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培优课件_18
部编版人教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
古典文学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尾联从听觉感受方念面动来表下 现璃后星禅院音 的盏幽衣静。声 万眼 伞 古 忘烛花月泯何笑映掠低朦回
籁俱静,实难以名状,川夜 于火似是灯熟诗人下冰 采灭光用处寄以动谈世 (湖中声音过指 )垂微
胧 间
首 杏
显的静静 清,的音给手袅人法袅以,来静营反的造衬 感一山 受个寺 ,空中流萤 万后 收已熄籁禅 到悉记忆俱房 “寂的 鸟冷的空气 幽 鸣的阴境静 山界,更从幽。间酒色清浅 而”以月水光潋滟般以“的动钟尖 强映磬敛”洒下阴影一片
古典文学
怀 风 檐这琉是一流 首琴题壁把 诗素,风并非眉 一纸般千的游
念动下璃星音盏衣声眼伞古
忘 川
兴烛火 之花灯作。月下 它泯灭 构何处思独笑谈 具映湖特掠过色,低垂 紧朦胧紧回首围绕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空 破已 山悉寺后冷 禅阴房来写间 ,月描尖绘出敛 了洒这雨特定
中 流 萤
境 是熄 界 作记忆中 者所 忘的空气 独 却有 世的俗幽、酒色清浅 静寄水光潋滟和情趣山味水,的下阴影一片隐抒西湖边逸发胸的
新 课 导 入
兴 福 寺
古典文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念动下璃星音盏衣声眼伞古
忘烛花月泯何笑映掠低朦回
川火灯下灭处谈湖过垂胧首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空已悉冷阴
间月尖敛洒雨
中熄记的
流
忆空
萤
气
酒水 色光 清潋 浅滟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的古 典 文 学
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怀。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
自然高远的境界。
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而传神。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诗词赏析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赏 析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比喻难舍之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从此离去。兹,此。
马嘶叫声。 离群的马。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缓缓流过。
译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要像孤独的蓬草那样随风飞旋到万里之外去 墨剑飘文雨 了。游子像天上的浮云行踪不定,落日缓缓而下,似乎有所留恋。挥手
李永强
板 书 设 计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送友人 (比喻)
孤蓬 夕阳
远行的友人 难舍之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名片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苏强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 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 称“苏辛” ;善书,“宋四家”之一。
送
班 马 鸣
自 兹 去
故 人 情
游 子 意
万 里 征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word版 有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长河中,古诗词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的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的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的诗人,他独登高楼,难觅知音。
于是他们百感交集,写下了一首首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们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二、目标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咏,领悟诗歌的意境。
3、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四、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
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
禅院:寺院。
古寺:古老的寺庙。
初日:初升的太阳。
曲径:弯曲的小路。
幽处:幽静的深处。
禅房:僧人居住的房舍。
悦:使……欢悦。
空:使……空旷。
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万籁:指各种声响。
但:只。
钟磬:指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五、诗意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六、赏析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赏析:首联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
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的勃勃生机刻画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赏析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赏析:颔联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的小路弯曲幽远和后禅院景色幽静迷人,含蓄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志趣。
赏析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赏析:颈联中“悦”“空”两字是此联的“诗眼”,“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悦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的幽静,更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部编本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四首)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 意的送别诗。诗人通过送 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 染,表达出与友人依依惜 别的深情。
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 腑。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 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诗中青翠的山岭, 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状元成才路 ,洁白的浮云,相 互映衬,色彩璀璨状元成才路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 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 声色俱备。
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 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 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 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 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 之感。
送友人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 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 耸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状元葱成才路 茏,令人心旷神怡。 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
状元成才路
“照”字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 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李白( 701—762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代表作有 《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望天门山》《静 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后人辑有《李 太白全集》。
送友人
古代在城外修筑
的一种外墙。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北麓兴福寺。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是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课外古诗词。
这首诗描绘了破山寺后禅院的幽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宗的向往和追求。
全诗用笔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佛教禅宗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佛教禅宗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穿插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存在疑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答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佛教禅宗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4.能够运用诗文中的意境和哲理,提升自己的人生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佛教禅宗的基本知识。
3.诗文意境的理解和领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字词,介绍佛教禅宗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意境的理解和领悟。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加深对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文的注释和译文,方便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2.收集相关的佛教禅宗资料,以便为学生讲解禅宗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上课前的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佛教禅宗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诗文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同时,讲解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确保学生能够流畅地理解诗文。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跟读诗文,注意纠正发音和读音。
接着,让学生进行默写练习,加深对诗文的记忆。
4.巩固(5分钟)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诗文,并分享自己对诗文意境的理解和领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文学常识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2、《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参考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名句默写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思考探究:1、请你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你认为“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小试牛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
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安静。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
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二)一、直接默写1.(2019郴州中考)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 ,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青山横北郭, 。
(李白《送友人》)4. ,孤蓬万里征。
(李白《送友人》)5.(2019通辽中考)挥手自兹去, 。
(李白《送友人》)6.(2019日照中考)谁见幽人独往来,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7. ,有恨无人省。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8.(2019深圳中考)拣尽寒枝不肯栖,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9. ,更着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10.无意苦争春, 。
(陆游《卜算子·咏梅》)二、理解默写1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 。
12.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诗句是: , 。
13.李白的《送友人》中,诗人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 , 。
14.《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 。
15.《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16.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用荒凉之景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 , 。
17.中国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能表现在不幸处境中依然孤高不驯、坚贞不屈的句子是: , 。
三、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8.“曲径通幽处”一句,有的版本对“曲”注释为:一作“竹”。
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19.请概括说说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
古代在城外修筑
的一种外墙。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助词,用来加强语气。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比 喻与友人难分难舍。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
离群的马。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马嘶叫声。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 意的送别诗。诗人通过送 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 染,表达出与友人依依惜 别的深情。
各种声响。 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高高的林梢头,沐 浴着朝阳的辉光。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 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山中景色使鸟 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深山万 物,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 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这是一首题壁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 它构思独具特色,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 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幽静和 趣味,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 这一重大主题。
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寺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弯曲的小路。
僧侣的住房。
指初日照射下山 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 上美丽的景色。 里的清澈淡秀的影子。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使……怡然自得。
人的世俗之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 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 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 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28岁试礼 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被黜免。后赐 进士出身。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一.作者简介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二.写作背景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三.古诗原文和译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一作:竹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都寂一作:俱寂;但余一作:惟闻)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指钟、磬之声。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整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参考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竹林中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名句赏析】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答:用词准确,“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答: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
“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答:以动写静,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而耳中只有钟磬音,也表现了一心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
【真题演练】1.《题破山寺后禅院)并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而忘却尘俗的隐逸情怀。
2.《题破山寺后禅院》尾联两句矛盾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不矛盾。
诗人采用以动衬静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裊袅来反衬破山寺后禅院的幽静。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参考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名句赏析】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首联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题目解读及写作背景
《题破山寺后禅院》题目解读及写作背景
一、题目解读
常熟兴福寺,又名大慈寺、破山寺,是南齐时滨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二、写作背景
常建一生仕途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译文:它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又频频回头, 心里有怨恨却无人知晓。挑遍了寒冷的树枝不 肯栖息,却栖息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
诗词主旨
本词作者描写了深夜所见景象, 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 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 境。
诗词赏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 鸿影。
诗人抒写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描写了 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抒发了诗人 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诗词赏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联,交代了诗人来到破山 寺的时间及所见。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颔联和颈联写寺中清幽的环境。曲折的小路,幽深 的花木,肃穆的禅房,营造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 其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不仅写景 准确传神,而且表现了思想的深邃,含蓄地表现了 诗人对美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送友人
李白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誉为“诗仙” 。诗歌豪迈奔放,清新 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 张。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 《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创作背景
送友人,点明了诗歌的写作 内容。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 城外送别友人的情景。
使……怡然自得
使……空 人的世俗之心
山光悦鸟性,余钟磬音。
寺院诵经,敲钟开 始,敲磬停歇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 钟磬音。 译文: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 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响在此时全部消散,只 剩下回荡在山林中的钟磬音。
诗词主旨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 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2.本诗第三句原作“竹径通幽处”,后被易为“曲径通幽处”。 你觉得“竹径”好还是“曲径”好?为什么?
【示例一】我认为“竹径”好。“竹径”照应了上句中的“高林” (或与“禅房”对仗更工整),表示小路被竹子掩映,更显环境 之幽。
【示例二】我认为“曲径”好。“曲径”形容小路弯弯曲曲,突 出了环境之幽,符合写禅院幽静的意境之美,更切题。
解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qū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lài
qìnɡ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诗意: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处的树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默写常考句
弯曲的小路。
幽静的处所。
僧人住的房舍。
诗意:蜿蜒的小路通向幽僻处,禅房就在繁茂花木 的深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解题
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
题 破山寺 后禅院
分前后院,前院讲经、 供佛,后院即“后禅院
破山”寺,是为古僧佛人寺居名住,区又称兴
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山壁北诗岭。下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 发诗人超脱、淡泊的情怀。
感谢观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题破山寺后禅院
学习目标
•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 2、反复吟咏,领悟诗歌的意境。 •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陶冶美的
情操。
导入
• 唐朝,是诗的盛世,一个一个诗人因诗而名垂青史,如李白、 杜甫、白居易。常建也是其中一位,尽管后人无从考证他的 生卒年月,但他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直为后人传诵。破 山寺是一个环境优美寂静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和诗人一起去 破山寺游览一下,感受破山寺优美寂静的环境,走进诗人给 我们营造的清新、怡悦、脱俗的意境,沐浴朝阳,陶冶性情!
㈡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的一项是( C )(2分)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 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分) 答:
体悟诗情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尾联运用以声衬静的表现手 法,营造出一个万籁俱寂的 境界,表现了诗人超脱淡泊 的情怀和内心的感悟。
主旨点睛
请归纳这首诗的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自己结合周围的环境,运 用多种意象,写一首小诗来表 达自己的心境。
要求:自主读诗,小组成员互读 2.意读:读懂内容 读出感情
要求:小组内结合课下注释,疏通 诗意。
chán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
qìng
项目二 读懂一种“静”
项目实施:
静是一种环境,静是一种感受,静是一种 境界,静是一种超脱……你在这首诗的那些地 方感受到了这美丽的“静”? 要求:结合诗歌,运用平时学的赏析诗歌的方 法,圈点勾画,适当做些批注。
七绝 美丽乡村李家庄采风随想
一 细雨轻盈柳叶新,无垠盛景唤游人。 开怀尽享东风浴,满眼绿意自在春。
二 风携玉兰舞霓裳,初到农家细雨凉。 乘兴随口轻酌句,挥毫研墨论文章。
题
破
山
寺
后 禅
常 建
院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把握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学会品味赏析诗歌,培养和提高审 美情趣;
3.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 会与生活。
常建,唐代 著名诗人,著有《常建集》, 与 王昌龄 同榜进士。一生仕途不得志,
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 他的诗以 山水、田园 为题材,现存五十多 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在他游览破山 寺时所作,这是他的代表作。
项目一 读熟一首诗
项目实施: 1.朗读: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拓展链接:
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的困难与 挫折是怎么处理的?
失意时,莫
伤悲;苦闷时,莫 彷徨;失败时,莫 气馁。无论何时, 我们都应该保持空 静的心灵,正确对 待社会与生活。
时光禅
生活,就是个禅院。 岁月,是另一种循环。 一片叶落,秋已过半。 鸟飞,季节在变。 爬上大树,才知高山。 船来了,你成了帆。 风,说出了花开的时间。 一柱炊烟,唤醒了蓝天。 我遇到过美好,也经历过磨难。 春天来了,生命涌动。 种子熟了,渴望大风来吹散。 一粒沙子,也期待有空间。 是谁沧桑了历史的容颜。 我雕刻了时光,让心在其中安眠。 仰起头,阳光照亮了不再年轻的脸。 记忆开始发黄,也只是一小片老去的时光。
小组讨论,组长组织,推选发言人。
“大历中,授盱眙尉。仕颇不如 意,遂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 峰,有肥遯之志。”
——《唐才子传》
“后寓鄂渚,招王昌龄、张偾 同隐,获大名当时。”
——《唐才子传》
本诗通过写破山寺中的高林、曲 径、花木、山水等景物,运用以静显 静、以声衬静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 幽深静寂、自然高远的境界。抒发了 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