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四部曲

合集下载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四步教学法唐诗宋词选读选修醉花阴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四步教学法唐诗宋词选读选修醉花阴

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四当堂检测
比较《声声慢》与《醉花阴》中的意象:黄花
明确:《醉花阴》一词中,词人以黄花来比人的瘦,正见出人因相思而憔悴,仿佛黄花的因风霜而凋残。

因此,黄花寓意指人的憔悴的容颜。

《声声慢》词中的菊花凋残不堪,现在已经没有人去摘下来把玩欣赏,任随它满地狼藉。

因此,此处寓意词人孤苦伶仃的晚境。

课堂小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李清照用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忧愁而美丽的画面。

而这种愁情,能穿透时空,引起每一个人内心的共鸣。

课后
作业
背诵及默写本首词。





课堂
反思。

诗歌教学四部曲

诗歌教学四部曲

诗歌教学四部曲安阳市第六十四中学朱卫红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它篇幅短小,结构整齐,节奏和谐,韵律优美,语言凝练,意味隽永,富有形象,意境优美,感染力强。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利用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渗透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培养。

我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采用四部曲:一、初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专家指出,“吟诵”是中国诗词文赋欣赏和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古代文人通过“吟诵”来创作和欣赏诗文,通过“吟诵”可以真切地体会出古典诗文的韵味。

“吟诵”遵从语言的规律和音乐的规律,通过强化诗歌的音乐性来表达对于诗文的理解,等于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可以传达出中国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韵味。

100多年前,“吟诵”就如同写字一样,是每个读书人的基本功。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吟诵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如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

这是一首清朗隽美的诗歌,共四节,每节句数相同,句式比较整齐,节拍也相近。

每节偶句押韵,每节换韵,使得音韵和谐悠扬,朗读的节奏是轻松、柔和、舒缓的。

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首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力争做到字正腔圆,通顺流畅。

然后让学生掌握重音,读对节奏,把握韵脚,读出语调以及语气的轻重抑扬,同时语速不宜过快,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听者感受诗歌的意境,每读完一层,要作稍长停顿,使景物有画面感。

最后让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

特别是结尾一句“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在走”应该一字一顿轻轻地读,努力给听者营造一幅牛郎织女游乐图,传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

诗虽收尾了,但天街人物出游的景象还在继续,显得余韵悠然。

从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二、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古诗词赏析“四部曲”

古诗词赏析“四部曲”

古诗词赏析“四部曲”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阅读: 432 更新:2010年11月15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该目标积极倡导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乐于体验、勤于动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品位、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

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古诗词教与学的过程,探索出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古诗词赏析“四部曲”——“诵诗→品诗→绘诗→唱诗”四步教学法。

(一)诵诗“诵”,《现代汉语词典》第1201页有三种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缉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002年增补本。

)笔者在这里仅引用从中受到启发的两种含义:①读出声音来。

并举例:朗诵。

②背诵。

并举例:熟读成诵。

笔者根据“诵”的两种含义,认识到学习古代诗词要有一个从朗诵到背诵的过程。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按“诵”的两种义项的先后次序进行操作。

缓的,不仅需要高低有有序的声调来调节,还需要有效控制朗诵时的语速及语调。

一般而言,若古诗词所表达出“激动、愉悦------表示“喜”的情调时语速、表示“喜”的情调速则欢快些,高亢些 ------例如读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需要用欢快、愉悦的语速、语调去读才能读出“丰收在望”喜悦之情;若古诗词所表达出“痛苦、悲伤------表示“悲”的情调时语速、语调则缓慢些、低沉些------。

例如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就需用缓慢的语速,低沉语调去读才能读出李清照惨淡的境地,柔肠百断的怨情。

(2) 背诵在学生掌握朗诵技巧后,要求学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大声诵读,直至熟读成诵,脱口而出,久远不忘。

这样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不仅从中体会到诗词的优美的节奏,和谐的旋律,而且还能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使读者与作者心意相同。

古诗词教学的四大步骤

古诗词教学的四大步骤

古诗词教学的四大步骤古诗词教学中,如果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方法,就会使得教学非常轻松,那么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呢,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需要掌握四个步骤。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辈子。

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教学,传统的教师一般多停留在字面讲读上,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而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老师的教法改革,探索一套有利推进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我尝试用“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赏意境”四步古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1.激兴趣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在教《望庐山瀑布》时,就可采用“激兴点拨法”。

新课一开始用一个谜语“悬崖挂块大白布,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远看银泉飞下谷。

”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瀑布的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2.读诗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

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力求做到:①吟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引发感悟。

《关雎》教学“四部曲”

《关雎》教学“四部曲”

藏永强古代的诗词,从诗经、楚辞、两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汇聚成博大精深的艺术财富,一直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但一些中学语文教师普遍反映,古诗词教学不好把握。

笔者经多年教学实践探索,认为巧用读诗、解诗、译诗、品诗进行教学古诗词,效果甚佳。

本文以《关雎》为例谈谈古诗词教学“四部曲”。

序幕曲:大力指导学生“读诗”吟读是整体感知古诗大意,品味古诗意境的重要途径,也是朗读教学的基本技法。

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情、诗意进行吟读。

笔者在《关雎》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

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

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关雎》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就乐调而言,《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自然而然产生乐感,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读诗是学习古诗的基本功,也是学习古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只有通过反复背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增强语感。

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读诗,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就会有豁然开朗、水到渠成之感。

进行曲:精心点拨学生“解诗”解诗就是宏观上了解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写作风格、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古诗奠定基础。

在学习《关雎》时,首先要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从音乐形式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一般是民间歌谣,“雅”是古代宫廷的乐歌,“颂”是统治阶级用于祭祀的歌词。

从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古诗教学“四步曲”

古诗教学“四步曲”

古诗教学“四步曲”关王庙中心校太尔凹小学石秀珍古诗词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精髓,它意境深远,内涵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一、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韵律美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

朗读古诗是感受古诗、鉴赏古诗、体会意境情感的第一步,它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那些只可意会的丰富内涵。

对于不同的诗歌选择不同的有效的诵读形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登鹳雀楼》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找诗中互相对应的字眼,学生很快找到了:“白日”对“黄河”,“依”对“入”,“山”对“海”,他们还知道了这些字眼像对联一样词性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容易记忆。

二、品词赏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多为名篇,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用词精妙。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那些关键字词,通过赏析这些字词,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诗的情感或意境有准确的感悟。

三、激趣联想,领悟诗歌的内涵美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不仅要读懂古诗词的表层意思,更要读懂它的言外之意。

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边读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以此种形式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喜爱。

四、多样整合,享受诗歌的运用美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

如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安排孩子们诵读古诗,每日评选“最佳诵读小明星”;每周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进行古诗配画并展示评奖;每月将孩子学习古诗词的收获汇报给家长。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亲近了古诗词,就会去感受,去发现,去运用了古诗词。

所以,只要我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喜欢古诗词,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

古诗词教学“四部曲”

古诗词教学“四部曲”

古诗词教学“四部曲”作者:张永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0年第02期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所以,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成为了教学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好古诗词,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四部曲”式的古诗词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一、导入——激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如放音乐、画画儿、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等,来引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如在讲授骆宾王的《咏鹅》一诗时,就可以采用画画儿的方法来导入课程。

我先简单勾勒出一只鹅的轮廓,然后用白色粉笔把鹅毛涂成白色,再用红色粉笔将鹅冠、鹅掌涂成红色,用绿色粉笔画上底色,构成碧绿的清水。

一幅生动形象的白鹅图就展现在学生眼前了。

然后我又问:“老师刚才画的是什么呀?”学生异口同声道:“大白鹅。

”我趁机在黑板上写下“咏鹅”二字。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骆宾王的《咏鹅》。

”顿时,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下面的讲课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再如教学古诗《暮江吟》可采用音乐导入法,可以先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让学生在舒缓、轻柔的旋律中感受一下江水傍晚时分的美好景色,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来听课,自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采取“激趣法”导入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他们在情绪高涨的状态下学习诗词,教学效果往往也会出人意料。

二、讲授——比较法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如果能将同类诗词或异类诗词放在一起,在比较中讲解,往往会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如教学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我找了一首与之题材和主题相近的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学生们很熟悉,比较容易理解。

这两首诗同为写月的诗,并且同是借月抒发思乡之情。

这样一比较,不仅可以使学生完成对已学诗词的巩固,还可以使他们加深对新学诗词的印象和理解。

古诗教学的四个步骤

古诗教学的四个步骤

古诗教学的四个步骤一、知背景。

试作者在写诗时,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也与写作时的心绪有关,因此,对诗的写作背景做充分了解是学好古诗的前提条件。

如教《早发白帝城》,就要知道李白因李璘事件遭放逐而中途遭赦,才能体会诗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快乐、高兴之情;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要了解“安史之乱”的社会背景,才会明白杜甫的这首“平生第一快诗”的思想内涵。

二、读诗文。

这是学古诗的基础。

读是有声的感染,读可使书面语言化为有声的语言,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从中感受“美”,从而由“美”中生“情”。

古诗是吟诵的文学,学习古诗必须注重读,诵读时既要读准字音,更要明确诗的韵脚、节奏、重音,从而达到声情并茂。

我们读古诗要克服读成顺口溜的毛病,更不能唱读。

三、明诗义。

这是古诗教学重点,也是大多教学者注重的环节。

要在熟读诗文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义,特别是词的古今义区别,在诗文中不能混淆,否则要闹出笑话。

如“妻子”今义只指妻子,而古义是合成词,应理解为“妻子儿女”之义。

在理解每句词义的基础上,明白诗句和诗文的含义。

四、体诗情。

诗是作者“不平则鸣”的产物,既反映了诗人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观察和慨叹,又抒写作者对人生、对世界观的看法。

有的诗描绘了优美的大自然,表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抒写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有的诗再现了社会风貌,从中体现人类的美好;有的诗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了作者对人民战争及统治者不同的看法。

这些都要读者根据诗文细细玩味,才能理解诗人写作的目的,从而在诗中受到美的陶冶,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启迪人的心灵,明白人生的含义,达到诗文“教化”的目的。

高中古诗词复习“学生命题”教学四部曲

高中古诗词复习“学生命题”教学四部曲

堂, 实现 “ 简简单单教语文 , 明 明 白白学 语 文 ” 的教 学理 念 。 (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 “ 十 二五” 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 江苏省
高 中古 诗词 复 习“ 学生 命 题” 教 学 的实施 流程 如 下 : 双 基 准备— — 磨刀 不误 砍柴 工 “ 双基准备” , 指 的是古诗词 鉴赏基本知识和古诗词题 目命制 基本技能两方面的准备。 ㈠ 基 本 知识 的准备 古 诗词 鉴赏 的基本知 识 , 主要 包括体裁、 题材、 思想内容、 观点态 度、 形象 、 语言 、 表达技巧 等方面 的 知识 , 而每 一方面又 有各 自 更为具 体的知识点。 实际上, 对这些知识 , 学生在 过 去 的学习 过程 中多 有 接 触。 只不过那时的接触多是零碎松 散的, 学生印象不深 , 掌握不牢, 必 须在高 中总 复习 阶段加 以系统 、 全 面地梳理 , 构建起一套完整、 具体 的古诗词鉴赏知识网络, 才能进一 步理解和把握。 引 导学 生 梳 理知 识 网络 , 切 忌教 师越 俎代 庖 ,应充 分发 挥 学 生 自身的潜能 。 可以分四步走 : 一 是激发学生内驱力 ,使学生明确 梳理知识是为后面的命题实践作 准备 ; 二是分工梳理知识点 , 根据 抽签分配 ,各小组完成一至两方 面知识 的整理 ,列 出 图表或 画 知 识树 ; 三是进 行成 果汇 报 , 由小 组 代表课 堂汇报所梳理的知识 , 提 出需要 探讨 的疑惑 ,师 生 自由评 议; 四是 师生 整合 知识 网络 , 印 发 学生 人手 一份 以便 复 习 、 查阅。 ㈡基 本 技能 的准备 命题的基本技能 ,主要包括

融 的情境 之 中 。
大树长得再高,也要在树干 上生枝长叶 ; 风筝飞得再远 , 也被 根 细线 牢 牢牵住 。找准 了文本 的切 入点 ,也 就把 握 住 了课 堂教 学这 棵树 的树 干 ,牵 住 了课 堂教 学这 只风 筝 的线 。找 准 了文本 的 ,提高古诗词复习效率呢? “ 学 生命 题 ” 教 学应 是其 中的一 种

古诗教学四部曲

古诗教学四部曲

古诗教学四部曲古代的诗歌,从诗经、楚辞、两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汇聚成一大宗十分宝贵的艺术财富,一直放射着灿烂的光芒。

古诗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古诗的语言具有凝练、和谐和富有音乐性的特点。

教学古诗,通过朗读和背诵等训练,可以让儿童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增强儿童的语言修养。

古诗又是形象思维的结晶。

教学古诗,让儿童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儿童的情感,培养儿童高尚的情操,发展儿童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难以理解。

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困惑所在。

为此,笔者以《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教学为例,阐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四部曲”。

一、由字入文——感知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表明阅读是先感知语言形式,后理解思想内容。

因此,古诗教学的第一步是由字入文,让学生感知诗文。

其程序是:先疏通文字,了解字词的含义;再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句的内容。

1.了解字词含义。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很少有生字新词,只是熟悉的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学生很难理解。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诗句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含义,因为孤立的字词没有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具有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功能。

《登鹳雀楼》这首诗,应在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基础上,在诗句中理解“白日”“依”“尽”“入”“欲”“穷”“千里目”“更”等字词的含义。

2.理解诗句意思。

以了解字词的含义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整首诗联系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这首诗,第一句的首句写一轮落日挨着连绵起伏的中条山西沉;次句写黄河奔腾咆哮、滚滚而来,又在远处折而向东,流归大海。

第二句写诗人还想尽穷目力所及,望尽远方的景物,还登上了楼的顶层。

二、由文入画——理解唐代被誉为画家的大诗人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在诗中”。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满江红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满江红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三、学习目标
1、理解作品,有感情得朗诵《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悟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四、自学指导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词人为什么“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明确:“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中原沦陷,山河破碎,二帝被掳,生灵涂炭,急于精忠报国。
环节一 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屠洪刚《精忠报国》歌曲导入。
二、简介岳飞及写作背景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官至枢密副使,南宋抗金名将。
二十岁应募从军,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因力主北伐、反对议和,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致死,年仅四十岁。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è]王。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河山〞为已任。转战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




知识与技能
朗诵体会诗歌语言的豪迈风格。
过程与方法
赏析诗词的语言,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悟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把握诗词的叙事情境。
教学
难点
体会英雄气概,感悟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
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程序设计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节节胜利,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满江红》,表现了诗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四部曲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四部曲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四部曲摘要:古诗词鉴赏一直都是日常教学和高考的重难点。

以高考为着眼点,联系高考语文江苏卷的相关试题,从诗题剖析、意象、诗词语言及表达技巧等方面出发,对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古诗词鉴赏一直都是日常教学和高考考查的重难点,尽管说教无常法、教无定法,但诗词鉴赏教学的立足点却始终未变,即鉴赏诗词经典的语言艺术,其鉴赏也应将重点放在对词、句内涵的推敲上。

高考在题型设置上主要涉及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内容方面:意象、意境、景物、情感、思想等;二是表现形式方面:语言、表现手法。

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从标题入手,以题导读“文题即文眼”,诗词虽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有一定差别,但作为文章的一种,此种说法也行得通。

如果能够抓住这个“眼睛”所告诉我们的有关信息去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把握住诗词的主旨了。

因此,在教诗词时,我们应首先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获取重要的信息。

比如,《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送魏万之京》(李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题目中都有“送”字或“别”字,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些诗作都是写送别或离别的。

既是别诗,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外是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对离人的担忧与祝福。

再如,《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的“怀古”则可判断为“怀古”诗或借景咏志等等。

教师应要求学生紧紧抓住诗题,学生在诗词鉴赏中就能稳稳地迈出第一步了。

此外,往往试题中还会提及送别的人物、时间、地点及人物的去向等,这样就使整首诗的主要内容、主旨初步显现出来,理解起诗来就更加容易了。

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考查《送魏二》(王昌龄),全诗围绕题目中的“送”字展开,先是“醉别”接着写途中“江风引雨”景象,然后是别后“忆君”。

学生在分析诗文时就应紧扣题目中的“送”字,寻找相关景语及情语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着手诗题,抓住诗词的标题所蕴含着各种信息,争取初步判明诗词大致内容,为进一步剖析诗词内涵提供便利。

古诗教学野四部曲冶

古诗教学野四部曲冶

探索篇•课改论坛古诗教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它们大多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但由于古诗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甚大,学生对此感到陌生。

再加上学生的认知层次较低,理解能力有限,虽然老师在课堂上使尽浑身解数,但学生仍是如万马齐喑般死寂一片,无法应弦起舞。

如何改善这一现象,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将古诗教学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一、了解作者,解释诗题只有了解诗人以及诗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准确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把握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笔者在教学古诗时,都会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资料有针对性地筛选,再在课堂上交流,使学生充分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拉近古诗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众所周知,读诗应该先读题,品读也应该先品题。

然而有的老师却最容易忽略这一教学步骤,导致古诗教学缺乏完整性。

在教学古诗《春望》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春望的意思,即春天看到的景色。

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春天到了,你看到了什么?而诗人杜甫在春天的长安城又看到什么?这样一来既理解了诗题,又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读通诗句,理解诗意将诗句读通是学好古诗的前提。

首先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把古诗读上几遍,让学生读准生字,把生字读得字正腔圆,再要求学生把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读通诗句后就是理解诗意了。

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填补空白、调换语序、查工具书、借助注释、观察插图等。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试着了解诗意。

笔者在引导学生理解《春晓》诗句意思时,使用的是调整语序这个方法。

这首诗中“处处闻啼鸟”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笔者引导学生把“处处闻啼鸟”调整为“处处闻鸟啼”,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古诗的意思了。

三、寻找诗眼,感悟诗情寻找诗眼是古诗教学的第三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或者全句的词语。

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全诗寻找诗眼,紧扣诗眼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理与诗情。

古文教学“四部曲”

古文教学“四部曲”

古文教学“四部曲”作者:宫晓凤来源:《新课程·中学》2010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介绍在“和谐高效”的新理念下,如何进行“自学—交流—合作探究”式古文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形成学生古文学习的内驱力。

关键词:自学组内答疑班内打擂教师补充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古文则是中华古文化中的精髓,古文学习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

有人言“古文乃国文,不学岂得称国人”。

随着对古文化的重视,课本加大了古文的编排量,相应的,古文教学越来越成为重点。

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古文的教学向来是难点——因其用语习惯、表达形式都与现代文有较大差别,所以学生普遍感觉隔、难,进而在学习中产生厌烦心理。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继而发展他们的能力,为他们奠定坚实的古文化底蕴呢?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摸索出一条“自学→组内答疑→班内打擂→教师补充”的高效和谐古文教学四部曲。

这四部曲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如下:一、自学此步可细化为两步骤:1.不借助任何工具书,在反复朗读、默读的基础上,自行品读释义。

此举意在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以旧知解新知,融会贯通。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进行再品读。

意在与第一步的纯自主阅读相对比。

如果对比的结果是某部分甚至某几句与权威解释相合,会给阅读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愉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

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这是奠定基础的一步,既培养了兴趣又锻炼了学生能力。

二、组内答疑学生通过第一步的自学,肯定发现不少疑难问题。

怎样处理这部分疑难,考察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技巧。

有的教师习惯于串讲:事无巨细,从字词到句义一个人包干到底,喋喋不休。

最后是讲者口干舌燥,听者昏昏欲睡。

古诗文教学四部曲

古诗文教学四部曲

古诗文教学四部曲作者:景红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6年第07期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众口传诵,成为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而古诗文就占了110篇,占了诗文背诵的百分之七十。

孩子们如果能有效地积累这些古诗文,不仅能启迪他们的心智,丰富人生内涵,更是对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古代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中,造成课堂教学方法呆板,很多老师停留在传统的表面讲读上。

如何改进古诗文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古诗文,深刻领会古诗文的精髓呢?我认为可以从激趣入手,诵读诗文,明确诗意,引领入境这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兴趣是主动学习最好的催化剂。

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文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会对学生学习古诗文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在教学古诗《嫦娥》时,可以从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入手,通过讲述嫦娥偷取灵药,飞向月宫的传说,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再范读诗句,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嫦娥飞仙的诗境,此时,无需教师再做提点,学生已能做到书声朗朗了。

再如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画面、聆听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老师再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进入古诗的学习。

二、诵读诗文,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的重要性。

高一到高三语文古代诗词教案

高一到高三语文古代诗词教案

高一到高三语文古代诗词教案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学生不仅可以培养美感和审美情趣,还能了解古代文化、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本教案将从高一到高三的不同阶段,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适合该阶段学生学习的古代诗词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高一阶段1. 题目:古代诗词的韵律之美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美著称,为了帮助高一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之美,可以选择一些音韵优美的诗词来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格律等。

-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赏析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选取一些适合高一学生的古代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分析古代诗词的韵律结构,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律美。

3)让学生朗读古代诗词,并讨论其中的特点和感受。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唱歌或诗朗诵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音韵美的兴趣。

2)概念讲解:介绍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格律等。

3)分析讲解:以具体的古代诗词为例,分析其中的韵律结构并讨论。

4)听读鉴赏:让学生朗读古代诗词,并进行听读鉴赏,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

二、高二阶段2. 题目:古代诗词的意境之美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美著称,为了帮助高二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之美,可以选择一些意境深远、画面感强烈的诗词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学习古代诗词的意境营造技巧。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教学内容:1)选取一些适合高二学生的古代诗词,如《望庐山瀑布》、《出塞》等。

2)分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

3)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意境深远的诗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意境美的兴趣。

2)意境鉴赏:让学生朗读古代诗词,并分析其中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

3)创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尝试创作一些意境深远的诗词。

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四部曲”

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四部曲”

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四步曲”摘要:古诗词自身的特点是语言精炼和谐、感情深沉丰富。

很多学生在面对古诗词阅读题时难以下手,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象层面的感知上,难以去进一步挖掘诗歌深层的含义,从而无法捕捉到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针对这一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阅读古诗词,应指导学生抓住四个环节,即知人论世、诵读感悟、品评赏析、探究体验。

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知人论世、诵读感悟、品评赏析、探究体验。

一、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才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此,后世历代诗文论者多为推崇。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

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

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比如,南北朝时代,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剽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南朝社会相对比较安定,故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唐代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诗歌题材自然也就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等等,达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

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地而不是牵强附会地把握主题。

二、诵读感悟“三分诗,七分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要使自己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高中古体诗歌四步教学法

高中古体诗歌四步教学法

高中古体诗歌四步教学法诗歌是文学的心脏,是文学中最为灵动,最为精粹的体裁。

读诗可以培养我们广博的趣味,读者可以在诗的引领下,触摸灵魂,藻雪心境,步入文学的殿堂。

“吟诵·感悟·积累·写作”四步诗歌教学法,是我个人在十六年教学实践中的尝试所得。

现简而志之,就正于同仁。

一、吟诵1、中国文字是独体单音,音节又具备阴阳上去不同调值。

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刘勰就提出了“寻声律而定墨”的主张,在《声律》中又说:“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

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

”意思是字调有阴阳清浊平声仄声之分,词之声韵之中有双声叠韵之别。

这是中国诗歌具备音乐美的物质前提。

2、中国古典诗歌节奏感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诗句中字词的组合在吟诵时所造成的一种顿挫的律动。

简而言之,四言诗之节奏以二、二的顿挫为主,五言诗之节奏以二、三的顿挫为主,七言诗之节奏以二、二、三的顿挫为主。

诗歌原本就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虽然脱离音乐,但在诵读中仍可感受到音乐的律动。

3、吟诵是古代诗人学诗写诗的必修课,早就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佳话传世。

杜甫《解闷十二首》中也提到“陶冶性情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代曾国藩教育自己的孩子学诗“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追,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

”可见吟诵是感受诗歌,培养诗歌语言感觉的必经之途。

二、感悟1、感悟情感。

“诗言志,歌永言”,这是《尚书·舜典》中对诗歌本质的表述。

《毛诗序》中也有一段精辟的阐发:“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可见,“抒情”是诗歌、特别是中国诗歌的灵魂。

从伦理观念,生活习性上来说,今人与古人肯定有很大差异,但是从人类情感这个层面来看,今人与古人可能没有什么太大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四部曲作者:谢仕联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3年第06期古典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古典诗词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要求:“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着重理解其思想内涵,领略其艺术特色。

”但我们必须看到,在高考指挥棒下的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大都以高考考点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内容讲授几乎是对诗词进行断章取义的字面分析,如重点介绍作者,忽略写作背景;注重字词理解,忽视意境赏析;深挖思想情感,浅谈主旨评价;侧重死记硬背,忘却吟咏品味。

这种教学只注重应试,不注重领悟,可以说是对诗词的“肢解”,给人一种“只见其一,不见整体”的感觉。

中国古典诗词历来都强调意境,而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意境由意象和思想感情构成,需要的是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所以古典诗词教学应强调其整体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真正培养学生诵读古典诗词的能力,深入品味古典诗词,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掌握古典诗词的语言、意境、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感悟——运用——拓展”四部曲来进行教学。

一、感情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是指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诗词内容把握好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做到抑扬顿挫,语速有对比,音调有起伏,情感有变化。

学生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其或流畅,或舒缓,或高昂,或低沉的特点,才能为进一步学习诗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古典诗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不是单纯的背诵,也不是无目的的任意读,它能使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和体会诗歌的意境,对提高其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好相关引导。

我的方法是:学生反复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诵读,逐渐读出诗歌的感情,逐步读出诗歌深层次的内涵。

读诗的过程就是学生与诗人进行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和心灵沟通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感受、领悟和发现,就是学生与诗人有了心灵的交汇。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读语气,其次引导学生读画面,最后激发学生读感情。

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交代时间、地点,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让学生以叙述的口吻读出深远、幽静、清新之感。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动人又自然的美景,明月、松林、清泉、山石几种意象组成色调明洁的图画,具体渲染了山景的清幽。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由写景转为写人,诗人将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结合起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两幅优美的画面。

两联寄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要读出轻快之感。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面对景物发出的感慨:春芳虽然自然而然地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

貌似劝人,实则自勉。

“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

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迷恋之情,跃然纸上。

这时要以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

金克木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

会读,书如甘草。

”一千个读者可以读出一千种情味。

语言的妙处有时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诠释,学生在朗读中自会触摸文字的生命,文字、声音和想象营造的温馨是一种心的滋养。

二、感悟意境,品味诗韵古典诗词语言委婉含蓄、言约旨远、高度凝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学生学习古典诗词都有一种“易背难学”的感觉,因为字面义容易理解,但其丰富的内涵就不甚明白。

年代久远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有限,不能对诗歌所营造的意境进行准确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由浅入深,侧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意境,进而细细品味诗歌的深邃意蕴。

例如,在教学《近体诗六首》、《词七首》(人教版高中第三册)或《李杜诗五首》(人教版高中第五册)时,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诗词,并深刻掌握鉴赏的方法,我都首先导入一首非常著名的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篇小令只有短短的28个字,可是意蕴深远,表达了“断肠人”的羁旅愁思,而这种羁旅愁思正是通过景物描写来展现的。

虽然学生知道全文是由11个意象组成,但不太了解羁旅愁思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如何让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这一首小令并进而能够对《近体诗六首》进行赏析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诗中有画”的诗词特点让自己“脑中有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最好是散文化的语言)生动具体地把这幅画面描述出来,接着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把诗歌语言形象化、抒情化和具体化。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字眼,要求学生在描述画面时注意文中所有意象的形态和所营造的意境。

最后,教师在综合归纳学生所描述的画面内容的基础上,扩写成以下文字:“又是一个秋末的黄昏,瑟瑟的秋风无情地向我袭来。

我,一个天涯沦落人,骑着那匹朝夕相处、骨瘦如柴的老马,孤独地行走在千年古道上。

路边零零散散地矗立着几棵枯树,这些老树已失去了光辉,变得黯淡无光,缠绕在它身上的藤,也已经枯萎了。

几只黄昏回家的乌鸦在树梢上栖息,不时地啼出凄惨的鸣声。

不远处的小溪仍然有活力地流淌着,水面上架着一条异常简陋的小木桥,溪边有几户人家,昏黄的天空中飘着几缕冒出的袅袅轻烟,透出几许温馨。

给孤苦伶仃、孤身只影的断肠人带来了一丝淡淡的释然。

我的归宿在哪儿?断肠人抬头远望,一轮残阳映入眼帘,一条古道望不到尽头,前路仍是一片迷惘。

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我的亲人?没有人回答,只听到老马嘶哑的叫声,西风吹来的风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己联想与想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融入了诗词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文中浓厚的羁旅之思:寂寥凄凉的环境,孤独落寞的人儿,惆怅悲伤的心情和渴望回归的盼望。

因而,学生也就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这对接下来学习其他古典诗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巧用方法,学会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很重要,教师要注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和赏析。

高中阶段古典诗词的类型繁多:闲适隐逸诗(陆游《游山西村》),谈禅说理诗(王维《终南别业》),山水田园诗(孟浩然《过故人庄》),即景抒怀诗(崔护《题都城南庄》),边塞征战诗(王翰《凉州词》),咏史怀古诗(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托物言志诗(郑思肖《画菊》),思妇闺情诗(李璟《摊破浣溪沙》),借景抒情诗(范仲淹《苏幕遮》),悼亡游仙诗(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赠友送别诗(高适《别董大》),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把鉴赏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积累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鉴赏能力。

具体方法:(1)反复朗读,把握意境;(2)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感情基调;(3)抓住典型的意象,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的内涵;(4)抓准诗词的诗眼和理解末句,把握思想主旨;(5)熟记表达技巧,把握表达效果。

掌握好了这些方法,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如我在教学《山居秋暝》时注意强调突出“空山”一词,“空山”是王维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意象,“空”非万念俱灰,也非空无一物,从诗人皈依佛教来看,“空”乃指环境的寂静空旷,诗人淡出红尘的归隐情怀。

“空山”是王维诗中一个很重要、很典型的意象,可通过联系王维其他的经典诗句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

《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表现的是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鹿柴》中“空山不见人”表现山的空寂清冷;本诗“空山新雨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

“空山”犹如世外桃源,是诗人遥指的精神家园。

另外,“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总体特色,更是本诗的突出品质,让学生体会这一特点应是教学的重心。

我在教学中着重对“诗中有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然后让学生扣词析句进行品赏,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语言转化为脑中诗意的画面,从美术的角度玩味画的效果,一幅极幽美的画面就显现出来了:上有月之清辉,下有泉之淙淙,俯仰之间,月色弥漫;听有浣女笑声,视有莲叶纷披,视听之间,人勤气和。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景更幽美,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人更生动?又如陆游的《书愤》和杜甫的《旅夜书怀》这两首诗,它们的格调沉郁苍凉,色彩浓重,但意境惊人地相近。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先以学过的陆游的《书愤》为楔子,引导学生自学杜甫的《旅夜书怀》,就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还能达到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效果。

古典诗词教学,教师要多传授既有的知识,学生应把握所巩固的知识,两者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获得最佳效果。

四、拓展延伸,触类旁通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经典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精神,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教学中,学生不能满足于单一的课堂讲授,还要把视角引向更为广阔的诗词领域,不断地汲取课外的丰富养料,做到触类旁通,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功底,逐渐提升自己对诗词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完既定的古诗词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如学完王维的《山居秋暝》,可拓展延伸学习其他有关闲适、归隐的山水诗词,了解山水田园诗派的其他诗人,品析同一题材的诗词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王维的其他作品还有哪些,与他同时代的著名诗人还有谁,等等。

依此类推,学生掌握的课外知识越来越多,日积月累,理解、品味和鉴赏诗词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主动学习的欲望就会更强烈,教学效果也会更显著。

古典诗词教学任重道远,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努力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积极改进创新教法,让传统文化课堂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责任编辑陈剑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