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教案
6.1反比例函数集体备课
课题 6.1反比例函数单元 6 学科数学年级九
教材分析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和数学模型.本节课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观察、分析过程,使学生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材以有趣的数学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函数的数学思想,为学生能更好地“用数学”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分析从现实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从现实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什么是函数?
2.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其中k,b 为常数且。
3.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其中。观看图片学生思考,回
答问题
回顾学过的函数
概念及表达式,
为本节课的学习
做铺垫。
灯光秀灯光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阳光灿烂的晴日变成浓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这
样的效果就是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变化实
现的.因为当电流I较小时,灯光较暗;反之,当电流I
较大时,灯光较亮.
讲授新课问题1:我们知道,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的电阻R、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集体备课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年级九年级学科数学教者廖佳
一、回顾交流、情境导入(廖佳)
反比例函数: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在 一 三,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在二 四 ,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
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 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 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的情境。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 (1)用含S 的代数式表示P ,P 是S 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2)当木板面积为0.2 时,压强是多少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 ,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5)请利用图象对(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4)中,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只需在第一象限作函数图象?此外, 还要注意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数值。在(5)中,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交流, 领会实际问题的数学意义,体会数与形的统一。
二、探究新知
1.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 (A )与电阻R (Ω)之
间的函数关系如图5-8所示: 探究:(1)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
(2)完成下表(课本P142),并回答问题,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
限制电流不得超过10A ,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2.如图5-9,正比例函数x k y 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
k y 2
=的图象相交
于A 、B 两点,其中点A 的坐标为(32,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根据问题情景,建立反比例函数关系,并能正确进行相关计算;
2、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2、经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结论——实际解决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再将数学结论转化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最终提练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的关系:数学理论来源于实际又反过来服务实际;
2、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实际问题中的物理知识的运用,体会数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
第一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生活常见问题)
活动一:
例1
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000立方米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平方米)与其深度d(单位:米)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平方米,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掘进多深?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米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米,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精确到0.01平方米)?
【活动步骤】
1
先课本例1;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1)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际问题一建立模型一问题解决”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反比例函数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我们知道,确定一个一次函数y = kx+b的表达式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而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则只需一个独立条件即可,如点A(2,3)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则此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当x=4
时,y的值为,而当y=1
3
时,相应的x的值为,用反比例函数
可以反映很多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吗?
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 )与其深度 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 )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定为 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时,碰到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精确到0.01m2)?
【分析】已知圆柱体体积公式V=S • d,通过变形可得S=V
d
,当V—定时,
圆柱体的底面积S是圆柱体的高(深)d的反比例函数,而当S= 500m2时,就可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优秀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的特征我们都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学习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是为了应用。
师:很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究竟反比例函数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
二、新课讲解
(一)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
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分析: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两个变量,然后看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
若是则可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去
的值。对应的就有唯一的一个p值和它对应,根据
0.1m2。
(5)2是已知图像上某点的横坐标为
不大于6000,求这些点所处的位置及它们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
内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来深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反比例函
数的应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
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
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实际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广告费用与广告效果的关系,引导
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这种关系。
新课标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集体备课材料
新课标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集体备课
材料
教学内容分析
(一)、本课时的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课时,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
(2)体会反比例函数的不同表示法。
(3)会判断反比例函数。
2、能力目标
(1)通过两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分析归纳能力。
(2)在思考、归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说理能力。
(3)让学生会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情感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的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有学有所用的感性认识。
4、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关键:如何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一、教学方法:
本课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并分层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进行引导和培养。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
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
质。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分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
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的课件。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进行解决。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对前两节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加强了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能用学科间的实际题例,数学知识间的综合应用题例,使学生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一步解释、说明实际问题。加强数形结合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会画出它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指出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情况。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探索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细心体会图像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合作讨论,探索交流中,发展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并能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反比例函数与其它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师通过选用具有现实生活背景,与学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层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法: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进行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最终能够结合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回顾与思考: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通过课件展示表格,并找学生回答)
2.引入:实际上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集体备课)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一教材分析
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的重要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的重要内容和数学模型,学生曾经学过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并积累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及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为了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本单元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概括出发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明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例子和学生列举的实例可以丰富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结合实例经历列表、描点作图等活动,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逐步明确研究函数的一般要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具体展现了反比例函数的整体直观形象,为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供了思维的空间,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全面观察和比较,发现函数自身的规律,进行语言表述,在相互交流中发展从函数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由他们自己发现的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本单元最后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的某些应用,包括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数学内部的应用,在这些数学活动中,注意用函数观点来处理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用函数作出某种解释,用以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并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式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能依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领悟用函数观点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在具体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结合具体情境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例3、水池内装有18 m3 的水,如果从排水
管中每小时流出x m3 的水,则经过y h就
可以把水放完。 ⑴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 18 x
(x>0)
⑵画出函数的图像。
⑶当x=6m3 时,求时间y的值。 3
y y 18
9
x
6
3 2
o 369 x
y y 18
9
x
6
3 2
o 369 x
练习:
1 2<m<3
2、请看新课标同步单元练习58页4、5、6 三题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 分别在第一、二象限
D、不存在
练习:
1、若函数y=(2m-1)x与
y 3 m的图像交于 x
第一、三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1 2<m<3
2、请看新课标同步单元练习58页4、5、6 三题
练习:
1、若函数y=(2m-1)x与
y 3 m的图像交于 x
第一、三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在对物体做功一定的情况下,力F(牛) 与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米), 其图像如下图,则当力达到10牛时,物体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______米。
0.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牛)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教案。
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反比例函数通常被定义为y=k/x的形式,其中k是一个常数,不能等于0。这个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双曲线,其重要性质如下:
1、定义域和值域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任何不等于0的实数,即x≠0。它的值域也是任何不等于0的实数,即y≠0。
2、对称轴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沿y=x直线对称。这意味着当x越大,y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当x接近0时,y会趋近于无穷大;当x越大时,y越接近0。
3、渐进线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两条渐进线:y=0和x=0。当x趋近于0时,y会趋近于无穷大,因此y=0是一个水平渐进线。当y趋近于0时,x 会趋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因此x=0是一个垂直渐进线。
4、增减性和极值
反比例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是单调递减函数。它没有极值,但它的斜率趋近于0时,函数值会趋近于无穷大。
5、图像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它的形状类似于一个超翻过来的U,因为它的值域和定义域是非负实数。它的形状也很像两条对称的双曲线。此外,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y轴和x轴上都有一个反比例特性,即当一个变量趋近于0时,另一个变量会趋近于无穷大。
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反比例函数有许多应用。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1、牛奶配方
在牛奶配方中,奶粉和水的比例是反比例函数。这意味着当你添加更多的水时,奶粉的浓度会降低,而当你添加更多的奶粉时,浓度会增加。
2、光照强度
在室内设计中,光照强度和距离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函数。这意味着当光源离目标物越远时,光照强度会随之降低。
3、交通密度
第1课时1.1 反比例函数(九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
文明铺镇中学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序号:01 授课班级:二次备课教师:教研组长审批:授课日期: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 1.见教材P3例题. 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
,它的一边是a cm ,这边上的高是h 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 (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
(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 (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224m y x
-=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
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
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 : 教材P4“习题1.1”中第1、3、5题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以“反比例函数”概念教学为例
争鸣探索2024年4月下半月
㊀㊀㊀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
以 反比例函数 概念教学为例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㊀周利明
㊀㊀摘要:数学概念是抽象化的,对新概念的认知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正确地认知和构建一个数学概念,必须明确这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也就是明确概念的 质 的特征和 量 的范围.初中生的思维结构虽日趋稳定,但并未完整与系统化,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导.虽然学生在学习 反比例函数 之前,已经对一次函数的概念㊁图象和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面对反比例函数时,或多或少存在模糊不清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悉心引导,帮助学生对新概念进行建模.
关键词:数学概念;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㊀㊀教学实践证明,对于一个数学概念的认知需要从
分析与综合㊁抽象与概括㊁演绎与归纳等方面去进行
多思维的协调发展.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习 反
比例函数 概念伊始,还是有一些学生不能快速准确
地从变化过程中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也就难以从事
例中领悟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此,本节课
堂教学的难点是挖掘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引导
学生通过与一次函数的比较分析及动手实践等,亲身
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为学生分解并各个
击破难点,创造有利条件.基于此, 反比例函数 概念
课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合适的 切入口 情境
用电子白板展示:观察函数
(1)y=-4x+5;㊀(2)y=2x5;
(3)y=23x;(4)y=2x4+4x+7;
(5)y=5x2-4.
质疑:其中不是一次函数的有哪些?谈谈你的
看法.
预设结果:(3)(4)(5)不是一次函数,其中x和y
九年级数学第六章集体备课《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第六章集体备课《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总。
知识经验应用:让学生通过刚才两个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小亮的作法进行点评。 小明的做法: (1)列表:
x
-8
-4
-3
-2
-1
-21
21
1 2 3 4 8
y=x 4
-21
-1 -34
-2 -4
-8 8
4 2
34
1
21
(2)描点: (图5-1) (3)连线:(图5-2)
学生回答:小明的画法不正确,不是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图象不是无限延伸的.
教师再结合以上几个环节,进行总的总结和点评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正确的反比例函数图象(图5-3): 问题:
1.反比例函数图象是什么?
2.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总结归纳: (1) 0x
(2)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3)图象是延伸的,不要画成有明确端点。
(4)曲线的发展趋势是无限靠近坐标轴,但不和坐标轴相交
目的:运用类比的思想,学生独立画反比例函数图象,体现了结构式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指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仅是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效果:在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中,学生们出现了很多问题,通过老师的引导组织将这些问题进行指正、修改、加深了学生们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认识.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夯实基础
活动一:小华画的反比例函数6
y
x
=的
图象如图所示,你认为他画的对吗?
目的:巩固第二环节学生们的发现,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 效果:通过对本题的回答,使学生更加加深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认识.
活动二:画反比例函数
4
y
x
-
=的图象.
目的:让学生巩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步骤,并且初步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象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速度、面积等。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在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理解、对实际问题中变量关系的把握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认知困难,并通过实例讲解、练习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反比例函数。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
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如何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中的变量
关系转化为反比例函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
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练习题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九年级学科数学教者廖佳
一、回顾交流、情境导入(廖佳)
反比例函数: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在 一 三,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在二 四 ,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
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 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 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的情境。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 (1)用含S 的代数式表示P ,P 是S 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2)当木板面积为0.2 时,压强是多少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 ,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5)请利用图象对(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4)中,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只需在第一象限作函数图象?此外, 还要注意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数值。在(5)中,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交流, 领会实际问题的数学意义,体会数与形的统一。
二、探究新知
1.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 (A )与电阻R (Ω)之
间的函数关系如图5-8所示: 探究:(1)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
(2)完成下表(课本P142),并回答问题,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
限制电流不得超过10A ,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2.如图5-9,正比例函数x k y 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
k y 2
=的图象相交
于A 、B 两点,其中点A 的坐标为(32,3)
探究:(1)请你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2)你能求出点B 的坐标吗?你是怎样求的?与同伴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上讲台演示自己的解答。
三、随堂练习(谢伟) 课本随堂练习1 补充练习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训练题(45分钟练习)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
1.长方形的面积为60cm 2,如果它的长是ycm ,宽是xcm ,那么y 是x 的 函数关系,y 写成x 的关系式是 。
2.A 、B 两地之间的高速公路长为300km ,一辆小汽车从A 地去B 地,假设在途中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km/h ,
31
2.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 :小明完成100m 赛跑时,时间t (s )与他跑步的平均速度v (m/s )之间的关系。
B :菱形的面积为
C 质量m
D :压力为600N 的关系。
3.如图,A 、B 、C 点,分别从A 、B 、S 2、S 3A :S 1=S 2>S 3 C :S 1>S 2>S 3 (三)解答题(共1.(12水所用的时间t(h)(1
(2)写出此函数的解析式
(3)若要6h 排完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应该是多
少?
红岩九年制学校集体备课
(4)如果每小时排水量是5m3,那么水池中的水将要多长时间排完?
2.(9
y
4。
(1
解析式。
(2
交点坐标。
(3)求△ODC的面积。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看什么?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