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2黄酮类

合集下载

黄酮类(flavonoids)制剂的分析

黄酮类(flavonoids)制剂的分析

5C 4 CC OH O
A
C 4C3C OH O
B
OH
OH C
铝盐:常用试剂为1%三氯化铝或硝酸铝溶 液,生成的络合物为黄色,并有荧光。
锆盐:多用2%二氯氧化锆甲醇液,生成黄 色的络合物
铅盐:常用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水溶液, 生成黄-红色沉淀
镁盐:常用醋酸镁甲醇液,二氢黄酮、二 氢黄酮醇类可显天蓝色荧光。而黄酮、黄 酮醇及异黄酮类等则显黄—橙黄--褐色
(3)四氢硼钠(钾)反应(补充)
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 的一种还原剂,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产 生红色—紫红,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 显色,可与之区别。
2、络合反应(与金属离子铝、铅、锆、镁等)
产生络合反应的条件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之一:A、5-羟基 B、3-羟基 C、邻二酚 羟基 都是羟基与4位羰基共同与金属离 子形成络合物的。
(4)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则吸附力强,反 之吸附力弱
(5)分子中若没有游离酚羟基,其Rf值的大小主 要由所连糖的性质而定,糖数目越多Rf值越大。
3、纤维素薄层色谱 分离黄酮苷类较好
四、定量分析
(一)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比色法(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α-苯基色原酮 的基本结构,羰基与二个芳香环形成两 个较强的共轭体系,对紫外光区相应有 两个特征吸收。
(二)薄层色谱法
一般采用吸附薄层。
硅胶色谱分离弱极性化合物较好,聚 酰胺色谱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 其苷类较为理想,而纤维素薄层适用 于分离多糖苷混合物。
1、 硅胶色谱
其Rf顺序如下: RCH3 > RH > ROCH3 > R-O-糖 > ROH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常连接有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官能团。

此外,它还常与糖结合成苷。

多数科学家认为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生物合成而产生的。

经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了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而B环则来自于桂皮酰辅酶A[1]。

1、分类: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黄酮类(flavones)、黄酮醇(flavonol)、二氢黄酮类(flavonones)、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黄烷-3,4二醇类(flavan-3,4-diols)、双苯吡酮类(xanthones)、查尔酮(chalcones)和双黄酮类(biflavonoids)等十五种。

另外,还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很复杂,其中包括榕碱及异榕碱等生物碱型黄酮。

2、理化性质: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黄酮苷类。

组成黄酮苷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三糖和酰化糖。

黄酮苷固体为无定形粉末,其余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

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的颜色为天然色素家族添加了更多色彩。

这是由于其母核内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并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因而显现出颜色。

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乙醇、甲醇等级性强的溶剂中;但难溶于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

酸性强弱因酚羟基数目、位置而异。

3、显色: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为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反应机理现在认为是因为生成了阳碳离子缘故[1]。

2.四氢硼钠(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产生红~紫色。

(整理)情景2黄酮类

(整理)情景2黄酮类

第二章黄酮类化合物一、名词解释:1、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交叉共轭体系:两个双键互不共轭。

但分别与第三个双键共轭所形成的体系。

3、查耳酮:开环的黄酮4、花色素:是一类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色原烯的衍生物。

5、异黄酮:3 –位苯基黄酮6、二氢黄酮:还原型黄酮7、黄酮醇类:B环与色原酮环C2位相连接,C环为γ吡喃酮环。

8、黄酮苷类:与糖结合的黄酮。

9橙酮类:五元环酮10、盐酸—镁粉反应:鉴定黄酮类化合物,将试样溶于甲醇或乙醇中,加入少许镁粉振摇,再加几滴浓盐酸呈色。

11、锆盐—枸椽酸反应:鉴定3 –或5- OH黄酮,黄色。

12、SbCl5反应:鉴定查耳酮13、氨性氯化锶反应:鉴定3‘4’邻二OH黄酮二、填空题:14、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环,通过链相连,具有基本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

在植物体内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少数以的形式存在。

因这一类化合物大都呈色,且具有基团,故称黄酮。

生理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如和作用。

15、游离的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性固体。

16、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结构中是否存在有关。

17、色原酮本身色,但在2—位上引入基后就有颜色。

18、黄酮类化合物在7—位或4—位引入基团,使颜色加深。

19、如果氢化,则中断,故二氢黄酮醇色。

20、异黄酮的共轭体系被,故呈色。

21、查耳酮分子中存在结构,故呈色。

22、花色素的颜色随改变。

一般时显红色,时显蓝色,时显紫色。

23、橙酮分子中存在结构,故呈色。

24、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中,可溶于、及中。

25、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分子呈平面型,它在水中溶解的程度非平面型分子。

例如二氢黄酮在水中溶解大于黄酮。

26、花色素因以形式存在,具有的通性,故水溶性。

27、黄酮苷元分子中引入甲基后,水溶性,引入甲基越多,其水溶性越。

28、黄酮苷元分子中引入羟基后,水溶性增,引入羟基越多,其水溶性越。

而羟基甲基化后,其水溶性。

29、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具有而显酸性,其酸性强弱顺序为:7、4‘位>7-位>6-位>5 –OH,3-位<6-位,3‘-位<7-位,4‘-位>6-位。

5-2-黄酮

5-2-黄酮

(吸集器) (刀片)
(A对-A空)
计算回归方程 a bc A
测定供试品
展开 UV 365nm
供试液
取色斑 取空斑

洗脱定容
A样 A空
将测得供试液吸收度(A样-A空)代入回归 方程,计算供试液浓度
2. HPLC法 正相色谱
固定相
流动相 适用于
硅胶(键合极性基团)
正丁醇-乙酸-水 无羟基或乙酰化黄酮类
键合相
氰基(-CN)
展开剂
适用于 键合相
乙烷-氯仿
含一个羟基或乙酰化黄酮类 氨基(-NH2)
展开剂
适用于
二氧六环-二氯甲烷
含二个以上羟基黄酮类
反相色谱
键合相 展开剂 C18键合相 甲醇-水-乙酸、乙腈-水
检测器
紫外或荧光检测器
1. 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药物有
稀释
0.005mol / LH 2SO 4
VitC的λmax为243nm
得回归方程 对 a bC对 A
测定供试品
15片 50.0mL
研细 至50mL量瓶

称重
取样
60%乙醇
A 351 25.0mL
再加5%氢氧化钠溶液使成碱性,沉淀即溶解,
溶液显棕红色。(黄酮类)
(2)取本品0.1mL,加水10mL,摇匀,取溶液 再加盐酸1~2滴,黄色不褪。(黄酮类)
2mL,加5%二氯氧化锆溶液1~2滴,溶液显黄色, 金银花、黄芩
表示B环无邻二-OH
(二)薄层色谱法 常用吸附剂
硅胶
聚酰胺 纤维素
弱极性药物
含游离羟基黄酮及其苷 多糖苷类混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第七章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颜色。

这一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中,在菌类、藻类、地衣类等低等植物中较少见。

此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一部分以游离状态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例如在心血管系统方面,槐米中的芸香苷和陈皮中的橙皮苷等成分有调节血管通透性和维生素P样作用,可用作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药物;银杏中的银杏黄酮、葛根中的葛根素等成分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在抗肝脏毒方面,水飞蓟素有护肝的作用,可用作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

在抗菌作用方面,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有一定程度的抗菌作用。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在镇咳、祛痰、解痉等方面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药物中的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

第一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以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A环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具有6C-3C-6C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色原酮(苯并-γ-吡喃酮) 2-苯基色原酮(黄酮)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成环及B环连接位置等特点,可将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类(表7-1)。

表7-1 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类型基本母核举例存在植物黄酮类黄芩素黄芩芫花芹菜黄酮醇类槲皮素槐米二氢黄酮类橙皮素橙皮杜鹃二氢黄酮醇类二氢桑色素水飞蓟异黄酮类大豆素大豆葛根查耳酮类红花苷(黄色)红花补骨脂花色素类矢车菊素玫瑰花飞燕草黄烷-3-醇类(+)儿茶素儿茶双黄酮是由二分子黄酮衍生物聚合而成的二聚物。

通过碳—碳键或醚—氧键缩合。

银杏素银杏扁柏黄酮类化合物多为上述基本母核的衍生物,在A环和B环上常有羟基、甲氧基、异戊烯基等取代基。

组成苷的糖类常有D-葡萄糖、D-半乳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

也有双糖和三糖,如芸香糖、龙胆二糖、龙胆三糖等。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简答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简答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2分,共10分)1、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植物化学分类:植物生物化学,中成药成分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及植物药品化学。

植物生物化学研究一次代谢产物。

中成药成分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及植物药品化学研究二次代谢产物。

3、二次代谢:以一次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为原料(前体),经不同途径进一步合成的过程叫二次代谢4、次级代谢产物:二次代谢产生的结构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绚丽多姿的化学物质,包括生物碱、萜类等化学物质。

作用是维持植物的特性与特征,是重要的药物资源5、pH梯度萃取法: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与有机溶剂中进行分配的方法,使酸性、碱性、中性及两性物质得以分离。

6、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称为苷元或糖苷配基)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7、苷的双相水解:对于那些苷元对酸不稳定的苷,为了获得原苷元可采取双相水解的方法,即在水解溶液中加入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如苯等,使水解后的苷元立即进入有机相,避免苷元长时间与酸接触。

8、原生苷与次生苷:原生苷指未经水解的苷;次生苷指原生苷由于水解或酶解,部分糖降解时所生成的苷9、苯丙素化合物:苯环与三个直链碳连在一起为单元(C6~C3)构成的化合物。

分为苯丙酸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10、萜类化合物:凡由甲戊二羟酸(MVA)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 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11、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甲戊二羟酸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最关键前体,焦磷酸异戊烯酯(IPP)及DMAPP数生物体内的“活性的异戊二烯”,在生物合成中起延长碳链的作用12、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变而来,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衍生物,并以是否符合异戊二烯法则作为判断萜类物质的一个重要原则。

13、三萜皂苷: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常见的苷元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14、甾体皂苷:具有螺甾烷类化合物结构母核的一类皂苷15、溶血指数: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皂苷浓度16、强心苷: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17、生物碱:生物碱是含有负氧化态氮原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存在于生物有机体中的环状化合物18、两性生物碱:具酚羟基或羧基的生物碱称为两性生物碱,这些生物碱既可溶于酸水,也可溶于碱水溶液,但在pH8~9时溶解性最差,易产生沉淀。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

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

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长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中的向天果这种野生植物同样含有丰富的黄酮化合物成分,具有很广范的药用功效,《马来西亚草药目录》中记载,向天果味苦、涩、性凉,解热、收敛、种仁强壮!其种子主治:糖尿病、高血压。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折叠结构flavonoid黄酮醇分子结构图以黄酮(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黄色色素。

其中包括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氢化的还原产物,也即以C6-C3-C6为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或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也有以游离形式存在的。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有羟基、甲氧基、烃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取代基。

由于这些助色团的存在,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

又由于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盐而表现为弱碱性,因此曾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折叠种类根据三碳键(C3)结构的氧化程度和B环的连接位置等特点,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下列几类:黄酮和黄酮醇;黄烷酮(又称二氢黄酮)和黄烷酮醇(又称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异黄烷酮(又称二氢异黄酮);查耳酮;二氢查耳酮;橙酮(又称澳咔);黄烷和黄烷醇;黄烷二醇(3,4)(又称白花色苷元。

折叠价值黄酮类化合物中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很多,如向天果、槐米中的芦丁和陈皮中的陈皮苷,能降低血管的脆性,及改善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用于防治老年高血压和脑溢血。

其中向天果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植物,它同时富含人参和银杏中的重要成份:皂甙和黄酮化合物,在同一植物中同时获取这两种成份,且在量的比例相当合适,这样的例子却为极为罕见的,如今竟同在一植物体内善巧配搭,有着非常珍贵的药用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2 (2)

黄酮类化合物2 (2)

二氢槲皮素
二氢桑色素
黄柏叶中具有抗癌活性的黄柏素-7-O-葡萄糖苷 也属于二氢黄酮醇类。
OH
黄柏素-7-O-葡萄糖苷
glc
O
O OH OH O
OH
5、异黄酮类
• 异黄酮类母核为3-苯基色原酮的结构,即B环 连接在C环的3位上。
异黄酮类 (Isoflavanone)
5、异黄酮类
• 豆科植物葛根中所含有的大豆素、大豆苷、大 豆素-7,4’-二葡萄糖苷、葛根素和葛根素木糖 苷均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
HO
6 5 4 7 1
O
3
2' 2
CH O
1' 6'
3'
OH OH
4' 5'
硫磺菊素
10、花色素类

结构特点是基本母核的C环无羰基,1位 氧原子以( )盐形式存在。
黄芩苷
OH
2、黄酮醇类
• 黄酮醇类在黄酮基本母核的3位上连有羟基或 其他含氧基团。
O OH O
黄酮醇(flavonol)
2、黄酮醇类
• 常见的黄酮醇及其苷类有山柰酚、槲皮素、杨 梅素、芦丁等。 OH
HO O OH OH O OH
HO
O OH OH O
OH OH
山柰酚
OH
杨梅素
HO O OR OH O
甘草素 甘草苷
R=H R=glc
4、二氢黄酮醇类
• 二氢黄酮醇是黄酮醇类的2、3位被氢化的黄酮 类化合物,而且常与相应的黄酮醇共存于同一 植物中。
O OH O
二氢黄酮醇类 (Flavanonols)
4、二氢黄酮醇类
如满山红叶中的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共存,桑 枝中的二氢桑色素和桑色素共存。

黄酮类化合物ppt

黄酮类化合物ppt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对 细胞膜的破坏作用,维持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抗氧化活性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 抗氧化作用,对抗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病和发展。
抗炎活性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等刺激的一种防御反 应,但长期或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组织损伤 和疾病发生。
萃取法
利用不同溶剂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纯化。
色谱法
利用色谱技术如柱色谱、薄层色谱等对黄酮类化合物 进行分离纯化。
04
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
抗氧化剂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可以延缓食品氧化变质,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风味改良剂
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风味和香气,可以作为食品风味改 良剂,提升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生物合成
黄酮类化合物是由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等氨基酸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的。
代谢
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经过吸收、转运 和代谢等过程,发挥其生物活性。
0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剂是能够消除或减少自由基对细胞损伤的物质,黄 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保 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
心血管疾病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功能性食品领域
黄酮类化合物可添加到功能性食品中,发 挥其保健功能,满足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
求。
保健品领域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作 用,可应用于保健品领域,提高人们的健 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其他领域
黄酮类化合物还可应用于化妆品、农业等 领域,发挥其抗氧化、抗菌等作用,提高 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黄酮类化合物2优秀课件

黄酮类化合物2优秀课件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与结构测定 第五节 结构研究实例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一、一般性状 • 形态:多为结晶,少数为无定形粉末。 • 颜色:结构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因此化合物多有颜色。
黄酮(醇)及其苷:呈黄色-灰黄色 查耳酮:黄-橙色 二氢黄酮(醇):无色 异黄酮:微黄色 花色素可随着pH值的变化颜色有所不同: 红色(pH<7),紫色(pH8.5),蓝色 (pH>8.5)
双糖:槐糖,龙胆二糖,芸香糖(Rha1— 6Glc),新橙皮糖(Rha1—2Glc)等
三糖:龙胆三糖,槐三糖 酰化糖:2-乙酰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
第一节 绪论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扩张冠脉:芦丁、葛根素黄酮片临床用于心绞痛、 高血压。 (2)Vip样作用:橙皮苷可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通透性, 用作高血压辅助治疗剂。 (3)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ADP、胶原或凝血酶诱 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4)降低血胆甾醇作用:山楂总黄酮 2.抗肝脏毒性作用
• 酸性强弱的比较:取决于羟基的数目和位置:
7,4′-OH > 7-或4 ′ -OH > 一般Ar-OH > 5-OH
OH
HO
O
OH
OH OH O
(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二、酸碱性
碱性: 来源:1-位氧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显微弱的碱 性;可与强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成() 盐而溶于酸水中。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1)锆盐(ZrOCl2)-枸橼酸反应:区分C3-OH和C5-OH

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梁海;向卓;张学辉;吴久鸿【摘要】综述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总结已报道的各种类型的二氢黄酮合成方法,为二氢黄酮类新药研发提供方法学支持。

合成方法包括:查尔酮环合、Friedel‐Crafts反应、Knoevenagel缩合和 Hoesch单酰基化反应,以及二氢黄酮的不对称合成,并简要介绍无溶剂合成二氢黄酮等“绿色”化学方法。

%Research progress of flavanone compounds synthesis was reviewed ,various types of synthesis methods of fla‐vanone compounds were summarized ,and methodological support for flavanone compounds in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as provided .Research progress in synthesis of flavanone compounds includes chalconecycl ization ,Friedel‐Crafts reac‐tion ,Knoevenagel condensation ,Hoesch single acetoxylation ,and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flavanone compounds .Solvent‐free synthesis of flavanone compounds and other green chemistry methods were also introduced .【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6页(P97-101,130)【关键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查尔酮;环合;合成【作者】梁海;向卓;张学辉;吴久鸿【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 230032; 解放军306医院药学部,北京100101;解放军306医院药学部,北京100101;解放军306医院药学部,北京100101;解放军306医院药学部,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6·综述·Reviews on flavanone compounds synthesis researchLIANG Hai1, 2, XIANG Zhuo2, ZHANG Xuehui2, WU Jiuhong2(1. School of Pharmacy,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No.306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101, China)[Key words] flavanone compounds; chalcone; cyclization; synthesis二氢黄酮,又称黄烷酮,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分布于蔷薇科、芸香科、姜科、菊科、杜鹃花科,豆科等被子植物中。

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活性及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活性及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活性及合成方法研究进展作者:陈利军王利平陈金拳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第15期[摘要]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是黄酮类化合物中有较高研究价值的一种,大量研究显示其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毒性低、安全性高、临床应用广等特点,在临床上可用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与恶性肿瘤等疾病,但因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合成效率低,合成方法复杂,分离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系统分析,主要从药理生物活性、合成方法及其作用机制对二氢黄酮进行系统的综述,旨在为今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与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二氢黄酮;药理活性;合成方法;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 R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5(c)-0028-04[Abstract] Flavanones are a kind of flavonoids which have higher research value.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lavanones have many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e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toxicity, high safety and w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which can be used clinically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nervous system and malignant tumors. 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flavanones in clinic is greatly limited because of its low synthetic efficiency,complex synthetic methods and difficult separa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systematic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synthesis methods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flavanones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in order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lavanone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Flavanon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Synthesis; Mechanism二氢黄酮是黄酮C2-C3双键氢化后的衍生物,结构中带有羟基与甲氧基、甲基等活性基团。

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

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

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生药中黄酮类成分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用成分备受瞩目。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然而,鉴别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并非易事,因此需要采用一些常用方法来进行准确鉴别。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

一、外观鉴别在鉴别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时,可以首先从外观出发进行初步鉴别。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颜色和形状特征,因此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和比较,对生药进行初步鉴别。

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在阳光下呈现出明亮的黄色,而另一些则呈现出深红色或紫色。

通过外观鉴别,有助于初步判断生药中是否含有黄酮类成分。

二、化学鉴别化学鉴别是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特定的反应和检测,从而确定其在生药中的含量和类型。

常用的化学鉴别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质谱法(MS)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精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生物学鉴别除了化学方法外,生物学鉴别也是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利用生物学特性来鉴别黄酮类成分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动物实验等手段来研究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效应。

通过生物学鉴别,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和药效特点,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总结与展望鉴别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外观鉴别、化学鉴别和生物学鉴别等多种方法。

通过文章的阐述,相信读者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更精准的鉴别方法被开发出来,为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鉴别和利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我认为,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既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工作,也是一项富有挑战的任务。

5.2黄酮

5.2黄酮
黄酮黄酮醇及其苷查尔酮二氢黄酮醇黄烷醇几乎无色异黄酮灰黄黄色黄橙黄色微黄色ph7显红色ph85紫色ph85蓝色花色苷及苷元?o?o??o?o?o?o???56二溶解性1游离黄酮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检识
1
一、性状 (1)形态: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形 粉末。 (2)颜色:多为黄色
2
颜色:与①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 ②助色团的数目 ③取代基的位置有关。 色原酮部分原本无色,但在2位引入苯环后,即 形成交叉共轭体系,且通过电子的转移,重排, 使共轭链延长,而表现出颜色。
黄酮的母核上引入羟基,水溶性增加,且与羟基数 目成正比。 引入甲氧基或异戊烯基后,脂溶性增加,水溶性降 低。如一般黄酮类化合物不溶于石油醚中,可与脂 溶性杂质分开,但川陈皮素(5,6,7,8,3’,4’-六甲氧基黄 酮)却可溶于石油醚。
6
平面型: 分子中存在着交叉共轭体系,包括黄酮醇、黄酮、查尔酮、花 色素类。 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不利于水分子进入。 非平面型:
13
2、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分子中具有3-羟基、4-羰基或5-羟基、4-羰基 或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 (1)三氯化铝
应用:定性及定量分析 方法:样品的乙醇液加1%三氯化铝乙醇液, 365nm观察荧光。 现象:鲜黄色荧光 (4′-OH或7,4 ′-OH黄酮显天蓝色荧光)
14
(2)铅盐 1%PbAc2或碱式醋酸铅水液。生成黄-红色沉 淀。 醋酸铅可沉淀具有邻二酚羟基或兼有3-OH, 4=O或5-OH, 4=O者。 碱式醋酸铅可沉淀具有一般酚类化合物。
15
(3)锆盐-枸橼酸反应



应用:用于区分3-OH或5-OH黄酮 方法:样品甲醇液中,加2%ZrOCl2/MeOH , 生成黄色锆络合物,再加2%枸橼酸, 如果仍呈鲜黄色,则为3-OH黄酮, 如果黄色显著褪去,则为5-OH黄酮。

5-2黄酮类

5-2黄酮类

Ⅱ、盐酸-锌粉反应 盐酸-
少许锌 振荡→+ 样品醇液 +少许锌粉 →振荡 +浓HCl数滴 → 振荡 数滴 深红色
阳性: 阳性:只有二氢黄酮醇类 黄酮及黄酮醇类常不呈色。 黄酮及黄酮醇类常不呈色。
Ⅲ、钠汞齐还原反应
钠汞齐→ 样品醇液 +钠汞齐 △ → HCl酸化 → 显色 酸化
显红色: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二氢异黄酮; 显红色: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二氢异黄酮; 显黄~淡红色: 黄酮醇类; 显黄~淡红色: 黄酮醇类; 显棕黄色: 二氢黄酮醇类。 显棕黄色: 二氢黄酮醇类。
样品醇液 +0.01mol/L SrCl2醇液3d 0.01mol/L 醇液3d 棕 黑色 +氨饱和醇液 氨饱和醇液3d → ↓绿-棕-黑色 氨饱和醇液 阳性: 检出含邻二酚羟基黄酮化合物。 黑色 黑色。 阳性 : 检出含邻二酚羟基黄酮化合物 。 ↓黑色 。
Ⅲ、醋酸镁、三氯化铝显色反应 醋酸镁、
可用纸或薄层显色,紫外灯下观察荧光。 可用纸或薄层显色 ,紫外灯下观察荧光。
4、溶解性
游 离 黄 酮 : 难 溶 于 水 , 较 易 溶 于 MeOH, EtOH, EtOAC, Et2O. 黄酮苷:可溶于热水 黄酮苷:可溶于热水, MeOH, EtOH, EtOAc 等强极性及中极性溶媒。 等强极性及中极性溶媒。 难溶或不溶于弱极性有机溶媒中Et 、 难溶或不溶于弱极性有机溶媒中 2O、 CHCl3、C6H6。 对于含黄酮类成分的制剂, ∴对于含黄酮类成分的制剂,常用醇来提 取制备样品液。 取制备样品液。
黄芩提取物鉴别质控的提高: 黄芩提取物鉴别质控的提高:2000版药典中鉴别黄芩提 版药典中鉴别黄芩提 取物采用理化鉴别; 取物采用理化鉴别;2005版药典则采用聚酰胺薄层 版药典则采用聚酰胺薄层

二氢黄酮醇类

二氢黄酮醇类

红色(pH <7) 紫色(pH= 8.5) 蓝色(pH>8.5)
OO
++
OO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
二氢查耳 黄烷醇类 异黄酮(无或微黄色)
二氢异黄酮
二.旋光性:
旋光性 取决于
不对称碳原子的有无


所有黄酮苷(糖) 游离黄酮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二氢异黄酮 黄烷醇类
O2*
O
(2-位)
O* *
OH O
查耳酮 > 二氢黄酮 黄酮醇 > 黄酮 > 二氢黄酮醇 > 异黄酮 与介质的关系:吸附力 水(中)> 甲醇、乙醇(浓度由 低到高)> 碱性溶剂
洗脱规律:与吸附规律正好相反,即吸附能力越强,
越难洗脱(薄层Rf越小)
(2) “双重色谱”原理——主要用于解释黄酮苷与苷元聚酰胺色谱现象
正相色谱
反相色谱
五.显色反应
1.还原显色反应
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
鉴别意义
备注
盐酸-镁粉 黄酮、二氢黄酮、 红~紫红 黄酮类特征性 假阳性
反应
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鉴别反应
(花色素

(最常用)
查耳酮、橙酮、 (-)
儿茶素类、异黄酮 (-)
四氢硼钠 还原反应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二氢黄酮类特有
其它黄酮类
(二)pH梯度萃取法
分离依据:游离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差异(见黄酮酸性规律) 分离工艺:总游离黄酮的乙醚液
依次以5%NaHCO3 、5%Na2CO3、0.2 % NaOH、 4% NaOH萃取
5%NaHCO3液 5%Na2CO3液 酸化
7,4′-OH黄酮 7或4′-OH黄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黄酮类化合物一、名词解释:1、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交叉共轭体系:两个双键互不共轭。

但分别与第三个双键共轭所形成的体系。

3、查耳酮:开环的黄酮4、花色素:是一类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色原烯的衍生物。

5、异黄酮:3 –位苯基黄酮6、二氢黄酮:还原型黄酮7、黄酮醇类:B环与色原酮环C2位相连接,C环为γ吡喃酮环。

8、黄酮苷类:与糖结合的黄酮。

9橙酮类:五元环酮10、盐酸—镁粉反应:鉴定黄酮类化合物,将试样溶于甲醇或乙醇中,加入少许镁粉振摇,再加几滴浓盐酸呈色。

11、锆盐—枸椽酸反应:鉴定3 –或5- OH黄酮,黄色。

12、SbCl5反应:鉴定查耳酮13、氨性氯化锶反应:鉴定3‘4’邻二OH黄酮二、填空题:14、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环,通过链相连,具有基本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

在植物体内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少数以的形式存在。

因这一类化合物大都呈色,且具有基团,故称黄酮。

生理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如和作用。

15、游离的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性固体。

16、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结构中是否存在有关。

17、色原酮本身色,但在2—位上引入基后就有颜色。

18、黄酮类化合物在7—位或4—位引入基团,使颜色加深。

19、如果氢化,则中断,故二氢黄酮醇色。

20、异黄酮的共轭体系被,故呈色。

21、查耳酮分子中存在结构,故呈色。

22、花色素的颜色随改变。

一般时显红色,时显蓝色,时显紫色。

23、橙酮分子中存在结构,故呈色。

24、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中,可溶于、及中。

25、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分子呈平面型,它在水中溶解的程度非平面型分子。

例如二氢黄酮在水中溶解大于黄酮。

26、花色素因以形式存在,具有的通性,故水溶性。

27、黄酮苷元分子中引入甲基后,水溶性,引入甲基越多,其水溶性越。

28、黄酮苷元分子中引入羟基后,水溶性增,引入羟基越多,其水溶性越。

而羟基甲基化后,其水溶性。

29、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具有而显酸性,其酸性强弱顺序为:7、4‘位>7-位>6-位>5 –OH,3-位<6-位,3‘-位<7-位,4‘-位>6-位。

因分子中具有而显弱碱性。

30、黄酮可溶于5%NaHCO3水溶液中。

黄酮可溶于5%Na2CO3水溶液中。

黄酮可溶于5%NaOH水溶液中黄酮可溶于0.2%NaOH水溶液中黄酮可溶于0.2%NaOH水溶液中。

仅有黄酮酸性最弱,可溶于4%NaOH水溶液中。

31、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类与HCl—Mg粉反应呈色。

查耳酮类、噢弄类呈色。

32、具有、(邻二酚OH)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与金属盐发生络合反应。

常用的铝盐是铅盐是镁盐是。

33、二氯氧锆—枸椽酸反应黄色不褪的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色褪去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因形成的络合物较形成的络合物稳定。

34、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如果有(3‘、4‘- 二OH)的结构,则可与氨性氯化锶试剂反应,生成色沉淀。

35、黄酮苷类以及极性较大的苷元,一般可用、和进行提取。

36、多数黄酮苷元宜用极性较的溶剂,如、、等来提取。

37、多甲基黄酮苷元,可用提取。

38、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可被聚酰胺吸附。

39、在中药的醇提液中,加入饱和的中性醋酸铅水溶液,可使具有黄酮类化合物沉淀析出。

40、具有的黄酮类化合物不能用氧化铝进行吸附层析。

41、用葡聚糖凝胶分离黄酮苷时,主要靠作用,洗脱时一般是按的顺序流出柱体。

而分离苷元时,主要靠作用;游离酚羟基的数目愈,则吸附愈,愈洗脱。

42、芦丁是类化合物。

在中草药中含量最高,常用法提取。

43、黄酮类化合物用层析法分离时,用为吸附剂效果最好。

44、用聚酰胺层析分离黄酮类成分,用醇由稀到浓洗脱时,查耳酮往往比相应的苷如二氢黄酮被洗脱。

45、某黄酮类化合物加氯化氧锆试剂显黄色,滴加枸椽酸后黄色消褪,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基团。

46、异黄酮主要存在于科植物中。

47、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灯下一般显色荧光。

48、30%乙醇、95%乙醇、氢氧化钠水溶液、尿素水溶液、水,五种溶剂在聚酰胺柱层析上对黄酮类化合物洗脱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49、氨性氯化锶用来检查黄酮类化合物中是否有存在。

50、与五氯化锑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显红色或紫红色沉淀者为类化合物。

51、聚酰胺与不同类型(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黄酮类化合物产生氢键吸附的强弱顺序为:> > > 。

52、用纸层析来检识黄酮类化合物中苷元时,通常用展开剂如,而检识苷时用展开剂如。

53、影响聚酰胺吸附力强弱因素与黄酮化合物分子中形成基团数目有关,数目越,则吸附力越强。

54、芹菜苷属化合物,其苷元是。

55、黄芩苷、汉黄芩苷是中药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属化合物。

56、黄酮醇类化合物以和最为常见。

57、葛根素属化合物,银杏素属化合物。

三、选择题58、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是()。

A .C6 – C6–C3 B. C6 – C6–C6 C. C6 – C3–C6 D. C3 – C6–C359、与2‘–羟基查耳酮互为异构体的是()。

A. 二氢黄酮B. 花色素C. 黄酮醇D. 黄酮60、黄酮类化合物呈黄色时结构的特点是()。

A. 具有助色团B. 具有色原酮C.具有2 –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D.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61、水溶性最大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 黄酮B. 花色素C. 二氢黄酮D. 查耳酮62、不属于平面型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黄酮、黄酮醇B.二氢黄酮C.花色素D. 查耳酮63、酸性最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 5 –羟基黄酮B 4‘–羟基黄酮C 3 –羟基黄酮D 3’–羟基黄酮E 4‘–羟基二氢黄酮64、酸性最弱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 5 –羟基黄酮B 7 –羟基黄酮C 4‘–羟基黄酮D 3‘–羟基黄酮65、一般不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

A 二氢黄酮B二氢黄酮醇C黄酮、黄酮醇 D 异黄酮66、如某样品液不加镁粉而仅加盐酸显红色,则该样品中含有()。

A 二氢黄酮醇B 花色素C二氢黄酮D 黄酮、异黄酮67、黄酮类化合物色谱检识常用的显色剂是()。

A 盐酸–镁粉试剂B FeCl3试剂C 2%AlCl3甲醇溶液D 2%NaBH4甲醇溶液68、在碱液中能很快产生红或紫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 二氢黄酮B查耳黄酮C黄酮醇 D 黄酮 E 异黄酮69、与硼酸反应生成亮黄色的黄酮是()。

A 4‘–羟基黄酮B 3–羟基黄酮C 5 –羟基黄酮D 3‘–羟基黄酮70、将总黄酮溶于乙醚,用5%NaHCO3萃取可得到()。

A 5,7 –二羟基黄酮B 5 –羟基黄酮C 3‘,4’–二羟基黄酮D 7,4‘–二羟基黄酮71、能使游离黄酮和黄酮苷分离的溶剂是()。

A 乙醇B 甲醇C 碱水D 乙醚E 丙酮72、当药材中含有较多粘液质、果胶时,如用碱液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时宜选用()。

A 5%Na2CO3B 1%NaOHC 5%NaOHD 饱和石灰水73、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在提取时可加入()。

A . AlCl3B . Ca(OH)2C . H3BO3D . NH3 . H2O74、下列化合物进行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浓度从低到高的乙醇洗脱,最先被洗脱的是()。

A 2‘,4’–二羟基黄酮B 4‘–羟基黄酮醇C 3‘,4’–二羟基黄酮D 4‘–羟基异黄酮75、在聚酰胺柱上洗脱能力最弱的溶剂是()。

A 水B 30%乙醇C 70%乙醇D 尿素水溶液E 稀氢氧化钠76、含3 –羟基、5 –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的黄酮不宜用下列哪种色谱法分离()。

A 硅胶B 聚酰胺C 氧化铝D 葡聚糖凝胶E 分配77、不同类型黄酮进行PC,以2% ~ 6%乙酸水溶液展开时,几乎停留在原点的是( A )。

A 黄酮B 二氢黄酮醇C 二氢黄酮D 异黄酮E 花色素78、从槐米中提取芦丁时,常用碱溶酸沉法,加石灰乳调pH应调至()。

A pH 6 ~ 7B pH 7~ 8C pH 8 ~ 9D pH 10 ~ 12E pH 12以上。

79、黄芩苷可溶于()。

A 水B 乙醇C 甲醇D 丙酮E 热乙醇80、下列最难被水解的是()。

A 大豆苷B 葛根素C 花色素D黄芩苷四、多选题81、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有()。

A. 三碳链是否成环B. 三碳链的氧化程度C. A环的连接位置D.B环的连接位置82、在取代基相同的情况下,互为异构体的化合物是()。

A. 黄酮和黄酮醇、黄烷醇B.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C. 二氢黄酮和2’–羟基查耳酮D. 黄酮和异黄酮83、母核结构中无羰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 黄酮、二氢黄酮B 查耳酮C花色素 D 黄烷醇84、显黄色至橙黄色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 黄酮B花色素 C 查耳酮D二氢黄酮85、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BDE )。

A 黄酮醇B 二氢黄酮C 查耳酮D 二氢黄酮醇E 黄烷醇86、引入7,4‘–二羟基可使黄酮类化合物()。

A 颜色加深B 酸性增强C 水溶性增强D 脂溶性增强E 碱性增强87、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 NaBH4反应呈红色B 盐酸–镁粉反应呈红色C 水溶性大于黄酮D 显黄色E 有旋光性88、鉴别3,4‘–二羟基黄酮和5,3’,4‘–三羟基黄酮可采用()。

A Gibb’s反应B NaBH4反应C 锆盐–枸橼酸反应D 氨性氯化锶反应E 盐酸–镁粉试剂89、Gibb’s反应呈阳性的是()。

A 5 –羟基黄酮B 5,8–二羟基黄酮C 5,7 –二羟基黄酮D 8 –羟基黄酮E 7,8 –二羟基黄酮90、能与三氯化铝生成络合物的化合物是()。

A 3‘,4‘–二羟基黄酮B 6,8–二羟基黄酮C 2’,4‘–二羟基黄酮D 5,7–二羟基黄酮E 3,4’–二羟基黄酮91、金属盐类试剂是指()。

A 1%AlCl3甲醇液B 1%FeCl3醇溶液C 0.01mol/L SrCl2甲醇液D 2%ZrOCl2甲醇液E 2%NaBH4甲醇液。

92、提取黄酮苷类的方法有()。

A 酸溶碱沉法B 碱溶酸沉法C 乙醇回流法D 热水提取法E苯回流法93、在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乙醚液中,用5%Na2CO3水溶液萃取可得到()。

A 7–羟基黄酮B 5 –羟基黄酮C 7,4‘–二羟基黄酮D 6,8–二羟基黄酮E 4’–羟基黄酮94、影响黄酮类化合物与聚酰胺吸附力强弱的因素有()。

A 化合物类型B 酚羟基位置C 酚羟基数目D 芳香化程度E 洗脱剂种类95、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黄酮苷和苷元的混合物时,主要原理是()。

A 分配B 吸附C 离子交换D 氢键E 分子筛96、氧化铝柱色谱不适合下列哪些化合物的分离(ABE )。

A 5,7–二羟基黄酮B 3‘,4’–二羟基黄酮C 2‘,4‘二羟基黄酮D 6,8–二羟基黄酮E 3,4’–二羟基黄酮97、芦丁经酸水解后可得到的单糖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