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周易》的性质与经传关系

合集下载

全面精讲《周易》2讲-周易文本——经和传(内容完整 可编辑使用)

全面精讲《周易》2讲-周易文本——经和传(内容完整 可编辑使用)

爻的成因
不同学者见解不同,最值得注意的 是数字起源说。爻起源大致有6种 说法:
结绳记事说
生殖崇拜说
龙马图纹说
竹棍竹筹说
原始文字说
“数字卦”说
河图
洛书
河图
洛书
传河 说南 伏淮 羲阳 在画 此卦 揲亭 蓍 画 卦
关于卦
•由“爻象”的叠加组合推演出“卦象”
甲骨文
三爻卦和六爻卦
•它有三爻卦和六爻卦两种。 •由三爻构成的卦共有八个,《周礼》 上称之为经卦,就是通常称作的 “八卦”。 •由六爻(实则由两个三爻经卦叠加而 成)构成的卦共有六十四个,《周礼》 上称之为别卦,通称六十四卦。
• 《 论 衡 ·状 留 篇 》 云 : “ 蓍 七 十 岁 生 一 茎 ; 七 百 岁 生 十 茎 。 神 灵 之 物 也 , 故 生 迟 留 , 历 岁 长 久 , 故 能 明 审 。 ” 这两种说法均有夸大成分,但都说明蓍草有神奇之处。有人亦说之所以用蓍草,原因在于蓍草其茎直、其寿 久、其味异,兽与虫不喜近之,有神性,能预示吉凶。因蓍草难得易损坏,而后占卦便多改用了竹筹替代了, 所以筮从竹字头。
小篆易
• 第二种意见认为,“易”上为日,下为月,从日月表现阴阳。《说文解字》上说 “日月为易”,象征阴阳,是个“会意字”。
• 卜占是将准备好的龟甲或兽骨,进行削刮整形,然后在中间钻一小孔。卜问者祷告其事,致诚通灵后,把龟甲 或兽骨放在火上灸灼;待其出现裂纹,再根据裂纹的长短走向等以定吉凶,认为这是神灵的启示。古人用火灼 龟取兆(裂纹),以预示吉凶叫“卜”。
• “卜”字是象形字,《说文解字》说:“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横”。卜字之字形乃灼龟时之 裂纹,读音乃取龟甲火灼后发出之声,字义乃为占问,故“贞”。占字从卜,从口,口说卜兆之意为占。

国学典籍(第二讲《周易》201312)

国学典籍(第二讲《周易》201312)

国学典籍第二讲《周易》与中国文化一、《周易》的性质及成书年代《周易》这部经典,古人把它看作是“推天道以明人事”的经典(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易》类序)。

张载《横渠易说·系辞上》:“《易》即天道,独入于爻位悉之以辞者,此则归于人事”。

程颐《程氏易传·系辞》:“圣人作《易》,以准则天地之道。

《易》之义,天地之道也”。

四库馆臣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我们今天把它看作是一部哲学著作,冯友兰《周易纵横录》称“周易是一本比较完整的辨证的宇宙代数学。

”“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

”余敦康认为:“一部《周易》,中华民族的智慧的结晶”。

(《中国智慧在<周易> <周易> 智慧在和谐》,见《光明日报》2006年8月24日,第6·7版)“周”的讲法有二:一是指周代,二是指周全、周普。

《周礼注疏》卷二十四(页354):“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疏:“郑虽不接《周易》其名《周易》者,《连山》、《归藏》皆不以地名,以义名《易》,则周非地号,以《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匝于四时,故名《易》为‘周’也。

”又参看张舜徽先生说,见《致顾颉刚先生论<周官>、<左传>标题书》,见《讱庵学术讲论集》第597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易”的本义在《说文解字》中解为“蜥蜴”之“易”。

这是一个象形字,段玉裁注为:“上象首,下象四足,尾甚微。

”(页459)许慎又引纬书说“日月为易。

”段注辩驳说:“谓上从日象阳,下从月象阴。

纬书说字多言形而非其义。

此虽近理,要非六书之本。

然下体亦非月也。

”后来讲“易”的含义一般从郑玄的说法,其义有三:一、简易,二、变易,三、不易。

《周易》2讲 周易文本经和传65

《周易》2讲 周易文本经和传65

3、卜占和筮占
黄河流域最流行的是卜占与筮占。 《礼记· 曲礼》云:
“龟为卜,策为筮”。卜占即用龟骨决断;筮占即用 蓍草决断。在古人那里,卜与筮是区别的。 卜占是将准备好的龟甲或兽骨,进行削刮整形,然后 在中间钻一小孔。卜问者祷告其事,致诚通灵后,把 龟甲或兽骨放在火上灸灼;待其出现裂纹,再根据裂 纹的长短走向等以定吉凶,认为这是神灵的启示。古 人用火灼龟取兆(裂纹),以预示吉凶叫“卜”。“卜” 字是象形字,《说文解字》说:“灼剥龟也,象灸龟 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横”。卜字之字形乃灼龟时之 裂纹,读音乃取龟甲火灼后发出之声,字义乃为占问, 故“贞”。占字从卜,从口,口说卜兆之意为占。
三 爻 卦 (八 卦)






震 坤
六 爻 卦








何谓“易”
中国古代将占卜记录,即爻象、爻辞和卦象、
卦辞的集合称之为“易”。 “易”有三解:
第一种意见认为,作为卦爻辞
集合的它富于变化,如同一种 叫变色龙的蜥蜴,那就称之为 “易”。《说文解字》训为 “易,蜥易、蝘蜓、守宫也。 象形。”也就是说“易”是蜥 蜴的“象形字”。小篆“易” 确有几分象形。
第二节 《易经》的权威阐释—— 《易传》
一、孔子生平
二、孔子和“易传”关系
三、“十翼”文章
一、孔子生平
1、出身卑微,曾几起几落 2、孔子功绩
孔府
青年孔子
1、出身卑微,曾几起几落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 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叔梁为字, 纥为名,音he),母亲为颜徵在。 孔子在男孩中排行老二,有不敬的 称呼孔子为“孔老二”。孔子三岁 时,叔梁纥卒,孔子母子也不为施 氏(叔梁纥的正妻)所容,孔母颜 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 里,生活艰难。少时家境贫寒,15 岁立志于学。 中年孔子

周易概论2

周易概论2
� ③卦辞,在卦名后面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叫卦辞,卦辞 是对一卦六爻总的说明。如乾后面有“元亨利贞”四个 字,此就为乾卦卦辞。咸卦后面有“亨利贞,取女吉”的 文辞,此为咸卦卦辞。
� ④爻辞,一卦共六爻,即由六个符号组成,每爻都有一个 意思,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叫做爻辞。一卦有六爻,故共 有六条爻辞。在卦辞下,六条爻辞有“九”“六”作为爻 题,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若为阳爻 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为阴爻 依次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 《周易古经》: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 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 易古经》,称孔子儒家注释《周易古经》 的十篇著作为《周易大传》。
《周易》性质
《周易》是一部筮书 《周易》是一部历史书 《周易》是一部哲学书 《四库全书》总目:
圣人觉世牖(you)民,…而《易》则寓于卜筮。 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又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 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 《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 《易》说愈繁。夫六十四卦大象皆有“君子以” 字,其爻象则多戒占者,圣人之情,见乎词矣。
《周易》性质—历史书
《周易》中的历史典故 以《史》解《易》----帛书《易传》的内容
《周易》性质—哲学书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哲学是对于认识 的认识。这就是认识的反思。《周易·系辞》 说:“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 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 体。”
从以上的角度来看,《周易》属于 一部哲学典籍
八卦之象
乾为天、坤为地、 震为雷、巽为风、 坎为水、离 所以称为地雷

经文的组成
� 卦名、卦爻辞,按照先后次序,《周易》每一卦有四部分 组成。

#《周易》文本及其相互关系

#《周易》文本及其相互关系
《說卦傳》的內容主要由三部分:一、闡 明《周易》的目的;二、對先天八卦與後 天八卦方位及其原理進行了論述;三、闡 述了《周易》八經卦的卦德與卦象。
6.《序卦傳》
劉大鈞先生推定成立于戰國時代。
《序卦傳》的主要內容:對傳本《周易》 六十四卦的卦序及其道理進行論述。來知 德說, “ 序卦者,孔子因文王之《序卦, 就此一端之理以序之也” ,“其實本意專 恐為雜亂其卦也”,並說“自孔子沒,曆 秦漢至今日,叛經者皆因未知《序卦》、 《雜卦》也”(《周易集注》)。
非孔子說:
歐陽修云:“《易傳》孔子之作,亦不出 於一人之手。”(《易童子問》)。理由 是孔子自著 不會有“子曰”之說。清崔 述說同(《朱泗考信錄·辨作〈易傳〉之 說》)。
近代古史辨派與高亨等人信從其說。王博 進而說《易傳》是“由漢武帝到漢宣帝時 期的博士,編輯加工而成”,其中“今本 《繫辭傳》是在帛書易說的基礎之上,又
一、《周易》 的文本及其相互關係
(一)《經》
1.《周易》書的出現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
《周易》見陳侯者。” 《左傳·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
《周易》曰:‘隨,元亨利貞……’” 《左傳·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
筮之。”
《左傳·宣公六年》:“伯廖告人曰:無徳 而貪,其在《周易》豐之離”
《京氏易源流》編著本);
5.王弼:《周易注》(中華書局樓宇烈 《王弼集校釋》本);
6.孔穎達:《周易正義》(齊魯書社劉建 玉《導讀》本);
7.李鼎祚:《周易集解》(齊魯書社張文 智《導讀》本);
8.邵雍:《觀物內外篇》(中華書局郭彧 整理本);
9.程頤:《周易程氏傳》,中華書局; 10.朱震:《漢上易傳》,九州出版社; 11.楊萬里:《誠齋易傳》,九州出版社;

第2篇 《周易》

第2篇 《周易》

《周易》第二摘要:八卦是圣物,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

原文:在人家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八卦那种东西。

八卦是圣物,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避邪的。

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

算命的,看相的,卜课的,都用得着它。

他们普通只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就够了,但要详细推算,就得用阴阳和八卦的道理。

八卦及阴阳五行和我们非常熟悉,这些道理直到现在还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信仰,我们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之中教这些道理支配着。

行人不至,谋事未成,财运欠通,婚姻待决,子息不旺,乃至种种疾病疑难,许多人都会去求签问卜,算命看相,可见影响之大。

讲五行的经典,现在有《尚书·洪范》,讲八卦的便是《周易》。

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

另一个传说却说不是他自出心裁画的。

那时候有匹龙马从黄河里出来,背着一幅图,上面便是八卦,伏羲只照着描下来罢了。

但这因为伏羲是圣人,那时代是圣世,天才派了龙马赐给他这件圣物。

所谓“河图”,便是这个。

那讲五行的《洪范》,据说也是大禹治水时在洛水中从一只神龟背上得着的,也出于天赐。

所谓"洛书",便是那个。

但这些神怪的故事,显然是八卦和五行的宣传家造出来抬高这两种学说的地位的。

伏羲氏恐怕压根就没有这个人,他只是秦、汉间儒家假托的圣王。

至于八卦,大概是有了筮法以后才有的。

商民族是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凶,他们先在甲骨上钻一下,再用火灼;甲骨经火,有裂痕,便是兆象,卜官细看兆象,断定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刻在甲骨上,这便是卜辞。

卜辞里并没有阴阳的观念,也没有八卦的痕迹。

卜法用牛骨最多,用龟甲是很少的。

商代农业刚起头,游猎和畜牧还是主要的生活方式,那时牛骨头不缺少。

到了周代,渐渐脱离游牧时代,进到农业社会了,牛骨头便没有那么容易得了。

这时候却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筮法只用些蓍草,那是不难得到。

浅谈《周易》之性质

浅谈《周易》之性质

浅谈《周易》之性质《周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

《周易》一书以其宏富的内容、精深的思想,传承不绝,历久弥新,数千年来始终受到人们的特别推崇和高度重视。

几千年来,人们对于《周易》和易学文化的研究从未间断,至今任然热度不减,其中对于《周易》性质的研究,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有人说《周易》是占筮之书,有人说是哲学著作,有人说是历史文献,有人说是政治百科,有人说是道德规范,也有人说是人生指南等等说法都有。

那么,《周易》一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呢?要分析《周易》的性质,我们必须先弄清它的来龙去脉,由于《周易》是由《易经》和《易传》两种不同性质的书所组成的,所以我们要对这两本书分别加以讨论和研究。

《易经》最初起源于占筮而又基本应用于占筮,是一部系统的占筮之书,属于巫术文化范畴。

但《易经》绝对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卜筮之书,因为《易经》在用于卜筮的同时就已经在发挥着沟通天人、指导人事、锻炼思维、道德教化、启迪人生的巨大作用。

它是一个由复杂的象数符号系统和古奥的语言符号系统共同构成的理论体系,因此,正如朱熹指出:“《易》本卜筮之书,后人以为止于卜筮。

止于王弼用老庄解,后人便只以为理,而不以为卜筮,亦非。

”但西周时期以及西周之前的“占筮”是否就是孔子荀子眼中的“占筮”?是否就是我们所见的地摊算卦之类?这显然不是。

《周礼·春官宗伯·筮人》曰:“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

”“筮”即占筮,指用《易传·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一类的操作方法来求卦,再以《易经》推断人事吉凶。

可见,在那个文化高度垄断的时期,卜筮是一种用来决定国家大事的重要政治形式,是一种由极少数人操纵的至为神圣的文化行为,是一种古人赖以沟通天人、指导人事的重要方式,是统治阶级用以教化民众,从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关于《易传》,是在《易经》形成后,人们在长期的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赋予《易经》以新的内涵,逐渐学会以《易经》来指导社会人生,而不是把它当作一部单纯的占筮之书,后来主要由孔门后学在战国时期完成了对《易经》解释的系统整理,汉代学者将它们编辑在一起,即为《易传》,也称《十翼》,是一组具有相当深度的哲学作品,它继承了占筮的象数观念,对《易经》的占筮作了理论化的解说,同时也把《易经》本身所蕴含的义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

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

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是一种应用道家经典《周易》在经济学中的理论,将周易的卦象和理论思想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使其成为一种经济学理论。

它通过掌握卦象变化的规律,结合实际,来预测经济走势,从而提供决策依据,从而调节市场经济运行。

正如古代智者所说:“变化万物,有变者,无不变者”。

运用周易经济学理论,新旧变化互动,动态变化发展,以更好地把握经济走向,把握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周易中的卦象及其演变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

它从外界的时间、变化、性质等多个方面来解读,从而可以对未来的发展加以把握,用于研究经济现状的总趋势及个体的微观政策展开。

首先,周易中将卦象理解为动态的变化序列,它通过掌握卦象变化的规律,从多个侧面来审视经济发展,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趋势。

其次,卦象是一种形态,而不是一种行为或动作,它负责传递意义,以满足信息传播的需要,从而达到调节经济行为的目标。

最后,从变化的规律及其具体表现出经济信息,从而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有效控制经济的运行。

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可以指导企业、政府和个人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它可以帮助分析市场供求结构,预测供求变化趋势,并加以调节以实现稳定release,从而调节市场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周易运行经济学认为,企业经营及其运行状况受影响的原因是卦象的变动,并且企业的运行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大环境的变化,反过来又能影响企业的运行方向。

因此,企业要做的就是把握当前环境的变化,从而调整其自身经营方向,把握经济变化的苗头,及早做出决策,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另外,政府和个人也可以利用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不仅可以引导未来经济发展,而且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正确而可行的经济投资方向。

综上所述,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经济学理论,它通过把握卦象变化的规律来分析市场形势,治理经济气候,把握发展趋势,通过改变经济行为来实现经济繁荣发展。

易经解析解读易学中的易与经

易经解析解读易学中的易与经

易经解析解读易学中的易与经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被誉为“易学之源”。

易经是一部关于自然、人生和宇宙的哲学著作,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揭示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生的变化规律。

易经的研究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对易经中的“易”和“经”进行解析和解读,探讨易学中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解析易经中的“易”。

易经的“易”字,意为变易、易变。

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变化是宇宙的本质。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变化组合,揭示了宇宙的变化规律。

八卦是易经的基本符号,包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

每个卦都有阴阳、刚柔、动静等属性,通过不同卦的组合,形成了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

易经认为,只有了解和把握这种变化规律,才能适应宇宙的变化,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我们来解析易经中的“经”。

易经的“经”字,意为经典、经书。

易经是一部古代的经典著作,被誉为“经书之首”。

易经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卦辞和爻辞的解释,阐述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生的变化规律。

易经的经典地位不仅在于其内容的丰富和深刻,更在于其对后世思想的影响和启示。

易经的思想渗透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经中的“易”和“经”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易经通过对宇宙和人生的变化规律的解析和解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即易学。

易学是一门研究宇宙和人生变化规律的学问,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和应用,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宇宙的变化规律,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易学的核心思想是“变通”,即根据事物的变化规律,灵活应变,适应变化,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易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人的修养和自我完善,提倡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易经中的“易”和“经”也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学问方法。

易经中的“易”强调变化和灵活性,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易经》在说什么(4)——《易经》的经和传

《易经》在说什么(4)——《易经》的经和传

《易经》在说什么(4)——《易经》的经和传《易经》分为经和传两部分,所谓的经,就是商末周初的时候王室占筮官进行占筮的记录,早年来说没有战国到两汉时期关于宇宙论的解释,早年的《易经》只有占筮记录。

如济挂的九三爻辞,”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记录的就是高宗,这是说的帝乙、武乙或者文丁。

说高宗当年讨伐鬼方,鬼方是我国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个事情。

显然爻辞最初没有自然学解释的意义,是一个占筮的记录。

随着文明的进程,信息量的增加,到了战国和两汉时代,人们需要它解释更为宏大的自然现象,于是就出现了《易经》中的传,也就是哲学的部分,这部分由七篇文章组成。

分别为:《象传》、《彖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由于前三传分为上下两篇,所以总称为“十翼”,鸟的翅膀的意思。

有人认为《十翼》是孔子的手笔,但现代研究者认为大多是两汉时期人们的手笔。

《易经》被传说的非常神秘,但当年做《易经》的人不这样看。

如《系辞下》有这样的表述:“《易》之兴,其于中古呼?“就是说,《易经》兴起在中古时代,在两汉,在战国来说,中古时代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远古时代。

又说,“作《易》者,其有忧患呼?”就是说作《易经》的人是面临了困惑和麻烦,才会在这里寻找答案。

这一点都不神秘,是为了寻求解决之道。

《易经》要解决的是变易的问题,所以《易经》中会出现一系列跟讨论变化相关的词汇和卦象。

如,第四叫往来,比如鼎卦和大壮卦,它实际上是把最下面的一爻和另一个卦最上面的一爻发生倒置,叫往来。

它用这些卦象的变化,具象类比自然变化,显然是一个非常粗糙的思想模型。

今天我们解释的变化,比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都不能用几个抽象符号就能作为其通解,要具体分析,找到具体的动因,经过非常复杂的运算,才能得出结论。

如用牛顿力学来解释一辆车在撞到墙面所产生的撞击力,就是通过复杂的数学公式计算得到了。

又如天体的运行轨迹等等,也是通过复杂的数学计算而来。

第二讲《周易》

第二讲《周易》

記事之辭
*《既濟》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未濟》九四: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 大國。 背景故事:殷高宗征伐鬼方這個國家,有 一個名叫震的周人幫助,三年戰勝了鬼 方。
記事之辭
*《泰》六五:帝乙歸妹。 《歸妹》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 其娣之袂良。 背景故事:殷帝乙嫁小女兒給周文王之父 王季。
取象之辭
*《大過》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無不利。(枯楊樹發芽,老頭子娶了個 年輕女子。) *《大過》九五:枯楊生花,老婦得其士夫, 無咎無譽。(枯楊樹開花,老婦人找了 個年輕的丈夫。)
取象之辭
*《履》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 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盲人[不宜 視而]視,瘸子[不宜行而]行,結果踩着 老虎尾巴,被老虎所噬。武人沒有那樣 的德才,一定要去當國君,結果也是凶 惡的。)
記事之辭
*《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背景故事:殷亡,紂王之兄箕子逃亡到東 方明夷這個國家。 *《晉》卦辭: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背景故事:武王之弟衛康叔用成王賜給的 良種馬來繁殖馬匹,一天多次配種。
取象之辭
• 取象之辭:用具體的事物表達抽象的道
理。取象簡單者,近似詩歌中的比興; 取象複雜者,近似散文中的寓言。
下期預告
《尚書》:今古文《尚書》公案
爻辭的文學價值
*《明夷》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 三日不食。(鳴鴺天上飛翔,翅膀耷拉下來。 君子在旅途跋涉,三天挨餓忍饑。) 《詩· 小雅· 鴻雁》: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 于征,劬勞于野。 《詩· 邶風· 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 于歸,遠送于野。 《詩· 豳風· 東風》:倉庚于飛,熠熠其羽。之子 于歸,皇駁其馬。
《易傳》的内容
*《彖》上、下:主要解釋卦和卦辭,斷定 一卦的基本觀念和卦辭的基本觀念 *《象》上、下:解釋卦的象徵意義 大象:説明卦辭的部分 小象:説明爻辭的部分 *《繋辭》上、下:總論《易傳》的基本意 義,是《易經》的總體概論

王东岳134.解读《周易》的“经”与“传”

王东岳134.解读《周易》的“经”与“传”

王东岳134.解读《周易》的“经”与“传”从人类文明本源出发,重塑你的认知,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这是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论述!我们下面谈《周易》文本。

大家知道《周易》你翻开,它其实是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叫经,后半部分叫传。

“经”其实所谓“经”就是商末周初王室的占筮官所进行的占筮记录,这个部分叫“经”。

它早年没有在战国到两汉期间的那个宇宙论解释,早年只是占筮记录。

比如“泰卦”六五爻辞,它讲一个占筮记录叫“帝乙归妹”。

大家知道帝乙是谁?殷纣王的父亲,或者如果按氏部族联盟,不是父子关系,就是殷纣王前边的王叫帝乙。

所谓“帝乙归妹”就是这个爻辞占筮帝乙这个人的一个婚姻事件。

再比如“既济卦”的九三爻辞,叫“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它记录的是所谓高宗,是指帝乙、武乙或者文丁。

它说高宗当年讨伐鬼方,“鬼方”是中国西北部的一个部族,用了三年时间才把这个事件完成。

它显然这个爻辞最初没有自然学解释的含义,而是一个占筮记录。

再比如,在“升卦”六四爻辞,爻辞是这样的:“王用亨于岐山”。

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王”一定是指的周文王。

因为周文王的父辈和祖辈还没有称王,它讲周文王来到岐山这个地方,然后在这个地方进行祭祀活动。

这显然只是一个爻辞事件的记录。

“传”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多,文明进程就是信息增量进程。

到了战国和两汉时代,人们需要用它解释更宏大的自然现象、更多的生物,于是就出现了《易经》文本的第二大部分叫“传”,也就是哲学部分,或者是我所讲的广义哲学的理论部分。

这个部分由七篇文章组成,分别是《象传》、《彖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由于前三传分上下篇,所以总共是十篇文章,被古人称为“十翼”,鸟的翅膀那个意思。

这个大家要注意,传的部分其实都是战国到两汉时代后人的作品,它跟当年的占筮记录是完全不同时代。

传说这《十翼》也就是这七篇撰文,都是孔子的手笔。

但现代学者研究发现,它们其实大多是两汉人的手笔。

你了解构成《周易》的《经》与《传》吗?

你了解构成《周易》的《经》与《传》吗?

你了解构成《周易》的《经》与《传》吗?《周易》之所以能够成为五经之首,源于它高深精辟的伦理思想。

如果说《经》是《周易》的树干,《传》就是树干上长出的枝叶以及果实。

两者的结合,使得《周易》长久不衰。

《周易》的构成《周易》包括《经》与《传》两部分内容,根据汉代文献,伏羲氏首创八卦,周文王将其演化为64卦、384爻,构成《易经》。

也是汉代人的说法,孔子所撰的《易传》,是对《易经》的注释和阐述,共7种10篇,通称“十翼”。

《经》比《传》要早七八百年。

《经》《经》分为《上经》和《下经》,其中《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每一卦都由六个爻所组成,所以六十四卦可衍生出三百八十四爻,而卦辞和爻辞分别是对卦和爻内容的描述。

《传》《传》又被称为“十冀”,由十篇“传”构成,“传”分为七种,分别是:《彖》上下两篇、《象》上下两篇、《文言》、《系辞》上下两篇、《说辞》、《杂卦》和《序卦》。

在七种传中,《彖》是对六十四卦卦辞的解释,彖辞的出现让本来只有预测之意的卦辞有了各自的哲理。

《象》是根据卦艾的象对卦交进行解释。

“象辞”分为“大象”和“小象”两种,解释卦的为“大象”,解释爻的为“小象”。

《文言》是对乾、坤两卦阐述的极其深奥的论文,位于乾坤两卦的卦、爻、彖、象辞之后。

《系辞》位于六十四卦之后,相当于六十四卦总体的感悟与论理。

《说卦》是对八个基本卦所代表的不同事物进行描述,同时他还解释了什么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有六爻。

《序卦》是用简洁的语句把六十四卦连接了起来,它作为论述六十四卦卦的一篇论文不乏许多高明的见解。

《杂卦》主要解释各卦的大意,其篇幅短且杂乱。

《易经》的“经”和“传”

《易经》的“经”和“传”

《易经》的“经”和“传”《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分阴阳,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

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作初、二、三、四、五、上。

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

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

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作“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是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文言》则对乾、坤两卦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系辞》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系辞》是易传十篇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的全面、系统的说明。

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文中看不到的思想。

《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

《说卦》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杂卦》则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排成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与《杂卦》研究的角度不同,《序卦传》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总体来看,《传》的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借解说经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周易》又称为《易经》,由“经”和解说的“传”构成,进来了解一下吧!

《周易》又称为《易经》,由“经”和解说的“传”构成,进来了解一下吧!

《周易》又称为《易经》,由“经”和解说的“传”构成,进来了
解一下吧!
《周易》又称为《易经》,由“经”和解说的“传”构成。

有时候,《易经》也专指《周易》中的卦爻辞。

《周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即《周易》的经文部分,以及解释这些卦爻辞的传文部分。

《周易》中的“经”分为“上经”、“下经”两部分,共有六十四卦。

这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两两相覆而来。

每一卦包括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

其中,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分阴、阳,阳性用“九”表示,阴性用“六”表示,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

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

卦辞较为简单,一般在爻辞之前用以说明题意。

爻辞是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或逻辑层次安排。

三大理论为: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相克制化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具体分析,关于阴阳对立统一指的是,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总起源,任何事物都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面,互生互换,这是辩证的思想。

关于五行相克制化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大自然的所有事物都由这五种要素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的关系,这是变化的思想。

关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指的是《易传》中所说的“大人”,也就是实现了“天人合一”境界的人,这是《易
传》的价值理念。

三大法则分别是:理、象、数。

具体来说,理即易理。

书中所包含的哲理,是探讨宇宙人生的变和不变的原因。

关于周易的介绍

关于周易的介绍

关于周易的介绍
《周易》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相传为周文王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1)《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2)《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

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穆姜占解
1、用卦辞占。无德者,即使得吉占亦不应。 2、用卦象占。艮止也。惟二不变而静,宜 以少占之。五君也,二小君也。艮为门阙, 小君止于是而不变,薨于东宫之象也。 3、用克体,凶。
陈厉公筮公子敬仲生
《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 陈厉公……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 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 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 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 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 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 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 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 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 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陈厉公占解
1、用爻辞占。“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2、用卦象占:对爻辞的解释。涉及易例: 八卦卦象,上下二体之象,本卦与变卦,互 卦等。 3、《否》体生用。
二、《周易》的经传关系
《周易》一书包括《易经》与《易传》 两部分内容。但关于《易经》与《易传》 名称义上的经传关系问题关涉着中国传 统学术思想文化的特色。
第二讲 《周易》的性质 与经传关系
一、从《左传》所载史实 看《周易》一书的占筮性质
(一)穆姜筮往东宫 (二)陈厉公筮公子敬仲生
穆姜筮往东宫
此筮例出自《左传· 襄公九年》。 鲁宣公之妻成公之母穆姜与大夫叔孙侨如私通,淫乱 无德。成公十六年,叔孙侨如与穆姜合谋想废成公, 败。侨如奔齐,穆姜被迁东宫。穆姜初迁时,占卦。 穆姜占,遇艮之随。史曰:‚随其出也,君必速出。‛ 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 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 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仁,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 和义,贞固足以干事。然固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 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 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 姣,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则无之,岂 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 矣。‛
“经”与“传”的含义:
传是对经的解读

经。 A.织物的纵线。 B.南北向的道路。 C.常,常道。 D.经典。 E.儒家经典。

A.典籍。 B.法则制度。 C.典礼。 D.常道。

音Chuan。传授、宣传。 音zhuan。凭据。驿站。训诂解经。 (1)符信。即凭据。《汉书· 文帝纪》十二年: “除关无用传。”晋崔豹《古今注》下《问答辩 义》:“凡传皆以木为之,长五寸,书符信于上, 又以一板封之,皆封以御史印章,所以为信也。如 今之过所也。” (2)驿站,或驿站的车马。《左传》成公五年: “晋侯以传召伯宗。” (3)解说经义的文字。“传谓训诂”。
四、《周易》经传之分合
(一)分 ——经传不同书。《易》的本经与《易传》本来 是分开流行的两部书。 (二)粗合——经传同书不同篇 ——郑玄古本。东汉经师 郑玄第一次将经传两部书合为一书,但仍各自成篇,不相 连属。(一说,郑玄之前西汉费直即已将《易传》与《易 经》合为一编。) (三)细合——经传同书且同篇 ——王弼通行本。王本出 、郑本没。魏王弼第一次将《彖传》、《象传》两篇,分 系于卦爻辞后,《文言传》分系于乾坤二卦之后。 (四)恢复古经面貌的努力。南宋朱熹《周易本义》原本 是采用经传相分的古本。被后人改成经传相合的今本。
五、经传的文本关系 所体现的思想文化意义
(一)经传关系所开启的注疏传统使后人理解古人得以可 能,是思想文化得以绵延的重要条件。(六经皆史,重史 的传统造就了我国典籍最为绵延丰富的壮景。思想文化的 绵延不必只在书籍中,亦可在社会生活习俗中流传。)
(二)尊经表示对文献的尊重,由此开启尊师重道的传统。 (朱熹《论语集注》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中国最古的书籍
《尚书序》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 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 (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 言常道也。……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 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 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据上引:坟,大也、大道也。典,常道也。索,求 也,求其义也。丘,聚也,聚于此书也。
三、《周易》、《易经》定名由来
(一)先秦无《易经》之名,有《周易》之称。有《六 经》之称,无单经之名。
此时的《周易》只特指后世所谓《易经》,即六 十四卦卦形与卦爻辞,而不包括后来的《易传》。 (二)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易》冠群经之首, 《易经》单经之名开始流行。 《易经》初时只特指六十四卦卦形与卦爻辞,后 来兼指《易经》与《易传》。表明《易传》的地位越来 越高,达到了《经》的地位。 (三)后世通行看法:《周易》包括《易经》(六十四 卦卦形与卦爻辞)与《易传》两部分内容。
(三)“疏不破注,注不破经”的注疏传统对于思想发展 的束缚。(时间的绵延不等于思想的发展。)
(四)经传注疏关系中的解释活动与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具体方法与哲学方法论的区别)
(五)关于诠释经典的两种主张:以传解经与经传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