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中央政权结构()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解析:选C。

图片为三省六部示意图,秦、汉、唐、明四个朝代中,只有唐朝实行这一制度。

2.在宋代中央政府中,掌握财政权的是()A.左丞相B.右丞相C.三司使D.枢密院解析:选C。

考查基础知识。

宋代为削弱相权实行“二府三司制”,三司使掌财政权。

3.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秀才看榜图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选D。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通过考试形成的一种选官制度,根据关键信息“秀才”、“看榜”可判断正确答案为D项。

4.明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是()①御史大夫②监察御史③六科给事中④按察使司A.①②③B.②③④C.②D.②③解析:选D。

①是秦汉时期的监察官员,④是明代地方监察机构,均不合题意。

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

由此可见,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都是明朝中央负责监察的官员,②③正确。

5.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

”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

据此回答:(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为什么?(2)请就科举制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搞清两段引言的含义,前者是肯定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后者是抨击其消极作用。

在早期阶段,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解答该题要紧紧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科举制。

答案:(1)并不矛盾。

这两段话是分别对科举制度前期和后期所起不同作用的评价。

(2)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

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客观形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五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五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必修1

2013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专题五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

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的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解析:选A。

本题考查历史基本概念,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中,“另起炉灶”的含义即指“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解析:选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是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重大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的史实不符,B项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关系加强的史实相悖,D项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直接背景。

3.右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

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把握能力。

由图片中的“万隆会议十周年”可知考点是万隆会议,会址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故A不对,B是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C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增进了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因此D正确。

4.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A.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解析:选A。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政策之一,不是周恩来提出来的。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能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能

【优化方案】(安徽专用)2014-2015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能演练轻松闯关新人教版必修11.《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

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浓厚的部族色彩B.浓厚的宗族色彩C.浓厚的神权色彩D.浓厚的等级色彩解析:选C。

“天”是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充分体现了浓厚的神权色彩,故选C项。

A、B、D三项与题干材料都无关。

2.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世袭制解析:选B。

从上述甲骨文中的“王”“国”和“侯”等字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了诸侯和封国,由此判断应是分封制。

在商朝时已经出现了分封制,这一制度在西周最为盛行。

故选B项。

3.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姬姓立国者40人。

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 )A.等级B.血缘C.嫡长子继承D.世袭解析:选B。

从材料内容可看出,被分封的71国中,同姓的亲族占了55个,可见同姓的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体现了分封制血缘与政治结合的特点,故答案为B。

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解析:选C。

从关键词“《包氏家谱》”“嫡孙”可以得出题目考查的是宗法制。

5.看图完成问题:请回答:(1)图一、图二指的是西周的哪些政治制度?(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关系,并指出这两种政治制度对西周的统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图三西周的编钟反映了什么制度?它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什么?(4)“尊宗敬祖”“光宗耀祖”,这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的一个情节。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第1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第1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在爱琴文明(前30~前12世纪)与荷马时代(前11~前9世纪),希腊各邦普遍实行的是()A.君主制B.贵族政治C.民主制D.寡头制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在希腊城邦进入贵族政治时代以前的爱琴文明和荷马时代,实行的是君主制。

2.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其要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解析:选A。

梭伦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是由贵族侵吞平民的土地造成的,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3.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B.抽签选举组成“五百人议事会”C.陶片放逐法D.设立“十将军委员会”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抽签选举是由运气或“神意”决定的,虽然随意,但是机会均等,最公平。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4.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五百人议事会D.十将军委员会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及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

5.我国史学界对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梭伦说”,认为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一种是“克里斯提尼说”,认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能够自圆其说。

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

理由:梭伦改革的斗争矛头指向贵族寡头政治,开始确立自由、民主、平等的原则,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由此而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与最高司法机关;实行法治而非人治。

同意第二种观点。

理由:用10个新的地区部落代替4个传统的血缘部落,肃清了氏族制度残余;“五百人议事会”起到监督或控制政府的作用;“十将军委员会”加强了军队的民主性;“陶片放逐法”对贵族政治中的危害民主政治者形成威慑。

2022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三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必修1

2022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三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必修1

2022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专题九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辛亥革命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解析:选D。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符合题干材料“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符合题干材料“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质意义是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人民在政治上翻身成为国家主人C.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约法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这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否定。

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是截然对立的。

B项在当时不可能实现,C、D两项不是其实质。

答案为A。

3.“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

该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解析:选A。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共和”二字,民主共和的口号主要出现于辛亥革命时期,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材料理解不清,抓不住有效信息或有效信息和具体事件不能对应。

4.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

这里的“欢呼”主要来自A.中华民国建立B.满族统治结束C.列强宣布中立D.武昌起义胜利解析:选A。

对比四个备选项,我们可以发现在所有辛亥革命的贡献当中,A项是最能引发群众“欢呼”的事件,因为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将成为历史,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北师大版必修3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北师大版必修3

"2013-2014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王芳在游览江苏无锡的太湖仙岛(原名三山岛)时,看到了一处景观。

图中人物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A.强调人们应贵贱有“序”B.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政治上主张建立“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D.其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解析:选D。

此像为老子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是孔子的主张; C、D都是老子的主张,但C明显是其消极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故选D。

2.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平等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权利解析:选C。

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B只符合孟子的主张;三者都主张和谐人际关系。

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解析:选D。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分辨清楚诸子百家各家的主要主张或观点。

A为墨家思想,B 为儒家孟子主张,C是儒家孔子的主张,D是法家的观点。

4.现代我们都知道,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了一次日食,宣帝却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的主张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无为而治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理解。

按照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皇帝做了有违天意的事情,上天就会降灾难或出现怪异现象以示警示,材料中日食发生时,汉宣帝的诏令即说明了这一点。

5.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图一图二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曾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 专题一三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 专题一三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

1.汉武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A.中朝B.外朝C.三公九卿D.尚书解析: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直接”和“中枢决策机构”,中朝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新机构,中朝出现后,得到皇帝信任,和皇帝一起参与决策。

2.右图为徐州刺史封泥,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块封泥最早可能在什么时候出现()A.秦朝B.西汉C.宋朝D.元朝解析: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刺史”两字。

刺史最早出现于西汉,主要目的是监察地方政治。

3.黄梅戏电影《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里提到的选官方式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选D。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状元”可知是科举考试,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4.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周朝的分封制C.秦朝的郡县制D.元朝的行省制度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今天我国的地方行政单位起源于元朝行省制度。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2:材料3: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大概从宋元以后,越南、日本、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影响。

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1)材料1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根据材料2中的图示,分析图示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选官标准是什么?(3)依据材料3,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历代选官制度的变迁。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九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九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

2013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专题九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

下列体现这一声音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①1945年雅尔塔体制的建立②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③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④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A.①②③B.①②C.②④ D.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的相关知识,①③是战后冷战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事件。

2.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朝鲜战争(1950~195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 伊拉克战争(2003年)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解析:选A。

从参与到不支持再到明确反对,表明了西欧国家在对外政策上不再完全听命于美国,逐渐走向独立自主,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西欧走向联合,实力逐渐增强,成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故选A。

3.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A.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格局形成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速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日本和西欧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上升,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冲击,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材料不能够明确反映B、C、D三项的说法。

4.(2012·北京东城区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

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这里所说的“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 )A.雅尔塔体系B.美苏对峙C.欧洲国家的联合D.多极化趋势解析:选D。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 专题二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 专题二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

1.“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警告外国侵略者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D.黄海海战解析:选A。

由题干中的“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即可判断这一事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C、D三项在时间与地位上都不符合。

2.清人杨昌浚在1879年写了一首七绝诗,轰动一时。

诗中写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诗中涉及的事件应是() A.三元里抗英B.甲午海战C.左宗棠收复新疆D.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由“天山”、“玉关”可知是在新疆地区。

“大将筹边”到新疆,结合1879年及教材知识,可判断出是左宗棠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的事件。

3.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

”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勿见干戈满故乡。

”这位诗人的故乡可能在()A.北京B.台湾C.辽阳D.上海解析:选B。

“瀛东”指日本,材料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战争主要在朝鲜、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进行。

《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材料涉及两个战争地点——辽阳和“故乡”,因此可推断“故乡”是台湾。

4.19世纪末的民谣“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掉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杀尽东洋兵,再跟大清闹”,由此不.能说明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斗争()A.体现出朴素的反帝精神B.完全认清了封建政府的反动本质C.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D.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解析:选B。

从民谣中可以看出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也因为他们没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最后失败了,故选B项。

5.阅读下列材料: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台湾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邱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必修1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专题三三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解析:选A。

材料说明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即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阶级矛盾是根本因素。

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那么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式。

”这突出表达了( ) 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C.按劳分配思想D.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解析:选B。

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这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

3.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提出《资政新篇》C.创立拜上帝教D.永安封王建制解析:选B。

洪仁玕协助洪秀全主持太平天国的领导工作以后,根据其居留香港期间的观察写成了《资政新篇》,成为最早在中国提出开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中国追寻世界历史潮流的表达。

4.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此歌谣反映出(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D.天京陷落解析:选B。

“天父”“天兄”都是对太平天国领导人的称呼,“天父杀天兄”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变乱,因而可以判断为天京变乱。

5.阅读以下材料:材料1:《天朝田亩制度》封面材料2:《资政新篇》中指出:“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一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一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河南调研)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解析:选C。

明确题干“公民”包括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即梭伦是被雅典社会各阶层共同推举上台的,因此可判断出A、B、D三项错误。

2.《解负令》的颁布反映了当时雅典的城邦()A.奴隶对人身自由和权利的要求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C.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D.工商业奴隶主对奴隶的需求解析:选C。

结合《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限制土地兼并”这一核心措施及阶级矛盾激化的社会背景可知C项最佳。

3.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治的权利分配原则,主要是指()A.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B.债务奴隶制的废除C.创立四百人会议D.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解析:选A。

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使工商业奴隶主得以参与政权,打破了贵族依靠门第和出身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故A项正确。

4.(2012·汕头调研)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一阶层获得的权益最多()A.贵族B.平民C.奴隶D.工商业奴隶主解析:选D。

工商业奴隶主因经营工商业而获得丰厚利润,实力大增,故其获得的权益最多。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梭伦在众人的注视和期待下大步登上讲坛,他径直走到一个大木框前,将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

”这就是《解负令》。

材料2: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梭伦请回答:(1)材料1中的“新法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的欠债为奴的平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2,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第一课 智能演练轻松闯关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第一课 智能演练轻松闯关

1. (2012·安徽示范高中联考)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 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解析: 选B. 材料中体现不出“嫡长子继承制”, 主要是体现分封制之下天子与诸侯及大夫的权力分配, 即形成的等级关系.2. “昔武王克商, 成王定之. 选建明德, 以藩屏周. ”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 选拔德才兼备之人B. 扩大疆域C. 巩固周王室统治D. 团结功臣贵族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及知识再认能力. “以藩屏周”指出了分封制的目的在于巩固周王室的统治.3. (2012·陕西省宜川中学高中测试)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解析: 选C. 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 唐太宗、康熙帝的皇四子都非嫡长子, 宋太宗继位是兄终弟及, 都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明太祖的太子早亡, 明太祖死后, 皇位由太子的长子即皇帝的嫡长孙继承, 这符合宗法制的规定.4. (2012·安徽淮北测试)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对这幅图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A. 图中诸侯四方来朝, 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 图中成王地位至尊, 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 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 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D. 图中成王勤政爱民, 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利之间的主要纽带解析: 选C. 考查商周政治的特点和分封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没有建立中央集权, 分封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排除A、B、D, 选择C项.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王者之制禄爵: 公、侯、伯、子、男, 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 公侯田方百里, 伯七十里, 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2: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 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 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 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 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白翎《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材料1、2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各有何特点?(2)材料1、2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概念及两者互为表里的关系.答案: (1)分封制与宗法制. 分封制的特点是按爵位高低赐给不等的土地与人口; 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关系: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一、选择题1. (2012·湖北省咸宁市高一测试)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 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 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解析: 选B. 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由材料信息“占卜决定”等可知, 其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2. 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 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①“吴太伯, 太伯弟仲雍, 皆太王之子, 而王季历之兄也”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 封师尚父子于齐营丘”③“召公奭与周同姓, 姓姬氏. 周武王之灭纣, 封召公于北燕”④“陈胡公满者, 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纣, 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解析: 选C. 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有三类: 一是王族, 二是功臣, 三是古代帝王的后代. 姜尚封齐属于功臣, 召公封于燕属于王族, 舜之后封于陈属于古代帝王后代. 吴太伯、仲雍皆太王之子, 太王是周族的祖先, 应属于王族.3.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 诸侯因义务所在, 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王位世袭制解析: 选B. 根据分封制内容可知, 诸侯有随从周王作战的义务, 这体现了上下等级关系. 4. (2012·辽宁省大连市高一测试)《诗经·大雅》上说: “大邦维屏, 大宗维澣, 怀德维宁, 宗子维城. ”意思是说, 诸侯是国家的屏障, 大宗是国家的主干, 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 同姓是国家的城垒. 这段诗歌说明了()A. 分封的目的B. 分封对象的主体C. 分封的依据D. 国家管理的主要方式解析: 选D. 材料涉及的内容有分封制和宗法制. 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A、B、C三项是片面的.5. (2012·河北省唐山市高一测试)西周时期有一位周王, 生前积累了大量家产, 在他去世之后, 哪位后人是家产的主要继承者()A. 周王正妻所生的大儿子, 但此人长相极其难看B. 周王最喜欢的妃子所生的儿子C. 周王最喜欢的小儿子, 但不是正妻所生D. 周王哥哥的嫡长子, 此人勤奋好学, 深受群众的爱戴解析: 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 A项符合题意.6. 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 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 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吃团圆饭的习俗反映出中国人民重视亲情, 故吃团圆饭的习俗受到古代宗法制的深远影响.7. 《史记·殷本纪》载: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 启母贱, 不得嗣. 少子辛, 辛母正后, 辛为嗣. ”这说明了古代哪一制度的特征()A. 选贤举能B. 分封制度C. 礼乐制度D. 宗法制度解析: 选D. 材料中反映了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8. 近年来, 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 在宗法制中,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 家族等级关系B. 政治隶属关系C. 家族血缘关系D. 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 又有政治隶属关系解析: 选D. 本题主要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 在宗法制中,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双重的, 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 又有政治隶属关系.二、非选择题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据史料记载, 周武王死后, 子成王诵继位. 成王年幼, 武王弟周公旦辅政, 而带兵驻守在殷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 对周公极为不满, 致使纣之子武庚有机可乘, 拉拢管叔和蔡叔, 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 经过三年苦战, 周公才平定叛乱. 平叛后, 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材料2: 这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见右图), 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 称为太庙. 中国对列祖列宗的膜拜, 从夏商周三代就开始了.材料3:请回答:(1)据材料1指出周初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通过材料2你会想到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通过材料3你可以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些信息?(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用一句话概括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同时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但要注意依据材料回答目的. (2)问应先找出依据, 再判断政治制度. (3)问考查对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能力, 只要能从材料中看出或分析出的信息都可回答, 但要注意条理化和要点化. (4)问考查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基本内容和特征的概括, 依据教材内容回答.答案: (1)分封制.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2)宗法制. “供奉和祭祀祖先”“对列祖列宗的膜拜”.(3)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等级森严;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4)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用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二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二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必修1

2013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专题二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A。

从材料中的信息“自……1514年……325年……”可以判断该战争应该是指鸦片战争。

2.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所提出的条款类型有不同之处的是( ) A.赔款B.割地C.开通商口岸D.开设工厂解析:选D。

《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而《南京条约》并无此类条款。

3.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你推断这段文字出自( ) A.《南京条约》B.门户开放政策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能力。

由题干中的“日本”,可以看出该条约应该是中日双方签订,因此选C。

4.在下面反映列强侵华的漫画中,有“你来晚了”的题字,“你来晚了”中的“你”指的是( )A.德国B.日本C.俄国D.美国解析:选D。

两幅漫画反映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情形。

当列强在中国争夺时,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故选D。

5.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3)图三反映的事件发生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为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历史上三大不平等条约。

第(1)、(2)问可按照教材知识直接回答。

第(3)问主要矛盾变化需要加以概括,可结合社会性质的变化进行分析。

答案:(1)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投降,签订《辛丑条约》。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 专题七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 专题七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

1.奥巴马宣誓总统就职的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或郑重声明),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统() A.对《圣经》负责B.对宪法负责C.对各州负责D.对国会负责解析:选B。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对宪法负责。

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

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这段文字反映出()A.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C.三权分立的原则D.共和政体的实质解析:选B。

本题考查美国中央政府与各州的关系。

A是政党政体问题,C是权力结构问题,D是美国的政体实质问题,与题干问题不符,只有B项是美国中央政府与各州的关系问题。

故正确答案是B项。

3.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

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上述规定体现了()A.权益平衡思想B.民主共和思想C.民族平等思想D.主权在民思想解析:选A。

1787年宪法的显著特点在于体现了“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思想。

4.下面两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与合作的格局。

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②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③在内外交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④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A。

利用阶级的观点分析问题。

美国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特色,但不管哪个党派执政,均代表美国国家利益,虽然两党各自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具体的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也有所差异,但从本质上看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据此判断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项。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摘自1689年《权利法案》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1年11月11日,荆州新闻网消息: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入选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该遗址所属时期典型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内、外服制度C.分封制D.宗法制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对商代政治制度的识记能力,商代典型的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统治的地区。

2.(2012·宁波四中高一测试)下图是某民国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密切联系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内阁制解析:选A。

宗祠主要就是体现宗族关系,与此对应的是宗法制。

3.《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体现了()A.对祭祀的重视B.迷信无知C.重视礼仪规范D.崇尚理性解析:选A。

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中意在说明祭祀与战争的地位都很重要。

4.周朝制定礼乐制度,主要是为了()A.提高整个国家的文明礼仪水平B.改善劳动群众的文化生活C.解决贵族之间的关系问题D.防止外服部族叛乱解析:选C。

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制定该制度有利于处理贵族之间的关系。

5.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

“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

(2)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以“家谱”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相关知识,命题有新意,也注重了对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

解题的关键在于充分解读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

(2)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一、选择题1.(2012·宁波四中高一测试)今天的山东也称为齐鲁大地,这一名称应源于()A.夏朝B.西周C.春秋D.战国解析:选B。

西周分封制中曾在山东分封了齐国和鲁国,因此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

2.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最能说明这一特征的是()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甲骨卜辞D.民间故事解析:选C。

以上四项中只有C项直接并真实地反映了殷商占卜的相关内容,是最有说服力的史料。

3.(2012·临沂高一质检)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是指()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这一概念的理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等。

材料中的“殷民”是指商代遗民,因为商朝又称殷朝。

4.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军队B.土地和军队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军队解析:选C。

周朝分封同姓亲族以巩固周族对全国的统治,土地和人口是分封的主要内容。

5.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解析:选B。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鲁国国君相对周王而言是小宗,但在鲁国,他却是大宗。

6.2011年11月19日开始,重庆园博园太原园把“晋祠”搬来了,太原园占地7356平方米,以著名的晋祠为建设取材源泉,“晋祠”的出现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其继承依据是()A.嫡庶与年龄B.年龄C.军功D.年龄与军功解析:选A。

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依据的是其嫡庶与年龄,故A项正确。

7.(2012·辽宁开原高一月考)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D。

解答此题用排除法,在宗法制下,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并非都是大宗,只有嫡长子才能成为大宗,故排除①。

8.《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礼运》中记载“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

夏商西周时期的“礼”主要指()A.礼仪B.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C.风俗D.贡赋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即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礼”具体指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9.2011年11月11日洛阳晚报消息:瀍河乡发现小型西周马坑祭祀坑,为进一步研究西周增添了有价值的史料,当时的西周已形成了较成熟的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材料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3: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1)材料1、2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3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可知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及其相互关系,依据材料不难判断出这两种制度。

第(1)问,依据爵位和土地的关系可以作出判断;第(2)问,特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容易回答;第(3)问,注意要分别叙述两种制度的作用。

答案:(1)分封制。

因为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一、解析与探究(教材P5)根据上述材料,试归纳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

①基本特点: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中,各个阶层的关系既是家族隶属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一庶人”的宗法等级,另一方面表现为“周王一公、侯一大夫一士一皂役”的行政等级,二者紧密结合。

②形成原因: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同时受到上古时期部落联盟体制遗存的影响,西周实行分封制。

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政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与分封制相关联、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宗法制。

二、自我测评(教材P5)1.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提示:商代的附属国是被征服或主动臣服于商王的,附属国的首领由商王册封,但与商王基本上没有血缘宗亲关系;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附属国基本保持独立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发生战争。

而西周的诸侯则是被周王分封到地方的,被封诸侯或是周王的宗亲,或者通过姻亲与周王形成宗法关系,诸侯与周王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周王的势力渗透到诸侯国,周王派代表监督诸侯,对诸侯国的控制加强了,诸侯国的自主权有所削减,对周王的义务更加明确了;周初有的诸侯国打破商朝附属国的血缘界限,成为人口构成复杂的更有活力的新兴封国。

2.说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提示:①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西周的天子分封同姓宗族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

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封地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诸侯对下属再进行分封,形成“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世代均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为大宗,平位继承土地、财产和权力;嫡长子以外的子弟为小宗,降位继承。

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

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

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

特点:主要是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巩固分封制度,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

3.举例说明礼乐制度与宗法分封制的关系。

提示: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依据礼乐制度,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

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

“六舞”主要用于周代宫廷祭祀礼仪,规格标准各不相同。

天子用“八佾” (祭庙乐舞的编队八人一行,称“佾”,“八佾”即64人的舞阵)的标准;诸侯则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

“凡诸侯之礼:上公五积,皆饩飧牵,三问皆修。

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

飧五牢,食四十,篮十,豆四十,铡四十有二,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陈。

”对于侯、伯、子、男则另有一套规定。

三、活动建议(教材P5)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

试根据下列甲骨文的字形,找一找其中反映出的有关商周政治状况的信息。

提示:“执”甲骨文形状像一人戴手梏,“圉”像戴手梏的人被关进监狱,这两个字说明商周已有监狱;“王”是斧钺的象形,说明王权的强大;“臣”像一只竖立的眼睛,说明臣下对上级的俯首顺目;“劓”像用刀割鼻子,“刖”像用锯断人一足,这两个字反映商周时期有残损人肢体的刑罚;“巫”的字形为在龟甲上用刀刻画痕迹,以行占卜,指占卜之人,也反映出当时祭祀、占卜活动频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