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由于王明错误领导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和结果;2.情感目标:通过具体感人的故事和长征诗词,感受中国工农红军的坚贞、英勇,学习红军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3.能力目标:能积极主动地搜索资料、选择资料,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学、合作能力。

二、课前准备:1.长征故事的视频、图片资料。

2 .制作一张五次“围剿”的情况简表。

3.准备一份中国工农长征路线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带了一首毛泽东的诗送给大家,《七律·长征》。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学生读诗词《七律·长征》.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关于什么的内容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出示图片。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毛泽东诗词中的红军走过的画面。

红军长征途中走过了千山万水,你看这是他们走过的高不可攀的五岭,险象环生的乌蒙山;这是他们渡过的浊浪滔天的金沙江,险桥横架的大渡河;这是他们爬过的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这是他们走过的荒无人烟的水草地。

(二)长征的历史背景过渡: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这样恶劣的环境,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1)读教材81页并回答。

老师总结原因。

(2)我们通过下面这张简表来看这四次反“围剿”情况。

(出示表格)a.从这张概况图你能看出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b. 前面四次胜利是怎样取得的?(学生回答)毛泽东和朱德是怎样打的?(出示)面对四次围剿四次失败的结果,蒋介石甘心吗?1933年10月,蒋介石又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发动第五次“围剿”,这次敌我力量悬殊更大了。

如果你是当时的红军领导人,你准备怎样打?讨论并出示结果。

这时红军只有进行长征才能保存实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精选3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精选3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精选3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中心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成功在缘由上的反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同学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争论回答问题:1、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抵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

)2、这些起义的目的有没有完全达到?(没能直接占据大城市,还遭到严峻挫折。

但是,起义的部队转向敌人力气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依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承上启下,老师讲授:后来,党中心和中心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心革命依据地动身,远征二万五千多里到达陕北。

这就是举世著名的长征。

(布置同学集体朗读“导入框长征” 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60——6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月、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沟通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同学学习和探究新课长征的开头和遵义会议1、党中心和中心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依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心和中心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心革命依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可按下列提示,分层启发:a. 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xx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xx年。

)b. 比较这前xx年与后xx年党的历史,有什么重要变化?(前xx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消失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

后xx年,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正确领导下,革命从成功走向成功,建立了新中国。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一首激励部队的优秀军歌,具有浓厚的革命斗志和强烈的奋斗意志。

通过教学,可以让孩子们了解红军的艰苦奋斗历程,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歌曲,理解歌词的含义。

2.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了解红军的艰苦奋斗。

3.通过歌曲,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意识,增强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

2.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

3.图片素材(红军长征的历史图片)。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并展示图片素材,让孩子们看图片,问孩子们图片中的人是谁,孩子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场景,他们为什么要远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产生学习兴趣,并加深了对于红军远征的印象。

2.学习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并鼓励孩子们跟唱,同时讲解歌词的含义。

让孩子们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革命斗志和奋斗意志。

3.学习红军长征历程通过展示图片,让孩子们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让他们知道红军长征是红军在敌人的追捕中进行的一次转移行动,强调了红军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4.反思自己通过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让孩子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也经历了一些困难,而是否也像红军一样能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样我们就可以学习红军的精神,把这种勇气和毅力用到我们平时的生活中。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红军的革命精神和奋斗意志,增强他们的爱国观念,让他们知道在生活中也要勇敢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永不气馁,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和《红军不怕远征难》所传递的革命精神,但同时也要关注孩子们的反思和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往往陷入互联网所展现的虚拟世界,失去了对真实生活的感知和体验。

本次课程设计中,也强调了孩子们自身生活的反思,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接触历史与文化时,更深入地理解到自身的生活价值。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3.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识图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2. 简述长征开始的时间及前期经过。

3. 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4. 概括说出长征后期的经过。

5. 长征胜利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前期经过: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解放遵义。

3. 遵义会议:(1) 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遵义。

(3)内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后期经过:(1)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0红军不怕远征难》优质课精品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0红军不怕远征难》优质课精品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研读路线图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面对的重重困难。

2.了解遵义会议重大转折事件,通过研读史实资料、欣赏文艺作品等方式体会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远征精神。

3.学习和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绘绘“我们的长征路”。

教学内容:一、长征大家说,回望“长征路”导语:同学们,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一次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壮举,它就是——红军长征。

“长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且遥远的词,但早在各类影视作品和学科知识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埋下了不少关于长征的红色印象。

课前我们已经在长征印象资料包中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长征记忆进行预习,请你们说说长征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吧!学生1:我听了《长征组歌》,这首歌听起来恢弘、大气,我猜长征是让人心潮澎湃的一段历史。

学生2:《朱德的扁担》是我们二年级学过的课文,我还记得课文写了朱德队长以身作则,和战士们一起同甘共苦的事情。

学生3:我们去过四明山革命烈士陈列馆,在那里了解到革命的许多历史,也感受到烈士们不屈斗争的精神。

通过交流,大家对长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场远征为什么“难”?红军又为什么不怕?让我们走进《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秘密吧!二、重走长征路,感悟“长征难”(一)重走长征路第一站:水深火热导语: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

看,这就是“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请大家小组合作,研读路线图,要求如下:贴一贴:在红军途径的地方贴上红旗;圈一圈,圈出国民党的封锁路线;说一说:说说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学生1:从图中我们学习到,红军长征是从江西瑞金出发,路过了遵义、泸定桥、毛尔盖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会师。

这条路很长,红军长征途中还不断受到了敌人的围堵。

教师提升:看,当时国民党的人数是红军的10倍多,可想而知,他们在长征途中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啊!这条路有多长,我们坐上旅游车去感受一下。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

本节课教材通过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使学生了解长征精神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对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认识可能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展示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长征的艰难困苦。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红军长征前后的形势,引导学生认识长征的必要性和意义。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红军长征的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呈现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如四渡赤水、遵义会议、翻越雪山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分析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

(从背景分析原因)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一、学教设计说明一、学教设计说明1.1.课改理念课改理念课改理念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同学收获不同的智慧。

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历史的情趣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展示欲,增强学生爱党、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情感。

的展示欲,增强学生爱党、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情感。

2.2.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三环──五步”历史课堂改革综合教学模式“三环──五步”历史课堂改革综合教学模式“三环”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展示—课末知识升华“三环”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展示—课末知识升华“五步”即:导入新课—生生和师生交流自学内容—激发学生展示自我(提出问题、角色扮演、设置情境、影视资料、历史小品剧等多种手段)—小组合作收获智慧—达标测试手段)—小组合作收获智慧—达标测试二、学教分析二、学教分析1.1.内容分析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新民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胜利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2.2.对象分析对象分析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实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

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之下,充分让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学习成果,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学教目标三、学教目标1.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案)★自主求索——感知历史一、被迫长征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军队对发动第次“围剿”。

由于、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进行。

二、被动长征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向前进,虽然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惨重。

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提出红军不去,改向敌人力量的贵州前进,于是红军渡过,夺取贵州北部重镇。

三、长征转折——标志:会议的召开1.时间:2.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取消了;肯定;会后确定。

3.意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挽救了、挽救了,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四、长征胜利1. 会议后,在领导下,红军四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江,跳出了敌人包围圈;强渡河,飞夺桥,又翻过,进入甘肃。

2.1935年10月,党中央和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3. 年10月,和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五、长征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集体智慧——感悟历史思考题一:红军长征过程中有哪些特别令你难忘的历史镜头(故事)(至少两个)?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造成这个原因的原因又是什么?你能否以长征开始后的相关史实来说明它?思考题二: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诞生,期间经历了多少年?以1935年召开的哪一次会议为界,前后又各是多少年?你能否用相关史实来说明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实践题三: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重返长征路”游戏。

(一位同学操作电脑,一位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思考题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长征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又是什么?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想。

★风采展示——激情抢答(略)★个性拓展——史海探寻1.查阅关于博古、李德的资料。

两人在我国革命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查阅长征中两组令人肃然起敬的数字。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的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大家一起把导言部分的这首诗《长征》朗诵出来。

(学生朗诵)教师讲述:这首诗是毛泽东所作的关于长征的诗歌,那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红军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进行长征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为怕远征难》,具体了解长征的历史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大家先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前几节课我们讲到,国共第一次全作破裂以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共产党人在各地纷纷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省,之后党中央在江西瑞金建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必然会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所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围剿”,总共五次,前面四次“围剿”由于毛泽东等人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红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10月,蒋介石卷土重来,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这一次由于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最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述: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准备前往湘西,和二六军团会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掌握课文中关键的生字词,如“岿”、“磅礴”、“逶迤”等,并学会正确运用。
-鉴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通过朗读和讨论,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理解红军战士的不屈不挠精神。
举例解释:
-历史背景:课文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学生需要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念。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它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精神的体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红军在实际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生字词运用:通过具体语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运用这些词汇。
-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句子的修辞效果,理解其如何增强语言表现力。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2.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抽象概念的含义,如“不怕远征难”的深层意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同走进了《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感受到那种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拼搏精神。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思考这次教学的效果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红军长征的了解普遍较为有限,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起到了很好的激发兴趣的作用。但在讲授理论部分,我意识到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背景,或许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长征的艰苦卓绝。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胜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用比较、联系等方法,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课堂教学设计】1.课堂设计:感受长征——探源长征——感悟长征。

2.课前导学:让学生观看“长征”图片,并让学生讲长征故事。

3.教学资源:课本、课件(相关图片、文字、音像等);4.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让学生观看“飞夺泸定桥”、“红军爬雪上”和“过草地”的图片。

〈问〉:这是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长征)。

还知道哪些故事是描写红军长征的吗?让学生讲长征故事。

感受长征,了解长征进入本课。

二、新课讲授感受长征〈学生预习〉:学生据红军长征路线图,标出经过省份、江河及重镇〈课件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与学生对比)利用课件边讲边展示: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终于在吴起镇和会宁胜利会师。

探源长征1、〈动脑筋〉红军长征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学生齐答:艰难。

2、〈动脑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讨论归纳〉: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1500字本文是一份《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歌曲体验红军战士的勇敢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从而实现情感、认知和实践的综合提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认识到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

2. 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感情。

3. 通过活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展示一些红军长征的图片,让学生先进行讨论,并询问学生对于红军长征的一些了解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播放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让学生跟着歌曲的旋律进行听唱。

再反复播放歌曲,鼓励学生跟着歌唱。

第三步:歌曲理解和情感表达1.师生三人一组,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中的意义和背景,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请学生根据歌词,完成与之相关的绘画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所理解的歌曲。

第四步: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结合班级所在的区域,选择一条可行的路线,模拟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行跋。

2.学生一边行走,一边进行感悟和宣讲,模拟红军战士在走过他们的征途时的艰辛与顽强的精神。

第五步:总结让学生先交流归纳他们的感悟,并确定他们关于“红军传统”与“今天的我”之间应该如何联系。

教学方法:本课程通过欣赏歌曲,实践环节和讨论以及总结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全面领悟了红军战士的英雄品质及所表现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切实地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增强对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艰险的品质的印象。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结合了多种教学形式,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互动性,能够在集体环境中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实践活动中,由学生组织并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增强自己的小组领导力和凝聚力。

这种教学模式具备较多的可行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考虑教师们的耐心和个体差异,确保各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

激发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敬佩和传承。

1.2 教学内容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讲述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感受长征的艰难。

1.3 教学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红军长征的感悟。

第二章: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2 教学内容讲述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困苦。

分析红军长征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困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红军长征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写作方式,表达自己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智慧和英勇。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述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分析这些重要事件对红军长征的影响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些重要事件对红军长征的影响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制作海报或PPT的方式,展示自己对重要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红军长征的胜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胜利情况和意义。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庆祝胜利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述红军长征的胜利情况和意义。

分析红军长征胜利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是一份针对中学历史课程的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深入探讨中国革命史中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红军长征的背景、意义和影响,提高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教案的目标是:1. 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目的和历程;2. 学生了解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3. 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影响和启示。

二、教案内容和活动设计1. 主题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革命史中的关键事件,提出一个问题:“在中国革命史上,红军长征被公认为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你们是否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呢?”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做快速概述。

2. 知识探究(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教材,以小组形式探究红军长征的背景、目的和历程。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简短的小组展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3. 深入了解(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看相关红军长征的纪录片或听取相关音频报道,并鼓励学生在笔记中记录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

之后,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红军长征的影响和启示。

4. 总结与反思(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回答如下问题:1) 红军长征的背景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2) 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意义是什么?3) 红军长征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教师收集学生的回答,进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理解红军长征的重要意义。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包括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或感悟,并明确提交时间。

三、教学辅助和评估方式1. 教学辅助: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红军长征的文献和影音材料,并提前做好准备。

2. 评估方式: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小组展示、课堂互动、笔记记录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对红军长征背景、意义和影响的理解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

《七律_长征》教学设计三篇

《七律_长征》教学设计三篇

《七律·长征》教课方案三篇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 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 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激情壮志。

下边是职场整理的《七律· 长征》教课方案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律 · 长征》教课方案 1【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样门路收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有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 长征》。

【学习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

会写“丸”等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要点词语领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拥有的艺术归纳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经过查找有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二、朗读品悟,领会诗境1、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认识的长征。

2、自由朗诵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初步浸透与本诗歌有关的知识1、指导朗诵2、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背诵。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五、议论在此刻的平时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磨练意志,培育乐观向上的感情态度。

《七律 · 长征》教课方案 2教课目的: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豪气派和革命乐观精神。

2、理解【要点词】: ^p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拥有高度的艺术归纳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课要点:1、高度的艺术归纳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要点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教课方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研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来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的真切表现。

我们以前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领会了他的雄韬伟略。

而这首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的归纳,提炼而来的《七律长征》又有如何的气概呢?让我们今日一同来学习它。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它不仅是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

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事实,既可以让学生明白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活,也能促进学生成为一名有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的公民,进而塑造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五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科目,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主题,通过线上讨论、情景模拟、历史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掌握红军长征前期战役的基本情况;•了解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分析红军如何实现自我救赎与自我超越。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网上搜索和参考书籍了解长征历史事件;•开展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故事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塑造学生的拼搏精神和不服输的心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教学内容(1)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通过PPT演示、影像资料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历史。

同时,让学生明白了解历史背景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对当前的影响。

(2)红军长征前期战役的基本情况让学生知道长征前期红军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包括战役筹备和参军、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战略转移等等。

通过PPT演示、历史实物、标志性图片等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一步理解。

(3)长征中的重要事件,红军如何实现自我救赎与自我超越讲述长征的历史事件,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如何在艰苦环境下,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救赎与自我超越的历程。

其中,最好可以加入情景模拟或者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更好地融入到历史场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实行战略 大转移。) • 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1934·10) • 了解长征的过程:首先由老师对红军长征过 程进行生动的讲解,借助课本图片、课本的 文字描写、老师的启发式提问、师生互动的 形式下完成。让学生跟着老师“重走长征路”。
• 放影像资料:《红军长征》
• 1、让学生掌握红军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几 件大事:长征的开始、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1935.1)、巧渡金沙江(跳出 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三军胜利大会师(陕北 吴起镇。1935.10)
• 二、教学方式:学生看书自学,老师提问 引导学生学习。
• 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让学生更直 观的了解长征中红军是在怎样的困难中前 进,前进,再前进的。
• 这就是信仰的作用。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红 军战士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 富。
三、教学过程:
• 长征的开始: •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思路—(说课)
一、指导思想: 1、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 长征的开始,长征的过程,长征的结束。遵义 会议。
2、要使学生认识到:红军长征的目的是北上 抗日,认识到长征过程中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 用牺牲生命的代价换来我们的今天。
3、用红军长征的事实来教育学生,红军的精 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资料把课文中:毛泽东诗词《七 律·长征》来结束本课的内容讲解。以振奋 学生们的学习精神。
• 四、布置作业:
• 根据课本提供的思考题、建议,布置课后 学生要做的练习。
• 2、在看、听、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 到:红军长征的艰难,了解红军是如何的 克服困难,学习红军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翻山越岭,克 服重重困难,冒着枪林弹雨与敌人拼抢在 生死线上。用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 3、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教育,从而在 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将来的工作中把革 命先辈们创造的精神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