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第四

合集下载

《诗经》全文讲解大全

《诗经》全文讲解大全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尤其是从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周王朝及各诸侯国横征暴敛﹐攻伐兼并﹐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诗经?国风》中的许多诗篇就反映了这一时代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人民的不满﹑怨愤和反抗情绪。如《魏风》中的《伐檀》﹐写一群伐木者边劳动边歌唱﹐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领主们作了愤怒斥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硕鼠》更痛斥那些剥削者为大老鼠。《国风》中还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繁重的劳役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如《唐风鸨羽》写没完没了的王事迫使人民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赡养父母。《魏风陟岵》写一行役者望乡思家﹐回忆起父母兄长的嘱咐﹐叫他自己当心﹐不要死在异乡﹐《邶风击鼓》﹑《王风扬之水》等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伴随着徭役﹑兵役的苛重﹐因而出现离人思妇之作﹐士兵们厌战思家﹐妻子们怀念征人。这一类作品有《召南殷其雷》﹑《卫风兮》﹑《王风君子于役》 《豳风》东山等。《东山》写一士兵出征已久﹐役满还乡时心情。他想到家园可能已经荒废﹐心里感到悲哀﹐但是他仍执着地怀念家乡﹐深沉感人。
第二节 生民之什
生民、行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
第三节 荡之什
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昂、召旻;

第一节 周颂清庙之什
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
第二节 周颂臣工之什
第一〇节 唐风
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侯文华老师古代文学史】诗经-第四章 征役诗

【侯文华老师古代文学史】诗经-第四章 征役诗

第四章征役诗描写战争与徭役。

与周王室平定叛乱、抵御外族入侵和频繁的诸侯兼并战争有关。

既有西周初年的,也有西周晚期和春秋时代的,尤以后者为多。

西周晚期,王室衰微,戎狄交侵,征战不休。

平王东迁之后,诸侯兼并,战争频仍,征役繁重,民不聊生。

(一)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赫赫战功,或表现同仇敌忾、抗敌御辱的气概,充满战斗激情。

《大雅·江汉》、《常武》;《小雅·出车》、《六月》、《采芑》……多是宣王时期作品。

小雅·出车《毛诗序》:“《出车》,劳还率也。

”周宣王臣南仲北伐玁狁事。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战前紧急动员)我出我车,于彼郊矣。

/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行军至郊,气势凛然)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军容盛大,信心充盈)昔我往矣,黍稷方华。

/今我来思,雨雪载涂。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凯旋归来。

略过战争过程,避实就虚)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兴)/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思妇闺怨)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眼前景)/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胜利的喜悦,对将帅歌颂)(一)参战的激情、对主将的歌颂,与军旅生活的劳苦、征夫厌战以及思妇的闺怨纠缠在一起。

周人对战争的复杂态度。

(二)略掉战斗过程的惨烈,只写出征前和凯旋后。

周人不尚杀伐。

(三)关注内心。

场面刻绘与复杂幽微的心理描写交相融合。

《秦风·无衣》《毛诗序》:“《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

”非也。

美,而非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清·陈继揆“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主要内容

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主要内容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五千年文明的记忆”。

它是中国诗歌的开端,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伦理道德、生活心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丰富多样的内容。

其中,第四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了《国风》和《周南》两个篇章。

《国风》《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是以各个诸侯国的民间歌谣为主体的篇目。

它记录了当时中国各个地区的社会状况、人民的生活、道德风尚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迁。

在这其中,有一些篇章被认为是经典常谈:1.《关雎》:这是《国风》中的第一首篇章,描绘了妇女对爱情的期盼和对男子的悲伤。

2.《卷耳颂》: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人心不同、社会不和等。

3.《鹿鸣》:以婚姻为主题,描绘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状况。

4.《桃夭》:描绘了当时桃花盛开的春天,以及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

《周南》《周南》是诗经中的另一个重要篇章,它主要以爱情和女性的心情为题材,表达了女子们对爱情的向往、对婚姻的期望以及对家庭的渴望。

在这其中,有一些篇章也被视为经典常谈:1.《关雎》:描述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男子的依赖。

2.《葛覃》:描绘了女子们对婚姻的期待和对家庭的喜悦。

3.《白华》:表达了女子对婚姻的祝福和对爱情的执著。

4.《采薇》:描述了女子对爱情的忧伤和无奈。

以上仅仅是《国风》和《周南》中的一部分,这两个篇章记录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面貌以及人民的感情和生活状态。

诗经的另外两个主要篇章包括《齐风》和《秦风》,也各自有着独特的主题和内容。

诗经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内容不仅体现了当时的人文风貌、道德伦理,还是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通过对诗经的学习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和价值观念,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思考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主要内容

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主要内容

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主要内容一、诗经概述1.1 诗经的历史背景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成书于周朝初期。

它是诗歌、音乐和舞蹈的综合体,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1.2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诗经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后世文人的创作源泉,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和礼仪活动中。

二、诗经的体裁划分2.1 风风是诗经的主要体裁,共收录了160篇。

风是古代各国宴饮时演唱的歌曲,记录了政治、军事、婚姻等方面的事务。

2.2 雅雅是诗经的次要体裁,共收录了31篇。

雅是古代重大礼仪中演唱的歌曲,体现了国家礼仪和贵族生活。

2.3 颂颂是诗经的另一主要体裁,共收录了6篇。

颂是国家宴会和祭祀时演唱的歌曲,表达了君王赞美与祝福的情感。

三、诗经的主要内容3.1 《国风》《国风》是风体的一部分,共收录了15篇,反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

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蒹葭》、《桃夭》等。

3.2 《周南》《周南》是风体的一部分,共收录了11篇,主要描述了当时的农村生活、爱情和婚姻。

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关睢》、《采薇》等。

3.3 《召南》《召南》是风体的一部分,共收录了4篇,主要记录了商周时期召陵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动态。

3.4 《邶风》《邶风》是风体的一部分,共收录了6篇,主要描述了邶国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

3.5 《鄘风》《鄘风》是风体的一部分,共收录了4篇,主要反映了鄘国的政治和军事情况。

3.6 《魏风》《魏风》是风体的一部分,共收录了9篇,主要描述了魏国的政治和军事状况。

3.7 《唐风》《唐风》是风体的一部分,共收录了31篇,主要描写了唐国的政治、军事和生活状况。

3.8 《秦风》《秦风》是风体的一部分,共收录了4篇,主要记录了秦国的政治和军事动态。

3.9 《陈风》《陈风》是风体的一部分,共收录了5篇,主要描述了陈国的政治和军事状况。

3.10 《小雅》《小雅》是雅体的一部分,共收录了15篇,主要记录了贵族的生活和情感。

《诗经》四

《诗经》四

《诗经》中反映的战争
开国战争 对外战争 对内镇压叛乱的战争
豳风·破斧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 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东征,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东征,四国 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四国 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Fra bibliotek意识流
意识流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 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 也强调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因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它能使 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 这一概念进入文学领域,作用于作家的创作,从而导致“意 识流”文学的产生。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 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 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 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 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 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1)抒发保家卫国的自豪感,表现同仇敌忾 )抒发保家卫国的自豪感, 的精神 。 (2)表现抵御外侮和思家恋亲的矛盾心情。 )表现抵御外侮和思家恋亲的矛盾心情。 (3)表现厌战情绪,对战争充满怨恨之情。 )表现厌战情绪,对战争充满怨恨之情。
《采薇》
1、《毛诗序》认为《采薇》是文王遣戍役之诗。 、 毛诗序》认为《采薇》是文王遣戍役之诗。 这种说法是否可信,为什么? 这种说法是否可信,为什么? 2、诗的前三章以“采薇”起兴,有何意味? 、诗的前三章以“采薇”起兴,有何意味? 3、诗的前三章与第四、五章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 、诗的前三章与第四、 同? 4、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的表达到底好在哪里? 霏。”的表达到底好在哪里?最后一章所表达的感 情到底是乐还是哀? 情到底是乐还是哀?

《经典常谈》名著知识点梳理

《经典常谈》名著知识点梳理
的“浩然之气”;《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
经典常谈之
史部
史部收录了15个大类的史书,朱自清先生挑选了 《战国策》《史记》《汉书》三部。
《战国策》第八 缘起于战国时代,朱自清先生用通俗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春秋末年列国纷争的 盛况。最后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等“战国七雄”相互之间战乱不 断硝烟弥漫的局面。为了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便显得十分重要,游 说之士便应运而生,也叫策士。根据对最强大的秦国的态度不同,策士们形成了 “合纵”、“连横”两个派别,代表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苏秦、张仪,都以能言 善辩巧舌如簧而著称。用编者刘向的话来讲,《战国策》就是记录了战国时代“ 高才秀士”们“奇策异智”的一部重要古史。
经典常谈之
史部
史部收录了15个大类的史书,朱自清先生挑选了 《战国策》《史记》《汉书》三部。
经典常谈之
史部
《史记》《汉书》第九
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可称为正史的源头。
《史记》共130篇,有12本纪,记帝王政迹、列传,但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
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诗经》第四 《诗经》是在五经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部。诗的源头是歌谣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后来有了 文字,人们便将歌谣记录下来,形成最初的诗。到了战国时代, 贵族渐渐衰落,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失传,但是还有 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形成了《诗经》。到了儒家这里, 孔子用“思无邪”一句话概括“诗三百”,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 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成为儒家五经之一,主要作 教化之用。而教化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六义”上,所谓的风 、雅、颂、赋、比、兴。
三《礼》 第五 《周礼》《仪礼》《礼记》三礼的根本是“礼治” ,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为礼为治乱的 根本。那什么叫做礼治呢?儒家说每个人一味地满足自 己的欲望,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要解决这一问题,就 得定出森严的等级制度、长幼次序,是所谓“天地君亲 师”等,这便是礼治主义。由此引申出一切日常生活都 有了一套程序和规矩。甚至王道不外乎人情,礼也是王 道的一部分。此外,从来礼乐并称,但其实乐附属于礼 ,是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的,因为乐可以让人平心静气 ,互相和爱,有改善人心、移风易部收录楚辞、词曲等5个大类物的著作,朱自清先生选取了辞赋、诗、 文三个部分。

诗经第四章节概括

诗经第四章节概括

诗经第四章节概括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从商朝至春秋时期的诗歌。

第四章节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了许多经典的诗篇。

本文将对《诗经》第四章节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诗经》第四章节概述第四章节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包括了十五篇不同的诗歌作品。

这些作品涵盖了各种主题,描绘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诗篇的内容和主题。

《采薇》1.诗篇内容:《采薇》是一首讲述爱情的诗歌,描绘了一个男子追求心爱女子的情景。

2.诗篇主题:爱情与追求。

《采苓》1.诗篇内容:《采苓》是一首描写农事和生活的诗歌,描述了人们在秋天采集草药的情景。

2.诗篇主题:农事和生活。

《采葑》1.诗篇内容:《采葑》是一首关于宴会的诗歌,描绘了人们聚集在一起享受美食和音乐的场景。

2.诗篇主题:宴会与快乐。

《采蕈》1.诗篇内容:《采蕈》是一首关于采集蘑菇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在山野中寻找美味佳肴的愉悦。

2.诗篇主题:探索与发现。

1.诗篇内容:《湛露》是一首描写早晨景色的诗歌,描述了清晨的露水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2.诗篇主题:自然与美丽。

《湛露》1.诗篇内容:《湛露》是一首描写早晨景色的诗歌,描述了清晨的露水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2.诗篇主题:自然与美丽。

《湛露》1.诗篇内容:《湛露》是一首描写早晨景色的诗歌,描述了清晨的露水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2.诗篇主题:自然与美丽。

《湛露》1.诗篇内容:《湛露》是一首描写早晨景色的诗歌,描述了清晨的露水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2.诗篇主题:自然与美丽。

《湛露》1.诗篇内容:《湛露》是一首描写早晨景色的诗歌,描述了清晨的露水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2.诗篇主题:自然与美丽。

《湛露》1.诗篇内容:《湛露》是一首描写早晨景色的诗歌,描述了清晨的露水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2.诗篇主题:自然与美丽。

《湛露》1.诗篇内容:《湛露》是一首描写早晨景色的诗歌,描述了清晨的露水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经典常谈》的内容

《经典常谈》的内容

《经典常谈》的内容内容概括《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容易激发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亲近经典,了解经典。

可以说,《经典常谈》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经典常谈13篇概括1、《〈说文解字〉第一》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2、《〈周易〉第二》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3、《〈尚书〉第三》《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

4、《〈诗经〉第四》春秋时通行赋诗;孔子时代,用《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5、《三礼第五》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

汉代的“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

6、《〈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

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谷梁均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

7、《四书第七》《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

诗经第四的主要内容

诗经第四的主要内容

诗经第四的主要内容一、引言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汇集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声音和情感。

其中,诗经第四是其中的一篇,它所描述的内容涉及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情感、道德观念等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诗经第四的主要内容,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解读。

二、《诗经第四》的背景与情境《诗经第四》是《诗经》中的一篇,它是由我国古代诗人所创作的。

《诗经第四》记录了古代人们在农田劳作中的辛勤,以及他们对其劳动成果的期待与渴望。

它展现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特点和农民生活的真实面貌。

三、《诗经第四》的主要内容1. 描述辛勤劳作的场景《诗经第四》首先描述了古代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

他们身穿轻便的衣物,挥汗如雨,在艰苦的劳动中辛勤耕作。

他们手持农具,犁田播种,努力耕耘着土地。

随着他们的劳作,农田逐渐变得肥沃,种子也生根发芽。

2. 对丰收的期待与渴望古代农民在劳作的同时,也对丰收充满了期待与渴望。

他们希望自己的辛勤努力能够得到回报,希望农田能够收获丰美的庄稼。

他们祈祷着,希望神灵能够眷顾他们,保佑农田能够丰收。

3. 对社会和谐的追求《诗经第四》中还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他们希望整个社会能够和睦相处,人们能够互相帮助、关心、尊重。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家能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4.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经第四》中,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得到了体现。

他们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够换来丰裕的生活,过上富足、安宁的日子。

他们渴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继承他们的劳动成果,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诗经第四》的意义与价值1. 倡导勤劳与勤俭美德《诗经第四》通过描绘古代农民的辛勤劳作,倡导了勤劳与勤俭美德。

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够获得丰收与富足的生活。

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 弘扬团结与和谐之风《诗经第四》崇尚社会的和谐与团结,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尊重和帮助。

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保持团结与和谐,营造一个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环境。

《诗经》第四读书笔记

《诗经》第四读书笔记

《诗经》第四读书笔记The Book of Songs, also known as the Classic of Poetry, is the earliest anthology of Chinese poetry.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tradition and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诗经》,也称为《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

它是中国文学传统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s of The Book of Songs is its thematic range,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topics such as love, politics, nature, and morality. The poems in this collection reflect the thoughts, feeling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people in ancient China. 《诗经》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其主题的广泛性,涵盖了爱情、政治、自然和道德等多种主题。

这些诗歌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经历。

The Book of Songs is also known for its use of simple and direct language, which makes it accessible and relatable to reader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straightforwardness of the verses enables readers to connect with the emotions and sentiments expressed in the poems, creating a timeless appeal. 《诗经》以其简单直接的语言而闻名,这使它对不同背景的读者来说更加通俗易懂。

经典长谈诗经第四600字读后感

经典长谈诗经第四600字读后感

经典长谈诗经第四600字读后感篇一:《<经典常谈·诗经>读后感》哇塞!最近我读了《经典常谈·诗经》,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你们知道吗?《诗经》就像是一个古老的宝藏盒子,一打开,里面全是闪闪发光的宝贝。

它可不是一般的书,那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呀!在书里,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

他们有的在田里辛苦劳作,汗水湿透了衣衫;有的在河边洗衣,欢声笑语回荡在空中。

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的生活,有辛苦的时候,也有快乐的时光。

比如说《关雎》这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难道不像我们班上那些调皮的男生偷偷喜欢漂亮女生的样子吗?哎呀,想想都觉得有趣。

还有《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这不就是在痛斥那些贪婪的坏人,就像偷吃我们糖果的大老鼠一样可恶!读着《诗经》,我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古代,和那些古人一起经历着喜怒哀乐。

我会为他们的爱情感动,为他们的遭遇伤心,也会为他们的勇气鼓掌。

这感觉,难道不像在看一场超级精彩的电影吗?我就在想啊,咱们老祖宗怎么这么厉害,能写出这么动人的诗歌?他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却能把自己的心情和生活写得这么生动。

这可比我们现在天天玩游戏有意思多啦!《诗经》里的诗歌,有的像温柔的春风,轻轻拂过我的心田;有的像热烈的夏日,让我心潮澎湃;有的像凉爽的秋风,带来一丝忧伤;有的像寒冷的冬雪,让我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这样的文化瑰宝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把《诗经》里的智慧传承下去吗?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好好读《诗经》,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让这些宝贝永远发光发亮!总之,读了《经典常谈·诗经》,我收获满满,它让我看到了古代的美好,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诗经》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智慧和力量!篇二:《<经典常谈>之<诗经>读后感》嘿,朋友们!你们知道《诗经》吗?最近我读了朱自清先生写的《经典常谈》里关于《诗经》的部分,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深呐!《诗经》就像是一座古老的宝藏库,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珍贵的宝贝。

《诗经》第四的主要内容

《诗经》第四的主要内容

《诗经》第四的主要内容The main content of the Fourth Book of Odes in the Book of Songs, also known as the "Daya" or "Great Odes," is centered around the theme of courtship and love. 《诗经》第四本《大雅》或称《大颂》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追求与爱情这一主题展开的。

The poems in this sec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depict the emo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courtship, marriage, and love, and they provide a valuable glimpse in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norms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这一部分的诗歌描绘了追求、婚姻和爱情的情感和经历,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窥视古代中国社会的社会和文化规范的视角。

The Fourth Book of Odes is notable for its portrayal of the courtship and marriage rituals of the time and for its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associated with love and relationships. 第四本《大雅》以其描绘当时追求和婚姻仪式的描绘以及对与爱情和人际关系相关的情感的表达而引人注目。

The poems in this sec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reflect the cultural values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and they provide a window into the romantic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s of the people of that time. 《诗经》中这一部分的诗歌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风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窥视当时人民的浪漫和情感经历的窗口。

《诗经》第四的诗序

《诗经》第四的诗序

《诗经》第四的诗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第四篇是被称为《大雅》中的《采蘩》。

在《诗经》中,每一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意义,而每一篇的诗序也都会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诗经》第四的诗序。

《采蘩》这篇诗是一首描写狩猎的歌谣,表达了古代人们对狩猎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述和优美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狩猎的场景和体验,让人仿佛置身感受到了狩猎带来的刺激和乐趣。

而在《采蘩》的诗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评价。

诗序中往往会包含作者的创作背景、意图和情感,以及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和评价,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诗序,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诗歌的内涵和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意志,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第二篇示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许多珍贵的古代诗歌作品。

其中的第四首诗篇虽然不是最为著名,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却有着独特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诗经》第四的诗序。

《诗经》第四的诗序是关于《常棣之什·载弥望》的。

载弥望是一个古代儿童诗歌集,里面记载了一些古代儿童时期的生活和情感。

载弥望的作者不详,但从其风格和内容来看,应该是出自一个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深刻理解的古代智者之手。

《诗经》第四的诗序中描述了作者写作这些诗歌的背景和动机。

作者说,他之所以写作这些儿童诗歌,是因为他希望通过这些诗歌来唤起人们对于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感悟。

他认为,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最纯真、最天真的阶段,通过这些诗歌可以让人们重新感受到那种纯真和天真的美好。

在《诗经》第四的诗序中,作者还描述了他创作这些诗歌的过程和心情。

他说,他在写作这些诗歌的时候,常常会沉浸在自然之中,倾听风吹草动,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量。

他会在清晨的阳光下写作,静静地等待灵感的降临。

他会在夜晚凝望星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经典常谈第四章诗经阅读笔记

经典常谈第四章诗经阅读笔记

经典常谈第四章诗经阅读笔记《诗经》嘛,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感觉上就像是古代人写的那些“吐槽大会”一样,简直就是当时的“朋友圈”呀。

说实话,第四章的内容,其实挺有意思的,甚至可以说它是《诗经》里的“情感大爆炸”,各种爱恨情仇都能在这里找到影子。

看这本书的时候啊,别想着要啥高大上的文学分析,反正就是古人写的一些生活琐事,夹杂着他们的情感波动。

你要是去细看那些字,简直能把你带进那个时代,感受他们的心跳。

你看啊,第四章的诗歌不光是描述爱情、友情,甚至还涉及到“吃饭问题”,不信你可以翻翻看。

一开始,诗里就给我们展示了一种特别强烈的感情对比。

比如说那些写“求爱”的诗,真的是让你感觉到,古人也不过是觉得“爱就爱了,不爱就算了”。

有时候嘛,那种直接了当的方式,也挺让人意外的。

没有那么多迂回的曲折,真的是一言不合就“撩”了!就像今天你发个表情包,心里想的是“我喜欢你啊”,古人就可能一句话就把心事全说出来了。

就像《关雎》那首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开场就给你一种非常温柔的画面感,好像能看到河里的小鸟在轻轻歌唱,唤起了某种情感共鸣。

想当年,要是我也能这样浪漫,估计就不会错过那么多“机会”了吧。

再说说诗中的爱情吧,这些古代的“情感表达”就像是一个大锅,里面啥都有,甜蜜的、心酸的、忧伤的。

你想啊,古人也会因爱生恨,气得想把全世界推倒。

但说真的,那些诗歌真的是情感表达的“高峰”!它们不像我们今天的情书那么“套路”,反而有点“自然而然”的感觉。

比如《桃夭》那首诗,简直把美人儿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是告诉你,人家长得好看得不行,笑容灿烂得简直能把太阳都比下去。

别说这些话很浪漫,我觉得古人都不会觉得害羞,反而会觉得这才是对爱情最真实的表达吧。

接下来就是那些“离愁别绪”了,哎呀,讲真,这种东西不管是几千年前还是今天,都是大家心里的一块“痛”。

别看古人写诗时那么“洒脱”,背后可是有着满满的情感呢。

就像《蒹葭》那样,它写的可是“远远望去,一片蒹葭苍苍”的场景,那感觉就像是爱情的影像渐行渐远,心里一阵阵空落落的。

经典常谈诗经第四知识点

经典常谈诗经第四知识点

经典常谈诗经第四知识点
哇塞,咱今天来聊聊《经典常谈》里诗经的第四知识点呀!诗经里那一首首诗歌,就像是时间长河里闪闪发光的宝石呢!你看啊,就好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短短几个字,就把那美好的场景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对吧?
诗经里的情感表达那叫一个丰富啊!有的热烈奔放,有的含蓄婉转。


如说《氓》,那里面女子的情感变化,从一开始的满心欢喜到最后的伤心绝望,真的是让人感同身受啊!“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句话不就是对爱情中男女不同的绝妙写照吗?这不就好像生活中有的男人可以轻易放下感情,而女人却总是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嘛!
还有那些描写劳动场面的诗,生动极了!“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代人们在田间欢快劳作的情景。

这多像我们现在工作的时候,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一项任务,那种热火朝天的氛围呀!
诗经的语言也特别美呢!简洁而又韵味十足。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多美的词句啊,光读着就觉得心情特别好。

这就好像春天里那一朵朵盛开的桃花,那么娇艳,那么迷人,难道不是吗?
总之啊,诗经真的是太有魅力啦!它就像是一个无尽的宝藏,等着我们
去挖掘,去发现其中更多的精彩。

每一次读诗经,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感受,真的太神奇啦!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一直去品味和传承呀!。

诗经第四原文

诗经第四原文

诗经第四原文一、诗经第四概述诗经第四是《诗经》中的第四首诗,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

该诗以淡泊的语言表达了爱情的甜蜜和忧愁,以及情侣之间的温暖与欢乐。

二、诗歌内容诗经第四的诗句非常简短,却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下面是该诗的全文原文:采葛不秀兮,葛以为茂。

予行其采兮,予送之子桑之落也。

采葵而藟兮,葵亦黄矣。

予行其藟兮。

予送之子于巷也。

采薇采薇兮,薇亦白矣。

予行其薇兮。

予送之子于涧谷也。

诗经第四的诗歌内容非常简洁,诗中描述了男子采摘了茂盛的葛藤,然后将采摘的葛藤送给身边的女子。

接下来的几句诗描述了男子采摘了黄色的野葵,并将它们送给女子。

最后几句诗描述了男子采摘了白色的野薇,并将薇送给女子。

三、诗歌解析1. 男子的动作诗经第四首中描述了男子采摘了葛藤、野葵和野薇。

这一系列动作可以理解为男子对女子的表达和示爱。

男子用自己的双手去采摘这些花草,并将它们送给女子,传递着对她的爱和关怀。

2. 花草的象征意义在诗经第四的诗歌中,采摘的葛藤、野葵和野薇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葛藤象征着茂盛和繁荣,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美好未来的祝福和期待。

野葵象征着黄色,寓意着阳光和温暖,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深情厚意。

野薇则象征着纯洁与美丽,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和珍视。

3. 爱情的深邃诗经第四首中的诗歌虽然简短,却透露出深深的爱情。

男子用心思采摘这些花草,并将它们送给女子,表达了对她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歌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男子沉浸在爱情之中,用心呵护女子的情感。

四、诗中意境诗经第四首通过描绘男子采摘花草的动作,以及花草的象征意义,创造了一种美好的意境。

整首诗词虽然简洁,却通过寥寥数语描摹出男子对女子的深情和珍视。

这种简洁而又深情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和温暖。

五、结尾语诗经第四首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通过男子采摘花草的动作,以及花草的象征意义,烘托出美好的意境。

这首诗歌虽然字数不多,却能唤起读者对爱情的感悟与感受。

诗经第四首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男子对女子的深情厚意,无论是情感的细腻表达还是诗歌的意境创造,都让这首诗歌成为《诗经》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诗经第四读后感

诗经第四读后感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情感,每一次阅读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以下是关于《诗经》第四次阅读后的一些感想:
读完《诗经》的第四部分,我对其中所展现的人性、情感和生活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些古老的诗歌中,我看到了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亲情的珍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其中,一些诗歌表达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如《关雎》中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力量。

而《氓》则描绘了女子被遗弃后的悲痛,使我对爱情的复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诗经》中也有许多描写亲情的诗歌,如《凯风》中孝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让我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这些诗歌反映了人们对家庭的重视和对亲人的关爱。

同时,《诗经》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如《采薇》中对采薇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它的生机和力量。

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使我更加敬畏和欣赏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通过阅读《诗经》的第四部分,我不仅领略了古代人们的情感世界,也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它让我明白,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对自然的感悟,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总的来说,《诗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作品,每一次阅读都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和感悟。

我将继续品味这部经典之作,从中汲取更多的人生智慧。

希望你也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收获。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讨论的内容,欢迎随时与我交流。

《诗经》第四的诗序

《诗经》第四的诗序

《诗经》第四的诗序:
《诗经》第四篇是《蒹葭》,其诗序如下:
《蒹葭》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凄清落寞的思想感情。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四句是以景起兴,后四句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缠绵,委婉动人,风韵别致。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追求“伊人”而不得的痴情男子,他不畏艰险,上下求索,即使面对“伊人”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的困境,也痴心不改,仍反复追求,直至惆怅而不得。

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求之不得凄清落寞的思想感情。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蒹葭》这首诗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意境,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蒹葭》这首诗序的理解多种多样,需要结合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解读。

《诗经》第四

《诗经》第四

《诗经》第四内容概述今《诗经》共三百十一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诗,实存三百零五篇。

由来:诗的源头是歌谣。

歌谣可分徒歌和乐歌,徒歌随口唱,乐歌随乐器唱。

歌谣的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叫复沓。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

乐工收集天下歌谣以供贵族祭祖、宴饮等,战国时,贵族没落,乐工流离,乐谱也渐渐亡失,流传下来的便是《诗经》。

发展历程:①春秋时宴饮通行赋诗,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等。

②孔子时代,诗篇的本义渐渐模糊,于是孔子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都说到“诗言志”,“志”便指教化而言。

③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

诗序:以史证诗的思想,最先体现在《诗序》里。

《诗序》有《大序》和《小序》。

《大序》是总论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所谓“六义”上。

《大序》只解释了风雅颂。

赋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兴是“主文而谲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谲谏”。

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做兴。

《小序》是毛氏两人所作。

及至郑玄,按着《诗经》中的国别和篇次,系统的附合史料,编成了《诗谱》,差不多给每篇诗确定了时代。

同步练习一、填空1.诗的源头是_____。

歌谣可分为______和乐歌。

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

其中______的节奏更规律化些。

2.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_____,也叫______。

3.有了文字以后,大概是_____将那些歌谣纪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4.春秋时的太师们保存下带着乐谱的唱本;唱词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做________。

5.“诗言志”是一句古话,“志”关联着______或______。

6.春秋时宴饮通行赋诗,当时都从诗篇里______,即不管上下文的意义,只将一章中一两句拉出来,就当前的环境,作________,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上。《大序》只解释了风、雅、颂。说风是风化(感化)、讽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颂是形容盛德的意思。这都是按着教化作用解释的。照近人的研究,这三个字大概都从音乐得名。风是各地方的乐调,《国风》便是各国土乐的意思。雅就是“乌”字,似乎描写这种乐的呜呜之音。雅也就是“夏”字,古代乐章叫作“夏”的很多,也许原是地名或族名。雅又分《大雅》《小雅》,大约也是乐调不同的缘故。颂就是“容”,容就是“样子”;这种乐连歌带舞,舞就有种种样子了。风、雅、颂之外,其实还该有个“南”。南是南音或南调,《诗经》中《周南》《召南》的诗,原是相当于现在河南、湖北一带地方的歌谣。《国风》旧有十五,分出二南,还剩十三;而其中邶、鄘两国的诗,现经考定,都是卫诗,那么只有十一《国风》
《诗序》有《大序》《小序》。《大序》好像总论,托名子夏,说不定是谁作的。《小序》每篇一条,大约是大、小毛公作的。以史证诗,似乎是《小序》的专门任务;传里虽也偶然提及,却总以训诂为主,不过所选取的字义,意在助成序说,无形中有个一定方向罢了。可是《小序》也还是泛说的多,确指的少。到了郑玄,才更详密地发展了这个条理。他按着《诗经》中的国别和篇次,系统地附合史料,编成了《诗谱》,差不多给每篇诗确定了时代;《笺》中也更多地发挥了作为各篇诗的背景的历史。以史证诗,在他手里算是集大成了。
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
,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但记录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他们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歌谣便是这么写下来的。我们知道春秋时的乐工就和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一样,老板叫作太师。那时各国都养着一班乐工,各国使臣往来,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太师们不但得搜集本国乐歌,还得搜集别国乐歌。不但搜集乐词,还得搜集乐谱。那时的社会有贵族与平民两级。太师们是伺候贵族的,所搜集的歌儿自然得合贵族们的口味;平民的作品是不会入选的。他们搜得的歌谣,有些是乐歌,有些是徒歌。徒歌得合乐才好用。合乐的时候,往往得增加重叠的字句或章节,便不能保存歌词的原来样子。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
《诗经》第四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
[参考资料]顾颉刚:《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古史辨》第三册下)。顾颉刚:《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同上)。朱自清:《言志说》(《语言与文学》)。朱自清:《赋比兴说》(《清华学报》十二卷三期)

“诗言志”是一句古话;“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春秋时通行赋诗。在外交的宴会里,各国使臣往往得点一篇诗或几篇诗叫乐工唱。这很像现在的请客点戏,不同处是所点的诗句必加上政治的意味。这可以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等,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断章取义是不管上下文的意义,只将一章中一两句拉出来,就当前的环境,作政治的暗示。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宴晋使赵孟于垂陇,赵孟请大家赋诗,他想看看大家的“志”。子太叔赋的是《野有蔓草》。原诗首章云:“野有蔓草,零露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子太叔只取末两句,借以表示郑国欢迎赵孟的意思,上文他就不管。全诗原是男女私情之作,他更不管了。可是这样办正是“诗言志”;在那回宴会里,赵孟就和子太叔说了“诗以言志”这句话。
。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
;又说诗可以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发泄牢骚,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
。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那个“志”便指教化而言。
但春秋时列国的赋诗只是用诗,并非解诗;那时诗的主要作用还在乐歌,因乐歌而加以借用,不过是一种方便罢了。至于诗篇本来的意义,那时原很明白,用不着讨论。到了孔子时代,诗已经不常歌唱了,诗篇本来的意义,经过了多年的借用,也渐渐含糊了。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最有权威的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都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加厉了。
毛氏有两个人:一个毛亨,汉时鲁国人,人称为大பைடு நூலகம்公;一个毛苌,赵国人,人称为小毛公。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是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他们都是以史证诗。他们接受了孔子“无邪”的见解,又摘取了孟子“知人论世”
的见解,以为用孔子的诗的哲学,别裁古代的史说,拿来证明那些诗篇是什么时代作的,为什么事作的,便是孟子所谓“以意逆志”
。其实孟子所谓“以意逆志”倒是说要看全篇大意,不可拘泥在字句上,与他们不同。他们这样猜出来的作诗人的“志”,自然不会与作诗人相合;但那种志倒是关联着政治教化而与“诗言志”一语相合的。这样的以史证诗的思想,最先具体地表现在《诗序》里。
了。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商颂》经考定实是《宋颂》。至于搜集的歌谣,大概是在二南、《国风》和《小雅》里。
赋、比、兴的意义,说数最多。大约这三个名字原都含有政治和教化的意味。赋本是唱诗给人听,但在《大序》里,也许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的意思。比、兴都是《大序》所谓“主文而谲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谲谏”。说的人无罪,听的人却可警诫自己。《诗经》里许多譬喻就在比兴的看法下,断章断句地硬派作政教的意义了。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作兴。《毛传》只在有兴的地方标出,不标赋、比;想来赋义是易见的,比、兴虽都是曲折成义,但兴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比较更重要些,所以便特别标出了。《毛传》标出的兴诗,共一百十六篇,《国风》中最多,《小雅》第二;按现在说,这两部分搜集的歌谣多,所以譬喻的句子也便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