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桂美版 三年级上册第14课《鼓声咚咚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桂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鼓声咚咚响1》教学设计
第14课鼓声咚咚响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该阶段的学生对美术充满了兴趣,模仿能力很强,想象力也特别丰富。
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课上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
2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鼓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间民俗文化。
2、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人物动态。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绘画语言创作少数民族同胞打鼓的热闹场景。
教学难点:画面线形的把握和构图安排,颜色的搭配。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利用三张击鼓的照片导入。
1、问学生是否会敲鼓,学生在桌上尝试敲鼓。
活动2【导入】二、欣赏剖析,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少数民族同胞打鼓的图片。
2、提问:鼓是由什么组成的?常见的鼓有哪些呢?
3、广西被誉为“铜鼓之乡”,那你对本土铜鼓文化了解多少呢?
3、鼓有什么作用?
4、学生一起朗诵《鼓儿响咚咚》
活动3【练习】三、学生创作,大胆表现。
四、作业展示,共同评议。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3、教师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以鼓励为主,及时指出一些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并对本课学习作总结。
桂美版小学美术 第14课 鼓声咚咚响 教学设计 (2)
第14课鼓声咚咚响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壮族会鼓中的人物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物动态造型、色彩搭配和画面构图等美术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撕纸的方式进行人物动态造型表现,锻炼动手技能,培养合作精神。
2学情分析《鼓声咚咚响》一课,是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著的三年级第五册第14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我设计的课时为1课时。
鼓的历史悠久,中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鼓,在现代,鼓也广泛的用于各民族的宗教祭祀、婚丧嫁娶、生活娱乐、节日庆典等生活的各领域,人们用它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本课以打鼓中的人物动态做为学习内容,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对人物造型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如何塑造人物动态,学会用撕纸画表现打鼓的热闹喜庆场景,更好地体验美术造型表现的乐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击鼓的人物活动,塑造人物动态。
教学难点用撕纸方式创造性的表现击鼓中的人物动态。
4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欣赏打鼓视频。
出示击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打鼓动态。
二、探究学习1、学生摆打鼓动作,另一人用小纸人摆出打鼓的动态,认识并了解人物关节与人物动态的关系。
2、请出小纸人教具,请学生摆一摆构图,认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画面构图知识。
3、认识撕纸这一表现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撕纸制作步骤(想一想、撕一撕、摆一摆、贴一贴)。
三、师示范 (学生说,老师做)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帮老师在这张黑卡纸上撕一个动作夸张的鼓手。
(教师示范一个人物) 生:和老师共同探究(逐渐引导学生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在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如色彩对比,画面构图等) 在掌握了撕纸技法后,教师引导学生给撕好的鼓手找座位,(黑板上的第三位鼓手)让学生在情景氛围中理解遮挡关系,奠定构图基础。
四、创造表现1、教师讲述作业要求,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
(作业要求:造型夸张、表情生动、色彩有对比。
每两个小朋友合作1个人物,用胶棒粘贴在情景展示区的和适合位置。
)2、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上学期2019-2020年全册【名师优质教案】可编辑修改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上学期2019-2020年全册【名师优质教案】可编辑、可打印三年级上册目录第1课富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第2课小小冷饮屋第3课优美的生活环境第4课彩墨的趣味第5课剪折的鱼第6课新颖的眼镜第7课可爱的玩具第8课画身边的小物件第9课过马路第10课漂亮的纸袋第11课小玩偶第12课小挂饰第13课我熟悉的动物第14课鼓声咚咚响第15课实用美观的竹器第16课小小钟表店第17课走进昆虫世界第18课十二生肖《富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儿童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会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难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并能对欣赏的作品做出正确的描述与评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示范作品、相关图片等。
学生准备:搜集相关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每个同学都有许多愉快、令人难忘的回忆。
童年生活让我们铭记在心,当我们回忆往事时感到既甜蜜又愉快。
请把你所经历过的愉快往事说一说,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愉快的心情。
二、课堂发展1、课本上所有的作品都是反映我们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的。
在大自然美好的环境里,无论是春天、夏天、秋天还是冬天,处处都是他们幸福的笑脸。
大家看一看、说一说,作品表现了什么情景和内容?我们是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2、我们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和课本上的美术作品里有油画、中国画、水彩画、版画、和木雕。
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从形、色、质感等方面评述)作品中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它们反映的题材和内容都相同吗?3、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鼓声咚咚响》教学设计广西版
《第14课鼓声咚咚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鼓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的应用和特点,感受鼓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制作,表现生活中的鼓,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内容1. 欣赏各种类型的鼓,了解其特点和应用。
2. 学习绘画和制作鼓的方法,表现生活中的鼓。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鼓的特点和应用,学会绘画和制作鼓。
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鼓创新地表现在作品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类型的鼓的图片、视频、绘画和制作材料。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鼓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鼓的特点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对鼓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鼓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绘画和制作鼓的方法。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动手绘画和制作鼓,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1. 鼓的特点2. 鼓的表现方法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关于鼓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制作鼓的过程和感受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学习、实践和展示,使学生了解了鼓的特点和应用,掌握了绘画和制作鼓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通过互相欣赏和交流,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鼓的特点和表现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的制作过程较为繁琐,可能导致作品效果不够理想。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材料,提高制作效率。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绘画和制作鼓,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美术上册《鼓声咚咚响》教案、教学设计
d.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鼓的基本演奏方法,体验鼓的艺术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分组讨论,探究鼓的制作过程,交流创意和想法。
过程:
a.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鼓的制作过程展开讨论。
b.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探讨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b.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c.教师总结课堂表现,强调鼓在民间艺术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d.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欣赏和创造美。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以“鼓声咚咚响”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作品可以采用绘画、制作等形式,要求充分发挥创意,表现出鼓的艺术魅力。
c.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鼓声咚咚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鼓的基本结构、制作材料和演奏方法,讲解与鼓相关的民间艺术和文化。
过程:
a.教师结合课本,详细讲解鼓的起源、发展及民间艺术价值,让学生了解鼓的文化内涵。
b.展示各种类型的鼓,介绍其基本结构、制作材料和演奏方法,增强学生对鼓的认识。
4.通过集体创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使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为今后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有了一定的了解,观察力和想象力也较为丰富。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鼓声咚咚响这一课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然而,他们对鼓的相关知识及制作技巧尚不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指导。
小学美术《鼓声咚咚响》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鼓的基本结构、种类及用途,掌握鼓的绘画表现技巧;
-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鼓主题绘画作品;
-培养学生对美术形式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鼓的结构和种类,如悬挂鼓、打击鼓等,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鼓声咚咚响》教案
一、教学内容
《鼓声咚咚响》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音画交响”。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想象,结合生活中的鼓乐器,进行创意绘画。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鼓的基本结构、种类及用途;
2.观察鼓的图案设计,分析其艺术特点;
3.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创作一幅以鼓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鼓的图案设计,学习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鼓的质感、立体感;
-指导学生运用基本元素进行创作,强调作品Hale Waihona Puke 创意和个性化表现。2.教学难点
-鼓的立体感、质感的绘画表现;
-创作中个性化表现与主题的融合;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举例解释:
-鼓的立体感、质感表现: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鼓的立体感和质感,教师需要通过示范和指导,教授如何运用线条、阴影、色彩等技巧表现鼓的凹凸感、光泽感;
4.通过绘画表现鼓声咚咚响的生动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鼓声咚咚响》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通过观察鼓的图案设计,提高对美术形式美的感知和欣赏;
2.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鼓主题作品,展现创意与个性;
《小鼓响咚咚》音乐教案
《小鼓响咚咚》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唱、跳、拍手等动作,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鼓响咚咚》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能够准确地拍手、跺脚等配合音乐。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小鼓响咚咚》乐谱,小鼓、铃铛等乐器。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唱一些简单的歌曲,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学新歌(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小鼓响咚咚》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在唱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小鼓、铃铛等乐器,根据歌曲的节奏,学生自己设计动作,如拍手、跺脚等。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在本次课堂中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曲,让家人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学生每天练习唱《小鼓响咚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唱歌曲的准确性、动作的协调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展示自己对《小鼓响咚咚》歌曲的掌握程度,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 结合音乐课程,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
老师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跟着钢琴用“咚”模唱。
4、学唱歌词:
(1)学习第一段:
按照歌曲的节奏读歌词
指导学生用自豪的感情,活泼有趣的声音来演唱。
(2)学习第二段:
按照歌曲的节奏读歌词
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来赞美一下它吧!
5、完整地演唱歌曲。
6、接口唱:
师: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演唱,我唱上句,你们接下句好吗?
突
破
举
措
教学活动内容与主要问题的设置
学生活动方式
教师活动要点
教学意图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从音乐王国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在向你们问好呢,你们听:
2、教师敲击节奏:
x xx x |x xx—— ||
3、你能模仿小鼓说话的方式对小鼓的到来表示欢迎吗?
(节奏练习)
二、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1、创设情境:
课题:《小鼓响咚咚》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4-2
教学日期
2013上 第六周
教
学
要
求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能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合作意识得以增强。
教
学
重
难
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
教
具
学
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打击乐器等
(一遍后交换演唱)
三、我的创造:
1、为《小鼓响咚咚》伴奏,想一想,可以怎样组合下面的节奏?
2、看书了解课堂乐器伴奏:
响板、手串铃、碰铃、小鼓
3、听音响多媒体演奏,学生体会。
三年级美术上册《鼓声咚咚响》优秀教学案例
1.学生分小组讨论创作主题,共同商讨如何将鼓的形态、声音等特点融入绘画作品。
2.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明确各自的任务,开始进行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绘画进度,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鼓声,如在节日庆典、民间表演等场合中的鼓声,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鼓的艺术魅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听到过鼓声吗?”“鼓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和颜色?”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关注鼓的形态和声音特点。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现鼓的动态美感,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4.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5.定期组织美术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富有节奏感的鼓乐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鼓声的魅力,引发他们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4.组织小组间的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个性化评价,既要肯定他们的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3.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尊重和借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激发他们持续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小鼓响咚咚》音乐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鼓响咚咚》音乐教案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课时安排:2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小鼓响咚咚》,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1. 学习《小鼓响咚咚》的节奏和韵律。
2. 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音乐节奏和韵律的理解和把握。
2. 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
二、教学准备教具:1. 音乐CD《小鼓响咚咚》2. 鼓槌3. 小鼓4. 画纸、画笔环境准备:1. 安静、整洁的音乐教室2. 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小鼓响咚咚》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2. 学习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小鼓响咚咚》,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个小鼓和鼓槌,跟随音乐节奏敲击小鼓,感受音乐的韵律。
4. 创造性地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通过敲击小鼓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对《小鼓响咚咚》的节奏和韵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敲击小鼓的准确性、节奏感。
3. 学生通过敲击小鼓表达自己情感的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跟随《小鼓响咚咚》音乐,自主进行敲击练习,提高音乐素养。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表演,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培养音乐创造力。
六、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小鼓响咚咚》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师播放《小鼓响咚咚》音乐,学生跟随音乐敲击小鼓,巩固节奏和韵律。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如铃鼓、木鱼等,创造性地表达《小鼓响咚咚》的节奏和韵律。
三年级上册美术鼓声咚咚响广西版 (2)
鼓身 鼓绳
鼓面 鼓棒
为什么鼓绳要用红色的? 从中国的那个时候的红色
政权开始的。红色代表着吉祥、 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 志、革命。
兰 州 太 平 鼓
书 鼓
五 音 排 鼓
延 安 蹩 鼓波ຫໍສະໝຸດ 浪 鼓花 盆 鼓战 鼓
广西出土的铜鼓数量之
多,居我国乃至世界之首 位。 广西博物馆收藏古 代铜鼓300余面,是目前 世界上收藏铜鼓最多的一 个博物馆,曾举办过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铜鼓展览。 1982年,这些铜鼓拿到北 京展出,受到首都人民和 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
巨大的铜鼓型建筑也成了 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标志
鼓有什么作用?
鼓儿响咚咚 我的小鼓响咚咚, 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小鼓响三声, 我的小鼓咚咚咚。
第14课 鼓声咚咚响-桂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4课鼓声咚咚响-桂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用线条勾勒鼓的形状和纹路,以及如何使用颜色进行填充。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鼓的形状和纹路,用线条进行描绘;
2.能够运用色彩进行填充,表现出鼓的颜色和质感;
3.能够体验和感受鼓声的魅力和节奏感。
三、教学步骤
1. 教师示范
1.通过投影或板书,向学生介绍鼓的基本形状和纹路;
2.用黑色画笔或画笔,用线条将鼓的形状和纹路勾勒出来,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2. 学生操作
1.学生自主用铅笔进行练习和模仿;
2.学生用颜料对勾勒好的鼓进行填色,表现出鼓的色彩和质感。
3. 教学互动
1.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用手拍打鼓,感受鼓声的节奏感;
2.学生进行合作创作,将自己制作的鼓合成一组,创作出鼓乐表演和舞蹈。
四、教学方法
通过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参与,体验和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考察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意潜能,开发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
六、教学心得
本节课让我感受到艺术教育的魅力和重要性。
通过艺术创作,学生既能够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团体合作和协作能力,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潜能,深度挖掘学生创造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艺术的热爱和信心,让学生在享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小学美术桂美版 三年级上册第14课《鼓声咚咚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桂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鼓声咚咚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新设计利用手工小人,让孩子们快速理解人物结构的动态,更好突破教学难点。
2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鼓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间民俗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人物动态。
3学情分析鼓的历史很悠久,中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鼓。
古时候,鼓曾被广泛用于祭祀、战争、宗教等场合。
在现代,鼓也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生活娱乐、节日庆典,人们用它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把鼓作为学习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大略知道鼓的来源和作用等有关鼓的文化知识,学习表现打鼓的动态,更好的体验美术造型表现的乐趣,增加民族自豪感。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绘画语言创作少数民族同胞打鼓的形象。
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大胆的、形象的表现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动态。
5教学过程5.1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视频激趣导入1、师:课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小片段,请你注意观察,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课件播放打鼓场面视频)生:观看视频,感受鼓文化。
师小结: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看到了锣鼓喧天,令人振奋的欢快场面,那是谁的功劳?生:鼓2、师:鼓是中华传统的打击乐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哪你们知不知道它最早是用在什么活动中?生:思考回忆师小结:古时击鼓是为了用于祭祀祈福、战争助威等活动,现代多用于欢庆节日、生活娱乐等活动,鼓声振奋人心,激励中华儿女努力实现中国梦。
3、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第十课“鼓声咚咚响”。
(出示课题:鼓声咚咚响)(目的: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体验到鼓的魅力,增进学生的自豪感。
) 2【讲授】二、新课讲授一)、欣赏、感受1、师击鼓引导学生欣赏和了解三个少数民族不同的鼓文化1)、新疆维吾尔族2)、云南景颇族的象脚鼓3)、广西壮族的铜鼓师小结:刚才我们随着鼓声,由北到南领略了少数民族不同的鼓以及它不同的击打方式,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用鼓表达出的喜悦氛围!(目的:在鼓声中引导学生欣赏少数民族不同的鼓文化,加深对打鼓动态的认识,为创作做铺垫。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 鼓声咚咚响》教学设计广西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鼓声咚咚响》教学设计广西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欣赏传统乐器——鼓的声音和形象;
2.掌握基本线条画法,练习手部协调能力;
3.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意思维。
二、教学内容
1.欣赏鼓的声音和形象;
2.画出基本的半圆形和直线;
3.制作简易的鼓。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欣赏鼓的声音和形象(15分钟)
通过音乐教学实现,播放一些中国传统鼓乐曲目,让学生感受到鼓的声音,并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鼓:大鼓、小鼓、锣鼓。
第二步:基本线条画法(30分钟)
1.引导学生握笔,学习画直线和半圆形;
2.小学生刚学画线条的时候,多数会出现线条不稳、画虚、画歪等情况,老师可以在黑板上讲解、演示、纠正练习,或者游戏性地引导他们在练习中消除这些问题。
第三步:制作鼓(60分钟)
1.带领学生制作简易的鼓,需要的材料:圆形纸板、彩纸、胶水、棍子、彩笔等;
2.一个纸板剪成两个相等的半圆形,将两个半圆形胶在一起,上下两面分别装饰成自己喜欢的样式;
3.将圆柱体剪成适当长度的棒子,用胶水粘在鼓的两侧即可。
第四步:展示作品(5分钟)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鼓放在课桌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欣赏和展示。
四、评价方式
1.通过看学生的制作作品,综合评价学生的手工能力和创意思维;
2.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了解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情况。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以欣赏鼓的声音和形象为切入点,融合了音乐、美术、手工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寓教于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意思维,同时在提高学生手工能力的基础上,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是一堂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课程。
第14课 鼓声咚咚响-桂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4课鼓声咚咚响-桂美2011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鼓乐的分类和特点;2.通过比较和准确观察,认识鼓的形态特征;3.感受鼓声和身体的协调运动,了解鼓乐的节奏感;4.模仿鼓乐的节奏,用鼓棒打鼓,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形态特点及比较、观察等方式了解鼓的特点;2.辨认鼓乐的基本节拍和鼓乐的重要作用;3.学生学会拍鼓棒,模仿简单的鼓乐节奏,感受音乐节奏之美。
三、教学课时安排本课时为2节课,每节课45分钟。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播放一段鼓乐录音,引导学生认识鼓乐,让学生感受鼓声和节奏。
2.展示和讲解鼓的形态特征教师出示鼓的形态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了解鼓的形态特征,了解中国传统鼓乐的分类和特点。
3.感受鼓声和身体的协调运动,了解鼓乐的节奏感教师示范用鼓棒敲击鼓,与学生共同感受鼓声和身体协调运动的关系。
学生模仿教师拍鼓棒,体验鼓乐节奏之美。
4.模仿鼓乐的节奏,用鼓棒打鼓教师带领学生模仿敲打简单的鼓乐节奏,在模仿和体验中感受鼓乐的节奏感。
5.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提高对鼓乐的认知。
五、教学资源准备1.鼓乐录音;2.鼓的形态图片;3.鼓棒。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表现和反应;2.引导学生设计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3.班级活动展示与评价。
七、教学思考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了解鼓的基本特征的同时,通过模仿鼓乐节奏,学习和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气氛和授课重点,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感受到鼓乐的美妙之处。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 鼓声咚咚响》导学案广西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鼓声咚咚响》导学案广西版一、教材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三年级美术上册的第14课,名为《鼓声咚咚响》。
本节课主要介绍打鼓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打鼓的基本姿势和发声技巧,感知鼓声气息,开发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鼓打的基本法和节奏感。
2.学会使用打击乐器打出不同的节奏。
3.了解鼓声气息和音乐感觉。
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打鼓的基本姿势和发声技巧。
2.熟练运用打击乐器打出不同节奏。
情感目标:1.开发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
2.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鼓打的基本法和节奏感。
2.学会使用打击乐器打出不同的节奏。
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打鼓的基本姿势和发声技巧。
2.熟练运用打击乐器打出不同的节奏。
四、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鼓声,让学生感知鼓声气息和音乐感觉。
2.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目标。
B、讲授新课(10分钟)1.教师讲解鼓打的基本法和节奏感,让学生了解鼓的基本姿势和发声技巧。
2.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打击乐器打出不同的节奏。
3.教师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C、小组练习(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1-2个学生使用打击乐器打出一段节奏。
2.其他组员进行观察和评价,记录不同组别所打出的节奏有哪些不同。
3.教师在独奏时抓住学生错误并指导其认真矫正。
D、集体讨论(10分钟)1.全班集体讨论,学生分享在小组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
2.教师为学生们回答疑惑,解决问题。
E、展示大比拼(10分钟)1.比赛规则:学生自由组成4人一组,每组分别进行2分钟的表演。
2.比赛评分: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评分。
3.最终获胜组:在评分最高的组别中选出表现最优秀的组别。
F、小结课程(5分钟)1.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和教学要点。
2.学生分享课程收获,教师为学生送上表扬。
美术教案-鼓儿响咚咚
美术教案-鼓儿响咚咚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在音乐方面的创作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鼓的演奏技巧。
2. 学习《鼓儿响咚咚》这首曲子的节奏与旋律。
教学难点:
1. 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的培养。
2. 学习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
教学准备:
1. 鼓、乐器。
2. 《鼓儿响咚咚》的音乐CD或音频设备。
3. 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引入:
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鼓的形状、材料和用途。
2. 向学生介绍中国鼓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鼓的声音和节奏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展示:
1. 向学生展示鼓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打拍子、敲击、轻击等。
2. 向学生展示《鼓儿响咚咚》这首曲子的节奏和旋律。
实践: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把鼓和其他乐器。
2. 分配学生的演奏角色,包括鼓手、伴奏乐器手、节奏小组等。
3. 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和表演《鼓儿响咚咚》这首曲子。
总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鼓的基本演奏技巧和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拓展:
1. 邀请专业鼓手或音乐团队来学校进行现场演出,让学生近距离观摩和学习。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演奏和表演才华。
鼓声咚咚咚课程设计
鼓声咚咚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鼓的基本构造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2.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鼓点节奏,并了解其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认识到鼓在多元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正确演奏简单鼓点,展示基本的节奏感。
2. 学生通过集体协作,能够完成一段有结构的鼓乐表演。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鼓点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和即兴演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尊重和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我情感,提升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对音乐艺术的长远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音乐素养。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设计将兼顾学生的好奇心、动手能力和注意力集中时间,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教学要求:教师需提供明确指导,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同时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发挥个人特色。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并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有效的展示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鼓的构造与功能:介绍鼓的基本结构,包括鼓面、鼓腔、鼓皮等,讲解鼓在音乐中的发声原理和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2. 基本鼓点节奏:学习常见的基本鼓点,如单击、双击、滚奏等,以及简单的节奏组合。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二节3. 鼓点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应用:分析不同风格音乐中的鼓点特点,如摇滚、爵士、拉丁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集体鼓乐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鼓乐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节奏感。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5. 鼓点创作与即兴演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鼓点创作和即兴演奏,激发创造力。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6. 多元文化中的鼓乐:了解鼓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中的应用,拓展学生视野。
小鼓响咚咚教案
小鼓响咚咚教案教案:小鼓响咚咚教案引言:小鼓作为一种传统的乐器,在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鼓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本教案将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设计一堂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小鼓教学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鼓的基本知识,包括构造、演奏方法等;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节奏;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
二、教学准备:1.材料:小鼓、鼓槌、教学PPT;2.课前准备:检查小鼓和鼓槌的状态是否良好,准备好教学PPT;3.教学环境:教室内保持安静,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小鼓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小鼓的声音和节奏,并向学生介绍小鼓的基本知识。
2.了解小鼓(10分钟)通过PPT展示小鼓的构造图,向学生介绍小鼓的外形和组成部分。
然后详细讲解鼓面、鼓身、鼓腰等部位的功能和作用。
3.学习基本演奏方法(20分钟)教师向学生演示小鼓的正确打击方法,包括提鼓、击鼓、拨鼓等。
然后,学生们进行模仿练习,注意力集中、手腕灵活。
4.节奏感训练(15分钟)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可以使用节奏器或打击乐器,利用教学PPT上的节奏图案进行指导。
让学生与指定的节奏图案配合击打小鼓,提醒他们要准确把握每一拍的节奏。
5.合作演奏(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一套小鼓。
通过练习和合作,让学生们一起演奏一段简单的乐曲。
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协调一致地演奏出乐曲。
6.展示表演(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他们所练习的乐曲。
教师要为每个小组的表演点评,并鼓励他们在演奏中更加放松和自信。
7.总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小鼓。
同时,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小鼓演奏家的表演视频,让学生们对未来的学习目标有所期待。
美术桂美版三年级上册 14《鼓声咚咚响》参考课件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作品
画一画 说一说 1、画一幅画,表现少 数名族打鼓的热闹场 面,注意画面的安排。 2、到网上查找资料, 了解不同少数名族的 鼓,说说它们在造型 上有是不同特点。
鼓声咚咚响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 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 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 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传统音 乐以及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 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 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除了作为 乐器外鼓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 来传播信息。
生活中的鼓
生活中的鼓
生活中的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桂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鼓声咚咚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新设计
利用手工小人,让孩子们快速理解人物结构的动态,更好突破教学难点。
2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鼓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间民俗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人物动态。
3学情分析
鼓的历史很悠久,中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鼓。
古时候,鼓曾被广泛用于祭祀、战争、宗教等场合。
在现代,鼓也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生活娱乐、节日庆典,人们用它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把鼓作为学习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大略知道鼓的来源和作用等有关鼓的文化知识,学习表现打鼓的动态,更好的体验美术造型表现的乐趣,增加民族自豪感。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绘画语言创作少数民族同胞打鼓的形象。
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大胆的、形象的表现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动态。
5教学过程
5.1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视频激趣导入
1、师:课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小片段,请你注意观察,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课件播放打鼓场面视频)
生:观看视频,感受鼓文化。
师小结: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看到了锣鼓喧天,令人振奋的欢快场面,那是谁的功劳?
生:鼓
2、师:鼓是中华传统的打击乐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哪你们知不知道它最早是用在什么活动中?
生:思考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