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语文《鼎湖山听泉》教学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存、感悟和运用,留意根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根底。
同时注意开发学生制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进展。
教材简析《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闻名的游泳胜地。
那里群峰排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非常迷人。
课文以巡游线路的先后挨次,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美丽,词汇丰富,表达了对鼎湖山泉水的宠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挨次可分为三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奇妙,培育学生喜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进展有感情地朗读难点: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奇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师导入:鼎湖山轻纱一样的薄雾,湿漉漉的绿叶,安详厚重的古刹钟声,令人流连忘返,那仿佛汩汩流进人们的心田.布满勃勃生气的清泉更令人心驰神往.让我们随一同观赏鼎湖山奇妙的景致,去倾听鼎湖山天籁之音的泉声吧!师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2、由朗读课文,师巡察指导。
3、沟通:读过课文后,你想说什么?(生汇报,师相机指导)二、抓住重点,直奔主题1、谁来读一读课文的其次自然段?2、在XX同学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谁能告知教师?生汇报重点词句,师相机板书:(淙淙、处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遮断路面、纯洁动听)4、你能通过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告知大家吗?(生自由读)5、抽一生美美地读,其他同学谈感受。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3篇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3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2.能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自然段。
4.能说出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水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能说出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泉声变幻莫测、悦耳动听。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学情分析】听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看到课题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学生会会学的比较投入。
文章的文字很美,想象也很丰富学生一定愿意读背。
【教学方法】重视朗读,以读为本。
在读中想象,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尤其是对最后一段的理解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重视朗读和默读,在朗读中理解,在默读中思考,朗读和默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让学生聆听一下各种乐器的声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新词,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从学生查阅的作者资料和鼎湖山的资料导入课文的学习。
1.今天我们学习14课鼎湖山听泉,你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多少鼎湖山的情况呢。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遂易名为鼎湖。
风景区内群峰竞秀,古木参天,以丛林古刹、飞瀑流泉著称。
山之绝顶有湖,四时不竭。
)2.今天,我们就在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学会生字新词。
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时纠错。
学生读课文时指导他们读准下面的字音。
万籁俱寂雄浑磅礴湿漉漉汩汩地古刹琵琶卵石菩提树2.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与大家交流或提示大家?3.交流点拨:重点指导:鼎和籁的书写不绝于耳:在耳边不停地作响。
《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鼎湖山听泉》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鼎湖山听泉》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认真阅读、思考、理解文章老师:诵读有关知识和技巧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掌握字音字形词义:(1)注音: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2)解释下列词语: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2、找出文中写泉的句子、写听泉的句子:3、在听泉的过程中,作者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找一找文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
二、口语训练:演讲:我所知道的诵读知识与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一种怎样的读书方法。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讽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读标:1、导入新课: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面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2、明示目标:(1)学会吟哦讽诵,学会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教案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
1.1.2 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1.1.3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体验作者对鼎湖山泉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主题2.1.1 课文《鼎湖山听泉》以作者在鼎湖山倾听泉声的体验为线索,展现了泉水的清澈、灵动和美妙。
2.1.2 通过对泉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1.3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泉水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文本3.1.1 课文《鼎湖山听泉》3.1.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4.1.2 能够分析和欣赏课文中对泉声的描绘,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4.1.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对课文中的诗意表达和细腻描绘的理解和欣赏。
5.1.2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和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
5.1.3 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2 教学重点5.2.1 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5.2.2 分析和欣赏课文中对泉声的描绘,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5.2.3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每个章节都包含了3条详细的小结,每个小结都包含了4条详细的细节及细节说明。
后续章节将继续按照这个格式进行编写。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如果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者补充,请随时告诉我。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多媒体设备6.1.1 电脑6.1.2 投影仪6.1.3 音响设备6.1.4 用于播放课文的课件或视频资料6.2 教学用具6.2.1 课文文本6.2.2 学生作业本6.2.3 笔记本和文具6.2.4 参考资料和图片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通过展示鼎湖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案】鼎湖山听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鼎湖山听泉这首诗,使学生了解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对诗人的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鼎湖山听泉的感受。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鼎湖山听泉这首诗,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和鉴赏鼎湖山听泉这首诗。
2. 分析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阅读理解和鉴赏鼎湖山听泉这首诗。
2. 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引入鼎湖山听泉这首诗的主题和背景,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介绍一些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鼎湖山听泉的诗歌,让学生阅读一遍,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1)诗歌的标题是什么?(2)诗中的"鼎湖山"是什么地方?(3)诗人用什么词语来描绘鼎湖山的自然景观?(4)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 分析(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4. 鉴赏(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让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丽意象和优美的语言。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
六、教学延伸1. 要求学生写一篇鼎湖山听泉的感受,可以以诗歌、散文或群众用语的形式表达。
2. 邀请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地感受鼎湖山的美景。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价,以及在实地考察中观察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体验。
《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听泉》国标本五年级语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一激情与诗意同显、美丽与智慧并存的课堂是我目前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而《鼎湖山听泉》一文中作家用交响乐的方式著文,奏出一曲泉的绝响。
“听”字是这篇美文题眼,在文章开头我们随作家的笔触看到的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细雨蒙蒙,薄雾漫漫,群山远去,绿树郁郁。
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山泉的各种姿色和声响,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创造了一幅幅诗的画面和令人陶醉的意境,他以深厚的文笔功力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万泉齐鸣的世界里。
本文集诸多美的因素于一体,是一篇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品味的游记散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
因此我把“体验、学习、倾诉”作为设计本堂课教学的出发点。
我要让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欣赏到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能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去倾诉自己的独特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完全放飞,让少年的灵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涌动。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教者上出意境,上出美感,在环节的设计上,课堂气氛的调动上,语言的表达上都要做精心准备才可能成功。
为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这样几个点:一、自我感受,发现美。
本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精读“夜听泉声”的段落,在这段精彩的文字出现前,我利用电教手段充分拟造了一个静静听泉的氛围。
各种各样的泉声或低吟、或激昂、或雄壮、或深沉地萦绕在学生的耳畔,在加上相继出现的生动画面,学生仿佛真的穿越时空来到了古朴、幽雅、寂静的庆云寺和作者一起美美的听泉呢!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引导学生“辩识、聆听、体会”,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由于学生已经如临其境,所以他们的感受丰富而又新鲜,表达时畅所欲言,不受文本的限制。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一环节“仿文写意”的成功作了铺垫。
二、精读文本,感悟美。
通过上一环节中学生“听泉、辩泉、说泉”的活动,学生有了体验的基础及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况下我再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自身听泉感受的语句,在作者的文字中那声,那情,那韵,真的让人沉醉、浮想联翩,仿佛来到了那绿意盎然、清泉涌流的鼎湖山区。
《鼎湖山听泉》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案教案教学设计《鼎湖山听泉》课堂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文学感悟能力2、理清文章线索3、分析掌握文章中丰富的修辞运用手法教学过程一、激趣激发,导入课文(3分钟)学生说出三到五个风景名胜之处,并能用俗语谚语或民间传说简略介绍:如“自古华山一条路”;“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西湖与白娘子……广东鼎湖山,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遂易名为鼎湖。
(黄帝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
)二、预习检查(2分钟)1、生字词注音古刹磅礴雄浑万籁俱寂一泓楹联怅惘2、解释词义拾级:逐步登阶盎然:充满活力的样子迥然:形容差得很远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万籁俱寂:一点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寂静3、文章体裁:游记三、课文朗读(15分钟)1、默读全文,要求:想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得最为真切?移步换景,按地点的转移和时间的先后来安排写作顺序山脚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山顶庆云寺2、学生任选一段,教师范读3、学生选段朗读:一二三四八,任选一段,有感情地自由朗读4、指定学生朗读一段(两人次)四、课文讨论(10分钟)1、找出三个景点处描写泉声的语句寒翠桥:泉声如童稚笑语,泉影半含半露,欲近故远;补山亭:泉影越不可寻,泉声越发悦耳;庆云寺:深夜听泉,层次分明,如同一曲交响乐;2、讨论课后练习三(1-3)⑴“此中精神”指人到补山亭,泉声让鼎湖山变得年轻,让人变得心灵纯净,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
这幅对联正抓住了此点,一语双关,让人不觉颔首称妙:“已无尘半点”,既是指鼎湖山补山亭处空气清新沁人心肺,又是指泉声悦耳令人心静脱俗,忘了尘世俗务。
正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般。
⑵开放性回答题:泉影不可寻,则少了许多视觉上的纷纷扰扰,静心倾听,泉声自然悦耳得多。
佛家坐禅讲究瞑思,正是此理。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通用14篇)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通用14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寻找支点:1、同学们,听,传来淙淙流淌的声音,(点击封页),摇铃击磬似的、清亮圆润。
依稀仿佛我们又来到了鼎湖山,让我们跟上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
2、请同学们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3、读完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4、是呀,多么奇特的鼎湖山,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愿意说说吗?找好朋友去交流。
开始。
5、谁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二、围绕支点,旋转球体:(一)、相机出示:过了……前进。
1、对于他的读,你有什么感受?点评,评的真精彩,相信你读的更精彩,你来读一读。
2、从他的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播放“交错流泻”4、你想说什么?(学生说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说):真令人陶醉!太美了!真是生机勃勃!师评:(尝)我想,那味道一定很不错。
(带回来)有机会亲自去看看,好吗?(希望到处都是)大家都努力,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拍摄)拍好后,与大伙一块欣赏,好吗?5、指导朗读:那你现在准备怎么读,自己试试。
谁来读?对于他的读,你有什么想法?你想不想试试。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继续说,出示“泉声隐到了……音响。
”1、听出来了吗?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那你准备怎样读,自己试试。
2、指导朗读:还想不想听?指名读,评(听了你的读,我眼前真的浮现出了涌流的泉水,你真了不起!)再指名读(你是如何品味的,把你的品味读给大家听听好吗?评:听了你的朗读,连泉水都不想走了,你读的比写的还好!谁愿意和他比?)齐师评:刚才,———把这个词语理解了,所以读的非常好,谁来像他那样读一读?对于他的读,你有什么想法?我从同学们的表情上就知道同学们非常喜欢这里,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著名古刹、雄浑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4.在充分感受泉声美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心聆听的习惯,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斟酌词句,品味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表达特色;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泉声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计好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
2.注意:这儿的鼎是后鼻音(ding),一块儿再来读一遍。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理清脉络1.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用笔圈出难读的词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朗读状况:轻纱薄雾草丰林茂繁花似锦古树参天著名古刹轻柔清脆清纯悦耳悠悠扬扬厚重回响雄浑磅礴(b)(1)第一组注意教音:薄(b)雾著名古刹(ha))。
(2)第二组注意透过朗读来区分词语的意思。
3.画出课文中描述泉声的句子。
三、深究,听懂泉声1.被称为天然氧吧的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儿的泉水闻名遐迩,夜晚的泉声更是充满神奇。
(师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2.请学生自由地读读第四自然段。
3.透过抓词读好第一句文字:(1)作者在夜里听泉水,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能不能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2)根据字典中籁的解释,理解万籁俱寂的意思。
(3)练读这句话。
4.透过扣字理解第二句文字:(1)在这样宁静的夜晚,作者是怎样听泉的`(2)辨识的辨是一个生字,你还明白哪个字跟辨字的字形相近怎样区分这些字.透过品句读懂第三句文字:(1)听:播放四段水流声(轻柔的、清脆的、厚重回响的、雄浑磅礴的)。
(2)辨:你能辨识出这四段泉声吗(3)品:你听懂了哪种泉声最喜欢哪种泉声(4)比:这四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这四种泉声又有什么不一样()读:同座合作、全班分主角读好这四句话。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7篇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7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3、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重点: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第一课时一、朗读单元提示: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二、阅读下列资料,将你认为的关键词语划出来,以了解有关知识。
1、作者简介谢大光,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
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关于鼎湖山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今名。
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名鼎湖山。
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现分为天溪、云溪、天湖三个风景区,其中天溪景区是目前最重要得游览区,位于风景区北部,有飞水谭、浴龙池、双虹飞堑等名胜及岭南名刹庆云寺、茶花阁、观景台等建筑。
三、计时默读:用5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划出来。
查阅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四、检查预习情况1、注音:肇庆()泠泠()淙淙()一脉()怅惘()()汩汩()古刹()拾级()污垢()繁衍()2、释词:雀跃:楹联:怅惘:万籁俱寂:分道扬镳:五、再读课文:要求出声朗读,要读得正确流畅,读得有情有境,和作者同享受共感悟,时间为10分钟。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10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10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鼎湖山听泉。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2、4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进山观景听泉”和“夜宿古刹听泉”,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再次进入《鼎湖山听泉》。
二、学习“进山观景听泉”1、从肇庆驱车半小时左右,便来到了东郊风景名胜鼎湖山,在游览的路上上作者“听”到了哪些泉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2小节,画出描写泉声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师适时点拨。
3、交流预设:“淙淙”(引导体会声音响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不绝于耳”(泉水多,还有那里可以看出来?联系上文你有什么发现没有?)“清纯悦耳”(清脆、纯净、没有杂质很动听)“欢快活泼”生:从“欢快活泼”这个词中我体会到泉声是跳动着的,富有节奏,象一个边走边跳,边走边笑的孩子。
生:我也喜欢欢快活泼的泉声,特别是当泉声和钟声一起在山谷回响时的声音我觉得更美。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钟声和泉水声融合的“美妙的音响”,你听……(播放钟声和泉声共鸣的音乐)师:多么和谐,多么动听的声音啊,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彼此诉说,彼此融合,给世人以美的享受。
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悟将这两句再读一遍。
4、启发思考:这一段中,除了描写了泉声之外还描写了什么?这些和泉水有什么关系呢?5、过渡:是呀,鼎湖山的泉水有情,它滋润了山中的万木,旺盛了古刹的香火,延续了千百年来的晨钟暮鼓,作者决定“借宿在庆云寺”,于是有了“夜宿古刹听泉”(指板书)三、学习“夜宿古刹听泉”1、师引读“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品味。
”这句话你是怎么体会的?生:我体会到山中的鸟儿啊,动物啊都睡觉了,游客也散去了,非常地宁静。
师:文中有一个词叫做“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夜里,作者是如何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泉声的呢?2、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小节,从听、辨、品三个方面划出相关词句,说说作者是如何听、辨、品的,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篇
《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篇《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1《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设计语言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传授语言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学会有效地使用语言。
而《鼎湖山听泉》这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则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教学资源。
本文将针对该作品设计一节公开课,就如何有效地利用《鼎湖山听泉》,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阅读能力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鼎湖山听泉》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
学生们通过阅读、分析、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经典,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所以我们的教学目的应该是:1.帮助学生掌握故事中的语言知识,并且运用语法、词汇和句型等知识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复杂的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且理解诗人的表达方式。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历史和传统。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朗读讨论:首先,让学生分组朗读该作品,然后展开课堂讨论。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让他们相互交流,并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课堂演示:通过学生的表演让他们了解文学作品的情景和人物。
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课堂表演,并以此展示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3.语言剖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特别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通过提问和回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4.写作练习:让学生针对该文字、段落和人物,写下感性的评论,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流程针对《鼎湖山听泉》这篇作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介绍该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了解误解杜甫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2.朗读分析:让学生分组朗读该作品,然后分析诗人的语言运用和真情表达。
特别是从语言、修辞和韵律这些方面分析。
《鼎湖山听泉》教案三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三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指认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体会其表达作用;(2)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学习以空间转换为顺序组合材料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1)诵读。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掌握文章吟哦讽诵的要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味作者的感情。
(2)欣赏。
可让学生各抒已见,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段或句子,阐释欣赏的理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感情;体会本文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2. 难点作者听泉而生的感悟,即文中深蕴的哲理。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祖国风光片剪辑。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光秀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万千景象,美不胜收。
今天,就让我们去一下有“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之称的鼎湖山,听一听泉水的声音,领会那清澈透明的境界吧!(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泠泠(línɡlínɡ)淙淙(cónɡcónɡ) 拾(shè)级而上怅惘(wǎnɡ)菩(pú)提汩汩(ɡǔɡǔ) 迥(jiǒnɡ)然相异楹(yínɡ)联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怅惘:惆怅迷惘;心中有事,没精打采。
山鸣谷应:高山上发声,深谷中有回声相应。
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
籁:从孔窍中发出的声音。
2.走进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
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 山地林木葱笼,生长着众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3.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划出表示作者行踪和时间变化的词语。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鼎湖山听泉教案,山草香整理分享了14篇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第一课时1、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强调鼎字的写法、含义2、检查预习情况:(1)、课文预习了吗?知道鼎湖山在哪里吗?你怎么知道那里的?(激励:这就叫勤学好问!学问,学问,就是自己学,主动地问。
课后,大家查一查地图,再估算一下,徐州离肇庆有多远。
)(2)、生字认识了吗?(出示生字卡,认读,教师领读“肇、淙、汩、浊”这四个字(3)还有哪些收获?(知道泉很多;泉水的声音很多,很好听;基本上把课文读通顺了……)3、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由读,教师边巡视边引导:有的同学还在第二段、第四段画上了波浪线指名5位朗读能力差的同学读(把班长叫上来耳语,由班长指定),适当指导:当读完第2段时4、深入探究问题:白天听泉水和晚上听泉有什么不同?(1)我们是什么时候跟随谢大光先生一起进山的?一直听到什么时候为止?板书:白天晚上(2)、我最想问的问题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是:白天听泉和晚上听泉有什么不同?不少同学在2、4两个自然段上做了记号,认为这两段写得最精彩。
就请你默读这两段,看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难,但答案却隐藏在字里行间,隐藏在不起眼的字词里,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发现。
[这个问题抓到了要害,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好的提问能统领全文,激发读书的兴趣。
]引导:如果能看出入夜是怎样听的,那么白天和晚上的不同就很容易发现了。
把书上相关句子读一下;白天呢?边走边看边听。
板书:走、看、听第二课时1、静心回忆上节课的收获。
白天,怎么样;晚上,怎么样……2、白天,我们跟谢大光到鼎湖山边走边看边听泉。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大家听到泉声了吗?请把听到的泉声画下来;教师边巡视边板书如下词语: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活泼欢快、美妙;一起读这些词语;教师解释淙淙的意思,“不绝于耳”你们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越往上走,泉声越“清纯悦耳”?(这位同学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理解这些词语,必须有亲身的感受,所以我们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精选5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1【设计思路】《鼎湖山听泉》是苏制洪编教材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本文当作这一单元的范文,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进而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这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以“听泉”为中心,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线索,梳理文脉,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二课时进行深度阅读,抓住一个“听”字,重点赏析第8段“枕泉而眠”,理解作者是如何由听泉而领悟出人生的哲理。
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注重诵读教学,采用“六读”教学法让学生吟哦讽诵,从诵读中得到启发,最终应达到能理解作者在状写的景物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寓理于景,理解作者在景物状写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六读”教学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讲,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四次聆听到鼎湖山美妙的泉声,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第四次听泉。
第一步:听读——感知文意。
(8分钟)1.听录音(第8段),圈点出每词美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提示: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第二步:析读——赏析美点。
(12分钟)1.作者笔下的泉声很美,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品味。
例: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声比作提琴声,写出了听到的泉声柔曼的特点,这是作者深夜听泉听到的第一个层次。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9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9篇教学过程篇一一、导语引入什么时候人的听觉最灵敏感觉最细腻?应是深夜听水声时。
这个水声,可以是“雨打芭蕉叶”,细听“巴山夜雨涨秋池”;可以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倾听“青草池塘处处蛙”;也可以是坐着夜航船,听着一路的桨声,聊着一路的闲话。
可惜,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这些传统的东西古老的享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
让我们借谢大光的笔,来感受一下入夜时分,万籁俱寂,在古刹客房中倾听泉声的美妙之处吧。
教学目的篇二1、精读精讲第八段2、完成课堂背诵《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三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录音,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齐读)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过度: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
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
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
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指导朗读。
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
(练读、指名读、齐读)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
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L精品
教育辅导用书板块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1.本课的作用:
努力构建一套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把握写景散文的主旨,真正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的一般路径和方法。
帮助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景物特点和环境氛围与作者思想感情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从景物特点和环境氛围的特点出发,结合抒情议论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的意义:写景抒情的散文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作品,它常常使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样的文章中不是直截了当表露出来的,而是借助于具体形象的景物意象含蓄地流露,即使是卒章显志,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以抒情议
1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和技巧
1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都在采用最原始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次要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较大的距离感,而师生之间一旦产生了这种距离感,就很难把思维聚拢,让思维成为主导。
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顾学生的想法,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所以会出现知识
传达不到位现象。
因此,相关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只有这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点的探索,同时也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也能够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更加地了解学生,方便“对症下药”,找到学生的不足和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方面着重培养。
例如: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制订相应的讨论课题,把思维方式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训练讨论,让学生们自主接受知识,让学生们之间有竞争,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
2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且十分方便的途径来获取知识,那就是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往往能够从各个方面向学生们传递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与教师和同学们讨论得不来的,相比之下更加珍贵。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让自己的大脑运转起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转化书中的知识,这也是一种培养语文思维的重要方式,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1、策略之一:选择阅读
“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
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书如命,什么书都读。
结果,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因此,我们要指导中学生读第一流学者写的书,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所谓的第一流的学者,是指在该学科领域里最知名、最有权威的科学家、学者。
读他们写的书,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
2、策略之二:时间巧安排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比较繁重的。
除进行课堂学习、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外,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还必须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
在平时要善于利用课余之后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
写下皇皇巨著《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在寒暑假、节假日,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3、策略之三:展示读书笔记,考察阅读效果
做读书笔记是最能反映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的一种形式。
每学期一次的笔记展示既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共同提高。
在展示中发现,学生在笔记中分类记录了多种内容,如:作家作品简介、妙语集锦、精彩片断、简短书评等,笔记中既有摘抄,也有评论,真正使学生做到“开卷有益”——积累了生活常识和经验,获取大量词汇和语句,培养了语感。
4、策略之四:抒发读后感受,培养鉴赏能力
写读后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有的学生看文学作品,只追求故事情节、关心人物命运,但对于书里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行为怎么评价,却不能独立思考分析。
对此,我有意布置学生写这么几篇读后感:“我看(某一作品人物)”、“谈谈(某一作家)”、“有感于(某一作品)的主题”等。
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学会了思考和分析,培养了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3浅谈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
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
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
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
2007年高考我校的鹰潭地区语文状元曾燕萍同学曾说,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
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
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阅读专题论文或总结(字数大约为2500字)。
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
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
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三、应考探究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
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
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
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4高中语文教学技巧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1、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语交际与写作实践”训练。
2、写作练习分步骤进行达标训练,要求学生逐渐达标,形成基本的语言修辞意识。
3、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钟内能根据要求写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4、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
5、作文教学重讲评,通过讲评明得失,知方法。
要引导学生自批自改。
6、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做自我总结。
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彻底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认真总结出了“表演法教学”、“活动式教学”、“导学教学”等模式,采用情景教学、编课本剧、课堂讲演或辩论、小组研讨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励诱导学生学习。
每周五定期进行共同备课,探讨教育教学新方法。
面对作文教学无专门教材,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现状,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系列方法,并编写出专门的讲义,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其次、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多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方面,既要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紧跟高考语文改革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
要多运用激励式、诱导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促进学生生发性学习潜能,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第三、提倡“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知识学习与育人功能结合起来。
先做人,再成材,边做人,边成材。
在语文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竞争。
只有通过这样严谨的教学,才能造就出色的学生。
所以,我认为得大力提倡新型语文教学制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