我们只要具有见贤思齐的精神,就能不断进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对弟子说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答:这是孔子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谈的。
告戒弟子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告诉我们要向一切人学习,在今天仍有实际意义。
只有用谦虚的学习态度,向周围的一切人学习,才会有成就。
12、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答:(1)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2)作为人必须养成好的品德修养。
1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填写)“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答:任重而道远。
“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
14、根据课文内容拟一副对联。
答:孔子遍游六国,论语影响全球。
15、课文中提到曾子、子路、子贡,你能列举他们或孔子其他弟子的事迹吗?列举两个以上。
答:曾参杀人、子路盛服见孔子、子贡游说五国之君。
16、古人常用“三”表示多数,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你再举两例。
答: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
1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18、请写出3句课外的孔子的言语。
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 君子坦淡读,小人长戚戚。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话包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见出真正的君子。
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
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1、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2、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
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3、这样的处世之道既可取又不可取,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21.请写出几则有关“学习”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