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通百文
高三语文 早读材料 第1天 爱读才会赢
早读材料第1天爱读才会赢【教材读音摘要】百舸.ɡě争流怅寥廓..zhēnɡ rónɡ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liáo kuò峥嵘灰烬.jìn瞳.孔tónɡ阻挠.náo果脯.fǔ游弋.yì摇曳.yè凝.nínɡ露睫.jié毛曙.shǔ光脊.jǐ骨轻蔑.miè闪烁.shuò花瓣.bàn浆.jiānɡ果战栗.lì憎恨..zēnɡ hèn 栖.qī息蔚.wèi蓝崛.jué起迷惘.wǎnɡ沉湎.miǎn 溺.nì爱惆怅..chóu c hànɡ抹煞.shā怪癖.pĭ摭.zhí拾涉.shè猎翱.áo翔枝桠.yā晨曦.xī懊.ào悔引吭.hánɡ磕绊..xiù dùn汗流浃.背jiā..kē bàn锈钝【多音字例举】暴:bào暴动、暴怒;暴君、暴殄天物;暴躁、暴跳如雷;自暴自弃;暴虎冯河。
//曝(暴) p ù曝晒、一曝十寒、曝露。
辟:pì开天辟地、另辟蹊径;辟除、辟谣;精辟、透辟。
大辟(古代指死刑)。
// bì复辟;辟邪。
裨:bì裨补、大有裨益、无裨于事。
//pí偏裨、裨将。
背:bèi墨透纸背、背水一战、背井离乡、背道而驰。
// bēi 背负、背枪、背篓;背债。
艾:ài 方兴未艾;少艾(年轻漂亮的人)。
// yì]自怨自艾;惩艾。
【易用错的成语】豆蔻年华豆蔻:一种草本植物,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误例】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文言文启蒙读本(1—50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1—50篇)1.鳝救婢高怀中,业(经营)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
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等到)醒而痛减,伤尽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据《讱庵偶笔》改写)【文言知识】1.“诸”与“之于”。
“诸”与“之于”在文言中常可互用互解。
上文“从后窗投诸河”,即可按“从后窗投之于河”理解,而“悉纵之于河”,也可说成“悉纵诸河”。
又,《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之尾”,意为把土石投放到渤海的边上。
2.以千数。
“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日杀鳝以千数”,即每天宰鳝好几千条。
如果理解为一千条或约一千条,都是不对的。
“以百数”即几百;“以十数”即几十。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悯________;②累年________;③罢业_____;④纵______。
2.翻译: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栖)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喜欢它)。
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
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据《宣验记》改写)【文言知识】嘉。
“嘉”多作“美好”、“赞许”解释,如“嘉客”、“嘉宾”。
上文“天神嘉其义”,意为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
又,“帝嘉之”,意为皇帝称赞他。
【启发与借鉴】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一片诚心。
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宗璞《卖书》阅读理解
宗璞《卖书》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卖书宗璞几年前,写过一篇短文《恨书》,恨了若干年,结果是卖掉。
这话说说容易,真到做时也颇费周折。
卖书的主要目的是扩大空间。
因为侍奉老父,多年随居燕园,房子虽不小,但大部分为书所占。
四壁图书固然可爱,但到了四壁容不下,横七竖八向房中伸出,书墙层叠,挡住去路时,则不免闷气。
而且新书源源不绝,往往信手一塞,便混入众书之中,再难寻觅。
有一天我忽然悟出,要有搁新书的地方,先得处理旧书。
其实处理零散的旧书,早在不断进行。
现在的目标,是成套的大书。
以为若卖了,既可腾出地盘,又可贴补家用,何乐而不为?依外子①仲的意见,要请出的首先是“丛书集成”,而我认为这部书包罗万象,很有用;且因他曾险些错卖了几本,受我责备,不免有衔恨的嫌疑,不能卖。
又讨论了百衲本的“二十四史”,因为放那书柜之处正好可以放饭桌。
但这书恰是父亲心爱之物,虽然他现在视力极弱,不能再读,却愿留着。
我们笑说这书有大后台,更不能卖。
仲屡次败北后,目光转向《全唐文》。
《全唐文》有一千卷,占据了全家最大书柜的最上一层。
若要取阅,须得搬椅子,上椅子,开柜门,翻动叠压着的卷册,好不费事。
作为唯一读者的仲屡次呼吁卖掉它,说是北大图书馆对许多书实行开架,查阅方便多了。
又不知交何运道,经过“文革”洗礼,这书无损污,无缺册。
我心中暗自盘算一定卖得好价钱,够贴补几个月。
经过讨论协商,顺利取得一致意见。
书店很快来人估看,出价一千元。
这部书究竟价值几何,实在心中无数。
可这也太少了!因向图书馆馆长请教。
过几天馆长先生打电话来说,《全唐文》已有新版,这种线装书查阅不便,经过调查,价钱也就是这样了。
书店来取书的这天,一千卷《全唐文》堆放在客厅地下等待捆扎,这时我拿起一本翻阅,只见纸色洁白,字大悦目。
我随手翻到一篇讲音乐的文章:“烈与悲者角之声,欢与壮者鼓之声;烈与悲似火,欢与壮似勇。
”心想这形容很好,只是久不见悲壮的艺术了。
我又想知道这书的由来,特地找出第一卷,读到嘉庆皇帝的序文:“天地大文,日月山川,万古昭著者也。
了凡生意经 第九集
了凡生意经第九集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们在一起学习《了凡四训》,了凡就是要成圣。
圣人啊,不是挂在墙上给我们拜的。
圣人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养正气,化怨气,就是圣人。
孟子讲:养吾浩然之气。
要养浩然之气。
在一个公司,我们经常讲,要搞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化企业风气的。
风气就是讲每一个员工的气质。
曾国藩讲:盛衰在气象。
气象盛,虽饥也乐;气象衰,虽饱也忧。
所以一个公司的兴衰,就看公司的气氛,是乐还是忧,是正气还是怨气还是怒气。
把怨气化掉了。
公司兴旺发达,那个气就升上来了。
一个家庭也是的,我们的家风。
风就是风气。
这个家天天吵架,充满着怨气,家肯定衰;大家天天都是和气,和乐之气。
一进家门,就说我帮你,家里人都欢喜,遇到矛盾说我错了,怨气化掉了,这个家肯定兴盛。
所以说这个气质太重要了。
不管你是名人,也不管你是凡夫,不管你是企业家,还是你是员工,也无论你是大人,还是你是孩子。
这一生,都是被气质所决定的。
昨天晚上,大家看到视频课程李阳。
我们对李阳特别的尊敬,也特别的羡慕,还有几分崇敬。
李阳的粉丝很多,是个名人啊。
而且还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是一个很好的英语老师,影响过多少人。
在我们羡慕之余,李阳的家暴让我们很吃惊。
我们就想,李阳这样的名人,也会有严重的家暴吗?家庭暴力在中国不是一个个别现象,是极其有普遍性的。
李阳只是代表。
专门有人研究,有机构研究,在中国,家庭暴力的比例啊,是37.7%。
估计这还是保守的估计,远远比这数字高。
什么概念呢?三个家庭当中,存在着一个家庭暴力。
如果讲得再具体点,三个家庭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每一个人都碰到了家庭暴力。
为什么呢?三个家庭,我一个家庭,父母一个家庭,孩子一个家庭,不都和你连着的。
每个人都在家庭暴力当中,都很普遍。
前段时间,听说有一个演员,叫白静,被老公杀掉了。
暴力啊。
四川有个企业家,老婆雇凶把他杀掉了。
家庭本来是安全的港湾,现在家庭也变得不安全了,也不知道哪里安全?根本就找不到安全的地方了。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一.吸纳与发展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普通钢由于吸纳了一些合金元素,经过适当加工就形成了合金钢,获得了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耐高温或低温等特殊性能,用途更广泛。
其实,小到一个人达到一个国家,皆若此。
适当吸纳外来的有利因素,会让自己更强大。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二.遇事考虑周全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常有人未经周全考虑便轻率承诺别人,事后却难以兑现承诺。
其实遇事考虑周全,才是真正的负责。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三.追随内心,明智选择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有无数岔路口,也就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选择,选择是重要的,正确的选择能助人成功;选择亦是困难的,取舍使人徘徊不定。
唯有追随内心呼唤,才是明智的选择。
四.回避与代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三位旅者结伴去一个小庙投宿,半路被一个巨大的石头挡住,爬上去、绕过去都是不可能的。
天色已晚,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另找别处投宿也不可能了。
三个人正发着愁,走出一个和尚,背着一个大褡裢,手捧一只破钵,口里念念有词:“此路是我开,此路是我踩,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施主想过去吗?每人交100文钱就可以过去。
”第一个人毫不犹豫的掏出100文钱,另外两个人则讨价还价。
和尚将饭钵往石头上一扣,石头不见了,交钱的人过去了,和尚将饭钵拿开,石头又变回原来的摸样挡着路。
第二个人不再犹豫,掏出100文钱也想过去,这时和尚说:“现在涨到200文了!”那人只好给了200文,也过去了。
见此情景,第三个人慌忙拿出200文钱,和尚说:“不行,现在涨到300文了!”那人纳闷,问:“这是为什么?”。
鼠标少点几次,视频下载一次多劳
1 中 分粪 的文档 分类词汇 热门 进行
1 快速查找。 l 侧 笔者平常比较关心健康. 善敢
齐 .友 可 接 手在 阅 T j 三 ;三 .了健 的 识这 点 一 健 全 嘲 们 直 用 机 缝读x T 兰 二量 J 解 康 知 . 击 T。 兰 = . 三
’ I 康 这类.这时在新窗口中就会 接T
图 1 k 如 果 在… 一
暑 詈■ 舅 l
】 : . = : : : 一
. ==:
’: : : ==:
一 …
文 库 手 机 版 蕊 面 f t :w p e k ad on ) t / a w n u i u r / .除 了 hp t b c 最 上方 的搜 索 抠之 卦 .下 面还 显 示有 人 气 阅读 T P O 8 、
重 L
国 百 文 如 也 移 动 度 库, 今 能 得
提起百 度支库.相信 习靠在 同上 应用 文书、 分 享.下载 阅读各 种文档的 鼍t蔓途 径。如今手 机上丽 方共未
休 目蠲读 、生活娱 乐等资料 应有尽宥 -B经成 为不少同 友 ̄I “ 库 推 荐 T 8 和 热 门 分类 ” 等 几个 大 的 板块 ( f 文 OP 如
目为 些 都 在 务 端 威 . ・ : 这 档 是 服 器 完 的 不 : : =: I 或 上 时间 序 列 虢■ 是 按 传 排 罗 出 必 鞍 机 软 支 一 挥 机 = : : 众多 蠹方 的 楷【 田2 哪 依 手 端的 件 持 所 手 中 = = = ‘I 健 面 文 如 = k对 个
艾 . 感兴 趣 的 文 档 内窖 .你 可点 击 下 方 热 户体验.支持的文档格式非常
D C D 、P T O 、P F P 等各种 格式的 文档奇料
《丧家狗:我读论语》_李零+著_山西人民出版社+2
警世通言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著.—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8(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ISBN 978-7-5080-7497-9Ⅰ.①警… Ⅱ.①冯… Ⅲ.①话本小说—中国—明代 Ⅳ. ①I242. 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41311号警世通言作 者 [明]冯梦龙 著责任编辑 唐永平 韩平 许婷 倪友葵出版发行 华夏出版社经 销 新华书店印 刷 北京建筑工业印刷厂南厂装 订 三河市万龙印装有限公司版 次 2013年8月北京第1版 2013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开 本 880×1230 1/32开印 张 14.25字 数 388千字定 价 13.00元华夏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邮编:100028 网址: 电话:(010)64663331(转)若发现本版图书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我社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警世通言》是明末清初作家冯梦龙的白话小说集,初版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并称“三言”。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茂苑野史等。
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少年时就很有才情,受叛逆思想家李卓吾影响,思想非常开放。
他博学多闻,为同辈所钦服。
为人旷达,不拘一格。
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名人结社作文。
屡考科举不中,落魄奔走,以坐馆教书为生。
直到崇祯三年(1630),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
崇祯七年(1634)升任福建寿宁知县。
四年以后回到家乡。
清兵南下时,他以七十高龄四处奔走宣传反清,刊行《中兴伟略》诸书。
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
冯梦龙除了写诗文,主要精力在于写历史小说和言情小说,他的诗集《七乐斋稿》已散佚,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多种著作得以传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
早读材料(第三卷)
早读材料(第三卷)一、基础篇(一). 拼音11.中国石拱桥雄(xióng)跨(kuà):有气魄地跨越。
雄(xióng)姿(zī):勇武壮盛的意气或姿态。
残(cán)损(sǔn):残害;损害。
古(gǔ)朴(pǔ):古老而质朴。
推(tuí)崇(chóng):尊崇,推重崇敬。
惟(wãi)妙(miào)惟(wãi)肖(xiào) 巧(qiǎo)妙(miào)绝(juã)伦(lún)12.桥之美美(měi)感(gǎn):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驻(zhù)足(zú):停止脚步。
史(shǐ)诗(shī):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
13.苏州园林轩(xuān)榭(xiâ):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败(bài)笔(bǐ):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丘(qiū)壑(hâ):山和溪谷。
泛指山水美丽的地方.作图的构思布局。
深远的思虑。
嶙(lín)峋(xún):枯瘦的样子。
明(míng)艳(yàn):鲜艳,明丽。
镂(lóu)空(kōng):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蔷(qiáng)薇(wēi):又称野蔷薇,是一种蔓藤爬篱笆的小花,耐寒,有野生的,可以药用。
因(yīn)地(dì)制(zhì)宜(yí) 重(chóng)峦(luán)叠(diã)嶂(zhàng)14.故宫博物院磬(qìng):古代的一种石制打击乐器。
鳌(áo)头(tóu):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者大鳖。
2023年读书交流会发言稿15篇_3
2023年读书交流会发言稿15篇读书交流会发言稿1我要跟大家交流的书目是《名师备课经验(语文卷)》。
这本书中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以下17位语文名师的备课经验,(出示17位名师的名字:于永正、张化万、赵景瑞、窦桂梅、王崧舟、孙双金、盛新凤、闫学、周益民、吉春娅、曹晓红、俞国娣、邓彤、吴乐琴、殷光黎、罗树庚、陈道佩)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很熟悉这些响当当的人物,他们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领军人。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很好地借鉴名师们的“备课智慧”,寻觅“有效备课”的路径。
细读名师们的备课经验,他们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却始终洋溢着一种情怀,那就是用心、用情、用力。
他们在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全身心地备课。
他们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点:“要真正做到课堂师生生命活力的张扬,课前的准备至关重要。
只有备课预约的精彩,才有课堂教学的精彩。
”品味名师们的备课经验,他们的每一份设计无不闪动着他们的教学思想,流动着他们生命的活力。
即使是一篇已经可以熟读成诵、执教很多次的课文,再次执教时,这些名师们仍旧会花大量的精力去反复思考,重新整合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
这种孜孜以求、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我仅推荐特级教师赵景瑞老师的宝贵经验:《语文教学“全程备课”的三部曲》与大家共享。
第一部曲:课前的预设备课——前奏曲。
(一)看重教材。
教材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是语文教学任务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
所以,必须看重教材。
(二)看透教材。
我们应当做教材的真正主人。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作为例子,目的是为了学生。
学生不是为教材服务,而是教材为学生服务。
语文教材的__大多数不是为学生写的,而是选来借用的,用来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看透这一点,就会跳出教材思考。
语文教材犹如“煤块”,可以再利用,看透这一点,就会在深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发、驾驭教材。
学习课文要着眼于过程与方法,变学会为会学,形成阅读能力及习惯。
百篇必读书目
人文学院学生百篇必读书目一级目录(适用于学院各专业)1、《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二版。
2、《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3、《老子校释》,朱谦之校释,中华书局。
(亦可用其他《老子》全注本)。
4、《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5、《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7、《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三版。
8、《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9、《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二版。
10、《红楼梦》,曹雪芹著,俞平伯校,启功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2、《呐喊》,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彷徨》,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
13、《家》,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年。
14、《乡土中国》,费孝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
15、《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16、《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三联书店2008年版。
17、《世界文化史》,教育部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8、《中国科技史》多卷本,李约瑟著,科学出版社。
19、《西方哲学史》,罗素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2。
20、《世界史纲》,(英)韦尔斯(Wells,H.G.)著,梁思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著,三联书店1987年。
22、《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利奥塔著。
2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塞缪尔·亨廷顿著,新华出版社1998年。
24、《忏悔录》,卢梭著,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25、《理想国》,柏拉图著,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成语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典故故事全集1、愚公移山【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典故】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
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
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
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
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2、夜郎自大【释义】“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典故】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
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日本文学作品读后感
『羅生門』芥川龍之介作者自身が「失業したら悪事を働くしかない」という下人の発想に近いものを持って描いたのではないかと私には感じられる。
つまり、下人のような状況に置かれた場合は、誰もが「飢え死に」か「悪」かというような命題にぶつかり、誰もが下人のような悩み方をするものだというように、芥川は下人の迷いを一般化して捉えていた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われる。
芥川はここでの下人の迷いを下人に特有の個性を反映したものとしてではなく、人類の普遍的な命題として描こうとしているという印象を受ける。
周囲の事情というのは、つまり相手が簡単に盗みのできる老婆であること、周囲に人がおらず失敗する可能性がないこと、老婆自身が「悪事も仕方がない」と言っていることから、下人の盗みを老婆の理屈によって正当化できること、等々である。
このような状況が少しでも変化すると(たとえば盗みが非常に困難な状況が生じるとか)「飢え死にしないためには悪事も仕方がない」という理屈はたちまち成り立たなくなる。
しかし『羅生門』に描かれる小さな、閉鎖された世界には現実社会の要素が入り込む可能性はなく、状況が変化することはあり得ない。
そういう意味で、「悪事も仕方がない」という下人の結論は、この世界においては必然的な流れになっていると同時に、この閉鎖された世界でしか成り立たない理屈であると思う。
「飢え死にしないためには盗人になるしかない」とか「飢え死にしないためだから悪事も仕方がない」という単純な理屈は、現実社会の複雑な状況の中ではたちまち維持できなくなる。
これを無理に維持させようとすれば、現実との妙な衝突が生じるだろう。
この単純な理屈を成り立たせなくするような現実の様々な要素をすべて排除した、小さな、特殊な世界を描いたのが『羅生門』である。
高瀬舟一つは財産と云ふものの觀念である。
錢を持つたことのない人の錢を持つた喜は、錢の多少には關せない。
人の欲には限がないから、錢を持つて見ると、いくらあればよいといふ限界は見出されないのである。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PDF]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历代名著白话文通俗译本丛书,适合初学者与爱好者阅读。
目前,从国学网上见到50余本转贴至此,书目开列如下。
此套书,除多数缺封面外,扫描质量较高,值得收藏。
本人带宽有限陆续贴出。
几点说明:1、人生理想:看完这套书。
人生目标:看完这套书。
人生追求:看完这套书。
理想实现条件:足够的闲暇。
有吗,没有,所以理想只能是......理想。
2、请仔细阅读本贴说明,以免再问出明显和说明重复的问题。
3、因许多电子书等待发布,将加快发布节奏。
4、当下载完成率超过50%后,无论是何时,都将删源,以给其它发布让路。
此套书历时近一个月,终于发布完成。
多年来利用VC及ed2k平台下了不少好东西,今天也算平衡了一下上传下载流量,为VC和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做了点事了,良心得安。
在此代表众多的下载者感谢不知名的此套书的原创扫描者,他的功劳正如楼下留言所说,泽被百世!本贴007资治通鉴估计非其它书目原作者扫描发布,清晰度较差,只为完整起见列于此处,如有缘找到更好版本随时更新。
现链连文件由halal 网友补充第6页。
本贴023尉繚子全译同上。
本贴057史记全译、098六朝文絜全译由大地de孩子网友提供PDG版本下载链接,本人无损转制,也非其它书目原作者扫描发布。
057质量一般(150dpi),098质量较高(240dpi)本套书所缺书目(全部书目见71楼),如有网友能提供补缺或改良,无论形式如何皆表欢迎。
10年01月15日更新023.尉繚子全译.刘春生.译注为原系列高清晰版本。
001.周易全译.徐子宏.译:《周易全译(修订版)》对《易经》做了介绍,《易经》是我国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著作之一。
作为具有一定哲理内容的卜筮之书,它以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里垒起一座神秘的宫殿。
在以政治、伦理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意识形态领域里,开辟了广阔的哲学天地。
数千年,属于不同思想和学术派别的学者,覃心竭力地对它进行解释和阐发,以致它的本来面目尽为神学的迷雾、释道的玄谈以及儒家的义理所笼罩,从而也形成了庞杂的易学体系。
群书治要经典名句100句
群书治要经典名句100句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 静心读书,悟出人生真谛
4.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7.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8.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0.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11. 不行胜行,不骛胜骛
12.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13. 全部文字,皆是智慧的凝结
14.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5. 增长知识,提高人格
1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8. 读书之乐,无穷无尽
19. 千锤百炼,终成大器
20. 书籍是人类进取的阶梯
21. 礼义廉耻是读书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22. 活到老,学到老
23. 勤能补拙,拙能补愚
24. 睡前读点书,明日豁然开朗
25. 打开书本,就是走进了智慧的殿堂
26. 在书中找到自己,找到真正的快乐
27. 刻苦钻研,乐在其中
28. 论知识的盖然也,莫如书画
29. 求知若渴,虚心待人。
熟读paper三百篇
熟读paper三百篇【原创版】目录1.引言:阅读的重要性2.主体:如何有效阅读论文2.1 选择合适的论文2.2 抓住论文的核心观点2.3 理解论文的论证过程2.4 对论文进行批判性思考3.结论:熟读论文的意义和价值正文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知识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可见,从古至今,阅读一直被视为人们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
在学术研究领域,阅读论文是了解前沿动态、掌握研究方法、提升自身素养的基本手段。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阅读论文呢?首先,我们要选择合适的论文。
在浩瀚的论文海洋中,如何找到对自己有益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权威期刊、参加学术会议等途径,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从而找到有价值的论文。
此外,我们还可以关注研究方向相近的专家学者,阅读他们的论文,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
其次,抓住论文的核心观点。
一篇论文的核心观点是作者研究成果的精华所在,只有把握住核心观点,我们才能理解论文的价值所在。
通常,论文的核心观点会在摘要、引言等部分出现,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把握这些关键部分。
再者,理解论文的论证过程。
论证过程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进行的推理和分析。
在阅读论证过程时,我们要关注论文的逻辑结构、证据是否充分、观点是否站得住脚等方面,以便全面了解论文的研究水平。
最后,对论文进行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是阅读论文的最高境界,它能帮助我们发现论文的优点和不足,为我们自己的研究提供启示。
在批判性思考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否合理、观点是否有创新、论证过程是否严密等方面。
总之,熟读论文是提高学术素养、拓宽研究视野的重要途径。
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之阿布丰王创作51.为者常成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比不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放弃)、常行而不休而已矣(而已).”(选自《初潭集》)【文言知识】夫子.“夫子”是对人的敬称.上文“吾至死不及夫子矣”中的“夫子”,是指晏子.孔丘,世人称孔子,也有称孔夫子的,可见称“子”与“夫子”一样.孟轲,世人称孟子,也有称孟夫子的.俗称“老夫子”,是对老先生的敬称.【文化知识】晏子,名婴,字平仲,年龄时齐国年夜夫,他曾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个君主执政期间任国相.晏婴内政、外交都擅长,自己的生活也相当俭朴,故受时人及后世的敬仰.【启发与借鉴】“为者常成”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座右铭.任何事情只要去做,而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总会胜利的,最怕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思考与练习】1.翻译:婴非有异于人也._______________. 2.解释:①“层见叠出”中的“穷”,是指________;②“不知所云”中的“云”,是指_______;③“年夜声疾呼”中的“疾”,是指_____;④“寡不敌众”中的“寡”,是指______.52.曹彬称病宋将曹彬(bīn)攻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将克,忽托病,诸将惊,皆来问疾,冀其早愈.彬曰:“余之病非药石所能愈,唯需诸公共发诚恳,自誓于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诸将许诺,立即焚香为誓,明日称愈.及克金陵,城中安堵如故(形容十分安宁),苍生如常.又,曹翰克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忿其久不下,城克,屠戮无余.(据《五朝名臣言行录》改写)【文言知识】克.上文屡次呈现“克”字,均作“攻克”、“攻下”解释.“克城之日”,意为攻下金陵城的那天;“城克”,意为江州城被攻下.又,《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意为打败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战胜的原因.【文化知识】药石.“药石”泛指医药治疗.上文“余之病非药石所能愈”,意为我的病不是吃药注射所治得好的.“药”指敷药、汤药及丸药等中药,“石”指针灸.传说我国远在原始社会就有针灸术,那时的针是石制的,极细,刺进有关穴道以治病,自金属呈现后,针灸术年夜为提高,世传针灸能治百病.如今世界各国的针灸术都是由中国流传过去的.【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称________;②冀________;③唯_______;④及______.2.翻译:忿其久不下,城克,屠戮无余.______.3.成语“安堵如故”的转义是:________.53.欧阳修发愤苦学欧阳修四岁而孤,母以荻(dí,芦苇类的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渐渐长年夜),而家无书读,就(前往)闾里(乡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缮写.缮写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念书是务(只专心念书),终成文坛巨匠(年夜师).(据《欧阳修全集·附录》改写)【文言知识】士.“士”在古代是一个阶层,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旧时有“士、农、工、商”之说,意为社会上有四个阶层或四种职业,即念书做官的、务农的、务工的与经商的.上文“士人家”即念书人家.【启发与借鉴】胜利的路途是艰难的,有志的人才华勇敢地去攀登.【思考与练习】1.“孤”的含义古今有所分歧,本文中的“孤”是指____. 2.解释:①“废寝忘食”中的“寝”是指__________;②“家徒壁立”中的“徒”是指__________;③“为非作歹”中的“歹”是指__________;④“心旷神怡”中的“怡”是指_________.3.欧阳修是_____朝人,著名的_____家.54.名落孙山宋吴人孙山,滑稽佳人也.赴郡(此指省城)介入科举,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指未取),山名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取不取),山曰:“解名(考中举人的名单)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据《过庭录》改写)【文言知识】“滑稽”,古音读gǔ jí,本指语言幽默风趣,能说会道.上文“滑稽佳人”即指孙山这个人能说会道、幽默风趣.后来,这个词语的读音、含义有了变动,多指语言、举措引人发笑.【文化知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在那个社会里,念书人的唯一前途就是做官,所谓“学而优则仕”.他们要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一级一级考上去.很多人一辈子没考上举人,只好一辈子做个穷秀才.像本文中所说的孙山,他虽然在举人的榜上是末一名,但总算考上了,而同乡人的儿子便没有考取.没考取的可隔三年再考.【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赴______;②偕______;③贤郎______.2.鲁迅曾刻画过一个科举考试受害者的典范形象,他的名字叫___.55.蝙蝠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凰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有足,属兽,何为贺汝?”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麒麟亦责之.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yú)?”既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社会风气)恶薄(污浊),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据《笑府》改写)【文言知识】欤.“欤”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吗”、“啊”、“了”等.上文“何为贺欤”,意为为什么要来祝贺呢?又,“天何不雨欤”,意为天为什么不下雨呢?“何卒之早欤”,意为为什么死得那么早啊!【文化知识】世上没有凤凰,也没有麒麟,这是古人假想出来的两种吉祥植物.凤凰是百鸟之首,故有“百鸟朝凤”之说;麒麟是百兽之首,是王中之王.正如龙,也是古人设想出来的吉祥植物.【思考与练习】1.翻译: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_______________?2.解释:①既而_______;②相与_______;③徒_____.56.红毛毡红毛国(旧时有些人对英国及荷兰国的称号),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禁绝登陆.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边帅思一毡所容无几(没几多),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年夜亩许,已登数百人矣.红毛人短刃并(同时)发,出于边帅不意,被掠去数里.(据《聊斋志异》改写)【文言知识】许.上文有四个“许”,它们的含义分两类:“旧许与中国相贸易”、“禁绝登陆”、“许之”中的三个“许”,均指“允许”、“承诺”;“顷刻毡年夜亩许”中的“许”,指“左右”、“约”、“光景”,意为顷刻之间那块毡扩年夜到一亩地左右.【启发与借鉴】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列强就是用这种软硬兼施的无赖手段瓜分中国的!【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且……且……_____;②刃_____.2.翻译: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越人养狗越人(今浙江一带的人)道上遇狗,狗低首摇尾而人言,曰:“我善猎.得兽,与尔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膏粱,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jù,高傲),猎得兽,必尽啖(dàn,吃)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其辄尽啖,奚以狗为(凭什么还要养狗呢)?”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头颈),走而去之.(据《伯牙琴》改写)【文言知识】膏粱.“膏”指肉,“粱”指精米.上文“食以膏粱”,意为把精肉与白米饭给它吃.旧时称公子哥儿为“膏粱子弟”,因为他们吃得好,又被称为“纨绔子弟”,因为他们穿绫罗绸缎.【启发与借鉴】世上类似狗的人也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人言______;②中分______;③盛礼______;④乃已_____.2.翻译: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8.承宫拾薪求学汉之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猪).乡里徐子盛者,以《年龄经》授数百人.宫过息庐(房屋,此指学舍)下,乐(羡慕)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干苦活)数年,勤学不倦.(据《后汉书》改写)【文言知识】豕.一千多年前,我们祖宗所写的“豕”,就是指“猪”,“ ”(bā)指母猪,“豨”(xī)指野猪.“豚”(tún)是指小猪,有时也泛指猪.“ ”是“豕”的异体字.“猪”是以后才有的字.【文化知识】经.儒家把《诗》、《书》、《礼》、《易》和《年龄》五部书称为经典著作,俗称“五经”,故又称《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与《年龄经》.以后又把《论语》、《孟子》、《年夜学》、《中庸》称为“四书”.自宋朝以后,“四书五经”是念书人必读的书,科举考试的题目也出自这些书里.【启发与借鉴】为了求得学问,承宫什么事都肯干,这就是苦学.【思考与练习】1.古代苦学的人很多,除承宫外,你还能举出一个人吗?___________.2.解释:①“名闻遐迩”中的“迩”,是指_____;②“心不在焉”中的“焉”,是指_______;③“义愤填膺”中的“膺”,是指______;④“缄默寡言”中的“寡”,是指____.59.苏秦刺股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战略),游说秦王,书(指给秦王的信)十上,而不为用,资用(资金)匮(kuì)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絍(rèn,织布机),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我苏秦)之罪也!”乃发愤念书.念书欲睡(打瞌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据《战国策》改写)【文言知识】股.“股”指年夜腿.上文“引锥自刺其股”,意为拿起锥子自己刺年夜腿.苏秦这样做,目的是使自己受痛而惊醒,继续念书.【文化知识】战国末年,呈现了研究“纵横之术”的纵横家.所谓“纵”,指“合纵”,它的代表者为苏秦.他主张把西方六国——齐、楚、燕、赵、魏、韩联合起来,抗击秦国.所谓“横”,指“连横”,它的代表者为张仪,他主张以秦国为中心,联合西方某些国家,攻击另外一些国家,采纳“各个击破”的战略.最终“合纵”失败,“连横”获胜,秦国击败了六国,统一了中国.【思考与练习】1.“悬梁刺股”本为“头悬梁、锥刺股”,属两个人刻苦念书的故事.你已知道“刺股”的出典,那么“悬梁”是谁的故事呢?请查成语辞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①乃______;②不为用______;③匮乏______;④卒______.3.翻译:父母不以为子.____________.60.蛙与牛斗蛙于草中,视牛渐近,庞然(巨年夜的样子)年夜物也,嫉之.遂吸气鼓腹,欲过于牛,谓伙曰:“吾腹稍年夜,似牛乎?”伙曰:“差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yú),腹裂而死.牛历(经过)其旁,践蛙尸于泥中.此谓量力而行者也.(据《克雷洛夫寓言》改写)【文言知识】1.稍.文言中的“稍”多作“渐渐地”解释,很少解释为“稍微”.上文“吾腹稍年夜”中的“稍”,即指“渐渐地”,意为我的肚子渐渐地胀年夜.又,“这人稍长即去家”,意为这人渐渐长年夜便离家.2.“须臾”及其他.“须臾”相当于一会儿.上文“须臾,腹裂而死”,意为一会儿青蛙的肚皮裂开而死了.在文言中“须臾”的同义词有“顷”、“俄顷”、“旋”、“移时”、“须斯”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嫉_____;②暴起_____;③谓______.2.翻译:与前无异._______________.3.蛙的致命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二叟登泰山昔有二翁,同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处,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久念之,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十,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渡长江,徒步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持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据有关资料编写)【文言知识】1.“而已”与“耳”.“而已”与“耳”用在句末,都相当于“而已”.上文“唯叟一人而已”也可写成“唯叟一人耳”,意为只有老头儿一个人而已.2.何老之有.“何老之有”要按“有何老”理解,意为有什么老的呢?即不算老.这种句式与《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相同.【文化知识】冀、雍及其他.我国古代把中华年夜地分为九州:冀州、雍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冀州在今山西一带,雍州在今陕西一带.从上面看,二叟是扬州人——古之扬州包括今天的长江下游广年夜地域,因文中说他们“渡长江”,故可推测为江南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去_____;②向______;③是______;④曩______;⑤逾______.2.翻译:翌日,二翁偕往._________.62.人有亡斧者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举措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其行动、颜色、举措皆无似窃斧者也.(据《列子》改写)【文言知识】颜色.现代汉语中的“颜色”是指色彩,而文言中的“颜色”是指“脸上的神色”.上文“视其颜色,窃斧也”,意为看他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头的人.若说“颜色不移”,意为脸上神色不改;“颜色无主”,意为脸上的神色变动无定,形容惊慌失态的样子.【启发与借鉴】毫无事实根据的怀疑,只会伤害他人.【思考与练习】1.“意其邻人之子”后省略了_______,弥补后应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填空:①优柔__断;②无动于__;③__移默化;④好高__远.63.蛛与蚕问答蛛见蚕吐丝为茧,乃曰:“汝之吐丝,终日辛劳,讫自缚,何苦为(呢)?蚕妇操汝入沸汤,抽为长丝,遂丧躯.然则其巧也,适(正合)以自杀,不亦愚乎?”蚕对曰:“吾固自杀.然世人无吾,非寒冻而殁(mò,死)乎?尔口吐经纬(指横的竖的丝),织成罗网(网),坐伺其间,俟(sì)蚊虻投网而自饱.巧则巧矣,其心何忍!”噫,世之人为蚕乎,抑为蛛乎?(据有关资料编写)【文言知识】1.俟.“俟”指“等待”、“等待”.上文“俟蚊虻投网而自饱”,意为等待蚊子、牛虻撞在网上而自己吃饱.又,《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其中“俟”也指“等待”.2.抑.“抑”指“还是”,暗示选择.上文“世之人为蚕乎,抑为蛛乎”,意为世上的人准备做蚕呢,还是筹算做蛛.又,“去抑留,由尔定”,意为离开还是留下,由你决定.【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讫______;②操______;③伺______.2.“吾固自杀”中的“固”,不指“坚固”、“巩固”、“牢固”,而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64.莽汉断棘终南(山名,在今陕西境内)之上有棘满径,枝柔而刺密,触之者恒胶结(粘住)不成解.人畏其刺,咸迂(绕开)其途避之.一壮汉义形于色,曰:“汝辈怯,是有何惧!”遂持刀而入,欲节节而断之.孰知左断于手,而右曳于臂,下钩其裾(裙),而上牵其袖,未至片刻已惫甚.众哂(shěn,讥笑)之曰:“莽汉,莽汉,断棘好汉,棘未斩断,人已不胜(不能忍受).”(据有关资料编写)【文言知识】“径”与“道”.“道”一般指较宽的路;“径”指小路.上文“有棘满径”,意为小路上长满了荆棘.成语“曲径通幽”,意为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雅的境地.又,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山上的石路称“径”,十分确当.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启发与借鉴】一时的感动加盲目的蛮干,最终只会自讨苦吃!【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恒______;②孰______;③惫______.2.本文中的“左”、“右”、“上”、“下”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汝辈怯,是有何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5.楚王射猎楚王猎于云梦(古代的年夜沼泽地,在今湖北境内),使虞人(负责狩猎的官吏)驱禽兽而射之.禽飞,鹿出于王之右,麋(mí,鹿的一种)逸(奔)于王之左.王欲引弓射之,又有鹄(hú,天鹅)掠过.王注(停)矢于弓,不知射何也.养由基(古代善射的人)进曰:“臣(我)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十发而十中;若置十叶于前,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肯定)也.”王曰:“何为?”养由基曰:“心不专也.”(据《郁离子》改写)【文言知识】引.“引”是个象形字,好像把弓拉开来的样子,故转义为“拉开弓”,后虚化为“拉”、“拉开”.上文“王欲引弓射之”,意为楚王想拉开弓射禽兽.今体育运动中的“引体向上”,意为拉着自己的身体向上.【启发与借鉴】目标太多,精力便不能集中,结果一无所获.有人既练琴棋书画,又要学唱歌跳舞,结果可想而知.【思考与练习】1.楚王一无所获,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王注矢于弓,不知射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6.酒徒遇啬鬼昔一人嗜酒,忽遇故人,其故人乃悭(qiān)吝(吝啬)之徒.嗜酒者曰:“望诣贵府一叙,口渴心烦,或茶或酒,求止渴耳.”故人曰:“吾贱寓甚遐,不敢劳烦玉趾.”嗜酒者曰:“谅(料想)第二三十里耳.”故人曰:“敝寓甚陋,不胜屈尊.”嗜酒者曰:“但启户就好.”故人曰:“奈(只是)器皿不备,无有杯盏.”嗜酒者曰:“吾与尔相知,瓶饮亦好.”故人曰:“且待吾半日,吾访友毕即呼尔同归.”嗜酒者目瞪口呆.(据有关资料编写)【文言知识】第.“第”是个多义词.上文“谅第二三十里耳”中的“第”,相当于“只”、“只不外”,意为料想只不外二三十里路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与“但”同义,那句话也可说成“谅但二三十里耳”.【文化知识】古人在对话时很讲究谦词与敬词的运用.如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上文那酒徒敬称对方的家为“贵府”,而故人谦称自己的家为“贱寓”(也可称“敝庐”、“陋室”),敬称对方的脚叫“玉趾”,说你到来为“屈尊”.凡此种种,都是谦词与敬词的运用.【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徒_____;②诣_____;③遐_____;④耳_____;⑤相知____.2.翻译:但启户就好.___________.67.唐临为官唐临为万泉(古县名)丞(县令的属官).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田间劳作)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禁绝.唐临曰:“明公(对县令的敬称)若有所疑,吾自当(抵抗)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据《旧唐书》改写)【文言知识】毕.上文有两个“毕”,含义分歧:“农事毕”中的“毕”,指“结束”,意为农忙结束;“至时毕集县狱”中的“毕”,指“全部”、“都”,意为到时候全部集中在县的监狱里.又,“少长毕至”,意为年轻的年长的都到了.【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会______;②白______;③逸______;④悉______.2.县令为什么在这时候要请假回乡?_______.3.翻译:皆因未入赋而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8.鹦鹉亦有情宋高宗时,陇山县有人进能言之鹦鹉于宫中.高宗养之,爱甚.一日,高宗问日:“尔思乡不?”曰:“岂不思乡?然思之何益!”帝怜之,即遣侍者送还陇山.数年后,宫中有人过其地.鹦鹉问曰:“皇上安不?”答日:“崩矣.”鹦鹉悲鸣不已.(据《虞初新志》改写)【文言知识】不.文言的“不”,有时同“否”,这是通假现象.上文“尔思乡不”,即“尔思乡否”,意为你想不想家乡?“皇上安不”,即“皇上安否”,意为皇帝身体好欠好?又,“不者,吾死矣”,意为要不是这样的话,我就死了.【文化知识】封建社会是个品级森严的社会,统治者与苍生不单衣食住行及礼仪有严格区别,就是用词也有分歧.如皇帝自称是“朕”(zhèn),而苍生只能说“我”、“吾”、“余”、“予”.皇帝死用“崩”,上文“崩矣”,即皇帝死了.诸侯或年夜官死用“薨”(hōng),一般的人死用“卒”、“没”或“死”.【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进_____;②怜_____;③遣_____.2.翻译:鹦鹉悲鸣不已.________.69.陶母责子陶侃(kǎn)为东晋之年夜将军,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时为河梁吏(负责河道与渔业的官吏).尝以一坩鲊(gān zhǎ,一坛腌鱼)饷(以食物送人)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反书(回信),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赠送给我),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据《世说新语》改写)【文言知识】非唯……乃…….这是一组关联词,也称为文言文固定句式,相当于“不单……而且……”.上文“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意为不单没有好处,而且增添了我的忧愁.又,“非唯图利,乃害之”,意为不单是贪图财利,而且是坑害他人.【启发与借鉴】世上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孝敬他们,但孝敬要正当.把公家的财物赠送给父母,这是不应该的.陶母拒收一坛腌鱼,并回信严肃地批评儿子,这是母亲教育有方.陶侃后来终成国家栋梁之才,这与母亲的教育有关.【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于_____;②少时_____;③尝_____. 2.古诗填空:①轻易识得春风面,__________;②若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③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_________.70.荀巨伯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匈奴攻城.友人语巨伯曰:“吾将死矣,子可去,勿无辜受害.”巨伯曰:“远来相视(看你),子令我去,败义(毁坏道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敌既至,谓巨伯曰:“吾年夜军至,一(整)城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抛下他),宁以我身代友人命.”敌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邦.”遂凯旅而还.(据《世说新语》改写)【文言知识】令.“令”可指“命令”、“使”、“让”等.上文“子令我去”中的“令”,指“让”、“叫”,意为你让我离去.又,“令左右善待之”,意为叫手下的人好好招待他;“令人惧”,意为让人感到害怕;“上令杀之”,意为皇上命令把他杀了.【启发与借鉴】患难见真情.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说过:我们交朋友,应被选择那些在危难时能挺身而出的人.本文中的荀巨伯就是这样的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值_____;②岂_____;③既______;④我辈______;⑤凯旅_____.2.翻译:宁以我身代友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任末削荆为笔汉之任末,年十四,负笈(jí,书箱)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成绩事业)?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ān,茅草小屋),削荆(一种有刺的灌木)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燃麻蒿(hāo,野草)以照.观书有会意处,书其衣,以记其事.同学者悦其勤学而有会意,常以净衣易之.未尝言:“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其欠好学者,虽存犹死.”(据《拾遗记》改写)【文言知识】夫.“夫”用在句子的开头,年夜多作发语词用,无实在含义,一般可不译出.上文“夫人之好学”,只要按“人之好学”理解即可.但有时也指“那”、“那个”,如“夫人有功,何能忘之”,意为那个人有功劳,怎么能忘记他呢?【启发与借鉴】记住任末的名言: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②人之好学,虽死犹存;其欠好学者,虽存犹死.【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负_____;②书_____;③存_____. 2.翻译:常以净衣易之.________.72.砚眼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等待朝廷任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dǐ,官办的旅店),使门人(仆人)往,以一金(一两银子)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证其是.公曰:“前观砚有鸲鹆(qú yù,俗称“八哥”)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遇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年夜惋惜.(据《古今谭概》改写)【文言知识】“平”为使动词.上文“令磨而平之”中的“平”,要理解为“使……平整”,意为叫石工磨过使微凸处平整.如果不这样理解,译成叫石工磨过平整它,那就欠亨,因为没有“平整它”这种说法的.因此,在这句话中“平”就成了“使动词”.【启发与借鉴】不要自以为是、自作主张.那砚台值钱的处所正在“微凸”处,而门人却以为是疵点,结果做了适得其反的事.【思考与练习】1.翻译:公讶其不类.__________.2.陆庐峰为什么“年夜惋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王羲之学书晋王羲之,七岁善书(写字).年十二,见前代《笔说》(一本指导运笔的书)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秘(秘藏)?”羲之笑而不答.母曰:“欲看尔用笔法.”父见其少(小),曰:“待尔成人,吾授之.”羲之拜请:“使待成人,恐蔽(阻)儿之才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满)月,书便年夜进.(据《书断》改写)【文化知识】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不成胜数,我们只能择其中的六七人略作介绍.东汉的张芝,世称“草圣”,他的字写得龙飞凤舞.三国时魏国的钟繇(yóu),擅长隶书与楷书;东晋的王羲之,更在他们之上,他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正楷和行书都出众,字体雄健多变.唐朝的颜真卿和柳公权,擅长正楷.宋朝的米芾(fú),精于诗文书画,其书法自成一家.【思考与练习】1.王羲之的儿子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是谁吗?___________.2.翻译:待尔成人,吾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4.孟母三迁孟子(姓孟,名轲)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祭拜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用来)处子(安插儿子的处所)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gǔ)人(商人)呼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学舍)之旁.孟子乃嬉为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之事.其母曰:“是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据《列女传》改写)【文言知识】焉.“焉”是个文言虚词,经常使用在句末作语气词,相当于“了”.但有时又相当于“于之”,即“在这里”、“在那里”.上文“遂居焉”,即“遂居于之”,意为就住在那里.又,《曹刿论战》:“夫年夜国,惧有伏焉.”“惧有伏焉”即“惧有伏于之”,意为担心(齐国)在那里有埋伏.【文化知识】我国古代统治者十分讲究“礼制”,家庭有“礼”,官府有“礼”,朝堂上更有“礼”,所以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孟子小时候在学堂里念书,除识字外,还要学习“揖让进退”,这些都是朝堂上的规矩,比如见国君要快步上前,要跪拜,退堂时要发展几步才转身走,人的举措、姿势都有规定,分歧礼制轻者受叱责,重者处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个人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出自于《易经》的“周易”卦。
“周易”卦是八卦之一,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易》挂名辞理,通乎象数之道,何以明焉?曰:书契百篇、子卩百篇,百篇之中,其义自见。
”这句话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读《易经》一百遍,会懂得其中的精义。
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而读书之道也是千古不变的规律。
每一个读书的人,都应该明白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精髓。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背后的内涵以及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我们来探讨一下这句话所蕴含的内涵。
不难发现,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在于“反复”,也就是通过反复的阅读,才能理解其中的精义。
这和我们所说的“熟能生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就如同一个运动员要想练就一身好的技艺,就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一样,读书也是如此。
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才能深入理解书中的道理,才能真正掌握书中的精华。
在当今的社会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
这就导致了许多人读书“一望而过”,对书中的内容没有深刻的理解。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现状,我们更需要强调这句话所蕴含的内涵。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需要更多地静下心来,通过反复的阅读来深入理解书中的道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要想获取真正的知识,就需要下苦功夫。
读书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仅仅是表面上的浏览,是无法理解书中的精髓的。
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才能够真正地领会书中的精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读书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
有时候,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理解不了的地方,甚至会感到枯燥和无味。
只要坚持不懈,通过反复的阅读,总会找到其中的门道。
读数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
读数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使用到这样的词语:“读数百遍,而义自见”。
它是什么意思呢?本文将从客观完整的角度解读这个词语的含义,并探讨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正文读数百遍,而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自己从中领悟出真正的意义。
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论语》,其中的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意味着通过反复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
而“读数百遍,而义自见”则是对这个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引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将这个词语应用到各个方面。
首先,对于学习来说,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精髓。
我们可以多次阅读一本书、一个公式、一个理论,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就像数学题一样,我们需要反复做题,才能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读数百遍,而义自见也可以应用到人际关系中。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反复的观察和思考,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意图和心理。
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我们才能逐渐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只有反复的思考和观察,我们才能真正看清别人的真实面目。
最后,读数百遍,而义自见也可以应用到人生的哲学层面。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思考,我们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们应该反复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总之,读数百遍,而义自见是一句充满智慧的谚语。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逐渐领悟其中的深意,并将其应用到各个方面。
无论是学习、人际关系还是人生的哲学层面,都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读”通百文
——文言文教学一得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广大中学师生感到头痛的难题,从初中到高中辛辛苦苦六年,可是最后的结果还是不能让人满意。
为什么会是这样?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文言文的学习和语文学习一样也是一个过程,从初一刚接触文言文到高三对文言文的大面积学习和分析,它们是相辅相承的。
在初一刚开始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老师就要给学生讲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让学生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使他们懂得珍惜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
面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多注重了老师讲,而忽略学生地读。
大概受传统语文教学讲深、讲透、讲细的影响吧,很多教师喜欢滔滔不绝的讲授,文言文的确“有讲头”,也就难免越讲越深,把学生给讲糊涂了。
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学语文的。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据说古人读书,老师授业,学生有惑才讲解。
课本连标点都没有,更没有现在教科书那么详细的注释。
老师每天给学生“上生书”,只给学生用红笔点断文句,根据学生年龄资质特征,文化程度深浅,断句的长短各异。
然后学生下去,扯开喉咙高声诵读。
学生读熟了,能够如流倒背了,文句内容可能还是似懂非懂,但文章主旨大意也许还是知道的。
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体会可以证明此点。
反思我们语文教学就是缺乏“读”,欠缺整体的朗读把握。
古人文章读得多,背得熟,有一定的语感,又是通过自己诵读来整体感知文章,通过自己思考,粗通大义,明白主旨的;不是老师反复强调,硬塞进头脑的。
自己感悟理解的就记得牢,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读的书越来越多,理解的东西也就越来越深入,因为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过去不理解的现在也能理解了,一篇文章之中理解的部分也就能帮助再去理解另外文章中的句子语段。
看看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花了那么多时间,下了那么多的功夫,用了那么多精力,学生却不能独立阅读文言文。
我们应该反思文言文教学,为什么“种瓜不能得瓜,种豆不能得豆”。
古人的教学经验,少讲、多读却是值得借鉴的。
尤其是中学生,更要利用记忆力强的特点,多读书,广吸纳,以后反刍,到高中再学习文言文,就轻松自如多了。
注重读,就是古人学习文言文的好经验,好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借鉴呢?
我们应该重视“读”的教学方法。
让读书声重新在课堂响起,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读。
不要担心学生不能理解,我们要相信他们读的多了,自然会理解的。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原本是读的学科。
”朗读,应是语文的魂。
怎样朗读,朗读有无方法?宋代的朱熹曾说:“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
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可见诵读是语文教与学的基础。
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试着让学生“读”起来。
1、初“读”,过字词关。
在导入新课后,本着“三准”(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准语气)原则,可让学生采用默读、小声读、自由朗读、师生范读等多种形式尝试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陌生的字词认清楚,朗读时必须把字音读准,再揣摩和把握文章的停顿、重音、语气、语调等。
比如《师说》中有一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句中停顿必须在“也”字的后面,否则会令人费解。
在过字词关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2、再“读”,过大意关。
在学生能比较流利且准确地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可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读课文,疑难问题可通过同桌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也可以提交班集体解决。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讨论、随机指导,也可以收集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在班内以多种形式呈现,引起学生的注意。
对于学生没有提出但又比较重要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采取提问学生、求得学生帮助等方式把问题抛给学生,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的兴趣,完成教学重点。
最后可以采取让学生复述或直译课文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程度。
3、解“读”,过赏析关。
正所谓三分诗文七分读。
在疏通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解读课文,或发现课文的精彩之处,或就课文提出质疑,同时通过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和探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当然,每一遍都有目标,有任务,而不是随意的去读。
在学生掌握课文大意内容之后,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把握课文感情,与作者进行交流,与文本进行对话。
4、诵“读”,总结收获。
在课堂学习结束以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回读全文,对于好的句子或段落甚至整篇文章,要指导学生当堂背诵,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从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方面总结学习收获;梳理文章中文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设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5、联“读”,夯实古汉语的知识。
学习文言文,在读的基础上,重还在于积累。
文言文的五大块基础: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个个都要落到实处。
如何落实?我们认为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看看同一个词,另一篇文章是怎么说的;同一个意思我们今天是怎样讲的,二者放在一起,不同之处显而易见。
比如,古人会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而我们则说“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骨”,非常清楚,古人与我们现在不同的说法就叫做定语后置。
这样自然也就能掌握文言文的知识,从中我们也会受益匪浅。
6、延“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仅就课内的文言篇目而言,学生的诵读量还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还应该把我们的目光放长远一点,将阅读量放大到课外,有效利用学生手中的文言阅读材料,例如《古诗读本》、《古代散文读本》等;还可以视具体情况补充一些材料给学生。
在每一学期的开始就制定好诵读计划,坚持下去,注意落实。
我们相信只要有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将文言文的“读”落实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一定会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走上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