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

合集下载

0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础)

0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英文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即我们非常熟悉,并随时会接触到、感受到的精神现象。

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本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一)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或形式上分)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的形成又影响心理过程。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那么认识、情感和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

①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才能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②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人不仅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应。

③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1健康心理学概论

1健康心理学概论

(三)教学内容 健康概念: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 健康 ; 影响健康的因素:生物学因素扩展到心理学因素和 社会学因素 ; 健康维护途径:从强调疾病的事后治疗干预—强调 积极预防和治疗干预相结合、并以预防为主; 研究主题日益广泛:应激;生活方式、适应策略、 社会支持系统;疾病与求治、慢性病的应对、疼痛 的应对 (四)教学时数 54课时,3小节/周课时,每周一次课程。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 健康行为的结构 一、健康行为涉及的领域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HIS)于20世纪90年代列举了健康 行为所涉及的领域,以及人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
1 一般健康习惯: 饮食、睡眠、 2 体重 3 女性保护体检 4 汽车安全带 5 儿童安全 6 家庭安全 7 高血压 8 心脏病 9 紧张(焦虑) 10 锻炼 11 吸烟 12 饮酒 13 牙齿护理
2形成独立性
3 拥有责任感:
4 形成社会技能:交往技能、合作、在人际中扮演 不同的角色的技能,助人
5 发展亲密关系: (1)三种亲密关系类型 安全性依恋: 回避型依恋: 焦虑—矛盾型: (2)建立亲密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无条件接纳,并非无条件给予
第二节 健康行为的结构 二、哈恩的五维健康行为观点 这五项健康行为中,成年人最重要的任务是:形成 成人统一性,在不断的放弃、选择,改变和修订 的过程中,完善个体的统一性,并在此过程中获 得成熟。 老年人主要形成的行为主要包括三方面: (1)承认衰老; (2)保持高水平的生理功能; (3)形成统一感。
引言 “健康心理学”乃近年新兴的一门学科, 以前称为“心理卫生”,泛指运用心理学 的知识,经由教育性历程,以保持并增进 个人心理健康的一切措施,使人人享受幸 福美满的人生。 其基本理念为:有健康的心理,就会有健 康的身体,心理健康是可以自主的,由心 理影响身体,比较容易达到身心健康的教育经历:1978年出生,家境优越,1996年考入上 海交大,并在交大英语角认识他的男友光头,后结 为夫妻; 2000年,本科毕业,如挪威攻读博士,到复旦攻读 博士,硕博学位在三年半内同时获得。 2008年,有了儿子“土豆”;2009年,从挪威回国, 在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当了一名教师, 工作稳定后,在闵行区买下住房,从此,他开始安 稳幸福的生活。。。。 2009年12月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 娟被进一步确诊乳腺癌晚期。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时许,于娟辞世。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心理学科的性质: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中间〔边缘〕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心理倾向性〔最活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最稳定〕指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

真题: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后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布洛卡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1)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或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05956健康心理学

05956健康心理学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健康低质状态。这是机体虽无明显疾病,但在躯体、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减退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
(2)从身残志坚者等例分析健康连续体的不足(P7)
一般健康连续体式一种单维双极结构,通常透露着一层意思;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更高水平的追求。不过现实中不乏身体有疾病但心理健康或者相反的人,因此,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应该是既相互影响有相对独立的两个维度。身、心健康的这一关系模式,既是状态性的描述,同时又蕴含着彼此间的动态作用。一方面可以解释身心健康处于相对分离状态的人;另一方面,也提示人们关注身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相互促进或彼此消减。
生态学研究
它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即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P48补)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现在确诊的,患有拟研究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选择不患有该病但与病例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等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
拓展了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各种致病因素,治疗应该对病人有针对性,应该整体考虑病人的健康状态,所选用的治疗方法能够同时处理多个问题,应该采取心、身同治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疗。)
标志着医学领域开始将注意力从“疾病”转向“病人”,开始把人看成一个多元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完整统一体。
毕生发展的观点
识记:
健康测量的标准
群体健康测量标准:即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及死亡率的综合情况。
个体健康测量标准:主要看个人身体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如何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健康心理学教学大纲(选修课通用)天津医科大学2003.10大学生健康心理学教学大纲前言大学生健康心理学是健康心理学的分支,是针对大学生心理行为与健康疾病关系一门学科,研究大学生中影响健康的心理行为因素和机理,介绍健康促进行为,通过心理学方法,矫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大学是国家教育体系中培养高级知识人才的机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教育部要求有条件的学校,由专业教师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类课程,基于此目的设立了本课程。

课程的设立,也为医学生促进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认识心理行为对健康的疾病的影响,以及学习保持心理平衡、主动求助,提供了学习机会。

本课程是选修课,由基础医学院医学心理教研室承担教学任务,分为18和27学时两轨,学分1或1.5分,各院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建议采用27学时。

按教务处要求,考核方法为非试卷模式。

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为掌握,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加以运用,教师应重点讲授,亦是学生成绩评估的主要内容;⏹第二级为熟悉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归纳和表述。

教师应选择性讲授,未讲授部分要求学生自学;⏹第三级为了解内容,教师亦可选择性讲授提要,指导学生自学,但基本不在考试范围内。

为适应现代化科学的迅速发展,本课程没有规定教学用书,但要求教师心理在教学大纲的框架内实施教学,同时,要结合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如心理调适作业,或健康信念调查。

由于有关知识领域发展迅速,大学生中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也会出现变化,因此,定期修订大纲确有必要,建议通过向教学主管部门申请,对教学大纲做出修订。

第一章概述一、目的和要求掌握大学生健康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概念,了解健康心理学的目标,了解健康心理学的历史。

二、教学内容大学生健康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历史健康心理学的目标健康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健康和健康信念一、目的和要求掌握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理解健康行为的理论模式,熟悉健康与疾病概念。

健康心理第一章

健康心理第一章

3.汤纳特尔的四级健康行为模式 疾病防护(disease prevention) 健康改良(health promotion) 健康(health) 完美(wellness)
4.健康行为和行为的改变
表 1一1 导致死亡原因成分分析
影响因素及贡献的比例
生活方式 导致死亡的原 因 心脏病 癌 车祸 其他伤害 中风 被杀 自杀 硬化类死亡 流感 糖尿病 总体
三、我国心理卫生的发展
1931年,中央大学心理系首次开设心理卫生选修 课。 1936年4月19日在南京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 会”。 由于战乱,停止学术活动。1955年台湾复会。 在大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于1985年9月 。 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 志》,科普期刊有《心理与健康》杂志。
将健康局限于生理方面 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惰性 对自己健康水平的不知情性
2.了解自己的健康水平 了解自己的健康水平 ,明确自己的健康状态,制定 健康计划,
二、健康水平的评价方法
1.社会常模评价 2.专家评价 3.综合测评
三、综合测评根据介绍
1.马丁的健康行为指数 2.培恩和哈恩的健康状况评价量表
附件一 马丁关于综合评估人的健康行为水平自评问卷
6.我们的解释 6.我们的解释
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
三个方面:生理、心理和社会 三个特点:一是稳定,二是和谐 ,第三健康是一种 状态
二、健康心理学简介
1.健康心理学的对象 健康心理学的对象是与人的健康有关的行为,或 者是达到健康状态有关的心理现象 2.健康心理学的目的 健康心理学的目的有两个方面: 消除消极的健康行为(negative health behaviors) 倡导积极的健康行为(positive health behaviors)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个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层面。

健康心理学旨在探讨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行为、应对疾病的能力以及康复过程。

此外,健康心理学还关注如何通过调整心理因素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1.心理因素与健康行为:如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2.心理干预:研究如何运用心理治疗方法帮助人们应对压力、改善心理健康,以及预防疾病的发生。

3.康复心理:研究疾病康复过程中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干预策略,以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4.心理社会因素:探讨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5.健康教育:研究如何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培养健康行为。


健康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日益成熟,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手段,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应对能力,预防
心理疾病的发生。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普通⼼理学第⼀章⼼理学概述第⼀编绪论⼀、⼼理学概述⼆、⼼理和⾏为的⽣物学基础第⼆编认知三、意识和注意四、感觉五、知觉六、记忆七、思维⼋、⾔语第三编⾏为的调节和控制九、动机需要意志⼗、情绪情感第四编⼈的⼼理特性⼗⼀、能⼒⼗⼆、⼈格第五编活动与发展⼗三、学习⼗四、⼈⽣全程发展⼗五、社会⼼理学第⼀章⼼理学概述⼀、⼼理学的研究对象⼼理学是研究⼼理现象的科学。

⼼理学以⼈的⼼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也研究动物的⼼理。

(⼀)个体⼼理个体⼼理是个⼈所具有的⼼理现象。

1.传统⼼理学观点1)⼼⾥过程[1]认知过程:⼈获得或应⽤知识的过程,或加⼯信息的过程,是⼈的对基本的⼼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等。

[2]情绪情感过程:⼈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物质和精神需要⽽产⽣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

[3]意志过程:⼈⾃觉地确定⽬的并为实现⽬的⽽⾃觉⽀配的调节⾏为的⼼理过程。

这种⾃觉的能动性是⼈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2)个性⼼理(⼈格)[1]个性倾向性(⼼理动⼒):⼈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等。

[2]个性⼼理特征:⼈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经常表现出来的⼼理特点,是多种⼼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个⼈的⼼理⾯貌。

包括能⼒、⽓质和性格。

2.认知⼼理学观点1)信息加⼯过程:即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等2)⾏为调节和控制:包括动机、情绪情感等3)⼈的⼼理特征:包括能⼒和⼈格。

(⼆)个体⾏为:⾏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刺激是引起⾏为的内外因素。

⼼理⽀配⾏为,⼜通过⾏为表现出来(三)个体意识:意识由⼈的认知、情感、欲望等构成,是⼈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意识是⼈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觉调节和控制的⼼理现象。

(四)社会⼼理---⼈的本质属性:社会⼼理是在社会的共同⽣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的,是该社会内个体⼼理特征的典型表现。

健康心理学 复习资料

健康心理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1、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

2、汤纳特尔对健康的解释:健康是个体在现实可能状态下获得最佳完善感。

3、格林伯格的五级健康水平模式4、亚健康的概念及表现:定义: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以外,存在着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潜病状态。

表现:人的机体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

5、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它是关于心理因素如何使人们保持健康、使人们生病以及应对疾病的学说。

6、中国传统的健康心理学思想:(1)修身养性,仁智者寿(2)清静养神(3)清心寡欲(4)调节情志7,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个案法第二章身心健康状态1,影响身体印象满意度的因素:(1)社会文化的审美标准;(2)自我信息盲点;(3)抗拒老化的定型看法;(4)去人格化的不当姿势;2、怎样辨别心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状态的判定方法)?(1)社会适应方法(社会常态方法);(2)医学(生理学)方法;(3)统计学方法;(4)心理测验方法;(5)内省经验方法;(6)价值观方法;3、心理异常的概念及心理异常时的“心理特征”:概念:产生于个体身上或与当前心理压力(如心理痛苦)或无能力(如损害一个或多个功能)联系的,或显著增加死亡、痛苦、无能力或自由的危险的,且有临床显著行为和心理症候群或行为方式的状态,为心理异常。

特征;(1)痛苦感;(2)心理--生理机能紊乱;(3)我向关注;(4)异常心理固着;4、健康之道在于哪些方面?(1)要对健康尽责任;(2)要有健康的整体意识;(3)要吃得明智;(4)要保持生理适合度;(5)要从事预防性的心理建设;第三章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1、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1)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人格结构的冲突理论:a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b心理动力:利必多释义;c性本能:利必多之源;d心理障碍的本质:利必多受阻;2、行为疗法的操作技术有哪些(1)放松技术和生物反馈技术;(2)系统脱敏法;(3)满灌疗法;(4)厌恶疗法: a电击厌恶疗法; b橡皮圈疗法; c药物厌恶疗法; d想象厌恶疗法(5)模仿学习疗法(6)强化疗法:a强化的类型: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b强化疗法的具体技术:行为塑造技术代币强化法消退技术3、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艾利斯的ABC理论,非理性认知方式的概念、特征、对健康的影响及其积极调控)。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件-第二篇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健康从“心”开始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件-第二篇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健康从“心”开始

力强、适应能力强、冲突管理良好、压 社交及沟通障碍、自我期望过高、适应能
力适度
力差、过于内向
解决问题能力强、压力应对、压力管理、 药物滥用、遭遇压力事件、长期失眠、冲 正向社会行为、生活技能丰富、生活规 动 律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17-23岁,成年早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变 化最激烈的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课题。
2.过分溺爱保护 个完整的家庭。他的妈表妈现本:来消就极是、一懦个弱不、爱不说知话所的措人、,低由情于商离婚,妈妈经常因为 他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犯一些小错,而责骂他。从此他经常隐瞒事实,不敢面对 自己的真实成绩,经常撒谎。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学校因素的影响:
1.学习负担重 如果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设立合理目标,会产生两 个极端:学不懂的内容越来越多,挂科科目越积累越多,干脆就放弃学业,放任 自流;自我期望过高,会因为时间和目标的安排不合理,觉得学习内容总是学不
心理 障碍
指心理功能紊乱,并影响个体社会功能或使自我痛苦的心理问题,但并未泛化。心 理障碍表现为四方面的轻度心理创伤:神经性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行为 异常,需求助于心理咨询师。
心理 不良 状态
由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引起的轻度心理失调,强度弱,持续时间短,对生活有一定 的负面影响,但不属于疾病,可以自我调节。包括心理疲劳,一般性焦虑,一般性抑郁 。表现为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
情绪反应强度 情绪体验持续时间 行为受理智控制程度 泛化程度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 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 情绪反应,有现实意义且带有 明显的道德色彩。

心理学知识体系

心理学知识体系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心理学体系;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临床或医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泽三中活动交织在一起组成。

心理学习意义:1:有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更好完成教育工作2:有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教育改革3:有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心理异常的调适4:有利于教师依据心理知识进行和自我教育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里的器官。

2: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3:脑的反射活动是冷的心理活动基础,人的行为时由反射组成的。

4: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体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5: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6:巴普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7: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西方心理学研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的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诞生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认识教育的对象》,因此他被评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二、学科的出现与发展
(一)背景 医学模式的转变
1. 生物医学 模式 (biomedical 认识观:二元 论;
model)
疾病观:微生物入侵
健康观:生理 功能良好;
(细菌、病毒)、外伤 造成有机体的组织破坏, 任何疾病都可以在组织、 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 到生物病因;
3.不适(sickness) 不能 正常执行工作、学习和日 常活动等健康人应有的行 为(社会学角度)。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健康心理学认为健康(health)应该是:
1.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 (生物医学角度);
2.无主观不适的感觉(心理 学角度);
3.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简史
一、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1. 中国古代思想 心身观:一元论 “天人合一” “形神合一” 健康观: 阴阳平衡
疾病观: 阴阳失衡 病因“内伤七情、 外感六淫”
治疗观: 整体辨证施治、 “心病心药医”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二、研究任务
1. 研究与疾病和健康有关的行为因素;
2. 探索如何减少疾病相关行为,以及影响治疗和康复的行为问题;
3. 研究行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机制; 4. 探讨个体、群体和社区中健康行为的维持和疾病相关行为的转变;
5. 改进社会健康保健正常、加强医疗结构的管理。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还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人们的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感知与思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整个认知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2)情绪情感过程。

人不仅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映。

(3)意志过程。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有感情地体验现实,还能自觉、能动地变革现实。

这种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

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健康心理学 复习归纳

健康心理学 复习归纳

《健康心理学》归纳第一章人类有关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发展第一节什么是健康一、健康的意义健康是个人作为个体和社会成员完成全部生活的能力(一种让我们实现全部潜能的生活能力)。

健康意义已经不局限为一已之私事,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

是人力资本的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二、健康的内容(识记)健康三维: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宣言中提出了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为疾病或赢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

”(领会)健康三维概念的意义:极大扩展了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了全面健康观的框架体系。

三、健康的结构(识记)健康连续体:健康与疾病并非完全独立的两个概念,彼此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两者都可有不同的程度,综合的统一体。

不同个体不同时期处于连续的统一体的特定范围。

(领会)健康连续体的意义:使人们除关注健康和疾病两端点外,也同时关注中间状态--亚健康状态。

(简单应用)“亚健康”状态的理解: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第三状态、中间状态、诱病状态);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

此时机体虽无明确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减退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

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

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亚健康状态是健康连续体上的一个中间状态,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对疾病的预防策略从治疗向预防的根本性转变。

(简单应用)从身残志坚者等例分析健康连续体的不足:一般健康连续体是一种单维双极结构,透露着一层意思:躯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更高水平追求。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应该是即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的两个维度,身心健康状态可能相对分离,如身残志坚者或身体尚可心智不全者,身心之间也会交互作用,相互促进或者彼此消减。

身心健康的两维坐标试图反映这一关系。

四、健康的测量(一)健康评价标准(识记)1、群体健康的评价标准主要看四项指标: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死亡率。

心理学知识体系

心理学知识体系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心理学体系;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临床或医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泽三中活动交织在一起组成。

心理学习意义:1:有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更好完成教育工作2:有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教育改革3:有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心理异常的调适4:有利于教师依据心理知识进行和自我教育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里的器官。

2: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3:脑的反射活动是冷的心理活动基础,人的行为时由反射组成的。

4: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体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5: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6:巴普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7: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西方心理学研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的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诞生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认识教育的对象》,因此他被评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心理学 第1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 第1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一、研究对象(一)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里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填空题(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填空题二、心理学意义(一)理论意义: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临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题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第二节心理学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的根本区别。

……填空题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填空题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客官现实决定人的心理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及发展一、产生的历史背景……填空题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二、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填空题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实验内省法)2.机能……………(詹姆士,意识流)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b.反对内省,主张实验研究)。

此为第二势力。

健康心理学总结

健康心理学总结

健康心理学(皖南医学院适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钱明)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和知识,综合研究心理、生物、环境、文化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研究任务:研究与疾病和健康有关的行为因素;探索如何减少疾病相关行为;研究行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机理;探讨个体、群体和社区中健康行为的维持和疾病相关行为的转变;如何改进社会健康保健政策,加强医疗结构的管理。

3、健康及其行为评估:健康评估工具、生命质量评估工具,评估方法包括个案法、观察法、诊断性交谈和心理测验。

4、健康评估量表的维度:生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一般健康5、个体健康水平测评工具:马丁的健康行为指数;培思和哈思的健康状况评价量表;儿童健康评价。

第二章、生物学基础—神经、内分泌、免疫1、神经系统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信息进行处理的细胞网格结构,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血脑屏障组成。

2、自主神经的功能特点:双重支配,相反相成;紧张性作用;自主神经的效应受内脏效应器功能状态影响;自主神经与内分泌结合的生理调节系统;负责内脏感觉的传入。

3、内分泌系统对人体生理心理活动的调控作用:(1)激素分泌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2)内分泌的调控作用:生殖与生长、代谢、生物节律、应激。

4、免疫:是生物机体识别抗原,对自身物质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自身物质产生清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学反应,是机体防御病毒、细菌及其他异物入侵或恶性疾病的关键。

5、获得性免疫:是指在生活经历中与抗原物质接触而获得的免疫反应系统。

6、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功能、稳态维持、免疫监视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可以通过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神经肽、激素、细胞因子)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

7、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1)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通过激素和神经介质的作用所实现1)免疫组织及器官上的神经支配2)免疫细胞上的受体分布3)激素和递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4)条件反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5)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神经-内分泌-免疫环路第三章、健康行为与行为改变一、概述1、健康行为:是指有助于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保持良好状态的行为,涵盖健康相关行为和健康保护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
医学模式和健康心理学一、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关于医学的哲学观,对医学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受整个哲学观的制约,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总体的认识,这种认识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例:红楼梦中
的医学观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
l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源于原始社会,至今仍存在,特点
是将外在神秘力量作为疾病的来
源,以巫术作为治疗的根本;
l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公元前3000年,存在4700年,特点
是:认识到自然环境以及心理因素
对疾病和健康的作用,开始将对心
理的调节运用到医学治疗中。

《黄
帝内经》
l生物医学模式
18、19世纪,特点是:忽视心理
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简单的生物决定
论,孤立地用生物学原因解释疾病。

生物医学模式回答的基本问题:
1、疾病来自于化学失衡、病毒、细菌和遗
传倾向的共同作用。

2、疾病起因于自身无法控制的生物变化,
个体不对疾病负任何责任。

3、医疗人员担负治疗的责任
4、治疗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外科手术、化
学疗法和放射疗法,以改变身体的状况。

5、心理与身体相互独立,心理不能影响身
体状况。

6、疾病可能对心理有影响,但并非由心理
引起。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PS)
20世纪以来,恩格尔1977年提出“”精神病学和医学的危机”,认为以往的医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解释在都有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人患病而有的人没有;二是大量疾病随压力的变化而程度,时间有不同;三是只能治疗身体症状而不能使人痊愈;四是无法解释治疗期间的心理社会环境以及医患关系对治疗的作用。

特点在于:以身心一元论和系统论为指导思想,统合考察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疾
病和健康问题中的作用。

BPS的成分:
生物学成分:(1)对生物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了解;(2)导致疾病产生的致病因素和机体的风险因素;心理学成分:认知,情感,行为;个性;
社会学成分:支持网络系统,包括家庭、教堂和学校及其他减缓压力的支持系统。

医疗保健服务的分配及保健人员和病人的遵医行为;支持和减少
高风险行为的社会政策,策略;
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Engel,1977,1980
生物因素:
BPS回答的基本问题
1、疾病的产生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2、个体不再是消积的受害者,行为在疾病原因中所起的作用意味着个体本身应对疾病和健康负一定责任。

3、治疗的方式不仅有药物、外科手术,还包括行为矫正、改变信念和应对策略,并遵循医嘱。

4、对治疗负责的人包括医职人员和患者。

5、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体,而非二分法。

6、心身是两个独立体,存在相互作用。

7、心理因素不仅是疾病的可能后果,也
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三、医学模式与健康心理学的关系 从理论上来说,健康心理学来自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想;
健康心理学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化,以心理学的角度认识疾病,并将心理因素作为一个作用因素进行考虑,从理论观念上,方法
上,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作用。

四、我国传统的健康心理学思想
1、来源:古代哲学家的论述及历代医学思想著作。

2、形与神俱、形神兼养;
3、传统思想中保持健康的原则:
清静养神;调理情意;节欲保
精;修身养性,仁智者寿;
回想你最近一次生病(如感冒、头痛、伤风等)。

讨论除生物学因素外,其他因素在多大程度上
影响了你的病情。

第二节健康心理学的含义一、健康心理学的定义
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了解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的问题的心理学分支。

它主要研究心理学在确定、矫正和预防那些会影响人类健康或导致疾病的不良行为方面所发挥的特殊功能;探求运用心理学知识改进医疗与护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保健措施,节省医疗保健费用和减少社会损失的途径,以及对
有关的卫生决策提出建议。

二、特点:
1、关注的对象是健康
2、健康的涵义很广泛,包括健康与疾病、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特殊的疾病与一般的身体不适。

3、既是理论研究的,也是应用的。

4、研究的内容是会影响健康的一
切心理社会因素。

三、健康心理学的目标:
1、理解、解释、发展以及验证理论
A评价行为在疾病病因学中的作用B预测不健康的行为
C评价心理和生理的相互影响
D认识心理因素在疾病体验中的作用
E评价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作

B预防疾病
四、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
心身医学:疾病的心理基因理论;邓巴和亚历山大(受精神分析的影响较大);慢性情感变化迟早会导致身体功能的改变,最终引起躯体病理损害。

Lipowski强调心身医学研究健康和疾
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子的相互作用。

他的一个关键性假设就是所有的精神活动,包括记忆、思想、决定和想象都能改变身体的动态平衡、适应性和健康。

他认为“社会心理压力象病原微生物一
样有害。


心身医学理论的变迁
康复心理学:是健康心理学的一个小范
围;
1家为主,只用来解释精神分析理论中与压抑和心理冲突有关的一些特殊的疾病。

2历山大和邓巴;早期心身医学理论
医学心理学:早期设法应用心理学的观念,在医学指导下为了促进健康保健的目的来管理病人的学科,与健康心理学相比,更注重医学环境中的心理学应用。

医学心理学更多与医患沟通、护理心理有关;
行为医学:是关注有关疾病和健康的行为与生物医学知识、技术相结合和发展的交叉学科领域,它的目的是将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到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中。

其实践的核心是提供行为疗法的一组技术,包括行为技术对病人在各种疾病治疗、管理和康复
中的应用。

社会学(医学社会学):关于健康与疾病的社会学研究;
(1)、患者角色理论:
A.角色行为:患病个体会采纳一种典型的、常规性的行为。

这些行为是常规性的,因为社会将它们视为对患者而言习惯性的和可以接受的。

这些行为是个体在一个灾难性情境中的合法化标签。

个体很可能是通过社会学习过程学会这些行为的。

B.社会规则:稳态的破坏;对患者的限制;
C.核心假设:首先,患者可以免于通常的社会角色;其次,社会并不认为人们应当为患病负责;第三,患者应当力图康复;第四,患者应该有技巧地寻求合
适的帮助并且与医生合作。

(2)健康信念模式:适应于中等以上教育程度的上层社会经济群体。

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人口学特征和指向改变危险行为的社会线索。

这个认知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疾病的个人信念;
A.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并不直接导致预防行为;
B.对易感性的认知与预防行为密切相关;
C.预防行为的好处;
D.预防行为的障碍;
(3)社会综合理论:
A.观点:社会系统提供一些方式来影响人们,使之从事社会希望的行为并减少非常规的和偏离正常的行为。

当个体将社会常模同化了时,社会控制也可能成为内在的。

另一方面,社会控制也可能主要是外在的、应用刺激和惩罚来运作。

B.家庭和做父母对个体健康行为的作用:提供意义感、目标和社会义务;家庭的作用(鼓励健
康行为和反对高危行为)
(4)社会生物学理论:生物遗传学与社会学的结合。

A.生育策略;
B.玉米种植,碱性烹调;
C.口味偏好;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伤害的分布与频率的科学;
医学流行病学中的社会文化因素(1)性别:包括: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差异;性别相关疾病;
差异原因:生物学差异:遗传和激素;心理社会因素差异;苗条和危险行为、多重角色、社会支持;卫生服务中的性别差异:女性更易报告症状和早期治疗;低质量的服务(更多处方,更多检查,更有心理成分的治疗);
(2)种族:种族间和种族内;跑路人研究;黑人贫血和犹太人黑蒙性痴呆;黑人高血压;
(3)职业环境:毒素;应激;建筑;
公共卫生学:通过社区组织的力量来关心、保护、维持与促进健康的学科领域。

人类学(医学人类学)讨论不同文化对疾病与健康的观点,包括不同文化对于疾病的本质与定义有何不同?人们在他们的文化中如何对生病做反应,用何种方法治疗疾病与伤害?如何建构健康
保健系统?
第三节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发病量与流行量的测量
2、疾病危险的计算
3、个案报告
4、相关研究
5、病例控制研究
6、同伴研究
调查法
实验法:真实验、准实验、自然实验;
基因研究:双生子研究及收养研究;
研究道德:
1、研究者的责任:完善设计、保护被试;
2、研究的危险:不确定性、欺骗、
保密;
人体生理系统
八大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
需了解的内容
1、各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该系统的常见疾病(至少五种)
健康心理学的专业道路及其未来一、健康心理学工作者的专业角色
教育者:在学校、社区、机构中充当教育者;
研究者;
临床医生:如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偏头痛的生物反馈治疗
等;
二、健康心理学的未来;
1、逐渐专业化并取代其它交叠学科;
2、医学和心理学的合作更为密切;
3、特殊人群引起广泛关注;
4、新型评估方法的研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