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学书要点

合集下载

书法发展史501北宋前期书法概要

书法发展史501北宋前期书法概要

《集古录跋尾》
• 通篇笔势险劲,敦厚中见凌厉,字体新丽,神采秀发。东 坡赞曰:“笔势险劲,字体新丽。
《致端明侍读留台執事尺牍》
• 又称“上恩帖”,是欧阳修晚年写给司马光的信札。苏轼评: “字形结体宽扁、起笔露锋芒、且多渴笔” 作品用笔精谨, 点画之间,一丝不茍,充分反映他重视法度的性格 。
《灼艾帖》
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三人于 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 “‘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
欧阳修的书法成就
他早年就对书法颇有兴趣,虽因正事所缠,在书法上 用力较少,但对书法之理却了然于心,并以振兴书 学为己任。“余尝与君谟论书,以谓书之盛莫盛于 唐,书之废莫甚于今。”这充分表现了一位文坛领 袖的时代责任感。
一、宋太宗对书法的三个贡献
• 设立翰林御书院,招揽善书之士。 • 整理文字,命徐铉审定《说文解字》,刊
行全国,以正天下字学。 • 整理官家藏法书,命王著刊《淳化阁帖》,
拓本分赐群臣。
二、趋时贵书
• 米芾在《书史》中谈道:“本朝太宗挺出五代文物 已尽人间,天纵好古之性,真造八法,草入三昧, 行书无对,飞白入神,一时公卿以上之所好,遂悉 钟王。至李宗谔主文既久,士子始皆学其书,肥扁 朴拙,是时誊录以投其好,取用科第,自此惟趋时 贵书矣。宋宣献公绶作参政,倾朝学之,号曰朝体。 韩忠献公琦好颜书,士俗皆学颜书。及蔡襄贵,士 庶又皆学之。王文公安石作相,士俗亦皆学其体, 自此古法不讲。”
• 欧阳修:“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
谟独步当世,然谦 让不肯主盟。”
• 黄庭坚:“苏子美、蔡君谟皆翰墨之豪杰。”
• 沈括:“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 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 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宋太宗学书》原文及译文

《宋太宗学书》原文及译文

《宋太宗学书》原文及译文赏析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阅读练习】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参考答案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

(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规劝的成果。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7.法:方法,窍门。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9.留心:注意,注重。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成语补充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意为已经很好了还求更加完美。

寓意启示本文通过宋太宗喜爱学书并且在王著:“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宋太宗学书

宋太宗学书

宋太宗学书
天会十五年(公元1052年)七月,宋太宗下诏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墨迹。

据说太宗对侍臣说:“我近来爱好王羲之书法,想多学一些,你们有什么办法?”当时工书者甚少,因此众大臣议论纷纷,无人敢应诏。

翰林待诏赵模出班奏道;陛下如果能亲自研习《兰亭序》并且以真楷写本赐给群官观看考较优劣高低就是了!于右任听到这个消息后很为赞赏地在桌上挥笔题诗曰: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帝王兴休运。

舜日尧天,禹汤文武,千古传名胜。

一洗万古凡马空,先生草圣传。

- 1 -。

宋太宗学书启示

宋太宗学书启示

宋太宗学书启示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宋朝那会儿,有个皇上,他就是宋太宗。

别看人家是个皇帝,每天日理万机的,可人家还有个小爱好,那就是写字儿。

你没听错,皇上写字儿,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那是真格的。

宋太宗这人吧,聪明绝顶,治国理政那是一把好手,可唯独在写字这事儿上,他总是觉得自己差点火候。

为啥呢?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字儿写得不够范儿,不够有劲儿,怎么看怎么觉得差点意思。

于是,他就琢磨着,得找个高人指点指点,让自己的字儿也能拿得出手。

这一天,宋太宗在宫里溜达,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了一个老头儿在宫墙根儿底下写写画画。

这老头儿不是别人,正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宋太宗一看,嘿,这字儿写得,那叫一个漂亮!笔走龙蛇,力透纸背,看得他那是心花怒放,连忙上前搭话。

“老人家,您这字儿写得可真够可以的啊!”宋太宗笑眯眯地说。

老头儿抬头一看,哟,这不是皇上嘛!连忙放下笔,躬身行礼:“皇上谬赞了,我这不过是雕虫小技,哪敢在您面前献丑。

”宋太宗一听,不乐意了:“您这说的是啥话呢?我可是真心实意地想跟您学学。

”老头儿一看皇上这么诚恳,也就不好再推辞了。

于是,从那天起,宋太宗就成了老头儿的关门弟子,每天下了朝,就跑到老头儿这儿来练字儿。

刚开始吧,宋太宗那是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跟着高人学,肯定没跑儿。

可练着练着,他就发现,写字儿这事儿,还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

得有耐心,得有毅力,还得有那份儿对字的热爱。

宋太宗这人吧,别看他是个皇上,但在写字这事儿上,那可是相当的虚心。

老头儿怎么教,他就怎么学,从不偷懒,也不敷衍。

有时候,一个字儿写得不好,他能反复练上几十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宋太宗的字儿那是越写越好,越写越有味道。

渐渐地,他的字儿在宫里传开了,大家都说,皇上这字儿写得,那是真有水平,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宋太宗听了,心里那是美滋滋的。

但他知道,这都是老头儿的功劳,是他教得好,自己才能有这么大的进步。

于是,他特地摆了一桌酒席,请老头儿来喝酒,好好感谢了一番。

宋太宗学书翻译

宋太宗学书翻译

宋太宗学书
【作者】王辟之【朝代】宋代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王羲之)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墨,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逾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没有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

(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会再(对书法)用心。

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勉励的成果。

宋太宗读书文言文翻译

宋太宗读书文言文翻译

太宗尝曰:“朕每听政之暇,必求古今圣贤之书读之。

所以广见闻,增智识,俾吾民得以安生乐业,国家得以长治久安。

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善读之则害心术。

朕常思,人君之德,以明理为本,以养性为要。

明理则政事可理,养性则民心可安。

是以,朕自即位以来,未尝一日废书,虽遇军国大事,亦必先阅书,以究其理。

”太宗曰:“古之圣君,如尧、舜、禹、汤,皆以道德为治,不以权谋为务。

是以,天下归心,四夷宾服。

朕虽德薄,亦欲效法古圣,以道德教化天下。

夫道德之要,莫大于孝悌,其次则忠信、礼义。

是以,朕每读《孝经》、《论语》、《孟子》,皆能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以此为吾民之楷模。

”太宗又曰:“夫读书之道,贵在得法。

法者,所以求其义也。

义者,所以求其理也。

理者,所以求其道也。

道者,所以求其德也。

德者,所以求其用也。

用者,所以求其效也。

是以,朕每读书,必先求其义,次求其理,再求其道,终求其德,然后求其用,最后求其效。

如此,则可以无惑,可以无蔽,可以无乱。

”太宗曰:“朕闻之,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到,则专心致志,不驰于外;眼到,则细读深思,不苟同于俗;口到,则反复咀嚼,不厌其详。

能如此,则读书之效,自可显著。

”太宗又曰:“朕尝观古之人,读书有得,往往能以所学致用于天下。

如诸葛亮居草庐之中,而能以所学佐刘备,成三分天下之业;王安石居陋巷之中,而能以所学变法,致国富民强。

朕虽德薄,亦愿效法古人,以所学辅吾民,使国家昌盛。

”太宗曰:“夫读书之益,莫大于明理。

明理则能辨是非,明理则能知得失,明理则能识时务。

是以,朕每读书,必以明理为先务。

夫理不明,则政事乱,民心不安。

故朕常以读书为急务,以明理为至要。

”译文:宋太宗曾经说过:“我在处理政务之余,必定阅读古今圣贤的书籍。

这样做是为了拓宽见识,增长智慧,从而使我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书籍就像药物一样,善于阅读它能够治愈愚昧,不善于阅读则会损害心术。

我常常思考,人君的德行,以明理为根本,以修养性情为关键。

宋太宗学书的启示

宋太宗学书的启示

宋太宗学书的启示宋太宗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个大人物呢!他学书的事儿啊,可给咱带来了不少启示。

你想想,堂堂一国之君,日理万机,还能抽出时间来练字,咱普通人还有啥借口不好好提升自己呢?宋太宗学书那可是相当刻苦呀,就像咱追喜欢的剧一样,那叫一个执着。

这就好比我们平时做一件事,得有那份坚持和热爱才行。

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能做成啥呀?宋太宗学书可不是随便玩玩,人家是真下了功夫的。

咱做事也得这样啊,不能碰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

而且啊,宋太宗学书还懂得向别人请教呢。

这多重要啊,一个人闷头干,有时候就是容易走弯路。

咱在生活中不也得学会向别人学习,向那些厉害的人取经吗?人家走过的路,咱借鉴一下,不就能少踩些坑嘛。

再想想,宋太宗贵为皇帝,都能虚心学习,咱还有啥好骄傲的呢?人啊,就得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别总觉得自己了不起。

这世界大着呢,比咱厉害的人多了去了,咱得不断进步呀。

就说学习这件事吧,宋太宗学书能有所成,咱学习知识、技能啥的,只要肯下功夫,不也能有收获吗?不要小瞧自己的潜力呀,说不定哪天咱也能让人刮目相看呢。

学书是这样,做其他事不也一个道理吗?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爱好,都得认真对待,全力以赴。

别总想着敷衍了事,那样能有啥出息呢?宋太宗要是敷衍,能写出一手好字吗?咱得学学宋太宗的精神,那种对一件事的执着和认真。

别总找借口说没时间、没精力,时间就像牙膏,挤挤总会有的。

只要有心,啥时候开始都不晚。

你看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咱也别妄想一步登天,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积累起来不就是大成就了嘛。

宋太宗学书不就是这样吗,一笔一划地积累,才有了最后的成果。

所以啊,咱都得好好想想,从宋太宗学书这件事里能学到啥。

别光听听就完了,得落实到行动上。

咱也得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别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呀!这就是宋太宗学书给咱的启示,咱可得记住了,别不当回事儿啊!。

宋太宗学书停顿划分

宋太宗学书停顿划分

宋太宗学书停顿划分摘要:一、宋太宗对书法的热爱二、学书过程中的停顿与划分三、宋太宗学书停顿划分的原因四、宋太宗学书停顿划分的影响五、结论正文:宋太宗,即赵光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不仅致力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还对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更是喜爱有加。

宋太宗学书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段停顿划分时期,这使得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

在学书过程中,宋太宗首先师从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周越。

然而,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宋太宗发现自己对书法的兴趣和天赋并不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境界。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艺术,宋太宗果断地停顿了自己的学书进程,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潜心研究。

在这段停顿划分时期,宋太宗广泛搜集和研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力图深入理解他们的书法艺术。

同时,他还向当时的书法名家请教,汲取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这一过程,不仅使宋太宗的书法技艺得到了很大提升,还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法作品。

宋太宗学书停顿划分的原因,一方面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极高,不满足于一般的书法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他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艺术的敬仰和追求。

正是由于这种不懈的追求,使得宋太宗的书法作品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太宗学书停顿划分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艺术上,还对当时和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宋太宗的书法作品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成为书法史上的瑰宝。

其次,宋太宗的学书经历,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很大的启示,使他们更加重视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和研究。

综上所述,宋太宗学书停顿划分,虽然使得他在一段时间内暂停了书法的学习,但却为他日后的书法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太宗学书要点课件

宋太宗学书要点课件

勤学苦 练
持之以恒
宋太宗明白要想学好书法, 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地练习。
精益求精
他对自己的书法要求极高, 不断追求完美,努力提高 自己的水平。
克服困难
在练习过程中,宋太宗不 断克服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坚持下去。
融会贯通
博采众长
宋太宗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仅学 习老师的技巧,还博采众长,吸取其 他名家的优点。
泛搜集书法名作,推动了书法艺术在宋朝的发展。
02
创立“宋体字”
宋太宗学习并借鉴唐代书法风格,结合自身特点和创新,创立了独具一
格的“宋体字”。这种字体在当时极为流行,并被后人沿用至今。
03
促进书法与政治结合
宋太宗将书法与政治相结合,通过选拔书法人才、设立书学专业和制定
书法科举制度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使书法成为当时选拔
宋太宗鼓励文化创新,他不仅支 持当时的文人士大夫进行文化创 作,还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为宋 朝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影响后世学书风气
宋太宗的书法成就和学书精神对后世 学书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 品和思想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重要 资源。
成为书法史上的典范
宋太宗的书法作品成为书法史上的典 范之一,被后人称为“宋体字”,在 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融会贯通,创新发仅注重传承和发扬传统,还积
极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
推陈出新,独树一帜
02
宋太宗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为宋代书法
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注重实践,知行合一
03
宋太宗不仅注重理论学习,还积极进行书法实践,将所学知识
官员的重要标准之一。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
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著每以为未善②太宗遂刻意临学
③或询其意④若遽称善⑥帝笔法精绝
2、译下面的句子:
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参考答案:
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若遽称善( ) 帝笔法精绝( )
12.用现代汉语译下列句子。

2分
或询其意。

13. 证明了他这样做所取得的效果。

2分
14.从全文看,宋太宗之所以让王著侍书翰林,是因为:
(1) (2) 4分
参考答案:
11、马上、立即极点
12、有人询问王著的想法。

(或、其、意)
13、太宗遂刻意临学(或“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
14、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启发”;对人要求严格,不阿谀奉承。

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宋太宗学书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宋,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原文】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7法:方法,窍门。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9留心:注意,注重。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十分有心得,在翰林苑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好几次派内侍拿自己写的书法给王著看,王著次次都说(写得)不好,于是太宗就努力的临摹学习,后来(太宗)又拿书法来询问王著(的意见),王著还是像先前一样说(书法写得不好)。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写得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好,恐怕圣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那之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古,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勉励他的得益。

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宋太宗学书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宋,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原文】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7法:方法,窍门。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9留心:注意,注重。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十分有心得,在翰林苑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好几次派内侍拿自己写的书法给王著看,王著次次都说(写得)不好,于是太宗就努力的临摹学习,后来(太宗)又拿书法来询问王著(的意见),王著还是像先前一样说(书法写得不好)。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写得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好,恐怕圣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那之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古,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勉励他的得益。

宋太宗学书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宋太宗学书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宋太宗学书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通过宋太宗喜爱学书并且在王著:“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的帮助下最后成才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追求完美。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宋太宗学书》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宋太宗学书》文言文阅读原文太宗朝①,有王著者学右军②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③,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④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执政时期。

②右军:王羲之因曾任右军将军,所以人们称他为“王右军”。

③笔札:书法。

④遽:立刻,马上。

《宋太宗学书》文言文阅读题目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 广故数言欲亡B. 著每以为未善 /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C. 太宗益刻意临学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 对如初 / 唐雎对曰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11.面对太宗的询问,王著为什么总是“以为未善”?(3分)《宋太宗学书》文言文阅读答案9 3分 B (A:多次 B:每次/ 常常 C:更加 D:回答)10 3分著曰/ 书固佳矣/ 若遽称善/ 恐帝不复用意矣。

11 3分虽然太宗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但是王著担心如果过早告诉太宗,太宗可能不再对书法用心,不再刻苦练字。

《宋太宗学书》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

太宗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习书法,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

(有一次,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以书致治与祖宗之法—宋太宗的文治与书法

以书致治与祖宗之法—宋太宗的文治与书法

以书致治与祖宗之法—宋太宗的文治与书法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后更名炅)是北宋历史上第二代英主,杰出的政治家。

他喜读书,富才艺,尤擅书法,技艺精湛,修养全面,成就卓然。

宋太宗在其文治国家的治世理想中充分而全面地发挥书法艺术“敦教化、助人伦”的经世致用之功,开创有宋三百年文物之治的传统,创造了“以书致治”的祖宗之法。

在两宋宗法意识极强的社会背景下,宋太宗的祖宗之法被后世的继承者全面默守与发扬,形成卓有特色的宋代御赐书文化传统。

宋太宗是宋初书坛的核心力量,其书法创作与书学思想有着复古与尚法的指向性,同时又带有游艺体道的自娱性质,对北宋中后期书法发展与书学思想的变
革亦有深刻影响与启示。

其敕刻《阁帖》、敕定《说文》等举措,对宋以来千余年书学发展影响深远。

宋太宗在中国书法史上堪称“教化之主”,其历史性作为、地位与意义应予重新认识和高度评价。

宋太宗学书停顿划分

宋太宗学书停顿划分

宋太宗学书停顿划分中国历史上,宋太宗赵炅是一位非常卓越的皇帝,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其中,他对于学书停顿的划分特别重要。

学书停顿,即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合理地停下来思考书法作品的品评。

宋太宗对于学书停顿的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宋太宗提出学书停顿的第一个阶段是学写字。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书法技法,如正确的用笔姿势、写字的顺序和结构等。

宋太宗注重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功底打基础,认为只有掌握了基本的书写技巧,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书法风格。

其次,宋太宗将学书停顿的第二个阶段定义为学观摹。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通过模仿大师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宋太宗强调,学习观摹不仅是单纯地模仿,更要借鉴、吸收大师的优点,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认为,通过观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法的艺术特点,提高自己的书法造诣。

最后,宋太宗将学书停顿的第三个阶段称为学总结。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书法作品进行总结和反思。

宋太宗认为,只有通过总结,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书法上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他强调,学生在这个阶段要注重自我评价,并且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自己的书写技巧。

总结来看,宋太宗对于学书停顿的划分是相当合理和有序的。

他从基本的学写字开始,逐渐发展到学观摹和学总结的阶段,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一划分不仅对于当时的书法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宋太宗学书停顿的划分是一种非常实用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它不仅对于提高书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应当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认真遵循这一划分,不断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爱好者。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

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著每以为未善②太宗遂刻意临学
③或询其意④若遽称善⑥帝笔法精绝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参考答案:
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王立群读宋史第二部《宋太宗》(十九)太宗一日

王立群读宋史第二部《宋太宗》(十九)太宗一日

王立群读宋史第二部《宋太宗》(十九)太宗一日太宗说每日所为有常度,固定的作息时间。

从起床说起,每天是从五鼓起床开始。

五鼓与鸡鸣是不同计时的说法。

五鼓是三点到五点,说明五点前就起床了。

鸡鸣是凌晨一点到三点时间。

鸡鸣概念比较宽。

其实五鼓而起,指的是太宗五点前就起床了。

太宗的第一件事是早朝,是卯时,凌晨五点到七点间。

上班的得去点卯。

古代皇帝的早朝是这个时间,不过不固定早朝。

唐肃宗时是隔日一早朝。

宋太宗呢?张洎上疏时提到,未尝不一日鸡鸣而起。

早朝是天天都有。

太宗十五年以来,每天早朝。

这皇上够累的了。

七点后马上开始处理朝政。

没有早饭。

后来引起大臣们议论。

这样勤奋,因为是大小事都要处理。

处理的小事,小到什么程度?淳化三年四月,官员报告,有木材用不着了,要退给机关当柴火烧,太宗派人去审查,这些木柴可用吗?结果挑出了许多,做成大床,赏给宰相等高官。

连这样的事都处理。

太宗设立过这样的机构,处理废木材,还要亲自管。

淳化四年一个百姓敲了登闻鼓,皇上不管干什么事,都得来处理。

这个农民告状,是因为家里丢了猪。

一头猪惊动了天子。

宋太宗让赔偿。

这个百姓为什么敢?原因在太宗有先例。

这样的事他也管,是他自己惹来的。

宋太宗的午餐和下午对光:午餐是日中吃饭,中午一点左右。

比至日中,尚未御食。

太宗以周文王为榜样,珍惜时光。

他的时间观念强。

下午读书,从一点到五点是读书时间。

每天读《太平御览》三卷,一年得读完。

大臣们觉得太累了。

开卷有益,不为劳也。

中午不睡,深夜乃寝。

这样的劳累,折寿。

太宗每天的工作量,山大。

他却乐此不疲。

一直到临死。

这样的工作狂,欣然对待工作。

颇感自家。

他觉得这样的工作对百姓有益。

源于他的功业理想,和前代君主相比。

比如李存勖,他对这样的皇帝嗤之以鼻。

矢志不渝。

他觉得当皇帝辛苦是必须的。

既然做了当家的人,就得辛苦。

推而广之,不但自己勤政,还要把这推到大臣和皇子身上。

“中外臣僚,若皆留心政务,天下安有不治者?”他认为大臣们必须勤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太宗在位期间,不仅致力于国家政务,还对书法艺术抱有浓厚兴趣。他向王著学习书法,王著是深得王羲之书法精髓的翰林侍书。在王著的指导下,太宗不断临摹、练习,书法水平逐渐提高。然而,每当太宗拿出自己的作品给王著品评时,王著总是说还未达到最佳水平。这并非王著对太宗的书法不满,而是他深知,若过早称赞,太宗可能会失去持续精进的动力。因此,他始终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太宗,以此激励他不断追求更高境界。在王著的悉心教导和太宗的刻苦努力下,太宗的书法最终达到了精妙绝伦的境界,超越了前古的众多书法大家。这一故事启示我们,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是促进他人成长的重要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