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及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题目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探索联系观点的内涵,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联系观点,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中包含的联系特征及其影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运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深入挖掘联系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联系观点的认同,使学生认识到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态度。
3.强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等特征,并能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掌握联系的方法论,学会从联系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5.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运用联系观点进行分析,记录在日记中。持续一周,每天至少记录一个实例,并写出自己的思考。
6.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联系观点运用到实际中,如参与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不少于1000字,内容需包括实践过程、联系观点的应用及收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互联网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联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等,引发学生对联系概念的思考。
人教版数学八上第13讲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基础)知识讲解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基础)【学习目标】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要点诠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 【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有关度数的计算题1、如图,在△ABC中,D在BC上,且AB=AC=BD,∠1=30°,求∠2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AB=AC∴∠B =∠C∵AB=BD∴∠2=∠3∵∠2=∠1+∠C∴∠2=∠1+∠B∵∠2+∠3+∠B=180°∴∠B=180°-2∠2∴∠2=∠1+180°-2∠2∴3∠2=∠1+180°∵∠1=30°∴∠2=70°【总结升华】解该题的关键是要找到∠2和∠1之间的关系,显然∠2=∠1+∠C,只要再找出∠C与∠2的关系问题就好解决了,而∠C=∠B,所以把问题转化为△ABD的角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容易的多了.关于角度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进行解决.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答案】解:∵AC=BC=BD,AD=AE,DE=CE,∴设∠ECD=∠EDC=x,∠BCD=∠BDC=y,则∠AED=∠ADE=2x,∠A=∠B=180°-4x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x+y+180°-4x+180°-4x=180°①又∵A、D、B在同一直线上,∴2x+x+y=180°②由①,②解得x=36°∴∠B=180°-4x=180°-144°=36°.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思路点拨】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角有专用名词“顶角”“底角”,别的三角形没有,然而此题没有指明40°的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1)当40°的角为顶角时,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180°-40°=140°,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两底角相等,故每个底角的度数1140702=⨯︒=︒;(2)当40°的角为底角时,另一个底角也为40°,则顶角的度数=180°-40°-40°=100°.∴其余各角为70°,70°或40°,100°.【总结升华】条件指代不明,做此类题应分类讨论,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讨论到,别遗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求其余各边.【答案与解析】解:(1)3为腰长时,则另一腰长也为3,底边长=13-3-3=7;(2)3为底边长时,则两个腰长的和=13-3=10,则一腰长1105 2=⨯=.这样得两组:①3,3,7 ②5,5,3.而由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3+3<7,故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其余各边长为5,5.【总结升华】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边有专用名词“腰”“底”,别的三角形没有,此题没有说明边长为3的边是腰还是底,所以做此题应分类讨论.同时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验证讨论哪些情况符合,哪些情况不符合,从而决定取舍,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举一反三:【变式】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8cm,且|AC-BC|=2cm,那么腰AC的长为( ). A.10cm或6cm B.10cm C.6cm D.8cm或6cm【答案】A;解:∵ |AC-BC|=2cm,∴ AC-BC=±2.又BC=8cm.∴ AC=10cm或6cm.∴ AB=10cm或6cm.类型三、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EA C F4、已知:如图,△ABC 中,∠ACB =45°,AD⊥BC 于D ,CF 交AD 于点F ,连接BF 并延长交AC 于点E,∠BAD =∠FCD . 求证:(1)△ABD≌△CFD;(2)BE⊥AC.【思路点拨】此题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AD =DC ,易证△ABD ≌△CFD ,要证BE ⊥AC ,只需证∠BEC =90°即可,DF =BD ,可知∠FBD =45°,由已知∠ACD =45°,可知∠BEC =90°. 【答案与解析】证明:(1) ∵ AD⊥BC,∴ ∠ADC=∠FDB=90°.∵ 45ACB ∠=︒,∴ 45ACB DAC ∠=∠=︒ ∴ AD=CD∵ BAD FCD ∠=∠,∴ △ABD≌△CFD(2)∵△ABD≌△CFD∴ BD=FD.∵ ∠FDB=90°,∴ 45FBD BFD ∠=∠=︒.∵ 45ACB ∠=︒, ∴ 90BEC ∠=︒. ∴ BE⊥AC.【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垂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关键在于熟练的综合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通过求证△ABD≌△CFD,推出BD=FD ,求出∠FBD=∠BFD=45°.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C =90°,AD ∥BC ,AB =BC ,E 是AB 的中点,CE ⊥BD .(1)求证:BE =AD ;(2)求证:AC 是线段ED 的垂直平分线;(3)△DBC 是等腰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 ∵ AD ∥BC ,∠ABC =90°,∴ ∠BAD =∠ABC =90°. 又∵ EC ⊥BD ,∴ ∠BEC +∠DBE =90°,∠BEC +∠BCE =90°. ∴ ∠DBE =∠BCE .在△DAB 与△EBC 中,,,,BAD EBC AB BC ABD BCE ∠=∠⎧⎪=⎨⎪∠=∠⎩∴ △DAB ≌△EBC(ASA). ∴ AD =BE .(2)证明:连接AC ,ED .∵ E 为AB 的中点,∴ BE =AE .又∵ AD =BE(已证),∴ AE =AD 且∠A =90°.△AED 为等腰三角形. ∴ ∠AED =∠ADE(等边对等角), 即∠AED =∠ADE =45°.又∵ AB =BC ,AD ∥BC ,∠ABC =90°. ∴ ∠BAC =∠BCA(等边对等角).∴ ∠BAC =∠BCA =1(18090)452︒-︒⨯=︒. ∴ 45CAD BAC ∠=∠=︒.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知AC 垂直平分ED ,即AC 是线段ED 的垂直平分线.(3)解:△DBC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由(2)得CD =CE .由(1)可得CE =BD , ∴ CD =BD .∴ △DBC 是等腰三角形.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6,则它的周长为( )A .16B .17C .16或17D .10或122.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度数比为2:3:3,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3. 将两个全等的且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两条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4.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DB+CE;③AD+DE+AE=AB+AC;④BF=CF.A.1个B.2个C.3个D.4个∆沿过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F处,若5. 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将ABCB∠=︒,则BDF50∠度数是()A.60° B.70° C.80° D.不确定6. 如图,ΔABC中,AB=AC,∠BAC=108°,若AD、AE三等分∠B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A.4个B.5个C.6个D.7个二.填空题7.如图,△ABC中,D为AC边上一点,AD=BD=BC,若∠A=40°,则∠CBD=_____°.8.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比其中一个底角大30°,则顶角的度数为.9. 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BD平分∠CBA交AC于点D,DE⊥AB于E.若△ADE的周长为8cm,则AB =_________cm.10.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11. 如图,△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OM∥AB,ON∥AC,BC=10cm,则ΔOMN的周长=______cm.12.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B=∠D,若CD=1.8cm,则BC=______.三.解答题13.已知:如图,Δ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延长CA至E,使AE=AD.试确定E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4. 已知: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B=∠EAC,EF⊥AD于F.求证:EF平分∠AEB.15. 如图,在△ABC中,∠BAC=60°,∠ACB=40°,P、Q分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为∠BAC、∠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C;【解析】注意分类讨论.2. 【答案】D;【解析】三个外角度数分别为360°×=90°,360°×=135°,135°,所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 【答案】B;4. 【答案】C ;【解析】①②③正确.5. 【答案】C;【解析】AD=DF=BD,∠B=∠BFD=50°,BDF∠=180°-50°-50°=80°.6. 【答案】C;【解析】△ABD,△ADE,△ACE,△ABE,△ACD,△ABC为等腰三角形.二.填空题7. 【答案】20;【解析】∠A=∠ABD=40°,∠BDC=∠C=80°,所以∠CBD=20°.8. 【答案】80°;【解析】设顶角为x,则底角为x-30°,所以x+x-30°+x-30°=180°,x=80°.9. 【答案】8;【解析】DE=DC,AC=BC=BE,△ADE的周长=AD+DE+AE=AC+AE=AB=8.10.【答案】70°或40o;【解析】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11.【答案】10;【解析】OM=BM,ON=CN,∴△OMN的周长等于BC.12.【答案】1.8cm;【解析】连接BD,∠ABD=∠ADB,因为∠B=∠D,所以∠CBD=∠CDB,所以CD=BD.三.解答题13.【解析】证明:ED⊥BC;延长ED,交BC边于H,∵AB=AC,AE=AD.∴设∠B=∠C=x,则∠EAD=2x,∴∠ADE=1802902xx ︒-=︒-即∠BDH=90°-x∴∠B+∠BDH=x+90°-x=90°,∴∠BHD=90°,ED⊥BC.14.【解析】证明:∵AD 是∠BAC 的平分线, ∴∠BAD =∠CAD 又∵∠B =∠EAC ,∴∠B +∠BAD =∠EAC +∠CAD ,即∠ADE =∠DAE ∵EF ⊥AD , ∴∠AFE =∠DFE在Rt △AEF 和Rt △DEF 中ADE DAE AFE DFE EF =EF ∠=∠⎧⎪∠=∠⎨⎪⎩∴Rt △AEF ≌Rt △DEF (AAS )∴∠AEF =∠DEF ,即EF 平分∠AEB . 15.【解析】证明:延长AB 至E ,使BE =BP ,连接EP∵在△ABC 中,∠BAC =60°,∠ACB =40°, ∴∠ABC =80°∴∠E =∠BPE =802︒=40° ∵AP 、BQ 分别为∠BAC 、∠ABC 的角平分线, ∴∠QBC =40°,∠BAP =∠CAP ∴BQ =QC (等角对等边) 在△AEP 与△ACP 中,EAP CAP E C AP AP ∠=∠⎧⎪∠=∠⎨⎪=⎩∴△AEP ≌△ACP (AAS ) ∴AE =AC∴AB +BE =AQ +QC ,即AB +BP =AQ +BQ.。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归纳重点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归纳重点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几何图形,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和定理。
本文将对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和应用。
以下是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汇总,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等腰三角形知识总结,定义(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知识总结,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外心、内心、重心和垂心都在顶角平分线上,即四心共线。
(3)等边三角形的外心、内心、重心和垂心四心合一,成为等边三角形的中心。
3、等腰三角形知识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推理格式:在△ABC中,因为AB=AC,所以∠B=∠C。
(2)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
4、等腰三角形知识总结,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5、等腰三角形知识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该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
(2)注意:该定理不能叙述为“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它的两腰也相等”。
因为在没有判定出它是等腰三角形之前,不能用“底角”、“腰”这些名词,只有等腰三角形才有“底角”、“腰”。
相等的两条边叫腰;两腰的夹角叫顶角;顶角所对的边叫底;腰与底的夹角叫底角。
(2)等边对等角;(3)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4)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5)底边小于腰长的两倍并且大于零,腰长大于底边的一半;(6)顶角等于180°减去底角的两倍;(7)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钝角,而底角只能是锐角.等边三角形性质:①具备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称作等腰边)的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等腰三角形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形成一个顶角和两个底角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通常被称为顶点角,而两个底角则被称为底边角。
2. 顶角和底角性质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所以顶角必然相等。
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角度总是相等的。
另一方面,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也是相等的。
3. 底边性质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边相等的边被称为底边。
底边上的两个底角也是相等的。
此外,底边的中垂线也同时也是等腰三角形的高线和中线。
换句话说,底边的中垂线将等腰三角形切分为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4. 对称性质等腰三角形具有对称性质。
当我们将等腰三角形绕着顶点旋转180度时,所得到的图形与原等腰三角形重合。
这也意味着,等腰三角形的两条底边可以互换位置,而依然保持相等。
5. 面积计算方法等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与其他三角形相同,即通过底边长度和高线的长度来计算。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线与底边相等,所以可以通过底边和顶角的正弦函数来计算高线的长度。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面积 = 1/2 * 底边长度 * 高线长度。
6. 角平分线性质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角平分线既是等腰三角形的高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中线。
这意味着角平分线将顶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并且它们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相等。
7. 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方法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我们可以观察其边的长度或者角度的度数。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相等,则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另一种判定方法是观察顶点角和底边角的度数,如果它们相等,则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总结:等腰三角形是一种具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包括顶角和底角的相等性,底边的中垂线、高线和中线的重合性,对称性质,面积计算方法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核心知识点扫描1.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性质判定等腰三角形⑴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⑴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⑵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图示(1)在△ABC中,∵AB=AC ∴∠B=∠C;(2)在△ABC中,AB=AC.若∠BAD=∠CAD,那么AD⊥BC,BD=CD;若BD=CD,那么∠BAD=∠CAD,AD⊥BC;若AD⊥BC,那么∠BAD=∠CAD,BD=CD.在△ABC中,∵∠B=∠C ∴AB=AC.等边三角形⑴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因此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并且,在每条边上都有“三线合一”;⑵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⑴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⑵有一个角是60°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⑶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图示∵△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C=60°.(1)∵AB=BC=AC,∴△ABC是等边三角形;(2) ∵AB=BC,∠A=60°,∴△ABC是等边三角形;(3)∵∠A=∠B=∠C,∴∴△ABC是等边三角形.Ⅱ.知识点全面突破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性质(重点)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可用符号语言表述如下:如图1-1-1,在△ABC中,∵AB=AC ∴∠B=∠C.已知:如图1-1-1,在△ABC中, AB=AC.求证:∠B=∠C.图1-1-3定理的证明分析:利用分析法思考证明的过程:如下所示:作顶角的平分线AD.()AB AC B C ABD ACD SAS BAD CAD AD AD =⎧⎪∠=∠⇐≅⇐∠=⎨⎪=⎩,具体证明过程略.此外,我们还可以用AAS 、ASA 、SSS 证明这一性质.如取BC 的中点D ,连接AD,在△ABD 和△ACD中,AB AC BD CD AD AD =⎧⎪=⎨⎪=⎩,∴△ABD ≌△ACD (SSS ),∴B C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可用符号语言表述如下:如图1-1-2,在△ABC 中,AB=AC.若∠BAD=∠CAD ,那么AD ⊥BC ,BD=CD ; 若BD=CD ,那么∠BAD=∠CAD ,AD ⊥BC ;若AD ⊥BC ,那么∠BAD=∠CAD ,BD=CD.详解:①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拥有一般三角形所具有的所有的性质.同时它还具有一般三角形所没有的特点和性质;②定理1常用来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定理2实际上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两个结论,已知其中任意一个可以得到另两个结论,常用来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③将这两条性质用在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中,可得等边三角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都与所对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例1.如图1-1-3,房屋的顶角∠BAC=100O ,过屋顶A 的立柱,屋椽AB=AC 求∠B ,∠C ,∠BAD ,∠CAD 的度数.解:在△ABC 中, AB=AC(已知).∴∠B=∠C(等边对等角) .∴∠B=∠C=21(180O -∠BAC) 图1-1-1图1-1-2=21(180O -100O )=40O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又∵AD ⊥BC ,∴∠BAD=∠CA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BAD=∠CAD=50O .点拨: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根据等边对等角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 与∠C 的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AD 是顶角的平分线,则∠BAD 与∠CAD 的度数即可求.例2:(2010,山东济南)(一题多解)如图1-1-4,已知AB AC AD AE ==,.求证BD CE =.证明:方法1 如图1-1-5过点A 作AH ⊥BC ,交BC 于点H . ∵AB=AC ,AD=AE ,AH ⊥BC , ∴BH=CH , DH=EH∴BH 一DH=CH 一EH 即BD=CE 方法2 ∵AB=AC ∴∠B=∠C ∵AD=AE ∴∠ADE=∠AED∴180O-∠ADE=180O-∠AED 即∠ADB=∠AEC ∵AB=AC ,∠B=∠C ,∠ADB=∠AEC ∴△ABD ≌△ACE ∴BD=CE .点拨: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但如何添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本题中适合高AH AH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来解决这个问题。
初中数学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几何)ppt课件
利用三角函数
通过已知角度和边长,利用三角函 数求出高或底,再代入公式计算面 积。
利用向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利用向 量表示三角形的顶点,通过向量的 运算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案例分析:不同类型题目解法
01
02
03
0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和高,直 接代入公式求解。
已知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度,利 用海伦公式求解。
勾股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的推广
对于非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可以通过作高将其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相关问题。
相似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关系探讨
相似三角形定义
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相 似。
等腰三角形的相似性质
对于两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它们的顶角相等,则这两个三 角形相似。此外,如果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成比例 ,则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
实际应用:测量、作图等问题
01
测量
在实际生活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应用于测量问题。例如,在无法
直接测量某一边长时,可以通过测量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腰长来间接计
算。
02
作图
在几何作图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有广泛应用。例如,可以通过作等
腰三角形的高来平分底边,或者通过作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来得到对
称的图形。
初中数学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几 何)ppt课件
目录
• 等腰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 • 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 • 等腰三角形面积计算 • 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 等腰三角形相关定理和推论 • 练习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等腰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
等腰三角形定义及特点
定义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 角形。
五年级数学认识简单的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
五年级数学认识简单的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是学习数学中常见的一种三角形,它的特点是两边的长度相等,两底角也相等。
在数学中,学生们需要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帮助五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等腰三角形。
一、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边的长度相等的边称为腰,而与腰不等长的边称为底边。
此外,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也是相等的。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在等腰三角形中,两底角是相等的。
这是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所决定的。
可以通过使用角的度量方法或者观察图形来验证两底角是否相等。
2.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等腰三角形的高线是指从顶点向底边所引的垂线。
在等腰三角形中,高线同时也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和角平分线。
这意味着高线可以把等腰三角形划分为两个等腰三角形,并且高线上的点与底边中点相重合。
3.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可以使用以下公式:面积 = 底边长度 ×高线长度的一半。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高线与底边中点重合,因此可以简化计算,即面积 = 底边长度 ×高线长度 ÷ 2。
4.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需要考虑三条边的长度。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因此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周长 = 2 ×边长 + 底边长度。
5.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等腰三角形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如果将等腰三角形绕着高线进行翻转,那么它的形状将保持不变。
这说明等腰三角形具有对称中心,即高线上的点为对称中心。
三、等腰三角形的例子1. 锐角等腰三角形在锐角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都是锐角。
这种类型的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和底边长度都是正数。
2. 直角等腰三角形在直角等腰三角形中,底角是直角。
这种类型的等腰三角形一般会用到勾股定理,根据两条直角边的长度计算斜边的长度。
3. 钝角等腰三角形在钝角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都是钝角。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知识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 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 .两腰所夹的角叫做 ,底边与腰所夹的角叫做 .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相等,也能够说成 .. (3)等腰三角形是 图形.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有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假如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也相等.简写成 .【例题讲解】例1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一腰上的中线BD •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局部,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例2如图,在△ABC 中,AB =AC ,∠ABD =∠ACD .求证:△DBC 是等腰三角形.例3 如图,AB =AE ,BC =ED , ∠B =∠E .求证:∠C =∠D .例4如图,AB =AC ,BD ⊥AC 于D . 求证:∠BAC =2∠DBC .例5 相关等腰三角形的基本图形.(1)如图3,若OD 平分∠AOB ,DE ∥OB交OA 于E .求证:EO =ED .提问:这个结论的逆命题是否准确?(2)如图 3,若 OD 平分∠AOB , EO =ED ,求证: DE ∥OB . (3)如图 3,若 DE ∥OB 交OA 于E , EO =ED ,求证: OD 平分∠AOB .总结:图3是相关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很常用的基本图形.以上三个小题说明:在图3中,“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这三者中,若有两条成立,则第三条必成立.熟悉这个结论,对解决包含该图形的较复杂的题目是很有协助的.相关的题组练习.(1)如图4,AD ∥BC , BD 平分∠ABC .求证: AB =AD .(2)已知:如图5(a ),AB =AC ,BD 平分∠ABC ,CD 平分∠ACB .问:①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②如图5(b ),若过D 作EF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图中又增加了几个等腰三角形? (3)如图5(c ),若将第(2)题中的△ABC 改为不等边三角形,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会如何?还可证出哪些线段的和差关系?(4)对第(3)题中“两内角平分线”可作怎样的推广?相对应的线段和差关系如何?推广①当过△ABC 的一个内角和一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作这两角的公共边的平行线时,如图5(d ).推广②当过△ABC 的两个外角平分线上一点作这两个角的公共边的平行线时,如图5(e ).(5)如图6,若BD ,CD 分别平分∠ABC 和∠ACB ,过D 作DE ∥AB 交BC 于E ,作DF ∥AC 交BC 于F .求证:BC 的长等于△DEF 的周长.【课后巩固】1.在△ABC 中,AB =AC ,若∠B =56º,则DCBAED CBADCB A 3334∠C =__________.2.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____.3.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x cm 和(2x-6)cm ,且周长为17cm ,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4. 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D ,BE ⊥AC 于E ,若∠CAD =25°,则∠ABE = ,若BC =6,则CD = .5.△ABC 中,AB =AC ,∠ABC =36°,D .E 是BC 上的点,∠BAD =∠DAE =∠EAC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个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夹角为20°,则其顶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 7.如图,∠ABC =50°,∠ACB =80°,延长CB 到D ,使BD =AB ,延长BC 到E ,使CE =CA ,连接AD .AE ,则∠DAE =_______.EDCB A8.如下列图,△MNP 中,∠P =60°,MN =NP ,MQ ⊥PN ,垂足为Q ,延长MN 至G ,取NG =NQ ,若△MNP 的周长为12,MQ =a ,则△MGQ 周长是 .9.△ABC 中,∠C =∠B ,D .E 分别是AB .AC上的点,•AE =•2cm ,•且DE •∥BC ,•则AD =______10.如图,∠AOB 是一个钢架且∠AOB =10°,为了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 ,FG ,GH ,…,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 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______根.11.如图△ABC 中,AB =AC ,AD 、BE 是△ABC 的高,它们相交于H ,且AE=BE . 求证:AH =2BD . 12.△ABC 为非等腰三角形,分别以AB 、AC 为 向△ABC 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等腰直角三角 形ACE ,且∠DAB =∠EAC =90°. 求证:(1)BE =CD ;(2)BE ⊥CD .13.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 求证:BD CE = 14.如图,AB AC =,30BAD ∠=,且AD AE =.求EDC ∠的度数.15.如图,ABC ∆中,90ACB ∠=,CD BA ⊥于D ,AE 平分BAC ∠交CD 于F ,交BC 于E ,求证:CEF ∆是等腰三角形.16.Rt ABC ∆中,AB AC =,90BAC ∠=,O 为 AB 中点,若点M .N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移 动,且在移动过程中保持AN BM =,试判断 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7.已知:如图,△ABC 中,D 在AB 上,E 在AC 延长线上,且BD =CE ,DE 交BC 于M ,MD =ME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18.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从它的一个顶点出发引一条直线将它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等腰三角形有几种情况?画出图形并写出原等腰三角形各角度数. E D C B AP QM N G 35E M DCB A36。
2.5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十一大题型)(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轴对称图形》2.4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等边对等角”).★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中,∵ AB =AC (已知),∴ ∠B =∠C (等边对等角).◆3、等腰三角形性质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中,(1)∵AB =AC , ∠1=∠2(已知),∴BD =CD , AD ⊥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AB =AC , BD =CD (已知),∴∠1=∠2 , AD ⊥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AB =AC , AD ⊥BC (已知),∴BD =CD ,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在①等腰;②底边上的高;③底边上的中线;④顶角平分线.以上四个元素中,从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当成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元素为结论.★拓展: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几何语言:在△ABC中,∵∠B=∠C(已知),∴AB=AC(等角对等边).◆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条件结论作用性质(等边对等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边相等.这两边所对的角也相等.证明角相等.判定(等角对等边)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证明线段相等.【例题1】(2022•梅江区校级开学)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 =36°.BD 平分∠ABC ,则∠BDC 是( )A .36°B .60°C .72°D .8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 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B =AC ,∠A =36°,∴∠ABC =180°36°2=72°,∵BD 平分∠ABC ,∴∠ABD =12∠ABC =36°,∴∠BDC =∠A +∠ABD =7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变式1-1】(2022春•藁城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C=90°,AD=DC,AE⊥BD,若∠DAE=28°,则∠BAE=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E⊥BD,∴∠ARD=90°,∵∠DAE=28°,∴∠ADB=62°,∵∠ABC=90°,AD=DC,∴AD=BD,∴∠DAB=∠ABD=12×(180°﹣62°)=59°,∴∠BAE=∠BAD﹣∠DAE=31°,故答案为:31.【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2022春•三原县期末)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交AB于点E,交AC于点D.若∠ADE=40°,则∠CBD= .【分析】由DE垂直平分A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D=∠BED=90°,DA=DB,又由∠ADE =40°,即可求得∠ABD的度数,又由AB=AC,即可求得∠ABC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DE垂直平分AB,∴∠AED=∠BED=90°,DA=DB,∵∠ADE=40°,∴∠A=∠ABD=50°,又∵AB=AC,∴∠ABC=(180°﹣50°)÷2=65°,∴∠CBD=∠ABC﹣∠ABD=65°﹣50°=15°.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变式1-3】(2022春•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连接BD,则∠DBC的度数为( )A.30°B.32°C.34°D.36°【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的度数,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DB,可得∠DBA 的度数,进一步即可求出∠DBC的度数.【解答】解:在△ABC中,AB=AC,∠A=40°,∴∠ABC =∠ACB =7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DA =DB ,∴∠DBA =∠A =40°,∴∠DBC =30°,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4】(2022春•铁西区期末)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延长BC 到点D ,使得CD =CA ,连接AD ,若∠D =25°,求∠BAC 的度数.【分析】两次利用等边对等角求得∠B =∠BCA =50°,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CD =CA ,∠D =25°,∴∠BCA =2∠D =50°,∵AB =AC ,∴∠B =∠BCA =50°,∴∠BAC =180°﹣∠B ﹣∠C =80°.【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等边对等角”,难度不大.【例题2】(2022秋•云梦县期中)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DB ,DE ⊥AB 于点E ,若BC =3,且△BDC 的周长为8,则AE的长为( )A.2B.2.5C.3D.3.5【分析】根据已知可得BD+CD=5,从而可得AB=AC=5,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C=3,且△BDC的周长为8,∴BD+CD=8﹣3=5,∵AD=BD,∴AD+DC=5,∴AC=5,∵AB=AC,∴AB=5,∵AD=DB,DE⊥AB,∴AE=12AB=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1】如图,在△ABC中,AB=AC,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BNC的周长是24cm,BC=10cm,则AB的长是( )A .17cmB .12cmC .14cmD .34cm【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N=BN ,根据△BNC 的周长和BC 的长度得出AC=14cm,再利用AB=AC ,则AB=AC=14cm .【解答】解:∵MN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N =BN ,∵△BNC 的周长是24cm ,BC =10cm ,∴BN +NC +BC =AN +NC +BC =AC +BC =24(cm ),∴AC =14cm ,∵AB =AC ,∴AB =14c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C=14cm .【变式2-2】(2023春•西安月考)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BF ⊥AC 于点F ,DE =5cm ,则BF =( )A .8cmB .10cmC .12cmD .14cm【分析】先得出AD 是△ABC 的中线,得出S △ABC =2S △ABD =2×12AB •DE =AB •DE =5AB ,又S △ABC =12AC •BF ,将AC =AB 代入即可求出BF .【解答】解:∵△ABC 中,AB =AC ,AD ⊥BC ,∴AD 是△ABC 的中线,∴S △ABC =2S △ABD =2×12AB •DE =AB •DE =5AB ,∵S △ABC =12AC •BF ,∴12AC •BF =5AB ,∵AC =AB ,∴12BF =5,∴BF =10(c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面积公式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例题3】(2022秋•栖霞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A =36°,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连接BD .则下列结论:①∠C =2∠A ;②BD 平分∠ABC ;③BC =AD ;④OD =2CD .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分析】由在△ABC 中,∠A =36°,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D =∠DBC =∠A =36°,∠ABC =∠BDC =∠C =72°,继而求得:①∠C =2∠A ;②BD 平分∠ABC ;③BC =AD .【解答】解:∵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AD =BD ,∴∠ABD =∠A =36°,∵AB=AC,∴∠ABC=∠C=72°,∴∠C=2∠A,故①正确;∴∠DBC=∠ABC﹣∠ABD=36°,∴∠ABD=∠DBC,∴BD平分∠ABC,故②正确;∴∠BDC=∠C=72°,∴BC=BD=AD,故③正确;由条件不能得出OD=2CD,故④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3-1】在△ABC中,已知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下列结论中:①∠C=72°;②BD是△ABC的中线;③∠BDC=100°;④△ABD是等腰三角形;⑤AD=BD=BC.正确的序号有(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在△ABC中,已知AB=AC,∠A=36°求出∠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BD的度数,故可得出∠DBC的度数,进而得出BD是∠ABC的平分线;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D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证得△ABD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ABC中,∠A=36°,AB=AC,∴∠ABC=∠C=180°∠A2=72°,故①正确;∵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A=36°,∴∠DBC=∠ABC﹣∠DBC=72°﹣36°=36°,∴BD是∠ABC的平分线,故②错误;∵在△BCD中,∠DBC=36°,∠C=72°,∴∠BDC=180°﹣(∠DBC+∠C)=180°﹣(36°+72°)=72°.故③错误;∵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是等腰三角形;故④正确;∵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ABD=36°,∴∠CBD=36°,∴BD=BC,∴AD=BD=BC,故⑤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3-2】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1)∠DEF=∠DFE;(2)AE=AF;(3)AD平分∠EDF;(4)EF垂直平分AD.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做题.【解答】解:∵AB=AC,AD平分∠BAC,DE⊥AB,DF⊥AC∴△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BD=CD,∠BED=∠DFC=90°∴DE=DF∴AD垂直平分EF∴(4)错误;又∵AD所在直线是△ABC的对称轴,∴(1)∠DEF=∠DFE;(2)AE=AF;(3)AD平分∠EDF.故选:C.【点评】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变式3-3】如图,在△ABC中,∠BA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M,过点M作DE∥AC交AB于点D,交B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①△ADM和△CEM都是等腰三角形;②△BDE的周长等于AB+BC;③AM=2CM;④AD+CE=AC.其中一定正确的结论有( )A.4个B.3个C.2个D.1个【分析】由平行线得到角相等,由角平分线得角相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解:∵DE∥AC,∴∠DMA=∠MAC,∠EMC=∠MCA,∵△ABC中,∠BA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M,∴∠DAM=∠MAC,∠ECM=∠MCA,∴∠DAM=∠DMA,∠EMC=∠ECM,∴DA=DM,ME=EC,即△ADM和△CEM都是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DE=DM+EM=AD+CE,∵AC>DE,∴AD+CE<AC,故④错误;∴△BDE的周长为:BD+DE+BE=DB+DM+ME+BE=AB+BC;故②正确;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AM=2CM,故③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题目利用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等角对等边来判定等腰三角形的;等量代换的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3-4】(2022春•神木市期末)如图,在△ABC中,点E、D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BAC 与∠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BE=BC,PB与CE交于点H,PG∥AD交BC于F,交AB于G,下列结论:①GA=GP;②CP平分∠BCD;③BP垂直平分C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①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②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③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①∵AP平分∠BAC,∴∠CAP=∠BAP,∵PG∥AD,∴∠APG=∠CAP,∴∠APG=∠BAP,∴GA=GP,故①正确;②∵∠BAC与∠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点P也位于∠BCD的平分线上,∴∠DCP=∠BCP,故②正确;③∵BE=BC,BP平分∠CBE,∴BP垂直平分CE(三线合一),故③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例题4】(2022春•巴中期末)在等腰△ABC中有一个角是50°,那么另外两个角分别是( )A.50°、80°B.50°、80°或65°、65°C.65°、65°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B为顶角或底角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解答】解:当∠B=50°为顶角时,此时∠A=∠C=180°50°2=65°;当∠B=50°为底角时,此时另一底角为50°,顶角为80°,故另外两个角分别是50°,80°或65°,6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意此题有两种情况.【变式4-1】(2022•上杭县校级开学)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 )A.30°B.75°C.30°或75°D.6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进行讨论可能是底角的外角是150°,也有可能顶角的外角是150°,从而求出答案.【解答】解:①当150°外角是底角的外角时,底角为:180°﹣150°=30°;②当150°外角是顶角的外角时,顶角为:180°﹣150°=30°,则底角为:(180°﹣30°)×12=75°,∴底角为30°或7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应注意进行分类讨论,非常容易忽略一种情况.【变式4-2】(2022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3,则周长是( )A.13B.17C.18D.19【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3是腰时或当7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解答】解:当3是腰时,则3+3<7,不能组成三角形,舍去;当7是腰时,则三角形的周长是3+7×2=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变式4-3】(2022春•榆次区期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一边长为5cm,则另两边长分别为( )A.3cm,5cm B.4cm,4cmC.3cm,5cm或4cm,4cm D.以上都不对【分析】此题分为两种情况: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或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然后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能否构成三角形.【解答】解: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其底边是13﹣5×2=3(cm),能够组成三角形;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其腰长是(13﹣5)÷2=4(cm),能够组成三角形.故另两边长分别为3cm,5cm或4cm,4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变式4-4】(2022春•文登区期末)若实数m,n=0,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长,则△ABC的周长是( )A.6B.8C.10D.8或10【分析】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m,n的值,再分两种情形讨论即可.【解答】解:=0,∴m﹣2=0,n﹣4=0,解得:m=2,n=4,当2是等腰三角形的底时,4,4,2能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0,当4是底时,2,2,4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变式4-5】(2022秋•长汀县校级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A.15°或75°B.30°C.150°D.150°或30°【分析】方法1: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分别从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方法2:读到此题我们首先想到等腰三角形分为锐角、直角、钝角等腰三角形,当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不可能出现题中所说情况,所以舍去不计,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讨论剩余两种情况.【解答】解:方法1:根据题意得:AB=AC,BD⊥AC,如图(1),∠ABD=60°,则∠A=30°;如图(2),∠ABD=60°,∴∠BAD=30°,∴∠BAC=180°﹣30°=150°.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30°或150°.方法2:①当为锐角三角形时可以画图,高与左边腰成60°夹角,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顶角为180°﹣90°﹣60°=30°,②当为钝角三角形时可画图,此时垂足落到三角形外面,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由图可以看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补角为30°,∴三角形的顶角为180°﹣30°=15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做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模型帮助解答,进行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例题5】已知:如图,P 、Q 是△ABC 边BC 上两点,且AB=AC ,AP=AQ .求证:BP=CQ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CO ,PO=QO ,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证明:过点A 作AO ⊥BC 于O .∵AB=AC ,AO ⊥BC ,∴BO=CO , ∵AP=AQ ,AO ⊥BC ,∴PO=QO , ∴BO -PO=CO -QO∴BP=CQ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变式5-1】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CE 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 =CE .【分析】由于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利用等边对等角,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BC=∠ACB,∠DBC=∠ECB,而BC=CB,利用ASA可证△EBC≌△DBC,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BD=CE.【解答】证明:如图所示,∵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ABC=∠ACB,∴∠DBC=∠ECB,又∵BC=CB,∴△EBC≌△DCB(ASA),∴BD=CE.【点评】本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变式5-2】如图,AB=AC,BD=CD,AD的延长线与BC交于E,求证:AE⊥BC.【分析】由AB=AC,BD=CD,AD是公共边,即可证得△ABD≌△ACD(SSS),则可得∠BAD=∠CAD,又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得AE⊥BC.【解答】解:在△ABD和△ACD中,AB=ACAD=AD,BD=CD∴△ABD≌△ACD(SSS),∴∠BAD=∠CAD,∵AB=AC,∴AE⊥BC.【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5-3】(2023•成武县校级三模)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分析】首先连接AD,由AB=AC,D是BC的中点,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EAD=∠FAD,又由SAS,可判定△AED≌△AFD,继而证得DE=DF.【解答】证明:连接AD,∵AB=AC,D是BC的中点,∴∠EAD=∠FAD,在△AED和△AFD中,AE=AF∠EAD=∠FAD,AD=AD∴△AED≌△AFD(SAS),∴DE=DF.【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5-4】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AD与BE相交于点F.(1)求证:∠CBE=∠BAD;(2)若CE=EF,求证:AF=2BD.【分析】(1)根据∠CBE +∠C =90°,∠CAD +∠C =90°,得出∠CBE =∠CAD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AD =∠BAD 即可得证结论;(2)根据AAS 证△BCE ≌△AFE ,得出AF =BC ,根据BC =2BD ,即可得证结论.【解答】证明:(1)∵∠CBE +∠C =90°,∠CAD +∠C =90°,∴∠CBE =∠CAD ,∵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CAD =∠BAD ,∴∠CBE =∠BAD ;(2)由(1)知∠CBE =∠CAD ,在△BCE 和△AFE 中,∠CBE =∠AFE ∠BEC =∠FEA =90°CE =EF,∴△BCE ≌△AFE (AAS ),∴AF =BC ,∵BC =2BD ,∴AF =2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题6】(2022•建湖县一模)如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 ,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点C 也是图中小方格的顶点,并且△ABC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C的个数为( )A.1B.2C.3D.4【分析】根据“两圆一线”画图找点即可.【解答】解:如图,C点与P、Q、R重合时,均满足△ABC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两圆一线”构造等腰三角形的方法,熟练使用两圆一线的方法是解题关键.【变式6-1】如图所示,共有等腰三角形( )A.4个B.5个C.3个D.2个【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图形中未知度数的角,即可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O=∠DCO=36°,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AOB=∠COD=72°.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得等腰三角形有△AOB,△COD,△ABC,△CBD和△BOC.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各角的度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6-2】(2022春•杨浦区校级期末)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B=36°,点D、E在AB上,如果BC=BD,∠CED=∠CDE,那么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个.A.3个B.4个C.5个D.6个【分析】先求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CB=90°,∠B=36°,∴∠A=54°,∵BC=BD,∴∠CDB=∠DCB=72°,∴∠ECB=36°,∠ACE=54°,∴CE=BE,AE=CE,∴△BCD,△CDE,△CEB,△ACE都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本题属于基础题型.【变式6-3】如图,在△ABC中,且∠ABC=60°,且∠C=45°,AD是边BC上的高,∠ABC的平分线交AD于F,交AC于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A.2B.3C.4D.5【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DC=∠ADB=90°,∠BAD=90°﹣∠ABD=30°,∠DAC=90°﹣∠C=45°,从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DC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F=∠CBE=12∠ABC=30°,从而由∠ABF=∠BAD推出△ABF是等腰三角形,而∠BEA=∠EBC+∠C=45°+30°=75°,∠BAC=180°﹣60°﹣45°=75°=∠BEA,进而求解.【解答】解:∵AD是边BC上的高线,∴∠ADC=∠ADB=90°,∵∠ABC=60°,∠C=45°,∴∠BAD=90°﹣∠ABD=30°,∠DAC=90°﹣∠C=45°,∴△ADC是等腰三角形,∵BE是∠ABC的平分线,∴∠ABF=∠CBE=12∠ABC=30°,∴∠ABF=∠BAD,∴△ABF是等腰三角形,则∠BEA=∠EBC+∠C=45°+30°=75°,而∠BAC=180°﹣60°﹣45°=75°=∠BEA,故△ABE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结合图形从中寻找角之间的关系,结合相关定理及性质进行求解.【变式6-4】(2022秋•鼓楼区期末)如图,在3×3正方形网格中,点A,B在格点上,若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 )A.1B.2C.3D.4【分析】分别画出以A点和B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再画出C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即可.【解答】解: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有两个,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如图:所以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3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定义既作为性质,又可作为判定办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5】(2022秋•镇江月考)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B,连接AB,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得△ABC是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 )A .5B .6C .8D .9【分析】分三种情况:当BA =BC 时,当AB =AC 时,当CA =CB 时,然后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分三种情况:当BA =BC 时,以点B 为圆心,BA 长为半径作圆,点C 1,C 2,C 3即为所求;当AB =AC 时,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圆,点C 4,C 5,C 6,C 7,C 8即为所求;当CA =CB 时,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与正方形网格的交点不在格点上,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格点C 的个数是8,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三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例题7】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点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条件可得出DE=DF,可证明△BDE≌△CDF,可得出∠B=∠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DE=DF,在Rt△BDE和Rt△CDF中,BD=CDDE=DF,∴Rt△BDE≌Rt△CDF(HL),∴∠B=∠C;∴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 是解题的关键.【变式7-1】已知: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中线,DE∥AB,交AC于点E.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D=∠CA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E=∠BAD,等量代换得到∠ADE=∠CAD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BAD=∠CAD,∵DE∥AB,∴∠ADE=∠BAD,∴∠ADE=∠CAD∴AE=ED,∴△AED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7-2】如图:△ABC的边AB的延长线上有一个点D,过点D作DF⊥AC于F,交BC于E,且BD =BE,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分析】要证△ABC为等腰三角形,须证∠A=∠C,而由题中已知条件,DF⊥AC,BD=BE,因此,可以通过角的加减求得∠A与∠C相等,从而判断△ABC为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DF⊥AC,∴∠DFA=∠EFC=90°.∴∠A=∠DFA﹣∠D,∠C=∠EFC﹣∠CEF,∵BD=BE,∴∠BED=∠D.∵∠BED=∠CEF,∴∠D=∠CEF.∴∠A=∠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角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7-3】已知:如图,△ABC中,BC边上有D、E两点,∠1=∠2,∠3=∠4.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1=∠2,∠3=∠4,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易证得∠B=∠C,然后由等角对等边,证得:△ABC 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B=∠3﹣∠1,∠C=∠4﹣∠2,又∵∠1=∠2,∠3=∠4,∴∠B=∠C,∴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7-4】已知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FD=FE.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过点D作DG∥AE于点G,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GDF=∠CEF,进而利用ASA得出△GDF ≌△CEF,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解答】证明:过点D作DG∥AE于点G,∵DG∥AC∴∠GDF=∠C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GDF和△CEF中,∠GDF=∠CEFDF=EF,∠DFG=∠CFE∴△GDF≌△CEF(ASA),∴DG=CE又∵BD=CE,∴BD=DG,∴∠DBG=∠DGB,∵DG∥AC,∴∠DGB=∠ACB,∴∠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作出恰当的辅助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例题8】(2022秋•通州区校级月考)如图,BO平分∠ABC,CO平分∠ACB,MN∥BC,△AMN的周长为33,AB=15,则AC为( )A.15B.18C.20D.23【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MBO和△NCO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可得MO=MB,NO=NC,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AMN的周长=AB+AC,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O平分∠ABC,CO平分∠ACB,∴∠ABO=∠OBC,∠ACO=∠OCB,∵MN∥BC,∴∠MOB=∠OBC,∠NOC=∠OCB,∴∠MBO=∠MOB,∠NOC=∠NCO,∴MO=MB,NO=NC,∵△AMN的周长为33,AB=15,∴AM+MN+AN=33,∴AM+OM+ON+AN=33,∴AM+MB+CN+AN=33,∴AB+AC=33,∴AC=18,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8-1】如图,在Rt△ABC中,∠A=90°,CM平分∠ACB交AB于点M,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且MN平分∠AMC,若AN=2,则BC的长为( )A.12B.16C.20D.8【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求得∠B的度数,再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求得NC的长,从而可以求得BC的长.【解答】解:∵CM平分∠ACB交AB于点M,∴∠NCM=∠BCM,∵MN∥BC∴∠NCM=∠BCM=∠NMC,∵MN平分∠AMC,∴∠AMN=∠NMC=∠B,∴∠ACB=2∠B,NM=NC,∴∠B=30°;∵AN=2,∠AMN=∠B=30°,∴MN=2AN=4,∴NM=NC=4,∴AC=AN+NC=6,∴BC=2AC=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变式8-2】如图,在△ABC中,∠ABC=3∠C,∠1=∠2,BE⊥AE,AB=5,BE=3,则AC=( )A.10B.11C.13D.15【分析】延长BE交AC于M,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3=∠4,AB=AM=5,BM=2BE=6,再利用∠4是△BCM的外角,利用等腰三角形判定得到CM=BM,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证.【解答】解:延长BE交AC于M,∵BE⊥AE,∴∠AEB=∠AEM=90°∴∠3=90°﹣∠1,∠4=90°﹣∠2,∵∠1=∠2,∴∠3=∠4,∴AB=AM=5,∵BE⊥AE,∴BM=2BE=6,∵∠4是△BCM的外角,∴∠4=∠5+∠C,∵∠ABC=3∠C,∴∠ABC=∠3+∠5=∠4+∠5,∴3∠C=∠4+∠5=2∠5+∠C,∴∠5=∠C,∴CM=BM=6,∴AC=AM+CM=AB+2BE=11.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准确添加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变式8-3】(2022春•神木市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BP与CQ交于点O.求证:△BCO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题意可求得∠ABC=∠ACB,再由高得∠BQC=∠CPB=90°,从而可求得∠OBC=∠OCB,即有OB=OC,从而得证△BCO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B=AC,∴∠ABC=∠ACB,∵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BQC=∠CPB=90°,∵∠OBC=90°﹣∠ACB,∠OCB=90°﹣∠ABC,∴∠OBC=∠OCB,∴OB=OC,∴△BCO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图形分析清楚角之间的关系.【变式8-4】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求证:∠B=∠DEF;(3)当∠A=40°时,求∠DEF的度数.【分析】(1)首先根据条件证明△DBE≌△E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FE,进而可得到△DEF 是等腰三角形;(2)根据△BDE≌△CEF,可知∠FEC=∠BDE,∠DEF=180°﹣∠BED﹣∠FEC=180°﹣∠DEB﹣∠EDB=∠B 即可得出结论;(3)由(2)知∠DEF=∠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DEF的度数.【解答】(1)证明:∵AB=AC,∴∠B=∠C,在△DBE和△ECF中,BD=CE ∠B=∠C BE=CF,∴△DBE≌△ECF,∴DE=FE,∴△DEF是等腰三角形;。
【重点梳理】-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及等腰直角三角形
核心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②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核心知识点二:等腰直角三角形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性质:顶角等于90°,底角等于45°,两直角边相等;判定:① 顶角为90°的等腰三角形;②底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③有一个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等腰及等腰直角三角形の重点梳理一、基础知识梳理底B【误区提醒】涉及到等腰三角形的边角计算时,往往需要分类讨论.(2)共直角顶点的“手拉手”模型①B C E 、、三点共线条件:等腰Rt ABC △和等腰Rt DCE △具有公共的直角顶点.结论:ACE BCD △≌△,进一步得到边的数量关系:BD AE =,位置关系:BD AE ⊥.②B C E 、、三点不共线条件:等腰Rt ABC △和等腰Rt DCE △具有公共的直角顶点.结论:ACE BCD △≌△,进一步得到边的数量关系:BD AE =,位置关系:BD AE ⊥.(3)“一线三垂直”模型①线在直角外: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N MN ⊥,AM MN ⊥,则ACM CBN △≌△,且AM CN =,CM BN =.②线在直角内: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M CN ⊥,BN CN ⊥,则ACM CBN △≌△,且AM CN =,CM BN =.二、知识体系梳理。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连线-定义说明解析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连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所要探讨的主题以及该主题的重要性和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连线,并探究其几何意义、性质和特点。
在数学中,三角形是研究的基本对象之一,而等腰直角三角形是其中的一类特殊三角形。
它具有两边长度相等的性质,同时其中一个角是直角。
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连线是一条连接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直线。
这条连线的几何意义是非常有意思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还能揭示出一些有趣的几何关系。
通过研究这条连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部结构以及其中隐藏的几何奥秘。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探讨这条连线的性质和特点。
从连线的长度和角度的角度变化,到连线和其他几何元素(如中线、高线等)的关系,我们将深入研究并解释这些重要的观察结果。
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连线的深入理解,以及揭示一些相关的重要性质和几何关系。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并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总而言之,本文将通过引言的概述,带领读者进入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连线的探讨。
深入分析这条连线的几何意义、性质和特点,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主要部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方面。
在概述中,简要介绍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连线问题,并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说明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顺序。
目的部分是明确研究该问题的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研究重点。
总结部分概括了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正文部分是对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连线的几何意义进行详细的探讨。
其中,2.1节主要介绍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为后续的讨论奠定基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尺规作)
目录 CONTENT
•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 等腰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 等腰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 等腰三角形尺规作图的注意事项
0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总结词
等腰三角形是两边长度相等的三 角形。
详细描述
等腰三角形是两边长度相等的三 角形,即两个腰的长度相等,底 边与两腰之间的夹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总结词
等腰三角形具有轴对称性、两腰之间 的角相等、底边上的高等性质。
详细描述
等腰三角形具有轴对称性,即沿底边 中垂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两腰之 间的角相等,即两个底角相等;底边 上的高相等,即两个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总结词
等腰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但直角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腰 三角形。
详细描述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直角时,该三角形即为直角三角形; 但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具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除非其两腰长 度相等。
0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边相等判定法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判断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详细描述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是等腰三角 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
注意作图步骤的逻辑性
理解作图原理
在开始作图之前,应充分理解等 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原理,确 保作图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逻辑
依据。
遵循作图步骤
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作图,不要跳 过或更改任何步骤,以免影响作图 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检查作图过程
在完成作图后,应仔细检查作图过 程,确保每一步都符合逻辑和原理, 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等腰三角形复习1
A
如图, 例4.如图,已知△ABC中,AB=AC,BD=BC, 如图 已知△ 中 , , AD=DE=EB. 的度数. 求∠A的度数 的度数 • 分析:本题有较多的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最好用列方程组 分析:本题有较多的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的方法来求解,应当在图形上标出各未知数, 的方法来求解,应当在图形上标出各未知数,可使解题过 程清晰明了。 程清晰明了。
已知: 分别在BC和 例5.已知:如图,∠C=90°,BC=AC,D、E分别在 和 已知 如图, ° , 、 分别在 AC上,且BD=CE,M是AB的中点 的中点. 上 , 是 的中点 求证: 是等腰三角形. 求证:△MDE是等腰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 • 分析:要证△MDE是等腰三角形,只需证 分析:要证△ 是等腰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 只需证MD=ME。连结 。 CM,可利用△BMD≌△CME得到结果 得到结果。 ,可利用△ ≌ 得到结果
等腰三角形复习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性质 性质 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判定 判定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 推论 有一个角等于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 角形。 角形。 推论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推论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证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证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两条边相等且与底边垂直的性质。
在几何学中,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是一项重要且有趣的任务。
本文旨在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性质及应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将首先介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然后对底边和高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详细的阐述。
最终,我们将通过证明来建立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具体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和高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性和性质。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几何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和几何推理中。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进行总结,并讨论其可能的应用。
通过这些应用,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总之,本文将通过对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的论证,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并对其性质和应用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加深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了解,提升几何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的证明:1. 引言:首先介绍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底边、高的基本概念,并简要阐述本文的目的。
2. 正文:2.1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详细叙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应用,为后续证明做准备。
2.2 底边和高的定义和性质:具体描述底边和高的定义以及相关性质,包括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2.3 底边和高的关系证明:详细推导和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列出证明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公式推导,以确保证明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结论:3.1 总结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总结证明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强调底边和高之间的关系,并提醒读者注意该关系在几何学中的应用价值。
3.2 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展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包括几何推理、工程测量、图像处理等领域。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特征与相关计算问题的解决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特征与相关计算问题的解决一、等腰三角形的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b.高线、中线、角平分线重合: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三条线段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是三角形的垂心、中点和角平分线的交点。
c.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平分底边: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并且平分底边。
d.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三条线段互相重合。
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等边三角形是指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a.三个角都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度。
b.三条高线、中线、角平分线重合:等边三角形的每条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三条线段都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是三角形的垂心、中点和角平分线的交点。
c.每条中线垂直平分对应边:等边三角形的每条中线垂直于对应边,并且平分对应边。
d.每条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等边三角形的每条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三条线段互相重合。
三、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计算问题解决1.计算等腰三角形的面积:a.已知底边和高: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 (底边 × 高) / 2。
b.已知底边和底角: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 (底边 × 高) / 2,其中高可以通过底角和顶角的关系求得。
2.计算等边三角形的面积:a.已知边长:等边三角形的面积 = (边长 × 高) / 2,其中高可以通过正三角形的性质求得。
b.已知边长和角度:等边三角形的面积 = (边长 × 高) / 2,其中高可以通过边长和角度的关系求得。
四、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a.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相关要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的相关要点总结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例如:如图14-3-11,△ABC中,若∠B=∠C,则AB=AC证明:过点A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则∠BAD=∠CAD.在△ABD和△ACD中,∴△ABD≌△ACD(AAS).∴AB=AC因此,这一结论可直接利用.【说明】(1)在使用“等边对等角”或“等角对等边”时,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有这一对应关系,不在同一三角形中的边、角没有这一对应关系.(2)有了这一结论,为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又添了一种重要的解题途径.例如:如图14-3-12,△ABC中,AB=AC,BD、CE相交于O点.且BE=CD求证:OB=OC.证明:∵AB=AC,∴∠ABC=∠ACB(等边对等角).在△BCE和△CBD中⎪⎩⎪⎨⎧∠∠,=,=,=CBBCDCBEBCCDBE∴△BCE≌△CBD(SAS).∴∠BCE=∠CBD,即∠OBC=∠BCO∴OB=OC(等角对等边).【说明】证两条线段相等,若这两条线段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证明.2.等边三角形(equilateral triangle)(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如图14-3-14,△ABC 中,AB=BC=CA,则△ABC为等边三角形.(2)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如图14-3-14中,若△ABC为等边三角形,则∠A=∠B=∠C=60°.②除此之外,还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如三线合一,轴对称等.(3)判定: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下面证明以上两条判定.判定①:如图14-3-15,已知△ABC中,∠A=∠B=∠C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 ∠B =∠C ,∴ AB =AC又∵ ∠A =∠B ∴ AC =BC∴ AB =AC =B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判定②:如图14-3-15,已知△ABC 中,AB =AC ,∠B =60°.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 AB =AC ,∴ ∠B =∠C .又∵ ∠B =60°,∴ ∠B =∠C =60°.又∵ ∠A +∠B +∠C =180°,∴ ∠A =180°-(∠B +∠C )=60°.∴ ∠A =∠B =∠C ,∴ AB =BC =AC .∴ △ABC 为等边三角形.(4)应用:例如:如图14-3-16,△ABC 为等边三角形,D 、E 为直线BC 上的两点,且BD =BC =CE ,求∠DAE 的度数.分析:要求∠DAE 的度数,需分开求,先求∠BAC ,再求∠DAB 和∠CAE ,由△ABC 为等边三角形知∠BAC =60°,又∵ BD =BC ,而BC =BA ,则BD =BA ,∴ △ABD 为等腰三角形,∴ ∠D =∠DAB =21∠ABC =30°.同理可知,∠CAE =30°.解:∵ △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 =BC =AC ,∠BAC =∠ABC =∠ACB =60°.又∵BD=BC,∴BD=BC=AB.∴∠DAB=∠D,又∵∠ABC=∠D+∠DAB,∴∠ABC=2∠DAB=60°,∴∠DAB=30°.同理,∠CAE=30°.∴∠DAE=∠DAB+∠BAC+∠CAE=30°+60°+30°=120°.【说明】本题中用到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再如:如图14-3-17,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E、F分别为△ABC三边上的点,且BD=CE=AF,直线AD、BE、CF两两相交于点R、Q、P.求证:△PQR是等边三角形.分析:本题既用到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又用到了其判定.要证△PQR为等边三角形,证三边相等难度较大,可考虑证其三角相等.也可先证∠PQR=60°,而∠PQR=∠ACQ+∠QAC,又因为∠ACQ+∠BCF=60°,只需证∠BCF=∠DAC,由此可联想证△BCF与△CAD全等.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AC=∠ABC=∠BCA=60°,AB=BC=CA.又∵BD=CE=AF,∴BF=DC=AE在△ABE和△BCF和△CAD中,⎪⎩⎪⎨⎧∠∠∠,==,==,==CDBFAEDCAFBCBAECABCAB∴△ABE≌△BCF≌△CAD(SAS).∴∠ABE=∠BCF=∠CAD.∵∠ACQ+∠BCF=60°,∴∠ACQ+∠CAQ=60°.∴∠AQF=∠ACQ+∠CAQ=60°,即∠PQR=60°.同理,∠RPQ=∠PRQ=60°.∴△PQR为等边三角形.【说明】(1)此题证明思路比较清晰,只是步骤书写较繁,书写应认真;(2)在证明过程中用到了三个三角形全等的连等形式,可仿照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式使用.3.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学过的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在两个三角形中).(2)等角对等边(在一个三角形中).(3)轴对称的性质(在某条直线的两侧).(4)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角的平分线上的两条线段).(5)中点的概念(在一条直线上).(6)利用第三条等量线段.(7)作辅助线、创造条件.例如:如图14-3-20,点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分析:因BD与CE在一条直线上,且又在两个三角形中,可考虑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用中点的概念进行证明,也可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证明.证法一:用全等三角形∵AB=AC,∴∠B=∠C又∵AD=AE,∴∠ADF=∠AEF.又∵∠ADF=∠B+∠BAD,∠AEF=∠C+∠CAE,∴∠BAD=∠CAE在△ABD和△ACE中,AB=AC,∠BAD=∠CAE,AD=AE,∴△ABD≌△ACE(SAS).∴BD=CE.证法二:用中线如图14-3-20,过A点作AF⊥BC于F.∵AB=AC,AF⊥BC,∴BF=CF(三线合一).又∵AD=AE,AF⊥DE,∴DF=EF(三线合一).∴BF-DF=CF-EF,∴BD=CE.证法三:用轴对称过A作BC边上的垂线,垂足为F.∵AB=AC,AF⊥BC,∴△ABC关于直线AF对称,∴BF=CF.同理,DF=EF.∴BF-DF=CF-EF.即BD=CE.【说明】从以上的证明可以看出,一个结论有多种证明途径和证明方法.4.证明角相等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学过的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在两个三角形中).(3)等边对等角(在一个三角形中).(4)轴对称的性质.(5)找第三等量角(如∠A=∠C,∠B=∠C,则∠A=∠B).(6)作辅助线,创造条件.例如:如图14-3-21,△ABC中,AB=AC,∠1=∠2.求证:∠BAD=∠CAD.分析:要证∠BAD=∠CAD,因两角在两个三角形中,可考虑选用全等三角形和角平分线,以及轴对称进行证明.证法一:用全等三角形∵∠1=∠2,∴DB=DC在△ABD和△ACD中,AB=AC,DB=DC,AD=AD,∴∠ABD≌△ACD(SSS).∴∠BAD=∠CAD.证法二:用轴对称∵∠1=∠2,∴DB=DC∴点D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又∵AB=AC,∴A点也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ABD与△ACD关于直线AD对称.∴∠BAD=∠CAD(轴对称的性质).证法三:用角平分线∵∠1=∠2,∴DB=DC.又∵AB=AC,∴点A、D都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AD也为∠BAC的平分线(三线合一).∴∠BAD=∠CAD.例如:如图14-3-22,△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求证:∠B=∠CAF.分析:要证∠B=∠CAF,根据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已不可能,角平分线也用不上,可考虑用第三等量角.证明:∵EF垂直平分AD,∴F A=FD.∴∠1=∠3+∠4.又∵∠ADC为△ABD的外角,∴∠1=∠B+∠2.∴∠B+∠2=∠3+∠4.又∵∠2=∠3,∴∠B=∠4.即∠B=∠CAF.5.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方法(1)如图14-3-27,一直线平行于等腰三角形底边,与两腰(或两腰的延长线)相交所得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如图中,△ADE是等腰三角形.(2)把一张对边平行的纸,像图14-3-28那样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如图中,△FBD是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组成等腰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构成等腰三角形.(5)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构成等腰三角形.(6)36°角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平分线把原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7)90°角为顶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点
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点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图形,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另一边叫做底边。
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理解和解决与它相关问题的关键。
性质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这是等腰三角形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其名称的由来。
性质二: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这一性质在证明角相等、计算角度等问题中经常被用到。
例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80 度,那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以及“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以很容易地算出每个底角的度数为 50 度。
性质三: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这一性质在解决与等腰三角形的线段相等、垂直等问题时非常有用。
比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同时也是底边上的高,那么可以直接得出这条线段也是底边上的中线。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同样重要。
判定一: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这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直接得出的判定方法。
判定二: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通过这个判定方法,我们可以在已知角的关系时,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在实际应用中,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经常与其他几何图形的知识相结合。
比如,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结合,在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来求解边长和角度。
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建筑设计中,等腰三角形的结构可以增加稳定性和美观性;在服装设计中,等腰三角形的图案可以增加服装的独特性。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的理解。
2020年中考数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5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含解析
考点15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一、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二、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1)两个内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及逆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 、b 、c 有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考向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1条或3条对称轴.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4.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b<a . 5.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 =180°-2∠B ,∠B =∠C =2180A∠-︒.典例1 (2020·四川省武胜县万善初级中学初二月考)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A .40°,100° B .70°,70°C .60°,80°D .40°,100°或70°,70°【答案】D【解析】①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时,另外两个内角=(180°–40°)÷2=70°;②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40°时,它的另外一个底角为40°,顶角为180°–40°–40°=100°. 所以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40°、100°或70°、70°.故选D .【名师点睛】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o ,解题关键是分情况进行讨论①已知角为顶角时;②已知角为底角时.典例2 (2019·延安市实验中学初二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D BC B.∠B=∠CC.AB=2BD D.AD平分∠BAC【答案】C【解析】因为△ABC中,AB=AC,D是BC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可得,A.AD⊥BC,故A选项正确;B.∠B=∠C,故B选项正确;C.无法得到AB=2BD,故C选项错误;D.AD平分∠BAC,故D选项正确.故选C.【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题关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1.(2020·自贡市田家炳中学初二期中)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4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__________cm.考向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是把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2.底角为顶角的2倍的等腰三角形非常特殊,其底角平分线将原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典例3 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E是AB上的一点,EF∥AD交CA的延长线于F.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解析】∵AB=AC,AD⊥BC,∴∠BAD=∠CAD.又∵AD∥EF,∴∠F=∠CAD,∠FEA=∠BAD,∴∠F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已知在△ABC中,AB=5,BC=2,且AC的长为奇数.(1)求△ABC的周长;(2)判断△ABC的形状.考向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和垂心重合.典例4 (2019·山东初二期末)如图,在△ABC中,∠B=∠C=60°,点D为AB边的中点,DE⊥BC 于E,若BE=1,则AC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4【解析】∵DE⊥BC,∠B=∠C=60°,∴∠BDE =30°,∴BD =2BE =2, ∵点D 为AB 边的中点,∴AB =2BD =4, ∵∠B =∠C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 ∴AC =AB =4,故答案为:4.【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B =2BD 是解题的关键.3.(2020·山东初二期中)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AC 上,以BD 为一边作等边BDE ∆,连接CE .(1)说明ABD CBE ∆≅∆的理由; (2)若080BEC ∠=,求DBC ∠的度数.考向四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在等腰三角形中,只要有一个角是60°,无论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典例5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A .∵∠A =∠B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 .∵AB =AC ,且∠B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 C .∵∠A =60°,∠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D .∵AB =AC ,∠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B【解析】A,∵∠A=∠B=∠C,∴△ABC是等边三角形,故正确;B,条件重复且条件不足,故不正确;C,∵∠A=60°,∠B=60°,∴∠C=60°,∴△ABC是等边三角形60°,故正确;D,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故正确.故选B.4.如图,已知OA=5,P是射线ON上的一个动点,∠AON=60°.当OP=__________时,△AOP为等边三角形.考向五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性质常常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也是证明一边(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另一边(斜边)的一半的重要依据.当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或结论倾向于该性质时,我们可运用转化思想,将线段或角转化,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典例6 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若∠B=30°,BD=6,则CD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3【解析】∵在Rt△ABC中,∠C=90°,∠B=30°,∴∠BAC=60°.又AD平分∠BAC,∴∠BAD=∠CAD=30°,∴∠BAD=∠B=30°,∴AD=BD=6,∴CD=12AD=3,故答案为:3.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和12,则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__________.考向六 勾股定理1.应用勾股定理时,要分清直角边和斜边,尤其在记忆a 2+b 2=c 2时,斜边只能是c .若b 为斜边,则关系式是a 2+c 2=b 2;若a 为斜边,则关系式是b 2+c 2=a 2.2.如果已知的两边没有明确边的类型,那么它们可能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一条直角边、一条斜边,求解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以免漏解.典例7 (2020·云南初二月考)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2cm 和6cm ,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 【答案】32+6cm【解析】∵直角边长为:2cm 和6cm ,∴斜边=()()2226=22+(cm ),∴周长=2+6+22=32+6(cm ). 故答案为:32+6cm【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与三角形边长,面积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计算解出斜边是关键6.如图所示,在ABC ∆中,90B ∠=︒,3AB =,5AC =,D 为BC 边上的中点.(1)求BD 、AD 的长度;(2)将ABC ∆折叠,使A 与D 重合,得折痕EF ;求AE 、BE 的长度.1.(2020·浙江初二月考)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则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A .3B .4C .7D .52.(2020·山东初二期中)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0,20BC BD BAD =∠=,则BCD ∠的度数为A .50°B .55°C .60°D .65°3.(2019·吉林初二期末)如图是“人字形”钢架,其中斜梁AB =AC ,顶角∠BAC =120°,跨度BC =10m ,AD 为支柱(即底边BC 的中线),两根支撑架DE ⊥AB ,DF ⊥AC ,则DE +DF 等于A .10mB .5mC .2.5mD .9.5m4.(2019·河南初二期中)如图,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 ∆为顶角120BDC ∠=︒的等腰三角形,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且60MDN ∠=︒,则AMN ∆的周长为A.2 B.3 C.1.5 D.2.5 5.(2020·北京北理工附中初二期中)如图,△ABC中,D、E两点分别在AC、BC上,AB=AC,CD=DE.若∠A=40°,∠ABD:∠DBC=3:4,则∠BDE=A.24°B.25°C.30°D.35°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为A.22 B.17C.17或22 D.267.如图,△ABC中,AB=AC=5,BC=6,点D在BC上,且AD平分∠BAC,则AD的长为A.6 B.5C.4 D.38.如图,A、B两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是点C共有A.8个B.9个C.10个D.11个9.如图,Rt△ABC中,∠B=90〬,AB=9,BC=6,,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AN的长等于A.5 B.6 C.4 D.310.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放在一张宽为3 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A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尺的一边AC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尺的最长边的长为A.6 B.32C.42D.62 11.(2019·四川初二期中)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b+(b﹣c)2=0;则三角形是_____三角形.12.(2019·山西初三期末)如图,等腰△ABC中,AB=AC=13cm,BC=10cm,△ABC的面积=________.13.(2020·北京北理工附中初二期中)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14.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则它的腰长为__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BC 、AC 上一点,且AD AE =,12EDC ∠=︒,则BAD ∠=__________.16.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B ,C ,D ,E 在同一直线上,且CG =CD ,DF =DE ,则∠EFD =__________°.1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5,BC =7,点E 是AD 上的一个动点,把△BAE 沿BE 向矩形内部折叠,当点A 的对应点A 1恰好落在∠BCD 的平分线上时,CA 1的长为__________.18.(2019·湖北初二期末)如图,在Rt △ABC 中,点E 在AB 上,把△ABC 沿CE 折叠后,点B 恰好与斜边AC 的中点D 重合.(1)求证:△ACE 为等腰三角形; (2)若AB =6,求AE 的长.19.如图,一架2.5 m 长的梯子斜立在竖直的墙上,此时梯足B 距底端O 为0.7 m .(1)求OA 的长度;(2)如果梯子顶端下滑0.4米,则梯子将滑出多少米?20.(2019·辽宁初二月考)ABC ∆与DCE ∆有公共顶点C (顶点均按逆时针排列),AB AC =,DC DE =,180BAC CDE ∠+∠=︒,//DE BC ,点G 是BE 的中点,连接DG 并延长交直线BC 于点F ,连接,AF AD .(1)如图,当90BAC ∠=︒时, 求证:①BF CD =; ②AF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当60BAC ∠=︒时,画出相应的图形(画一个即可),并直接指出AFD ∆是何种特殊三角形.21.已知:如图,有人在岸上点C 的地方,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长CB =10米,CA ⊥AB ,且CA =6米,拉动绳子将船从点B 沿BA 方向行驶到点D 后,绳长CD =62米.(1)试判定△A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船体移动距离BD 的长度.1.(2019•滨州)如图,在OAB △和OCD △中,,,,40OA OB OC OD OA OC 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 .4B .3C .2D .12.(2019•兰州)在△ABC 中,AB =AC ,∠A =40°,则∠B =__________.3.(2019•成都)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都在边BC 上,∠BAD =∠CAE ,若BD =9,则CE的长为__________.4.(2019•威海)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连接AC ,BD .若90ACB ∠=︒,AC BC =,AB BD =,则ADC ∠=__________︒.5.(2019•通辽)腰长为5,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____.6.(2019•怀化)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_. 7.(2019•南通)如图,△ABC 中,AB =BC ,∠ABC =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 ,若∠BAE =25°,则∠ACF =__________度.8.(2019•苏州)如图,ABC △中,点E 在BC 边上,AE AB =,将线段AC 绕点A 旋转到AF的位置,使得CAF BAE ∠=∠,连接EF ,EF 与AC 交于点G . (1)求证:EF BC =;(2)若65ABC ∠=︒,28ACB ∠=︒,求FGC ∠的度数.9.(2019•重庆)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1)若∠C =42°,求∠BAD 的度数;(2)若点E 在边AB 上,EF ∥AC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E =FE .10.(2019•无锡)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BD =CE ,BE 、CD 相交于点O .求证:(1)DBC ECB △≌△; (2)OB OC =.11.(2019•重庆A 卷)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上的中点,连结AD ,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EF ∥BC 交AB 于点F .(1)若∠C =36°,求∠BAD 的度数.(2)若点E 在边AB 上,EF ∥AC 叫A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FB =FE .12.(2019•枣庄)在ABC △中,90BAC ∠=︒,AB AC =,AD BC ⊥于点D .(1)如图1,点M ,N 分别在AD ,AB 上,且90BMN ∠=︒,当30AMN =︒∠,2AB =时,求线段AM 的长;(2)如图2,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且90EDF ∠=︒,求证:BE AF =; (3)如图3,点M 在AD 的延长线上,点N 在AC 上,且90BMN ∠=︒,求证:2AB AN AM+=.1.【答案】4cm或5cm【解析】当长是4cm的边是底边时,腰长是12(13–4)=4.5,三边长为4cm,4.5cm,4.5cm,等腰三角形成立;当长是4cm的边是腰时,底边长是:13–4–4=5cm,等腰三角形成立.故底边长是:4cm或5cm.故答案是:4cm或5cm【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2.【解析】(1)由题意得:5−2<AB<5+2,即:3<AB<7,∵AB为奇数,∴AB=5,∴△ABC的周长为5+5+2=12.(2)∵AB=AC=5,∴△ABC是等腰三角形.3.【答案】(1)见解析;(2)20°.【解析】(1)由060ABC DBE∠=∠=,得ABD CBE∠=∠,由,AB BC BD BE==,变式拓展得ABD CBE ∆≅∆(SAS );(2)由ABD CBE ∆≅∆,得060BCE A ∠=∠=,所以00000180180806040CBE BEC BCE ∠=-∠-∠=--=, 所以000060604020DBC CBE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4.【答案】5【解析】已知∠AON =60°,当OP =OA =5时,根据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OP 为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5. 5.【答案】6或6.5【解析】分两种情况:①5和12是两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斜边为13,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6.5;②5是直角边,12为斜边,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6,故答案为:6或6.5. 6.【答案】(1)BD =2,13AD =;(2)136AE =,56BE = 【解析】(1)∵在ABC ∆中,90B ∠=︒,3AB =,5AC =, ∴在Rt ABC ∆中,222225316BC AC AB =-=-=, ∴4BC =,又∵D 为BC 边上的中点, ∴122BD DC BC ===, ∴在Rt ABD ∆中,222222133AD AB BD =+=+=, ∴13AD =.(2)ABC ∆折叠后如图所示,EF 为折痕,连接DE ,设AE x =,则DE x =,3BE x =-,在Rt BDE∆中,222BE BD DE+=,即()22232x x-+=,解得:136x=,∴136AE=,∴135366BE=-=.【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也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是常见中考题型.1.【答案】D【解析】∵两直角边分别为6和8,∴斜边226810+=,∴斜边上的中线=12×10=5,故选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答案】A【解析】Q ABC△是等边三角形,AC AB BC∴==,又Q BC BD=,AB BD∴=,∴20BAD BDA∠=∠=︒180CBD BAD BDA ABC∴∠=-∠-∠-∠00000180********=---=,Q BC BD=,∴11(180)(18080)5022BCD CBD∠=⨯︒-∠=⨯︒-︒=︒,故选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性质和定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答案】B考点冲关【解析】∵AB =AC ,∠BAC =120°,∴∠B =∠C =30°, ∵DE ⊥AB ,DF ⊥AC ,垂足为E ,F ,∴DE =12BD ,DF =12DC , ∴DE +DF =12BD +12DC =12(BD +DC )=12B C .∴DE +DF =12BC =12×10=5m.故选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4.【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延长AC 到E ,使CE =BM ,连接DE ,∵BD =DC ,∠BDC =120°,∴∠CBD =∠BCD =30°, ∵∠ABC =∠ACB =60°,∴∠ABD =∠ACD =∠DCE =90°,在△BMD 和△CED 中,90BD CDDBM DCE BM CE =⎧⎪∠=∠=︒⎨⎪=⎩,∴△BMD ≌△CED (SAS ),∴∠BDM =∠CDE ,DM =DE , 又∵∠MDN =60°,∴∠BDM +∠NDC =60°, ∴∠EDC +∠NDC =∠NDE =60°=∠NDM ,在△MDN 和△EDN 中,DM DE MDN NDE DN DN =⎧⎪∠=∠⎨⎪=⎩,∴△MDN ≌△EDN (SAS ), ∴MN =NE =NC +CE =NC +BM ,所以△AMN 周长=AM +AN +MN =AM +AN +NC +BM =AB +AC =2. 故选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做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全等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答案】C【解析】∵AB=AC,CD=DE,∴∠C=∠DEC=∠ABC,∴AB∥DE,∵∠A=40°,∴∠C=∠DEC=∠ABC=18040702??=?,∵∠ABD:∠DBC=3:4,∴设∠ABD为3x,∠DBC为4x,∴3x+4x=70°,∴x=10°,∴∠ABD=30°,∵AB∥DE,∴∠BDE=∠ABD=30°,故答案为C.【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难度适中.6.【答案】A【解析】分两种情况:①当腰为4时,4+4<9,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②当腰为9时,9+9>4,9-9<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9+9+4=22.故选A.7.【答案】C【解析】∵AB=AC=5,AD平分∠BAC,BC=6,∴BD=CD=3,∠ADB=90°,∴AD=22AB BD-=4.故选C.8.【答案】B【解析】如图,①点C以点A为标准,AB为底边,符合点C的有5个;②点C以点B为标准,AB为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符合点C的有4个.所以符合条件的点C共有9个.故选B.9.【答案】A【解析】设AN=x,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N=AN=x,则BN=9-x.∵D是BC的中点,∴BD=1632⨯=.在Rt△BDN中,由勾股定理得:ND2=NB2+BD2,即x2=(9-x)2+32,解得x=5,AN=5,故选A.10.【答案】D【解析】如图,作AH ⊥CH ,在Rt△ACH 中,∵AH =3,∠AHC =90°,∠ACH =30°,∴AC =2AH =6,在Rt△ABC 中,AB =22226662AC BC +=+=.故选D .11.【答案】等边【解析】Q 三角形的三边a ,b ,c 满足2()0a b b c -+-=,由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平方数的非负性可得:20,()0a b b c -=-=,0,0a b b c ∴-=-=,解得:,a b b c ==,即a b c ==,则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比较好的综合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平方数的非负性、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12.【答案】60cm 2.【解析】过点A 作AD ⊥BC 交BC 于点D , ∵AB =AC =13cm ,BC =10cm , ∴BD =CD =5cm ,AD ⊥BC ,由勾股定理得:AD =22135-=12(cm ), ∴△ABC 的面积=12×BC ×AD =12×10×12=60(cm 2).【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能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正确的添加辅助线是关键. 13.【答案】55°或125°【解析】如图,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如图1,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则∠ABD =35°,∴∠BAD =90°–35°=55°; 如图2,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则∠ABD =35°,∴∠BAD =90°–35°=55°; ∴∠CAB =180°–55°=125°, 故答案为55°或125°.【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10【解析】①当6为腰长时,则腰长为6,底边=26-6-6=14,因为14>6+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②当6为底边时,则腰长=(26-6)÷2=10,因为6-6<10<6+6,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腰长为10.故答案为:10. 15.【答案】24︒【解析】∵ADC ∠是三角形ABD 的外角,AED ∠是三角形DEC 的一个外角,CDE x ∠=︒, ∴ADC BAD B ADE EDC ∠=∠+∠=∠+∠,AED EDC C ∠=∠+∠,B BAD ADE x ∠+∠=∠+︒,AEDC x ∠=∠+︒,∵AB AC =,D 、E 分别在BC 、AC 上,AD AE =,CDE x ∠=︒,∴B C ∠=∠,20ADE AED C ∠=∠=∠+︒,∴C BAD C x x ∠+∠=∠︒++︒,∵12EDC ∠=︒,∴24BAD ∠=︒,故答案为:24︒.16.【答案】15【解析】∵△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 =60°,∠ACD =120°, ∵CG =CD ,∴∠CDG =30°,∠FDE =150°, ∵DF =DE ,∴∠E =15°.故答案为:15. 17.【答案】3242【解析】如图,过点A 1作A 1M ⊥BC 于点M .∵点A的对应点A1恰落在∠BCD的平分线上,∠BCD=90°,∴∠A1CM=45°,即△AM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CM=A1M=x,则BM=7-x.又由折叠的性质知AB=A1B=5,∴在直角△A1MB中,由勾股定理得A1M2=A1B2-BM2=25-(7-x)2,∴25-(7-x)2=x2,解得x1=3,x2=4,∵在等腰Rt△A1CM中,CA1=2A1M,∴CA1=32或42.故答案为:32或42.18.【答案】(1)见解析;(2)4.【解析】(1)∵把△ABC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斜边AC的中点D重合,∴CD=CB,∠CDE=∠B=90°,AD=CD,在△ADE和△CDE中,90AD CDADE CDEED ED=⎧⎪∠=∠=⎨⎪=⎩o,∴△ADE≌△CDE(SAS),∴EA=EC,∴△ACE为等腰三角形;(2)由折叠的性质知:∠BEC=∠DEC,∵△ADE≌△CDE,∴∠AED=∠DEC,∴∠AED=∠DEC=∠BEC=60°,∴∠BCE=30°,∴12BE CE=,又∵EA=EC,∴11223BE AE AB===,∴AE=4.【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9.【解析】在直角△ABO 中,已知AB =2.5 m ,BO =0.7 m ,则AO , ∵AO =AA ′+OA ′,∴OA ′=2 m ,∵在直角△A ′B ′O 中,AB =A ′B ′,且A ′B ′为斜边, ∴OB ′=1.5 m ,∴BB ′=OB ′-OB =1.5 m-0.7 m=0.8 m . 答:梯足向外移动了0.8 m .20.【答案】(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证明:①∵//DE BC ,∴GBF GED ∠=∠. 又,BG EG FGB DGE =∠=∠,∴(ASA)GBF GED ∆∆≌,∴BF ED =. 又CD ED =,∴BF CD =;②当90BAC ∠=︒时,45ABC ACB ∠=∠=︒, ∵180BAC CDE ︒∠+∠=,∴90CDE ︒∠=.∵//DE BC ,∴90,45BCD CDE ACD ︒︒∠=∠=∠=, ∴ABF ACD ∠=∠;又,AB AC BF CD ==,∴()ABF ACD SAS ∆∆≌, ∴,AF AD BAF CAD =∠=∠, ∴BAF FAC CAD FAC ∠+∠=∠+∠ 即90BAC FAD ∠=∠=︒, ∴AF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所画图形如图1或图②,此时AFD ∆是等边三角形.图1 图2 与(1)同理,可证ABF ACD ∆∆≌, ∴AF =AD ,60BAC FAD ∠=∠=︒, ∴△AFD 是等边三角形.【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边的关系,角的关系.21.【解析】(1)由题意可得:AC =6 m ,DC 2 m ,∠CAD =90°,可得AD 22CD AC -(m ), 故△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C =6 m ,BC =10 m ,∠CAD =90°, ∴AB 22BC AC -(m ), 则BD =AB -AD =8-6=2(m ).答:船体移动距离BD 的长度为2 m .1.【答案】B【解析】∵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AOC BOD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直通中考∴40AMB AOB∠=∠=°,②正确;作OG MC⊥于G,OH MB⊥于H,如图所示:则90OGC OHD∠=∠=°,在OCG△和ODH△中,OCA ODBOGC OHDOC OD∠=∠⎧⎪∠=∠⎨⎪=⎩,∴OCG ODH△≌△,∴OG OH=,∴MO 平分BMC∠,④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2.【答案】70°【解析】∵AB=AC,∴∠B=∠C,∵∠A+∠B+∠C=180°,∴∠B=12(180°-40°)=70°.故答案为:70°.3.【答案】9【解析】∵AB=AC,∴∠B=∠C,在△BAD和△CAE中,BAD CAEAB ACB C∠=∠⎧⎪=⎨⎪∠=∠⎩,∴△BAD≌△CAE,∴BD=CE=9,故答案为:9.4.【答案】105【解析】作DE AB⊥于E,CF AB⊥于F,如图所示,则DE CF=,∵CF AB⊥,90ACB∠=︒,AC BC=,∴12CF AF BF AB===,∵AB BD=,∴1122DE CF AB BD===,BAD BDA∠=∠,∴30ABD∠=︒,∴75BAD BDA∠=∠=︒,∵AB CD∥,∴180ADC BAD∠+∠=︒,∴105ADC∠=︒,故答案为:105.5.【答案】6或255【解析】①如图1,当5AB AC ==,4AD =,则3BD CD ==,∴底边长为6; ②如图2,当5AB AC ==,4CD =时,则3AD =,∴2BD =,∴222425BC =+=,∴此时底边长为25; ③如图3,当5AB AC ==,4CD =时,则223AD AC CD =-=,∴8BD =,∴45BC =∴此时底边长为56或55【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分类讨论. 6.【答案】36°【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727236=︒-︒-︒=︒, 故答案为:36︒.【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70【解析】∵∠ABC =90°,AB =AC ,∴∠CBF =180°–∠ABC =90°,∠ACB =45°, 在Rt△ABE 和Rt△CBF 中,AB CBAE CF=⎧⎨=⎩,∴Rt△ABE ≌Rt△CBF ,∴∠BCF =∠BAE =25°,∴∠ACF =∠ACB +∠BCF =45°+25°=70°,故答案为:70.【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解析】(1)∵CAF BAE ∠=∠,∴BAC EAF ∠=∠,∵AE AB AC AF ==,, ∴BAC EAF △≌△, ∴EF BC =.(2)∵65AB AE ABC =∠=︒,, ∴18065250BAE ∠=︒-︒⨯=︒, ∴50FAG ∠=︒, ∵BAC EAF △≌△, ∴28F C ∠=∠=︒, ∴502878FGC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证明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旋转性质等知识点,比较简单,基础知识扎实是解题关键. 9.【解析】(1)∵AB =AC ,AD ⊥BC 于点D ,∴∠BAD =∠CAD ,∠ADC =90°,又∠C =42°,∴∠BAD =∠CAD =90°-42°=48°. (2)∵AB =AC ,AD ⊥BC 于点D , ∴∠BAD =∠CAD , ∵EF ∥AC , ∴∠F =∠CAD , ∴∠BAD =∠F , ∴AE =FE .10.【解析】(1)∵AB =AC ,∴∠ECB =∠DBC ,在DBC △与ECB △中,BD CEDBC ECB BC CB =⎧⎪∠=∠⎨⎪=⎩,∴DBC △≌ECB △.(2)由(1)DBC △≌ECB △, ∴∠DCB =∠EBC , ∴OB =OC .11.【解析】(1)∵AB AC =,∴C ABC ∠=∠,∵36C ∠=︒, ∴36ABC ∠=︒,∵D 为BC 的中点,∴AD BC ⊥,∴90903654BAD ABC ∠=-∠=-︒=︒︒︒. (2)∵BE 平分ABC ∠,∴ABE EBC ∠=∠, 又∵EF BC ∥,∴EBC BEF ∠=∠, ∴EBF FEB ∠=∠, ∴BF EF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解析】(1)∵90BAC ∠=︒,AB AC =,AD BC ⊥,∴AD BD DC ==,45ABC ACB ∠=∠=︒,45BAD CAD ∠=∠=︒, ∵2AB =,∴AD BD DC ===,∵30AMN ∠=︒,∴180903060BMD ∠=︒-︒-︒=︒, ∴30BMD ∠=︒,∴2BM DM =,由勾股定理得,222BM DM BD -=,即222(2)DM DM -=,解得DM =∴AM AD DM =-=(2)∵AD BC ⊥,90EDF ∠=︒,∴BDE ADF ∠=∠,在BDE △和ADF △中,B DAF DB DA BDE ADF ∠=∠=∠=∠⎧⎪⎨⎪⎩,∴BDE ADF △≌△, ∴BE AF =.(3)如图,过点M 作//ME BC 交AB 的延长线于E ,∴90AME ∠=︒, 则2AE =,45E ∠=︒,∴ME MA =,∵90AME ∠=︒,90BMN ∠=︒, ∴BME AMN ∠=∠,在BME △和AMN △中,E MAN ME MA BME AMN ∠=∠=∠=∠⎧⎪⎨⎪⎩,∴BME AMN △≌△,∴BE AN =, ∴2AB AN AB BE AE AM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及判定
BC:CD=
【例15】如图,在Rt△ABC中,∠B=90°,∠ACB=60°,D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AC=CD,则
【例17】两个全等的含30°,60°的三角板ADE和三角板ABC,如图所示放置,E,A,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D,取BD的中点M,连接ME,MC,试判断△EM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例18】如图,Rt△ABC中,AB=AC, ∠A=90°,D为BC上任意一点,且DF⊥AB于F,DE⊥AC于E,M为BC的中点,试判断△MEF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练习:
1.下列两个命题:①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②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60°,那么
这个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命题①正确
B.只有命题②正确
C.命题①、②都正确
D.命题①、②都不正确
2.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和另一腰的夹角为25°,则该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A.32.5°
B.57.5°
C.65°或57.5°
D.32.5°或57.5°
3.如图,在△ABC中,AD⊥BC于D,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确定△ABC是等腰三角形。
你添加的条件是
A
4.在Rt△ABC中,∠C=90°,∠A=30°,BC+AB=6cm,则AB= cm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