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_参考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1、交通的定义: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
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
(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
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
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
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薄。
硬路肩最小宽度见书(P105)13、边沟:城市道路除利用路缘侧平石上的雨水井排除路面雨水外,在郊区道路或山区居住区内的道路常用边沟排水。
城市道路交通与规划 复习
城市道路交通与规划复习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将全年统计的日交通量总和除以全年总天数所得平均值为年平均日交通量.单位为pcu/d。
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中各小时的交通量不均衡,一般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
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一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
第30位小时交通量:指将全年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排列,排在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为什么一般取第30位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1、30HV的位置特殊.Qi/ADDT——i曲线的共同特征:在第30〜50位两侧,由线弯曲程度发生变化,左边陡降,右边平缓。
2、30HV取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经济、高效。
高峰小时交通量系数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把系数K称为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K值的分布在9 〜14%之间,当城市道路交通且饱和度较高时.则K值较小,当城市道路交通且饱和度较低时.则K值较大。
K值一般可如下取值城市道路用11% 公路:平原区用13%,山区用15%。
车流密度K 指某时刻单位长度道路上分布的车辆数。
例:1000米长的双向四车道的道路上,在某一时刻每一车道上有12辆车则道路上车流密度:车头间隔车头间隔包括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车头间距hs:同向相邻两车车头之间的距离。
车头时距ht:同向相邻两车车头之驶过同一断面的时间间距。
问:假设车速36km/h,两车车头间距为10米,问车头时距是多少?若某一断面一小时内通过了600辆车,问平均车头时距是多少?交通三参数之间关系含义:a、当密度小时,交通量亦小,但车速很高;b、随着K增加,Q增加而V降低。
到临界车速V。
时,交通最大,密度K 。
为最佳密度;c、当K继续增加,交通开始拥挤,Q、V降低;最后到密度最大时,V =0,Q =0,此时车辆首尾相接,堵在路上。
道路使用者(如司机)从道路上可能得到的服务质量、服务程度。
①A级,自由状态的车流。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
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
(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
(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战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
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
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
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1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一个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1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按交通目的3: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人口密集与城市用1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城市用地布局带来2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3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
城()4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居民交通意识问题: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重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重点T T(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第一章1.人体活动空间自由活动圈(直径~米)内,步行可以很自由不干扰别人;即人均所拥有的空间达到。
舒适活动圈(直径~米)内,穿越的行人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限制活动圈(直径~米)内,穿越的行人要侧身走才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接触区(直径~米)内,行人已无法穿行超越,~;一般选取~人的空间值作为确定服务水平界限的临界点。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为。
2.停车方式车辆的停放方式:①平行式(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沿路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量少。
常用于路边临时停车或短时间停放,有利于加快停车泊位的周转)②垂直式(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较多,用地比较紧凑,但停车带占地较宽,且在进出停车位时,需要倒车一次,因而要求通道宽度至少有倍的车身长度。
布置时可考虑两边停车,合用中间一条通道)③斜列式——30、45、60度(停车带宽度随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不同而异,宜在场地受限制时采用。
车辆出入及停车均较方便,有利迅速停滞和疏散,缺点是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放要多,特别是30度停放,土地利用率不高,用地最费,故较少采用)我国较多采用平行式和垂直式车辆的停发方式:①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常用于家庭车库或建筑周边停车)②后退停车,前进发车(最常采用,优点是发车迅速方便,占地面积少,常用于公共停车场。
)③前进停车,前进发车(更为方便,但占地面积较大,多用于铰接车停车场,除特殊要求,一般较少采用3.地面停车场,每个停车位25~30m2,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30~35m2,路边停车带16~20m2第二章1.交通流特性三大参数:①交通量: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前者称为车流量,后者称为人流量。
②速度(V):指车辆或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驶或通过的距离。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考点整理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考点整理第一章一、城市综合交通的分类(p2,图1-1)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运输系统、道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二、近现代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规划理论的发展1、带形城市理论p202、田园城市理论p223、工业城市理论p224、有机疏散理论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有机疏散论认为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
当然,许多事业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设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
城市中心地区由于工业外迁而空出的大面积用地,应该用来增加绿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须在城市中心地区工作的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商业人员居住,让他们就近享受家庭生活。
三、TOD模式(p36)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强调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台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集约发展。
有利于改变郊区化过于分散的状况,通过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减少进出中心城区的小汽车数量。
TOD模式适用于中心城区外围郊区有明显轴向发展的地方,不适用于双向的城市土地使用布局模式,不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情况。
四、雅典宪章的贡献(p23、p43)1、强调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2、提出了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3、城市应按不同的功能进行分区:实现功能分区。
4、就近安排居住和工作,建立适应现代交通的道路系统。
启示:1、城市用地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
2、人的活动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活动,也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
3、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对道路进行功能分工和组织交通分流,处理好城市用地布局与道路系统的合理关系。
五、马丘比丘宪章的贡献(p24)观点:1-6最重要的观点: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城市环境、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共参与。
六、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思想的更新1、城市用地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相结合(为什么)p422、p42图1-473、从规划布局着手解决交通问题(怎样解决)p43多中心,组团式布局a.要在组团内做到城市功能的基本完善b.组团内形成有足够吸引力的组团服务中心c.组团内形成完整的道路交通系统d.与其他组团形成有机的交通联系七、绿色交通的思想p45在满足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生活质量、生产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低碳、节能、环保和高质量的交通理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1、都市轨道交通旳分类。
2、公交优先确实切含义。
3、都市郊区道路交通分析按交通性质分为哪三类,怎样组织?4、都市道路系统规划旳基本原则?5、都市交通旳含义。
6、交通影响分析。
7、都市道路具有哪些功能?8、居民流动在时间上分布特点有哪些?9、铁路客运站位置选择。
10、水网都市道路网旳规划和改造应考虑哪些问题?11、什么是铁路车站中旳中间站、区段站?12、在设计交叉口时,增长交叉口旳通行能力旳措施有哪些?可图示。
13、都市南北主干路和东西主干路相交,东西路直行车流量很大,于是将东西直行路下穿,并不再采用其他措施。
问交叉口与否尚有冲突点,为何,图示冲突点?提出2个改造措施。
14、什么是BRT?15、分析都市干道网基本类型中旳方格路网、优缺陷及使用该路网时注意旳事项。
16、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旳设计原则?17、都市轨道交通旳分类。
18、铁路客运站在都市中旳布置和数量。
(按不一样旳都市规模分析)19、山区都市道路网规划应符合旳规定有哪些?20、铁路设备旳布置原则有哪些?21、都市道路等级构造规划应遵照旳原则有哪些?22、为何倡导公交优先?23、公交中途站规划原则有哪些?24、图为某都市新区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交叉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旳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旳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
交叉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2、3、5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1、4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如图所示。
试指出该交叉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旳问题。
1、为都市中大量、长距离、迅速交通服务旳都市道路,为()。
A 迅速路B 主干路C 次干路D 支路2、在都市规划估算停车用地时,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都市人口每人()m2计算。
A 0.6~0.8B 0.7~0.9C 0.8~1.0D 1.0~1.23、当地形困难或条件受限制旳时候,我们采用(),并设置最大超高。
A 极限最小半径B 不设超高旳最小半径C 一般最小半径D 不设超高容许旳最小半径4、道路纵断面线形反应路线竖向旳()A 走向B 高程C 高差D 纵坡大小5、路拱旳形式包括()A 直线形B 折线形C抛物线形 D 直线抛物线形6、桥梁按构造受力可分为( )基本体系:A 梁式体系B 拱式体系C 刚架桥D 缆索承重桥7、都市道路按其在都市道路系统中旳地位、交通功能一般分为()。
城道路交通规划复习资料NJFU
第一章总论1、交通?城市综合交通分类?2、现代城市规划运动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带形城市模式、田园城市、有机疏散理论等道路系统的模式和特点)?3、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4、城市道路分类(国标及按道路功能的分类)第二章交通规划1、交通量、交通密度?交通流三参数?停车视距?2、通行能力?3、OD调查?(分析)4、四阶段法的含义?第三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2、城市干路网的类型及特点?3、城市道路网密度?道路红线?4、道路横断面的类型及特点?5、城市道路网的功能分工?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道路的区别?第四章城市客运系统规划1、轨道公共交通的类型及特征?2、公交合理站距和最佳线网密度确定的条件?3、公共交通线网密度?4、公共交通线路上所需车辆数如何确定?(需要满足的条件)第五章城市道路设计1、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哪些情况需要考虑视距限界?2、什么是横坡?路拱?超高?3、什么是竖曲线?4、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5、交通渠化?交通渠化的主要目的和类型?6、环形平面交叉口的特点及适用性?7、匝道?变速车道的形式(会画)及特点?8、喇叭形和苜蓿叶式立交特点?(会画)第六章建筑交通环境与交通设施规划设计1、大型公共建筑要注意的问题?2、站前广场的规划设计要考虑哪些问题?3、车辆停发方式及特点?车辆停放方式及特点?一、名词解释1、交通:(通常含义)交通是人与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包括航空、铁路、水运和道路上的交通ransportation。
(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communication。
2、城市综合交通: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
3、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4、城市交通:(通常)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重点整理
第1章城市交通的分类P11) 客运交通:(1)公共交通:1、常规公共交通2、快速轨道交通3、准公共交通(2)个体交通:1、个体机动交通2、自行车交通3、步行交通2) 货运交通:(1)重货运交通(2)轻货运交通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P61)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兴衰:城市兴起和发展跟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对外交通的方便和发达程度促进城市的发展、功能的发挥和经济的活跃。
2) 城市交通方式与城市形态:交通技术的创新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起不可替代作用。
交通工具变革,对城市增长、内部结构、城市效率等有巨大的影响。
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城市交通对土地价值的影响:交通方便使廉价土地增值。
近市中心,地价越高;离市中心越远,地价越低,交通运输费越高。
铁路线路的分类、等级P121 )铁路线路一般可分三类:干线、支线、专用______2)铁路线路等级:I级铁路一一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远期年客货运量》20Mtn级铁路一一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远期年客货运量v 20Mt或在铁路中起联络辅助作用,远期年客货运量》10Mt川级铁路一一为某一区域、具有地区运输性质,远期年客货运量v 10Mt铁路车站类型及其布置形式P15因工作性质不同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客运站、客车整备站、货运站、编组站等_____车站布置基本形式有横列式、纵列式、半纵列式。
铁路站场位置选择 (填、判、选) P24城市铁路布局中,站场位置起主导作用。
线路走向根据站场与站场、站场与服务地区联系确定。
站场位置与数量和城市性质、规模,铁路运输的性质、流量、方向,自然地形特点以及城市总体布局有关。
1) 中间站:P24 客运站:P25 货运站:P28 编组站:P28铁路枢纽与城市的关系P30铁路枢纽:在铁路网交叉点或尽端,几个协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
随铁路网和城市建设发展逐步形成。
1)铁路枢纽布置形式与城市规划布局关系(1)一站枢纽:关系比较简单,但仍会产生分割城市问题(2)三角、十字枢纽:城市跨铁路枢纽一至三个象限,象限越多城市被铁路枢纽分隔越多,受到干扰越大(3)顺列式枢纽:受地形限制用地呈狭长发展时沿城市纵向发展,与城市有较长的接触线必须在城市边缘防止分割城市(4)枢纽的环线布置:环线能提高枢纽通过能力,不能布置于市区内也不能移出城市过远(5)跨越江河城市的铁路枢纽布局:要配合自然条件也要照顾城市规划及布局合理性桥位选择要考虑布局能通过桥头引线,减轻大桥通过能力荷载(6)尽端式枢纽布局:位于路网终端,布局首先服务港湾、矿区,出入口设置编组站控制车流,沿城市边缘枝状深入分区,设尽端式专业车站第2章港口分类P361)河港(1)装卸货物种类分类:综合港、专业港、客运港、其他港口(2)设置地点分类:河港、运河港、湖___(3)修建形式分类:「顺岸式河港——形式简单,工程量小2、挖入式河港一一河道宽度不够或岸线长度不够时利用天然河或开挖人工河修建港池2)海港(1)用途分类:商港、军港、渔港、工业港、避风_____(2)修建地区分类:海港1、海港中或海岸前有天然岛屿沙礁掩护2、天然掩护不够,加筑外堤3、一般海岸上,筑外堤掩护河口港港口组成及一般技术要求P37港口由水域和陆域组成,水域包括航道、码头前水域和锚地;陆域包括码头及布置设施的陆地;陆域作业区包括码头前沿、装卸设备、仓库、堆场、客运站、港内交通设施等;陆域后方包括辅助和服务性建筑。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资料.
第三章公路规划一、影响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因素:(一)用地分区形成的交通运输对道路网规划的影响(二)地形条件的影响(三)城市进出口公路系统的影响(四)铁路线的影响(五)城市原有路网的影响。
二、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1)方格网式路网:它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城市。
方格网式路网划分的街坊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
这种路网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是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如果方格网式路网密度大,则交叉口多;旧城区的方格网式路网由于道路狭窄,功能不分,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
如果方格式路网较均匀,尚可组织单向交通以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的状况。
为解决方格网式路网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可在方格网上增加对角线道路。
(2)放射环式路网:优点: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缺点:在市中心区容易造成机动车交通集中,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好。
(3)自由式路网:自由式路网一般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道路结合地形选线而形成。
优点: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对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较少,节约道路工程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
(4)混合式道路网四、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方法(一)资料准备1.城市地形2.城市区域地形图3.城市发展经济资料4.城市交通调查资料5.城市道路现状资料(二)道路系统规划1.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2.根据交通规划修改初步方案;3.绘制道路系统图。
1)城市分区交通吸引点分布及其联系线路的确定2)根据交通规划对初步确定的道路系统进行修改3)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2 城市道路的功能、组成及特点一、城市道路的功能1.交通设施的功能2.公共空间功能3.防灾救功能4.形成城市结构功能二、城市道路的组成城市道路一般包括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道路(或街道)、交通广场、停车场以及加油站等设施。
在城市道路建筑红线之间,城市道路由以下各个不同功能部分组成:(1)车行道(2)路侧带(3)分隔带(4)交叉口和交通广场(5)停车场和公共停靠站台(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7)其它设施三、城市道路的特点(一)功能多样,组成复杂(二)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三)道路交叉口多(四)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五)景观艺术要求高(六)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七)政策性强三、路红线规划规划的作用:所谓道路红线是指道路用地与城市其它用地的分界线,道路红线宽度即为道路的规划路幅宽,它为道路及市管线设施用地提供法定依据(二)红线规划设计内容1.确定红线宽度:红线宽度也即路幅宽度,它是道路横断面中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等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包括远期发展用地。
最新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1、交通的定义: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
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
(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
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
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
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薄。
硬路肩最小宽度见书(P105)13、边沟:城市道路除利用路缘侧平石上的雨水井排除路面雨水外,在郊区道路或山区居住区内的道路常用边沟排水。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城市交通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大部分,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点。
城市交通系统是指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城市道路(概念与作用)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城市道路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中心、城市的各种用地、对外交通设施),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又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绿化、排水及城市其他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
五涂制是“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周王城规划的道路系统功能①“骨架”功能。
道路网具有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功能②道路分工。
交通集散的方式有秩序的组织城市的交通,各类道路有不同的功能分工③道路断面体现人车分流的思想。
王城道路的横断面是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车走中央、人走两旁的具有人车分离功能的断面。
TOD模式1990年美国设计师Peter calthorpe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无序发展的现象,提出“新城市主义”的理论,倡导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
TOD模式强调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共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
比较适于中心城市外围郊区有明显轴线发展的地方,不适于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城市组团)所需的合理规模的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
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简答)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交通量的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出行距离的不断加大。
由于现代生活的不断加快和加快生产周转的需要,对提高交通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知识分享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一、道路交通基础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分类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通一一-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通兼达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分区干道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一一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I、U、川级。
特大、大城市一一I级,中城市一一U级,小城市2、交通三参数Q、K、V及三者关系关系式基本关系:QK V抛物线关系:Q= V f (KV f ——自由车速 K j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与Q 区别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通行能力:是“能力”,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
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1、 城市交通模式2、 交通规划步骤1. 交通调查。
2. 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 交通规划1) 提出交通战略方案2) 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3、 OD 调查 出行,区内(间)出行线性关系:V= V f (1-K-)OD调查的概念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
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四步法1. 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 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 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1什么是交通,城市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城市道路系统?交通:人和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
城市交通: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共同构成的系统的统称。
2交通的作用?《雅典宪章》首次提出了城市的四大活动(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交通是由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而产生的。
交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经济作用:a扩大商品生产市场;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土地价格;d促进地区开发与城市化作用.2) 社会作用:a社会形成与文化交流;b有助于时间的有效利用、防灾与社会福利。
3道路的功能?(1)交通功能。
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出行,货物运输\机动灵活性大。
(2)形成国土结构功能。
用地结构的骨架,组成街坊。
(3)公共空间功能。
保证日照、通风;提供综合交通体系空间;提供公用设施管线走廊。
(3)防灾功能。
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紧急疏散;避难道路;防火带。
(4)繁荣经济。
开发国土,活跃市场。
4城市道路的分类及其特点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特点:5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30位小时交通量系数及其意义,当量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人流量。
平均日交通量:将观测期间内统计所得车辆的总和除以观测期间内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为平均日交通量.单位为pcu/d。
平均日交通量可采用抽样观测的方法获得,也可按月或按周观测统计得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或周平均日交通量(W ADT)。
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中各小时的交通量不均衡,一般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
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一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
所以.一定时间内(通常指一天或上午、下午)出现的最大小时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讲义复习资料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一.铁路1、城市交通的含义:是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之间人员和物资实现空间位移的载体。
2、城市对外交通的主要形式: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
3、城市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1)交通发展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2)交通发展要与经济增长相互适应3)交通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互和谐4)交通发展要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4、铁路的分类:一般可分为干线、支线、专用线干线---组成全国铁路网的线路,具有全国性的意义,如京广、陇海等。
支线---一般是地方性的,如胶济铁路上的张博线。
专用线---通向工矿企业、仓库、码头、机场等专用的铁路线。
5、铁路线路的等级:铁路线路根据其在路网中的作用、性质和远期客货运量分为三级:一级铁路: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20Mt者二级铁路: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20Mt者,或在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10Mt者三级铁路:是为某一区域、具有地区运输性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10Mt者6、铁路线路的一般技术要求:1)轨距: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
标准规矩为1435mm。
误差+6—2。
窄轨铁路轨距有1067、1000、762、600mm几种。
宽轨轨距为1524mm。
2)路基:是支承铁路线路上部建筑(钢轨、轨枕与道床)的基础。
一般单线铁路(黏土性土质)路基面宽度在6—7m 左右,如系双线,则需再加4m。
3)限界:为了行车列车的安全,规定了机动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以保证邻近线路的设备或建筑与机车、车辆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般为7.5m—8m。
4)线间距:指两条铁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5)最大限制坡度在我国铁路网中,大致可分为4‰、6‰、9‰、12‰四个系统,其中6‰、12‰占大部分。
6)我国铁路平曲线半径有:10000、8000、6000、4000、3000、250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700、600、550、500、450、400和350m等尺寸。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参考
弟—早城市综合交通分类:2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2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
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2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2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
(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
(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城市综合交通分类:√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
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
(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
(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
(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
对策:(1)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
(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布趋于合理。
(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
(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D=Q/V√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动力净空长度为L=l+lt+lr+l0;l—车长;l0—安全距离;lt—反应距离;lr—制动距离。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服务容量Q:指在一定的服务水平的行车条件下。
单位时间通过一条车道某一断面的最多的车辆数。
√交通量调查的目的与内容:目的:了解现状城市道路网的交通分布状况。
内容: 包括对道路网、路段、交叉口、交通枢纽等的交通流量、流向调查以及公共交通的线段、客流量、集散量调查。
√OD调查的目的与内容:目的:调查源和流的规律。
内容:居民出行抽样调查、货运抽样调查。
√居民出行调查: 内容: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路线、出行方式。
方法: 抽样调查。
√货运调查: 内容: 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路线、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
方法: 抽样发调查表、深入单位访问。
√划分交通区应符合的条件:(1)交通区应与城市规划和人口等调查的划区相协调,以便于综合一个交通区的土地使用和出行生成的各项资料。
(2)交通区的划分应便于把该区的交通分配到交通网上,如城市干路网、城市公共交通网、地铁网等。
(3)应使一个交通区预期的土地使用动态和交通的增长大致相似。
(4)交通区的大小也取决于调查的类型和调查区域的大小。
√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城市居民经济生活水平、居民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公共交通发达程度、服务水平、票价、道路交通状况,城市结构布局,地形、天气、季节、城市自行车拥有量,居民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
12.计算(1)增长系数法——常系数法P105(2)交通分配——零一分配法P108、109第三章√目前我国城市采用"人均道路用地面积"和"道路用地面积率"两项规划指标评价城市道路设施水平是否妥当?原因是什么?不尽妥当。
原因:(1)“道路用地”既包括直接为交通使用的车行道和人行道,还包括间接为交通使用的分隔带和街道绿地。
对于不同的城市和城市的不同地区,道路用地的构成比例有所不同,道路用地的交通使用率不同,因而所需的道路用地面积也不相同。
(2)在不同的交通结构状态下,所需的人均道路面积也不相同。
而城市地理条件不同,生活习惯不相同,规模及经济水平不同,所处的发展时期不同,城市的交通结构比例不相同,其所需的道路交通面积也不相同。
因而,从总体水平来说,以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为主体的交通结构的现状,中国城市所需的道路用地水平,同以小汽车为主体的现代机动交通结构的发达国家城市所需的道路用地水平是不可能相同。
(3)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不同导致城市居民出行和货运的平均出行距离不同,生活习惯与经济水平的不同又导致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和货运强度的不同,因而对城市道路交通面积的需求水平也不会相同。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城市干路网类型:(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适合于地形平坦城市);(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源于欧洲大城市);(3)自由式道路系统(适合于地形较特别的城市);(4)混合式道路系统(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为多)。
√城市道路衔接原则:(1)低速让高速;(2)次要让主要;(3)生活性让交通性;(4)适当分离。
城市交通枢纽包括哪些,这些枢纽是如何布置的:(1)货运交通枢纽:一般在城市外围,是高速公路、铁路货运站与快速路、主干路交界处。
(2)客运交通枢纽:a)铁路、水运、航空等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对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
且与干线有方便的联系,但又不能过多地影响和冲击客运干线的畅通;b)公路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或靠近铁路客运、水运码头附近,与对外公路和对内有良好的联系;c )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市内大型人流集散点的布置,形成若干个以公共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市内公共交通枢纽,在城郊结合部设置市内与市郊换乘的公共交通枢纽。
(3)设施性交通枢纽:包括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和城市公共停车设施。
√道路横断面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各种类型适用于哪些道路:(1)一块板道路横断面:a)用于: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次干路及支路。
b)优点:适应“钟摆式”的交通流,占地小、投资省、通过交叉口时间短、交叉口通行效率高。
c)缺点:因机非合一、安全性差、速度慢。
(2)两块板道路横断面:a)用于:纯机动车快速路与高速路、景观和绿化要求较高的生活性道路、地形特殊两方向车道不再同一平面上、机非速度较大的郊区、一侧作为辅道。
b)优点:景观效果好、安全性提高。
c)缺点:投资大。
(3)三块板道路横断面:a)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是很大而又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要求、自行车交通量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交通性客运干路。
b)优点:提高速度和安全性、景观效果好。
c)缺点:行车速度受限、自行车方式两侧联系不便、投资大、路口非机动车与行人的矛盾大。
(4)四块板道路横断面:a)用于:快速路和环路选用这类方式,又叫“主辅路断面”,既要快速通行又要慢速交通与两侧用地联系。
b)优点:解决了机动车相互干扰、景观效果好。
c)缺点:行车速度受限、自行车方式两侧联系不便、投资大。
√自行车专用道:供自行车专用,在非自行车高峰时少量机动客车限速使用,宽度为6.5-7.5m。
√自行车车道:在一条路上单独设置的自行车车道,与机动车道用隔离带隔离,宽度为4.5-6m。
√自行车道:与机动车共板划线或不划线使用,宽度为3-4.5m。
商业步行街的类型以及空间构成: 类型:以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区,以街道为轴线的商业街。
空间构成:流动空间、集散空间、停留空间。
√人行立交的类型和平面形式: 类型:人行天桥、人行地道。
平面形式:非定向型人行立交、定向型。
√城市停车场的分类: 配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也叫社会停车场)和占路停车场。
配建停车场:主要指居民区、酒店、大型超市等的停车场公共停车场:指经营式的收费的停车场路边停车场:干路上、车流量不大的、港湾式、直线式的停车位√道路网密度公式:城市干路网密度=城市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道路红线的概念,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哪些: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
即为建筑不可逾越线。
但许多城市在道路红线外侧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增加绿化用地,并未将来道路红线向外扩展留有余地。
√两种疏通性道路进出口的设置:(1)无辅路快速路由立交进出转换,先进后出。
(2)有辅路交通性主干路——辅路交织,先出后进。
近年来我国新建居住小区道路设计模式: (a)近年来,在一些居住区和小区规划中出现一种人车分流方式,即在住宅区边缘环行车行道,沿环道布置停车场,环道内为住宅和绿化步行空间。
这种布置方式不但使人与车之间至少会产生两次以上的交叉,增加了车辆对小区的噪声和废气污染影响,而且也使车辆在小区内饶行距离过多,在出入口附近形成交通冲突点,不是好的分流方式。
(b)是一种合理的交通环境组合模式,规划考虑将车行出入口与人行出入口分开设置,车行出入口连接地面或地下停车场,居民停车后经过绿化步行空间进入住宅建筑;步行居民则直接从步行出入口(可结合公交站多点布置)经过绿化步行空间进入住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