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公共经济学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每一个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的人士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是构建其它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的管理问题,被一些人称之为真正的政治+经济的政治经济学。
现代公共经济学在传统的主要分析政府的公共收支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了公共选择,政府寻租,政府采购等内容,使公共经济学分析研究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进一步充实了公共经济学的内容。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员是公共部门的直接参与者,应熟练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习本门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一些最为流行与先进的经济学原理、理论范畴。
认识和掌握市经济条件下政府各种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与边界。
既懂得如何做好政府经济工作,又能监督政府的职能,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作出贡献。
本课程要求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阅读有关文献资料,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弄清有关概念、原理、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与公共部门的管理实践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中应把课程内容同我国现实公共经济活动联系起来,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以增强感性认识,更深刻地领会理论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将讲述:公共经济学的目标与范围、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支出政策、公共税收理论、公共税收制度、财政政策与国民经济的调节、赤字经济与公债及中国的财政制度及其改革;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规范,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加以综合,研究那些并非纯属市场、住户或厂商之间的经济问题,以求全面而又准确地理解政府行为。
教学重点是公共产品理论(含地方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税收理论和中国的财政制度及其改革;对于公共支出政策、现代税收制度、财政政策与国民经济的调节和赤字经济理论将做一般讲授,学生可以自习为主。
公共经济学
前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是在传统的财政学基础上的拓展。
把整个经济体系看成是由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共同构成的混合经济,认为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通过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来弥补市场失灵,但公共部门在干预经济活动的时候也要进行成本—收益核算,所以公共经济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科学。
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适当范围和方法、主要后果及其与社会目标的关系。
前言:公共部门的界定•两类经济主体:•由政府及其所有的机构和实体组成的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由个人家庭和私人企业组成的私人部门(Private Sector)公共部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之和。
公共部门的两个行为特点:•行为效果的普遍性:其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会覆盖全社会或某一区域范围的单位或个人;•行为过程的强制性:公共部门拥有垄断权利,其行为过程大多依赖于公共权利的行使得以完成。
公共部门的组成•政府部门(Government Sector)——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
•公共事业部门(Public Utility Sector)——产权归政府所有并依靠预算拨款维持其运转的单位总和。
•公共企业部门(Public Enterprise Sector)——产权归政府所有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总和。
政府部门(公共部门的典型代表)广义:政府政权机关的总和,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狭义的公共部门)、国家军事机关等。
政府部门拥有宪法赋予的强制性权力,它的主要职责是向全社会成员提供纯公共产品,不直接从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所需经费完全依靠预算拨款。
公共事业部门也提供一部分纯公共产品,如义务教育、防疫,但主要提供部分准公共产品,如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公园、电影院等。
公共企业部门供水、供电、供气系统等垄断行业,由政府官员或政府任命的代理人经营,经营目标受政府控制和影响,其产品或服务也由政府制定。
公共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经济运行)已经达到这样
一种状态,要使一部分人处境改变必须以另一部分人 的处境恶化为条件。
相关概念:
帕累托更优(Pareto Superior)指资源配置改变后,
①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②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
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指为达到更优而进
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
40
公平原则:
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 不同社会价值观有不同的标准 在第八讲《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中
做进一步论述。
公平的衡量标准:
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
41
劳伦兹曲线 (Lorenz Curve )
社会总财富 y
百分比
100%
80%
60%
40% 20%
E
A BF
O 20% 40% 60% 80% 100% x 家庭百分比
一个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廉价而又高效的政府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 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政府
两条基本原理:
公共产品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非市 场性社会生产活动和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再分配 (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社会基础设施整治、 收税、社会保障等)
.
42
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基尼系数由劳伦斯曲线而来,是劳伦斯
曲线的指数化。
基尼系数=A/(A+B)
A为阴影部分,B为OEF。
.
43
稳定原则的四大指标:
第十一章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以经济学方法研究 政治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主要流行于美国, 近年来声势与影响日益扩大,已遍及西方各国经济 学界。
为什么政府干预会产生“负效应”以及如何从 制度上弥补这些缺陷?
布坎南对政府失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政府政 策与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及其根源进行了较为深入 的分析,并就如何补救这种“失败”提出了具体的 政策建议,构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论”。
布坎南认为,所谓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执行 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 置。 一般地说,美国政府的政策在理论上可分为三类:
所谓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 就是政府选择。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经 济人的假定为分析武器,探讨在政治领域中经济 人行为是怎样决定和支配集体行为,特别是对政 府行为的集体选择所起到的制约作用。
所谓经济人假设,即是指:作为一个人, 无论他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性都是一样 的,都以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的满足程度 最大化为最基本的动机,亦即假定人都具有 经济人特点。
但是,作为当代西方经济学新自由主义或新
保守主义思潮的一支中坚力量,公共选择理论及
其政府与市场关系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它过分地依赖于“经济人”假设,并把政
局 限 性
治过程与经济过程加以机械类比,把市场经济的 交换原则无限制地运用于政治领域。它掩盖了当
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实质,没有把西方国家政
公共经济学·PPT课件
2001
2
课程的经济活动 第3章 外部效应 第4章 公共物品或服务 第5章 公共选择 第6章 公共支出 第7章 公共预算 第8章 公共收入
3
课程章节结构
第9章 税收原则 第10章 税种分类与税制结构 第11章 税收效应 第12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第13章 公债的运用与管理 第14章 财政乘数与财政政策 第15章 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10
2.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生产调 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的直接经济行为
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 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 析
在公共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 析工具,如供求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 衡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在公共经济学中被 广泛应用
11
3. 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在微观层次上,主要起作用的是价格,市场价 格调节生产和消费,而政府调节作用有限
在宏观层面,价格调节相对有限,而政府调节 十分重要
政府的三大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 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
12
4. 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1
参考书目
黄恒学. 公共经济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 鲍德威·威迪逊,邓平主译. 公共部门经济学.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华民编著. 公共经济学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刘瑞. 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分析. 新华出版社,1998 毛寿龙. 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 上海三联书店,2000 [日] 植草益,朱绍文等译.微观规制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重点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公共经济学是一门横跨政治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又是政治学几个分支之中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政治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公共经济学就是一门经济学角度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一门学科。
二、公共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要弄清楚政府是什么;第二,要研究政府应该做什么,要履行哪些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的职能,如调节社会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
)政府与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做出生产决策”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以事实依据和调查材料为基础,对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和描述,来解释事物现象的本事和内在运行规律。
也就是说,会带事物现象本身“是什么”以及“将会怎样”这些问题是实证研究法的核心。
用事实说明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回答是什么(What is)规范研究法:以一定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
四、公共经济学学科定位1、与微观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看来,最基本的单个经济单位是居民和企业,前者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后者是经济中的生产者,每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实现最大化。
2、与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正式借鉴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并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政府行为进行了更广泛研究,细致考察了政府经济行为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后果。
3、与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把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效用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等基本概论作为自己评价政府经济行为的出发点。
4、与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公共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公共经济学讲义(全套课件)
第一章 导论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公共经济学的体系概要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公共经济学与实践
第一节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是 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
在公共经济学中,公共经济、公共 部门经济(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和 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是可以且经 常互换的概念。
二、市场失灵主要表现 ----竞争失效(垄断问题) ----公共产品问题 ----混合产品和外部性问题 ----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 ----信息的不完全 ----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 ----收入公平分配问题
竞争失效
成本、价格 DD
P1
AC MB
P0
MC
Q
Q1
Q0
产量
自然垄断的生产者均衡
0.4则是 “警戒水位 ”
洛伦斯曲线 a b c
基尼系数 最小 次之 最大
收入分配 最平均 次之 最不平均
%
基
国别
尼
中国
系
印度
数
日本
的
韩国
国
菲律宾
际 比 较 ( 单
泰国 南非 墨西哥 美国
位
巴西
:
法国
德国
)
意大利
俄罗斯
英国
澳大利亚
年份 1998 1997 1993 1993 1997 1998 1993-1994 1995 1997 1996 1995 1994 1995 1998 1991 1994
洛伦兹曲线中的OFE折线,意味着唯一的家庭 拥有100%的财富,而其他所有家庭财富都一 无所有。图中的弧形曲线OE越靠近对角线则 社会财富的分配越平等,越靠近边框OFE则越 不平等。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导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2 公共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了解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主要经济学家及其贡献1.3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公共经济学的作用和价值理解公共经济学在政策制定和分析中的作用掌握公共经济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第二章:市场失灵与公共干预2.1 市场失灵的概念与原因理解市场失灵的定义和表现掌握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2.2 公共干预的理论基础掌握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外部性、公共政策和信息不对称等概念2.3 公共干预的方式和手段掌握政府干预市场的不同方式了解税收、补贴、价格控制等公共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2.4 公共干预的评价与反思掌握公共干预的效果评估方法分析公共干预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第三章:财政收入与分配3.1 财政收入概述理解财政收入的定义和分类掌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2 税收原理与制度掌握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了解税收制度的构成和运行3.3 税收负担与优化分析税收负担的衡量方法和影响因素掌握税收负担的优化原则和策略3.4 财政转移支付理解财政转移支付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安排和效果评价第四章:财政支出与政策4.1 财政支出概述理解财政支出的定义和分类掌握财政支出的主要领域4.2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分析财政支出效益的影响因素4.3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理解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功能掌握财政政策的工具和运用4.4 财政政策实践与评价分析我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和效果评价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和局限性第五章:公债与财政风险5.1 公债概述理解公债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公债的发行和偿还机制5.2 公债政策的功能和效应掌握公债政策的经济效应和风险管理分析公债政策的目标和运用5.3 财政风险的概念与评估理解财政风险的定义和来源掌握财政风险的评估方法和指标5.4 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策略分析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途径掌握财政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政策选择第六章:政府间财政关系6.1 财政分权与财政联邦主义理解财政分权的概念和原则掌握财政联邦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6.2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了解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类型和机制分析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公平与效率问题6.3 税收划分与政府间财政竞争掌握税收划分的原则和方式分析税收划分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影响6.4 财政危机与财政协作理解财政危机的成因和影响掌握财政协作的机制和作用第七章:财政与微观经济7.1 财政政策与市场结构理解财政政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掌握财政政策在竞争和创新等方面的作用7.2 财政政策与企业行为分析财政政策对企业投资和决策的影响掌握财政政策对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作用7.3 财政政策与收入分配理解财政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掌握财政政策在减少贫困和不平等方面的作用7.4 财政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分析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掌握财政政策在促进就业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的作用第八章:环境财政与可持续发展8.1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8.2 环境财政政策工具与实践掌握环境税、碳交易市场等政策工具分析国际上环境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8.3 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政策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掌握财政政策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8.4 中国环境财政政策的挑战与选择分析中国环境财政政策面临的挑战探讨中国环境财政政策的发展方向和措施第九章:国际财政关系与政策9.1 国际财政关系的类型与形式理解国际财政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国际财政关系的实践和案例9.2 国际财政协调机制了解国际财政协调的机构和国际协议分析国际财政协调的作用和局限性9.3 国际税收合作与避税问题掌握国际税收合作的原则和机制分析国际避税问题的成因和影响9.4 中国参与国际财政合作的策略与选择分析中国参与国际财政合作的现状和意义探讨中国参与国际财政合作的策略和方向第十章: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10.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理解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的意义和目的掌握选择和分析公共经济学案例的方法10.2 经典公共经济学案例解析分析经典的公共经济学案例提炼案例中的经济学原理和政策启示10.3 我国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现实中的公共经济学案例评价案例中的政策效果和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导论中的公共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意义:理解不同研究方法对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公共经济学在政策制定和分析中的重要性。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课件第十一章 税制改革
2020/7/6
第十章 税制改革
20
(二)线性所得税战略
线性所得税战略是以综合所得税概念为基 础,针对产生于累进税率结构的种种问题而提 出来的,即在税基广泛扩大的情况下,结合减 免税措施,实行不变边际税率的线性税率结构。
2020/7/6
2020/7/6
第十章 税制改革
6
1.桑德福标准
(1)税制改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改革者确立 的目标。
(2)税制改革的可持续性。
(3)税制改革产生合意的或不合意的副产品的 程度。
2020/7/6
第十章 税制改革
7
2.马丁兹—凡奎兹和麦克纳伯标准
(1)新税制是否符合规范税制理论的基本要求。
(2)新税制是否能够征集足够的税收收入。
❖ 最适课税理论研究的三个问题。
2020/7/6
第十章 税制改革
13
(二)最适课税论的基本内容
1.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 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3.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2020/7/6
第十章 税制改革
14
三、财政交换论
1.对政府的征税能力必须从宪法上予以限制。
2.研究的重点问题是选择税基和税率结构,以把政府 的总税收收入限制在理想的水平范围内。
2020/7/6
第十章 税制改革
19
(一)综合所得税战略
❖ 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国家,按照亨利•西蒙 斯于1938年首次为美国提出的并于1966年为加 拿大卡特委员会所赞同的设想,改革所得税制。
❖ 这种改革战略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期间较 为流行,这是由当时多数发达国家的税制特征 及其问题所决定的。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一、资源配置理论〔22〕内涵: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构造、产业构造和技术构造以及地区构造,以优化的资源构造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
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根本制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那么:效率与公平效率原那么: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
〔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帕累托改良: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和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混合经济的含义和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市场与政府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一、主体〔61-68〕一〕政府政府的根本特征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根底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
【课税优势;制止和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本钱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构造,纵向信息流是主要的。
《公共经济学》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29
西方学者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认为,市场失灵是市场本 身难以克服和解决的,政府对市场的补充是 必要的。政府失灵只不过是技术上的缺陷, 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得到补救。尽管做到这 一点很难,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加以解决。
收入分配职能:主要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问题,以保持经济社会稳定。
稳定经济职能:主要解决宏观经济稳定运行 问题,以实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
精选课件ppt
25
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经济职能分工
公共物品的供给者 外部效应的消除者
垄断的监督制裁者 产权的界定与保护者 市场交易制度的维护者 收入分配的调节者 经济周期的熨平者 本国经济利益的保护者
2
一、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及其标准
市场经济要解决的问题 是资源配置问题,即如 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生 产出更多的财富,以最 大化地满足人们需求。
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 的资源最优配置指的是资源得到最有效率使用。 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不仅指资源配置有效率,还 包括公平分配和宏观经济稳定。
从逻辑上看,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 的基础的经济运行方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首 先应该是市场先于政府,市场的缺陷通过政府
来克服,这也许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精选课件ppt
31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原则和要求
要求: (1)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市场是资
源配置的基础,政府的角色定位应在于完善 市场、创造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和 条件,弥补市场的不足。政府干预经济的力 度因市场化程度和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尽一致。 (2)完善政府体制、提高运行效率
考试重点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12-29早【题型】选择2*5=10判断2*5=10名词解释4*5=20简答10*3=30材料题30*1=30【重点】导论公共经济学1.概念: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其效应的学科。
12.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
4在明确了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政府的经济行为之后,还必须对政府的经济行为作出界定,这事实上构成了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对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研究包括三个层次①政府的财政收支②政府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③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④政府的经济职能⑤对公共部门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协调、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研究3.研究内容:?百度都找不到的什么鬼。
自己看P7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都看〕1.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市场失灵是多方面的,可归纳如下:33①公共产品失灵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使得私人不愿意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他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总希望由别人来提供公共产品,自己"搭便车〞。
当这种想法在私人中间得到普遍认可时,市场就不可能自发地、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②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本钱或效益。
③垄断性失灵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给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谋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垄断造成市场效率低下、社会福利损失和寻租现象〕④信息不对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信息的掌握是不完全的,而这种不完全又往往表现为信息的不对称。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一个重要假定就是完全信息。
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⑤公平分配失灵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有效率,但是它所进展的初次分配是不够公平的,并不能满足社会公平分配的目标。
⑥经济周期性波动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或经济循环,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公共经济学课件(参考)
改称《公共经济学》,从而推动了财政学向公共
经济学的转变。
三、公共经济学的地位
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一样,其本质仍然是经 济学的分支,受到了社会学和其他经济学分支 的影响。
1.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讲述 是市场经济怎样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资源配臵 的,其由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 行为理论、分配理论及包括价格管制、消费与 生产调节、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政策理论组 成。
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澳大利亚经济学 家菲利普斯研究了1861-1975年英国失业率与物 价的关系发行,物价上涨,失业率较低,反之失 业率较高,在是因为增加就业必须增加货币投放 致使物价上涨。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目标的矛盾。一些经济学 家在对近百年来的物价资料分析中发行,经济正 常增长,物价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与上同;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也存在矛盾,因为经 济增长需要增加进口,容易出现国际收支失衡。
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 一是产品总的净社会收益非负,此为基本前提;
二是总社会收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异最大化即社 会净收益最大化,此为评判尺度。 当配臵在每一种产品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收益等 于其社会边际成本时,可实现的社会净效益的最大 化:MSR=MSC (教材第23页图所示)
B.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的含义:效率原则所要求的公平与 社会福利所认识的公平是不同的,公共经济学 应当从社会这一层面来认识公平原则。 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公平观; 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公平的认识也是不同的,经 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等等, 他们对公平的定义是不的。 公平的最低线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连接点有两个:
⑴与价格管制、消费与生产调节、收入分配平均化 等政府政策理论连接; ⑵公共经济学把政府作为单个经济单位研究其行为 的最优化,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此外,微
公共经济学课件:第11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Q
Q0
Q
图13-3 供给完全无弹性时 ▪ 图13-4 供给有完全弹性时
的税收转嫁
的税收转嫁
19
▪ 从价税的归宿分析
• 从价税是指以商品价格为税基,按一定的比例征 税。
• 对从价税归宿的分析:如图13-5所示
▪ 税收由消费者和厂商共同负担,负担的比例因D线斜率 的变化而变化。
20
P
Pd
F
S
P0
E
Ps
课于需求方的从
O
▪
Q
Q0
Q
图13-2 课于供给方的
量税的归宿
从量税的归宿
15
▪ 无关性定理
• 税收对价格和产出的效应,与对供给方征税还是 对需求方征税无关。
▪ 结论
• 在课征从量税时,税收最终由谁负担,和名义上 由谁纳税无关。
• 税收转嫁和归宿的具体情况实际上是由税后的均 衡价格决定的。
16
供求弹性对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影响
• 税收的法定归宿说明谁在法律上负责纳税。 • 税收的经济归宿说明到底谁真正负担了税收,它
所要反映的是由征税引起的私人真实收入的变化。 • 区分税收的法定归宿与经济归宿,有助于理解纳
税人法律责任和税收真实负担之间的差异。
6
13.1.2 税收转嫁的形式
▪ 基本形式
• 前转 • 后转
▪ 其他形式
• 消转(diffusedshifting)。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没 有进行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 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 平不比纳税前低,税负在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
E′ D
D′
O
Q
Q0
Q
图13-5 从价税的归宿
公共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市场机制的失灵(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的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第一:公共物品或服务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在公共物品或服务上发生了分离;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大于私人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在这种条件下市场显然不能按照有效的产量水平供给这类公共物品或服务。
(机会主义倾向,败德行为)第二: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公平,稳定是评判社会资源配置的三大原则;社会财富增长的最大化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化相统一是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由市场所决定的居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纳税前收入的分配,并不公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因素,一是每个人所能提供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的数量。
另一是这些生产要素在市场上所能获得的价格。
由于人们所拥有或继承的生产要素的差别,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往往会拉开差距。
一定的收入分配差距,可以提升效率差距过大就有违社会公平的要求,而且会导致贫困,富裕阶层中财富的浪费,社会冲突,低收入者阶层得不到发展与改善自己处境的机会等一系列不好的社会后果,由此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第三:经济稳定发展宏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效率即宏观经济效率的评判,需要借助其他的指标,即就业,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
自发的市场机制,并不能自行趋向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在实现宏观经济水平方面的失灵)原因: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的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如反应灵活的调节能力;从总供求角度看,不同经济主体,在实现其经济利益上所具有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也会使市场的自发力量,不能经常保证总供求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水平上相一致●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市场机制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上是无效的,公共部门或者说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就需要担负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任务。
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尺,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领域,也就是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的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次,要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通过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积极改善投资环境,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保持 经济稳步增长。最后,努力培养技能型人才,为 弱势群体提供就业保障,提高相对薄弱就业领域 的职业待遇。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战略 目标。
▪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在城乡和不同区域间 的不平衡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失衡。不同地区以 及城乡间薪酬及福利待遇差别很大,影响了高校 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和就业方向,这些因素导致我 国在高素质人才匮乏的同时又存在着大学生就业 难、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 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由传统 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组成。传统农业部门的 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数量较庞大的非公开性失 业;相比之下,虽然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较高,但从业人数也相对较少。
▪ 3. 调整产业结构与加强职业培训
▪ 就业结构的矛盾主要来自产业结构失衡及劳 动者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日本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健康产业;韩国促进信 息和通讯工业的发展以吸纳劳动力;德国为劳动 者提供专业培训、就业信息、咨询指导、介绍安 置工作,以及发放失业金;印度在全国各地设有 900多个就业信息交流中心,其中包括80余所大 学就业信息指导站;俄罗斯的劳动部门还特别针 对长期找不到工作而丧失信心的失业者,进行专 门的心理咨询和培训,使他们恢复信心、掌握谋 求职业的方法和技巧。
▪ 按照凯恩斯理论设Y表示国民生产总值,C表 示私人消费者对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I表示 私人企业对投资品德总需求,G表示政府消费和 投资对产品和劳动的需求,那么:
Y=C+I+G
假设国民生产总值Y仅与就业水平N相关,Y 水平越高,N水平也越高。由于在现实中就业规 模与劳动力规模有关,因此,最大国民生产总值 不一定能够达到潜在的充分就业水平YF。
▪ 一些欧盟国家主要通过向青年培训雇用公司 提供补助来缓解失业情况。例如意大利政府对于 雇用长期失业青年的私营企业,给予半年的工资 补助,每月金额相当于半个月的工资;希腊政府 采取补贴青年职业培训费和2%的工人社会保险金 的措施来减轻失业对雇用青年造成的压力;法国 政府实行的“青年就业计划”,针对26岁至30岁 未领过失业补贴的待遇者,在文化、教育、卫生 等领域增加20多种新职业供其选择,报酬不低于 法定最低工资水平。
▪ 3. 结业结构不合理
▪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结构性失业 的问题日渐严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的现象逐渐趋于常态化。劳动力素质与市场需求 不符、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我国结构性事业的 主要原因。
▪ 从目前招聘人员的文化程度来看,本科及以 上文化程度的需求人数大幅度上升,初中以下文 化程度的需求人数明显降低,市场对高学历人才 的需求越来越大。
▪ 导致眼高手低,就业状况不理想;其次,部分大 学生就业观念仍然十分被动,以等待企业招聘为 主,并不主动争取求职机会,往往错失了许多就 业机会;另外,高校对于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不 够深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认识,无法发挥 创新精神,或突破专业局限,由此造成高校毕业 生就业困难。
▪ 四、国外治理劳动力就业困难的经验
体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我国应当把改革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放在重点位置,把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高等教育投资
和改革的主要目标。
▪ 2. 调整产业结构
▪ 调整产业结构是应对周期性失业的根本途径。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我国产业升级、经济 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 首先,要改造和重组传统产业,从优化产业结构 入手,大力发展电子通讯、环保能源、新兴材料、 生产科技等产业,使之带动经济增长,从而创造 就业机会。
与资源供给极度不匹配的情况下,我国部分劳动
力处于失业的状态是可以解释的,劳动力供给总 量过剩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 2. 劳动力需求总量不足
▪ 劳动力需求直接体现在企业提供岗位的多少。我国经 济体制的转型、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城乡的经济差距直接 导致了劳动力需求总量不足。
▪ 凯恩斯失业理论把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 态的社会总需求称为“有效需求”。社会总就业量的大小 取决于社会有效需求的大小,但单纯依靠市场无法实现供 给与需求的均衡状态,从而不能实现充分就业,非自愿失 业必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引发的非自愿失业需要政府的 积极干预,采取各种手段直接或间接扩大劳动力需求,增 加就业岗位。
▪ 三、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理论解释与原 因分析
▪ 1. 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
▪ 目前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严重过剩,成为社 会发展的沉重包袱。劳动力供大于求的重要原因 是人口基数过大和资源不足。虽然我国计划生育 政策延缓了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惯性 作用,预计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状态会持续至2017 年。因此,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依然存在,就 业压力无法缓解。
▪ 二、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表现
▪ 1. 就业困难的历史梳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直接 或间接的计划管理,实施的是政府劳动部门分配 就业的制度。政府劳动部门在地区间和部门间分 配劳动力,使得劳动资源和和安置相对平衡,采 取的主要措施有介绍失业人员就业、国家对毕业 生统一分配、城市复员军人实行归口包干等。
▪ 尽管专家预测,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从2013 年开始增势平缓,2016年达到峰值后将开始逐渐 减少,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也在缓步下降, 然而劳动力资源丰富与连年增长的人口压力是并 存的,劳动力供给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劳动力供 给过剩成为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我国劳动 力供大于求的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 1978年起,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 济体制转变。面对人口快速增长以及老龄化带来 的社会压力,我国制定了就业有限和公平就业的 战略指导方向,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 策,以确保就业的稳定。2002年2008年期间, 我国针对就业问题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积极政 策,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我国劳动力依然 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
▪ 5.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 近年来我国企业招工难现象不断加剧。除了 对工资的要求之外,新一代农民工还追求精神、 文化、权益等方面的满足,因此企业需要更人性 化的管理模式才能留住员工。
▪ 我国劳动力市场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快速 发展,未来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职位数量 增长,将推高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 在上图中由于实际总需求水平所对应的国民 生产总值低于潜在的充分就业时的国民生产总值 水平。即Y1<YF,因此为了达到潜在充分就业水 平,需求增加C、I或G支出。根据边际消费倾向 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规律,消 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在短期内难以增加,因此政府 支出是唯一增加总需求的方法,当政府支出从G 增加到G’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满足充分就业的 产值水平。因此凯恩斯主张加强政府干预以实现 充分就业。
▪ 1. 政府创造就业岗位同时扶持自主创业
▪ 日本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创造 新工作岗位。1999年日本政府为了应对经济与产 业结构的改变,制订了《第九个基本就业计划》 以改进失业补贴,提供稳定就业。
▪ 美国主要通过鼓励自主创业来扩大就业需求。 在美国,成立新公司的注册资金底线为零,极为 发达的风险投资能为创业者们提供解决资金的路 径。
▪ 另一方面我国就业人员在第一、第二和第三 产业中分布失衡。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的占比只有38%,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60.6%)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50%)。
▪ 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就业人口三大产业的 比重由小到大分布的合理顺序应该是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 约占总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二。
▪ 我国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 位不高。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主要以信 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但中国 仍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主要集中在低端 服务性岗位,主要体现为非正规就业岗位的增长。 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导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不 能顺利转移到城市,城市劳动力无法顺利再就业。
▪ 4. 高校毕业生就业艰难
▪ 我国新增劳动力就业竞争压力巨大。在全国 每年新增的800万个就业岗位中,有一半以上提 供给高校毕业生,即使这样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 率不到65%。据调查,从2012年10月29日至 2013年4月10日,2013届本科生签约率为35%, 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签约率 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 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就业人数和就业 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更加显著。2009年我国就 业人数达到了7.86亿人,是1978年就业人数的 1.95倍。据统计,我国每年经济增长保持在 8%~9%的速度时,劳动力供求缺口仍有1200万 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人以上。
▪ 劳动力供给过剩超过了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 合的最大限度。中国劳动人口占世界的26%,但 拥有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 1.85%的知识技术资源和1.83%的国际资源。相 比之下,美国则以世界上16.02%的自然资源、 31.1%的资本资源、34.93%的技术资源、 24.24%的国际资源来为占世界劳动力总量不足 5%的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因此,在劳动力数量
▪ 2. 控制劳动力供给量并提高劳动者素质
▪ 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主要通过控制劳动力 供给量以降低青年劳动者失业的可能性,延长劳 动者受教育年限,推迟其进入市场的年龄可以缓 解就业压力。这些国家还鼓励向境外输出劳动力 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 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英国、德国积累了 较为丰富的经验。英国加强大学与地方社区的联 系,利用志愿者行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提供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 桥梁,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的知识交流。
▪ 3.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