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棺葬秘密论文
弥高者以为至孝,关于悬棺的未解之谜
弥高者以为至孝,关于悬棺的未解之谜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它不同于土葬、火葬、水葬等葬式,悬棺葬是将棺材悬于绝壁或是崖洞,相传是古代少数民族中的葬式文化。
先来看一下我国各地区著名的悬棺葬。
江西龙虎山悬棺,成片的千古崖墓群置于绝壁之上,被称为世界文化史的奇观。
始于明朝的僰人悬棺,共保存了265具墓葬,是国内数量最多,墓群最多的地区,位于四川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
有“岩棺博物馆”之称的龙河岩棺,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龙河流域,龙河的两岸就有130多处,约1000多穴,这些岩棺都建在万仞绝壁之上,最高的离地有20多米。
武夷悬棺数量过千,这些悬棺都放置在离地几十米的悬崖上,并且一般临水。
这些棺木的形状为船形,所以也被称作“船棺”。
为什么是船的形状?这可能与当时武夷山人的生活环境有关,他们临水而居,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据传公元前3世纪左右,武夷山一带被闽越国统治,后来被汉所灭,闽越国后人被迁往江淮一带。
从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悬棺葬遗迹的研究现实悬棺葬的方式始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春秋战国时期并且一直延续到了元明朝时期终止,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至于悬墓葬方式的具体开始时间与为何终止这些谜底我们目前仍然不得而知。
除了古埃及的金字塔之外,悬棺葬是我国古代主要分布在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种对死者遗体处理的特殊方式,对于这种充满了民族特色的悬棺葬的墓葬方式也同样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在科学技术极其之后的封建社会人们是怎样将一个重达百斤的棺木放置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呢?现在一般推测,南方的少数民族长期依山傍水居住,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观念意识。
悬棺放在靠山临水的位置,棺形多为船形,表明了他们对山水的依恋与寄托。
把棺木高悬于绝壁之上,可能出于一种孝道观念。
唐代张鷟在《朝野金载》一书里记述,王溪蛮父母死后,置棺木“于临江高山半胁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
揭秘贵州悬棺之谜
揭秘贵州悬棺之谜万丈悬崖负物而行上百棺材留绝壁奇迹:上百棺材留绝壁进入格凸河风景区,顺河而上,在中部的悬崖上,存放着数十口棺木。
如今,这片悬棺遗址地,已被当作当地苗族的葬礼文化纳入格凸河风景区范围。
悬棺葬,是一种比较奇特的丧葬方式,分布于我国四川、广西、湖南、福建和贵州等地。
在我省,主要集中在平坝县桃花村、紫云县格凸河和惠水等地。
悬棺的放置方式分3种:一是木桩式,在峭壁凹入可避风处,凿孔插桩,架棺于上;二是凿岩式,凿岩为穴,置棺于内;三是自然洞穴式,利用岩壁天然缝隙或洞穴,置棺于内。
前两种在紫云县的格凸河河畔出现,后一种在平坝县桃花村和黔南惠水出现,自然洞穴式埋葬甚至至今还在延续着。
紫云的格凸河畔,记者看到,悬棺离地面高度大约在百米上下,高的甚至几百米,在陡峭笔直的悬崖上,悬棺或悬在岩上,或藏在天然的洞穴中。
“在几十年前,我们这里的苗族都用悬棺葬,但是现在不用了。
过去,这里的悬棺有三四百副,但是被大水冲走了大多数,现在剩下的只有少部分了。
”附近大河苗寨的族老王德元介绍说。
长期对悬棺葬进行研究的当地学者易华也介绍说,这种悬棺葬习俗,在当地的苗族地区一直存在着,自然洞穴式悬棺至今仍然保留着。
易华说:“在悬棺岩脚下的村寨宗地乡红岩村锅枪组,一位苗族老人告诉我,其中一悬棺内的死者是他们的祖辈,祖辈离世已80多年了,现在他们已经不再使用悬棺葬了。
”历史:悬棺葬有四大好处为什么要把去世的老人安葬在悬崖上?王德元说:“由于以前的土地紧张,没有土地埋,埋葬时就拿来放这里。
这个是一个好地形,我们苗家的老人过世就葬在这个三百米高的洞里面。
”王德元所说的,其实只是悬棺葬的原因之一。
当地的苗族人民认为,悬棺葬有四个好处:一是防止仇人破坏老人的棺材;二是防止野兽的侵袭;三是便于长久保存;四是利于节约耕地。
据易华介绍,很早以前,格凸河一带苗族人的祖先,居住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后来由于战争,一路征战迁徙,最后辗转到格凸河畔定居下来。
“悬棺”究竟是怎样放上峭壁的?_初中初二作文800字
“悬棺”究竟是怎样放上峭壁的?“悬棺”究竟是怎样放上峭壁的?众人所知,悬棺是中国古代南方的一种奇特的葬俗,利用木桩、天然岩缝将棺木放在“人踪灭、鸟飞绝”的万仞绝壁上,或是深藏洞内,微露穴外。
因此,成为现在某风景区的独特景观!那么,“悬棺”究竟是怎样放上峭壁上的呢?古人为何要不辞劳苦将它高悬于绝壁上呢?这些棺木放在这有多少年月了呢?多少年来,一直引起人们的极大好奇,更使考古学家们、民俗学家们、历史学家们孜孜以求,乐此不疲。
就在前些日子,浙江就有人愿悬赏10万元,为得就是求解这悬棺之谜。
现在一般推测,南方的少数民族因长期依山伴水居住,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以及观念意识。
把棺木放在靠山临水的位置,表现了他们对山水的依恋与寄托。
放在悬壁上可能是出于孝道观念。
在唐代的《朝野佥载》一书中便有记载,不过这也只是推测而已。
还有的是修栈道而运悬棺,首先用人力、畜力顺着事先捕设的栈道再把棺木运入岩洞中。
在现在的九曲溪两岸的岩壁缝隙处还可以看到一些残存的木料,可能是安置棺木后为了保全不受破坏而将栈道拆除的遗物,但其他安置棺木之处全是绝壁,因此难以令人信服。
还有两个说法一是从下往上吊装放置棺木,然而按当时的生产水平,恐怕还不能将棺木吊到高达几百米的悬壁岩洞中的机器。
另一说法是从上往下的悬索下棺,此说法似乎较为可能,但也无更多的证据证明。
可令人头疼的是,中国的“悬棺”之谜尚未解开,考古学家们又发现外国也有悬棺存在,从中国南方、西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一直延伸到太平洋西部群岛,甚至在大洋洲也有及其变种棺木,为船棺或独木舟棺。
这就使悬棺之谜更加迷雾重重了。
是不约而同的巧合,还是有意无意的文化传播?假如是后者,那么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同太平洋岛屿各民族文化血缘与族属类别,就须重新探究了!“悬棺”究竟是怎样放上峭壁的,没有人知道,但是有一点,那就是按当时的生产水平是没有办法能将棺木吊到乃至放到高达几百米的悬壁上的工具、机器设备!那么,只能说明古代有些事物的科学水平已超越了现在,或者这并非是当时的人们所为,而是外太空高智能生物所为!。
武夷山千年悬棺的未解之谜终被解开
武夷山千年悬棺的未解之谜终被解开武夷山悬棺葬同天葬、水葬一样,是一种古老的丧葬形式,武夷山千年悬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时代,远自我国商周时代便已出现。
葬址一般选择在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离水面数十至数百米的天然或人工开凿的洞穴中,有些则是直接放在悬空的木桩上面。
武夷山九曲溪两岸的峭壁上,至今仍存有悬棺遗迹十余处。
武夷山位于横贯福建、江西两省的武夷山脉北段,方圆70平方公里。
这里的植被茂密、河水清澈,并有着奇特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美誉。
在地质史上,由于造山运动的影响,这里的山脉发生褶皱断裂和抬升,在峭壁峡谷间形成了许多的天然缝隙和岩洞。
就在这些天然的岩洞里,存放着远古时代巨大的秘密。
一千多年前,福建的一位著名学者在武夷山游览时,看到半崖上的山洞里放着一些棺材,十分吃惊,便在笔记里写下了“悬棺”一词。
从此,悬棺成为同类葬俗的专用名词。
武夷曾属瓯地。
古时有过闽瓯、越沤(瓯)等称,秦汉之际又俗分为东瓯、西瓯,武夷应属瓯人的活动中心。
春秋末,西迁的西瓯人统一了岭西,沿续至今的就是壮族。
壮族人自称中有“但”的音节,即与先世源于古越的?人有关。
壮族有个原始故事:说是一位孤清的老太,收养了一个短尾人。
她死时,这个短尾人刮起了一阵狂风,把老人的遗体送到了悬崖之上,因为短尾人是不凡的龙子、他每年三月三都要来扫墓,因此形成三月三的歌节。
这个瓯人的故事,与瓯地武夷山的悬棺葬俗似有很密切的联系。
“龙子”是?人的自称,这个短尾人就包含了?人的图腾崇拜印迹。
祝穆(宋)曾引古记云:“混沌初开,有神星曰:圣姥母子二人来居此山。
众仙立为皇太姥圣母。
”她也是“幔亭招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母子两人居于山中,与上述那个故事中的主人翁不正恰好对应么?同源于古越?人──“但”的侗族,最崇奉的神就是“去世了的祖母”,都带有明显的母系社会的痕迹。
这种葬俗难道发源于母系社会?或是与母系的某种风俗有关?故事中所表现的葬俗,似仅出于后人的崇敬,也就像人们所普遍猜测的那样,极受族人尊敬的人物,才可能享受这种礼遇,因为这种祭奠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11407300238 白洋 千年考古之谜
千年考古之谜——悬棺白洋(包装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1102班 11407300238)内容摘要:”悬棺葬”,是一种充满神秘感与恐怖气氛的一种古老葬式,“悬棺葬”的名称很多,名称也因地而异,据不完全得统计大约有四五十种。
由于历史悠久也使得悬棺之谜越来越难解,对于它的研究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说。
“悬棺葬式”是一种放置死者尸骨的特殊方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对这种富有深厚神秘文化内涵的悬棺葬式,存在着许多令今人无法解释的困惑之处,我们应该从多处了解比对得出它想要传达给我们的真正蕴含。
关键词:“悬棺”规律性葬具置棺方式宗教观念等“悬棺”同义词“悬棺葬”,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的探讨源自于它是中国古代葬式的一种,但这个名词却深深的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悬棺”表面意象上看来指的是死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峭壁的木桩上,或者放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者是半悬于崖外。
这个习俗流传于南方的少数名族中,有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地,悬棺葬的流行也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悬棺葬是在福建省的武夷山地区发现的,据考究距今已有三千到四千年之久;而出现的最早是近现代,台湾省的耶美人所使用的悬棺葬。
一、“悬棺”的由来对于“悬棺”的来源学界历来多有争议,例如生活在福建周宁、福鼎、柘荣、屏南等地区的畲族同胞,有一个关于悬棺葬由来的传说:上古时,畲族的始祖盘瓠王与高辛帝的三公主成亲,生了三男一女,全家便迁到凤凰山里狩猎务农。
因为盘瓠王是星宿降世,生不落地,死不落土,所以他去世后儿孙们就用车轮和绳索把棺木置于凤凰山悬崖峭壁的岩洞中。
往后代代沿袭,形成了古代畲族人的悬棺葬习俗。
畲族的“畲”字,古时写成“輋”字,也包含了这个故事的意思:在凤凰山,有位大人物去世后,用车轮把棺木悬挂在峭壁岩洞中安葬。
还有人认为“悬棺葬”正是落土葬习俗的自然发展。
具体而言,它与新石器时代的土葬墓有密切关系。
当时我国的土葬墓遍及全国,包括文献记载的悬棺葬地区和考古发现的悬棺葬地区。
千年悬棺之谜
悬棺葬的起源
• 悬棺葬地的选择必须依 山傍水和船形棺的使用 反映出悬棺葬起源于江 河湖海的水居民族。据 历史文献记载和目前所 掌握的考古资料,福建、 江西等东南地区的悬棺 葬在我国悬棺葬年代中 最早,且为古代越族之 葬习。
悬棺的主人:
一般认为是春秋 时期以前居住在 今川南、滇东北 一带的僰人人, 故称“僰人悬 棺”。
僰 人 悬 棺 岩 画
为什么把祖先安葬到 高山绝壁之上?
• 1.高山险地能防止人和野兽 的侵扰 • 2.崖墓通风,向阳,干燥, 能够有利於棺木、屍体和 殉葬品的长期保护 。 • 3.依山傍水,是亡灵的依恋 和信仰 • 4.葬得越高,离天堂越近, 升天就越快
珙县僰人悬棺景区图
揭秘:
悬棺是人力所为
1悬棺葬是“孝道”的表现 或是为了追求吉利 。有的 提出,这是为了表达后人对 死者的虔敬,如五溪蛮: “弥高者以为至孝”。越高 就越吉利、越吉祥。
2子民们臣服的意识。
悬棺葬的影响
这种葬俗竟波及到南方的 十四个省、区,成为我国 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 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 它的影响甚至波及到东南 亚。由于数千年的发展, 这种葬俗文化的内容因而 显得格外丰富。棺形由船 简化为似屋、似函、似臼、 以至普通棺具。是一个民 族最有代表性、最为传统 的风俗之一
悬棺葬由来的传说
上古时,畲族的始祖盘瓠 王与高辛帝的三公主成亲, 育有三男一女,全家迁居 凤凰山狩猎务农。因盘瓠 王是星宿降世,生不落地, 死不落土,所以他去世后 儿孙们就用车轮和绳索把 棺木置于凤凰山悬崖峭壁 的岩洞中。其后代代沿袭, 形成了古代畲族人的悬棺 葬习俗 。
悬棺中的干尸
置棺方式
对悬棺葬研究的书目
我想说
悬棺 葬,作为古代先 民的文化遗存,我们不能 对它漠然而视之,不能不 对它寄以应有的关注。 “千古之谜”谜底要揭开, 需要时间,需要付出不懈 的努力。就世俗人生的观 点而言,尊重它的存在, 在可能的条件下保护它的 存在,让 文化更好地遗 而存之。
武夷山悬棺之谜
武夷山悬棺之谜生、老、病、死,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规律。
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区或哪个民族中,人们对“死”的认识都相当重视,所谓“事死如事生”,说明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和生存的认识看得一样重要。
因此,死者的亲属对亲人死后怎么处理,以及采取什么方式埋葬,就显得非常重要。
《易〃繋辞傳下》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藏)之中野,不封不树。
”“不封”是说没有封土堆,“不树”是说不种树木。
因此,最早人死了,只是给他穿上衣服,盖上薪草,藏于荒野之中,就算完了。
后来,人们给死者挖了个土坑,盖上泥土,就出现了土葬。
以后,为了辨认和识别,又在墓坑上堆土,于是就出现了带封土堆的坟墓。
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习俗,又出现了树葬、水葬、火葬、天葬、崖葬等各种埋葬习俗,在福建武夷山风景区,古代就有一种把死者的棺木安放在高山崖壁洞穴之中的、奇特的悬棺葬习俗。
而这悬棺葬中埋葬的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埋葬?以及它们是怎样安放上去的?就成了千古之谜。
一、史料记载与传说历史上,最早记载这种埋葬习俗的、是一千多年前在福建当官的南朝建安太守萧子开。
他在其著作《建安记》中,曾写道:武夷山有“悬棺数千”。
清代董天工的《武夷山志》对武夷山船棺也有过许多详细的记载。
面对烟雨飘渺、束之高阁、壁立万仞、可望而不可及的悬棺,千百年来,人们给它们取了“架壑船”、“虹桥板”、“仙函”、“仙蜕”、“金棺材”等等扑朔迷离的名称;各种传说,更是众说纷纭,有的甚至认为这棺板能“除胃痛、避火灾、祛邪祟”。
迷信色彩十分浓厚。
1973年9月,面对各种传说的诱惑,在武夷山观音岩终于发生了一次盗宝事件,有几位好事之徒用绳梯攀上岩洞,从上百米高的峭壁洞穴中推下了一具船棺。
为了科学地阐释这种奇特的葬俗,破解这一千古之谜,还船棺的本来面目。
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文化馆等单位,先后对武夷山的悬棺葬作了多次的调查,基本掌握了武夷山悬棺葬的的分布和保存情况。
中国古代悬棺与风水、地理环境的关系
中国古代悬棺与风水、地理环境的关系摘要:悬棺葬是古代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一种古老丧葬形式。
这种奇特丧葬民俗,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悬棺葬不仅反映了行悬棺葬仪式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迁移等情况,其分布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地理规律性,多分布于临水的山崖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联系。
本文从风水学、地理学的角度来论述悬棺葬,首先简述悬棺葬,重点在于悬棺葬与风水、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分布在南方的原因。
关键词:悬棺,悬棺葬,风水,地理环境。
Abstract: In ancient China,the overhanging coffin prevailed in south mountain area,lasting more than three thousands years.It’s distr ibution shows geographical rule,reflects distinct relatinwith the natural conditions. Danxia landfrmis defined as and frm made up f non marine red clastic rock and characterized by redwalls and red cliffs.There are lost of overhanging coffinsin the Danxia landform area South China,includingtheoldest overhangingcoffins andthe most typical ones. Theoverhangingcof fins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Danxia culture. In this paper, Feng Shui, Cliff discussed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buried, first briefly Cliff funeral, burial and Feng Shui Cliff focus,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s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south of the reasons.Key words:overhanging coffin,overhanging coffin prevailed,Fengshui,Geographical environment1、中国悬棺简介悬棺是悬挂峭壁上或置悬于峭壁洞穴中的棺木。
论中国悬棺葬
论中国悬棺葬摘要: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广居于南方的濮越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被认为是世界史上的一大奇迹,悬棺葬神秘的由来,悬棺葬深远的宗教观念,以及悬棺葬葬地的选择,多种悬棺葬类型,还有最为神奇的升置技术,给悬棺葬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让各国科学家不辞辛劳前来研究,让世界各国人民不断前来观看这一宏伟壮观之景,从而让悬棺葬旅游开发价值大大增加。
关键词:葬俗,神秘的悬棺葬,旅游开发悬棺葬的由来及命名“悬棺葬”是崖葬中将殓尸棺木高置于临江面海、依山傍水的悬崖峭壁之上的一种葬俗。
悬棺葬的年代最早可断为夏商,活着的人们希望死者需要较好的安息之地,而那刀切斧劈悬崖上的天然洞穴、凹槽,就是最理想的了,这里清静,可以仰观蓝天,俯瞰山水,没有一般城市的喧闹,这里人迹罕至,与世隔绝,无任何干扰,犹如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就是有些地方称为悬棺葬的依据,另外有些地方将悬棺材安置在这样险峻的地方没人破坏,没有水淹及其腐烂的条件,就能够永远的保存下去。
“悬棺”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人顾野王谓武夷山“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
到1948年芮逸夫在《僚为仡佬试证》的论文中第一次把“悬棺葬”作为专有名词提出,后来不少学者沿用“悬棺葬”是崖葬中将殓尸棺木高置于临江面海、依山傍水的悬崖峭壁之上的一种葬俗。
悬棺葬的宗教观念最近国内外最流行的是“普渡灵魂说”。
这种观点认为,悬棺的葬具形式虽多,但船形之棺应是源于独木舟,“这种以船为棺的习俗反映了古越人的宗教信仰,在他们看来,同他们密切相关的这只船,会把他们的灵魂载回故乡,或驶向另一个美满世界去,装殓尸的棺体制成船型,船是“普渡死者灵魂的器具”或称为“超度死者灵魂”把死者灵魂“送往天堂的超度船”四川珙县流传这样的民间传说:僰人部落首领阿旦因部族遭受恶性传染病,死亡者甚众,他自己也染上重病。
他把弟弟阿断藤喊到病榻边,对他说:“听老人说,我们僰人远祖老奶奶住在很高的山头上,她知道一切,你快去找她,请她救子孙后代。
悬棺悬谜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奇特的丧葬习俗,比如说曾经风行于一些少数民族的“腹葬”,就是死者的亲朋好友一起分食死者的尸体,他们认为这样死者的灵魂就能得到安慰。
当然,这种非常奇特的葬礼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非常奇特的古代丧葬形式——悬棺葬。
悬棺悬谜江西龙虎山,沿着卢溪河顺流而下,两岸的千尺绝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其中一些洞中暗藏着秘密。
当地老辈人常常讲“金子藏,银子藏”,意思是说那些洞里藏着许多宝贝。
洞里究竟藏着什么?有人说是金银财宝,有人说是无字天书,说法不一。
由于这些洞穴都在距离水面20~100米的悬崖峭壁上,人们无法上去看个究竟。
20世纪70年代,一些用于封闭洞口的木板因风化而掉落,洞里的秘密才露出端倪。
原来,这是一种崖墓葬。
随着更多的封门板跌落,越来越多的棺木重见天日。
有的是群葬,仅一个洞穴里就放置了十几具棺木,有的是夫妻葬,更多的则是独葬。
棺木都被放置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里,而且都选择了朝阳的一面。
这种墓葬形式就叫“悬棺葬”。
那么,这些悬棺的主人是谁?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他们的后人为什么要把祖先置于高高的悬崖之上?这些棺木又是怎样被放上去的?其实,悬棺葬在我国个省市都有,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川珙县麻塘坝的悬棺和福建武夷山地区的悬棺,此外还有三峡悬棺及龙虎山悬棺等。
尽管这些悬棺放置的形式不太一样,比如说有的采用打桩的方式,有的在悬崖上人工凿洞,有的则利用天然洞穴,但相同的是,它们都高高地悬在距离地面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悬崖峭壁之上。
墓主是谁一直以来,人们将悬棺称之为“千古之谜”。
就拿龙虎山悬棺来说吧,他们的主人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这些都还是谜。
如何揭开谜底呢?也许打开棺木就真相大白了,但问题是怎样才能上到悬崖去打开棺木呢?1978年,江西省成立了龙虎山崖墓悬棺考古工作队。
考古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怎样才能进入绝壁上的崖洞,为此有人提出了用毛竹搭架的方法。
悬棺较多的3号洞被确定为第一号目标。
崖墓悬棺之迷和古越文化
崖墓悬棺之迷和古越文化崖墓悬棺之迷和古越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奇特的丧葬习俗,这些奇特的古代丧葬形式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
然而,在龙虎山仙水岩的百米绝壁上,却有着大片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战国崖墓群。
龙虎山崖墓下临深渊,地处绝壁,因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产生了种种神话传说:有人说这洞里的东西,是神仙用金丝线吊上去的;也有人说这洞里装的是无字天书、金银财宝。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崖墓洞口封门板风化后的掉落,人们才知道里面藏着的竟然是一具具棺木。
这些棺木都被置放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里,而且都选择了朝阳的一面,因为从视觉上感觉像悬在空中,故人们把此棺木叫悬棺。
它们的位置几乎都在悬崖峭壁之上,高低不等,远远看去大小不一,随着洞穴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奇特的景观。
悬棺的前世今生1978年,为了探明崖墓的秘密,江西省成立了专门的龙虎山崖墓悬棺考古队。
几位当地经常攀岩采药的药农自告奋勇顺着搭起来的毛竹架子进入了崖墓洞,里面取的文物后来被送到国家文物局进行碳14鉴定,结果令人震惊,这些文物距今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
也就是说龙虎山的悬棺主人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消息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1979年末,考古人员在龙虎山地区开展了更大规模的古悬棺科考,这也是我国悬棺葬区第一次大规模科考活动,共清理了18个岩墓,发掘了棺木37具,发掘出土文物220件,包括瓷器、骨器、玉器、纺织具、乐器等。
2005年,科考队又一次对龙虎山崖墓进行了考古活动,初步描绘出古悬棺迁徙的路线,并发现了一些新的重要线索。
在棺木中发现的有席纺筛纹的"印纹硬陶罐",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
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斜织机和印花织物,将我国成熟的纺织机械史向前推进了500年。
在木剑的剑鞘内还发现了类似纸纤维的物质,还出土了以往认为隋唐时期才有的乐器十三弦琴,比历史记载早了近十年。
到目前龙虎山已经发现了202座悬棺葬,除最早集中的仙水岩有上百座外,马祖岩、金龙峰及周围地区均有零星崖墓。
幽幽悬棺 千古之谜
自 巴东县 城溯 江 行 至铁棺峡 , 此峡 北岸高 岩墩 匕 , 曾
置一 棺材 , 黄褐 色似铁 , 故 名 ‘’铁棺 ” , 这 就是铁 棺峡船 棺
葬 遗 址 。据 当地 老 农 称 ,
年 , 曾有 一 行 人 在此 岸采
‘五 指 灵 ” , 坐红 绳至 半 岩 中 , 发 现 一 只 长 约 米 的小 木
日晒 、雨打 霜侵而 不朽 , 其 神秘和奇 异之 处无不 令人遐 想万 千 。传说 , 古 人施行 悬棺葬 的用意 是为 了 “死不 落土 ” , 也 有 人认为 施行悬棺 葬是 ”弥 高者特 别的神 秘 , 而其 中最 神秘 之 处 , 就 是古人 在生产 力不发 达 的情 况下 , 是怎 么把这些 沉 重的棺木 放 到高高 的悬崖峭 壁之 上的 。这 个问题 也是悬 棺千
叱 , 年平 均降雨 量在 毫米左 右 。冬 季温和 , 夏季 炎 热 , 雨 量充沛 , 四季 分 明 , 这都和 四川盆 地 、长江 中下游 平
原 没有 多大差别 。但 是 , 由于峡谷 深邃 , 因而 谷底接 受 日照
时间短 。冬天仅 中午 前后两 三个小 时可见 阳光 , 夏季 日照也 仅 五六个 小时 。峡谷里 风 力较强 , 风 向固定 , 多是顺峡 而吹
娜
自神 农 溪而 上 进入 小 三峡 即龙 门峡 、 巴雾 峡 和滴 翠 峡 , 在 秀丽 的青 山绿水之 间 , 有 一道独 特 、奇 异的景 象被
称为世界 文化史 上的一大 奇观 — 巴人悬 棺 。
悬 棺岩 葬 , 原 系古代 巴人丧 葬方式 之一 。古往今 来 , 悬 棺之谜 , 已成 为 巴文化的一 大千古 “悬案 ”。
的东西风 。巴东县 的平均海拔 高 米 , 最 高点达 米 ,
浅谈中国悬棺葬的起源
文化视点浅谈中国悬棺葬的起源田进锋【摘 要】中国悬棺葬,古代南方地区百越民族的一种奇特葬俗。
悬棺葬文化历经三千多年的历史,现存的悬棺葬遗迹遍布南方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这种特殊葬俗的起源历来一直上说纷纭,究其最初原因,悬棺葬应为古越人是原始祖先崇拜下的产物,也是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真实反映。
【关键词】悬棺葬 起源 葬俗 祖先崇拜悬棺葬在我国大陆已成为历史遗迹,但在台湾兰屿的耶美人和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上的托拉贾人现仍保留此种葬俗。
关于悬棺葬起源,人们一向很感兴趣,古今也有不少说法,但是历代史书中虽屡有提到悬棺葬起源的原因,但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记载,并没有悬棺葬起源详细、明确的记载。
一、有关悬棺葬起源的几种说法根据历代地方史书有关悬棺葬的记载和前人对悬棺葬的研究,我们可将悬棺葬的起源归结为一下几点原因。
(一)“孝道”说唐人张鷟《朝野佥载》中在记五溪蛮行悬棺葬时言:“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
打鼓踏歌。
亲属饮宴舞戏,一月余日。
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
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
可见,五溪蛮将死者的尸体置于临河高山的岩洞之内,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尊敬,以示“孝道”。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孝”为先,这不仅为中国古代的许多学派和宗教所推崇,而且被平常的老百姓尊为一种美德。
所以,以“孝道”来解释悬棺葬的起源是有所依据的。
(二)“子孙高显”说《叙州府志》载:“珙县多僰人。
……相传有罗因者,以僰人尝灭其宗,来教以悬葬崖上,子孙高显。
于是争挂高崖以趋吉,其祖父遗骸被风吹散,后嗣倶绝,此所挂棺崖之所自也”。
这段记载虽然可能有不实之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僰人”将祖先棺木高挂于崖上是为了是为了使自己的子嗣兴旺、子孙高显。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无论是哪个民族都将发展本民族的人口置为重中之重,只有这样这个民族才能持久、繁荣的发展,因此说,将行悬棺葬的原因归于这个民族的先民希望自己的子嗣繁荣、高显,也是合乎情理的。
基因技术揭开千年悬棺葬迷雾
基因技术揭开千年悬棺葬迷雾打开文本图片集悬棺葬,是把殓尸棺木高置于临江面海、依山傍水的悬崖峭壁上的崖壁、洞穴、裂隙的一种丧葬习俗,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在东南亚乃至太平洋群岛也能看到。
由于存在大量未解之谜,这种古老而奇特的丧葬习俗,也包裹着一层厚厚的神秘色彩。
长期以来,悬棺葬文化一直受到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
不久前,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子刊《iScience》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通过古DNA技术为人们揭晓悬棺葬谜底开辟了新的视角。
古DNA,顾名思义是从考古材料、古生物化石、生物遗体、遗迹及沉积物中获取的古代生物DNA分子,主要来源包括博物馆标本,以及如琥珀、永久冻土等特殊条件下保存的古生物组织及其样品。
现代科学证明,DNA可以存在几十万年以上。
通过对其研究,可以逐渐揭开人类起源、演化和迁徙之谜,对推动人類学、进化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泰国艺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古DNA分析技术,对来自云南昭通威信和盐津、广西右江流域百色市华村和泰国邦玛帕地区,年代在2500年前至660年前的13个悬棺葬遗址、共41个人类遗骸样品开展了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
“考虑到相同的丧葬习俗、相似的文物文化和相近的地理位置,我们将悬挂棺材样本按云南和泰国分为两组。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明介绍说,他们从这些来自悬棺的人类遗骸中提取了古DNA,并使用相关技术,丰富了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然后使用为群体规模化全基因组测序而设计、可处理数万个样本的仪器组,对构建的古DNA样本进行测序。
张晓明团队发现,基于线粒体中遗传物质单倍型分析,来自云南的悬棺样品高度多样化,在9个个体中,检测到8个不同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谱系;相反,来自泰国北部样品的单倍型多样性相对较低,在28个个体中仅检测到7个谱系。
“这意味着滇东北的悬棺葬人群中,母系遗传世系遗传多样性非常高,而泰国北部的悬棺葬人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
贵溪悬棺葬之我见
作者: 林华东
作者机构: 浙江省博物馆
出版物刊名: 南方文物
页码: 22-24页
主题词: 贵溪县;江西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出土遗物;战国早期;考古学界;原始青瓷;船棺;春秋晚期;印纹陶
摘要:<正> 一九七九年秋冬,江西省博物馆和贵溪县文化馆的考古工作者对位于贵溪县渔圹公社仙岩、水岩的悬棺葬进行了科学发掘清理,获得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是南方考古学界的重要发现之一。
本文想就个人管见,对此谈点肤浅看法,供大家研究参考。
贵溪悬棺葬与崇安武夷山 悬棺葬的关系 贵溪悬棺葬,目前先后已清理了十八座墓葬,出土遗物达二百多件,《简报》将其年代定为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显然,崇。
悬棺之谜-作文
悬棺之谜一、惊人发现只要到过三峡旅游的人,都会知道,在那猿猴也没法攀登上去的万丈绝壁上,竟悬着一具具棺材。
这三峡悬棺,真是千古奇观,千古奇谜啊!探险家白帆到过许多地方,却一直没去过三峡,心里总觉得遗憾。
这年夏天,白帆特意安排了一周时间到三峡旅游,专为看悬棺。
白帆跟着旅行团,先坐大船,再换小船,进了小三峡,船行一段后,导游小姐告诉大家,再转一个弯,就可以看到悬棺了。
白帆精神一振,连忙调好望远镜的视距,船一转弯,顺着导游小姐的手指,举起望远镜看过去,只见悬崖峭壁上,鬼斧神工般开凿着一个个岩洞,洞中摆着一具具棺材。
白帆惊叹不已,就是徒手攀上那么高的崖壁,也叫人胆战心惊,真不知当时的人是怎么将沉重的棺材放上去的。
他逐一细细看过去,看到第五个洞口,浑身一震,望远镜都差点失手掉下。
他看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第五个洞口的棺材边上,竟坐着一个人!这人还是他的朋友,叫孙林,是重庆一所大学的年轻讲师。
白帆以为自己眼花了,这怎么可能呢?他又举起望远镜,千真万确地看到孙林站了起来。
这时,导游小姐和船上其他游客也看见了孙林,争先恐后地叫了起来:那洞里有人!是考古的。
不是,是千年僵尸复活!白帆强抑心中的震惊,孙林不是僵尸,也不是考古的,他教的是化学,跟古文物风马牛不相及,去那洞中做什么呢?他又是怎么上去的?这时,一件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孙林将那具棺材的盖子推开后,钻了进去。
白帆呆住了,孙林钻进棺材干什么?难道想体验当死人的滋味?游客议论纷纷,但由于崖壁实在太高,又不像白帆一样带着性能极佳的探险专用的望远镜,看得不太清楚,都不敢确定洞里的人在干什么。
导游小姐为稳定人心,斩钉截铁地说是考古人员在考察,乱了一、二十分钟后,船终于又向前走了。
白帆一直用望远镜死死盯着那具棺材,竟一直没见孙林出来。
白帆再没心思游玩,他担心孙林的安全,同时也想弄清楚孙林为什么会有如此奇特的举动。
船行不远,他便装起病来,导游小姐忙联络下行的船只,把白帆捎了回去。
中国古代悬棺与风水、地理环境的关系
中国古代悬棺与风水、地理环境的关系摘要:悬棺葬是古代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一种古老丧葬形式。
这种奇特丧葬民俗,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悬棺葬不仅反映了行悬棺葬仪式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迁移等情况,其分布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地理规律性,多分布于临水的山崖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联系。
本文从风水学、地理学的角度来论述悬棺葬,首先简述悬棺葬,重点在于悬棺葬与风水、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分布在南方的原因。
关键词:悬棺,悬棺葬,风水,地理环境。
Abstract: In ancient China,the overhanging coffin prevailed in south mountain area,lasting more than three thousands years.It’s distr ibution shows geographical rule,reflects distinct relatinwith the natural conditions. Danxia landfrmis defined as and frm made up f non marine red clastic rock and characterized by redwalls and red cliffs.There are lost of overhanging coffinsin the Danxia landform area South China,includingtheoldest overhangingcoffins andthe most typical ones. Theoverhangingcof fins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Danxia culture. In this paper, Feng Shui, Cliff discussed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buried, first briefly Cliff funeral, burial and Feng Shui Cliff focus,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s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south of the reasons.Key words:overhanging coffin,overhanging coffin prevailed,Fengshui,Geographical environment1、中国悬棺简介悬棺是悬挂峭壁上或置悬于峭壁洞穴中的棺木。
悬棺葬的由来
悬棺葬的由来长期以来,悬棺葬引起无数游客和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被称为千古之谜,这种葬俗是人死后并不入土埋葬,而是将殓尸棺木置于临江面海,高峻陡峭的崖壁上,有的棺木距离水面高达一两百米,昂首仰望,惊现壮观,撼人心魄。
人们不经要问是什么人把棺木置于那么高的地方,棺木又是怎样被放置得那么高,为什么又会选择这样一种奇特而又操作困难的埋葬死人的方式?“悬棺”一词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御览》卷四十七《武夷山》里南朝时梁人顾野王所记述武夷山“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
【1】它是一种古老的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因所悬之棺像船也叫“船棺葬”,它突出的特点是葬地必然选择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以及船形棺的使用。
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福建、江西、浙江、台湾、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甚至在东南亚,太平洋诸岛屿上也存在这种葬俗。
据历史文献记载和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福建、江西等东南地区的悬棺葬在我国悬棺葬中年代最早,而且是古越人的葬俗。
到目前为止,福建武夷山的船行棺是我国悬棺葬中最早的葬具,经碳14测定年代大约相当于我国商周时期。
关于悬棺葬的族属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争议颇大,一种意见认为,悬棺葬是盘瓠系统苗瑶族中的一些部落的葬俗,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古代越人和僚人不行悬棺葬,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把悬棺葬和崖洞葬相混淆。
从宏观上讲,大部分学者认为悬棺葬是我国南方古代越、僚系统民族及其后裔的葬俗。
持这一观点者以凌纯声、芮逸夫、石钟健先生等为代表,主要理由是:1、中国悬棺葬的地理分布与中国古代越、僚及其后裔的分布地域基本一致。
2、从悬棺葬的起源来看,中国悬棺葬的分布大多在江河(大海)岸边的悬崖峭壁,滨水居民才有这种葬俗。
悬棺葬是华南地区被称为濮、越或僚之人的丧葬习俗,他们属于蒙古人种的海洋蒙古利亚种族。
3、通过对华南各地悬棺葬进行的考古学和民族学的田野科学考察,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中国悬棺葬的族属大多与古代越、僚人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悬棺葬的秘密摘要悬棺葬,系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丧葬形式,它不入土,不入水,而是把棺木置于高高的悬崖峭壁之上,是与弃尸、鸟兽葬、火葬、土葬等不同的一种奇特葬俗,成为所谓“千古之谜”。
关键词地理环境宗教观念置棺方式僰人悬棺悬棺葬具如何放置“悬棺”一词,来源于梁陈间顾野王(519~581)“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太平御览》卷47引)一语。
1946年中国学者考察四川珙县、兴文悬棺葬时,始将此词作为专称。
各地发现的悬棺葬,葬具与年代各不相同。
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属春秋、战国之物。
这一地区白崖悬棺的随葬品有龟状木盘及大麻、苎麻、丝、棉纺织品残片、残竹席等。
四川珙县、兴文一带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长方形棺,其上为人字坡盖,属元、明时期之物。
珙县洛表悬棺的随葬品以衣服为主,其上装饰繁缛,随葬的竹筷上写有汉字。
依据文献及实地考察,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区,均有此种葬俗。
江西贵溪仙岩、福建武夷山、重庆忠县卧马函、重庆奉节县夔峡、风箱峡、麻塘坝螃蟹溪山崖等地,曾发现大批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古代悬棺葬遗物。
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
即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
往往陡峭高危,下临深溪,无从攀登。
其俗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
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
葬地的形势各异,归葬的个体方式也略有差别:或于崖壁凿孔,椽木为桩,尺棺就置放在崖桩拓展出来的空间;或在约壁上开凿石龛,尸棺置入龛内;或利用悬崖上的天然岩沟、岩墩、岩洞置放尸棺,人在崖下可见棺木。
人死了,要找个归宿,要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找一个妥当的安置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悬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样平常。
然而,凝神屏息想想: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怎么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尸棺的主人是谁?我们有限的智慧还难以解读这用千年的沉默写下的寓言。
据目前所掌握的科学资料,我国南方各地的悬棺葬具绝大多数为整木刳空而成,按棺木的外形大体上可区分为如下几种:(1)船形棺。
这种棺头尾上翘,形状同于现今江河滨海所使用的小木船,主要见于福建武夷山。
据实地考察,川东长江三峡地区至今未发现船形棺。
(2)圆筒形棺和方形棺。
这两种棺木在我国悬棺葬中最为普遍,它们分圆筒形和长方体形,而且绝大多数棺的棺盖,棺身系同一段整木剖开,挖空而成,子母口闭合。
迄今为止木板拼合式棺在我国悬棺葬中极为罕见。
根据川东长江三峡所见某些残棺板推测,可能有木板拼合式棺。
悬棺葬反映的宗教观念主要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在鬼魂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家庭、私有制产生和发展的产物。
人们迷信祖先的灵魂具有佑护子孙后代的神秘力量,尽管鬼魂是人们恐惧的对象,但对死去的祖先却极为崇敬。
人死后,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安抚死者,以取悦祖先的灵魂,并祈求得到祖先灵魂的保护。
尸骸是灵魂的寄居之所,毁坏尸骸会使祖先的灵魂失去依托。
为使祖先灵魂得到永久的安息,因此在葬法上要尽量避免野兽和其他人为等因素的伤害。
悬棺葬的宗教目的盖源于此。
一方面悬棺葬滨水而葬,祖先的鬼魂在阴间仍与亲人们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面,棺木悬棺葬于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人迹罕至,野兽亦难侵害,正符合人们的期望。
唐张鹜《朝野佥载》云:“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阁其尸三年而葬……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弥高以为至孝”。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中部地区的托拉贾人直到现在尚行悬棺葬俗,他们在陡峭的悬崖绝壁选择置棺之所,认为棺穴挖凿得越高越好。
人们相信,尸骸在空中保存的时间越长越加吉利,死者的灵魂就越容易步人另一个世界,子孙后代便会受到祖先灵魂的长久佑护。
于是人们不惜倾家荡产,不仅将殓尸棺木悬葬在险峻的峭壁之上,而且争相放置得越高越好。
悬棺葬的置棺方式有以下几种:(1)木桩架壑式。
棺木架置于天然崖洞或在岩石裂隙所打的木桩之上。
此种形式见于福建武夷山、湖南、四川等地,在湘西沅水两岸和川东长江三峡地区尤为常见。
(2)崖洞式(包括天然岩隙式)。
即利用临河峭壁上的天然洞穴或裂隙,略加修整(垒筑、填平)置棺其内。
这种形式在各地悬棺葬中均有发现。
(3)横穴式。
在临江崖壁上开凿长方式横龛,大小宽窄以容一具长约2米,高、宽约为0.5米左右的棺木为限,棺侧外露。
这种置棺方式见于川南、川东长江三峡等地。
(4)方穴式。
在临江崖壁上开凿宽约1.5米或稍小的方洞,或者利用天然洞穴加工成方洞,置棺其内。
此种形式在川东南、湘西和鄂西等地常见。
(5)悬崖木桩式。
在临江绝壁上开凿小方孔,打入木桩,然后架棺其上。
这种形式多见于川南、湘西等地。
(6)崖缘式。
在海边陡峭崖壁上常有突出的狭窄崖缘形成天然平台,棺木置放上面,此种形式在台湾和东南亚海岛地区较为常见。
《信息时报》2003年6月3日《三峡千古悬棺被开启》一文说:悬棺的原因传说是“诸葛亮兵书葬悬棺”,说是三国时,诸葛亮得知自己的生命已不久了,即招来他最信得过的人,将别人垂涎已久的兵书与宝剑,装在两具棺材里,藏到了香溪的这一无人可攀的悬崖上。
另一说是,一对恩爱夫妻死后,为了达到生同床死同穴的目的,要求儿女将他们先后葬在了悬崖上。
华西都市报2001年9月3日《破解悬棺升天之谜》说:考证,悬棺大多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遗迹。
那时由于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古人就采用悬棺以示“趋吉”和“尽孝”之意。
不过让人们起疑的是:除了选择高不可攀的悬崖绝壁作为葬身之所外,采用其它的葬俗就不“趋吉”和“尽孝”吗?《云南志略》云:“人死则棺木盛之,置之千仞巅崖,以先堕者为吉”。
此说也有不通之处,因为凿岩式、自然洞穴式就堕不下来了。
在云南,今昭通地区沿金沙江、白水江、关河流域的悬棺不说是绝无仅有,肯定是分布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
就已知情况,盐津县的豆沙关、底坪、棺木岩、灵官岩,威信县的瓦石、石洞、永善县地黄华,不下10余处;岩桩、岩墩、岩龛、岩沟、岩洞等各种悬棺葬的形式一应俱全。
尤其是豆沙关悬棺,保存最多、最完好,地势最险峻,被学者称为“上古遗存,天下奇迹”,“悬棺博物馆”。
悬棺的主人,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以前居住在今川南、滇东北一带的僰人,故称“僰人悬棺”。
不过僰人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遭到了明朝官府的杀戮,并且对幸存下来的僰人进行强行教化。
僰人为了掩藏自己的身份,并且他们逃亡到的地方也没有条件让他们举行悬棺葬,而改为了灵魂葬,就是把代表先祖灵魂的碎片(好像是铜板)放到一个金属筒里,再把这个筒放到崖缝里。
悬棺到底是怎样“悬”上去的?在一本叫做《朝野佥载》的书中,提出了一种假设:尸棺先抬到悬崖绝顶,再悬索缘桩往下放。
证之于悬棺现场所见,此说难以成立。
试想,悬棺多在悬崖的半腰,距顶甚远,且多置放于崖部面的凹陷处,怎么“往下放”?在另一本《岭表纪蛮》的书中,又提出了另一种设想:“筑土为台,运棺其中,事后台卸土撤,而棺乃独标岩际。
”说的有些道理,同样以悬棺现场情况参证,其不可操作性就暴露了。
还有一说,即前面提到的周梦云的论证,其可以质疑处已由陈一得先生提出来了。
“千古之谜”,有些费解,但费解与神魔不是一回事。
古代先民为什么对悬棺这种葬式兴致盎然,莫不真有什么玄机?说白了让人扫兴。
《云南志略》云:“人死则棺木盛之,置之千仞巅崖,以先堕者为吉”。
不遗余力地爬上去只是为了堕下来,为了尽快地堕下来。
自然洞穴式的悬棺存放难度不大,而木桩式和凿岩式悬棺,那重达数百斤的悬棺,离地高度一般五六十米乃至几百米,有的安放斜度接近甚至超过了90度,而这两种悬棺形式都置于水流湍急,是乎是无法攀援的险要绝壁上,别说把棺材扛上去安放好,就是空手爬上去都不可思议。
那么,悬棺究竟是怎样“升天”的?这一悬棺之谜成为中外考古界关注的课题。
目前存放在重庆市玩之前博物馆的是1988年从巫溪县南门湾取下来的1号棺,该棺木用整根楠木树的主杆刨制而成,棺内发现一男一女两具尸骨,其中男的26——28岁,正常死亡,女的40岁左右,其头骨后部有钝器敲击后留下的洞,说明女的可能是非正常死亡,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主仆、兄妹、夫妻等等。
两具尸骨下有一个木头做的框,中间搁置12块木片组成的垫尸架;垫尸架上面有一床裹尸体用的竹席,制作非常精细。
死者随身穿了十二层衣服,经四川省纺织品研究中心鉴定是丝、麻纤维。
在这具棺木内出土了一柄青铜剑、一个剑鞘(树皮做的,上面刷了生漆,说明早在战国时期三峡一带的生漆已广泛制造并使用)和一个骨饰品。
这具棺木重达600斤左右,二千多年的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是如何把它放置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去的呢?这是游客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千古之谜悬棺中的一个谜。
对此,引发了种种猜测,其中有这样几种方法:1.提升法:先把棺材、尸体抬上山顶去,在山顶上安滑轮,借助滑轮省力的原理,从山顶上先放人下去,人到了崖隙的位置,实行荡秋千的形式荡进崖缝中去,这时山顶上的人再分别把棺木、尸体放下来,已进去崖缝中的人借助于竹钩之类工具把棺木、尸体分别牵引进去,在缝隙中安装完后,再把人吊上山顶。
1989年6月13日,同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和江西省文物局联合在江西贵溪龙虎山进行了试验:用一台木制的绞车(类似北方井台上提水的辘轳)和几个木制的滑轮,用绳子将地面上或悬崖下水面上的棺木吊起来,待提升到洞口时,由事先进入洞内的人甩出绳子,将棺木拉入洞内。
但是同时人们也产生了一系列疑问:一、古代有没有如此先进的绞车?二、在水深流急的江面上如何安置绞车?三、怎样把数百公斤的棺木送到凹进悬崖达数丈深的岩洞里?四、三峡有的悬棺垂直高度有200多米,即使用现在先进的塔吊也很难完成;五、在此次升置实验过程中,由对岸一人喊话指挥尚能完成,试想在滔滔大江上,水流湍急,喊话根本无法听到,在当时还未发明旗语,更无先进通讯设备的年代,通过什么特殊语言来实施如此复杂细致的指挥?六、此种安葬方式受很多自然因素制约,下雨、刮风、夜晚均不能进行。
但人死亡时不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是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
而有关资料显示,有些悬棺恰恰是在夜晚安葬的。
七、古代先民对葬礼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安葬过程必须万无一失。
倘若在安葬过程中发生意外,那是对死去人的大不敬。
2.堆土法:从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进去后,然后再把土运走。
堆土法遭到了大多数专家的反对,尤其是龙虎山地区,悬棺大多在临水的悬崖上,显然,堆土法无法实现。
3.栈升法:用人力或畜力顺着事先铺设的栈道,把棺木放上去。
但是我们发现有许多地方的悬棺都放置在悬崖峭壁上,在这样的地方搭设栈道几乎全无可能。
4.搭架法:用竹木搭设架子将棺木运送上去,但这种方法只适合于比较低矮的地方,而悬棺往往至于很高的悬崖之上。
古今中外对于悬棺放置方式还有许多的猜测,当它仍是一个巨大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