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技术
2024年度电除颤术课件
2024/2/3
13
患者病情评估及心电图分析
评估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呼吸、脉搏等 生命体征,以确定是否需要立即进行 电除颤。
病史了解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是否有心脏疾病 、电解质紊乱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 因素。
心电图分析
通过心电图机监测患者心律,识别是 否存在可除颤心律(如室颤、无脉性 室性心动过速等)。
呼吸抑制
电除颤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 况,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支持
。
心律失常复发
电除颤后应继续监测患者心律 情况,如有复发及时处理。
2024/2/3
7
02
电除颤设备介绍及使用方 法
2024/2/3
8
常见电除颤设备类型与特点
2024/2/3
手动式电除颤器
01
需要医生或急救人员手动操作,适用于医院、急救车等场所。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02
可自动识别患者心率并给予电击,适用于公共场所及非专业人
员使用。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
03
植入患者体内,可自动监测心率并进行除颤,适用于高危患者
。
9
设备组成部件及功能介绍
电极板
用于传递电流至患者胸 部,有成人和儿童两种
规格。
2024/2/3
能量选择器
用于设置除颤所需的能 量大小。
2024/2/3
瞳孔反应检查
检查患者瞳孔对光反射等反应,以 评估神经系统受损程度。
肌力评估
对患者肌力进行评估,以了解神经 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恢复情况。
26
效果评价方法及标准
生存率评价
统计患者经过电除颤术后的生存率,以评估 治疗效果。
急救技术-电除颤
社会认知与普及程度的提高
提高公众认知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心 脏骤停的认知和急救意识,了解电除 颤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
培训与普及
加强电除颤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工作, 提高医护人员和公众的急救技能,推 动电除颤技术在急救领域的应用和发 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稳定体位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稳定 的体位,以便进行电除颤 操作。
去除金属物品
在电除颤之前,应去除患 者身上的金属物品,以避 免对除颤造成干扰。
电除颤操作步骤
开启除颤器
按照除颤器的使用说明开启除颤 器,并选择合适的能量级别。
放置电极片
将除颤电极片分别放置在患者的胸 壁指定位置,一般一个放在胸骨右 缘第2肋间,另一个放在左侧腋前 线第5肋间。
无线除颤
探索无线除颤技术,使除颤器摆脱线材的束缚,提高使用便捷性和 灵活性。
应用领域的拓展
拓展至院前急救
随着电除颤技术的普及和成熟,未来可能在院前急救中广泛应用, 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拓展至运动领域
在运动领域,电除颤技术也可用于预防和救治运动中心脏骤停的 情况。
拓展至特殊环境
如战场、矿井等特殊环境,电除颤技术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为救 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实践操作与模拟训练
实践操作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电除颤操作,加深对操作步骤的理解和记忆。
模拟训练
通过模拟各种紧急状况,如心脏骤停、心律失常等,进行电除颤的应急处理,提 高应对能力。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理论测试
01
对学员进行电除颤相关理论知识的测试,评估理论学习效果。
实操考核
02
电除颤技术教程PPT课件
电除颤技术教程
目录
contents
电除颤技术概述 电除颤技术基础知识 电除颤技术操作流程 电除颤技术实践与应用 电除颤技术的未来发展 总结与致谢
01
电除颤技术概述
电除颤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击来终止心脏骤停的紧急医疗技术。
定义
通过电击产生强大的电流,使心脏瞬间产生高电压,从而消除心脏的异常电活动,恢复正常的电信号传导。
总结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教训,提高电除颤技术的成功率。
经验总结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电极片放置位置不准确。解决方案:加强培训,确保学员掌握正确的电极片放置技巧。
问题一
能量级别选择不当。解决方案: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能量级别,并进行实践操作训练。
问题二
操作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解决方案:熟练掌握除颤器操作流程,了解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电除颤与心肺复苏的关系
03
电除颤技术操作流程
确保除颤仪完好无损,电池充足,并处于备用状态。
除颤仪
准备适当数量的电极片,确保其完好无损,未过期。
电极片
准备导电膏、急救包等辅助物品。
其他配件
设备准备
确保现场安全,无其他危险因素,如有必要,请将患者移至安全区域。
评估现场环境
除颤后立即观察患者是否有自主心律,并进行心肺复苏等后续处理。
原理
定义与原理
电除颤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直到1950年代,该技术才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除颤器的设计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已经成为了急救医疗中的重要手段。
历史与发展
发展
历史
应用场景
电除颤技术在医院、救护车、机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都有广泛应用,用于治疗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
电除颤的名词解释
电除颤的名词解释电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急救技术,用于恢复心跳骤停患者的正常心律。
它通过向心脏施加电击来重启心脏的电活动,使心脏重新开始有效地泵血。
一、电除颤的原理和作用电除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外部电能向心脏传导电流,使心脏恢复正常的电活动。
当心脏发生室颤或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时,心脏的电活动变得混乱无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心跳骤停。
电除颤通过释放高能电流,使心脏的电活动被规整化,恢复正常心律,使心脏重新开始有效地跳动。
电除颤的主要作用是恢复心搏和心跳,避免因心脏骤停而造成的血液循环中断和缺氧导致的脑损伤,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二、电除颤的设备和操作步骤电除颤主要由电除颤仪和电除颤电极组成。
电除颤仪是一种用于产生和传送电能的医疗设备,通常包括电源、控制模块、电击波形显示器和电极引导系统等。
电除颤电极是通过粘贴或置放于患者胸部,将电能传导到心脏的介质。
操作电除颤仪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认患者没有反应,无意识且呼吸困难。
2.确保患者不与任何导电物接触,避免电能传导到无关部位。
3.连接电除颤仪到电源,并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4.将电除颤电极正确粘贴或放置于患者胸部,根据仪器的指示调整电极位置。
5.选择合适能量级别和电击模式。
6.在患者胸部进行胸外按压,并维持心肺复苏。
7.通过电击按钮释放电能,确保周围没有人接触患者。
8.观察电除颤是否成功,如果没有恢复正常心律,可进行多次电击。
三、电除颤的注意事项和风险在进行电除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操作者和患者周围的人员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电能传导到其他人身上。
2.在进行电击前,应确保患者没有遇到可逆的原因,如通气道梗阻、低血糖等,电除颤应作为最后的手段。
3.操作者应熟悉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方法,以确保正确操作并避免患者的不必要伤害。
4.电除颤仪器和电极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工作性能。
电除颤虽然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心脏急救技术,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电除颤可能导致心脏和胸壁烧伤、电击后再次室颤、电击后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2024版年电除颤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电除颤技术概述•电除颤设备介绍•电除颤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目录•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培训与考核要求电除颤定义与原理电除颤定义工作原理早期发展技术改进现状030201发展历程及现状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室颤、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禁忌症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心脏明显扩大、严重心功能不全者;有房颤病史且未用药物控制者;已明确为心脏骤停但无法实施心肺复苏者。
选择除颤模式与能量准备工作安放电极板观察效果实施除颤操作流程简介设备类型及特点手动除颤器01自动体外除颤器(AED)02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03操作界面与功能操作前需进行设备自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操作者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设备具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如自动放电保护、电极板误触保护等。
安全防护措施010204维护保养方法定期检查设备外观及附件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按照厂家要求定期进行设备校准,确保除颤能量准确。
清洁设备时,应使用柔软的干布擦拭,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
设备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03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01020304电极片放置位置选择原则前侧位放置时,胸骨电极片应放在右锁骨下方,心尖电充电能量设置依据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01020304皮肤灼伤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呼吸抑制预防措施建议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确保电极板与皮肤良好接触密切监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合理使用镇静药物皮肤灼伤处理心律失常处理心肌损伤处理呼吸抑制处理处理方法指导患者教育内容告知患者除颤的目的和重要性提醒患者注意皮肤保护A B C D指导患者配合除颤操作告知患者及家属后续治疗措施成功案例展示案例二案例一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救治。
电除颤技术准确识别并有效终止了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患者生命。
案例三失败案例剖析失败原因一失败原因二失败原因三实践经验总结团队协作操作要点设备维护患者评估在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除颤方案。
电除颤(含AED)技术规范
电除颤(含AED)技术规范【名词定义】电除颤主要是指心脏非同步电复律。
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时除颤常用、有效的抢救技术。
是用除颤器将一定量的电能导入整个心脏,使一些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电治疗方法。
如果已开胸患者,可将电击板直接放在心室壁上进行,称为胸内除颤。
本节主要介绍胸外除颤,是指将电击板置于胸壁进行的除颤技术。
【适应证】1,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恶性心律失常。
2.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
【禁忌证】1.作为必要的抢救措施无绝对禁忌证。
3.对已明确无心电活动者,除颤并无益处。
4.除无条件者,应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除颤。
【目的】纠正室性心律失常。
使用较强的脉冲电流经过胸壁,消除心脏任何部位的异位兴奋灶,重建窦性心律。
当患者发生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时,如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等,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障碍。
尤其当室颤时,心室肌所处激动位相很不一致,一部分心肌尚在不应期,而另一部分已在复极。
因此通过除颤器能控制一定能量的电流,使所有心肌除极,恢复正常心律,进一步达到抢救实施的有效措施。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欧洲复苏委员会制定的《2015欧洲复苏委员会复苏指南》。
该指南由来自欧洲各国的专家共同编写完成,共包含成人基础生命支持与自动体外除颤、成人高级生命支持、特殊情况下的心搏骤停、紧急救援等十一个部分。
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联合中华护理学会2018年提出《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技术规范》。
由国内多家医院联合起草,结合我国近年来在紧急救护方面新的发展和经验积累。
该标准规定了现场心肺复苏、自动体外心脏除颤的技术操作要求,包含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紧急施救基本要求、现场心肺复苏技术要点、自动体外心脏除颤操作、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紧急施救流程图、急救操作流程和心肺复苏的再判断等,旨在提高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
【准备】1.用物准备:除颤仪(明确除颤仪类别为单相波还是双相波)、导电膏、纱布。
电除颤(电复律)技术
学习目录
外观构造、功能 除颤原理、注意事项 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除颤仪种类
1、单向波除颤仪 2、双向波除颤仪 3、AED(自动体外除颤仪)
单/双向除颤仪的区别
单向波
该技术应用了40年之久 所放电流是单向传递从“A”到“B” 一个大的能量一次性穿过病人的心脏 研究表明单相波能造成患者心肌损伤 双相电流的通过 电流的方向是从“A”到“B”然后返回“A” 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大大减小通过心脏的电流量 利用双相波技术可以减少心肌组织的损伤
并发症
发生率4%-6% 1.低血压 2.局部皮肤灼伤及心肌损伤 3.心律失常 4.栓塞
操作要点
充电:充电前嘱其他人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连 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然后按下充电开关,屏幕显示到预定能 量即为充满。 充电完毕后将2个电极按电极上图示正确放在病人皮肤处,并施以 适当压力使电极板与别人皮肤接触完好,双手大拇指同时按下电 极板上的放电键。 除颤完毕立即观察患者心电图是否转复为窦性心律。 如果室颤,室扑等持续出现,复律失败,应重新充电,间隔一定时间 后重复步骤。 操作完成后,将能量开关回复至零位,安置病人,监测心率,心律,并 遵医嘱用药。 做好记录。
适应症--非同步除颤心电图
心室颤动
无法区分QRS波群、ST段与T波 波形、振幅和频率均极不规则
禁忌症
Hale Waihona Puke 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等。 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作电复律。 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 率不快者。
电除颤操作流程
电除颤操作流程电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急救技术,它可以帮助恢复心脏正常的心律。
在医疗急救中,正确的电除颤操作流程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电除颤之前,首先需要确认患者是否需要电除颤。
患者需要处于无意识状态、没有正常呼吸、没有脉搏或者心跳极不规则的情况下才需要进行电除颤。
同时,需要确保患者身上没有任何金属物品,如首饰、硬币等,以免影响电除颤的效果。
2. 确定能量。
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合适的电除颤能量。
一般来说,初次电除颤时使用较低的能量,随后根据患者反应逐渐增加能量。
根据医疗设备的指引,选择合适的能量水平。
3. 贴上电极。
将电除颤仪的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上。
一般来说,一个电极贴在右侧胸部,另一个贴在左侧胸部。
确保电极与患者的皮肤充分接触,以确保电流传导的效果。
4. 发送电击。
在确认一切准备就绪后,按下电除颤仪上的电击按钮,给予患者电击。
在电击时,确保周围没有人员接触患者,以免造成伤害。
电击完成后,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等进一步的急救措施。
5. 持续监测。
在进行电除颤后,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心跳和生命体征。
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6. 注意安全。
在进行电除颤操作时,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操作人员需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触碰电击电极或者被电击。
同时,需要确保患者周围的环境安全,避免因电击而引发其他意外事故。
电除颤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术,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在进行电除颤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妥善处理。
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急救技能,以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希望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电除颤操作流程,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电除颤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电除谢观看
设备改进
电除颤设备的性能不断提 高,操作更加简便、安全 、有效。
电除颤技术的重要性
提高生存率
电除颤技术能够迅速消除心脏异常节 律,恢复窦性心律,从而提高心脏骤 停患者的生存率。
改善预后
广泛应用
电除颤技术已成为医院、急救中心、 公共场所等必备的急救技能之一,对 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 义。
等。
心律失常的分类与识别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 常。
心律失常的分类
根据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
电除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电除颤的适应症
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以及难以识别的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 等。
考核标准与证书颁发
考核标准
学员需要完成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者均合格方可获 得证书。
证书颁发
由培训机构颁发《电除颤技术培训合格证书》,证明学员已 掌握电除颤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同时,学员的考核 成绩和证书信息将被记录在培训机构的数据库中,方便查询 和管理。
06
电除颤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电除颤的禁忌症
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伴有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房 扑等。此外,对于反复发生或持续存在的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等,也应谨慎使用 电除颤。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电除颤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能量和电极位置。同时,注意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如CPR等。在电除颤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电除颤操作流程完整版
电除颤操作流程完整版电除颤是一种常见的紧急医学技术,用于恢复心脏突发性停搏患者的心律。
在医院、急救车或其他医疗场所,医生和护士通常进行电除颤。
以下是电除颤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分为准备工作、评估患者、准备设备、进行电击和监测、再评估和后续管理等几个部分。
一、准备工作:1.确定事故现场的安全,确保没有危险如火灾、电击等。
2.取得清楚的医疗委托(或同意)并确保患者和家属了解电除颤的风险和效益。
3.组织一个有经验的医疗团队参与电除颤操作,其中包括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和至少一名经过训练的护士。
二、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的意识状况,进行初步的现场调查和初步判断。
2.检查患者的呼吸状态,如有需要,在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CPR)30次。
3.确定患者对自主或交流的反应,以确定是否需要电除颤。
三、准备设备:1.在患者旁边放置除颤仪,并确保其处于打开状态。
2.确保设备的电池充满,并检查电除颤仪的可用性。
3.准备清洁、干燥的电极,并确保它们和电外界连接的电缆完好无损。
4.将电极贴于患者的胸前,使它们与身体充分接触。
四、进行电击和监测:1.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所使用的电除颤仪器的类型,选择正确的除颤能量(通常是120-200焦耳)。
2.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确保无异常,然后按下电击按钮。
3.在每次电击前,确保所有人员远离患者,以避免受到电击。
4.确保有人监测患者的脉搏和心律,记录电击前后的心律图、血压和氧饱和度等关键数据。
五、再评估和后续管理:1.电击后,在30秒内重新评估患者的心律和心功能。
2.如果患者出现大幅度的生命体征改善,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恢复自主循环,提供进一步的护理。
3.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反应或改善,继续进行电除颤,按照之前的程序重复操作,必要时更换电极位置。
4.在电击后的每次CPR后,重复监测和再评估患者的心律和心功能。
5.直到患者被转移至能够提供全面护理的医疗机构,继续对患者进行有效和适时的心肺复苏,并继续监测患者的心律和生命体征。
电除颤名词解释
电除颤名词解释电除颤是一种紧急的医疗救治措施,可用于治疗心室颤动,是心肺复苏的必要手段之一。
在现代医疗中,电除颤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已成为心脏病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实施电除颤操作时,一般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医疗器械工具,这些工具的命名通常是特定的,因此需要了解一些电除颤名词解释,才能对该技术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应用。
1. 电除颤电除颤是一种使用电击的方法,用于治疗心脏颤动或心室颤动等罕见心脏疾病。
这种方法涉及到使用电极将电流传入患者的胸部,使患者的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2. 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指检测心脏气电活动的一种医学诊断技术。
该技术通过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可进一步诊断心脏病的类型,并判断心律是否正常。
3. 电极电极是指用于传递电流或测量电信号的设备。
在电除颤中,电极是将电流传入患者的胸部并检测心律的设备。
4. 除颤除颤是一种医疗手段,用于纠正心脏颤动或心律失常。
该技术涉及到使用外部电流,直接作用于心肌组织,以便使心肌组织恢复正常的收缩节律。
5.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
心律失常可以是各种心脏病的症状之一,它使得心脏无法按照正常的节奏进行收缩,从而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6. 心室颤动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可引起心脏的停搏。
在心室颤动过程中,心脏的心肌组织发生异常的震颤,导致无法按照正常的节律收缩。
7. 外部除颤器外部除颤器是一种可用于医疗现场的医疗设备,用于处理心脏颤动或心室颤动的紧急情况,其作用是在特定的时间内,为患者释放一定的电流。
8. 二次除颤二次除颤是指一个患者在接受了第一次除颤后的二次除颤。
在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如果第一次除颤未能控制住患者的心室颤动,就需要接受二次除颤。
9.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一种类似于麻醉剂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心脏骤停和心室颤动等心脏病。
利多卡因通常会减慢细胞内电活动的传播速度,从而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电除颤操作培训总结
电除颤操作培训总结电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急救技术,它通过向心脏施加电能冲击,恢复正常的心律。
为了正确有效地进行电除颤操作,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对电除颤操作培训的内容进行总结。
一、培训目的电除颤操作培训的目的是让参与者掌握正确使用电除颤器的技能,提高对心脏急症患者进行急救的能力。
通过培训,参与者应能够了解电除颤器的基本原理、正确的操作流程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二、培训内容1. 电除颤器的基本原理电除颤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电能并将其传递到心脏的设备。
培训中应对电除颤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包括电能的产生、传输和释放过程。
2. 电除颤操作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电除颤操作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电除颤器的状态和电量、准备合适的电极贴片、确认患者无意识且没有脉搏等。
3. 电除颤操作的步骤培训中应详细介绍电除颤操作的步骤,包括正确的电极贴片放置位置、设置适当的能量级别、按下电击按钮等。
同时,参与者还需学习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术以提高电除颤的成功率。
4. 安全注意事项电除颤操作涉及到高能电能的使用,因此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培训中应重点强调操作者和周围人员的安全,包括保持距离、避免接触患者和电极贴片等。
5. 实操演练培训中应安排实操演练环节,让参与者亲自操作电除颤器进行模拟训练。
通过实操演练,参与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并增强自信心。
三、培训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培训效果,可以进行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
理论考试可以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形式,考察参与者对电除颤操作的理解程度。
实操考核可以模拟真实情况,考察参与者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应对能力。
四、培训后的建议培训结束后,可以给参与者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供进一步学习和巩固。
同时,建议参与者定期进行复习和演练,以保持对电除颤操作的熟练程度。
总结:电除颤操作培训是提高心脏急症患者抢救能力的重要培训内容。
通过培训,参与者可以掌握电除颤器的基本原理、正确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电除颤技术》课件
什么是电除颤技术
电除颤技术是一种通过向心脏施加高能电流来恢复正常心律的方法。它广泛 应用于医学领域,用于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
心脏电生理基础
心脏是由心房和心室组成的肌肉器官,通过电信号调控心脏收缩与舒张。心 脏的电生理基础对理解电除颤技术至关重要。
心脏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的情况。它可分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常见的病因包括 冠心病、心肌病等。
电除颤器的构成与分类
电除颤器是由电源、电容器、电极和控制系统组成的医疗设备。根据形式和功能,电除颤器可分 为手持式、自动化和心脏起搏器兼具除颤功能等多种类型。
电除颤器的操作流程
电除颤器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阶段、电极贴附、电能设定、电除颤操作和监测评估等。正确的操 作流程对成功的除颤结果至关重要。
电除颤技术的应用
电除颤技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它在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等紧急情 况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提高患者生存率。
电除颤技术的风险及安全措施
电除颤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并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 了解风险因素,并掌握相关的急救措施。
结语
电除颤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救治心脏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我 们应该深入了解电除颤技术,提高对心脏健康的重视。
电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电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电除颤是一项在急救中至关重要的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挽救患者的生命。
为了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电除颤操作,特制定以下详细的考核评分标准。
一、操作前准备(20 分)1、环境评估(5 分)观察周围环境,确保无易燃、易爆物品,远离水源。
(3 分)评估患者周围是否有其他人员可能接触到电流,确保操作安全。
(2 分)2、患者评估(10 分)快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拍打双肩,观察有无反应。
(3 分)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不少于 5 秒但不超过 10 秒。
(3 分)观察患者胸廓有无起伏,判断呼吸情况。
(2 分)立即呼喊求助,启动急救系统。
(2 分)3、用物准备(5 分)检查除颤仪性能,电量充足,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 分)准备电极板,导电糊或生理盐水纱布。
(2 分)选择合适的能量设置。
(1 分)二、操作过程(60 分)1、体位摆放(10 分)迅速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解开衣领、腰带。
(5 分)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如手表、项链等。
(5 分)2、电极板放置(15 分)选择合适的电极板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左腋前线第 5-6肋间),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底部(胸骨右缘第 2 肋间)。
(8 分)确保电极板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中间涂抹导电糊或用生理盐水纱布垫好。
(5 分)电极板压力适中,避免压力过大造成皮肤损伤。
(2 分)3、能量选择(10 分)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和体重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
(5 分)首次单相波除颤能量一般为 360J,双相波除颤能量一般为 150-200J。
(5 分)4、充电(5 分)按下充电按钮,充电指示灯亮起,听到充电完成的提示音。
(3 分)再次确认能量选择无误。
(2 分)5、放电(10 分)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及病床,操作者两臂伸直固定电极板,使自己身体不接触患者及病床。
(5 分)大声呼喊“大家离开”,然后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的放电按钮进行放电。
急救技术 电除颤
电除颤的设备包括 除颤器、电极板、 导线等。
电除颤是通过 电击心脏使心 脏恢复正常节
律
电除颤的原理 是利用电流刺 激心脏使心脏 恢复自主节律
电除颤的原理 是利用电流刺 激心脏使心脏 恢复自主节律
电除颤的原理 是利用电流刺 激心脏使心脏 恢复自主节律
挽救生命:电除颤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可以挽救生命 提高生存率:及时进行电除颤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减少并发症:及时进行电除颤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及时进行电除颤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急救技能
推广急救设备: 推广使用电除 颤等急救设备 提高公众的急 救意识和技能
建立急救网络: 建立完善的急 救网络提高急 救效率和成功
率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急救技术-电除颤
汇报人:
目录
电除颤的基本知识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
电除颤的成功因素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电除颤的发展趋势
电除颤的基本知识
电除颤是一种通过 电击心脏使心脏恢 复正常节律的急救 技术。
电除颤的原理是通过电 击心脏使心脏的电活动 恢复正常从而恢复心脏 的正常节律。
电除颤通常用于治 疗心律失常如心室 颤动、心室扑动等 。
智能化:电除颤设备智能化自动识别心律失常并启动电除颤 无线化:无线电除颤设备便于携带和使用 便携化:小型化、便携式电除颤设备便于急救现场使用 集成化:电除颤设备与其他医疗设备集成提高急救效率和准确性
普及急救知识: 通过媒体、学 校、社区等渠 道普及急救知
识和技能
培训急救人员: 对医护人员、 志愿者等进行 专业培训提高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
观察患者: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等症状
电除颤技术-ppt课件
携用物至床旁,接通电源
连接心电监护仪
部位:右锁骨中线 第二肋下和心尖部; 涂抹导电膏,选择除颤方法,功率
操作者及周围人避免
接触床单位;电极板
充电、放电
与皮肤密切接触,保
证导电良好
观察除颤效果
除颤完毕整理用物
记录
除颤方法:同步或非同 步功率:非同步单向电 除颤360焦耳,双相200
焦耳
如室颤持续存在,应按 30:2进行持续胸外按 压5个循环后,若仍为室
病人身上的设备(避开导电体),除颤时,去除病人身上其他医疗 设备,如患者有植入性起搏器,至少避开10CM以上。
除颤的注意事项
• 操作时禁忌手带湿操作,可戴胶手套绝缘。 • 禁忌电极板对空放电及面对面放电。 • 为使能量完全传递,要用10千克的力压住,过小
的压力会灼伤电极下的皮肤。 • 给予吸氧,注意保暖。 • 动作迅速,部位准确。 • 操作结束检查设备(自动放电),俺是充电,使
其处于备用状态。
除颤的注意事项
• 最大能量充电次数不得超过15次。பைடு நூலகம்分 钟放电次数不得超过3次允许仪器有一定 的冷却时间。
除颤与CPR的联合关系
• 除颤(电击成功)通常定义为放电后终止VF 至少5秒钟
• 除颤不是重新启动心脏,除颤使心脏顿抑,暂 时使VF和其它心电停止。如果心脏仍存活, 其正常起搏点会重新放电,产生最终引起充足 血流的有效的心律。
除颤与CPR的联合关系
• 除颤成功后的最初几分钟内,多数病人表现为 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活动(PEA)几分钟,心 脏可能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因此除颤后应立 即继续CPR,直到产生再灌注。CPR能使这种心 律转变为有效灌注心律。
• 适应症:非同步除颤的绝对适应症是心室颤动。
(2024年)《电除颤技术》ppt课件
。同时,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后续护理,确保患者
顺利康复。
26
06
电除颤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2024/3/26
27
技术创新点及优势分析
高效能量转换系统
提高电能转换效率,减少能量损失,使除颤效果更显著。
2024/3/26
智能识别与自适应技术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心电信号,自动调整除颤能量和波形,提 高治疗精准度。
备,减少电磁干扰。
术中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电极片放置
能量选择
根据患者体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电极片大 小,正确放置电极片位置。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除颤 能量,一般成人首次电击能量为200J。
充电与放电
CPR配合
按下除颤仪充电按钮进行充电,充电完成 后确认所有人员未接触患者,按下放电按 钮进行电击。
呼吸抑制
电击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抑制 ,与电流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 用有关。
急性肺水肿
电击后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肺水 肿,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粉红
色泡沫痰等。
20
预防措施与建议
确保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使用导电膏涂抹电极板,确保与皮肤 紧密接触,减少皮肤灼伤的风险。
控制放电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和心电图表现,合理控 制放电时间,避免过长放电导致心肌 损伤。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初发现电击可以恢复心脏节 律以来,电除颤技术经历了多次改进 和优化,包括电极设计、能量选择、 除颤波形等方面的进步。
2024/3/26
4
原理及作用机制
原理
通过瞬间释放高能量电流,使心脏所有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中断导致心 律失常的异常折返或异位兴奋灶,从而恢复窦性心律。
2024版年《电除颤技术》ppt课件
2024年《电除颤技术》ppt课件•电除颤技术概述•电除颤设备介绍•电除颤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培训与考核要求•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目录contents01电除颤技术概述电除颤定义与原理电除颤原理电除颤是一种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严重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同时也是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方法。
电除颤定义通过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电除颤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除颤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包括设备改进、能量选择、除颤波形等方面。
现状目前,电除颤技术已经成为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常规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医院、急救中心、公共场所等,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心脏骤停、心室颤动的抢救治疗,以及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转复治疗。
禁忌症主要包括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心脏明显扩大及心功能不全者等。
操作流程简介操作前准备包括患者评估、设备检查、除颤仪准备等步骤,确保操作顺利进行。
操作步骤包括电极板放置、充电、放电除颤等步骤,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操作后处理包括继续心肺复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步骤,确保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疗。
02电除颤设备介绍设备类型及特点手动除颤器需要操作者手动控制除颤能量和放电时机,操作相对复杂,但适用于各种场景。
自动除颤器(AED)可自动识别患者心律并给出除颤建议,操作简单,适合非专业人员使用。
同步除颤器主要用于手术室等需要精确控制除颤时机的场所,可确保在心脏特定周期内进行除颤。
电极板能量选择器充电装置放电按钮设备组成部件功能01020304用于传递电能至患者胸部,有成人和儿童等不同规格。
电除颤使用技术
电除颤是一种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主要使用直流电进行除颤。
如果已开胸,可将电极板直接放在心室壁上进行电击,称胸内除颤。
将电极板置于胸壁进行电击者为胸外除颤。
以下是使用电除颤的基本步骤:
1. 按下除颤仪的开机键,开机后选择同步或非同步除颤模式。
2. 确定除颤仪的输出电流大小,如果是双向波除颤仪,通常设置为200焦耳,如果是单向波除颤仪,则设置为360焦耳。
3. 充电:按压除颤仪手柄侧方的充电钮,开始充电。
4. 放电:充电完成后,按压放电钮,脉冲电流将通过电极板,经胸壁对心脏产生电击。
电除颤主要用于治疗室颤、室扑以及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
对于其他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者,也可以考虑使用电除颤。
请注意,操作除颤仪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如果遇到相关问题,请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除颤操作流程电除颤亦称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1、遵医嘱除颤;2、迅速携除颤仪至病人床旁;3.患者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松开衣领,暴露胸部;4.开机将旋钮调至所需能量,双向波成人200J,儿童2——4J/kg;5、将导电糊涂抹至患者身上除颤部位;5.将除颤板从除颤手柄槽中取出,均匀涂上导电糊。
6.确定电极位置:右胸区域:锁骨下方,即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左胸区域:心尖部,即左腋前线第五肋间。
7.按下除颤板上充电(黄色)按钮进行充电,在显示器上显示并听见相应的声音提示后,大声提示:我要除颤,请离开。
8.在30秒内同时按下两个手柄上的放电(橙色)按钮完成一次除颤。
9.观察ECG,如有必要可遵医嘱重复除颤。
10.使用后将选择器开关旋至“断”。
11.清洁皮肤,整理床单位,助患者取于舒适的卧位。
12.清洁电极板,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并接上交流电使除颤仪充电备用。
13、洗手,记录。
二、电除颤技术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除颤器性能,及时充电,保持除颤器完好备用。
2、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
皮肤保持清洁、干燥,电极板必须涂满导电糊,以免烫伤皮肤。
若患者带有植入性起博器,应注意避开10cm.以上。
3、动作迅速,准确。
4、放电除颤时,注意患者与其他人、物绝缘。
5、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忌电极板对空放电或相向放电。
6、禁止用酒精浸湿纱布。
三、电除颤技术相关知识1、非同步除颤的指征:心室颤动、心室扑动2、同步除颤的指征: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速、室上速。
3、儿童能量选择:首次2J/kg,第二次2~4 J/kg,第三次4 J/kg。
4、对于能明确区分QRS和T波的室速,应同时同步电复律;无法区分者,采用非同步除颤。
5、电除颤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皮肤局部红斑,前胸和四肢疼痛、周围动脉栓塞等,偶有肺水肿,血压下降,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等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组成:(1)面罩(2)单向阀(3)球体(4)氧气储气阀(5)氧气储气袋(6)氧气导管(其中氧气储气阀及氧气储气袋必须与外接氧气组合,如未接氧气时应将两项组件取下。
)面罩是根据人颌面部形状制造,与面部接触部有充气囊,充气囊可在扣紧面罩时与颌面部保持密闭。
呼吸阀一端接面罩,一端接气囊,并通过活瓣与外界相通,使挤压气囊病人吸气时不向外漏气,而呼出气能顺畅地排出,不蓄积于呼吸囊内。
呼吸囊是一个弹性回复较好的橡胶囊,尾部有一个氧气接口,可由此接吸氧管,尾部开口也有一个活瓣,以保证吸气的单向性。
简易人工呼吸器简单实用,操作方便,用它可以大大提高对呼吸骤停病人及需要呼吸支持的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改善其预后。
确保简易呼吸器的完整性:简易呼吸器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做到面罩接头与简易呼吸器配套,面罩充气弹性良好,呼吸囊不漏气,活瓣不失灵,氧气接头与吸氧管对接牢固,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
准确判断病情,及时实施呼吸支持: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实施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缩短缺氧时间,防止心跳骤停,为实施气管插管赢得时间。
对于心跳骤停的病人,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应进行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然后再由麻醉医生实施气管插管。
这样既避免了在插管前的缺氧, 又可避免因缺氧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操作:(一)、评估:1.评估病人:有无自主呼吸及呼吸型态,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义齿,病人的意识、面色胸廓有无起伏、血气分析等。
助患者平卧,头后仰。
2.评估用物:简易呼吸器装置、病人适宜的面罩、储氧袋(氧源)3.自身评估: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洗手衣,帽,口罩,鞋整洁(二)、目的:1、维持和增加肺泡通气。
2、纠正低氧血症和改善氧运输。
3、减少呼吸做功。
(三)操作流程1、连接简易呼吸器与氧气(高流量8~10L/分)装置相连接,对清醒病人作解释并协助病人取适宜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时应常规备有吸引器和吸痰管,特别是那些处于昏迷的危重病人,其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易增多,因此保证吸引设备的正常运作相当重要。
如果没有吸引设备,应将头后仰并偏向一侧,使分泌物离开喉头或流出口外。
3、打开气道:解开病人衣领,腰带,操作者站于病人的头侧,手托起病人下颌,使病人头后仰(必要时用口咽通气管)4、戴面罩:在病人口,鼻部扣紧面罩,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耳垂下方下颌角处,将下颌向前上托起,用右手挤压气囊。
如果有2 人配合,则可由1 人扣紧面罩,另1人帮助挤压气囊。
5、呼吸暂停仍有心跳者的通气频率:成人以12次/分、小儿16次/分、婴儿20次/分的频率有规律的反复挤压呼吸气囊,每次充气700~1000ml(也可可按8~12 ml/ kg 估算),接储氧袋时通气量为400~600ml/min。
心跳呼吸骤停者:按CPR操作流程进行抢救,准备气管插管用物。
6、观察通气有效指征:胸廓是否起伏,紫绀减退,面色、甲床转红,血氧饱和度升高;同时应注意观察胃部是否膨胀,如下颌未能托起,则会出现此情况。
挤压气囊时应注意气流速度,感知气道是否通畅。
对于有自主呼吸的病人,可于呼气末予以正压支持通气。
如果病人呼吸减慢,则可于2 次呼吸之间进行1 次或数次人工呼吸,以免相互对抗,对病人产生不利影响。
如无效立即进行插管。
7、停止使用后清洁病人口鼻及面部,协助病人取适宜体位,整理床单位;安慰病人;整理用物,分类处理,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该法不能有效地将气道和消化道隔离,故不能防止误吸,还会诱发呕吐和误码吸。
2、避免面罩上部压住患者眼睛,面罩底部应压在下颌骨齿槽的边缘;环指或小指宜压迫患者下颌下的软组织。
3、如疗效不明显,对病情危重者需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4、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抢救过程。
相关知识:1、根据患者的年龄选用合适的简易呼吸囊面罩。
面罩一般为气垫型,气垫内压以20~30mmHg为宜。
2、双人操作法:一有用“OK”手法固定面罩,另一人固定气囊与面罩接头,同时挤压呼吸囊。
3、简易呼吸气囊及面罩消毒,拆开用清水冲去污物,1:50“84”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
4、疑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者,呼吸囊用后按传染废物处理。
心肺复苏操作规程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病患者的急诊抢救质量,规范心肺复苏操作规程,湖南省急诊科质量控制中心决定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为蓝本,参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会议精神,将心肺复苏操作规程规范如下:1.现场安全性的判定:察看周围环境,申明环境安全。
2.判定意识:判断患者意识是否丧失,应在5~10秒内完成。
(1)方法:施救者可轻拍或轻摇患者的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无反应即可判断为意识丧失;若意识丧失应立即开始现场复苏抢救,并紧急呼救以取得他人的协助。
(2)注意点:严禁摇动患者头部,以免损伤颈椎。
3.呼救:一旦确定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呼救。
(1)方法:大声叫“来人啊!救命啊!”(2)注意点:成人呼吸心跳停止,一般先呼救,后心肺复苏;而溺水、创伤、药物中毒应先CPR后呼救。
呼救时应讲清5W:when what where who why。
4.安置好患者心肺复苏体位:将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如木板上,使头、颈、躯干无扭曲;(1)方法:“同轴转动”患者,即翻动患者时务必使患者头、肩、躯干、臀部同时整体转动,防止扭曲。
(2)注意点:转动患者时,施救者跪于患者身旁,将患者近侧的手臂直举过头,拉直其双腿或使膝略呈屈曲状。
5.施救者的位置:单人心肺复苏时,施救者可站在患者左或右侧,但身体中轴应平行于患者的肩部水平;双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者身体中轴应平行于患者的乳头连线水平,人工呼吸者站于患者头侧。
6.开放气道(A):在开放气道时,不主张盲目清除异物,如能清楚看到患者口中异物或呕吐物,应用手指将其挖出。
(1)方法:①压额举颌法: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一手置患者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除拇指外)的手指置于下颌骨部分接近下颌的地方,将下颌抬高。
②下颚推前法:施救者位于患者头侧,两肘置于患者背部同一水平面上,抓住患者下颚角并用双手向上提,将下颚向前移动,两拇指可将下唇下拉,使口腔通畅。
(2)注意点:①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经免阻塞气道;②不能过度上举下颌,以免口腔闭合;③为以防不测,清除口腔内异物时,应戴上手套或用纱布包裹手指;④顺利开放气道后,下颌骨与耳垂连线应与地面垂直。
7.判断有无自主呼吸:(1)方法: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判断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即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用耳及面部贴近患者口鼻,分别听和感觉患者呼吸道有无气流声及气体呼出,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2)注意事项:评价呼吸时,救助者双手仍保持开放气道手法,评价时间10秒-----心中默数1001-1010。
8.重建呼吸(B):每分钟10-12次的速度,共2次。
方法:①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者保持气道开放的手法,以置于前额处手的拇、食指轻轻捏住患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将嘴张大,用口唇包住患者口部,用力将气体吹入,每次吹气后即将捏鼻的手指放松,同时将头转向患者胸部,以吸入新鲜空气并观察患者被动呼气。
每次吹气的潮气量为10ml/kg(大约700ml—1000ml),而且应该以2秒钟给予。
吹气频率,成人10-12次/分,婴儿及儿童18-20次/分。
②口对鼻人工呼吸:适用于口部外伤或张口困难的患者。
施救者一手将患者额向后推,另一手将颏部上抬,使上下闭拢,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将口唇包住患者鼻孔,用力吹气。
吹气后放开患者口唇使气呼出。
其余操作与口对口吹气相同,但吹气阻力较口对口大。
9.重建循环(C):(1)方法:①触摸颈动脉(限专业人员:触摸颈动脉,同时判断呼吸,时间10秒——数1001---1010),如无搏动,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②确定按压部位:用以下方法:施救者用靠近患者腿部的手的食指和中指,先找出患者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肋骨下缘,然后沿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将中指紧靠胸骨切迹处,食指紧靠中指。
将另一手的掌根(长轴与患者胸骨长轴一致)紧靠前一手的食指置于胸骨上,然后将前一手置于该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手指并拢、分开或互握均可,但不得接触胸壁。
③按压方法:施救者双肘伸直,借身体和上臂的力量,向脊柱方向按压,使胸廓下陷4~5cm,然后迅即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使心脏舒张,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掌根部不行离开按压部位,以防位置移动,但放松应充分,以利血液回流。
按压频率100次/分。
④按压与通气的协调:A.一人操作:现场只有一个抢救,与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即连续吹气2次,按压30次,两次吹气间不必等第一口气完全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