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_陈爱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确诊为SHSAS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程序治疗;综合康复组在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理疗、生物反馈、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治疗。
治疗前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
结果综合康复组有效率、Fugl-Meyer积分和MBI积分的增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SHSAS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是脑卒中后偏瘫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2.5%~70.0%[1],如不及时处理和控制,可引起手部肌肉萎缩甚至畸形。
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 068例,并发SHSAS 162例(15.2%),对其中的96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62例患者均为经CT或MRI确诊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偏瘫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2]及SHSAS的诊断标准[3],排除心肌梗死,颅脑脊髓外伤所引起的肩手综合征及卒中前明显肩关节疾病所致疼痛或运动障碍者。
其中男98例,女64例,年龄55~99岁,平均年龄(77±10.5)岁,脑梗死127例,脑出血35例。
脑卒中后并发SHSAS的间隔时间:1~7 d 52例,8~30 d 79例,31~60 d 31例。
1.2 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76±9.5)岁;综合康复组96例,男60例,女36例,年龄(78±11.5)岁。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引言: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成因之一,约占所有死亡原因的10%。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合康复
疗法已被证明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可行方法。
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采用前后比较研究设计,选择了50名患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综合康复疗法,包括肩关节牵引、肌肉强化、运动训练、
电疗及手法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
收集病史信息和对症状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血液学检查,头颅CT或MRI,以及X-光或CT扫描等。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肩功能,特别是主动动作的范围,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
患者的肩疼痛得到缓解,肩和手的功能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改善。
治疗后,患者的平均肩关节运动幅度提高了28.5±2.5°。
患者的手的感觉和手活动灵活
度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通过改善患者的肩和手的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的质量。
这表明,综合康复疗法应作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
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但是,由于本研究没有设置对照组,所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认综
合康复疗法的有效性。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4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其康复效果。
结果通过康复治疗后患者的上肢水肿情况、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疼痛(VAS)评分均较康复前明显好转,康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总有效率达91.1%。
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护理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439-02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偏瘫患侧肩胛周围呈现进行性疼痛和运动受限,伴有手指肿胀和皮肤变色等改变。
目前,治疗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尚未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疾病一旦发生,势必会对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恢复产生极大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
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手部功能恢复。
我院康复医学科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1.2±5.6)岁。
所有患者康复治疗前均确诊,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肩部疼痛及意识功能障碍等患者。
1.2 方法1.2.1 良肢位摆放根据患者肢体不同Brunnstrom分期,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2],在1期侧卧位进行康复训练时将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大于90°,前臂旋后,手腕被动背伸,患侧肩胛骨前伸:健侧卧位进行康复训练时躯干保持与床面成90°角,患肢由辅物支持在患者前面,上举约100°角;仰卧时在患侧肩胛骨下放一辅物,使其前伸,从而使患侧上肢处于抬高的位置。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25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治疗。
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为中风。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的症状是患者的肩部疼痛性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手部胀痛等【1】。
该病的发作日期并不明确,但是症状往往出现在被诊断为中风后1-3个月。
患者的一只手或两只手都会有浮肿、间歇性疼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恶化,到了后期,会出现关节萎缩、上肢功能障碍等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本文探讨中风后肩部—手部综合症的综合康复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25例。
观察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平均(61.25±3.73)岁。
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7-80岁,平均(62.28±3.74)岁。
分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利用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侧肢的摆放姿势,加强对患肢关节部位的锻炼,在平时的生活中,对患者进行站立、坐位、行走等姿势的锻炼,强度和时间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来确定的,锻炼次数是每日三次,早餐、午餐后各一次。
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的监测和控制。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治疗。
(1)缓解受累肢体的疼痛:对于某些关节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可以给予辅助性的止痛剂。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行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选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基础病例,就诊年限为2022年1月-2022年10月,采用数字表分组法随机划分为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4)。
两组患者均行基础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增加综合康复治疗,总结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FMA评分、MBI评分、水肿程度评分、VAS评分比较结果,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综合有效率比较结果,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可导致神经功能损伤,进而诱发多种后遗症[1]。
肩手综合征为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主要指脑卒中后手指、腕关节、肩关节等部位疼痛,无法正常运动,皮肤组织温度升高,并伴有发绀及发红等症状,部分重症患者肌肉组织萎缩痉挛,关节僵硬,肩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
肩手综合征可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为此需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2]。
本研究抽选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样基础病例,分析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基础病例,就诊年限为2022年1月-2022年10月,采用数字表分组法随机划分为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4)。
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中位年龄(61.38±4.75)岁,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10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中位年龄(61.44±4.72)岁,其中脑梗死25例,脑出血9例,全部患者经综合检查均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愿参与本研究,两组基础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基础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脑梗死患者采用营养神经及活血化瘀等药物干预,脑出血患者行止血、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干预,其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协助其完成主被动运动等康复训练,总治疗周期为4周。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后遗症之一就是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肩膀疼痛、手部功能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合康复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常见方法之一,本文将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康复疗法在治疗该症状上的效果。
本次观察对象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45岁至70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均进行了一周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
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肌肉按摩、功能训练、电疗、针灸。
治疗时间为每天2小时,为期一周。
观察指标为肩膀疼痛程度、手部功能恢复情况。
肩膀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根据患者自身感受将疼痛程度评分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痛苦难耐。
手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包括手部力量、手指灵活度等方面的指标。
经过一周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肩膀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治疗前的平均疼痛评分为7.2分,治疗后的平均疼痛评分为2.6分。
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后疼痛程度较轻,疼痛部位也由肩膀向手部延伸。
综合康复疗法也对手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治疗前的功能评定量表平均得分为25.6分,治疗后的平均得分为45.2分。
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前后功能评定量表得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后手部力量明显增加,手指灵活度也有所提高。
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动作,如握笔、洗脸、穿衣等。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对肌肉按摩、功能训练、电疗、针灸等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恢复手部功能。
本次观察的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以评估综合康复疗法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因素,例如个体差异、心理因素等,对疗效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索。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指患者在脑卒中后出现肩关节疼痛、肩周炎、手掌拇指屈曲、手指伸直等一系列肩部和手部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该综合征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不便和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康复疗法,以期望取得最好的效果。
本文将通过对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探讨其治疗效果。
一、综合康复疗法的治疗原理我们需要了解综合康复疗法的治疗原理。
综合康复疗法是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功能训练、心理护理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肌肉、神经和功能,达到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过程中,综合康复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肩部疼痛、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度,以及改善手部功能障碍,有助于患者重建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我们选择了一组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
治疗前,我们对患者的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度、手部功能等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治疗过程中,患者接受了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功能训练等多种康复手段的综合治疗。
治疗后,我们再次对患者进行了评估,并对比了治疗前后的数据。
经过3个月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我们观察到如下效果:1. 减轻肩部疼痛:治疗前,患者普遍存在肩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的情况。
经过康复治疗,患者肩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得到了提高,使患者的肩部舒适度明显改善。
3. 改善手部功能:治疗前,患者普遍出现手掌拇指屈曲、手指伸直、手部功能受限等情况。
经过康复治疗,患者手部功能有所改善,手指活动度明显增加,使患者的手部功能得到了提高。
三、综合康复疗法的优势和注意事项综合康复疗法作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 综合性:综合康复疗法综合运用了多种康复手段,可以全面、系统地对患者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式的效用价值。
方法:研究中共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94例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前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后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运动功能评分。
结果:经研究表明,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式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也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升,疼痛值也有所降低(P<0.05)。
结论:在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而言综合康复治疗方式在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引言:肩手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的手部浮肿、并伴有较强的疼痛感,肩关节、手部功能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本次研究对比了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差异表现,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a.一般资料在院内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方便对比可随机分为人数对等的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26、21例(59.41±6.77)岁与25、22例(58.45±7.49)岁,两组各项资料较为均衡。
(P<0.05)。
1.a.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做好用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工作,训练强度时间需视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确保康复训练方案能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值,并进行全面控制。
观察组可在常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干预,以此来提高治疗全面性,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需求的同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关节止痛,因每位患者的病症严重程度有着较大的差异,疼痛感也不尽相同,对此需注意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对于剧烈疼痛的患者可给予适量的利多卡因支持,注射方式为关节腔内注射[1]。
②实施针灸联合按摩,对于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而言,还应当配合相应的针灸、按摩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穴位可选择外关、内关、肩髃、手三里、合谷、曲池、天宗,可在平补平泻得气后连接点针治疗仪,一般情况下频率建议控制在连续波200H Z,为避免给患者造成不适感,还需要做好强度控制工作,针灸时间建议为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时最为合适,连续治疗一月后进行评估有效率。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脑血管疾病,常常会导致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肩手综合征是指由于脑卒中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上肢疼痛、僵硬、肌力减退、手部功能障碍等症状。
这种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非常重要。
综合康复疗法是一种以康复治疗为核心,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法。
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本研究选择了10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
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接受综合康复疗法治疗。
观察组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治疗:应用理疗、按摩、牵引等手段,促进肩关节活动,改善肩关节的肌肉力量。
2.药物治疗:应用神经系统药物,如抗痉挛药物、镇痛药物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痉挛。
3.功能训练:进行上肢功能训练,包括手指的灵活性、握力的恢复、手部动作的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
4.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心、积极面对治疗,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周治疗5次,每次治疗60分钟。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肩手综合征症状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力量、手部功能等方面明显改善。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也明显增加。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够促进肩关节的活动,改善肩关节的肌肉力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种治疗方法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手段的优势,能够全方位地改善患者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症状。
综合康复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脑卒中患者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综合康复疗法作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一种重要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指脑卒中后患者出现的一组症状,主要包括肩关节疼痛、上肢瘫痪、手部痉挛、手掌屈曲、手指挛缩等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肌肉张力失衡、肌肉短缩、软组织挛缩等因素有关,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综合康复疗法是指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综合进行康复训练的一种治疗方式。
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综合康复疗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疗:1.物理治疗:包括理疗、按摩、热敷、针灸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肩关节疼痛、减轻肌肉短缩和挛缩,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再生,减少手部痉挛和屈曲。
2.运动康复训练:包括 passice movement、 active movement、 resistive movement 等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上肢的力量和功能,缓解手部痉挛和屈曲的症状。
3.功能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进行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4.心理康复:针对脑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采取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对康复的信心和配合度。
通过综合康复疗法的综合治疗,可以全面、多角度地帮助患者恢复肩手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三、病例分析Mr. Wang,65岁,患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于1年前发生脑卒中,导致右侧上肢瘫痪,手部痉挛,无法自主伸展和屈曲,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入院后,采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1.物理治疗:每日进行理疗、按摩和热敷治疗,每次30分钟,共10天。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物理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水肿以及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卒中后SHS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可以取得较佳的疗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SHS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主要有手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发生时间多是脑卒中后1~3月,发展到晚期可能会出现软骨组织、关节萎缩,上肢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1]。
本文选取脑卒中后SHS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应用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
对照组男50例,女46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58.4±6.8)岁,脑梗死53例、脑出血43例,发作时间21~115天,平均发作时间(45.5±6.4)天;观察组男49例,女47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57.6±5.5)岁,脑梗死52例、脑出血44例,发作时间20~117天,平均发作时间(46.3±5.9)天。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以及SHS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
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为综合康复治疗。
从治疗前后FMA、MBI评分情况入手,对两组进行分析。
结果:在FMA、MBI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两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临床效果脑卒中是指以患者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特征的产生是由脑部各组织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动脉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多见【1】,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治疗。
本文为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其中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3人和17人,年龄最小55岁,最大75岁,(65±2.1)岁为平均年龄;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5人、15人,年龄最小60岁,最大80岁,(70±2.5)岁为平均年龄。
在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方面,两组患者区别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相关研究。
1.2临床诊断标准1.2.1纳入标准(1)两组均经脑脊液、脑血管造影、脑部B超检查、脑电图及脑CT等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2】;(2)获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介绍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post-stroke shoulder hand syndrome,PSSHS)是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全身康复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病人出现肩、手部对疼痛、感觉
障碍、水肿、强直性关节畸形等表现,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功能和生活质量。
治疗脑卒中
后肩手综合征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综合康复疗法是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的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疗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4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肩手综合征评分表(shoulder-hand syndrome score,SHSS)和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得分。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HSS和QoL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追踪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疗效持续优于对照组。
治疗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综合康复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对于
提高患者康复疗效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肩关节疼痛、肩关节肌肉僵硬和手部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并不多样,且效果参差不齐。
综合康复疗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康复治疗手段的治疗方法,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尚未有系统性报道。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观察。
一、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入选标准为符合脑卒中及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排除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
2. 治疗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包括理疗、康复训练、功能训练等;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理疗、药物治疗等。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遵医嘱进行治疗,并定期复诊。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VAS评分、FMA评分、VAS疼痛评分、患肢肌力评定、肩关节活动度评定等。
二、研究结果通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FMA评分、VAS疼痛评分、患肢肌力评定、肩关节活动度评定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6.3±1.2)降至治疗后的(2.1±0.8),FMA评分由治疗前的(38±5)升至治疗后的(58±6),VAS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7.4±1.5)降至治疗后的(3.2±1.1),患肢肌力评定由治疗前的(2.4±0.5)升至治疗后的(4.3±0.7),肩关节活动度评定由治疗前的(50±10)升至治疗后的(75±12)。
而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较观察组为低,治疗后的VAS评分为(3.5±0.9),FMA评分为(48±7),VAS疼痛评分为(4.8±1.2),患肢肌力评定为(3.5±0.8),肩关节活动度评定为(65±8)。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出现肩手综合征病患施行综合康复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用2021年5月~2022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患,分为两组,每组38例。
对照组继续实施寻常治疗办法,观察组患者则施行综合康复治疗方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对治疗的满意情况。
结果:治疗后,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认可度更低,治疗效果更差(P<0.05)。
结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患施行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更加认可,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疗效脑卒中,别名中风,为一种脑血管疾病,由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组成。
脑卒中后的病患可患有肩手综合征,这是该疾病较常见的并发症,病患的关节、皮肤会受到影响,以手部胀痛、关节活动受限等为主要症状,若治疗不及时,病患关节甚至会出现萎缩[1]。
基于此,本文针对脑卒中后出现肩手综合征病患施行综合康复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观察,现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用2021年5月~2022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患,分为两组,每组38例。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8:20,最小年龄为56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65.85±2.47)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1:17,最小年龄为58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平均年龄为(64.93±2.56)岁。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别不大,满足对比要求。
1.2方法对照组按照过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给予药物保泰松、阿司匹林等配合电刺激疗法。
观察组患者施行综合康复治疗,具体情况如下。
(1)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调查。
护理人员需通过调查方法,对患者个人基本信息与疾病状况有详细了解,进行分类时以病况为依据,若病患患有脑梗死,则在治疗时需注意活血化瘀。
若患者脑出血则需立即脱水止血,施行营养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吸纳更多营养[2]。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物理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疼痛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疼痛度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
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疗法;肩关节活动度;疼痛度。
一、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患者中一部分会并发肩手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肩手综合征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不适当的反应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的物理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近年来,综合康复疗法逐渐被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约为1:1,年龄在50~70岁之间,均具有明显的肩手综合征症状,符合诊断标准。
2. 实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物理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
3. 治疗方法(1)对照组采用传统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敷、理疗、按摩、牵引等。
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肩关节活动度、疼痛度等指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疼痛度等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综合康复疗法是一种多种治疗手段综合运用的方法,包括传统物理治疗、针灸、穴位按摩、理疗等。
该方法可以同时改善肌肉、关节、神经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康复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和疼痛度,且比传统物理治疗更有效。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常常表现为肩部疼痛、僵硬和肌肉无力,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治疗方
法的效果有限,且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综合康复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病人
所认可,它不仅安全无副作用,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本研究选取5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综合康复疗法组和传统治疗组。
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相似,包括年龄、性别、患病时间和病情等方面。
综合康复疗法组的患者接受了综合康复训练、针灸、
推拿和理疗等综合治疗。
传统治疗组的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常规治疗。
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时,我们采用肩关节活动度、肩部疼痛指数、日常生活能力
评定量表和Barthel指数等指标来评估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
结果表明,综合康复疗法组
的肩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分数均比传统治疗组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在肩部疼痛指数和Barthel指数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综合康复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肩手综合征
症状和生活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康复疗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方面具有显著
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
合征的疗效和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7-03-07T16:55:33.4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4期作者:陈叶嵩[导读]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后肩部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出现疼痛、血管功能障碍。
(安徽省广德县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安徽广德 242200)【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的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32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行采用冷、热水交替浸泡法、压迫性向心缠绕法、正确摆放体位、心理康复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1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以Fugl-Meyer(FMA)评分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通过相应的康复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AD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疼痛及肿胀症状,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综合康复疗法;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089-02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后肩部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出现疼痛、血管功能障碍、营养障碍、水肿及上肢活动功能受限,其发生率约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12.5%左右[1]。
发生时间多是脑卒中后1~3月,发展到晚期可能会出现软骨组织、关节萎缩,肢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2]。
我院康复中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发将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定(VAS)、运动功能评定(FMA)。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VA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肩手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是治疗脑卒中SHS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指脑卒中后患侧上肢肩胛带及手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受限、血管运动性改变等,系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
SH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清,治疗棘手,直接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包括关节松动、冷热水交替刺激、向心性加压缠绕、空气压力泵、心理干预等诸多技术先后应用于SHS,均取得一定疗效,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2]。
为此,本研究拟对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其对SHS的疗效,以期为临床设计合并有SHS的患者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208医院461临床部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用电脑产生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
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35~78岁;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3~80岁。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陈爱陈逢俭郑真陈湛愔陈赤霞林海峰陈晓君胡伶丽=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 H S AS)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确诊为S H S AS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程序治疗;综合康复组在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理疗、生物反馈、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治疗。
治疗前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采用Fug-lM eyer评定法(F 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
结果综合康复组有效率、Fug-lM eyer积分和MBI积分的增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105)。
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S HSAS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Observati on on the efectiveness of co mprehensi 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 n the treat m ent of patients w ith shoul der-hand syndro m e after stroke C HEN Ai,C HE N Fengjian,Z HE NG Zhen,et al.CentralP eople'sH ospi-tal of Zhanjiang,Zhanji ang524037,Ch i 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 ilitati on therapy i n the treat m ent of patientsw ith shoul der-hand syndro m e after stroke(S H S AS).M ethods The study design was a random i zed, controlled tria11Pati ents w i th S HSAS were d i vi ded i nto comprehensi ve rehab ilitati 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venti onal treat m ents w ere adop ted i n control group and acupunct ure,physiotherapy,biofeedback therapy, m assage therapy and so on were adopted in t he co m prehensi ve rehab ilitati on group on t he basi s of conventi onal treat ments.Bef ore and after treat m en,t the t wo groups were assessed by the Fug-lM eyer assess m ent(FMA)and m od ifi ed Barthel i ndex(M BI),and clinical effi cacy w as co m pared in t w o groups.R esults A fter treat m en,t eff-i cient and t he gai n of scores i n the co m 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 i gher than those i n the control group(P<0105).Concl usion Co m prehensi ve rehab ilitati on t herapy i s effective in t he patients w it h S H S AS.=K ey words>S troke;Shoulder-hand syndro m e;Co m prehensi ve rehab ilitati on therapy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 houlder-hand syndrom e afte r stroke,S HSAS)是脑卒中后偏瘫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215%~7010%[1],如不及时处理和控制,可引起手部肌肉萎缩甚至畸形。
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068例,并发S HSA S162例(1512%),对其中的96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1临床资料162例患者均为经CT或M R I确诊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偏瘫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2]及S HSAS 的诊断标准[3],排除心肌梗死,颅脑脊髓外伤所引起的肩手综合征及卒中前明显肩关节疾病所致疼痛或运动障碍者。
其中男98例,女64例,年龄55~99岁,平均年龄(77? 1015)岁,脑梗死127例,脑出血35例。
脑卒中后并发S H S A S的间隔时间:1~7d52例,8~30d79例,31~60d31例。
112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76?915)岁;综合康复组96例,男作者单位:524037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60例,女36例,年龄(78?1115)岁。
2组的性别、年龄、职业、病情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等,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5)。
113康复方法11311常规康复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程序治疗,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和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
2组患者由治疗师每日训练40~60m in,其余时间由护士帮助患者训练。
11312综合康复组治疗在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理疗、生物反馈、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治疗。
1131211针灸取患侧肩髑、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髑会、关冲、曲泽、大陵及阿是穴直刺,以得气为度,留针30m in,1次/d。
1131212理疗选用波长为717m,频率为38196M H z,超短波治疗仪。
电极于患侧肩部对置,取微热量,治疗时间为18~20m i n,1d/次,共治疗10~14次。
1131213按摩疗法沿手指、手背、腕背、前臂及肩部做向心性按摩,在按摩的同时协助患者做肩关节的内收与外展,肘关节的屈曲与伸直,前臂的旋前旋后动作,腕关节的旋前旋后,手指的屈伸及手指精细功能的训练。
1131214心理康复治疗贯穿在整个康复过程之中,对患者和家属讲明病情发展和治疗过程,使其充分认识病情和转归,对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及预后有较好的了解,使他能确立现实的目标和治疗计划,积极配合治疗;帮助病人消除焦虑,畏难和抑郁等消极心理,恢复自信心,树立与疾病抗争的勇气和毅力。
114评定方法11411采用Fug-lM eyer评定法(Fug-lM eyer assess m ent, F M A)[4]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 fi ed Barthel i ndex,M BI)[5]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
入院后于治疗前评分1次,治疗1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
11412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治愈:疼痛和水肿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显效:疼痛和水肿明显减轻,关节活轻度受限,手部小肌肉无萎缩;有效:疼痛和水肿减轻,关节活动中度受限,手部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115统计学分析用SPSS111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有效率进行V2检验,检验水准A=0105。
2结果211治疗前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F M A、M B 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1个月后F M A、M B I评分均增加,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见表1。
表12组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评分比较(x?s)组别例数F MA M B I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综合康复组9635154?817443132?1613847132?1312258169?13119对照组6634137?912538104?1214145143?1215552158?11199 t值01816213290191331006 P值01416010210136301003 2122组患者临床疗效见表2。
综合康复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105)。
表2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综合康复组9621551199016对照组6610348147818合计162318919238518注:组间有效率比较V2=41267,P=010393讨论S H S A 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6],患侧肩部、手指、腕关节疼痛,其关节活动受限、血液流动障碍并导致皮肤发红、发绀、温度增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僵直、皮肤及肌肉萎缩或痉挛。
患者可因疼痛而不敢活动患侧上肢,同时又因其固定肩关节的肌肉松弛,从而使肩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严重影响了患者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
目前一般认为该症与脑卒中患者早期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导致肩、腕关节损伤、上肢体液回流受阻以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等有关[7]。
S H S A S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减轻水肿及疼痛,提高A DL 能力、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G eertzen等[8]认为疼痛是引起残疾和残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治疗的首要目标就是尽快减轻水肿,然后是疼痛及僵硬程度,如一旦患者手部出现水肿、疼痛、运动受限等就立即开始早期治疗,则疗效较好,否则发生畸形后则症状很难改善。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综合康复治疗对S H SAS患者有较好疗效,其治疗手段包括正确的体位摆放、主动和被动运动、针灸、理疗、生物反馈、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等。
脑卒中后,由于损伤的神经细胞不能再生,某些中断的神经通路不能再通,功能的恢复就有赖于神经系统的代偿,而功能代偿通常取决于学习和训练[9]。
通过抬高患肢等正确的肢体摆放,可预防肩关节的损伤和疼痛,减轻水肿;早期活动肩关节可防止关节粘连性病变,适当的被动、主动活动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可减轻水肿,有利于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保持腕关节的适度背伸,从而改善静脉回流及防止腕关节损伤[10-12]。
在S H S A S早期阶段,如患者疼痛较剧烈时可行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并同时配合主、被动运动及其他治疗以打破疼痛一制动)活动障碍的恶性循环,从而将患肢保留下来的某些功能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