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一、自学引导基础知识梳理我的疑问二、课堂探究(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活动一:阅读教材92—93页,解决问题。

1.佛教何时从何地传入我国?佛教传入我国后为什么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与扶植?2.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什么?(二)王充和《论衡》活动二:阅读教材93-94页,回答问题。

1.你知道什么是封建迷信、邪教组织吗?它们和宗教信仰有什么区别?我们三、当堂检测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6.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A.马王堆汉墓帛画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长信宫灯 D.四羊方尊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材料二见右图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判断右图中的人物是谁?(2)他撰写的史学名著是什么?(3)该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四、学后反思:宗教思想史学艺术秦西汉东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人教版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重点: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时间预设
1课时
问题预设:
1、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马克思说得有道理吗?请你结合在这一课中了解的有关佛教和道教的知识解释一下。
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是谁的一句话?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C.从唐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2.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A.《史记》B.《汉书》C .《后汉书》D.《资治通鉴》
A.《离骚》B.《后汉书》C.《史记》D.《春秋》
6.《史记》成书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汉明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文帝
7.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春秋时期B.秦朝末年C.西汉末年D.东汉末年
8.下列哪一项属于道教的主张()
A.有救世主可以普度众生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时可以得到幸福
A.秦王扫六合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张骞通西域D.“神医”华佗
14.阅读下列材料: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刚才我们同学都提了许多道教的问题,可以说我们对道教和佛教现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道教和佛教又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有人信仰宗教,当然就有人反对信仰宗教,当时最著名的无神论者就是东汉的王充,他的代表作是《论衡》,但秦汉时期流传下来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史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司马迁和《史记》。
二、司马迁和《史记》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
大家请看这副图,哪位同学能说出它的名称?
这正是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丝绸之路,它的起点在长安,终点位于大秦,即罗马。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经济传播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中国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而同样,外国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是中外文明的碰撞,一种和平方式下的碰撞,而在这一时期外国文化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就是佛教文化,我们就一起走进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新课学习]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佛教的传入
佛教
起源
传入时间Leabharlann 传入路径主要
观点
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有关佛教的历史。我们先来看一段有关的录像资料,并完成下面这张表格。
完成表格后提出问题⑴佛教为什么能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1、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思维能力提升
教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几个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次基础上训练提升思维能力。

历史: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1

历史: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1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说明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学习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了解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

通过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想象秦始皇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威武雄姿,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列表格比较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认识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宗教。

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

通过观看有关秦陵兵马俑的图片资料,描述和想象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认识宗教本质,学习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通过学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

通过秦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秦始皇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的时间、《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史记》的体例、秦陵兵马俑艺术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科学对待宗教。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结合有趣史料讲解、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小组讨论完成教学。

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结构和过程[导入新课]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七年级上册03-17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编写人:王珍荣审核人:彭真课型: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记住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文,做好标记。

【知识链接】我们的语言文字,从日常用语到常用典故,不少来自佛经,大家知道吗?天龙八部、天女散花、现身说法、井中捞月、一切皆空、拖泥带水、五体投地、大慈大悲、六根清净、功德圆满、心猿意马、快马一鞭、立地成佛、冷暖自知、唯我独尊、隔靴搔痒、骑驴觅驴等都与佛教有关。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佛教传入:①发源地: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教义:____________④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⑤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2、道教的兴起: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④教义:___________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二、司马迁和《史记》1、司马迁:①评价:______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③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2、《史记》:①内容:________②体裁:__________③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秦兵马俑1、出土地点:_____________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3、地位: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1课时 导学案 冯上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1课时 导学案 冯上发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第1课时导学案上课班级七(2)班主备教师冯上发副备教师上课时间12月3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教学重点佛教的传入、司马迁和《史记》教学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法运用问题导学法;《佛教传入路线图》等图片资料、多媒体演示文稿、专题网站学习。

学法指导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t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是秦汉文化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内容。

在宗教知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引入:你听说过“佛陀入梦”和“白马驮经”的故事吗?让我们在故事的交流中走进那段历史吧,由此引入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的欲望。

P1初学新课(初步探究)1、“佛教的传入”: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的。

佛教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

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第一、识读插图《白马寺》:学习方式:问题识图与阅读。

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佛寺”。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P2-5引导释疑(合作学习)1、佛教宣扬忍耐顺从的消极的人生观,在当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比较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因此,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

极度的社会苦难,使广大民众方面看不到解脱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

所以,佛教对于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

所以,佛教的本质是麻痹广大民众的精神鸦片。

2、“佛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作分层学习)A级:知道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精)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精)
出示图片赏析
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组长组织学生
学生汇报,
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
工具、食物、居住等方面
学生讨论
学生讲解
学生发言
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
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形成初步认识;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进行观点交流,形成共同认识:
四.
1、已发掘出的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
2、看图描述:下面的四个兵俑身份、年龄、姿态各不同,你能用恰当的语言分别形容他们正在做什么吗?
⒊请你解说: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请作一日解说员,请你把自己设计的解说词写出。
(六)当堂训练、
名言赏析:“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谁的名言?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怎样?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我们应向他学习什么?
一、宗教
1、猜个谜—打一人物的:这个人出场后见到陌生人会自我介绍说“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特往西天拜佛求经。“这人是谁?他在那部作品中出现的?”
2、下面我们就来从文一下西游记的画面。这组画面和我国人民所信仰的两种宗教有关请问是哪两种宗教?
3、看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讲解:佛教是从泰铢天竺传来的,沿丝绸之路进入我国的中原地区。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你听说过“佛陀入梦”和“白马驮经”的故事吗?让我们在故事的交流中走进那段历史吧,由此引入教学。
(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
1、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哪三大宗教?
2、佛教又是什么时候、怎样传入中国的呢?
3、简介《史记》的写作特点。(用史实说明)
4、简单说出纪传体与编年体的不同。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案 人教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上)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叙述的是秦汉文化中有关宗教、思想和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是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是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材重点介绍了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

佛教的传入是秦汉时期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带来的结果,道教则来源于我国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

因此,这两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佛教和道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司马迁撰写《史记》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我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传统,到西汉时期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并为后世史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司马迁的《史记》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代表。

司马迁修成《史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的繁荣与国力的强盛为他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司马迁的史学家传和个人的不懈努力是《史记》得以修成的直接原因。

《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和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为研究西汉之前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成为后世历史研究的典范;同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更成为历代史学家修史所遵循的原则。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2、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学习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佛教起源于,基本教义是,佛教传播的影响。

2、在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兴起于时期,创始人之一,尊为教主,教义是,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4、秦汉时期,最杰出的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代表是,著作。

5、司马迁的生平,著作,体例,内容简介。

6、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代表作是,地位。

7、思考:“动脑筋”一、二、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指名讲述引言中的故事,并回答随后的问题。

师适当引导补充;2、思考、讨论:为什么佛教和道教都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分别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文学、艺术方面)?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王充和《论衡》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第三子目:司马迁和《史记》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思考、讨论:司马迁是如何写成历史巨著《史记》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第四子目: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1、观看影视资料,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结合你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认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导学过程课








44下列史实,可以通过右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④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赵州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

45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

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46.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

它是()
A.《史记》B.《汉书》C.《通
典》D.《资治通鉴》
47.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的“王立群读《史记》”节目,吸引了众多观众,《史记》的作者是()
A.孔子 B.屈原 C.司马迁 D.司马光48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学后反思。

人教版七上历史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

人教版七上历史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

朱田中学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新授课)主备人:朱俊芳审批人:学案编号:3-----8
班级:姓名:小组:
17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学习目标
1.佛教的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
2.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史记》的简要内容;
3.秦始皇陵兵马佣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佛教、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司马迁及《史记》
2.难点:道教的兴起
三、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疑释难----练习巩固
预习案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
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
史任务。

——《凤凰网》
朱田中学(历史)导学案第 1 页共 4 页
图8 丝绸之路示意图
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贾思勰
( )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
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班固。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司马迁的《史记》;秦兵马俑。

【难点】分析秦汉时期佛教和道教兴起的原因。

三、学法指导1.本课的知识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在预习时注意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内容或自己搜集相关课外读物,自己了解。

2.学会用图示小结的方法梳理知识料的习惯。

四、知识链接1.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他的姓是乔达摩。

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

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方便说而已,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2.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期。

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

(完整word版)第17课_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

(完整word版)第17课_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

③教义: 人死后能够 ,人的今生如果能,虔诚地信佛,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六、知识梳理七、达标检测:一、选一选:1.佛教起源于( )A.西域 B.欧洲 C.古印度 D.大秦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A.春秋时期 B.秦朝末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3.道教形成于()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4.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5.右图中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封少室山北麓的少林寺,与之相关的宗教是()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A.有救世主可以普渡众生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C.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D.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8.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9.小张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回四本书,想从中查阅有关项羽的历史。

他应该查阅的历史书是()A.《离骚》 B.《汉书》 C.《史记》 D.《春秋》10.“不虚美,不隐恶”,是人们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的赞美.这部史书是指( )A.《诗经》 B.《楚辞》 C.《史记》 D.《缀术》11.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A.马王堆汉墓帛画 B.秦始皇陵兵马俑C.长信宫灯 D.四羊方尊八、检查学案九、教学反思塔、像、寺等建筑兴起,石窟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佛教的影响。

3、《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和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为研究西汉之前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成为后世历史研究的典范;同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更成为历代史学家所遵循的原则。

2018-2019年度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

2018-2019年度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提高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历史审美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我们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叙述的是秦汉文化中有关宗教、思想和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是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是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材重点介绍了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

佛教的传入是秦汉时期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带来的结果,道教则来源于我国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

因此,这两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佛教和道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司马迁撰写《史记》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我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传统,到西汉时期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并为后世史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司马迁的《史记》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代表。

司马迁修成《史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的繁荣与国力的强盛为他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司马迁的史学家传和个人的不懈努力是《史记》得以修成的直接原因。

《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和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为研究西汉之前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成为后世历史研究的典范;同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更成为历代史学家修史所遵循的原则。

[推荐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k12]
最新K12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 3 单元(章)第7节第 1 课时检查人:
自学目标: 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
重点:《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
复习提问: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用什么材料做的纸?
2、东汉时期的谁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什么?
3、秦汉时期的数学名著是什么,成书于何时?
阅读课文,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2、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
3、根据93页“动脑筋”:这段电视剧里的情节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4、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5、《史记》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哪位皇帝时期?
6、《史记》主要记述什么?它的历史地位怎样?
7、秦兵马俑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有哪些?
课堂自测
1.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汉光武帝
B.皇帝
C.秦始皇
D.汉武帝
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3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4.西汉时期出现的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
A.张衡 B、王充C、范缜 D、司马迁
5、被道家尊为教主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知识拓展:世界三大宗教是那几个?说一说其中著名的宗教故事,与同学分享。

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名师精编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名师精编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A、它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B、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C、它对人生采取积极态度D、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2、要了解陈胜、吴广的历史,可查阅
A、《春秋》B、《左传》C、《诗经》D、《史记》
3、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通史B、纪传体断代史
C、编年体通史D、编年体断代史
4、佛教受到封建统治者积极扶植和提倡,最根本的原因是A、信佛来世可得到幸福B、对我国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C、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滦南县七年级历史学科
学教案
课题
17、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汉时的宗教、司马迁的《史记》、秦兵马俑的有关知识。
2、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成就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司马迁的《史记》;秦兵马俑。
教学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5、下列人物生活在东汉时期的是
(1)蔡伦(2)张衡(3)司马迁(4)张仲景
A、(1)(2)(3)B、(1)(2)(4)
C、(2)(3)(4)D、(1)(2)(4)
6、《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因为它
A、内容丰富B、开创了编写史书的新体例
C、歌颂了农民领袖D、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
7、阅读下列材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请回答:
①这是鲁迅先生对哪一部书的评价?该书的作者是谁?
②该书记载了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③从创作体例上看,该书有什么贡献?
④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的哪些优秀品质?
学教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预习内容(在书中划线并标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佛教的地位、起源、传人时间、能够传播的原因、传播的影响?
2、道教的起源、兴起的时间、创始人、教义、影响?
3、《史记》的作者、内容、体裁、评价?
4、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地位
二、检测
1、佛教发源于______,在______传入我国。

2、东汉______派人到西域求佛经,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______。

3、道教源于______,在______时兴起。

4、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______到______时期的历史,创立了______的体例;
6、______:----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三、课堂活动:
讨论: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
2)他生活在什么朝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这部书内容如何?
4)这部书地位如何?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为什么这样评价?
四、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