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印临贴
汉印风格分类
汉印风格分类汉印风格分类汉印是指中国古代的印章艺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印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汉印的风格进行分类。
一、按材质分类1.石印:最早的汉印多使用石材作为雕刻材料,因此被称为石印。
石印通常呈方形或长方形,有些还会雕刻一些图案或文字。
2.铜印:铜质印章在唐代开始流行,并逐渐取代了石质印章。
铜质印章制作精细、光泽度高,常用于官方文件和重要文书上。
3.玉印:玉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之一,因此玉质印章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玉质印章造型优美、纹饰丰富、色彩丰富。
4.牙雕:牙雕是指使用象牙制作的雕刻品。
在古代,象牙被认为是珍稀材料之一,因此牙雕印章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二、按风格分类1.篆书:篆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之一,其字形简洁、方正,被广泛应用于印章制作中。
篆书印章通常呈方形或长方形,字体清晰、线条流畅,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2.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秦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文字,其字形优美、笔画精细。
隶书印章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字体清晰、端庄。
3.楷书:楷书是中国古代最为常见的一种文字,其字形规范、端庄。
楷书印章通常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字体清晰、简洁。
4.草书:草书是中国古代一种笔画流畅、行云流水的文字风格。
草书印章通常呈不规则形状,字体连续、自由。
三、按内容分类1.姓名印:姓名印是指刻有个人姓名的印章。
在古代社会中,姓名印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官职印:官职印是指刻有官职名称的印章。
官员在办公时使用官职印,以示权威。
3.藏书印:藏书印是指用于盖在书籍上的印章。
古代士人常常以藏书为荣,因此藏书印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4.题诗印:题诗印是指刻有诗句的印章。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中,题诗印被认为是一种雅致、高贵的文化表现形式。
总结汉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风格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汉印按材质、风格和内容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汉印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对汉印的理解和认识
对汉印的理解和认识一、汉印的概念和历史背景汉印是指中国传统的印章文化,它是通过刻制图案或文字在印材上,然后用墨水涂抹,再将印材压在纸张上以达到标识身份、证明权威、确认合法性等目的的一种文化形式。
汉印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印章的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印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流行于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文化符号。
二、汉印的种类和特点1. 汉印的种类根据不同用途和形式,汉印可以分为官方印章、私人名章、纪念章、艺术品等多种类型。
其中,官方印章主要由政府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使用,用于证明文件合法性;私人名章则是个人用来标识身份或签署文件等;纪念章则是为了纪念某个事件或场所而制作;艺术品则是以其精美工艺和独特风格成为收藏品的一种。
2. 汉印的特点汉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精美工艺:汉印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刻制、磨制等,每一步都需要经过精心雕琢和打磨才能完成。
(2)文化内涵:汉印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印上刻有的文字或图案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3)身份象征:汉印作为一种标识身份、证明权威的工具,其使用者可以通过其所持有的印章来展示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
三、汉印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汉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方面:1. 法律效力在中国法律中规定,使用公章或者法定机关专用章盖章才能使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领域,汉印的应用仍然非常广泛。
2. 商业应用汉印在商业活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制作专属的公章或私人名章来标识自己的身份和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将汉印作为礼品赠送给客户或合作伙伴,以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品牌形象。
3. 文化传承汉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美工艺、丰富内涵和历史背景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高中美术鉴赏课《秦汉印》
秦印
凿刻白文
线条精细,结体凝重
宽边细朱文印(金文) 白文界格
秦小篆
秦印
艺术形式 多元化
随意性
秦印特点
唯一性
皇帝、皇后、 诸侯王
“玺”
列侯、乡亭侯、 将军部属、郡
邑令长
“印”
“印”
列将军
“章”
1
2
3
汉印 – 制度
印绶
紫绶、青绶、 墨绶、黄绶
4
汉印
分 类
添官加 标印题
在用材、纽制、文字排列及印绶的用色 上由于等级关系,皆有一套严格的规定, 将军出征急,印符美中奇,锋芒毕显的 汉将军印,由官府督造。
添私加 标印题
汉印
C
B
印
A
Hale Waihona Puke 源远流长 --秦汉印
Lead-In
古代秦汉印章构成了中国篆刻 艺术的主体。秦汉印章主要由 青铜材料铸造而成,历经千年, 其表面在自然环境中氧化、锈 蚀,并受外力作用而变形、磨 损。今天用印泥将古代印章钤 于纸面时,已非原貌:印章边 角可能被磨圆了,边框与线条 也没那么笔直光滑了,或缺了 一小块,或断了一小节,甚至 字迹模糊、变形……然而,正 是这些不确定的、偶然的、时 光造就的痕迹,形成了青铜印 章斑驳古朴、妙趣天成的美感。
封泥盛于秦汉,隋唐以后,纸 张盛行,替代了简牍,印色取 代了泥,封泥丧失了它的社会 功能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封泥印
封泥的边缘很有意趣,是当时钤印时无意 形成,加上年代久远,泥质干燥变形而成, 并非有意的艺术创作,却形态各异、姿态
临汉印,要找到精髓
临汉印,要找到精髓汉印是篆刻史上的第一个髙峰,爲后世开创了“汉印”的范式。
从总体风格上讲,汉印以方正平实爲大宗,缪篆入印、屈曲缜密,形神朴茂、端庄大方。
以面目不同来分,西汉婉转温厚,时见笔意;新莽印制独特,严谨温和;东汉以方爲主,浑厚茂密;魏晋方截整饬,劲健有力;南北朝法度渐失,鲜活生趣。
汉印对后世流派印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汉之后的官私印章不论面目如何,都是脱胎于汉篆汉印。
唐宋官印样式的改变使得汉印更多开始进入私印范围,汉印尤其是汉白文印成了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
无论是王冕对汉印的模拟还是苏宣、朱简、汪关、丁敬、邓石如等对个性化审美的自觉展现,都无不是植根于汉印的再创造。
“印宗秦汉”成爲篆刻学习的不二法门! 勮右尉印此印四字大小不作均匀分布,而是以“勮”字爲主,其余三字爲宾,围绕“勮”做相应拉伸(如“右”)或收缩(如“尉”)。
同时将“印”向上拉伸,造成“尉”字成爲印面中笔画较多而占地最小的字。
但虽小而不显局促,反而通过短画和留红的处理更见疏朗,由此“尉”字虽小却是“印眼”。
因爲,如果说“勮”字因其笔画最多而自然写大写密是印面结构矛盾的开始,那麽“尉”的写小而写疏则是将矛盾引领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平衡。
这是印面结构的辩证法,也是汉印易学难精的精义所在。
霸陵园丞此印四字分朱布白均匀,看似毫不费力,实则于点画变化上匠心独运。
从线形上看,它通过点画粗细的细微变化,让印面结构産生对比,又归于“茂密”。
如“霸”字笔画最多、结构最复杂而笔画最纤细;“丞”字笔画最少、有长斜画而笔道最粗阔,显然是爲了填满空白,不使留红过多过乱。
换一个角度,从线质上看,四字的细微变化更值得注意。
“霸”的虚灵,“陵”的沈着,“园”的圆融,“丞”的挺括,使得分布停匀的印面有了另外一层的对比。
此外,“园”、“霸”两字重心下移,“丞”、“陵”两字字势上顶,使得分布停匀的空间结构有了天地交泰的意蕴!未央厩丞此印几乎是笔笔圆弧而不见方折,起收笔浑圆,带有浓厚的书写意味。
汉印篆刻教程
汉印篆刻教程想踏入汉印篆刻这方奇妙天地,可得先准备好家伙事儿。
印石就像咱的画布,得精挑细选,质地细腻均匀的印石,仿佛是一位温柔可人的伙伴,能让刻刀在上面顺畅滑行,若是质地粗糙,那刻刀在上面岂不是像陷入了荆棘丛,举步维艰?刻刀呢,就如同剑客手中的宝剑,锋利与否至关重要,一把好的刻刀,在篆刻家手中能化腐朽为神奇,把心中的图案完美地呈现在印石之上。
选好印石,就该构思印稿啦。
这印稿就像是建筑的蓝图,决定了最终作品的模样。
是要古朴大气的风格,还是精巧细腻的风格呢?这得在心里好好琢磨。
可以从古代的经典印谱中汲取灵感,那些经典印作就像一座座宝藏,里面有无尽的智慧等待挖掘。
把想要的字或图案在纸上先反复设计,笔画的粗细、布局的疏密,都得像绣花一样精心安排。
这难道不是一场与艺术的深度对话吗?印稿设计好后,就到了关键的上稿环节。
这就像把灵魂注入身体,要把印稿精准地转移到印石上。
可以用拷贝纸,把印稿反写在上面,然后通过按压等方法,让印稿的痕迹留在印石上。
这个过程得小心翼翼,稍有差池,就像给美丽的画卷添了一笔败笔,前功尽弃。
接下来就是动刀篆刻啦。
执刀如执笔,可别小瞧这握刀的姿势,它就像舞蹈家的舞步,决定了篆刻的节奏与力度。
冲刀法像是勇猛的战士冲锋陷阵,力量集中在刀刃前端,一刀下去,线条刚劲有力,能刻出挺拔的线条,仿佛是参天大树的树干,笔直而有力量。
切刀法呢,则似沉稳的老者在漫步,刀刃与印石缓缓摩擦,刻出的线条古朴厚重,犹如古老城墙的砖石,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在篆刻过程中,得时刻留意线条的变化,是流畅还是顿挫,这就像厨师做菜时对火候的把握,多一分则焦,少一分则生。
刻完字后,别以为就大功告成了。
边款也是汉印篆刻的重要部分。
边款就像是作品的旁白,在印石的侧面刻上文字,可以是创作的时间、缘由,也可以是一首小诗。
这就像给一幅画加上了题跋,让作品更具文化内涵。
刻边款时,字体的选择、刀法的运用又有一番讲究,字体可以是楷书的端庄、篆书的古朴或者行书的灵动,就像不同风格的音乐,给人不同的听觉享受。
汉印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整理稿)
汉印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整理稿)汉印临摹的方法和技巧(整理稿)文人摹仿汉印风格治印,如果从宋代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年;通过临摹汉印学习篆刻的方法,盛行于明代,至今也已有五百年。
因此,以临摹汉印作为学习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
怎样临摹汉印,也已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近代印人学习篆刻,有人从汉印入手,也有人从流派印入手,只要方法得当,都能有所成就。
但是,由于篆刻艺术最基本的一些审美习惯、创作原则和创作技法都包含于汉印之中,而流派印又都植根于汉印,是在汉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汉印入手更接近本源,取法更高,发展的路子更宽,并且可以避免沾染某一流派的积习,不为门户所囿。
所以,大多数篆刻家都认为,从临摹汉印入手而后博涉各家各派,是学习篆刻艺术的最佳途径。
至于怎样临摹汉印,正如俗话所说的,“各师傅各传授”,方法灵活,可以因人而异,不必拘泥。
关键在于明确学习的目的,从临摹中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得到应该得到的训练。
张九私印一、临摹汉印的目的汉印垂范后世,对明清两代直至当代印人的典范意义,一是汉印总体风格的审美指导意义,二是它文字的规范和章法的程式。
这也是我们从汉印中应该学习的最主要的东西。
传世数以万计的官私汉印,是汉印风格的载体,每一方印都能传达当时印风的古老信息,都有其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但也应该看到,在汉印风格流行的八百年间,出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印人之手的作品自有风格差异。
毫无疑问,水平也会有高下之分。
其中会有相当多的作品属于平庸之作,甚至是有缺陷的作品。
为了获得最佳效益,临摹汉印时必须根据学习目的选择汉印中的精品作为临摹范本。
因此,明确学习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临摹汉印的过程中,主要应该学习些什么呢,第一,学习缪篆文字,养成入印文字规范的良好习惯。
汉代缪篆文字,是用于治印的专用字体。
后世文人治印师法汉印,缪篆也就成了用以入印的最主要的字体。
尽管元明时期元朱文印是取小篆入印,而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清代印人又“以书入印”、“印外求印”,甲骨、钟鼎、碑额和各类铭刻文字均采以入印,但缪篆仍是篆刻创作最基本的字体。
汉印的章法
汉印的章法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时期,汉朝成立以来,积极创立了统一的章法制度,为后世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社会秩序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汉印是汉代最重要的章法制度,它如何贯彻汉法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印由汉武帝刘彻创制,他把皇帝处理政务的权力交给掌印大夫,使其成为朝廷的中心人物,成为汉朝政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印主要有皇帝的拜访、礼仪、赐名仪式、拜谒、游览和受聘仪式等。
掌印大夫靠汉印来实施官方制度和保护皇室利益。
他们不仅要掌握印章技术,而且要严格遵守各项章程,确保印章的合法性。
皇帝的拜访是汉印的重要部分,这种拜访是由掌印大夫安排的,他们必须按照规定的礼仪来应对,以表示尊重。
在皇帝的礼仪上,掌印大夫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要确保拜访过程的顺利进行,全程跟踪完成。
掌印大夫还参与了赐名仪式。
赐名仪式是皇室仪式,掌印大夫要在此仪式上给予皇帝正式批准,以确认各项文件的合法性。
此外,掌印大夫也负责拜谒、游览和受聘仪式等,这些仪式确保了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稳定。
汉印是汉朝政治生活中重要的制度,它为皇帝调节内政、外交关系,维护朝廷统一而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印的影响也有所减弱。
不过,汉印的价值仍然存在,它为维护政治秩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中国当代法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源。
汉印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涵盖了礼仪、宗教仪式、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
从汉印中可以看出,汉代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高峰期,为中国当代政治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资源。
这不,你要的前100方汉印作业来了。
这不,你要的前100方汉印作业来了。
之前写过文章,如果打算在篆刻这方面有点成就,汉印大致要完成的练习量是500方,其中前100方汉印如下:三封左尉汉官印,四等分,规范平稳,横画多于竖画,直线较多,曲线较少。
摹刻时以练习直线为主,注意每个字之内、线与线的间距,线条粗细要均匀。
像楷书里的第一步,基础里的基础。
校尉之印西汉中央政府铸印,印字下方有一小拐弯,这是秦官印的特征。
线条均匀平滑,无刀凿痕迹;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基本均等。
校字上部有个小缺。
竖画较多,主要用于练习竖画,也是基本笔画练习。
骑司马印西汉官印,印字末笔仍有一个小弯(此小弯东汉以后即消失)。
横竖笔画均等,骑字笔画多。
注意两个不同的“马”。
武陵尉印汉官印,临刻此印,多了“武”字里的曲线,临时应当注意处理。
“印”字仍有最末的小尾巴。
淮阳王玺此印为汉玉印中的典范,三密一疏的典型布局。
临摹注意线条粗细基本均一,基本整齐。
体验为何不失重,应注意“淮阳玺”三字有斜笔画。
军司马丞印汉印中的五字印,极工整,做六字格式。
分三行,2—2—1分布,印字独作一行,横竖均衡,线条匀称,应注意所有字的纵横比例。
多字印较四字印,难度提高不少!弋居丞印一方工整的汉印,仔细体会:为什么这四个字,戈字那么简单,但并不觉得整个印重心不稳定,为什么?丞字,左右两只小手,为何长短不一样?印字末尾的小尾巴,为何没有了?新西河左佰长六字印里的典范新,指的新莽政府,是汉中期王莽的政权。
当时的政府颁发给地方少数民族的官印,六字六等分。
西、长、左,圆转笔画,注意体会。
朔宁王太后玺金印,规范挺拔,三字繁,三字简,注意各站位置“太”与“大”相通。
注意:“后”字的曲线!“王”字的横线的上拱!广汉大将军章这里的“大”和“朔宁王太后玺”中的“太”,是一个字,但此印浑厚,上印清雅。
此印文字多有出边,一定要格外注意。
体会“军”、“章”二字的破损意,比如“军”中部一大块白,“章”字左部的破。
尚书散郎田邑六字印,六等分。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汉印是中国印章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
以下是对汉印风格特点的分析:一、纽索造型汉印的纽索造型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纽索是指汉印中常常出现的类似独立的线条,具有一定的曲线和弯曲的形态。
纽索的存在使得汉印的形态更加灵动,富有流畅感。
纽索有时呈现光秃的状态,有时则被装饰成为龙、蛇、鱼等形象,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二、清瘦雅俗汉印的人物形象一般都显得清瘦雅俗。
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特定的动作和姿势,如舞动的衫袖、仰头注视、舒展身体等。
人物的五官常常不是很清晰,甚至有时不太容易辨认,但整体构图却能够给观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汉印的人物形象在细节上往往精简,给人以大而不粗、简而不俗的感觉。
三、自然韵味汉印的自然韵味是其独特之处。
汉印中常常出现的自然元素有山水、花草、鱼虫等。
这些元素通常被点缀在整体构图中的一些角度,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感觉。
汉印中的自然元素往往精巧细腻,给人以雅致、清新的感受。
四、隐秘神秘汉印的隐秘神秘是其独特的气质之一、汉印中的构图常常通过一些隔断元素,如奇石、云雾、纱帐等来划分画面,给人以层次感和空间感。
这些隔断元素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或景物显得虚幻、神秘。
同时,汉印中常常使用象征性的图案和符号,如蝙蝠、龙、龟等,这些图案和符号赋予了汉印一种神秘的能量。
总结起来,汉印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纽索造型、清瘦雅俗、自然韵味和隐秘神秘。
汉印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呈现出一种自由灵动、雅致简约的气质。
汉印通过对人物、自然元素的描绘和对符号象征的运用,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染力,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汉印技法解析v1.2
汉印技法解析第一章汉印概述中国古代印章约起源于殷商时期,发展到汉代,已经有了一千多年历史。
先秦时期的官私玺印,我们现在传统称之为古玺,而汉代官私印章则称之为汉印。
汉代印章在秦代印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古代篆刻规范为一种典型的风格特征和技法程式。
汉印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的地位,最重要的就在于它具有典范意义的规矩与程式。
学习汉印的规范和程式,是每一位成功印人的必修课。
一部中国文人篆刻史表明,汉代印章建立的规范和程式,并没有束缚后世印人的创造精神。
相反,它能帮助后世印人,使他们的艺术创新得到形式上的统一和精神上的升华。
深入的研究、解析汉印的风格特征和创作技法,需要有科学的、客观的态度。
第二章汉印风格的形成及衍变古代实用印章的风格特征,主要取决于官印。
私印的风格体征,基本上是追从官印。
因此,研究汉印风格特征,主要是从汉官印入手。
第一节汉印是秦印风格的发展和完善先秦古玺和汉印之间的风格差异是巨大的。
古玺文字奇奥多变,而汉印的文字和布局都是以平正、庄重为基调,由古玺到汉印之间的风格转型,是在秦代统一中国的短暂的15年期间完成的。
秦代所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统一文字,并确定"摹印篆"为玺印专用文字。
摹印篆为秦书八体之一,它基于小篆的形体结构而稍事方整,并且加入了秦代隶书趋于简约便易的一些笔意,以适应方形印面布局的需要。
西汉初年的官印制度基本上沿袭秦制,也基本上继承了秦代官印的风格特征。
文字笔画愈来愈平正,以致成为一种“方块字”,印面也愈来愈填满,从而使印面上的界格失去存在的意义,并且成了一种芜杂沉闷的累赘。
抛弃界格,标志着笔画匀满、形体方正的汉印风格已真正形成。
大约到汉武帝中期,摆脱秦代官印特征的典型汉印风格便已经成熟了,《霸陵园丞》(图6)、-楚永巷丞- (图7)、-康陵园令- (图8)、-整宫司丞- (图9)等印例,便是汉印风格最初的代表作。
第二节汉代官印的三种历史形态汉印风格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是:文字结体由紧而宽,笔画由细而肥,线条由圆而方,印面由不填满到填满。
篆刻
篆刻临摹对象的选择及步骤篆刻学习宜从汉印开始,在大量的汉印中,风格各异,琳琅满目,临摹对象如何选择?步骤怎样安排?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按照先易后难的规律,依次选择,逐渐深入。
如果漫无目的,随心所欲,虽下了很大功夫,却收效甚微。
(一)白文印1.工整平稳一路(1)选择汉官印中线条横平竖直,章法稳健疏朗,字口清晰的作品(如图01),临摹数量10方左右。
(2)选章法工整,笔画繁简结合的作品(图02),临摹数量同上。
以上的临摹,重点体会工整平稳一路印的章法,掌握笔画线条的质感特征和稳健沉着运刀的能力。
2.平稳中有变化选择章法平稳,线条略具方圆、粗细变化的印章(图03)。
各选5方临摹,从中体会线条粗细对比、起收和转折的变化。
3.粗放选择粗放,气息古朴,线条粗细疏密相间的作品(图04),选临5方。
掌握章法、线条变化以及迫边残破的方法。
4.奔放跌宕这一路印章为汉将军印,特色鲜明,结体欹侧跌宕,线条正侧俯仰,富于变化(图05),选临10方。
掌握章法、结体、线条特征。
在刻法上可单、双刀并用。
5.复归平整有了前四种基础后,再复归平整。
满白文在汉印中是最工整的一种风格(图06),选临10方。
从中掌握精细平整的章法布局和线间留朱丝的运刀控制能力。
练习按以上不同风格逐一进行拟仿创作,创作的数量每一类在20方左右,在特征上以像为佳,不要随意发挥,因为这一阶段公是继承传统。
练习方法:(1)选定入印内容。
(2)查汉印篆工具书(如《汉印分韵合编》等),典书中每一字有多种篆法,要根据章法选择。
(3)印稿设计一定要精细,待满意后再渡稿上石,特征尽量吻哈拟仿对象。
经过临摹和拟仿创作练习,已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至此可作为汉印学习的一个阶段,随后可上溯秦印、古鉨,下涉明清流派,继续深入和扩展。
但不是汉印的学习到此为止了,而是在博涉秦印、古鉨和流派印后仍需按学习计划不断回头温习,每次温习必有新得,创作也定会有新的境办。
因为汉印知识是取之不尽,学之不完的。
零基础学篆刻:三种印式与最初的10方汉印临摹样本
零基础学篆刻:三种印式与最初的10方汉印临摹样本这里所指的三种印式,是指三种不同篆书文字入印的印章表现形式。
篆刻是古典艺术,而古典的印式种类当然并不只有这三种,只是我们认为这三种印式较为经典,我们把了解这三种印式作为篆刻学习的入门钥匙,了解这三种印式是为了给初学者找到提纲挈领的入门捷径,篆刻无捷径,但入门却可以抄抄近路。
这三种印章格式分别是:1、以大篆为入印文字的古玺印式;2、以小篆为入印文字的宋元朱文印式;3、以缪篆为入印文字的汉印印式。
没办法,为了解决这三种印式的问题,又必须简单地解决“识篆”的初级问题,预先了解大篆、缪篆、小篆这三个重要概念,分别细说一下:(《增订汉印文字徵》)一、以“大篆”为入印文字的古玺印式这里的大篆是指广义上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石鼓文、六国文字等文字,这些文字在大概念上又都可以统称为“大篆”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结果。
中国的文字在甲骨文时期已经成为较严格的文字系统,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大部分汉字,在甲骨文里基本都能找到对照字(目前甲骨文的识别情况是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甲骨文)金文,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这种文字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
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金文:散氏盘铭文)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石鼓共十枚,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718字。
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
汉印名词解释立岩
汉印是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其文字的点画比秦篆简略、明快、热烈,结构近于现代楷书,形体变为秦篆的长形与汉隶的扁形,多呈方形。
汉印具有突出的特点,它以阴文为主,采用缪篆,方中有圆,圆中见方,工而不板,带有隶意。
总的风格是端庄厚朴,匀称方正,构思精巧,气度从容,毫无后代印章的做作之感。
汉印艺术成就卓越,后来用“巅峰”、“顶点”等字眼来形容它,把它与晋代的书法,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和宋元绘画相比拟,成为历代篆刻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明清以来的篆刻家都以“法秦宗汉”为正统,主张“摹印由来溯汉秦”。
篆刻讲堂:汉白文一字印赏析
篆刻讲堂:汉白文一字印赏析
汉白文一字印赏析
吴昌硕曾言:“抚拟汉印者宜先从平实一路入手,庶无流弊矣。
”
带大家临刻了一方汉粗白文印,讲解了下临刻的基本流程,今天我们附上汉白文一字印的一些印谱给大家。
汉印形式丰富,风格多样,即使是平实一路。
之前我们在讲汉印欣赏的时候给大家详细介绍过,归结起来汉印的特点四个字:正、厚、势、变。
平整端庄。
外形来看,每个字的结体和笔法的配置,一般都是横平竖直,匀称、稳重、整体。
全印看显得端庄,大方。
浑厚朴实。
汉印大多数都具有朴实无华,敦厚温良之情,相互谦让团结之势,故给人以浑厚淳静,内涵丰富之感。
势韵自然。
汉印刻制手段,不论是铸是凿,或碾或镌,笔法表现生机盎然。
变化万千。
在笔法上挺拔曲劲,或方折或圆转。
章法上穿插揖让,呼应顾盼,皆多姿多彩,不同一般。
即使是下面的一字白文印也可以体会到很多东西,这里我们不多做陈述,大家自己细细观察体会一下吧。
汉印的特点
汉印的特点汉印的基本特点,是从它的外部形态特征来确定的,概括来说即平整端庄、规矩变化、浑朴自然。
(一)平整端庄由于汉印的摹本外形为正方,因此确定印面内部字的结体和笔法的配置,都是方形或长方或扁平;笔画一般都是横平竖直、布置匀称、格局整齐。
在外形上看全印就显得平整端庄、稳重大方。
1.外形方正汉印的外形和字体结构多为方正,但在方正印面内,由于字的多少、笔画繁简,也略有变化。
若遇字笔画横竖之数各不相等,则可能同时具备正、扁、长等各种方形组合在一起,使之能统一协调.印内各字各有不同的方形,构成一个整体的方形。
2.笔画多横平里直汉印外形的平正端庄,决定了字内的笔画要与之相适应,则多为横平竖直的特点.为此可将字中斜笔改成横平竖直的笔画,间或也可保留少量的必不可改的斜笔,使之保持自然有变化,但均不可太长,以免破坏了整体的统一协调。
3.笔画粗细基本相同汉印中绝大多数的印文笔画均基本相等或相近。
即偶有个别笔画较少的字,其笔画可略粗一点,笔画较多的字,其画也可局部略细一点,否则会产生几个字之间笔画粗细的不协调。
4.笔画间距基本均匀汉印中不论笔画是粗或细,其笔画之间距离基本保持平匀相等。
偶有笔画较少之笔字,其亦略粗,间距也略宽,但不致有不协调之感。
总之,使全印笔画安排感到舒适自然。
(二)规矩变化汉印外形与印内文字结体与笔画,虽多方正、平整,显得非常有规矩,但并不平板。
其原因就是在规矩的范围内,在平整的前提下,往往有许多小小的变化,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统一规矩,反而显得生动有变化。
1.正中有斜在方正的结体中,在横平竖直的笔画基调上,稍有少许的斜笔,.显得生气勃勃而自然。
有的横画略为不平,竖画不直,有的斜笔则多成45度角,并有的成相互对称状,这就显得在规矩的横平竖直中掺进变化。
2.直中有曲在横平竖直的笔画结体中,有时有一、二稍短或微曲之笔,它增加了平板中的活泼气氛,犹如平静的水面荡漾起涟漪。
3.方中有圆汉印中每个字虽是方形,笔画也多为方笔,起止处亦成方形,但常常在转角处出现外沿圆内角方的现象,这正好构成外圆内方的既对比又协调的关系,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方正,反而增加了笔致的变化与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