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高频考点四

合集下载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任务4考点突破第1讲句读从未老解之有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任务4考点突破第1讲句读从未老解之有

任务四考点突破第1讲句读从未老,解之有技巧——断句文言文断句需要综合掌握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近几年全国卷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一直采用四选一的形式,文言文断句依然是今后考查文言文的热点。

一、文言文断句的“六标志”标志一名词和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断句技法]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小试牛刀]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标志二动词和形容词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荆轲刺秦王》) [断句技法]该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求、利、得、取、使、淬。

这些词语可能作谓语(“利”很明显不作谓语,作“匕首”的定语),然后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求”若作谓语,则其前名词“太子”作主语,“于是”“预”作状语,其后“匕首”(天下之利匕首)作宾语,故“匕首”后应断开;“得”作谓语,其前省略主语“太子”,其后“匕首”(徐夫人之匕首)作宾语,故“匕首”后应断开;“取”作谓语,其前省略主语“太子”,其后“百金”作宾语,故“百金”后应断开。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翻译重点突破课件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翻译重点突破课件

【参考译文】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 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设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 于是初步制定了所有这些事项的礼仪法度,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 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 不及。各项法令的修改审定,以及诸侯全都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这些 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 公卿之职。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 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 混乱。”于是,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而任 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二、语境意识——分清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知识点拨】 所谓内部语境,是指主要词语所在的句子;所谓外部语境,是指该 句所在的段落或文章。翻译时,既要考虑内部语境,也要弄清这个句 子所处的外部语境,才能全面理解,准确翻译。 (一)利用语境补充省略成分 文言文语段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很常见,主谓宾语的省略、介词 的省略最常见。翻译时,有的省略部分如果不补,就会影响表达的通 顺或句子的逻辑,这种情况下,语境就可以提供帮助。
为什么要抛弃宗庙社稷,想要驾临楚地、蜀地?如果所到之地人心崩 溃,敌人乘胜深入腹地,天下还可以再保住吗?”皇帝的心意就此决 定,于是问寇准说:“如今敌人骑兵奔驰突袭,而天雄军是我朝重镇, 万一陷落,那么河朔之地就都会成为敌人的地盘。谁能够来守卫天雄 军呢?”寇准就把王钦若推荐给皇帝,并且说:“应该赶快召见他当 面晓喻,授予他敕令,让他立即行动。”王钦若到了宫中,还没来得 及说话,寇准就突然说:“主上亲征,不是臣子以困难而推辞之时, 您是国家的重臣,应该能体会这个道理。”王钦若又惊又怕不敢推辞。 闰月乙亥日,凭借参知政事的身份,王钦若做天雄军判官兼任都部署。 契丹国主隆绪和他的母亲萧氏派遣他们统领军队的顺国王萧挞览攻打 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打败了他们,斩杀了偏将,获取了他们的

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高频考点

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高频考点
感谢您的观看
巧。
04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分类
01
02
03
04
表达方式
包括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等。
修辞手法
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等。
表现手法
包括象征、对比、衬托、借景 抒情等。
结构手法
包括首尾呼应、承上启下、伏 笔照应等。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
01
02
03
04
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理 解诗歌的记叙、描写、抒 情和议论等手法。
用典
通过运用历史典故或文学典故,丰 富诗歌内涵,提高诗歌的文化底蕴。
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分析
豪放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诗歌语 言豪放、气势磅礴,展现出强烈
的个性和情感。
婉约派
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诗歌语 言细腻、柔美,注重情感表达和
意境创造。

自然派
以陶渊明、王维为代表,诗歌语 言朴素、自然,强调与自然的融
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高频考点
目录
• 古代诗歌的起源与演变 • 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 • 古代诗歌的主题思想 •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 • 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01 古代诗歌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诗歌的起源
01
02
03
远古时期
古代诗歌起源于远古时期, 是人们劳动、生活和情感 的表达方式。
祭祀与宗教
古代诗歌在祭祀和宗教活 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用于 祈求神灵保佑和歌颂神灵。
《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落木与长江进行对比,表 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壮志未酬的感慨。
《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运用了 拟人手法,将花人格化,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 爱和怜惜之情。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高频考点四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高频考点四

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分析综合一、筛选文中的信息1.(2017·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②流矢中左胁,怒不拔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玠大破之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 D解析本题从文章的思想内容角度考查信息筛选。

①②两句,郭浩抗击的不是金人,而是夏人。

第⑤句,郭浩平定的也不是金人,而是饥民。

[来源:学*科*网Z*X*X*K] 2.(2017·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答案 D解析①说其孝,②说其劝皇帝讲信用。

3.(2017·全国Ⅰ)(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宣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答案 B解析①是纠正时弊;③是提议适时减赋;⑥分析利害,临危不惧;①③⑥均表明王祎有胆识。

②是说不可常用严刑峻法;④是说王祎在修《元史》的过程中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⑤是说王祎奉诏晓谕梁王归降。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2017·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

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练出高分 考点针对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练出高分 考点针对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

考点针对练(三)翻译句子一、基础题组1.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陈胜者,阳城人也B.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答案 D解析应根据句式特点来解答。

D项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

A、B、C三项中都没有出现谓语动词,但可以找到判断句的常用标志词,如“……者,……也”;“……也”“……者也”。

2.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而君幸于赵王B.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所用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答案 D解析应根据句式特点来解答。

D项为陈述句。

A、B、C三项中的主语都是受动者,并且句中有被动句的标志词“于”“为……所……”“……为所……”,所以为被动句。

3.下列各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B.相如每朝时,常称病C.时人莫之许也D.夫晋,何厌之有答案 B解析应根据语法和句式特点来解答。

B项根据语法,主、谓、宾的顺序和现代汉语一样,为常式句。

A项“乡人”的修饰语放在了后面,为定语后置句。

C、D两项谓语和宾语的位置颠倒了,为宾语前置句。

4.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省略的成分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C.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 D解析应根据语法来解答。

D项前后两句句式应相同,由此判断,省略谓语动词“择”。

其余三项借助语法判断,均省略了主语。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有这种说法,“懂得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能赶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解析“闻道百”,“百”定语后置;“莫己若者”,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我之谓”,用“之”提宾,特殊的宾语前置句。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考点四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考点四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 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 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 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 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 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 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 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 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 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参考译文
旧让各部门协助解决郡县赋 税,不要只是督促催缴。” 淳熙十年,上书奏言广西各 州郡百姓深受丁钱之害。建 议大多得以施行。各种盛大 的庆祝典礼时朝廷的恩泽, 丁钱也得以减半,也是从萧 燧开始实行。绍熙四年去世, 享年七十七岁。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解析
答案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 尽职守的一组是 ( )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C.②③④ B.①④⑥ D.②⑤⑥
本题从分析人物品质的角 度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①是说明萧燧品性正直, 其时他并未担任主考官, 故不能表明“恪尽职 守”;⑤是说明萧燧从政 节俭,并非“恪尽职守”; ⑥是说明萧燧体恤百姓, 并非“恪尽职守”。 ②③④都表明萧燧“恪尽 职守”。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4考点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三全册语文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4考点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三全册语文
12/10/2021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答案:(1)② (2)⑤ (3)⑦ (4)⑨ (5)⑧ (6)④ (7)① (8)③ (9)⑥
12/10/2021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 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 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一、摆正文言虚词的“四个关系”
文言虚词题得分率一直很低,从 2017 年高考各省、市阅 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正确率整体上还未达到百分之六 十。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摆正 “四个关系”。
12/10/2021
(三)乎
词性
用法
释义
①表示疑问语气
吗,呢
②表示反问语气

③表示推测语气 助词
④表示感叹语气
吧 啊,呀
⑤表示句中停顿
不译
⑥形容词、副词词尾 ……的样子,……地,或不译
介词 ⑦相当于“于”
在,或不译
12/10/2021
[即时小练]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 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 (2)郁乎.苍苍(《赤壁赋》)( )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 说》)( )
12/10/2021
(二)常见与特殊的关系 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 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僻的“特殊”用法。因此,在掌握文言 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主干知识,力避 “眉毛胡子一把抓”。无论是从浅易文言文的阅读实际来看, 还是从高考试卷的考查实际来看,考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把握 都应该紧紧围绕“常见”用法,切不可“漫天撒网”,更不可 “舍本逐末”。

2016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ppt (4)

2016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ppt (4)

高考总复习·语文
(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考纲中所举的120个实词, 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 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实词的考 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 义、通假字的考查。 (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对
中进士,授御史一职。历次到山西、湖广巡视,刚直不阿的品 格十分显著。成化初年,被召任为南京大理卿。在满四之乱 中,按功升为左副都御史,赈济巩昌、临洮的饥寒百姓,安抚 流亡人口,政绩十分显著。当时,马文升在黑水口击败贼寇, 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返。升任右都御使,总管监 督漕运。淮州、徐州、和州发生饥荒,马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 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授予马文升左都御史
项间有何内在关联。
高考总复习·语文
早晨 朝见、朝拜 朝代 朝廷、朝堂 政事 期年不听朝 . 逮奉圣朝 . 相如每朝 时,常称病 . 朝 辞白帝彩云间 . 于是入朝 见威王 .
义项间的关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语文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 景泰二年进士 . 录:记载 . C.振 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 D.勒 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
【答案】A 【解析】登:应试得中。
高考总复习·语文
【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伟很有气力。景泰二年,应试得
实词的考查。
高考总复习·语文
一、多义实词 【整合点拨】 古汉语以多义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高频考点一 勤于积累 人教版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高频考点一 勤于积累   人教版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高频考点一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 德顺军陇干 人。徽宗的时候,曾经率领一 百骑兵抵达灵州城下, 夏人用 一千骑兵追赶他, 郭浩亲手斩 杀两个骑兵, 带着他们的头回 来。郭浩跟随种师道进军,修 筑葺平砦, 敌军占据并堵塞水 源,使我军受饥渴,郭浩率领 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水源。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参考译文
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 李善长两次进谏(要求不派御 史)都未被采纳, 熊鼎偕同给事 中尹正进言说: “朝廷在四方广 布信用,又因小事派出御史, 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 ” 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 御史去。洪武元年,新设浙江 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 州、温州。
击中了他的左肋, 他发怒了, 大声呼喊,直到捉住敌人才 冲锋,敌人逃离了,郭浩由 此而闻名。他多次升迁,做 了中州刺史。
不往外拔箭, 而是奋力向前,
时其半度, 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 停下来;各路军队都跟着他 .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参考译文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 . 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 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 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 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 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 时其半度, 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 . 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 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 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 西安州、怀德军。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解析
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 ) A. 敌 攻 石 尖 山 , 浩 冒 阵 而 前 . 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 .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 D.时其半度,可击也 . 已:停止 乞:请求 时:等候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任务4考点突破第5讲天上千年艳人间九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任务4考点突破第5讲天上千年艳人间九
2.明确人物关系和官职变动情况,梳理全文行文脉络。用不 同符号勾画标注不同人物姓名和官职变动等词语,明确人物之间的 相互关系,是上下级、同事,还是亲属。官职和地点的变化,交代 了人物的活动轨迹和主要事迹,便于厘清全文脉络。
3.分析概括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明确逻辑关系。 明确事件的前后逻辑关系,便于推断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和发展趋 势,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情节和结构特点。
品质、性格心理特点等。 1.注意传主的身份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如传主是军事将领,
应根据其个性化的军旅事迹,分析其作为一个军事将领的品质;如 传主是政府官员,应从其政绩(为政)和人品(为人)方面概括。
2.了解通常情况下古代人物的品质追求。如求学成才、求财 治家、求吏治民、求智研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多了解古代 士大夫的功名心、利禄心,以及雅致意趣等。
典例2 (2021·江苏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选字士贤,台之临海人。天顺庚辰试礼部,丘文庄得其文,
曰:“古君子也。”置第一。授监察御史。罗一峰论夺情被谪,先 生抗疏直之。出按江西,藩臬以素服入见,先生曰:“非也。人臣 觐君,服视其品秩,於御史何居?”不事风裁,而贪墨望风解绶。 已,督学南畿,一以德行为主。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 “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每按部就止学宫,诸生分房诵读, 入夜灯火萤然,先生以两烛前导,周行学舍,课其勤惰,士风为之 一变。
2.切口不大,指向明确,涉及的文本区间有时局限于一段, 但大多是某几个相关语段。
3.题干中“概括”“特点”(“内容”“原因”)等的要求, 显示了作答是要评价性地总结人物行为的特征或与人物行为相关的 人、事的特征。
类型一 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 主要是围绕传主人生经历和成就,要求概括其业绩成就、思想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

基础:整合·点拨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5.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
基础:整合·点拨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Biblioteka 规范:审题·答题8.苏轼《赤壁赋》 (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
凌万顷之茫然 。 (2)纵一苇之所如,
渺沧海之一粟 。 (3)寄蜉蝣于天地,
(4)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基础:整合·点拨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现场矫正
因题突破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5.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改正: 岐—歧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改正: “复”前加“而”字 7.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改正: 辩—辨 8.今年欢笑复明年,春风秋月等闲度。
春风秋月—秋月春风 改正:
基础:整合·点拨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6.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
7.荀子《劝学》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4)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基础:整合·点拨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语文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一 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一 Word版含答案.doc

高频考点一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011·湖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严祺先文集序归庄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

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

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

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

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①焉。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

”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

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

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选自《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注①浼(měi):玷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病:批评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拔除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绍:继承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加:超过答案 B解析B项拔:超出,超脱。

参考译文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他的诗歌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然而考亭先生(朱熹)曾经批评他的文章庸俗,指出他的《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就是庸俗的啊,韩愈难道不也是想孜孜以求,志在功名利禄的吗。

语文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考点针对练(四)分析综合 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考点针对练(四)分析综合 Word版含答案.doc

考点针对练(四) 分析综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

祖述,吴兴太守。

父纬,散骑侍郎。

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

解褐①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度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

迁尚书吏部郎。

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

约曰:“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

”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

东昏②失德,江祏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

始安③年长入纂,不乖物望。

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

”萧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

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祏等谋告左兴盛。

祏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与徐孝嗣、祏、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

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

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

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

”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

时年三十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注①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做官。

②东昏:萧鸾死后,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

③始安:始安王萧遥光。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导致谢朓被杀的一组是()①度随王东中郎府②遥光大怒,与徐孝嗣、祏、暄等连名启诛朓③启王敬则反谋④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⑤即以祏等谋告左兴盛⑥窃论宫禁,间谤亲贤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 C解析①陈述谢朓任职经历。

③说的是谢朓告发王敬则,与谢朓被杀无关。

⑥是萧遥光等人奏本中的话,不能说明谢朓就是这样做的。

参考译文谢朓字玄晖,是陈郡阳夏县人。

祖父谢述,官至吴兴太守。

父亲谢纬,官至散骑侍郎。

谢朓从小爱好读书,有美好的名声,文章清新华美。

脱去粗布衣服(从平民直接)到豫章王那里做了太尉行参军,调到随王东中郎府任职,后来调为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考点4文言文断句题跟踪检测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考点4文言文断句题跟踪检测含解析

文言文断句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

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

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

毅等惧,掠居民而遁。

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解析:选C 首先将选项分为A、B和C、D两组。

比较“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可知:“一日一夜”作为时间应修饰“行”,由此排除A、B两项;“与毅战于漳口”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漳口”是完整的介宾结构,后面应断开,排除D项,选C项。

[参考译文]高祖做丞相(的时候),尉迥兴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迥串通谋反,暗地里写信游说鼓动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他们的信使,封好书信送到丞相府。

高祖非常赞许他,加封他为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率郧州郡投降陈国,陈国派遣将领樊毅、马杰等来接应。

元景山带领五百轻骑飞奔迎击。

樊毅等人心里恐惧,抢掠了居民就逃跑了。

元景山追赶他们,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和樊毅等人在漳口作战,两次交战都胜利了。

樊毅等人退守甑山镇。

那些被司马消难攻陷的城邑,全都平定了。

元景山被授予安州总管,又提升为柱国,前后赏赐(他)两千匹丝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练出高分 考点针对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练出高分 考点针对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

考点针对练(一) 文言实词一、基础题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迷涂.知返,往哲是也 涂:通“途”,道路 B .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解:通“懈”,松懈 C .秦舞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震惊 D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答案 B解析 解:解除包围。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 B.⎩⎪⎨⎪⎧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C.⎩⎪⎨⎪⎧ 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 D.⎩⎪⎨⎪⎧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答案 D解析 ①负:辜负,对不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都督阎公之雅望..B .千里逢迎..C .于是相如前进..缻 D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答案 A解析 B 项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C 项前进:古义,走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D 项行为:古义,品行作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4.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左右欲刃.相如 C.⎩⎪⎨⎪⎧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成以其小,劣.之 答案 B解析 B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

A 项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

C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

D 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推断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并说明推断方法。

(1)冀得一归觐.(2)下者飘转沉.塘坳 (3)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4)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5)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6)洪武十五年,太祖召见(方孝孺),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一课件 鲁人版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一课件 鲁人版

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 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 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先进入清理宫室,很受亲近信 是以世称其忠平。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参考译文
(2012·山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文后题目。
阴兴,字君陵,光武皇后同母弟 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
任。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 鲜于裒并不相好,但知道他们 有才能,同样称赞他们的长处
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知谦虚退让,嫁女就要配侯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 王,娶妻就盼着得公主,我
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 心实在不安。
‘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
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
愚心实不安也。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 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 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 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 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 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 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 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 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 帝遂听之。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 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 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 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 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 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 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 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 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 帝遂听之。
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 诚公允。 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是以世称其忠平。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参考译文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四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四

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分析综合一、筛选文中的信息1.(2012·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答案 C解析本题从分析人物品质的角度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①是说明萧燧品性正直,其时他并未担任主考官,故不能表明“恪尽职守”;⑤是说明萧燧从政节俭,并非“恪尽职守”;⑥是说明萧燧体恤百姓,并非“恪尽职守”。

②③④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

2.(2011·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答案 D解析①④介绍何灌的作为,但均未有成效。

②③的结果是使敌人退兵,⑤是何灌建言的功效,⑥显示其射技超人。

②③⑤⑥都表明“行事有成”。

3.(2010·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答案 B解析②是敌人对花云的评价;④表现了他的英勇无畏;⑥表现他视死如归。

都不属于“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范畴。

只有①③⑤描绘花云与敌人战斗的情形,表现了花云的艺高人胆大。

A、C、D三项中均含有不合题意的内容,只有B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2012·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高考语文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四(人教版)

高考语文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四(人教版)

高频考点四 披沙拣金,细心比对 ——分析综合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 1.(2012·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伯父墓表 苏 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从人物的品质角度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分析综合一、筛选文中的信息1.(2012·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②流矢中左胁,怒不拔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玠大破之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 D解析本题从文章的思想内容角度考查信息筛选。

①②两句,郭浩抗击的不是金人,而是夏人。

第⑤句,郭浩平定的也不是金人,而是饥民。

[来源:学*科*网Z*X*X*K] 2.(2011·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答案 D解析①说其孝,②说其劝皇帝讲信用。

3.(2010·全国Ⅰ)(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宣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答案 B解析①是纠正时弊;③是提议适时减赋;⑥分析利害,临危不惧;①③⑥均表明王祎有胆识。

②是说不可常用严刑峻法;④是说王祎在修《元史》的过程中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⑤是说王祎奉诏晓谕梁王归降。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2012·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

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识见,可惜建议未被采纳。

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

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二人联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

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予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内容的把握。

C项“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错。

原文“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是说郭浩审问的结果和吴玠的调查不一样,于是两人产生了隔阂,故而郭浩被调往金州。

5.(2011·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

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愈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

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

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

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答案 C解析“被诬贪污行贿”“依法释放”文中无依据。

6.(2010·全国Ⅰ)(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

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 C解析C项“奉命讲授国史”有误。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1.如何理解“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要求?答案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所考查的考点之一,它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接受文中的主要信息,并准确判断主要信息的性质,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来源:学科网ZXXK]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二是能对照材料辨析题目中信息的正误。

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符合题目要求,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句子。

2.信息筛选题的命题特点有哪些?答案(1)信息筛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①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②表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③反映人物道德品行和聪明才智的信息,④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方面的信息。

(2)命题形式: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考生对某一方面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的能力;也可能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选项。

这是高考考查的主要题型。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如何理解“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要求?答案该考点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一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这种考查凸显了文言文阅读的综合性、应用性。

2.高考在这一考点要求方面有哪些命题特点?答案(1)命题采用选择题形式,多为“选非”型(即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2)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如何理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要求?答案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对文中所写的人是赞颂、同情,还是贬斥、讥嘲;对文中所写的事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

2.高考在这一考点要求方面有哪些命题特点?答案近几年来本考点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两种:(1)依据文章有关材料,分析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2)分析文章有关内容,推理、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查形式: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本考点合并在一起,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整合点拨无论是信息筛选还是分析概括内容,考查指向都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其前提和基础必须是读懂文章的内容,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

为此,针对高考选文大都是以记人为主的散文的特点,整体阅读要梳理好以下内容:(1)人物:所写主要何人?哪个朝代?身份、籍贯等。

(2)官职: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3)事件: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几件事?(4)品格:所写之事表现了人物哪些性格、品质?文中有无直接或间接交代人物个性的词语?(5)还有哪些人物?他们与主要人物有何关系?另外,要特别注意“借题解文”,即要借助“分析、概括题”来理解全文。

因为“分析、概括题”是“选非”题,它有75%的内容、信息是正确的,即使在那个错误的选项中也不是全部内容都错,错的是很少的内容。

因此,借题解文是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重要途径,或者说,做文言阅读题可以先从该题做起(有人叫做“倒做法”)。

即时小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全文内容大意的梳理表。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

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

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

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搒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

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

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

”帅遂已。

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

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

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

以母老,得知南康军。

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

请付文思。

”改知明州。

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

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

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

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

”弗听。

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暍,藉荫以休。

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

”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

执政虽怒,竟不为屈。

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

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答案参考译文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

进士及第,调任荆南司理参军。

属县捉到一个杀人疑犯,他自己已经认罪,余良肱检验尸体和(行凶的)刀刃,怀疑此人不是真正的凶手,说:“哪里有刀刃满一尺而伤口却不到一寸长的?”向官府说明情况并请求让他自己去抓捕凶手,不久,他果然捕获了真正的杀人凶手。

百姓中有人丢失财物超过十万,官府逮捕了几十个平民,正逢天气炎热,拷打嚎叫的声音在外边也可以听到;有人靠近府吏的耳朵说了几句话,余良肱暗中知道他就是盗贼,马上逮捕并审问他,搜获了全部赃物。

余良肱改任大理寺丞,又出任湘阴知县。

县里拖欠税米几千石,每年责令里胥代为缴纳,余良肱上书陈述这件事,于是皇帝减免了登记册上的这笔欠款。

他又改任杭州通判,江中潮水容易泛滥,冲毁了官员和百姓的房屋,余良肱堆积二十里的石堤以阻挡潮水,潮水不再为害。

当时王陶是属官,常常因为耿直冒犯府帅,府吏中有人控告王陶,府帅挟私恨想查办王陶,余良肱不同意,说:“假使王陶因为得罪您而离职,这是因为他耿直而不能被您容纳。

”府帅于是不再追究。

后来王陶在朝廷做官,果然以耿直闻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