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教学课件38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25张PPT)
“百家争鸣”思想研究小组成果展示(一)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孔子
1以、待核心自思己想:的“态仁度”。对“待仁者人,,爱和人”谐
,“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3、 “克己复礼”。局限性
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儒家学派
孟子
1、政治上:“仁政”。
2、民贵君轻
民本思想
是
B
A.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各派相互洁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6.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 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D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D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4.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 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A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5.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学术文化 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力量在争 斗激烈。
阶级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官学
私学
二、“百家争鸣”产生的内容 研究小组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30张PPT)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 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贵 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 “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 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 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
1、孟子的思想
① “仁政”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 人性论: “性本善”
“亚圣”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
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的简介
•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 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 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 。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 理成《孟子》一书。冯友兰认为 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整理编订“六经” 编订整理出《诗》、《书》、《礼》、《易》、《乐》、 《春秋》等“六经”。 (四)孔子的地位
1、“万世师表”——教育家 2、“至圣”—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3、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 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 庙 杏 坛
——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 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 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 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29张PPT)
——《论语· 为政》
1、孔子 (1)孔子子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卫灵公篇》 材料二: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 哀……“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 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 “无苛政。”夫了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 虎也!” ——《礼记· 檀弓下》 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论 语 · 颜渊》 材料四: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 卫灵公》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孟子、荀子 老子、庄子 商鞅、韩非子 墨子
合作探究: 百家争鸣对中国有何重大历史影响?
①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 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 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你对孔子知多少?
(1)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 姓孔,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孔庙大成殿
杏坛
杏坛是传说 中孔子讲学 的地方,后 人在孔庙大 成殿前筑坛 以示纪念。
孔府 大门
孔林中的孔子墓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 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 书立说。著有《孟子》一 书。有“亚圣”之称。
(1)主张“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
(2)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 (3)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学思之窗
学思之窗
孔子说:“性相近也。” ——《论语· 阳货》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 ——《孟子· 告子上》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思考: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 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课件
“仁政”
的 形 成
孟 2、孟子、荀子 子 总结改造
“民贵君轻” 民本 “性本善” 伦理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荀 子 “君舟民水” 民本
“性恶论” 伦理
主要内容: “仁”;民本思想
三、道家
1.老子的思想 道家学派创始人
1 、“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2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3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至圣林
圣府大门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 “天下第一家”之 称,是孔子嫡系长期 居住的府第,也是中 国封建社会官衙与 内宅合一的典型建 筑。
1、孔子的思想主张
1 、哲学思想: ① “仁”的学说 核心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 子曰:“仁者爱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 阅历丰富的文士,也为学术繁荣提 供了舆论阵地。
2 . 主要流派
儒家 :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商鞅 韩非子 李斯 墨家: 墨子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重点精讲] “仁”与“礼”的关系: 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关系密切。仁是良好的 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 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 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再坟边痛哭。询问后 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了,孔 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 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 政猛于虎也 ”因此,他提倡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8 人教课标版
老 子
《老子· 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熟知其极?”
道是世界的本原 辩证法
《老子· 道德经》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1课 “百家争鸣”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荀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见高低!
百家争鸣
百家 争鸣 历史 原因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①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①主张以法治国,以权术驾驭 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提出 思想 系统的法治思想。 主张 ②认为今胜于昔,主张变法; ③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韩非子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 评价 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 史发展趋势。
诸子 百家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历史 影响
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⑵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⑶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至圣”)
生平 思想 评价影响
①创办私学。 孔子姓孔 教 ②主张“有教无类”。 名丘,字 育 ①“仁者爱人” ③整理“六经”。 仲尼,春 具有积极性, 秋晚期鲁 “克己复礼” ①“仁” 国人。 具有保守性。 “爱人” ②为儒家思想 “克己复礼为仁” 成为传统文化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经历 思 想 的主流奠定基 “己欲立 … ,己欲达 … ” 勤奋好学 主 础,在世界文 ②礼 政绩显著 张 化史上具有重 ③主张以德治民。 周游列国 要影响。 ④主张“有教无类”。 创办私学 ⑤主张性相近。 著书立说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38 人教课标版
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 谓仁乎?”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
孔子的成就 ①大思想家—创立儒家学派
思想核心: 仁
爱护自己的亲人,倡导孝悌
提倡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任意刑杀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 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儒学的兴起
孔子的身世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 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 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 年)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 73岁,被尊称“万世师表” 或“至圣”。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孟子
主要思想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 评价: 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 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 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荀子的简介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 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 大成者。 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 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 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单 元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 第 2 课 读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 1 课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 谓仁乎?”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
孔子的成就 ①大思想家—创立儒家学派
思想核心: 仁
爱护自己的亲人,倡导孝悌
提倡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任意刑杀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 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儒学的兴起
孔子的身世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 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 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 年)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 73岁,被尊称“万世师表” 或“至圣”。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孟子
主要思想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 评价: 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 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 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荀子的简介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 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 大成者。 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 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 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单 元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 第 2 课 读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 1 课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 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 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 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此时的“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有哪些深刻而复杂的社会 原因?
合作探究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物质基础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孟子
主要思想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 评价: 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 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 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荀子的简介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 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 大成者。 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 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 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 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儒学的兴起
孔子的身世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 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 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 年)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 73岁,被尊称“万世师表” 或“至圣”。
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 谓仁乎?”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
孔子的成就 ①大思想家—创立儒家学派
思想核心: 仁
爱护自己的亲人,倡导孝悌
提倡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任意刑杀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单 元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 第 2 课 读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 1 课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
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原因、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形成。
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排名(剑桥大学历史系)
• 1.穆罕默德 • 2.艾萨克•牛顿 • 3.耶 稣
• 4.释迦牟尼 • 5.孔 子 • 6.圣•保罗 • 7.蔡 伦 …… • 18.秦始皇 …… • 20.毛 泽 东 • 21.成吉思汗 …… • 75.老 子 …… • 82.隋 文 帝 …… • 92.孟子
社 会 大 变 革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 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
复杂;奴隶主没落;地主阶级壮大;小生产者 阶级关系:
出现;“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舆论阵地
思维拓展 :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知识·梳理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思想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老 子
庄 子
韩非子
墨子
“仁政”
“无为而治” “法治、集权” “兼爱、非攻”
孔子说: 我仁; 荀子说: 我义;
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 战场上见高低!
孔庙——杏坛
2005年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纪念孔子 2555年诞辰公祭大典
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孟子的简介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 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 子子思(有历史疑问),自 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 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 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 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 一书。尊称“亚圣”。
保守性
——“克己复礼” 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代表奴隶 主利益
②大教育家——首创私学,发展教育
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教育对象上 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上“知之为知之”;教育方法上“温故而知 新”。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养大批人才。相传孔 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思想解放、文化基础
“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 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 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③整理古籍,便利了史籍的保存
《诗》、《书》、《礼》、《易》、《乐》、《 春秋》,合称“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 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曲阜是春秋 时期鲁国的都城, 是我国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创 始人孔子的故乡。 这里有着丰富的 文化遗产,其中 最著名是曲阜三 孔——孔庙、孔 府、孔林。
孔子的从政经历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十分显著, 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 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 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 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
材料: 樊迟问仁。
《论语三则》
根本目的: 礼
“克己复礼”,正名,贵贱有序 “爱人”要遵循“忠恕”之道
统治方式:“为政以德”,以德、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
对孔子政治思 想的评价
协调人际关系,强调社会责任感与使 命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积极性
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为政以德”
为儒家思想奠定基础,在世界上具有重 要作用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 不为也。”“从道不从君” “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 主 ”;以礼治国,礼法并重 要 思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想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之”等唯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